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6 二十: 人口数量变化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思维导图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课件第部分人口的数量变化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课件第部分人口的数量变化

A.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
B.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
C.195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
D.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2)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
第九页,共24页。
【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人口的变化(biànhuà) 及读图能力。由图可知,1950~2010年各个时期世界 人口死亡率均小于人口出生率;1950~1970年世界人 口死亡率降幅为各时期最大;1990~2010年世界人口 自然增长率下降;1950~1970年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 持续上升。第(2)题,欧洲经济发达,人口自然增长率 最低,④为欧洲;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出生率 高,人口死亡率高,①为非洲;亚洲人口自然增长率较 高,②为亚洲;北美洲经济发达,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 ③为北美洲。
11
第十一页,共24页。
(1)甲可能是(
)
A.西宁
B.延安
C.上海
D.广州
(2)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增长模式与甲市处于
(chǔyú)同一类型的地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
第十二页,共24页。
【解析】C、A。本题考查人口(rénkǒu)增长模式的相关 知识及读图分析能力。第(1)题,结合题干叙述可知,甲 市死亡率大于出生率,人口(rénkǒu)增长模式为现代型, 所给的四个城市中,上海符合以上情况。第(2)题,结合 图分析可知,①地区人口(rénkǒu)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低, 自然增长率低,人口(rénkǒu)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
23
第二十三页,共24页。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七章人口的变化第1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七章人口的变化第1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1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口增长模式
的主要特点
载力与人口
合理容量的
多以世界及我国不同地区的人口统计
资料,考查人口增长模式、人口问题、
环境人口容量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
对人口统计图的判读及分析能力、理
论联系实际和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

1. 人口的自然增长
(1)影响因素:人口的□1________和□2________直接影响人口,进而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增长的变化。

(2)人口增长的特点
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
①10万年来,人口增长的总趋势是□3________。

判断依据是图1中人口增长曲线起点与终点的连线向上倾斜。

提示:(1)人口增长中的“增长”仅指人口数量的变化,而不一定是数量的增加,也可以是零增长或者负增长。

(2)人口发展与人口增长是不同的。

人口增长主要指数量的增长,而人
口发展不仅包括人口数量的增长,还有人口素质的提高和人口结构的改变。

②时间差异
A .特点:世界人口增长在地区上是□11不平衡的。

B .表现
(1)构成指标:□19出生率、死亡率和□20自然增长率。

(2)类型、特征及其转变。

2022届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课件新人教版

2022届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课件新人教版

老人”现象的可能性较小,B、C、D 错。第 4 题,近几 年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现象较严重,主要是子女大量外 出务工经商所致;农村老年人比重上升,主要是农村青壮 年劳动力流向城市,以获取更高的收入,更好的生存环境, 所以,社会经济原因是“空巢老人”增多的主要原因。B 对,A、C、D 错。
答案:3.A 4.B
[试做答案] 1.D 2.C 3.B
(2020·嘉兴模拟)下图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某年人 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总数的统计图,完成 1~2 题。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人口死亡率最高的是北京 B.人口死亡率最低的是西藏 C.每年净增加人口最多的是江苏 D.每年净增加人口最少的是宁夏 2.从图中可以看出( ) A.西藏、上海的人口增长呈现出高出生率、低死亡 率、高自然增长率特点 B.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出生率较低,经济欠发达地区 人口出生率较高
[解题思路] 第一步:获取信息。 图中横坐标是 2010 年西部某市 50 岁以下各年龄组女 性的分组,纵坐标是人口数量;图中有户籍人口,它代表 本地人口,与出生率有密切关系;常住人口代表外来人口, 与人口迁移率有关。 第二步:审题判断。 第 1 题,出生率最高应看户籍人口曲线,图中户籍人 口在 35~39 岁这一年龄组的人口数最多,用 2010 减去 35~39,即可算出 1971—1975 年出生率最高。
C.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呈 正相关
D.上海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北京低,主要是因为经济 发展水平比北京低
解析:第 1 题,人口死亡率=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 率,计算上海的人口死亡率最高,宁夏的人口死亡率最低, A、B 错误;江苏人口总量远远大于其他省份,且其自然 增长率较高,则净增加人口最多,C 正确;西藏自然增长 率比宁夏高,但由于西藏人口总数少于宁夏,故西藏净增

高中地理:人口空间变化知识点思维导图

高中地理:人口空间变化知识点思维导图

高中地理:人口空间变化知识点思维导图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的方法首先,明确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做到分析判断有目标。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很多,现用框图汇总如下:其次,分析迁移人口的构成特点,对比分析迁出地与迁入地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差异,做到分析判断有依据。

如下图分析:第三,分析迁入地和迁出地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拉力和推力的因素,确定其中影响最大的拉力因素就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

人口迁移的影响我国的民工流重点内容点拨1.分析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方法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具体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原则:(1)抓主要: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

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2)重具体:对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

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它们的原因和动力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比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

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

2.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思路(1)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区域角度:对迁出地影响和对迁入地影响。

(3)三大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影响。

(4)具体方面: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构、交通、社会治安、城市化等都有重要影响。

3.人口迁移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1)为城市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缓解了城市部分行业劳动力的供求矛盾。

(2)改变了城市经济结构,为深化城市体制改革做出了贡献。

(3)促进了城市周边地区农、牧、渔和副业的发展。

(4)促进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

(5)促进了城市与农村的思想文化交流,推动了城市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6)可能造成农村地区的“空心化”现象。

2020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专题6微专题二十人口数量变化思维导图学案

2020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专题6微专题二十人口数量变化思维导图学案

【2019最新】精选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专题6微专题二十人口数量变化思维导图学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题。

材料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的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占39%。

材料二下图为该省级行政区外来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

1.根据材料判断,下列有关该省级行政区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常住人口的男女比例不平衡B.人口流入缓解了本地人口老龄化问题C.人口流入加重了本地人口老龄化问题D.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超过本地人口2.材料二的图中,甲、乙、丙、丁四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有明显相关性的是()A.甲、乙B.乙、丙C.丙、丁D.甲、丁3.(2017·高考海南卷)据世界人口组织预测,2050年,世界人口将由2000年的60亿增长到90亿。

下图示意某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

据此完成(1)~(2)题。

是( )(1)该国可能B.美国 C.印度 D.俄罗斯A.中国从2000年到2050年,该国( )(2)根据预测,式由原始型向传统型转变A.人口增长模B.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C.老龄人口数量逐渐减少 D.人口数量比较稳定4.我国“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有调查结果显示,过半受访一孩家庭不想生育第二个孩子。

据此并读图完成(1)~(3)题。

(1)一孩家庭不想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原因,不包括( )A.抚养成本增加 B.生育风险增大C.母亲职业特点 D.祖辈经济支持(2)国家“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是( )A.延长人口红利期 B.快速增加劳动力C.快速增加国防兵员 D.拉动婴幼儿消费(3)提高生育率的措施包括( )①建立健全有利于儿童成长的社会福利体制②配置公共教育、医疗资源③平衡地区男女人口比例④公共政策与生育政策的调整全面接轨⑤建立完善的生育和育儿假期保护法制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5.(2014·课标Ⅰ,10~11)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

高中地理思维导图:第六章:人口的变化

高中地理思维导图:第六章:人口的变化

图像判读
人口增长曲线图的判读方法 人口增长模式图的判读方法
分析人口增长在时间上不匀速性
生产力水平提高(根本影响因素),导致人口增长加速
理解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正相关 负相关
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的对外程度 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判定人口增长模式的指标
分析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
居住地变更
人口居住地的空间变化
概念
时间限度
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分类
人口的迁移
科技移居:高素质人材
劳务输出:廉价劳动力
现代人口迁移的特点
国际难民迁移:战争难民,政治难民 对迁入地,迁出地的影响(不利和有利影响)
人口迁移的影响
19世纪前迁入,二战后迁出
拉丁美洲
19世纪前迁出,二战后迁入
欧洲
不同地区人口迁移流向的变化
人口迁移及人口 迁移类型的判断
判断人口迁移类型的基本思路是抓住迁移的地理范围,迁移方向,就业性质,迁移方式,迁 移时间,迁移原因等多方面的突发特征
理解
人口的空 间变化
第六章:人 口的变化
人口 数量 变化 和人 口的 合理 容量
人口及人口“三率”: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历史时期
人口的自 然增长人口增长的 Nhomakorabea间变化及原因
农业革命之前 农业革命期间
工业革命开始
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及原因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人口的数量变化
人口增长模 式及其转变
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增长的时间,空间差异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三个主要途径
人口的年龄结构
年龄结构的划分
人口老龄化 人口年轻化
人口爆炸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人口分布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人口分布
临近港澳,对外资吸引能力比较强; 中部地区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较好; 省会城市广州的辐射作用强;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多,工资收入高。
(3)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人口增长 主要依靠 机械增长 (自然增长/机械增长)。
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被称为人类大陆。读世界
C 5.该轨道交通市郊线辐射的街道中( )
A.核心区沿线街道的人口增长速度放缓 B.边缘区沿线街道人口分布差异性增大 C.边缘区各街道人口向市郊线沿线集聚 边缘区人口分布的空间差异减小 D.接近市郊线终点的区域人口规模扩大
6.该轨道交通市郊线开通对边缘区整体
A 的影响是( )
A.就业空间集中现象减弱 B.行政服务功能变化显著 C.购物空间集中现象增强 D.居住用地空间更加集中
,美国的用水来源结构随之变化,河流对人口分布的重要性相对减弱。据此完成下面小
题。
A 3.影响1790~1870年美国人口分布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
①工业②农业③内河运输④公路运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4.1870年后,美国用水来源结构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 )
A.河流水比例上升 B.河流水用量减少
人文因素 社会阶段
经济活动
人口分布特点
原因
经济 因素
以采集和狩猎为主 农业社会
以个体农业经济为主
相对分散而均衡
农业社会以 后
工业、交通和商业发 展
国际贸易的发展
呈现点、轴集中态势 海岸带人口稠密
对土地的高度依存
人口逐渐向城镇集中 刺激沿海港口城市的成长
社会
宗教、政府的政策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
历史Leabharlann 开发历史早,人口一般较多思考:读世界不同纬度人口分布图,指出该图反映的世界人口分布特征。说明导致 世界人口这样分布的原因有哪些?

高考地理大一轮总复习 6.1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

高考地理大一轮总复习 6.1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

时间差异
• 考点一 人口的自然增长
• [知 识 整 合]
•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 1.总趋势出:生不率断增长。
• 2.决定因素:
和死亡率。
• 3.时间差异
• (1)10 万 年 来 , 世 界 人加口快 增 长 速 度 呈
快速
的趋势。
• (2)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不口平增衡 长的

期。: •人口的文化结构主要是指各学历层次在总人口 中所占的比例。人口文化总体水平过低,不利 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国家应加大劳动者的 职业技能培训。
• 2.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 我国的人口问题比较特殊,既有发展中国
家普遍存在的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的问题,还 有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这是因为虽 然我国的自然增长率较低,但是由于人口基 数大,所以增长速度较快。 • 解决我国目前人口问题首要的任务是继续
考查人口年龄结

构变化及影响
• 2.利用人口数量变化统计图表考查人口问题
• 3.以某国或某区域人口增长情况为载体,考 查人口自然增长情况以及人口问题
• 考点二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 [知 识 整 合]
自然增长
• 1.构成指标:出生率、死亡率和
率。
• 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点与转变过程
人口问题
解决措施
人口性别结构不合理(男 严格计划生育政策,转变人口生育
性比重偏高)
观念
人口素质较低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
加强经济建设,提高和改善落后地 区的社会经济条件
人口流动日趋活跃
积极发展交通,积极发展经济,缩 小地区发展差距,增加就地就业机 会
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独 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增加就地就业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1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课件(必修2)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1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课件(必修2)













第17页
必修2 第1章 第1讲
与名师对话·系列丛书
核心
考点突破
与名师对话·系列丛书
高考总复习·课标版·地理
核 心
考点一 人口的自然增长及人口问题
课 时



踪突训ຫໍສະໝຸດ 破练第4页
必修2 第1章 第1讲
人口的自然增长 1.总趋势:不断增长。 2.决定因素: 出生率 和死亡率。 3.时间差异
(1)10万年来,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呈 加快 的趋势。 (2)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 加速 时期。
必修2 第1章 第1讲
与名师对话·系列丛书
高考总复习·课标版·地理
1.人口增长在空间上的不平衡性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自然增

长率
较低
较高

心 考
水平
时 跟


突 破
原因
经济发达,生活条件 好;有良好的社会保 险和福利制度;人们
的受教育水平高
经济落后,生活质 量较差,需要劳动 力多;社会保险和 福利制度不完善; 受传统观念影响
课 时


点 是否合理或协调。




性别比失衡会造成婚姻、家庭、社会的不稳定,不利于 练
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应加大思想教育等措施,严禁非医学
鉴定胎儿性别。
第11页
必修2 第1章 第1讲
与名师对话·系列丛书
高考总复习·课标版·地理
(3)人口的文化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的文化结构主要是指各学历层次在总人口中所占的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思维导图+学霸笔记专题08 人口的变化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思维导图+学霸笔记专题08 人口的变化

专题08 人口的变化一、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1.世界的人口、国家与我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1)总趋势:不断增长。

(2)农业革命前人口增长极其缓慢,农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先快后慢,从工业革命开始人口增长明显加快,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

2.世界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1)人口增长特点: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

(2)原因①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受教育的年限长,初婚年龄大,生育率低。

教育投入大,人口成长成本高。

社会保障好,人们养儿防老的生育观念淡薄。

②发展中国家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死亡率下降。

国家面临发展,劳动力需求多,人们的生育观念等影响。

(3)变化趋势①发达国家今后几十年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一些国家还会逐渐减少。

②发展中国家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增长速度将趋缓,但人口数量还将增加。

3.世界的居民(1)人口分布不均。

①人口稠密的四个地区:图中的a亚洲东部,b亚洲南部,c欧洲,d北美洲东部。

②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热带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极地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2)人种分布。

①白色人种:欧洲、北美洲、北非、西亚、南亚、大洋洲等地。

②黄色人种:亚洲东部等地。

③黑色人种:撒哈拉以南非洲、大洋洲等地。

(3)世界三大宗教。

①基督教:发源于亚洲西部,主要分布欧洲、美洲、大洋洲。

②伊斯兰教:发源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

③佛教:发源于古印度,主要分布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4.我国的人口和民族(1)众多的人口——13.7亿(第六次人口普查)。

①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②政策:计划生育政策。

主旨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③分布:分布不均,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多、西北少。

(2)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①人口数量: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的91.5%,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

②民族分布特点:汉族和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专题二十:人口数量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题。

材料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的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占39%。

材料二下图为该省级行政区外来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

1.根据材料判断,下列有关该省级行政区人口状况的叙
述,正确的是()
A.常住人口的男女比例不平衡
B.人口流入缓解了本地人口老龄化问题
C.人口流入加重了本地人口老龄化问题
D.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超过本地人口
2.材料二的图中,甲、乙、丙、丁四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有明显相关性的是()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3.(2017·高考海南卷)据世界人口组织预测,2050年,世界人口将由2000年的60亿增长到90亿。

下图示意某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

据此完成(1)~(2)题。

(1)该国可能是( )
A.中国 B.美国 C.印度 D.俄罗斯
(2)根据预测,从2000年到2050年,该国( )
A.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向传统型转变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
C.老龄人口数量逐渐减少 D.人口数量比较稳定
4.我国“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有调查结果显示,过半受访一孩家庭不想生育第二个孩子。

据此并读图完成(1)~(3)题。

(1)一孩家庭不想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原因,不包括( )
A.抚养成本增加 B.生育风险增大
C.母亲职业特点 D.祖辈经济支持
(2)国家“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是( )
A.延长人口红利期 B.快速增加劳动力
C.快速增加国防兵员 D.拉动婴幼儿消费
(3)提高生育率的措施包括( )
①建立健全有利于儿童成长的社会福利体制②配置公共教育、医疗资源③平衡地区男女人口比例④公共政策与生育政策的调整全面接轨⑤建立完善的生育和育儿假期保护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5.(2014·课标Ⅰ,10~11)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

读图,完成(1)~(2)题。

(1)如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A.1910~1930年B.1930~1950年C.1950~1970年D.1970~1990年6.(2014·福建文综,5~6)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

下图示意1980~2030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

读图,回答(1)~
(2)题。

(1)2015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性别比例B.医疗水平
C.教育程度D.年龄结构
(2)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年后可能出现()
A.人口迁移加剧B.劳动力渐不足C.人口分布不均D.社会负担减轻
7.(2017·陕西工大附中月考)老年抚养比是老年人口数(65岁以上)与劳动年龄人口数(15~64岁)之比。

下表为甲、乙两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比较。

据此完成(1)~(2)题。

(1)A .甲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乙国 B .甲国老年人口数量较小 C .乙国人口老龄化早于甲国 D .乙国人口老龄化速度较快
(2)2000~2010年,甲国老年抚养比的增长快于老年人口比重的增长,可能是因为甲国( ) A .少年人口增长速度慢于老年人口 B .老年人口比重增长快于总人口增长 C .大量劳动力的国际劳务输出 D .老年人口比重增速快于劳动力比重增速
人口问题及对策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状况、面临的人口问题和采取的对策及今后的变化趋势,可采用对比分析的形式如下:
我国的人口问题具有双重压力,既具有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多、净增数量大的问题,
又面临着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严重的问题,因此我国要继续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同时要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应对迅速老龄化问题。

除此之外,我国在人口上还存在着其他不合理问题。

具体如下表所示:
1.B
2.C
1.图示为外来人口男女比例图,不是常住人口,A错。

流入人口主要是劳动力人口,所以人口流入缓解了本地人口老龄化问题,B对,C错。

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占39%,外来人口少于本地人口,D错。

2.外来人口中,丙是劳动力人口,也是育龄人口,可能带几岁的孩子。

丁是儿童,孩子随父母迁移的可能性大,所以丙、丁有明显相关性,C对。

老年人安土重迁,随子女迁移的可能性小,A、B、D错。

3、(1)C 读图可知,2000年世界人口为60亿,该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约18%,大约为11亿左右,结合时间和人口数量,应为印度。

故选C。

(2)B 读图可知,该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从2000年到2050年基本没有变化,表明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

结合选项,故选B。

4、(1)D (2)A (3)
5、答案(1)A(2)C
第1题,根据题图提供的不同年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的比例,可分别计算出191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9 300万,193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1.25亿,195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1.4亿,197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2亿,199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2.5亿,2010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3.08亿。

该国人口在持续增加,与图①曲线的特征相吻合,故选A。

第2题,结合上题,该国不同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可以分别计算出来。

1910~193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3 100万;1930~195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2 000万;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6 000万;1970~199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4 000万。

比较可知,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故选C。

6、答案(1)D(2)B
第(1)题,图中显示2015年前后老年抚养比明显上升,少儿抚养比维持在较低水平,由人口抚养比的概念推知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故主要影响因素是年龄结构的变化。

第(2)题,随着少儿人口比重下降和老年人口比重的上升,2025年后人口老龄化严重,会造成劳动力逐渐不足。

7、(1)C (2)D
【解析】
(1)、读表,根据表格中甲乙两国老年人口比重可知,乙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甲国;根据老年人口比重和老年抚养比可知,乙国老年人口数量较小;根据乙国2000年老年人口比重为16.2,而甲国为6.9可知,乙国人口老龄化早于甲国;根据2000年和2020年数据可知,甲国老龄化速度快。

故选C。

(2)、有表格数据可知,老年人口比重增长的速度快于老年抚养比的速度,在根据题干中老年抚养比的概念可知,其原因是劳动力人口比重增长速度慢,老年人口比重增长速度快,劳动力人口需要抚养的老年人口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