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传染病的特征
肉鸭常见三大传染病
![肉鸭常见三大传染病](https://img.taocdn.com/s3/m/9998d542b307e87101f696c4.png)
肉鸭常见三大传染病(一)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的雏鸭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3—20日龄雏鸭,春季3-4月份最易流行,一周龄以内的小鸭死亡率可达80%以上,2—3周龄50%左右。
4周龄以后发病死亡率很低。
其临床症状主要为神经症状,角弓反张。
全身痉挛,头竭力向背部后勾,双脚向后反复抽蹬,很快衰竭死亡。
病理变化主要是肝脏肿大,表面有散在大小不等的出血点,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肾多数肿胀,脾肿大,成花斑状。
在疫区,一日龄雏鸭,在颈背部皮下,注射高免血清,预防量0.5ml,治疗量1.0ml,连续2—3天。
如用鸭病毒性肝炎弱毒苗注射1—7日龄雏鸭,5—6天产后生保护力。
根本解决本病的办法是种鸭在产蛋前一个月,注射鸭病毒性肝炎病毒,二周后重复接种一次,可为其后代提供三周保护力。
(二)鸭瘟(鸭病毒性肠炎):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的传染病,其特征为两脚麻痹,腹泻,粪便呈绿色或青灰色,部分病鸭头颈肿大,俗称“大头瘟”或“软脚瘟”,死亡率可达60—90%。
该病对不同年龄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具有诊断意义的病理变化,主要为食道粘膜有条纹状黄色假膜,剥离后留下溃疡。
泄殖腔病变与食道相似,但不易剥离。
一旦发病,迅速将鸭群分离成病鸭群、假定健康群和健康群,隔离饲养,并紧急接种疫苗,初期感染的鸭群,注射鸭瘟高免血清1—2ml,有一定疗效,鸭瘟流行地区和受威胁地区,20日龄以上雏鸭接种疫苗,可保护6个月,成年鸭接种疫苗,可保护一年。
(三)鸭传染性浆膜炎:本病是由鸭疫里奥氏杆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我国在1982年,在北京地区饲养的北京鸭中,首先发现此病,1—3周龄的鸭都易感,但以2—4周龄的雏鸭高发,在污染的环境中,发病率可达90%,死亡率50—90%不等,饲养管理粗放,环境被污染,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低,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都是本病发生的诱因。
本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远动失调,头颈震颤,勾向背部,两腿后伸,角弓反张,全身痉挛,抽搐致死。
传染病的特征
![传染病的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cda74013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5e.png)
免疫
保定市1950~1988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率(马志平,1991 )
(4)长久趋势:指疾病经过一种相当长旳时期,其发 病率、死亡率或临床体现等方面发生变化旳趋势。
是对疾病动态旳连续数年乃至数十年旳观察(在这个长时
间内观察探讨疾病旳临床体现、发病率、死亡率旳变化或它们同步发
生旳变化情况); 反应了从过去到目前疾病旳致病原因和防治对策旳综 合作用旳成果。
eg:头痛、发烧、疲乏、食欲不振、肌肉酸痛等;
起病急骤旳传染病,则无前驱期。
eg:猩红热(急起发烧、咽峡炎,次日出现皮疹)。
3、症状明显期 (Period of apparent manifestation):传 染病特有旳症状与体征。 此期旳临床体现是特异性旳。
eg:狂犬病旳经典临床体现是高度兴奋(恐怖不安、恐水——喉 肌痉挛、怕风、呼吸困难等)与麻痹(全身弛缓性瘫痪)。
eg: 乙脑在南方为散发,在北方可能成为暴发
脊髓灰质炎
麻风
乙脑病毒
• (2)流行(epidemic) :某病在某地域明显 超出该病历年同期旳(散发)发病率水平。
•
• <注>:
•
流行应以不同病种、不同步期和不同
历史条件进行判断。
•
eg: 脊灰,可呈现隐性流行,感染
率较高,但病例不多,此时,应以隐性流
热型:不同传染病旳发烧具有一定旳热型,可用于诊疗。 常见热型有:
① 稽留热(sustained fever):体温连续在40 ℃,达数日 或数周,二十四小时内相差不超出1 ℃。
eg:伤寒、乙脑;
稽留热
② 弛张热(remittent fever):体温在39 ℃,二十四小时 内相
差超出2 ℃,但最低点未到达正常。
传染病学知识点整理
![传染病学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415de2c167ec102de2bd89f3.png)
Chapter 1 传染病学总论Introduction of Communicable Diseases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指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传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s:是指由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
(传染病的英文近义词:Infectious diseases,contagious diseases,communicable diseases)一、传染病的特征1.(一)四大基本特征characteristics of infectious disease<10第三轮简答>1、有病原体pathogen:每一个传染病都是由特异性的病原体引起的,包括微生物microorganism和寄生虫parasite2、传染性infectivity(1)主要特征(2)传染病患者具有传染性的时期称为传染期infective period,在每一种传染病中都相当固定。
3、有流行病学特征epidemiologic feature(1)季节性(2)流行性:散发sporadic occurrence(某传染病在某地近年来发病率的一般水平),流行epidemic (发病率显著高于一般水平),大流行pandemic(流行范围超出国界或洲界),暴发epidemic outbreak(病例的发病时间分布高度集中于一个短时间内)(3)地方性endemi(如血吸虫病)和外来性exotic(如霍乱)4、有感染后免疫post-infection immunity:指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体经显性或隐性感染某种病原体后,都能产生针对该病原体及其产物的特异性免疫。
麻疹、脊髓灰质炎和乙脑感染后免疫力持续时间较长,甚至保持终身(甲肝);流感、菌痢、阿米巴病维持时间短。
再感染:同一传染病痊愈后经过一段间隙再度感染;重复感染:疾病尚在进行过程中,同一病原体再度侵袭而又感染(蠕虫病等)(1)特异性且主动(2)能通过胎盘给胎儿(许多婴儿6m后好发传染病)(3)持续时间不同,伴随免疫力concomitant immunity(蠕虫病helminthiasis)(二)病程发展的阶段性1、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特征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8ec5ac5b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0c.png)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特征传染性是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特征。
传染性意味着这种疾病可以通过某种途径,如空气、水、食物或者生物媒介,从一个感染者传播给其他人。
这种传播方式使得传染病在人群中迅速扩散,形成流行的趋势。
传染性的强弱取决于病原体的传播能力、传播途径的便利性以及人群的易感性。
例如,空气传播的流感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能够在短时间内感染大量人群。
暴发性是传染病流行的第二个特征。
暴发性指的是传染病在短时间内迅速扩散,感染人数急剧增加的现象。
这种爆发通常是由于病原体的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以及人群缺乏免疫力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暴发性传染病往往需要采取紧急措施进行防控,以避免对公共卫生系统和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影响。
例如,2003年的非典型肺炎(SARS)疫情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至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造成了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
季节性是传染病流行的第三个特征。
季节性指的是传染病在特定季节内更容易流行,这与病原体的生存和传播环境有关。
季节性传染病通常在气候、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适宜的情况下更容易传播。
例如,流行性感冒(流感)在冬季更容易流行,因为低温有利于流感病毒的生存和传播。
季节性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可以为公共卫生部门预测和防控疾病提供重要依据。
传染性,这个特征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人类与疾病斗争的艰辛。
每当我想到那些可以通过空气、水、食物或者生物媒介传播的病原体,我都会不禁为人类的生存环境捏一把冷汗。
这种传染性不仅让疾病得以传播,也让人们对生活充满了恐惧。
然而,正是这种传染性,也让我对人类的智慧和勇气充满了信心。
我们通过科学研究,找到了许多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这种智慧和勇气让我深深感动。
暴发性,这个特征让我感受到了人类与疾病斗争的紧迫性。
每当看到传染病在短时间内迅速扩散,感染人数急剧增加,我都会感到一种深深的紧迫感。
这种紧迫感让我明白,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不能有任何的松懈。
然而,也正是这种暴发性,也让我看到了人类的团结和协作。
传染病的分级
![传染病的分级](https://img.taocdn.com/s3/m/f4be556a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a9.png)
传染病的分级传染病是指由各类病原体引起的,在人与人之间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的疾病。
为了更好地控制和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国际上普遍采用了一套传染病分级的标准。
这些标准将传染病按照严重程度和传播速度进行分类,以便对不同级别的传染病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一、一级传染病一级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常高且具有极大的危害性的疾病。
这类传染病通常具有以下特点:高度传染性、高致病性、高病死率、无特效治疗或疫苗防治。
一级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十分重要且紧急,对防止病情扩散和减少死亡人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二级传染病二级传染病是指传染性较高且有一定危害性的疾病。
这类传染病虽然具有传染性,但一般不会引起重大疫情。
二级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加强监测和防护措施。
三、三级传染病三级传染病是指传染性较低但仍然有一定传播风险的疾病。
这类传染病一般不会引起大规模传播,但若不采取适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仍有可能产生局部的暴发流行。
对于三级传染病的管理,需要严密监测和及时响应,以防止疫情扩散。
四、四级传染病四级传染病是指传染性很低,传播风险相对较小的疾病。
这类传染病的传播性非常有限,通常只会在特定条件下才有传播的可能。
对于四级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主要集中在监测和预警方面,确保疫情不会进一步扩大。
除了以上的四级分级标准之外,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规定,还有特定疾病的传染病管理措施。
这些特定疾病包括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跨国传染病等,对这些特定疾病的管理标准会有所不同。
传染病的分级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能够帮助各国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并及时做出反应。
通过对传染病的快速识别、准确评估和分级管理,有助于保护公众的健康,减少疫情造成的损失,提升全球的应对能力。
总结传染病的分级是针对其传染性和危害性的分类标准,旨在帮助相关部门和机构采取相应的人员管理和防控措施。
根据传染病的不同特征和传播情况,将其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传染病,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传染病学三基培训
![传染病学三基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27bcedf6f90f76c661371a6b.png)
实验室检查:病原体
1、直接检出: 血液/骨髓涂片:疟原虫 粪便:寄生虫卵、阿米巴原虫、血吸虫毛蚴 2、分离培养: 人工培养:细菌、真菌、螺旋体 组织培养:病毒 组织培养/动物接种:立克次体
治疗方法
一般及支持疗法:
隔离、护理和心理治疗、营养
病原/特效疗法:
抗生素、化学制剂、抗毒素
对症疗法:
减轻痛苦、保护重要器官
DNA 多聚酶 HBV 抗-HBc
抗-HBc IgM 抗-HBs HBeAg 潜伏期 急性期 临床症状 ALT 升高 ↑ HBV 感染 1 2 3 4 5 6 7 8 抗-HBe 恢复期
HBsAg
时间(月) 图 24-2 自限性急性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动态变化
抗原抗体系统
HBsAg阳性是乙肝感染标志,指示感染者有传染性。
控制措施。
甲类:强制管理,城镇6小时,农村12小时 乙类:严格管理,12小时内上报 丙类:监测管理,
传染病预防-切断传播途径
主要针对 呼吸道传染病 消化道传染病 虫媒传染病 寄生虫病 消毒(物理/化学) 预防性消毒 疫源性消毒(随时消毒、终末消毒)
传染病预防-保护易感人群
特异性主动免疫
—疫苗、菌苗、类毒素
长链有4个开放读码框,分别为S、C、P和X区。 • S区中有S基因、前S1和前S2基因,分别编码HBV 的外衣壳蛋白HBsAg及pre-Sl和pre-S2抗原。 • C区中有C基因及前C基因,分别编码HBcAg及 HBeAg。 • P区最长,编码DNA多聚酶。 • X区编码的蛋白称为x抗原(HBxAg)。
霍乱。
乙类传染病25种,包括:传染性非典型
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人感染高致病
常见传染病的特征总结
![常见传染病的特征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82e0869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8b.png)
常见传染病的特征总结传染病是指能够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接触传播给其他人的疾病。
它们可以通过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微生物传播。
常见的传染病包括流感、肺结核、痢疾、麻疹和水痘等。
本文将总结一些常见传染病的特征。
1. 流感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
其特征包括突然发生的高热、头痛、咳嗽、鼻塞和喉咙痛。
此外,流感还会引起全身症状,如乏力和肌肉疼痛。
流感具有季节性流行的特点,尤其在冬季更加普遍。
2. 肺结核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
其特征主要包括慢性咳嗽、咳痰、胸痛和低热。
肺结核患者的痰中常常含有结核分枝杆菌,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给他人。
此外,肺结核也可能侵犯其他器官,导致不同的症状。
3. 痢疾痢疾是由志贺氏菌等肠道致病菌引起的传染病。
其特征主要表现为腹泻,伴有黏液和血液。
痢疾还会引起腹痛、发热和肠鸣音增强等症状。
痢疾一般通过水源或食物传播,尤其在不洁卫生条件下的集体生活环境中更为常见。
4. 麻疹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其特征包括高热、咳嗽、鼻塞和结膜炎。
此外,患者面部会出现红色斑丘疹,随后向全身扩散。
麻疹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尤其是在空气中悬浮时间较长的情况下更易传播。
5. 水痘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其特征主要表现为皮疹,全身起初会出现红色斑点,随后形成水疱。
水痘还会伴有发热、头痛和咳嗽等症状。
水痘通过直接接触或飞沫传播,尤其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易感染。
总结起来,常见传染病具有以下特征:突然起病、传播途径多样、存在季节性流行、具有特定的症状和体征。
了解传染病的特征对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肘部遮挡。
同时,接种疫苗也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
当有疑似传染病症状时,应尽早就医,遵循医生的诊疗建议,以减少传染病的传播风险。
希望通过本文的总结,读者们能够加深对常见传染病特征的了解,并积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疾病控制(中级361)基础知识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疾病控制(中级361)基础知识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https://img.taocdn.com/s3/m/2b60b750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8c.png)
2024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疾病控制(中级361)基础知识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A1型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1、某地区在预防接种过程中,发现部分儿童接种了过期疫苗,这可能导致的主要后果是:A、疫苗接种反应增加B、接种后免疫力下降C、接种后出现严重过敏反应D、疫苗病毒株发生变异2、以下哪项不属于传染病的基本特征:A、传染性B、流行病学特征C、临床特征D、生物化学特征3、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是:A、空气传播B、飞沫传播C、消化道传播D、吸血昆虫传播4、下列哪项不是传染病的基本特征?A、传染源B、传播途径C、易感人群D、症状和体征5、关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下列哪一项说法是正确的?A. 对于霍乱,只需管理好水源即可防止其传播。
B. 麻疹的预防主要依靠隔离病人,而非接种疫苗。
C. 流行性乙型脑炎主要通过蚊虫传播,因此消灭蚊虫是重要的预防手段。
D. 艾滋病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故需要佩戴口罩预防。
6、下列哪种消毒剂不适用于手的消毒?A. 75%的乙醇溶液B. 含氯制剂C. 碘伏D. 过氧乙酸溶液7、题干:下列关于乙型肝炎病毒(HBV)传播途径的描述,错误的是:A、通过血液、母婴垂直传播、性接触传播B、唾液传播C、空气飞沫传播D、蚊虫叮咬传播8、题干:某地区在流感高发季节,发现多起流感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病例之间有密切接触史,以下哪项措施不属于预防流感传播的有效措施?A、加强病例隔离治疗B、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C、对公共场所进行定期消毒D、大规模推广疫苗接种9、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用来衡量暴露因素与疾病关联强度的指标是:A. 发病率B. 患病率C. 相对危险度D. 病死率E. 以上都不是 10、下列哪项不是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特点?A. 在实施规范接种后出现B. 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C. 是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固有副作用D. 接种人员违反了预防接种工作规范E. 经调查诊断或鉴定确认为异常反应11、某地发生一起流行性感冒疫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该病的潜伏期一般为()。
常见传染病的特征总结(一)
![常见传染病的特征总结(一)](https://img.taocdn.com/s3/m/5723b9a4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db.png)
常见传染病的特征总结(一)引言概述:传染病是指某种病原体通过不同途径传播,感染到人类或动物,引发一系列症状的疾病。
本文将对常见传染病的特征进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预防和处理这些疾病。
正文:一、呼吸道传染病1. 病原体:呼吸道传染病的常见病原体包括流感病毒、冠状病毒等。
2.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也可通过接触传播。
3. 症状特征: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
4. 预防措施:定期洗手、佩戴口罩、避免接触已感染者等。
5. 处理方法:及时就医、注意休息、多饮水,根据医生建议进行治疗。
二、胃肠道传染病1. 病原体:胃肠道传染病的常见病原体包括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
2.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食物、水源污染传播,也可通过接触传播。
3. 症状特征:常见症状包括腹泻、呕吐、腹痛等胃肠道症状。
4. 预防措施:注意饮食卫生、饮用安全水源、禁止生食、合理消毒等。
5. 处理方法:饮食调理、补充水分、遵循医嘱进行治疗。
三、皮肤传染病1. 病原体:皮肤传染病的常见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
2.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空气传播或被虫媒传播。
3. 症状特征:常见症状包括皮疹、瘙痒、脱屑等皮肤症状。
4. 预防措施:保持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源、佩戴个人防护用品等。
5. 处理方法:及时就医、保持皮肤清洁、使用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四、血液传染病1. 病原体:血液传染病的常见病原体包括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
2.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血液传播,也可通过母婴传播、性传播等。
3. 症状特征:常见症状包括疲劳、腹胀、黄疸等血液系统症状。
4. 预防措施:血液制品安全、避免共用针头、正确使用安全套等。
5. 处理方法:遵循医生建议进行治疗,补充适当营养,注意休息。
五、性传播疾病1. 病原体:性传播疾病的常见病原体包括梅毒螺旋体、淋球菌等。
2.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
3. 症状特征:常见症状包括生殖器溃疡、尿道分泌物异常等性器官症状。
传染病最新诊断标准
![传染病最新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3b57913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a2.png)
▲疑似慢性乙肝病例: 符合下例任何一项可诊断: 同时符合1.3 同时符合2.3 同时符合2.4 ▲确诊慢性乙肝病例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 同时符合1.4.6. 同时符合1.5.6 同时符合2.4.6
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WS213-2008
1.诊断依据 流行病学史 曾接受过血液、血液制品或其他人体组织、细胞成分治疗或器官移植。 有血液透析史、不洁注射史、或其他消毒不严格的有创检查、治疗史、有静脉注射毒品史。 职业供血者,特别是接受过成分血单采回输者。 与HCV感染者有性接触史,或HCV感染者 母亲 所生的婴儿。
传染病诊断最新标准
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 WS293-2008 艾滋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是指由HIV感染引起的以人体CD4+T淋巴细胞减少为特征的进行性免疫功能缺陷,继发各种机会性感染、恶性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综合性疾患。 HIV感染者: 感染HIV后尚未发展到艾滋病阶段的患者。
1.2.3.2.2 E组临床表现 a 不明原因的中度营养不良; b 不明原因的持续性腹泻; c 不明原因的发热 >37.5℃ ,反复或持续l个月以上; d 口咽部念珠菌感染 出生6~8周内除外 ; e 口腔黏膜毛状白斑; f 急性坏死性溃疡性牙龈炎、牙周炎或口腔炎; g 淋巴结结核; h 肺结核病; i 反复发作的严重细菌性肺炎; j 有症状的淋巴性间质性肺炎; k 慢性HIV相关性肺病,包括支气管扩张; 1 不明原因的贫血 血红蛋白<80g/L 和中性粒细胞减少 中性粒细胞数<0.5×109/L 和 或 慢性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数<50×109/L 。
传染病的分类与特征
![传染病的分类与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fd9b32f8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e0.png)
传染病的分类与特征传染病作为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疾病类型,对人类健康和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更好地了解传染病及其特征,本文将对传染病进行分类,并详细介绍不同分类下传染病的主要特征。
通过对传染病的分类与特征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传染病,做好相关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一、传染病的分类根据传染源和传播方式的不同,传染病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病原体性传染病:病原体性传染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特定的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病原体性传染病的传播主要通过直接接触、飞沫传播、空气传播等途径完成,如流感、麻疹、肺结核等。
2. 虫媒传染病:虫媒传染病是指通过蚊、蝇、跳蚤、蜱等昆虫媒介传播的疾病。
这类传染病的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昆虫叮咬传播,如疟疾、登革热等。
3. 病毒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是由各种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常见的有乙型肝炎、艾滋病等。
这类传染病的传播方式多样,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等。
4. 细菌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如霍乱、破伤风等。
这类传染病的传播方式主要是经过食物、水源或空气等途径传播。
5. 寄生虫性传染病:寄生虫性传染病是由寄生虫感染引起的疾病,如疟疾、血吸虫病等。
这类传染病的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寄生虫媒介传播。
二、传染病的特征传染病具有以下特征,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传染病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1. 传染性: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即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传播给其他人。
传染性好坏可通过病原体传染率、传染力和易感性等指标进行评估。
2. 高度可发生性:传染病往往具有高度可发生性,即一旦暴发,会迅速传播,造成大范围感染。
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传染病的发生规律。
3. 可控制性:虽然传染病具有高传染性,但通过科学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可以将传染病的传播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保护人们的健康。
4. 临床多样性:不同的传染病表现形式多样,病情轻重不同,有些传染病可能导致严重病症,甚至死亡,而有些传染病可能只表现为轻微的感冒症状。
传染病护理学总结
![传染病护理学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e5fbd1a102de2bd97058864.png)
传染病护理学1、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有免疫性2、隐性感染: 又称亚临床感染,仅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临床上不出现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变化,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测才能发现。
3、显性感染: 又称临床感染,不但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4、病原携带状态: 是指病原体在体内生长、繁殖并排出体外,但人体不出现疾病的临床表现。
5、复发: 有些传染病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潜伏于组织内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至一定程度,使初发病的症状再度明显。
6、再燃:有些患者在恢复期,体温未稳定下降至正常,又在发热时。
7、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传染其他个体的人和动物。
)、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
8、传染源包括: 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9、传染病的预防: 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10、传染患者管理"五早": 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11、染病分为三类: 甲类: 鼠疫和霍乱乙类: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新型冠状病毒——按甲类管理、艾滋病、病毒性肝炎12、发热: 1)稽留热:体温持续升高达39.0-40.0℃左右,持续数天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伤,链球菌肺炎等。
2)弛张热:体温在39.0℃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体温差达1℃以上,最低体温仍超过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等。
3)间歇热:高热与正常体温交替出现,发热时体温骤升达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很快下降至正常,数小时、数天的间歇后,又再次发作。
常见干疟疾等。
4)回归热13、发热患者: 降温措施: ①以物理降温为主,药物降温为辅。
②对高热、烦躁、四肢肢端灼热的患者,可用25%~50%的酒精擦浴。
传染病的特征特点是什么
![传染病的特征特点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6ed561c5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9e.png)
传染病的特征特点是什么传染病的特征特点是什么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传染病的特征特点是什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传染病的特征1.有病原体(Pathogen)2.有传染性(infectivity)这是传染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
3.有流行病学特征(epidemiologic feature)(1)散发性发病(sporadic occurrence):某传染病在某地区近几年来发病的一般水平。
(2)流行(epidemic):当某传染病在某地的发病率显著高于近年来的一般水平时称为流行。
(3)大流行(pandemic):若某传染病的流行范围甚广,超出国界或洲界时称为大流行。
(4)暴发流行(epidemic outbreak):传染病病例发病时间的分布高度集中于一个短时间之内者。
4.有感染后免疫(postinfection immunity):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体经显性或隐性感染某种病原体后,都能产生针对该病原体及其产物(如毒素)的特异性免疫。
传染病的诊断诊断主要根据病历纪录理学检查以及摄影图像(例如X光)但感染症最主要的诊断工具还是微生物培养,在培养基中提供适当物质,并置入患者检体样本培养,常用来诊断葡萄球菌或链球菌的细菌性感染。
部分病媒无法被人工培养,尤其是多数病毒和钩端螺旋体。
过去已发展出利用血清学标记物检查患者,甚至包括运用抗体作为检查方式之一。
更新的技术可直接使用血液或分泌物中所含病毒或病原相关蛋白质等。
作聚合酶连锁反应,不仅检验速度快,准确率亦大幅提升。
鉴别病原过去根据柯霍氏法则的验证程序,可以大致确认疾病的病原是否具有传染性,这个法则成功地验证结核分支杆菌为结核病的病原;但有许多情况下这个法则无法如期运作。
确认流行范围流行病学的发展对族群中的疾病研究也相当重要,当传染病爆发时,必需仔细分细事件为偶发性(sporadic)、地方病、流行病、大流行,以利医疗团队、公共卫生部门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
三种传染病:特征、影响与应对
![三种传染病:特征、影响与应对](https://img.taocdn.com/s3/m/78262b37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ee.png)
三种传染病:特征、影响与应对我曾接触过许多传染病,但在这篇文章中,我将重点介绍三种:流感、肺结核和艾滋病。
这三种疾病在世界各地都有广泛的传播,并且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详细介绍这三种疾病的特征、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一、流感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
它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肌肉疼痛和疲劳等。
流感的传播速度非常快,通常在流感季节期间,例如在冬季,病例数量会急剧增加。
流感对全球公共卫生造成了巨大影响。
每年有数百万人感染流感,导致数十万人死亡。
,流感还会导致大量的医疗费用支出,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二、肺结核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感染疾病。
它的症状包括持续咳嗽、咳痰、体重减轻、疲劳和发热等。
肺结核在全球范围内仍然是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每年有数百万人感染肺结核,导致数十万人死亡。
肺结核的影响非常严重。
除了对个体的健康造成损害外,它还会导致大量的医疗费用支出,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肺结核还会对家庭和社会造成心理和社交影响。
为了应对肺结核,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接种结核疫苗是预防肺结核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特别是高风险人群,例如糖尿病患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等,也可以减少感染肺结核的风险。
如果感染了肺结核,应该按医生的建议使用抗结核药物,并坚持治疗,直到完全康复。
三、艾滋病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疾病。
它的症状包括体重减轻、疲劳、发热和皮疹等。
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仍然是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目前,全球有数百万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导致数百万人死亡。
艾滋病的影响非常严重。
除了对个体的健康造成损害外,它还会导致大量的医疗费用支出,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艾滋病还会对家庭和社会造成心理和社交影响。
为了应对艾滋病,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使用安全套是预防艾滋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避免使用共用针具,例如注射等,也可以减少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传染病的特征
(一)基本特征
传染病与其他疾病的主要区别,在于具有下列四个基本特征,但这些基本特征不要孤立地而应综合地加以考虑。
1. 有病原体每种传染病都是由特异的病原体感染所引起,包括各种微生物和寄生虫,如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为流感病毒、梅毒的病原体为梅毒螺旋体等,其中病毒和细菌最常见。
从病人体内的组织、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中发现病原体是确诊传染病的依据。
2. 有传染性病原体从一个宿主排出体外,经一定的途径传给另一个宿主,这种特性称为传染性。
不同的传染病传染性强弱不一。
每一种传染病病人的传染期相对固定,可作为隔离病人的依据之一。
3. 有流行性传染病能在人群中传播蔓延的特性称为流行性,按流行强度的不同可分为:①暴发,在一较小范围内短时间(数日内)突然出现大批同类传染病病例;②散发,某种传染病发病率在某地区处于常年一般水平的发病;③流行,在某地区的某种传染病发病率显着超过常年一般水平的发病;④大流行,某种传染病在一定时间内迅速蔓延,波及的范围广泛,甚至超出国界、洲界。
有些传染病受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和生活习惯等影响,其流行常局限在一定地区,称为地方性流行。
传染病的流行在某一季节发病率明显升高,称为季节性流行。
传染病的发病率在时间上(如季节和年份)、空间上(如地区差别)以及人群中(如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分布的规律,称为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掌握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对护理评估和正确制定防疫措施有重要价值。
4. 有免疫性人体受病原体感染后,在一定时间内能产生针对病原体及其产物(如毒素)的特异性免疫。
不同传染病和不同个体,病后获得免疫力水平不同,持续时间长短也有很大差别。
如麻疹、肾综合征出血热等病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而细菌性痢疾、流行性感冒等病后免疫力较低,持续时间较短;蠕虫感染后通常为带虫免疫。
人体受病原体感染后,获得免疫力强弱久暂不同,常可出现:①再感染,传染病痊愈后,经过一段时间免疫力逐渐下降,又可感染同一病原体;②重复感染,疾病尚未痊愈,又受同一种病原体感染,多见于寄生虫病;③复发,传染病己进入恢复期或初愈,但病原体在体内又复活跃,再次出现临床症状;④再燃,疾病已进入缓解后期,体温尚未降到正常而再度上升,症状重新出现。
(二)临床特点
1. 病程发展的阶段性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可分为4个阶段。
(1)潜伏期从病原体入侵开始到出现最初的临床症状之前的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
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即使同一种传染病亦有一定范围内的波动。
潜伏期短则数小时,长的可达数月或更长,如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潜伏期仅数小时,白喉、细菌性痢疾为数日,而狂犬病可长达数月或更长。
了解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有助于护理评估、确定医学观察、留验和隔离所需期限。
(2)前驱期从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始为止的时期称为前驱期。
在此期中,会出现一些与其他传染病共有的一般症状,如头痛、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一般持续1~3天。
起病急骤者,则无前驱期。
(3)症状明显期前驱期过后,该病特有的症状和体征相继出现,病情由轻到重,然后逐渐缓解,称为症状明显期或称发病期。
此期通常病情最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高。
(4)恢复期机体免疫力增至一定程度,体内病理生理过程基本终止,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临床上称恢复期。
此期体内可能还有病理或生化改变,病原体还未彻底清除,许多病人的传染性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但食欲和体力逐渐恢复,血清中抗体效价亦逐渐上升至最高水平。
某些传染病在恢复期结束后,机体功能仍长期未能恢复正常,称为后遗症。
2. 常见症状与体征
(1)发热与热型发热是许多传染病的共有的最常见、最突出的症状,有的传染病就以“热”命名,如肾综合征出血热。
各种传染病发热程度及持续时间不同,可作为传染病诊断的依据之一。
某些传染病常有独特的热型,对诊断有特殊的价值,如伤寒极期多为稽留热或弛张热,疟疾为间歇热。
(2)发疹发疹为多数传染病的特征之一,包括皮疹(又称外疹)和粘膜疹(又称内疹)。
根据发疹的种类、形态、分布、发疹时间与顺序及皮疹消退情况的规律,对出诊性传染病的评估有较大的参考意义,如麻疹、猩红热。
(3)中毒症状病原体及其毒素吸收入血后,可引起各种中毒症状。
①毒血症:病原体在局部生长繁殖,其产生的毒素或代谢产物不断进入血流,引起全身功能失调和中毒症状;②菌(病毒)血症:细菌(病毒)从局部侵入血循环,不在血循环中繁殖,称为菌(病毒)血症;③败血症:侵入的病原体在血中生长繁殖,引起全身严重中毒症状;④脓毒血症:当化脓性病原体引起败血症时,由于人体抵抗力明显减弱,病原体在各组织和脏器中引起转移性化脓病灶,形成多发性脓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