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产业结构变化与经济发展_黄敏
新加坡独立后经济发展道路的特点及启示
新加坡独立后经济发展道路的特点及启示1965年,脱离马来西亚独立后的新加坡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社会动荡不安、频繁的种族冲突、失业严重等等。
西方评论新加坡是一个“勉强成立的国家”,并断言“独立的新加坡是没有前途的”。
然而如今,新加坡这个人口不足300万、面积仅600多平方公里的弹丸岛国,经过政府和人民的励精图治,竟建成世界一流的现代化都市国家,其经济腾飞被人们称为“新加坡奇迹”。
透视其经济发展的轨迹和特点,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一、新加坡独立以来的经济发展道路新加坡独立后的经济发展道路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1965-1970年:发展工业出口阶段。
这一阶段工业发展方针从进口替代转变为面向出口,制造业进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并形成以出口贸易和制造业为主的二元经济结构。
1971-1978年:产业转型的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政府制定了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工业转型的过渡战略,新加坡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形成了制造业、金融业、运输业、通讯业为支柱的多元经济结构。
1979-1984年: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阶段。
1979年政府开始实施“经济重组计划”,经济重组进一步改善了新加坡的经济结构,巩固了以机械、运输、外贸、旅游和服务五大支柱为主的多元化国民经济格局,并使经济朝高级化的方向发展。
1985-1990年:技术升级换代时期。
政府成立经济委员会,制定了工业生产向高技术、高增值转化的中长期经济发展战略。
制造业成为经济增长的火车头,金融、交通运输、旅游、商业和服务业也得到快速发展,工业结构日趋合理。
20世纪90年代:经济增长的新阶段。
90年代新加坡特别重视信息产业,投资在全岛兴建“新加坡综合网”。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新加坡是受冲击最小、恢复最快的国家,其经济活力和竞争力得到世界称赞。
1995年经合组织宣布,从1996年起,新加坡从发展中国家升级为发达国家。
二、新加坡独立后经济发展道路的基本特点新加坡独立后经济快速发展的首要因素是政治稳定,而政治稳定又依赖于廉洁高效的政府,这是新加坡经济发展的良好软性条件。
新加坡产业结构转换对我国产业结构发展的启示
【 sr c】I te p s f e a e ,S g p r a c i e ra d vlp n i i cn m ,w i w s a lt Ab ta t n h a t e d c d s i a oe h s a he d get e e me t n t e o o y hc o e o w n v o s h
着重转 向优先 发 展有增 长 潜 力 的服务 业 , 以 持下 , 加坡 的进 口替代 工业 有 了很 大 的 发展 。 时 , 新 在 16 年 到 16 年 这 段 时间 里 ,新 加坡 的 新兴 使 新 加坡 发 展成 为东 南亚 和 亚太 地 区 的区域 性 90 95
维普资讯
新加坡产 业结构 转换 对 我 国产 业 结构 发 展 的启 示
●李 晓娣
S ng p r S Tr n f r a i n i is I i a o e’ a so m to n t ndu ti l r t e nd is sra Stucur a t I pia i n f r Ch na’ De eo m e n t e ns r to o i S v lp nt i h Fil ed
o p i iig a up a n is sr t r . fo tm zn nd r g dig t tucu e
新 加 坡 自15 年 自治 和 16 年 独 立 以来 , 业联 系 、 业波 及 、 99 95 产 产业 扩 张等 一 系列 的 产业 关
经 济发 展取 得 了 巨大 的成 就 ,从 一个 贫 穷落 后 联 效应 实 现的 ,优 化 了的产 业 结构 可 以 强化 由
6 2
维普资讯
使经 由新 加坡转 口的贸易 额急 剧下 降, 加坡 经 制 成 品的 出 口竞争 能力 下 降 。 新 4 .经济发 展新 方 向时期 ( 9 6 19 年 ) 18- 96 济 备 受 打 击 , 国 内 失 业 率 上 升 ,9 9年 高 达 15
新加坡经济发展与经济结构调整
新加坡经济发展与经济结构调整新加坡,这个位于马来半岛南端的岛国,以其惊人的经济成就和不断优化的经济结构,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从一个资源匮乏、国土狭小的城市国家,发展成为全球重要的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历程充满了智慧和策略。
新加坡经济的起步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
当时,新加坡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缺乏自然资源、国内市场狭小等。
然而,新加坡政府明智地选择了走外向型经济发展道路,积极吸引外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这一决策为新加坡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基础。
通过提供优惠的税收政策、良好的基础设施和高效的政府服务,新加坡吸引了大量的外国企业前来投资设厂。
特别是在制造业领域,电子、化工、机械等产业迅速崛起,为新加坡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外汇收入。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加坡意识到单纯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难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于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新加坡开始了经济结构的调整,逐步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
政府加大了对研发的投入,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
在这一过程中,新加坡的半导体、生物医药等高科技产业逐渐崭露头角,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进入二十一世纪,新加坡的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
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金融、航运、物流、旅游等行业蓬勃发展。
新加坡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完善的金融体系,成为了亚洲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
新加坡的证券交易所吸引了众多国际企业上市融资,其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也十分活跃。
同时,新加坡的航运业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港口是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之一,货物吞吐量巨大。
物流行业依托先进的基础设施和高效的管理,为全球贸易提供了便捷的服务。
旅游业则凭借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优质的旅游服务,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消费。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新加坡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
投入大量资源发展教育事业,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劳动力。
这些人才不仅为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也使得新加坡能够在全球竞争中保持优势。
新加坡经济发展的经验
新加坡经济发展的经验新加坡位于马来西亚半岛的南端,是一个赤道国家,北与马来西亚一水相隔,东、西两面分别与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相毗邻,由1个本岛和63个小岛组成,2005年末其国土面积为699.1平方公里,人口420万人。
这个被称为地球上的小红点的热带岛国,1959年实行内部自治,成为自治邦;1963年9月16日并入马来西亚,1965年8月9日又脱离马来西亚,正式成为独立国家。
四十多年来,新加坡在人民行动党的执政治理下,克服没有自然资源、国内市场需求小等不利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迈入工业化国家的行列,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一、新加坡经济的主要情况2005年,新加坡的国内生产总值为913.42亿美元,在世界经济体中排第39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998美元,在世界经济体中排第22位。
从总体上看,新加坡的经济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1、从增长速度看,新加坡的经济增长已进入成熟成长阶段。
回顾新加坡经济发展的历史大致可以看出,1965-1986年,新加坡经济处于“自然成长期”,经济长期保持高速增长,其中1960-1984年间的GDP年均增速为9%,成为亚洲经济的"四小龙"之一;1987-1997年,新加坡经济进入“稳定成长期”;受亚洲金融风波的影响,新加坡经济自1997年开始转入“成长波动期”,GDP的增速或高或低,1997年为8.5%、1998年为-0.1%、1999年为6.9%、2000年为10.3%、2001年为-2%、2002年为2.2%、2003年为1.1%、2004年为5.2%、2005年为6.4%,经济总体上处于缓慢增长。
2、从国民经济的三次产业看,新加坡的经济结构是三次产业极不平衡。
新加坡受自然禀赋的限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为弥补先天不足,通过设立开发区,吸引外国投资者,大规模地推进工业化运动;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发展第三产业。
新加坡的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及其启示
新加坡的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及其启示作者:王勤来源:《创新》2021年第01期[摘要]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兴起,新加坡相继推出了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计划及其政策,以加快迈向“工业4.0”时代。
新加坡实施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旨在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应对全球价值链的重构,缓解国内经济的结构性矛盾,以智能制造来促进制造业的发展,以及重塑国际竞争力。
近年来,新加坡确定了产业转型的23个重点领域、科技创新的七大领域和人工智能的五大领域,重视研究开发和创新创业,促进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以及构建全球首个智慧国家。
虽然世界经济正处于深度调整时期,但是新加坡的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已初见成效,然而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与障碍。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新加坡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的实践可为我国提供借鉴。
[关键词] 新加坡;产业转型;创新驱动[中图分类号] F4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616(2021)01-0064-12近年来,伴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兴起,新加坡推出了面向“工业4.0”的产业转型计划,并相继出台科技创新、人工智能、中小企业数字化和构建智慧国的相关措施,以抓住机遇,应对新一轮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挑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文拟就新加坡实施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的实践及其成效进行分析。
一、新加坡实施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的动因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纷纷制定“工业4.0”战略,以抓住机遇,应对“工业4.0”带来的挑战。
尽管新加坡没有正式颁布关于“工业4.0”的规划和方案,但新加坡是最先聚焦“工业4.0”的国家之一。
早在2006年6月,新加坡政府就推出了“智慧国2015”(iN2015)计划。
在此基础上,2014年6月,新加坡政府又公布了“智慧国家2025”(Smart Nation 2025)计划,力争建成世界上首个智慧国家。
2016年3月,新加坡政府推出了面向“工业4.0”的产业转型计划(Industry Transformation Programme,ITP),为23个工商领域制定转型蓝图,并辅之其他政策措施,以实现国内产业转型而迈向“工业4.0”时代。
新加坡经济支柱产业趋势
新加坡经济支柱产业趋势新加坡经济支柱产业趋势论文1. 引言新加坡作为一个小型国家,经济的发展一直是其重要的议题之一。
在过去几十年里,新加坡已经成功地发展出一系列的支柱产业,为国家的经济繁荣做出了贡献。
然而,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和新科技的迅猛发展,新加坡的经济支柱产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新加坡经济支柱产业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对新加坡经济的影响。
2. 旅游和酒店业旅游和酒店业一直是新加坡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
新加坡以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先进的基础设施和卓越的服务质量吸引了大量的国际游客。
然而,随着其他国家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游客偏好的变化,新加坡的旅游和酒店业面临着新的挑战。
首先,新加坡需要适应游客需求的变化。
对于年轻一代的游客来说,他们更加注重体验和互动性,希望在旅行过程中获得独特的体验。
因此,新加坡的旅游和酒店业需要加强创新,提供独特的旅游体验,例如通过引入虚拟现实技术或与当地社区合作,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项目。
其次,新加坡需要进一步发展可持续旅游。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关注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
为了保护自然资源和促进生态平衡,新加坡需要倡导可持续旅游,例如通过使用环保材料、节能减排、推广可持续交通方式等。
此外,新加坡的旅游和酒店业还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挑战。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通过互联网和移动应用程序进行旅行预订和安排。
新加坡的旅游和酒店业需要积极利用科技,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例如通过开发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实施机器人服务等。
3. 金融服务业金融服务业是新加坡经济的另一个重要支柱。
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新加坡吸引了许多国际金融机构和投资者。
然而,随着全球金融业的变革和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加坡的金融服务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首先,新加坡的金融服务业需要适应全球金融业的变革。
随着金融科技的兴起,越来越多的金融服务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移动应用程序进行,传统银行和金融机构面临着竞争压力。
新加坡的经济发展与创新
新加坡的经济发展与创新新加坡,这个位于马来半岛南端的城市国家,以其惊人的经济发展速度和持续的创新能力在世界舞台上熠熠生辉。
从一个资源匮乏、面积狭小的岛国,发展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参与者和创新的引领者,新加坡的成功之路充满了智慧和策略。
新加坡经济发展的历程可谓是一部传奇。
在独立之初,新加坡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资源短缺、市场狭小、劳动力素质不高等等。
然而,新加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明智而果断的政策,为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新加坡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改善交通、通信、水电等基础设施,为吸引外资和促进贸易提供了便利条件。
高效的港口和现代化的机场,使新加坡成为了全球重要的物流和航运中心。
其次,积极吸引外资是新加坡经济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
政府提供了优惠的税收政策、稳定的政治环境和良好的法律制度,吸引了众多跨国公司在新加坡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
这些外资企业不仅带来了资金和技术,还促进了新加坡产业的升级和创新。
新加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从早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如制造业和加工业,逐步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
如今,新加坡在金融服务、生物医药、电子科技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新加坡的金融服务业发达,是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
其金融市场监管严格,金融体系稳定,吸引了大量国际资金和金融机构的入驻。
同时,新加坡积极推动金融科技创新,在数字货币、区块链等领域进行探索和应用。
生物医药产业也是新加坡的重点发展领域之一。
政府大力支持科研投入,建立了多个生物医药研究中心和实验室。
新加坡在生物医药研发、生产和临床试验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为全球医疗健康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电子科技产业方面,新加坡拥有一批世界领先的电子企业,在半导体制造、集成电路设计等领域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新加坡注重培养高端技术人才,不断提升自身的研发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科技市场需求。
创新是新加坡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动力。
新加坡经济调研报告
新加坡经济调研报告
新加坡是东南亚重要的金融中心和国际贸易枢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稳定的政府体制。
本篇报告将从新加坡的经济结构、外贸、金融和旅游业等方面进行调研和介绍。
据统计,以下是我们的结论:
首先,新加坡的经济结构多样化且高度发达。
在制造业方面,新加坡主要从事电子产品、制药和精密工程方面的生产。
其制造业的高度发达和技术水平的先进性为国家的经济繁荣和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次,新加坡的外贸业是其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因素。
新加坡在东南亚地区的战略位置,以及其世界一流的港口和物流基础设施,使其成为跨国贸易和货物集散地,全球有许多公司想要进入亚洲市场都会选择新加坡。
第三,新加坡的金融业也为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新加坡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拥有健全的金融法规和监管体系,吸引了众多的跨国银行和金融机构进驻。
其金融服务包括银行业、保险业、资产管理和证券交易等领域,使得新加坡在金融领域保持着强大的竞争力。
最后,新加坡的旅游业也非常发达。
新加坡以其为人民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安全和刺激的旅游项目而闻名于世。
新加坡以其文化多样性、豪华购物和丰富的娱乐活动吸引了许多游客。
同时,新加坡拥有国际一流的酒店和餐厅,为游客提供舒适和高品质的酒店住宿和美食体验。
总的来说,新加坡是一个经济实力强大且多元化的国家。
其经济的成就主要来自于制造业、外贸、金融和旅游业的发展。
然而,新加坡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高成本、人口老龄化和气候变化等。
在未来,新加坡需要持续改革和创新,以应对这些挑战并保持自身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新加坡产业结构
新加坡产业结构新加坡产业结构单一,其制造业以电子和炼油业为主,其它制造业在经济成分中所占比重较低,电子和化工行业又主要掌握在跨国公司手里。
新加坡政府决定今年大力发展生化医疗科学产业,希望该产业能够成为新加坡经济第四个重要产业。
制造业:新加坡国内经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造业的兴衰。
它既是创造就业的最重要的部门,也是金融服务的主要对象。
制造业的发展受海外需求变化影响很大。
以1991年为例,制造业的出口额占制造业全年产值的65.7%。
在电子和石油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1993年新加坡的制造业增长了9.8%,比1992年的2.5%,高出7个百分点。
在制造工业中,电子电器制造业占重要的地位。
1992年该部门的产值为199.2亿美元,而1993年则激增23%,达到245亿美元。
曾一度是制造业核心的石油炼制业现仍为制造业中仅次于电子电器制造业的第二大部门。
1991年石油制品产值为70.3亿美元,1992年为67.2亿美元。
而1993年由于市场需求增加,石油制品产值增长14%,达到76.6亿美元。
新加坡制造业的国有企业多是资本密集型大企业,而约71000个私人中小企业则略逊一筹。
政府现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向海外发展,以保持本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能源:新加坡是世界三大炼油中心之一。
1990年初,海湾战争使科威特的炼油厂被迫关闭,世界石油供给量锐减,世界石油需求量增长强劲,现代化的炼油设施使新加坡在这一轮世界性的竞争中处于有力地位。
该部门的生产曾达13%的高增长率。
1991年初,随着科威特炼油能力的逐步恢复,新加坡的石油炼制业开始收缩,导致近两年来仅以3—4%的速度增长。
但预计,随着亚太经济稳定增长,石油需求量逐年加大,新加坡石油炼制业的前景仍令人看好。
新加坡与香港产业发展路径对比及启示
新加坡与香港产业发展路径对比及启示作者:王丽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3年第08期一、新加坡与香港的产业发展路径(一)新加坡的产业发展路径新加坡从1959年自治,其后于1965年脱离马来西亚独立建国。
从农业发展条件来看,新家坡国土面积712平方公里,地少物乏,蔬菜、水果90%以上依靠进口,粮食全部依靠进口。
但新加坡地理条件优厚,其地处马六甲海峡的咽喉地带,不仅是东南亚的航运中心,还连接着太平洋和印度洋,处于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的海上交通要道。
在殖民统治期间,英国利用新加坡具有多年自由港的历史地位,将其作为远东地区的货物集散中心。
转口贸易作为单一的经济形式占据着新加坡经济的主导地位。
以1959年为例,贸易占GDP的比重高达81.7%。
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新加坡的转口贸易受到其他邻近东南亚国家的激烈竞争,贸易额迅速减少。
传统严重依赖贸易的畸形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对此,新加坡政府顺势而为,对产业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
根据发展重心变迁的轨迹,新加坡产业发展阶段可以细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阶段、资本密集型产业阶段、技术密集型产业阶段,以及高端服务业阶段。
1、劳动密集型产业阶段(1960—1973年)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于转口贸易这一主导产业发展严重下滑,经济疲软,失业人口大量增加,失业率曾高达14%。
对此,新加坡政府调整产业发展政策,提出工业化发展战略,并主张发展进口替代产业。
1965年8月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联邦成为独立国家,由于失去了马来西亚这块腹地市场,新加坡的经济和产业发展面临新的调整。
1967年,新加坡政府做出了实施出口导向战略的发展决策。
无论是进口替代还是出口导向,这一时期重点发展的产业均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领域,主要的产业有食品、印刷、服装和纺织、木材加工、软饮料、砖土陶瓷、玩具、玻璃、电子零部件等等。
这一时期,新加坡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1959年的8.63%上升至1967年的16.27%,再到1973年的30%左右;失业率也从最初的高于10%下降到1972年的4.7%。
赴新加坡考察经济结构转型与产业升级的几点思考和体会
赴新加坡考察经济结构转型与产业升级的几点思考和体会经组织安排,4月X日至4月X日,我参加了XX县赴新加坡培训班,通过系统学习、耳闻目睹、亲身感受,倍感振奋,开阔了视野,看到了差距,增添了动力。
现将学习中的一些思考和体会汇报如下:一、新加坡基本情况新加坡地处东南亚的马来半岛南端,总面积71 0平方公里,总人口53 1万,76%是华人,1 965年建国,靠近马六甲海峡,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新加坡是一个小国,国土狭小,资源匮乏,空间有限,连日翔淡水、填海泥沙、建房材料都要进口,国小但智慧和策略未必小。
40多年来,新加坡自强不息,奋力拼搏,努力创造了经济腾飞的奇迹,从昔日的破渔村、被掠夺的殖民地、被马来西亚“踢开”的穷国跻身世界发达国家行列,人均国民收入、社会和谐度和国家竞争力名列世界前列,成为东南亚的工业中、贸易中心、金融中心、旅游中心和交通中心,获得了“最佳劳动力”、“最具竞争力”等多个世界第一,被誉为最全球化的国家,位居亚洲四小龙之首,在世界上拥有很大的国际影响力。
二、学习的基本认识在培训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通过系统学习新加坡的城镇规划、经济转型马产业升级经验、区域竞争和招商引资策略、现代服务业发展、人才发展战略与人才培养、中新合作园开发案例等课程,拜访大型跨国企业,到社区实地考察等形式深入了解了新加坡的发展历史和崛起之路,感受到新加坡国家的和谐开放、美丽富饶,政府和国民的自强不息、发愤图强,以及一流的创业环境和人居环境,体会到新加坡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的自信和从容。
通过学习和思考,现将基本认识概括如下:1、忧患意识,铸就国魂。
新加坡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忧患意识。
建国初,新加坡担心国土安全,担心种族矛盾,担心资源封锁,时时事事如履薄冰,努力在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从而铸就了㈡沈患意识、危机意识、生存意识”的新加坡国魂,也成就了新加坡的今天。
( 1)填海造陆。
新加坡国土面积小,土地资源极为有限,为了满足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新加坡通过人工填海来扩大土地面积和生存空间,自建国以来,新加坡还未停止过填海造地这一工程,目前已经填了lOO多平方公里的新土地。
新加坡的第三产业
新加坡的第三产业北京市统计局研究所新加坡是一个海岛型的城市国家,全部面积仅626平方公里,人口为276万。
新加坡的经济“以贸易为本”,在1957年独立以前,新加坡的经济一直以转口贸易附属的运输、修补、保险等服务行业来维持,自治初期的1960年,第三产业在新加坡的全部国内生产总值中比重高达80. 4%,但是当时的新加坡还是一个经济发展缓慢,十分贫穷落后的国家。
国内生产总值只有21.2亿新加坡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1299新加坡元(约折合400美元),失业率高达10%以上。
为解决严重的失业问题,迅速振兴经济,新加坡政府决心走工业化道路。
从此,新加坡政府通过推行一系列有效的方针政策,把转口贸易为主的单一化殖民经济体系转变为以制造业为主导的多元经济结构,实现了经济的起飞和高速增长。
目前,新加坡已从一个不发达的国家变为发达的工业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从1960年的21.2亿新元(1968年价格)上升到1989年的222.3亿新元(1968年价格),平均增长率高达8.5%。
人均国民收入从1960年的400美元上升到1991年的11500美元,成为亚洲石油出口国以外的第二个最富的国家(仅次于日本)。
产业结构的演变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在新加坡经济起飞的过程中,制造业的发展最令人瞩目。
1960年,制造业仅占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的11.9%,到1981年已提高到29.9%,在制造业的带动下,第二产业比重由1960年的15.5%上升到1981年的36.1%。
与此同时,第三产业的相对份额一直呈下降趋势,由1960年的80.4%降至1981年的61.7%,特别是贸易部门,1960年占国内生产总值35.9%,到1981年仅21.9%。
进入80年代,制造业发展的势头已逐渐减弱,从1980-1989年,制造业的平均增长率仅7.1%,远远低于1960-1980年间平均14.1%的增长速度,而同期的第三产业增长率达7.3%,第三产业个别部门,如金融业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2.1%,与制造业停滞不前的情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考察报告:关于赴新加坡学习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考察报告:关于赴新加坡学习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2017年9月10日—24日,在省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下,我参加了在新加坡举办的县域经济发展与领导力提升专题培训。
期间,学习了15门课程,考察参观了7个场所,所学所见所闻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面积与XX相当,仅700多平方公里,经济基础薄弱、没有经济腹地、内需市场十分有限,但它仅用几十年时间,就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堪称产业转型升级的典范。
当前我县与转型升级前的新加坡及其相似,也存在经济增长粗放、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和环境硬约束不断加强等难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借鉴学习新加坡转型升级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产业转型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加坡成功的主要经验和做法善于借梯上楼,突出结构调整。
新加坡作为后起国家,其经济腾飞归功于适时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
几十年来,新加坡审时度势、抢占先机,顺应国际经济发展潮流,因地制宜制定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
在初期阶段,受东南亚邻国“垂直贸易”影响,新加坡依托国外投资商发展进口替代工业,积极推行工业化政策;在中期阶段,抓住东盟成立、英国加入欧共体的有利时机,大力实施出口导向战略,借助外资积极发展制造业和金融服务业;在中后期阶段,采取税收优惠等财政政策,吸引国际知名企业落户新加坡,借机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后期阶段,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借助国外高新技术大力发展以知识为主导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着力建设“知识型产业枢纽”。
善于借船出海,突出招商引资。
新加坡紧跟国际经济发展的先进潮流,坚持政府主导,成立了负责招商引资的专门机构——经济发展局,采取大力引进国外资本的策略,以跨国公司投资为重点,不断完善基础设施,营造良好的亲商环境,成功引进美孚石油、荷兰菲利浦、日本石川重工等一大批跨国公司,“总部经济”成为新加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据统计,外资企业已构成新加坡经济的重要基石,外资占新加坡全部投资的比重超过33%、占制造业投资的比重超过80%。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新加坡华人企业集团变化发展分析
业集团的多元化经营和国际化的步伐加快,促进了一 批华人企业集团的发展与壮大。也涌现了诸如新加坡 大华银行、诗家董、美罗控股、杨协成集团等一批新兴 的华人企业集团⑤。同时华人企业集团资本和规模迅 速扩大。根据《亚洲周刊》2008 年全球华商 1000 强排 行榜数据,2008 年,新加坡共有 40 家企业入榜,这 40 家华人企业集团资产总值达 3416.44 亿美元,销售额 为 656.69 亿美元⑥。
1997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随着新加坡经济 的恢复,新加坡华商集团迅速发展。有些华人集团通
①王勤:《东盟国际竞争力研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 社,2007 年版,第 156 页。
②乔力:《新加坡闽籍华人经济的发展》,《南洋研究论文 集: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 35 周年所庆纪念特集》,厦门大学 出版社,1992 年版,第 161 页。
关键词:新加坡 华人企业集团 变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 F1339.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2479(2011)07-0069-06
An Analysis on the Chinese Corporations in Singapore Since Southeast Asian Financial Crisis
70
公司名称 丰益国际有限公司
大东方控股 大华银行有限公司
星狮集团 中国航油(新加坡) 华侨银行有限公司 创业集团有限公司 丰隆亚洲有限公司 城市发展有限公司
佳杰科技
表 1 2008 年新加坡十大华商企业排名情况
营业额 16466.2 6121.2 3232.9 3144.0 2958.0 2840.3 2569.7 2145.3 2061.0 1850.8
新加坡政府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及启示
作者: 黄娟[1]
作者机构: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后流动站,湖北武汉430060
出版物刊名: 湖北社会科学
页码: 101-103页
主题词: 新加坡;循环经济;节水型社会;环保型政府
摘要:新加坡从一个资源匮乏的小岛国变成世界上最有活力的贸易与金融中心之一,成为太平洋上的“钻石岛”。
新加坡政府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是发展循环经济、遵循“3R”原则。
总结新加坡政府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经验,对推动我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具有重要启示。
论新加坡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
论新加坡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
王勤
【期刊名称】《南洋问题研究》
【年(卷),期】1996(000)003
【总页数】7页(P31-37)
【作者】王勤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33.9
【相关文献】
1.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转换--兼析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变化 [J], 林善炜
2.新加坡产业结构转换对我国产业结构发展的启示 [J], 李晓娣
3.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 [J], 杨玲
4.产业结构与环境污染之间倒“U”型曲线关系的检验——基于产业结构调整幅度和经济增长速度共同影响视角的分析 [J], 李鹏
5.浙江产业结构升级中金融的关键作用——从香港和新加坡产业结构转变得到的启示 [J], 吴中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