2021-2022年高三下学期三校联考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2021-2022学年云南省三校高三(下)联考语文试卷(四)(附答案详解)

2021-2022学年云南省三校高三(下)联考语文试卷(四)(附答案详解)

2021-2022学年云南省三校高三(下)联考语文试卷(四)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苏东坡论唐朝大诗人兼画家王维(字摩诘)的《蓝田烟雨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诗曰:‘蓝溪白石出,玉山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此摩诘之诗也。

或曰:‘非也,好事者以补摩诘之遗’。

”以上是东坡的话,所引的那首诗,不论它是不是好事者所补,把它放到王维和裴迪所唱和的辋川绝句里去是可以乱真的。

这确是一首“诗中有画”的诗。

“蓝溪白石出,玉山红叶稀”,可以画出来成为一幅清奇冷艳的画,但是“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二句,却是不能在画面上直接画出来的。

好画家可以设法暗示这种意味和感觉,却不能直接画出来。

诗中可以有画,像头两句里所写的,但诗不全是画。

而那不能直接画出来的后两句恰正是“诗中之诗”,正是构成这首诗是诗而不是画的精要部分。

然而那幅画里若不能暗示或启发人写出这诗句来,它可能是一张很好的写实照片,却又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品——画,更不是大诗画家王维的画了。

这“诗”和“画”的微妙的辩证关系不是值得我们深思探索的吗?诗中有画,而不全是画,画中有诗,而不全是诗。

诗画各有表现的可能性范围,一般地说来,这是正确的。

中国古代抒情诗里有不少是纯粹的写景,描绘一个客观境界,不写出主体的行动,甚至于不直接说出主观的情感,像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所说的“无我之境”,但却充满了诗的气氛和情调。

唐朝诗人王昌龄一首题为《初日》的诗云:初日净金闺,先照床前暖;斜光入罗幕,稍稍亲丝管;云发不能梳,杨花更吹满。

王昌龄这首诗,使找想起德国近代大画家门采尔的一幅油画,那画上也是灿烂的晨光从窗门撞进了一间卧空,乳白的光辉浸漫在长垂的纱幕上,随着落上地板,又返跳进入穿衣镜,又从镜里跳出来,抚摸着椅背,找们感到晨风清凉,朝日温煦,室里的主人是在画面上看不见的,她可能是在屋角的床上坐着。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第三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语文--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第三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语文--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第三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语文人教版高三总复习蓉城名校联盟2019级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考籍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贴条形码区”。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求达不求闻”,是孔子赞赏的立身行事的信念和原则,其间也包含了孔子所期许的君子品性与特质。

《论语》载,子张问孔子,士怎样做才可以称得上“达”呢?孔子反问子张:你所问的“达”何所指呢?子张说:我所理解的“达”,是知名于国家,知名于乡邦。

孔子说:这是“闻”啊,哪里是“达”。

孔子强调,“达”为“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而“闻”则与此大相径庭,是“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闻”指社会知晓度,而“达”则指“质直好义”,包含道德的成熟和品格的完善之意。

诚如朱熹所注:“达者,德孚于人而行无不得之谓。

”显然,“达”是向内的,追求的是自我的成长与“成人”。

故朱熹又说,“达”要在“主忠信”,行为合宜,谦虚低调,处事慎重,皆自修于内,不求人知。

与此相对,“闻”则是向外的,务求人知,博取名声,其间难免务虚矫饰,表里相违。

“达”与“闻”不同,故孔子舍“闻”而取“达”。

他反复强调君子不要在意所谓名声的有无和大小。

孔子认为一个真正的君子,只应反省、自责自己的能力不够,而不要担心、顾虑不被人知,更不应焦虑自己的名声不足。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孔子甚至认为不被人知而淡定自如,不愠不怒,才是真正的君子。

届高三级三校联考语文试题终极版

届高三级三校联考语文试题终极版

2021 届高三〔下〕金山中学、广雅中学、佛山一中三校联考语文试题命题学校:佛山市第一中学2021年 1 月本试卷共 8 页, 22 小题,总分值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本卷须知: 1.答卷前,考生务势必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非选择题一定用黑色笔迹的钢笔或署名笔作答,答案一定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地区内相应地点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如需变动,先划掉本来的答案,而后再写上新的答案;禁止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阐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9 分〕阅读下边阐述文,达成1-3 题。

两宋期间,绘画创作主要有民间、文人士医生和画院职业画家三个集体。

依据历史学家们的研究,宋朝已经达成了由贵族门阀社会到老百姓社会的转型,加之社会经济的中兴,物质生活的提高,包含广阔乡野村民在内的一般老百姓对精神文化的需求随之增添,特别是对包含书画在内的艺术品更是渴求。

在这样的历史氛围下,大量民间画家应运而生。

这些民间画家们依赖自己的技术,描述出一幅幅生动传神、令人着迷的人物、山川、花鸟图画,在街头巷尾摆摊销售,换取柴米油盐,保持一家人的生计。

他们中的一些人不单技艺精深,名望也很响亮。

如善画少儿的杜姓画家被百姓们称为“杜孩儿〞,善于楼阁亭台的赵姓画家那么被誉为“赵楼台〞,而他们的真切名字却吞没在浩大的历史记忆里,反而不为人所知了。

在大宋京城汴梁〔今开封〕有一座佛教寺庙大相国寺。

提及这个大相国寺,在那时但是大大出名。

?水浒传?中的梁山豪杰——花和尚鲁智深就曾在寺中的菜园子当过暂时主管,还在那边练过倒拔垂杨柳的功夫。

大相国寺始建于北齐天保六年〔公元555 年〕,原名“建国寺〞。

唐延和元年〔公元712年〕,唐睿宗赐名该寺为“大相国寺〞。

北宋期间,大相国寺的规模抵达了巅峰,占地540亩,有 64 禅律院,僧众达数千人,寺内还有大量的佛教壁画,香火极为旺盛,是当时全国有名的佛教中心,也是大宋朝廷的皇家寺庙。

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5.①在学术研究上,鼓励创新文化,尊重科研规律与科研人才,鼓励平等与争鸣,鼓励求异与容忍出错,倡导问题导向与团队合作。②在组织结构上,垂直和横向沟通并重,跨阶层和部门相互协调,决策权分散到各事务单位。③在业务流程上,给予科研团队科研自主权,以用户满意度和社会效益为考核标准,对有使用价值的产品和服务进行大额经济奖励。
文化内嵌于组织的所有部门和工作环节中,根植于员工的潜意识中,是一切行为规范的根源。鼓励创新的文化,是一种尊重科研规律与尊重人才、摆脱论资排辈与部门隔离、鼓励平等与争鸣、鼓励求异与容忍出错、倡导问题导向与团队合作的文化。智库不只是要通过语言、文字、形象识别系统传递这种文化,更要把这种文化体现在制度设置和日常活动中,贯穿于岗位设置和人才招聘、培训、上岗、考核、奖励、晋升的全过程。
A.“是因为无法招聘到真正的科学家和创造性人才”于文无据,材料一第二段未提到“有库
缺智”的原因。
C.“从管理学角度来看后者优于前者”以偏概全,文中只是说“智库适宜采用有机组织结构”,不是所有机构中有机组织结构都优于机械组织结构。
D.“智库应迎合用户心理”推理不当,材料二最后一段说“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是指应全心全意解决用户的需求,解决用户需求不等同于“迎合用户心理”。
材料一共有六段,是总分总的结构。
第一段指出我国智库尤其是高端智库产生 成就和智库建设在蓬勃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第二段明确了智库发展要避免形式主义。第三段明确了智库的核心竞争力是思想创新。第四段明确了智库研究需要鼓励聚力合作。第五段明确了智库运行离不开创新管理。
第六段指出时代呼唤智库大有作为,智库要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智库适宜采用有机组织结构。机械组织对服从性和纪律性要求较高,与崇尚平等交流、独立思考、求异思维的学术精神相背离,使科研创新不能以市场为导向,造成整个智库对需求的反应迟钝。有机组织虽然容易造成多头领导、责任不清等问题,但有利于科研人员面向用户,自主决策、横向沟通、知识共享、跨部门相互协调,按用户需求迅速配置资源。

2021年高三三校联考(语文)

2021年高三三校联考(语文)

2021年高三三校联考(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 着.重/着.手成春露.脸/抛头露.面枝蔓./顺蔓.摸瓜B. 当.权/安步当.车场.院/公共场.所亟.待/亟.来问讯C. 标识./博闻强识.处.所/穴居野处.靓.丽/靓.妆丽服D. 淬.火/心力交瘁.朔.漠/溯.游而上挟.持/狭.路相逢答案:B(A.zhuó,lòu / lù,màn /wàn;B.dānɡ / dànɡ,chánɡ / ch ǎnɡ,jí/qì; C.zhì,chù/ chǔ,liànɡ/ jìnɡ; D.cuì,shuò/s ù,xié/xiá。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九部门强调,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在食品生产经营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外的任何化学物质,严禁在农产品种植、加工、收购、运输中使用违禁药物或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B.要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清华人应将目光从论文、课题、经费这些指标,转向全面理顺教学和科研的关系,解决存在于我国高校中的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影响高校建设,切实重视人才培养。

C.如何让富人不再只想着投资移民,让穷人尽快摆脱贫困,让全国的百姓真正走向“共同富裕”,这显然需要国家从宏观政策方面做出调整。

D.随着药家鑫一案在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审,更多人表现出了对案件发展走向的疑虑和担忧,但其辩护律师说,药家鑫的成长道路没有污点,且有自首情节,希望法庭从宽量刑。

答案:C.(A.语序不当,“加工”放在“运输”后;B.杂糅,去掉“影响高校建设”; D.强加转折;“且有自首情节”缺主语。

)3. 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放线菌”(不超过40个字)(4分)答案:放线菌是一类具有丝状分枝细胞(1分)、主要以孢子繁殖(1分)和分布在特殊土壤环境中(1分)的细菌 (1分,中心语答“微生物”也可) 。

浙江省高三下学期语文三校联考试卷含答案解析

浙江省高三下学期语文三校联考试卷含答案解析

吟诵,唐诗,宋画……〔乙〕叙事整体看似在时间线上从人物幼时讲起,但又总是以诗词间隔。这当中有古
诗,也有新诗;有已亡人的旧篇,也有叶先生的自创。这种材料组织方式让影片的空间感十足,但也增
.... 加了理解领会的难度。前一段还是平易近人的生活琐事的描写,后一段却是意味深长的言此及彼。没有
解说词的纪录片,很像没有脚注的文章。这是对观者的挑战,也是其作为文学纪录电影的魅力之所在。
绝问题商品进入直播清单,到平台加强对经营者及主播的标准引导,完善消费者投诉举报渠道,再到相 关部门加强对网上“带货〞行为的监管,只有各方协同发力,才能让直播带货在“阳光大道〞上越走越远, 让消费者在平安放心的环境中提升消费体验。
〔摘编自张凡?直播带货要筑牢诚信基石?,?人民日报?2021 年 6 月 16 日〕 材料四: 毋庸置疑,带货直播是趟“快车〞。可“翻车〞的次数多了,消费者的信任也就磨没了,最终难免招致“其 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命运。因此,对这一新兴行业做出标准监管很有必要。今年以来,有关部门
相应的监管审查义务。只有让这些“司机〞或在“发车〞前先感知肩上压力,或于“翻车〞后担起责任,方 能令其警醒,谨慎“驾车〞,重视对选品的质量把控和相应的售后保障。唯有让带货者有约束、有痛感, 才能让直播带货不脱轨,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开展。
〔摘编自许晓芳?直播带货“翻车〞,“司机〞岂能一走了之??〕 ... 〔1〕以下对材料中“直播带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疫情期间,直播带货推动了中国经济复苏,英国和日本媒体都认为,这一困境中的创新之举展现出了 中国市场强大的潜力和生命力。 B.直播带货可以较大幅度降低商品价格,是因为这种线上新型销售模式绕过了经销商等传统中间渠道, 实现了商品和消费者直接对接。 C.只要主播、商家、平台和相关部门协同发力,直播带货就能在“阳光大道〞上越走越远,让消费者在 平安放心的环境中提升消费体验。 D.直播带货的各方主体都应该对消费者负责,尤其是平台和主播,只有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审查和 把 关,才能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 〔2〕以下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直播带货快速开展,这既为中国经济复兴提供了重要平台,也顺应了时代开 展 新趋势,实现了实体商业向数字化的转型。 B.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消费者生活、消费方式的改变,使得网络平台积极布局直播、社群营销等线上新 零售,参与主体增多,供应链也更加完善。

广西2021-2022学年度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三次质量检测试卷A卷

广西2021-2022学年度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三次质量检测试卷A卷

广西2021-2022学年度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三次质量检测试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35分) (共2题;共35分)1. (19.0分) (2019高三上·鸡东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我认为一个健康的中国,需要一个健康的文艺市场,中国的崛起,更离不开科学家。

明星片酬越来越高,高得离谱。

2014年,李连杰被问到其片酬高达6000万一事,不屑地称:“太低了,2000年我就拿到1000万美金,按当时汇率相当于8000万。

”这个世界真是太疯狂了!那些终生投身科研的科学家,大多都是身居陋室,连钱学森都是住百八十平米的旧房子。

而大明星们,住豪宅开豪车,广告收入动辄七八位数,像天上掉馅饼一样容易。

这种现象的存在,让成长过程中的孩子难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孩子们都已经变得很现实,觉得搞科研是没有出息的。

他们的人生目标不是升官就是发财,而当明星更是名利双收。

这就是我们当今的社会,价值观严重的扭曲。

科学家地位远不如演艺明星,是时代的悲哀。

一个浮躁的社会,人们追逐的都是表面的光鲜亮丽。

于是各种包装炒作,让人们失去了自然和本真,浮躁的气息扩散到每一个角落,使得现代人已经不再关注生活的本源,而是追求虚无的奢侈浮华。

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互联网变革的洪流又让人们惴惴不安,人们都在寻找精神依托。

我们需要能够给国人做正确价值导向的“名人”,而恰恰社会上又非常缺少这种角色的存在,有文化、有担当、有历史责任感的名人太少了。

正是因为没有真正的思想舵手,才使很多明星、网红爬到了时代之巅,负面影响将非常深远。

人们不得不思考:中国精神在哪里?中国复兴从何谈起?(摘自陈中华博客)材料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了2015年的国际学生能力测试(PISA),结果显示,美国“将来期望进入科学相关行业从业的学生比例”为38%,中国只有16.8%,还不及OECD国家的平均值。

2021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

2021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

2021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疮.痍/悲怆.梦魇./笑靥.称.职/称.孤道寡B.荟萃./猝.然当.真/当.差曲.折/曲.高和寡C.磋.商/蹉.跎咽.喉/哽咽.市侩./脍.炙人口D.货舱./沧.桑潜.水/掮.客炮.烙/刨.根问底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诟病百叶窗积毁消骨前事不忘,后世之师B.岑寂水蒸气通宵达旦合抱之木,生于毫末C.诛连返修率蜚然成章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D.烦燥掉书袋负曲衔冤百尺杆头,更进一步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熟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南京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启亮日前在靖江考察课程改革时,对当前一些流行的教育理念反戈一击....,其观点令人耳目一新。

B.江西省针对“瘦肉精”的问题,明确规定了畜牧、商务、工商、食品药品、公安等相关部门的职责,要求各司其职....,形成合力。

C.这次活动没组织好,她已很难过,我们不要再去求全责备....他了。

D.如果为一时的挫折吓倒,灰心丧气,吃一堑...,长一智...,那么,我们就什么事也做不成。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今年3月初召开的全国“两会”,高度关注民生问题,其中,提高个税征收点和调整税率差成了代表们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因为这联系到千家万户中低收入家庭的切身利益。

B.国际社会多次表达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意愿,但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仍不断发生,这些损人不利己的短视行为,最终只会延缓世界经济的复苏进程。

C.2011年3月6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正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了《粤澳合作框架协议》。

D.近来,欧洲多个国家遭遇暴雪袭击,有些地区最低温度甚至达到了10年以来的最低点,这让人们对气候变暖的说法产生了怀疑。

5.下面的句子组合成一段连贯的话,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这边厢,欧阳太守醉于山水,与民同乐;那边厢,范仲淹吁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②现在,我们还真得感谢庆历五年的贬谪事件。

福建省三明市三校2021届高三语文下学期联考

福建省三明市三校2021届高三语文下学期联考

福建省三明地域2021届高三三校联考语文试题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一、补写出以下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份。

(6分)(1) 制芰荷以为衣兮,________。

(屈原《离骚》)复道行空,_______。

(《阿房宫赋》)(3)________,得天人之旧馆。

(王勃《滕王阁序》)(4)辘辘远听,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5),体无咎言。

(《诗经·氓》)(6) 大雪深数尺,_________。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郭生,邑之东山人。

少嗜读,但山村无所就正,年二十余,书画多讹。

先是,家中患狐,服食器用,辄多亡失,深患苦之。

一晚上读,卷置案头,狐涂鸦甚,狼藉不辨行墨。

因择其稍洁者辑读之,仅得六七十首,心恚愤而无如何。

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人。

晨起,见翻摊案上,墨汁浓泚殆尽。

恨甚。

会王生者,以故至山,素与郭善,登门造访。

见污本,问之。

郭具言所苦,且出残课示王。

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

又复视涴①卷,类冗杂可删。

讶曰:“狐似成心。

不惟勿患,当即以为师。

”过数月,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

于是改作两题,置案上,以观其异。

比晓,又涂之。

累年余,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

郭异之,持以白王。

王阅之曰:“狐真尔师也,佳幅可售矣。

”是岁,果入邑库。

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

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

由是两试俱列前名,入闱中副车。

时叶公函章,风雅绝丽,家弦而户诵之。

郭有抄本,珍惜臻至。

忽被倾浓墨碗许于上,污荫几无余字,又拟题构作,自觉快意,悉浪涂之,于是渐不信狐。

无何,叶公以正文体被收,又稍稍服其先见。

然每作一文,经营惨淡,辄被涂污。

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以是益疑狐妄,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狐又尽泚之。

乃笑曰:“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

旦见封锢俨然,启视那么卷面涂四画,粗于指,第一章画五,二章亦画五,后即无有矣。

2021年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题新人教版

2021年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题新人教版

2021年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题新人教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务必用0 .5毫米的黑色水笔答题,答卷前,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3.考生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即可。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中国书法是与中国文化特殊土壤密不可分的独特艺术形式。

书指书体,即汉字。

法指书写文字的方法和技巧。

中国书法通过高超的艺术技巧,把文字书写的法则提高到一种艺术的境界,使之凭借汉字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发展成为一种积淀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哲学思考和文化心理的艺术种类。

②以韵为核心的书法艺术,并不以精熟的技巧与繁复的法度程序为最高境界,相反,它崇尚的是那种言语不能传达的意味,它同时启示了其中所含蓄的类似于诗的余味,以及对简朴到深远的艺术手法的重视。

当思想感情和境界在自己的艺术形式中达到完美的升华时,韵的意味也就从作品中显现出来了。

崇尚韵致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脱俗,使艺术家无论在人格形态还是在艺术形态上均要达到一种卓尔不群的境界。

韵如橄榄,它需要慢慢地去体会、涵咏。

如果说“不俗”是表示精神升进中的超越状态,那么“韵”则象征着精神超越的极致。

而“韵”的获取则是在一切艺术本体之外的,即就书法而言,学者型书家较之于工匠型书家更为人所推崇的原因也就在于此。

③在中国的书法史上,书法家绝大多数都有超绝的风度才情,书法只不过是其气质风采和神情心性的自然流露,是切断凡俗意识而垂直上升到超常的精神生活领域的一种标志。

因而,书法只是文人“聊抒胸臆”的“余事”,所谓逸笔余兴,无所为方能有所为,这种心境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才是高级的、超俗的、儒雅的。

各家不同风格的书法,都让人感觉到艺术品只不过是其真我本性、生命气息的折射。

2021-2022年高三第三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三第三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H7N9禽流感的疫情再次拉响了人兽共患病的警笛。

其实这些年人们对人兽共患病并不陌生,从疯牛病到狂犬病,从SARS到禽流感……据统计,全球近10年出现的新发传染病中,75%源自动物或动物源性食品。

伴随着发病率的提高,人善共患病已成为公共卫生的重点问题。

人兽共患病是指“在脊椎动物与人类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和感染”,是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在流行病学上又相互关联的、对人类和动物同时造成严重危害的一类疾病,主要由病毒性、细茵性和寄生虫性等病原体所引起。

为什么有些疾病人类和动物不会互相感染,而有些疾病就可以跨物种传播呢?中国农科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景志忠指出,一方面,由于动物物种间以及人类间的遗传及其生物学特性有其差异性即种属特异性,就形成了疲病发生的种间屏障,即不同动物物种或人类有不同的疫病。

而另一方面,由于人类与动物在遗传上十分接近,理论上讲动物发生的瘦病一般都能感染人类,而且遗传关系越近发生疫病的可能性就越大,例如灵长类动物的疫病就易感染人类。

“科学地讲,物种间屏障仅是一个相对概念,能否突破种间屏障,还与病原体及其生态环境相关。

”由于病原的生物学特性千差万别,因此其致病机制各不相同,相当复杂,不能一概而论。

以禽流感为例,景志忠说,人有人流感,动物有禽流感、猪流感和马流感等,但禽流感的一些亚型能感染人类,如H1N1、H5N1和H7N9。

H1N1之所以能感染人类,原因是病原的核酸有其特殊性,RNA核酸片段中可能含有人的部分片段序列,而且通过了由禽到猪到人类的逐渐演化和适应过程。

据有关文献记栽,动物传染病有200余种,其中有半数以上可以传染给人,另有100种以上的寄生虫病也可以感染人。

目前,全世界已证实的人兽共患病共有250多种,其中较为重要的有90多种,在全世界许多国家存在并流行的有40多种。

在我国所列的一、二、三类动物疫病中,人兽共患病至少有18种。

近年来,人兽共患病频频暴发。

2021-2022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统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统一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和答题卡交回。

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的文化追求有关。

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

②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

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悠远清澄的世界中;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

宁静本身就是道,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

比如在中国画中,永恒的宁静是其当家面目。

烟林寒树,雪夜归舟,深山萧寺,渔庄清夏,这些习见的画题,都在幽冷中透出宁静。

这里没有鼓荡和聒噪,没有激烈的冲突,即使像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飞瀑,也在空寂的氛围中,失去了如雷的喧嚣。

寒江静横,孤舟闲泛,枯树萧森,将人们带入永恒的宁静中。

如北宋画家王晋卿传世名作《渔村小雪图卷》,画山间晴雪之状,意境清幽,气氛静寂,画中渔村山体均以薄雪轻施,寒林点缀于石间崖隙,江水荡漾,与远山相应,一切都在清晖中浮动,真是幽寒宁静之极。

③中国画家酷爱静寒之境,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境。

画之静是画家静观默照的结果,也是画家高旷怀抱的写照。

画家在静寒之中陶冶心灵,以静寒来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同时通过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④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

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

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高灵爽气澄,落日横烟冷,寂寞草云亭,孤云乱小影。

”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飘渺,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正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

⑤静与空是相联系的,静作用于听觉,空作用于视觉,听觉的静能推荡视觉的空,而视觉的空也能加重静的气氛。

试卷(新高考)河北省保定市三校2021届高三统一联合考试(语文,内含参考答案)

试卷(新高考)河北省保定市三校2021届高三统一联合考试(语文,内含参考答案)

精品试卷(新高考)河北省保定市三校2021届高三统一联合考试(语文,内含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非虚构文学首先要面对的就是非虚构在文学中的合法性问题,也即“真实”在文学中的合法性问题。

就文学而言,“真实”是一个很奇怪的词语。

在通行的文学标准中,“真实”只是最低级的文学形式。

韦勒克在《文学理论》中谈到现实主义时认为,“现实主义的理论从根本上讲是一种坏的美学,因为一切艺术都是‘创作’,都是一个本身由幻觉和象征形式构成的世界”。

“真实”从来都不是艺术的标准。

但是,必须注意到,韦勒克所反对的“现实”和“真实”是就其最基本意义而言的,是指物理意义的现实和真实。

“那儿有一朵玫瑰花”,这是物理真实,但这还不是文学。

文学要求比物理真实更多的真实,“那儿是哪儿?庭院、原野、书桌?谁种的,或谁送的?那玫瑰花的颜色、形态、味道是什么样子?”这才进入文学的层面,因为关于这些会是千差万别的叙述。

即使是非虚构写作,也只能说:我在尽最大努力接近“真实”。

在“真实”的基础上,寻找一种叙事模式,并最终结构出关于事物本身的不同意头和空间,这是非虚构文学的核心。

非虚构文本并不排斥叙事性,相反,这也是它的必由之路。

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美国出现了大量的非虚构作品,“一种依靠故事的技巧和小说家的直觉洞察力去记录当代事件的非虚构文学作品的形式”。

非虚构文学融合了新闻报道的现实性与细致观察及小说的技巧与道德眼光——倾向于纪实的形式,倾向于个人的坦白,倾向于调查和暴露公共问题,并且能够把现实材料转化为有意义的艺术结构,着力探索现实的社会问题和道德困境。

一个最基本的逻辑是,只有在你声称自己是进行非虚构写作时,你才面临着“是否真实”的质疑,假借“真实”之名,你赢得了读者的基本信任,并因此拥有了阐释权和话语权。

它使你和你的作品获得了某种道德优势,更具介入性,影响力和批判性。

辽宁省大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3月三校联考试题 语文及答案

辽宁省大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3月三校联考试题 语文及答案

2024年高考三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答案在最后)命题学校: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几千年来,中国古代文艺观念孕育、巩固、创新,不断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众多标识性的古代文艺观念,为传统文化形塑了品格,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久远传承。

中国古代早期的文艺观念,比较注重文艺的政教功用,偏重于文治目标,而非文辞艺术本身,《论语·阳货篇》记载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连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兴、观、群、怨既有结构逻辑,又有各自功能,是缺一不可,环环相扣的有机整体,以“兴”引譬连类,发出对社会现实的观与感;以“观”认识社会风俗的盛与衰,量度国家政治的兴与败;以“群”实现互更交流,形成命运共同体,推动社会共同进步;以“怨”美刺不足,期于政治修明,社会和谐。

汉代《乐记》中有“声音之道,与政通矣”“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两汉时期的思想家也推崇“尚用”的观念,比如扬雄、桓谭,王充等,强调文艺著作必须要对现实社会产生作用,这一文艺观念滋养的政治文化传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政治意志和匡世决心,让中华民族一次次在磨难坎坷中化危为机。

唐宋以来盛行的“文以载道”观念,则进一步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世致用”的思想内核。

无论是韩愈提出的“文以明道”,还是周敦颐提出的“文以载道”,最初都是为了矫正“文胜于质”的文艺弊病,摆脱文人对技巧、文辞、修饰的偏执迷恋,重新恢复文艺内容的重要价值。

宋代以后,“文以载道”观念成为普遍的文化共识和社会规范,要求创作者秉持正确的价值观、使命感和深弘气度,在践履社会责任、续文化传统中从事文化创造,用文学艺术的有形表达反映广泛的生活现实,传递社会的主流价值思想,引导、带动、升华人们的精神世界,可以说,“文以载道”在以文育人、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中体现出一种基础、广泛、深厚的文化自信。

河北省邯郸市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邯郸市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邯郸市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传统节日是历史性的,也是建构性的。

它与过去的文化记忆相关联,又体现在现实生活中。

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早已存在于社会历史和民众生活中,并且持续地发挥着作用。

对于传统节日,民众并不因循守旧,并非照搬沿袭,而是在传承发展、诠释研究过程中,以当下社会环境、生活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这个意义上,过去的传统生活、文化延续下来,不是为保留而保留,而是将“现在”作为参照体系进行重新建构。

端午节期间,各地民众要食粽子、划龙舟、插艾草和菖蒲等,这些传统习俗在现今的端午节里有所变化,比如粽子的食材更适合人们多样化的口味;有些地方还将端午节的节俗丰富扩充,将当代人的生活诉求付诸节日活动,这些建构的内容也会成为端午节的文化记忆。

在当代社会发展中,传统节日进入资本市场,多以文化消费、文化品牌形式出现。

传统节日逐渐发展为区域性质的节庆文化,这是传统节日的转向,也是传统节日记忆方式的转向。

从传统节日到节庆文化的转变,以市场为先导,以文化品牌建设为先导,其间包含了多种人文因素。

节庆文化是传统节日现代性建构的表现,尽管它并非涵盖传统节日的全部。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节日需要赋予新的社会内涵,需要展现与时代相适应的形式和内容。

政府、民众要以先进的思想观念、开放的文化价值、现代的管理理念开展传统节日活动,以多种方式,方法使传统节日与地方文化建设、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努力追求传统节日活动在生活实践、经济发展中效益的最大化、品质的最优化,从而驱动并实现传统节日文化记忆的再建构。

云南省三校2021-2022学年高三备考实用性联考(二)语文试题

云南省三校2021-2022学年高三备考实用性联考(二)语文试题

云南省三校2021-2022学年高三备考实用性联考(二)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一、未知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中国新诗究竟应该怎样发展?从根本上说,这个问题与新诗所从属的文化有关。

我们认为,新诗所从属的文化,或者说它的文化根源,既不是中国古代诗所从属的古代文化即传统文化,也不是西方诗所从属的西方文化;从严格的意义上说,也不是这两种文化的结合。

新诗所从属的文化,是由中国古代文化中有关的异质因素发展、壮大而来的一种新文化,这就是中国现代文化。

这种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化异质,却与西方文化同质,因而受到后者的鼓励和诱导,并必然表现为对后者更多的借鉴和学习。

当然,由于新诗所根源的文化与西方文化同质,它必然具有类似于西方诗的规律和特性。

②中国古代文化主要是体现伦理道德性质的德性文化,其主要以群体人本精神、中和精神、辩证精神以及更为根本的“天人合一”观念,决定和制约古代诗的各个方面。

而中国古代诗各方面的规律和特性基本上不为中国新诗所具有,因为中国新诗已经不具有古代诗那样的文化根源。

西方文化主要是体现科学理智性质的智性文化,它源于古希腊而延续至今如果说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观念即“天人合一”观念的话,那么智性文化的核心观念则是主客二分观念,在主体方面,它发展出人本精神。

智性文化的人本精神的特点在于它是个体本位的,与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群体本位很不相同。

这种个体人本精神决定了西方诗的情感主要是自我情感,其题材主要是内在心灵性题材,如爱情题材、哲理题材等。

西方诗的另一大题材是宗教题材。

由于基督教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情感也富于个人心灵性,宗教题材与西方诗的个体人本精神和自我情感有吻合的一面。

这大约是西方诗中宗教题材长盛不衰的一个原因。

③西方诗意象的显著特点之一,是明显地以真为基础(中国古代诗意象则以善为基础)。

我们看到,西方坤的个体人本精神及相应的自我情感归根到底是基于智性文化的,是智性文化的求真精神在诗中的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三下学期三校联考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A.觳.觫鸿鹄.核.儿囫.囵吞枣B.隽.语狷.介圈.养字迹娟.秀C.狎.昵罅.隙狡黠.闻名遐.迩D.毋.庸吾.辈芜.杂忤.逆不孝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与沿着河谷蜿蜒穿行的老版不同,新版金温铁路采用截歪取直的方式,桥梁和隧道成为穿越高峡深谷的主要手段,桥梁总长达49.8公里以上,隧道总长超过108公里。

B. “上汽-通用企业馆”在料峭的春寒里打下第一根桩基,是什么力量吸引着世界各国和跨国企业纷至杳来?金麒认为:“这是为汽车行业寻找转危为机的长远之策。

”C. 更怪异的是,媒体对“禁报令”连篇累黩的“炮轰”,以及市民对地铁购报的迫切需求,有关部门竟然几乎“视而不见”,“心理素质”之好令人咂舌。

D. 浙江,请收好行囊,捋清思绪,攒足气力。

科学发展的大道上,我们期待你昂首阔步的身影!回报我们的,必定是一次更加绚丽的蜕变和更有分量的飞跃!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苹果砸脑袋”这段趣事显然经过牛顿本人润色。

不仅如此,后人也在不停地添油加醋....,使故事中的牛顿显得更加人性化。

B. 也有人认为央行如果月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将无法排除加息的可能,只是加息涉及面宽泛,要祭.出这一“撒手锏”的代价也相对较大。

C. 什么是诗性?中国传统文化对诗性有什么独特规定?关于..这些问题,因为自身学养不足,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知识分子缺乏深度追问。

D.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目前,全球经济好转的基础并不牢固,全面复苏缓慢、曲折。

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世界经济进入了大变革时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贝类长久以来都被公认是最具催情的海产,牡蛎,也就是生蚝,尤其是个中翘楚,因为牡蛎等贝类食物中富含大量的锌。

B. 面对质疑,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20日发表声明作出回应,承认报告中有关喜马拉雅冰川消融速度和可能消失日期的表述充分缺乏科学依据。

C. 王菲亮相春节晚会是歌舞类节目中观众期望值较高的节目,她在春晚唱什么歌曲一直被春晚剧组视为最高机密。

D.尤先科和萨卡什维利两位总统是亲如兄弟的伙伴,两人在加入欧洲大西洋体系、疏远甚至对抗俄罗斯问题上互为奥援,把里海—外高加索—黑海一线搞得沸沸扬扬。

5.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

(只填序号)(3分)艺术是“文明的生活的纪录与赞颂”。

艺术也一直是文明的象征。

历史上每一个伟大的文明,都创造出属于自身的辉煌艺术。

①按照摩尔根的看法,文字、铁器与礼仪是文明时代的三大标志。

②但早在文字产生之前,原始艺术就已相当成熟,如我们在原始洞穴中所见到的那些壁画。

③从发生学角度看,艺术的出现早于文明时代的到来。

④这些壁画还成为现代艺术家如毕加索等竞相模仿的对象。

⑤这些壁画不仅真实地记录下原始人的生活,本身也是一种成熟艺术。

6.近日,在某市公交公司举行的媒体座谈会上,客运部负责人提出,春节前后,将率先在×路等公交线路上推行“无饮食车厢”。

公交公司客运部说,试点开展“无饮食车厢”,主要有三个考虑:消除公交车里的异味,保持车厢环境卫生,保证乘客乘车安全。

如果乘客上车时,手里拿着食物,司机看到会劝导,另外,会考虑在车厢里贴上标语,引导乘客不在车厢进食。

请结合公交公司客运部的考虑,为他们设计一则标语,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

(不超过20字)(4分)标语:□□□□□□□□□□□□□□□□□□□□□□□□□□□□□□□□□□□□7.根据语境,写一则评语,要求语言表达鲜明、得体。

(不超过50字)(5分)某小学五年级作文训练,作文题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样物体介绍给大家,有一位小朋友绘声绘色地写了自家那只超级可爱的小鸭。

评语:□□□□□□□□□□□□□□□□□□□□□□□□□□□□□□□□□□□□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12分)中国古代先人们无论探讨宇宙的生成或寻找生命的奥秘,都是围绕着天人关系这个核心展开的。

天人是中国哲学的一对范畴,天人之学是中国哲学的思维起点,也是中国人最基本的思维方式。

《黄帝内经》是从研究天到研究人,从探讨人到探讨天,提出了“人与天地相参”,“善言天者,必验于人”的观点。

可以认为,《黄帝内经》是以“天人一体”为理论核心,探讨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医学经典。

所谓医学模式,是指人们认识和处理健康与疾病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黄帝内经》确立了“天人合一”的医学模式,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的生命现象是自然现象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遵循着同一自然规律。

于是,它将人体放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这些大背景下来考察生命的活动规律。

《黄帝内经》要求每一个医生应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

“天文”、“地理”,概指自然环境种种影响因素;“人事”,泛指社会人际之事,大而至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民风习俗等,小而至于病人的政治经济地位、家境际遇及个人经历等,这些内容均与人体心身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天人合一”医学模式贯穿于整个中医学理论体系之中,指导人们认识人体生理病理及诊治疾病和预防保健等医疗实践活动。

,《黄帝内经》关于健康的定义可以归纳为:1、躯体无异常变化,所谓“平人者不病也”;基于上述思路....2、内部机能和谐,“形与神俱”;3、对外界环境适应,“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

简单地说,健康的本质就是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形与神(生理和心理)的和谐。

人们的医疗实践活动就是为了调整和维护这种和谐。

《黄帝内经》的医学模式告诫医生不仅要注意患者的“病”,更要注意生病的“人.”,.......知道谁生了病,有时比了解生了什么病更为重要。

疾病不过是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的一种反应,不同个体对疾病的反应是不同的,个体总是按照自身的反应和体验呈现出种种临床症状。

令人惊奇的是,《黄帝内经》“天人合一”的医学模式与近年医学界提出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基本观点是相通的。

这表现在两者都不把“人”作为一个超然独立的实体,而是看作自然社会环境中的一员。

因此,认识健康与疾病,不仅着眼于个体,更着眼于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相互联系。

其次,两者都注意到精神心理因素在个体健康与疾病中所起的作用,强调社会心理因素的重要性,这就使得人们对于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及处理,不至于陷入单纯生物因素的死胡同。

这对于推动中医学术发展和提高诊治疾病、预防疾病的效果,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8.下列对“天人合一”的医学模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人与天地相参”,“善言天者,必验于人”。

B.人们认识和处理健康与疾病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C.人的生命现象是自然现象的一部分。

D. 将人体放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背景下来考察。

9.下列对“更要注意生病的‘人’”的原因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A. 《黄帝内经》要求每一个医生应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

B. 知道谁生了病,有时比了解生了什么病更为重要。

C. 疾病是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的一种反应。

D. 不同个体对疾病的反应不同,按照自身的反应呈现不同的临床症状。

10.下列表述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黄帝内经》确立“天人合一”的医学模式,认为人的生命现象也是自然现象,和谐是健康的根本。

B.《黄帝内经》自觉地吸收了当时比较先进的哲学思想,并与医疗经验有机结合,为中医学奠定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C. 《黄帝内经》的医学模式与近年医学界提出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基本观点是相同的。

D. 《黄帝内经》认为各事物不是孤立的,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生命、健康和疾病是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变化的。

11.请阐述文章第五段开头所说的“上述思路”。

(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

(20分)仙人【日本】芥川龙之介很久以前,有一个青年男人来大阪找事做。

他的真名实姓我已忘了,好像叫权助。

权助来到职业介绍所,便说:“老板,我想成为仙人,请您给我找个师傅好吗?”老板一时间目瞪口呆。

“老板,听见了吗?我想成为一个神仙,请您给我找个师傅。

”“实在对不起,”老板说,“还是请您到别处去看看吧。

”“您这话可就有点不对喽。

知道您店前门帘上写了些什么吗?不是写有可介绍万种职业吗?说是万种职业,那也就没什么不可介绍的了。

难道您店前门帘上所写,都只是装腔作势的谎言吗?”“不不,门帘所写的并无虚假,但您想当仙人,我们总还得打探一下,请您明天来吧。

”老板只好硬着头皮接受权助的申请。

但究竟到哪里去找这么一个师傅?所以,他送走权助,便急忙跑到附近一位医生家,把权助所托付之事一五一十告诉了医生,然后担忧地询问道:“怎么样啊?先生。

要修成仙人,到什么地方去服务才是近路呀?”这可把医生给难住喽。

他一边背着手冥思苦想,一边望着庭院里的松树。

但一听老板的话,狡猾的诨名“古狐”的医生的老婆马上从屋里走出来接腔道:“请他来这里好了。

在我①这里呆上两三年,肯定能修成仙人。

”“真是这样吗?那可就太好啦。

那么就请您一定关照。

”满脑糊涂的老板,忙不迭地鞠躬不已,十分高兴地回去了。

医生满脸苦相,对着老婆恨恨地唠叨道:“你看你说了些什么?竟讲这样的蠢话!如果那个乡巴佬在这里呆上几年,结果什么仙术也没有学到,到那时我看你怎么办!”但老婆受不了他这种腔调,她鼻孔里哼了一声,微笑着反驳道:“呀啊,请你不要作声好不好?真是笨得出奇,像你这么正统,在这种艰辛的世道中,恐怕连饭都没有吃哟。

”第二天,乡下人权助和职业介绍所老板来到医生家。

虽然今天权助看起来跟平时不同,身穿丝织和服......礼服,但总体看来仍和平民百姓没什么两样。

也许是有些意想不到吧,医生疑惑地问道:“您想成为仙人..是吧?您到底是因为什么而起这种欲望的呢?”权助回答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只是想去见见丰臣秀吉①这样的伟人。

因为那在人们看来,必定是十分荣耀的事呢。

”狡猾的医生老婆趁机插言道:“那么,您想成为仙人,什么样的事都能干喽?”②“是。

只要能成为仙人,什么事我都做。

”“那么,从今天开始,就在我家里先服务二十年吧。

等到二十年满,我一定教给你仙术。

”“真是这样吗?那我就非常感谢了哟。

”“作为成仙的代价,二十年服务可是一文钱报酬也没有哟。

”“是,是。

我知道啦。

”此后二十年间,权助便在医生家里服役。

他挑水、砍柴、煮饭、扫地,什么事都干。

而且每当医生外出就诊时,他还得背着药箱相随,并且一文钱报酬也没有。

——□□□□□□□,即使全日本也找不出一个来。

二十年终于过去了。

权助又和刚来时一样,身穿丝织和服礼服,走到主人夫妇面前。

经过二十年的勤........恳劳作,他如此彬彬有礼地说道:“如二十年前所约,今天我想请你们教给我成仙之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