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震后地质灾害遥感信息提取及分布特征分析_方从刚
面向对象的地质灾害信息提取——以汶川地震为例
面向对象的地质灾害信息提取——以汶川地震为例彭立;杨武年;黎小东;邵怀勇;张敏;曾涛【期刊名称】《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1(036)002【摘要】讨论了面向对象的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地质灾害体信息提取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像元的色调和形状特征判别所要生成的影像对象的异质性,采取自下而上区域合并的方法将影像划分为互不相交的影像对象,然后根据这些对象的影像特征,如光谱、纹理、形状和上下文等,进行分类,提取出地质灾害体.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提取地质灾害信息,为震灾调查和快速预评估提供决策支持数据.%Wenchuan Earthquake triggered a burst of variable and complicated geological hazards whose geometrical and texture features were recorded in high resolution remotely sensed imagery.This paper presents an object-oriented method to extract the geological hazard information.The degree of heterogeneity among expected image objects was determined upon the tone and the shape factors of per pixel.It was used to segment the input image into unintersected pieces of image objects in a down-up region merging approach.These pieces were then classified to identify geological hazard bodies according to their spectral characters, textures, shapes and their contexts.The method proved to be fast, accurate and able to make synthetic use of detailed information in high resolution imagery.【总页数】6页(P77-82)【作者】彭立;杨武年;黎小东;邵怀勇;张敏;曾涛【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1;P315.61【相关文献】1.面向对象的遥感震害信息提取方法——以汶川地震为例 [J], 赵福军;张磊2.地质灾害区域“五度”评价理论体系及地质灾害成生规律研究——评《汶川地震区地质灾害成生规律研究》 [J], 羊家杏3.高密度地质灾害易发区面向对象信息提取研究 [J], 蒲莉莉;刘斌4.面向对象的作物种植信息提取研究——以新疆奇台县为例 [J], 吕昱;范燕敏;武红旗;彭田田;皇甫蓓炯;贺梦婕5.基于面向对象的铁尾矿信息提取技术研究——以迁西地区北京二号遥感影像为例[J], 范莹琳;娄德波;张长青;魏英娟;贾福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汶川特大地震灾后多源遥感影像处理技术及信息提取方法
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体地理位置的几种技术及方法。
关键词:汶川特大地震;遥感技术;图像处理;灾害信息提取
中图分类号:F127.4l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363(2009)06.0141.04
O引言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灾区通讯中断,地面交 通瘫痪,灾情信息无法获知,及时准确掌握灾情并进行 有效救治非常困难。以遥感技术为代表的测绘高科技 手段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利用卫星遥感和 航空遥感技术快速获取震后灾区最新的高分辨率影像 信息,通过遥感图像的数字处理,制作成灾区高精度正 射遥感影像图,据此经过图像信息提取、解译、分类等技 术处理,准确确定滑坡、泥石流、堰塞湖,倒塌城镇房屋、 农舍和学校,受损公路、铁路、农田等各种灾情的坐标、 高程等地理要素,为抗震救灾指挥部全面准确地掌握灾 情、科学评估灾情、进而采取有效救灾防灾抢险措施和 灾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图4研究区其他分类信息提取结果
隐.4 Rs舭rp毗砌蚰瑚p of the stIIdied a心a。∞【tl'cted鲫Iogical
msa酣盯infonnation by supenrised ch鹃墒明don
(1)地震灾害发生后的第一时间里,可以不考虑图 像的来源,直接采用无控制影像拼接技术获取大区域灾 后图像,快速地获取宏观灾情信息。(2)数字摄影测量 方法对航摄要求较高,影像处理需要专业的处理软件及 设备。但其自动化程度高,精度高,尤其是灾后地形改 变的情况下,能够直接生成变化后的DEM完成数字微 分纠正生成灾后真正意义的数字正射影像。(3)灾后地 质灾害体等信息采用人机交互半自动提取的准确性较 高,但单人作业效率较低,适合有大量作业人员并机处 理时采用;其他的自动提取方式受到阈值或特征参数设
地理毕业论文汶川地震滑坡遥感信息提取及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
汶川地震滑坡遥感信息提取及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中文摘要】地震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震次生灾害,因其巨大的致灾力而广泛引起人们的关注。
目前,单体滑坡的稳定性评价和滑坡预报研究已取得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成果,但在向区域滑坡稳定性评价推广时会遇到许多困难。
随着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作为一种新的调查、监测途径和手段,在地震滑坡领域已得到广泛运用。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Ms 8.0强震,直接导致数万人死亡,数十万人受伤,同时地震诱发大量的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为了有效避免次生灾害对灾区造成进一步的危害,本文选取重灾区——汶川县作为研究区域,基于地震滑坡原理,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综合各种数字滑坡技术获取滑坡信息,全面分析了研究区内滑坡与各影响因子间的相关性特征,运用信息量法与逻辑回归模型进行灾害危险性评价,并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遥感数据,论述了一系列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影像融合、影像校正),研究获取影响滑坡灾害因素信息的方法,并对研究区地震滑坡特征进行分析。
(2)按照指标体系所确定的指标因子进行数据采集,并按照统一的数字研究环境框架的规范进入GIS数据库,建立研究区域滑...更多坡空间数据库,包括滑坡分布数据库和滑坡因子数据库,为研究区域地质灾害预警信息系统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滑坡灾害基础数据。
(3)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岩性、地震断裂、烈度以及水系因子7个评价因子,采用信息量法与逻辑回归模型进行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将研究区滑坡危险性划分为极轻度、轻度、中度、高度和极高危险五个级别,合理地反映区内滑坡灾害发育的总体特征。
(4)将信息量模型与逻辑回归模型进行比较分析,发现逻辑回归法能较好地避免滑坡危险度区划研究中评价因子选择及权重赋值的主观性,具有更高的评价精度。
在GIS支持下对研究区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和信息提取,获取其地震滑坡特性,获得了汶川地区一些预测和危险性分析的结果,对于该地区震后恢复重建、居民地选址、次生灾害的预警与防治等工作都有一些建设性的指导意义【英文摘要】 As a kind of secondary disaster caused by strong earthquake, the earthquake-induced landslide has drawn much attention in the world due to the severe hazard. Nowadays, researches on single landslid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more successfully comparing to the ones on regional landslides. To a certain degree, remote sensing and GIS, as new kinds of tools for investigation and monitor, have been used in many researches on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and hazard mapping.The Ms 8.0 Wenchuan earthquake, occurred on 12 May 2008 in Sichuan Province, made a great many houses collapsed and hundreds thousand people injured. Meanwhile, damage caused by earthquake-induced landslides, collapse and debris flow became the major part of total losses. In order to remove threat from the secondary disasters effectively, this study used information value method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coupled with techniques of remote sensing and GIS, to generate susceptibility maps, taking the case of Wenchuan County. Main con...更多tent and production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1) Based on the remote sensing data,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ignificance of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technology (e.g. data fusion and ortho-rectification), illustrates the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 of information extraction and analyses thecharacteristics of earthquake-induced landslides in the research area.(2) To perform the potential analysis, it wa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spatial database of landslides containing landslides’attributes and variables contributing to landslide in the study area. The database following the unified standard of digital surrounding can provide plenty of basic data for advanced process.(3) Seven factors controlling landslide occurrence have been taken account into the susceptibility assessment, including elevation, slop, aspect, lithology, seismic intensity, distance to faults and rivers. According to the probability that predicts the possibility oflandslide occurrence calculated applying information value method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separately, the study zone was ultimately categorized into five classes, specifically,“extremelylow”,“low”,“moderate”,“high”and“very high”. These results have been proved to reflect closely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landslides in the study area.(4)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predictive capability of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appears to be more accurate comparing to information value method. It is mostly because logistic regression could reduce effectively the subjectivity in selection of evaluation factors and weight assignment.In sum, this paper extracts some information from remote sensing data, analyses the characteristic of earthquake-induced landslides under aGIS environment and accordingly generates the susceptibility maps in Wenchuan County, which undoubtedly contributes to recovered construction, location of habitation and prevention of secondary disasters in the study area.【中文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 地震; 滑坡; 危险性评价; 信息提取; 遥感。
5.12汶川地震重灾区土地利用变化遥感监测与分析
5.12汶川地震重灾区土地利用变化遥感监测与分析罗慧娟; 黄诗峰; 臧文斌; 李小涛【期刊名称】《《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年(卷),期】2011(009)003【总页数】7页(P209-215)【关键词】汶川地震; 分层监督分类法; 土地利用变化【作者】罗慧娟; 黄诗峰; 臧文斌; 李小涛【作者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遥感技术应用中心北京10004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791 研究背景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不仅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及其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还破坏了生态系统,毁坏了大量林地、耕地和城镇用地,使灾区土地利用类型发生极大变化。
震后重建工作的开展,不仅使地震灾区社会经济水平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也改善了灾区的生态环境,使毁坏土地利用得到一定的恢复。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凭借其快速、准确等优势,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的灾害监测和评估的应用越来越多。
遥感技术在5.12汶川大地震的灾情监测与评估中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邵芸等[1]利用多源多时相高分辨率雷达遥感数据,对汶川地震灾区各城镇和次生灾害进行了快速、系统、连续的监测,并根据雷达图像特征对房屋损毁情况、滑坡和堰塞湖的分布与规模等进行了快速定量评估,建立了相应的解译标志。
陈世荣等[2]利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对汶川地震灾区20个县(市、区)国/省道基础设施损毁情况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汶川、北川等6个县道路重度损毁。
除了利用遥感技术对灾情进行快速准确的监测,利用遥感数据监测地震前后土地利用的变化,分析灾害对地表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对科学减灾、灾后重建及生态环境恢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对5.12汶川地震的土地利用监测工作已经有一些成果,如倪忠云等[3]采用分块分类法,对都江堰地区5.12汶川地震前后的土地利用进行分类,得到都江堰在地震中的灾毁分布情况。
高慧等[4]基于景观格局理论,对绵竹市北部山区5.12汶川地震前后的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的遥感解译,研究表明地震后景观类型间的连通性、聚集度变小。
汶川地震灾区崩塌滑坡体几何特征信息遥感定量提取与分析
汶川地震灾区崩塌滑坡体几何特征信息遥感定量提取与分析范建容;李秀珍;张怀珍;郭芬芬;郭祥【期刊名称】《水土保持通报》【年(卷),期】2012(32)2【摘要】选取灾区107个崩塌滑坡样本,利用遥感影像获取崩塌滑坡面积,遥感影像结合DEM获取崩塌滑坡体坡高(前后缘高差)、滑移距离、视摩擦角等信息,通过野外调查获取体积信息,对灾害评估中关注的两个关键因子崩塌滑坡体体积、滑移距离与各特征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体积、滑移距离与相关性显著因子间的关系。
研究表明,崩塌滑坡体体积与崩塌滑坡面积、坡高相关性显著,且与崩塌滑坡面积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与坡高呈二次多项式关系,与滑移距离、视摩擦角有一定关系,但不显著;崩塌滑坡滑移距离与坡高相关性显著,且呈线性关系,与崩塌滑坡面积也有一定关系,但不十分显著。
【总页数】4页(P118-121)【关键词】汶川地震;崩塌滑坡;遥感;几何特征【作者】范建容;李秀珍;张怀珍;郭芬芬;郭祥【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41;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2【相关文献】1.汶川县震后崩塌滑坡遥感信息提取 [J], 陈勇国;谢莲;彭述刚;张勇;陈宾;吴淼2.汶川地震受灾严重区域崩塌与滑坡体空间分布研究 [J], 李智广;曾红娟3.汶川地震灾区崩塌山体微生境植被恢复技术 [J], 骆宗诗;王志明;陈永林;张利;何建社;何飞;潘文丽;龙汉利;刘兴良4.“5.12”汶川大地震灾区公路边坡崩塌滑移破坏特征初步分析 [J], 吉随旺;宋光润;5.基于逻辑回归模型的汶川地震灾区崩塌滑坡易发性评估 [J], 杨伟华;杨志强;赵建林;梁咏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汶川特大地震灾后多源遥感影像处理技术及信息提取方法
万方数据
第6期
曾 涛等:汶川特大地震灾后多源遥感影像处理技术及信息提取方法
·143·
说明:原始数据采用无人机超低空平台搭乘数码相机获取,成像 时间2008年5月14日,影像参数见表2。
图l汶川地区灾后 无控制影像镶嵌局部示意图(约77km2范围)
飚.1 1he m憾aic ima辨
∞mected wim岫∞n∞Dlled p响吐an盯 W如ch蚰删曲q眦ke(partial dis啊ct。about 77km2)
针对研究区域震害信息多为大面积的滑坡和崩塌 体信息,试验中采用自动分类方式提取震后地质灾害信 息,信息提取的地质解译图如网3所示。
图2经过校正裁剪后 的影像和灾前水系叠加效果图(局部l
Fig.2 11he p删al瑚p of∞r瞅Ⅱ蛐ima萨after c嘣呜 sys劬pl蛐 舡d superposm佃of pn·di阻ster wa把r
万方数据
·144·
地域研究与开发
第28卷
置的影响,加上灾前灾后数据配准问题,检测出的结果 或多或少包含一些错误信息,需要进一步地人工修改, 提高准确度。
5.12汶川特大地震的发生,一方面提醒我们自然灾 害破坏力是巨大的,另一方面体现出人类在灾害面前不 是无能为力的,通过有效积极的手段,可以将灾害损失 降低最小。
(2)灾前数字线划地图(di舀tal line髀phic,DLG)、
数字栅格地图(di西“ra8ter鲫hic,DRG)和灾后影像间
a瑚。删 图3研究区自动分类提取地质灾害信息遥感解译图
飚.3 Rsime掣删ioⅡ唧0f妇咖med
g酬ogical disa吲ber infom瞄廿on by鲫per’,ised ck淌伪吐加
基于RS/GIS的汶川震后次生地质灾害统计分析
区域地 质概 况 、主要构 造 带 的分布 性状 ,以及 2 0 0 8年 5月 1 2日地 震后 大型滑 坡 、泥石 流 、堰 塞 湖等地 质灾 害 的发 育特 征 。在 上述 工作 完成 的基础 上 ,进 一 步开展 室 内外综合
研 究,从遥 感宏 观分 析角度 通过 对地 质 灾害 分 布特 征 以及 与地 震、 地貌 、地 层 、岩 性 、 构造 等相 互关 系的 综合分 析 ,利 用证 据权 重法对 区域地 质 灾害发 生发展 的 空间性做 出定 量 的综合评 价 ,并依 此提 出对研 究 区的灾 害治理 进行 分级 ,随后 给 出治理 的建 议 。
山脉所控 ,西南部受制于邛崃 山系 ( egea , D n l t
1 9 ;Jae a , 2 0 ;I t l 0 6 。 9 4 i t l 0 7 A e ,2 0 ) a
龙 门 山是青藏 高 原东缘边 界 山脉 ,横恒 于青 藏 高 原 和 四 J 盆 地 之 间 。龙 门 山 脉 i l
世
界
地 震 译
丛
21年第 1 02 期
基 于 R / S的汶 川 震 后 次 生地 质 S GI 灾 害统 计 分析 ①
CHEN Ja pn L in e g QI Xu n DONG n j in ig I a fn J N we Qigi
摘 要 采用遥 感 ( ) RS 与地 理信 息 系统( I ) 结合 的手 段和方 法 ,分 析 了汶 川地 区 GS相
坝藏族 羌族 自治州 汶川 县映 秀镇 附近发生 的 Ms . 一8 0级 大 地 震 ,是 由位 于 青 藏 高 原 北 部 的松 潘 一甘孜地 块沿 龙 门山主 中央断 裂 向 四川 盆地强 烈推 覆斜 冲造成 的 。
汶川震区北川县城泥石流源地特征的遥感动态分析
(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 6 1 0 0 5 9 ) 摘 要 汶川地震导致山地斜坡积累了大量碎屑物质, 在降雨作用下极易成为泥石流源地。震后的 2 0 0 8年 9月 2 4日一场暴 雨导致北川县境内 7 2条沟同时暴发泥石流。本文选择了汶川地震高烈度区的北川县城 8条泥石流沟流域为研究区, 基于遥 感手段开展了震后和相继暴雨后的泥石流源地变化特征。强震后泥石流流域的重要变化是在沟谷内诱发了大量滑坡。通过 开展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 重点分析了研究区泥石流源地的滑坡活动。将 5 1 2汶川地震后的 2 0 0 8年 5月 1 8日获取的航空
t h s t o r me v e n t o n2 4 S e p t e m b e r 2 0 0 8 ) i n d i c a t e s t h a t t h e l a n d s l i d e a r e a i ne i g h t d e b r i s f l o ww a t e r s h e d s i n c r e a s e df r o m 4 2 4 2 m t o1 9 1 2× 1 0 m d u r i n gt h a t p e r i o do f t i m e .M e a s u r e m e n t o f t h eS P O Ti m a g e sr e v e a l st h a t t h e 1 5 3 7× 1 0 4 2 l o o s es e d i m e n t a r e a s o nt h e c h a n n e l b e d s h a df u r t h e r e x p a n d e dt o 9 7× 1 0 ma f t e r t h e r a i n s t o r m .T h e p r e s e n t r e
汶川县地震次生山地地质灾害遥感调查
汶川县地震次生山地地质灾害遥感调查杨军杰;张志;王旭;谷延群;强建华【期刊名称】《山地学报》【年(卷),期】2008(26)6【摘要】5.12汶川大地震瞬间释放巨大的能量,致使山体破碎,河流变迁,极大的改变了震区的地貌和地表景观,形成了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一系列次生山地地质灾害,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严重威胁.采用传统实地调查山地地质灾害分布状况的方法困难很大,航空遥感技术可以宏观、全面、精确、及时地获取地质灾害相关信息,及时采取应急措施预防灾害的进一步发生.综合利用不同时相、不同传感器的影像对汶川县地震次生山地地质灾害进行监测,很短时间内全面掌握了汶川境内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点的分布情况,利用先进的RS、GIS技术,在DEM的基础上,结合地质信息,通过水系流域的划分,探讨了地震地质灾害的特点和分布规律,为预防预警次生山地地质灾害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总页数】6页(P755-760)【作者】杨军杰;张志;王旭;谷延群;强建华【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国家遥感中心地壳运动与深空探测部,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河北省遥感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21;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航测遥感局,陕西,西安,71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41【相关文献】1.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多源遥感影像处理及应用——以汶川大地震为例 [J], 仇文侠;许辉熙2.高分辨率多光谱的芦山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遥感监测与评估 [J], 王福涛;王世新;周艺;王丽涛;阎福礼;李文俊;刘雄飞3.四川汶川县大地震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 [J],4.四川芦山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遥感调查及灾害特征初探 [J], 郭兆成;童立强;郑雄伟;齐建伟;王建超5."5.12"汶川大地震震中区映秀镇地震灾情及次生地质灾害遥感初步调查 [J], 王治华;周英杰;徐斌;贾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汶川震区震后地质灾害发育分布及演化特征统计分析
GeologicalDisasterPreventionofSichuanProvince,Chengdu 610081,China)
Abstract:WenchuanearthquakeisthelargestearthquakeinChinasincethe21stcentury.From theaspectsof scale,intensityandtime,wemadeapreliminarystatisticalanalysisonthecharacteristicsanddifferencesofgeolog icaldisasters(landslideanddebrisflowinthispaper)evolvednineyearsaftertheWenchuanearthquake,andpre dictedtheevolutiontrendoflandslideanddebrisflowduring2018-2025.Resultsdemonstratedthat:(1)The numberoflandslideisinverselyproportionaltothescaleandintensityofearthquake,andlandslidesmainlyhap penedinJuly-September.(2)Thescaleofdebrisflowismoreuniform,andthenumberofdebrisflowisapproxi matelyproportionaltotheintensityofearthquake,anddebrisflowmainlyconcentratedinJuly-September.(3)In theearlystageaftertheearthquake,landslidewassmallinnumberwhiledebrisflowwaslarge.(4)Thedifference intheevolvementcharacteristicsbetweenlandslideanddebrisflowaftertheWenchuanearthquakeliesintheforma tionconditions.(5)Accordingtoprediction,landslidewilldecreaseinanoscillatingmannerinashortperiodof time,withacycleof3-5years,whereasdebrisflowwillfluctuatehorizontally,alsowithacycleof3-5years.
遥感图像处理在汶川地震中的应用分析
遥感图像处理在汶川地震中的应用分析摘要随着卫星技术的快速发展,遥感技术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
本文结合汶川地震中遥感技术的应用实例,系统阐述了遥感应用于应急系统中需要解决的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
并就数据获取、薄云去除、图像镶嵌、图像解译,以及灾后重建中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遥感;地震;应用;关键技术1 引言长期以来,人们不断遭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侵害,如地震、火山、洪水等,同时,由人为因素导致的灾难也不断发生,如火灾、恐怖袭击等。
这些灾害具备破坏性、突发性、连锁性、难预报性等特点,往往容易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
为了有效的应对突发事件,产生了各类应急系统。
灾区数据的实时获取足所有应急系统的基础。
对于区域性的灾害,传统的地面调查方式,由于速度慢、面积小、需要人员现场勘查等无法避免的特点,很难满足应急系统的需要。
相对而言,遥感技术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遥感传感器能实时的、大面积的、无接触的获取灾区数据,因此成为绝大多数应急系统中数据获取的主要手段。
为了使遥感数据能满足应急系统中基础数据的要求,需要经过数据获取、数据预处理、图像解译等阶段的处理,最终提取出准确的遥感信息。
下面将根据这三个阶段的处理技术展开阐述与分析,并以汶川地震为例,介绍遥感技术在应急救灾及灾后重建中的应用。
2 数据获取灾害发生后,由于地形、气象等客观因素的影响,通过单一的遥感传感器往往很难获得灾区所有数据,需要充分发挥多种传感器的优势,获取灾区的各种类型数据,主要包括光学与SAR卫星遥感影像、光学与SAR航空遥感影像两大类。
2.1 光学与SAR卫星遥感影像的获取此类数据包括国内外的众多高分辨率光学与SAR卫星遥感影像。
从时间上说,重点是灾害发生前后数据的获取,以快速确定灾区的位置和前后的变化。
2.2 光学与SAR航空遥感影像的获取此类数据是利用高空遥感琶机、无人机和卣升机等高、低空遥感平台,搭载遥感传感器,快速获取的灾区高分辨率光学与SAR航空遥感影像。
基于遥感的汶川震区水体快速提取
基于遥感的汶川震区水体快速提取基于遥感的汶川震区水体快速提取的论文概述汶川大地震引起的灾难性影响之一就是水体的严重扰动和破坏。
然而,汶川震区水资源的恢复和保护是重要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对水体的快速提取和准确监测可以有效地应对灾害和防止未来的环境风险。
因此,本论文旨在基于遥感技术,研究汶川震区水体的快速提取方法。
研究方法本研究使用的数据是Landsat TM和ETM+遥感影像。
首先,针对汶川震区水体的特点,制定了一系列的准则来提取水体信息。
其次,根据这些准则,将准确的水体提取方法转换为算法实现。
然后,分别对算法进行实验分析,验证其在不同条件下的精确度和可行性。
最后,基于遥感提取的结果,对汶川震区水资源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评估和分析。
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发现基于遥感技术的汶川震区水体提取方法可以在大多数情况下准确地提取出水体信息。
此外,本算法具有高效性和良好的可扩展性,可以很好地应对不同的数据源和应用需求。
此外,应用该算法提取的水体信息可以有效地监测和评估汶川震区水资源的变化。
我们发现,自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汶川县内的水体面积显著缩小,水体的形态、分布和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此外,由于灾害后的水资源重建计划和生态恢复工程的实施,汶川震区水体的规模和健康程度已经得到部分恢复。
结论本研究基于遥感技术,研究了汶川震区水体的快速提取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对汶川震区的水资源进行了评估和分析。
研究表明,该算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提取水体信息,并可有效地应对不同的数据源和应用需求。
由于遥感技术具有非常广泛的适用性,本研究的方法和数据也可以被应用到其他灾害和环境监测方面,为抵御自然灾害和建设生态文明提供有力的支持。
建议基于遥感的汶川震区水体快速提取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数据分辨率和精度等因素会影响提取的准确性,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此外,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将遥感技术与其他技术相结合,例如地理信息系统(GIS)等,以更好地支撑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方面的决策和规划。
汶川特大地震灾后多源遥感影像处理技术及信息提取方法
汶川特大地震灾后多源遥感影像处理技术及信息提取方法曾涛;杨武年;简季;黎小东;胡国超;胡宝荣【期刊名称】《地域研究与开发》【年(卷),期】2009(28)6【摘要】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灾区地面交通瘫痪,遥感技术为准确掌握灾情发挥了宏观快速的优势.灾区震后遥感影像来源丰富,通过分析从不同遥感平台和传感器获取到的灾区震后遥感影像的特点,探讨了多源遥感影像的处理方法,特别是针对非标准航空影像处理提出了解决思路.并归纳了基于多源数据进行震害信息提取,确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体地理位置的几种技术及方法.【总页数】4页(P141-144)【作者】曾涛;杨武年;简季;黎小东;胡国超;胡宝荣【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遥感与GIS研究所,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遥感与GIS研究所,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遥感与GIS研究所,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遥感与GIS研究所,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遥感与GIS研究所,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遥感与GIS研究所,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7.41【相关文献】1.巨灾后农房重建资金筹集的创新与完善——基于汶川特大地震灾后四川农房重建实践 [J], 幸宇2.民众视域下灾后建设之三维思考\r——基于5·12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纪念调查访谈 [J], 邓宏烈;王禹栋3.基于遥感数据的灾后滑坡信息快速提取方法 [J], 文广超; 张哲玮; 肖学军; 谢洪波; 王文博; 杨运航; 陈红旗4.传感网络的滑坡灾后多源遥感图像特征提取方法 [J], 王刚;张远海5.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第三次国土调查内业信息提取方法 [J], 陈宗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汶川地震强震区震后10年泥石流活动特征遥感动态分析——以平武县
遥感动态分析
——以平武县石坎河流域为例
赵聪1,梁京涛打谢忠胜2,余涛2,张肃1
(1.四川省地质调查院稀有稀土战略资源评价与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81; 2.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中心四川成都611734)
摘 要:为研究汶丿118级地震震后10年内灾区地质灾害的发育演变状况,选取极重灾区平武县石坎河流域作为研 究对象,采用多期遥感解译以及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汶川地震重灾区震后10年泥石流发育概况以及其发展 演变规律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石坎河流域沿主河道分布了众多支沟,每年雨季石坎河流域泥石流暴 发呈现明显的群发性。在震后10年间,石坎河流域内崩滑堆积体数量及面积总体均呈下降趋势,但残余物源方量 仍较高,泥石流仍具有发生频率高、冲出量大、破坏性强的特点。②汶川震区的高密度物源发育特征导致区内部 分洪水沟或常年流水沟转化为泥石流沟,以及某些处于停歇期的老泥石流沟重新复活,进入发展期。③受地形坡 度以及汛期影响,地震所形成的崩塌、滑坡物源,在震后10年间大量进入沟道,转变为沟道堆积物,或以泥石流 堆积物的形式沿主沟堆积。④在工程约束条件下,部分泥石流沟的启动物源分布位置以及物源类型发生较大改变, 泥石流形成机制和运移过程也相应发生变化。⑤震区泥石流在主沟与主河交汇处形成大量泥石流扇形堆积,进入 主河堆积体进一步抬升河床,给主河两岸或沟口人民生产生活造成不便,影响该区域地质环境。 关键词:泥石流;汶川地震;地震灾区;石坎河流域;遥感调查 中图分类号:P642.23; X43; X915.5; P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 -811X(2019)04 -0222 -06 doi: 10. 3969/j. issn. 1000 -811X. 2019. 04. 038
汶川震后地质灾害遥感信息提取及分布特征分析方从刚
摘 要: 以汶川县为研究区,利用遥感、GIS 和计算机三维可视化技术,对地质灾害进行了信息提取和解译,共
解译滑坡 53 个,崩塌 1 575 个,地质灾害面积 76. 58 km2 ,并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库。利用 GIS 空间分析功能,结合
高程、坡度、坡向、地层岩性、地震烈度和水系等因子对研究区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层次
第 30 卷第 1 期 2013 年 1 月
计算机应用研究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Computers
Vol. 30 No. 1 Jan. 2013
汶川震后地质灾害遥感信息提取及分布特征分析*
方从刚1,2 ,杨 鑫1 ,杨武年1 ,刘汉湖1 ,胡国超1
( 1. 成都理工大学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59; 2. 成都市国土资源局,成都 610072)
分析法对研究区地质灾害易发性预测进行了分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本数据与分析对安置地的重建和地震灾
害预测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汶川地震; 遥感信息; 地理信息系统; 地质灾害; 空间分析
中图分类号: TP39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3695( 2013) 01-0291-04
doi: 10. 3969 / j. issn. 1001-3695. 2013. 01. 075
Spatial feature analysis of geo-hazard based on RS and GIS
technology after Wenchuan earthquake
FANG Cong-gang1,2 ,YANG Xin2 ,YANG Wu-nian1 ,LIU Han-hu1 ,HU Guo-chao1
四川汶川地震应急无人机遥感信息获取与应用
四川汶川地震应急无人机遥感信息获取与应用龚建华 赵忠明(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中图分类号>F 292 =文献标识码>A2008年突发的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人员与财产损失之大、影响范围之广,让我们震惊与悲痛!/由于交通通讯全部中断,地震震中汶川的灾情直到12日24时仍然不明0,没有信息,在这个信息的时代!而5月12日2点28分地震后的那天下午,灾区天气非常好!可非常遗憾,我们却错过了通过航空摄影获取灾区灾情严重程度与空间分布的这极其关键、极其宝贵的时间。
5月12日如果我们有一张灾区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全图以及房屋与道路损毁严重情况时空分布的评估图,我们相信可以设计更好的救援方案,从而可以救更多人的生命!遥感,第一次与/生命0紧紧连在了一起!遥感空间信息的作用,在这次大灾应急中已体现出无比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图1 小型低空遥感无人机飞象1号以及5月14日绵竹县汉旺镇拍摄现场5月13日下午,针对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下简称遥感所)决定成立/遥感所四川汶川地震灾害抗震救灾领导小组0和/遥感所四川汶川地震灾害抗震救灾技术小组0;并决定成立去灾区第一线的/无人机0遥感小分队,由遥感所的赵忠明副所长、龚建华研究员、郑进军博士、刘军博士、王涛博士、陈兴峰,以及北京安翔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的朱桦、鲍京京等10人组成[1-5]。
5月14日在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成立包括现场无人机遥感应急赈灾联合组,包括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北京安翔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所、西南交通大学。
本次应急赈灾的小型低空遥感无人机-飞象1号(见图1),是由北京安翔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研制,其主要性能如下:飞行高度可达到4000m,一般拍摄高度在400m 到2000m 左右,巡航速度为90km P h,续航3h,有效载荷为3kg,1架次空中飞行拍摄作业时间为2小时,拍摄的影像地面分辨率可高达0.2米=文章编号>1006-3862(2008)03-0031-02抗震救灾 重建家园左右。
四川汶川大地震震害遥感调查与评估
第12卷 第5期2008年9月遥 感 学 报JOURNAL OF RE MOTE SENSI N GVol .12,No .5 Sep.,2008 收稿日期:2008206220;修订日期:2008207207作者简介:魏成阶(1945— ),男。
湖北人,研究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资源环境遥感、灾害与应急应用研究。
发表论文70多篇,出版专著3部。
E 2mail:wei_chengjie@yahoo 文章编号:100724619(2008)0520673210四川汶川大地震震害遥感调查与评估魏成阶,刘亚岚,王世新,张立福,黄晓霞(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北京 100101)摘 要: 回顾了中国应用遥感技术调查评估地震灾害的历史及其进展,经过综合论证,给出了汶川地震5种震害的分类划分标准和灾害遥感调查评估总体技术流程,总结了灾害遥感调查评估各个不同阶段,采用不同遥感信息源和不同遥感技术方法识别不同震害的效果,为汶川特大地震灾中救援和灾后重建提供了决策依据;结合遥感技术发展的趋势和地震灾害的特点,提出了震害遥感调查评估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汶川地震;震害遥感;调查评估;地震遥感趋势中图分类号: TP79 文献标识码: A 地震灾害是中国面临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强烈地震具有突发性、毁灭性的特点,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目前,人类还不能准确地预报地震。
因此,震前采取积极防御措施,震后快速获取灾害信息,快速完成调查评估是降低灾害损失的有效途径。
长期以来,地震灾害调查,获取灾情信息主要依靠实地勘测。
这种方法获取的数据精度和置信度虽较高,但存在着工作量大、效率低、费用高和信息不直观等不足[1]。
遥感技术具有获取信息快、信息量大、手段多、更新周期短,能多方位和全天候地动态监测等优势,为快速完成地震灾害调查与损失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高效技术手段。
尤其为救灾、减灾决策提供可靠的基础信息方面较传统的实地调查方法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
遥感技术在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分析
遥感技术在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分析
王作勇
【期刊名称】《测绘通报》
【年(卷),期】2008()8
【摘要】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灾情信息无法获知,及时准确掌握灾情并进行有效救治非常困难,遥感技术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详细分析遥感技术在抗震救灾中的多样化的应用,以及遥感信息在获取、分析、共享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挥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应急响应过程中的应用的相关建议。
【总页数】3页(P40-42)
【关键词】遥感;抗震救灾;应用
【作者】王作勇
【作者单位】地质出版社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237
【相关文献】
1.浅析遥感技术在地震灾害监测中的应用——以5·12汶川地震为例 [J], 张俊娜
2.浅析遥感技术在地震灾害监测中的应用——以5·12汶川地震为例 [J], 张俊娜
3.遥感图像处理在"5.12"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工作中的应用 [J], 江煜;谭娟;马晓波;游丽君
4.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卫勤保障存在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J], 郑然;徐利;李潇潇;陈黎
明
5.从汶川地震看遥感技术在突发自然灾害中的应用 [J], 许亚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汶川县震后崩塌滑坡遥感信息提取
汶川县震后崩塌滑坡遥感信息提取陈勇国;谢莲;彭述刚;张勇;陈宾;吴淼【摘要】Collapse, landslide and debris flow are the three most common types of secondary geological disasters, which are very common in the earthquake disaster area. Based on TM image and DEM terrain data, the paper established the remote sensing identification mark database of landslide in Wenchuan County in 2009, 2010 and 2013. The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was better than the maximum likelihood 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ndslide hazard in the county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middle and steep slope of the middle and upper partof the fault zone, which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and upper part of the middle and upper part of the middle and high mountain ranges from 25 degrees to 70 degrees above the middle part of the fault zone along the 3000m range. The method of automatic extraction of the model is a simple, accurate and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extraction of geological hazard in low resolution images, and the model can be applied to geological hazard body.%崩塌、滑坡、泥石流是震后最常见的三类次生地质灾害,震后灾区崩塌、滑坡极度发育,同时为泥石流灾害提供丰富的物源,极大的危害人类生产生活。
汶川县震后崩塌滑坡遥感信息提取
【 中图分类号 】P 3 l 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8 . 1 1 5 1 ( 2 0 1 5 ) 0 9 . 0 0 2 6 . 0 4
总第 1 7卷 1 9 3期 2 0 1 5年 9月
大 众 科 技
Po p u l a r S c i e n c e& Te c h n o l o g y
VO1 . 1 7 No. 9
Se p t e mb e r 2 01 5
汶川 县震后崩 塌滑坡遥感信息提 取
Re mo t e s e ns i ng i nf 0 r ma t i o n e x t r a c t i o n o f l a nd s l i de i n W e n c h ua n Co u nt y
Abs t r a c t : Co l l a p s e , l a n d s l i d e nd a d e b i r s l f o w a r e t h e t h r e e mo s t c o mmo n t y p e s o f s e c o n d a r y g e o l o g i c a l d i s a s t e r s , wh i c h a r e v e r y C O l T l l n o n i n he t e a r t h q u a k e d i s a s t e r a r DEM t e r r a i n d a t a ,t he p a p e r e s t a b l i s h e d t h e r e mo t e s e n s i n g i d e n t i i f c a t i o n ma rk d a t a b a s e o f l nd a s l i d e i n We n c h u a n Co u n t y i n 2 0 0 9 , 2 01 0 a n d 2 01 3 . T h e c l a s s i i f c a t i o n a c c u r a c y wa s b e t t e r t h a n he 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引言
5·12 汶川地震诱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形成一系列潜 在不稳定斜坡,构 成 重 大 灾 害 威 胁,隐 蔽 性 极 强[1,2]。 这 些 潜 在不稳定斜坡在一定条件下将诱发突发性泥石流,对新的安置 点的人民生命和财产同样构成重大威胁。由于汶川县地形地 质环境复杂,若只采用单一的野外地面普察的方法来调查地质 灾害,不仅耗时、耗力、投资大,而且由于震后道路和山体被严 重破坏,加大了工作难度和强度。
第 30 卷第 1 期 2013 年 1 月
计算机应用研究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Computers
Vol. 30 No. 1 Jan. 2013
汶川震后地质灾害遥感信息提取及分布特征分析*
方从刚1,2 ,杨 鑫1 ,杨武年1 ,刘汉湖1 ,胡国超1
( 1. 成都理工大学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59; 2. 成都市国土资源局,成都 610072)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汶川县境内岷江流域为研究区域, 利用高分辨率航空遥感图像为数据源,借助遥感和 GIS 技术对 汶川县地震诱发的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进行遥感解译,结合 野外调研,通过 GIS 空间信息分析功能,讨论了研究区地质灾 害性状特点及空间分布规律,并对地震区域的地质灾害易发性
进行了预测,其成果已为国家有关部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分析法对研究区地质灾害易发性预测进行了分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本数据与分析对安置地的重建和地震灾
害预测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汶川地震; 遥感信息; 地理信息系统; 地质灾害; 空间分析
中图分类: 1001-3695( 2013) 01-0291-04
doi: 10. 3969 / j. issn. 1001-3695. 2013. 01. 075
(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Geo-hazard Prevention & Geoenvironment Protection,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engdu 610059,China; 2. Chengdu Bureau of Land Resources,Chengdu 610072,China)
1 地质灾害信息提取
1. 1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 1) 数据源 为了提取数据,本文采用震后航空遥感图像
为数据源,覆盖范围主要为研究区境内岷江流域 ( 威州镇、绵 虒镇、银杏乡、映秀镇) 。研究区的航空遥感图像由中国国土 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提供的 2008 年 5 月 16 日获取的高精 度天然彩色航空像片,地面分辨率为 0. 4 m。
Spatial feature analysis of geo-hazard based on RS and GIS
technology after Wenchuan earthquake
FANG Cong-gang1,2 ,YANG Xin2 ,YANG Wu-nian1 ,LIU Han-hu1 ,HU Guo-chao1
Abstract: Taking to the Wenchuan county as the study area,using RS,GIS and 3D visualization technology,this paper described and discussed the extrac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414. 25 km2 in the scope of this area. Wenchuan county has 53 landslides,1 575 collapses,the area of disasters is 76. 58 km2 . This paper used the spatial analysis function of GIS,combined with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geological hazards elevation,slope,aspect,formation lithology,seismic intensity,water and other factors to analysi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geological hazards. It also used layered approach for the susceptibility and prediction regional stud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data and analysis can benefit for the aftercare and earthquake prediction. Key words: Wenchuan earthquake; remote sensing( RS) ;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 geological disaster; spatial analysis
摘 要: 以汶川县为研究区,利用遥感、GIS 和计算机三维可视化技术,对地质灾害进行了信息提取和解译,共
解译滑坡 53 个,崩塌 1 575 个,地质灾害面积 76. 58 km2 ,并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库。利用 GIS 空间分析功能,结合
高程、坡度、坡向、地层岩性、地震烈度和水系等因子对研究区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