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与大众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传媒与大众文化
——新媒体下的大众文化
早在1871年人类学鼻祖爱德华·泰勒出版《原始文化》时,就有了对文化的定义。他的这个定义一直为后人沿用至今:所谓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①
文化,无论从什么角度看都是人类的一种社会行为,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必然产物。文化产生于人类对周围世界的体验、生活方式以及民族心里、习俗、信仰、和观念等密切相关。②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所著《文化的解释》中,对“文化”这样定义:“文化”我主张的文化概念实质上是一个符号学(semiotic)的概念。马克斯·韦伯提出,人是悬在由他自己所编织的意义之网中的动物。所谓文化,就是这样一些由人宾值得意义之网。因此,对文化的分析不是一种寻求规律的实验科学,而是探求意义的解释科学。③
大众文化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哲学家奥尔特加《民众的反抗》一书中。主要指的是一地区、一社团、一个国家中新近涌现的,被大众所信奉、接受的文化。
在英文中,Mass culture 和Popular culture通常都被译为“大众文化”,也有人将后者译为“通俗文化”、“流行文化”和“普及文化”。在西方,Mass 与Mass culture的使用,往往与大众社会理论联系在一起,包含着对群众(“群氓”“乌合之众”)及其文化的贬损;英国文化研究学者雷蒙德·威廉斯正是基于这种原因而不愿意使用Mass culture这个概念来描述普通民众所参与的那种文化,而更愿意使用中性的Popular culture这个概念。④
美国传播学者威尔逊认为,通俗文化(Popular culture)是某个社会中所有
①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②云德:《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选择》,人民文学出版社
③《文化的解释》(美)克利福德·格尔茨著译林出版社
④斯威伍德《大众文化的神话》三联书店2003
人的文化,并且认为:在人类历史上,每个社会都拥有它自己的通俗文化。由于今天的通俗文化都是大众化生产的、并且是借助于大众媒介而大批量传播的,因此诞生的另外一个词汇,即大众文化(Mass culture);在他看来,大众文化就是指“我们的文化中的哪些大众化产生的,并且/或者通过大众媒介共享的一切东西”。由于现代通俗文化无不是经由大规模生产或由大众媒介推动的,因此他认为大众文化与通俗文化这两个概念几乎是可以互换的。并认为通俗文化是美国的主流文化,包括人们司空见惯的所有物质、风俗、时尚与活动。也就是说,这两个概念所指的对象实际上是一致的,它们的差别在于使用者对所指对象所持的价值立场不同。⑤
关于大众文化的定义可谓不胜枚举,其语义包含了从精英主义到极端民粹主义的一个复杂谱系。19世纪,欧洲的贵族知识分子认为大众文化就是“低能的人为低能的人所写的东西”。⑥20世纪30年代,法兰克福学派的主将霍克海默与阿多诺也持精英主义的立场,在谈及大众文化时,他们常用“文化工业”这一概念来替代,他们认为大众文化作为文化工业的产品和结果,是自上而下地强加于大众的文化,具有标准化、平均化、伪个性化等特点。⑦到了20世纪后半期,英国伯明翰学派的学着约翰·哈特利则站在民粹主义的立场,以美国总统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民主政治理念来解释大众文化,将其界定为:“为普通民众所拥有;为普通民众所享用;为普通民众所钟爱的文化。”⑧
台湾学者杭之将大众文化界定为:“一种都市工业社会或大众消费社会的特殊产物,是大众消费社会中通过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等大众传播媒介所承载、传递的文化产品,其明显的特征是它主要是为大众消费而制作出来的,因而它具有标准化和拟个性化的特色”。⑨北大教授陈刚认为:“大众文化是在工业社会中产生,以都市大众为其消费对象,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的无深度的、模式化的、易复制的、按照市场规律批量生产的文化产品”⑩到了20世纪末,随着文化研究的深化,国内不少学者开始部分认同民粹主义的见解,如首师大教授陶东风指出,
⑤陆扬、王毅《大众文化与传媒》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⑥雷蒙德·威廉斯著吴松江、张文定译《文化与社会》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⑦阿多诺·霍克海默著,渠敬东、曹卫东译:《启蒙辩证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⑧约翰·菲斯克等编,李彬译:《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⑨杭之:《一苇集》,三联书店,1991年版
⑩陈刚:《大众文化与当代乌托邦》,作家出版社,1996年版
大众文化存在着两面性,是与公众联系密切的“日常生活的文化”,公众并非完全被动的消费者,他们也有能力积极地参与,解读出自己的意义和快感。本文趋于从比较中性的角度,吸纳精英主义和民粹主义两个流派各自所具备的合理性,描述性界定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是指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社会中为普通民众生产,并为普通民众所参与和消费的一切物质、符号、观念和活动。或者简化为一句话,大众文化就是现代社会中普通民众的生活方式。11
大众文化具有以下特点:
1、商品性
即它伴随着文化产品大量生产和大量销售,大众文化活动属于一种伴随商品买卖关系的消费行为;
2、通俗性
即大众文化不是特定阶层的文化,而是为社会上散在的众多“一般个人”的文化;
3、流行性时尚
即大众文化是一种文化,呈忽起忽落的变化趋势;
4、娱乐性
大众文化偏重感性化、娱乐性的取向,以最大的限度满足了人们的感性娱乐需求;
5、依赖性
即大众文化主要是在大众传媒的引导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没有大众传媒,也就没有大众文化。在这个意义上,大众文化也是一种传媒文化。
作为一种工具,媒体的物质形态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演变,从最早的口语媒介,原始壁画、结绳记事到文字的诞生、纸的普及、印刷术的发明以及书籍的产生、近代新闻报业的兴盛、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体的壮大,知道现在以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支撑的数字媒体的崛起,媒体的形态处于一个不断积累、不断演化的历史中。
在媒体发展历史中,每一次媒体技术的变革,都会带来所谓的“新媒体”,11刘自雄闫玉刚:《大众文化通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