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学研究的主要课题

合集下载

科技管理类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科技管理类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科技管理类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判断题 4. 简答题 5. 论述题单项选择题1.科学研究概念的内涵包括()知识的部分和创新发展知识的部分。

A.继承、发展B.弘扬、开发C.整理、继承D.保持、拥有正确答案:C2.依赖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的基本途径。

A.减轻人民负担B.提高人口素质C.减轻自然灾害D.减轻食品负担正确答案:C3.现代科学技术的明显(),是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客观依据。

A.超前性B.无限发展性C.实用性D.发展规律性正确答案:A4.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区的需要,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经()主持考核合格后使用。

A.国务院B.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C.同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D.上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正确答案:D5.我国要进行科技体制改革,主要是因为()。

A.人力资源开发不够B.科技创新成果少C.科技成果转化慢D.科技体制不合理正确答案:D6.长江人海口每年淤积出大片土地,从而使得国家所有的土地面积增加,这些土地是()。

A.法定取得物B.强制取得物C.天然孳息物D.自然添附物正确答案:D7.生态学研究的中心课题是()。

A.生态系统B.生物圈C.食物链D.生态平衡正确答案:A8.《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于1985年9月6日,()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

A.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确答案:B9.地球大约起源于()年前。

A.200万B.1亿C.10亿D.46亿正确答案:D10.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必须以()为基础。

A.区域环境功能B.环境基准C.国家经济技术条件D.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正确答案:D11.科学家用来观测粒子的“眼睛”是()。

A.天文望远镜B.对撞机C.加速器D.探测器正确答案:D12.被誉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

A.钱学森B.竺可桢C.邓稼先D.袁隆平正确答案:C13.火箭飞行的依据是()。

生态的概念界定

生态的概念界定

生态的概念界定生态(Ecology)是一门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它关注着不同生物种群、物种与它们所在的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影响这些相互作用的因素。

生态学源自希腊语“oikos”,意为“家庭”或“家园”,在希腊语中,它指的是一个家庭在其环境中的生活方式和互动。

而在现代生态学中,“oikos”被解释为包含物种群体和它们所在的非生物因素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各种生物,从微生物到大型兽类,以及它们相互作用的环境因素,如气候、土壤类型、水质等。

生态学家通过观察、实验、模拟等方法来研究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物种适应环境的方式、生物与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等。

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由物种与它们所在的环境组成,包括生物群落、生物圈等。

生态系统可分为生物群落和生物圈两个层次。

生物群落是指一个特定地理区域内的所有物种的集合,它们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

生物群落研究关注的是物种组成、数量分布、相互作用等。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支持生命的所有地方,它包括大气层、水体和陆地。

生物圈研究关注的是全球范围内各种生物群落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系统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环境因素包括光线、温度、湿度、气候、土壤类型等,它们对物种的生长、繁殖和分布都起着重要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环境对生物的选择都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另外,生态学还研究物种与其他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捕食与被捕食、共生关系等。

这些相互作用是生物种群动态和物种适应的重要驱动力。

生态学研究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通过研究和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人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管理环境,预测和应对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

综上所述,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关注物种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物种与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物种适应环境的方式等。

生态学的核心概念包括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生物圈等。

网络教育学院专升本课程(练习库参考)环境科学(保护)概论

网络教育学院专升本课程(练习库参考)环境科学(保护)概论

1、评价项目周围地表特征可分为()。

•A、平原和复杂地形两类•B、平原、沿海和复杂地形三类•C、平原、高原、盆地、山地、丘陵五类••A、1•B、10•C、100••A、化学性质•B、物理性质•C、物理化学性质•4、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功能的是( )。

•A、能量流动•B、物质循环•C、生态演替•5、确认环境是否已被污染的根据是()•A、环保方法标准•B、污染物排放标准•C、环境质量标准•D、环境基准6、利用声波在多孔性吸声中传播时,因摩擦将声能转化为热能而散发掉,从而达到消声的目的的一类消声器是()。

•A、阻性消声器•B、抗性消声器•C、阻抗复合式消声器•7、沉淀池由()个功能区组成。

•A、2•B、3•C、4•8、生态学研究的中心课题是()。

•A、生态系统•B、生物圈•C、食物链•9、早在1957年就有学者()对中国政府提出应该实行计划生育,以控制人口剧烈增长。

•A、马尔萨斯•B、马寅初•C、彭佩云••A、环境影响报告书•B、环境影响报告表•C、环境影响分析表•11、以下处理方法中不属于废(污)水深度处理的是()。

•A、吸附•B、离子交换•C、沉淀•12、不属于环境概念范畴的是()。

•A、大气•B、矿藏•C、野生动物•13、当前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主要是()。

•A、温室气体增多、可能导致全球变暖、臭氧层遭破坏和酸雨•B、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C、人口增多、资源枯竭、森林锐减••A、厌氧塘•B、好氧塘•C、活性污泥法•15、下面那个属于大气气态颗粒污染物。

()•A、粉尘•B、飞灰•C、雾•16、光化学烟雾属于二次污染,其形成的二次污染物不包括( )。

•A、臭氧•B、NO•C、过氧乙酰硝酸酯•17、沉砂池的功能是从污水中分离()较大的无机颗粒。

•A、比重•B、重量•C、颗粒直径•18、颗粒在初沉池初期沉淀是()。

•A、自由沉淀•B、絮凝沉淀•C、拥挤沉淀••A、鼓风曝气•B、机械曝气•C、射流曝气•20、滤料的接触吸附是过滤的机理之一,不属于这一机理的是()。

生态学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态学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态学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它是地球生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环境破坏,全球生物多样性正面临严重威胁。

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当今生态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不仅仅是保护一些珍稀濒危物种,更是保护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

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食物链、水循环、土壤保持等生态过程至关重要。

例如,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植物和动物相互依存,形成了复杂的食物网,保持了生态平衡。

一旦某个物种消失,将会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连锁反应,导致其他物种的灭绝和生态功能的破坏。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最常见的保护手段之一。

自然保护区是指为了保护特定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而划定的一定范围的地区。

在自然保护区内,人类活动受到限制,以保护物种的栖息地和繁殖地。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可以有效地减缓生物多样性的流失,保护濒危物种的生存环境。

其次,加强对非法捕猎和非法贸易的打击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

非法捕猎和非法贸易是导致许多珍稀濒危物种面临灭绝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非法猎杀大象获取象牙、非法捕捞珊瑚礁鱼类等行为严重破坏了生物多样性。

因此,加强执法力度,打击非法捕猎和贸易行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

此外,宣传教育也是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手段。

通过开展环境教育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只有当大众都意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时,才能真正实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最后,国际合作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途径。

由于生物多样性的流动性和全球性,单个国家的保护措施往往难以奏效。

因此,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保护计划,共同应对生物多样性的挑战。

国际组织和跨国企业也应承担起责任,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生态学研究的新进展和趋势

生态学研究的新进展和趋势

生态学研究的新进展和趋势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命与环境互动的科学。

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和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的不断增加,生态学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

本文将探讨生态学研究的新进展和趋势。

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冲击人口增长和城市化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城市地区的生态环境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压力。

例如:城市化使得土地利用变得更加集中,大量森林、湿地因为建设而被清理,导致原有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同时,城市化也会带来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垃圾污染等环境问题。

因此,人口增长和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成为了生态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生态学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许多动植物物种濒临灭绝,造成了生态系统的破坏与稳定性的下降。

而气候变化则加剧了这种情况,例如:全球变暖加速了海面上升、冰川消融,威胁到了极地的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还导致了种群迁移、滞留等现象,也极大地影响了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

因此,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的关系成为了生态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三、生态系统功能与服务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密切相关。

许多生物物种都在生物循环、土壤形成、水净化等生态系统功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生态系统也是为人类提供生态服务的重要平台。

例如:河流可以提供给人们水源,而森林可以提供木材等资源,这些都是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的体现。

因此,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成为了生态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四、基因组学在生态学中的应用随着生态学的发展,基因组学也逐渐成为生态学的重要辅助手段。

基因组学可以帮助我们解析生物多样性,阐明物种适应性和抵抗力等问题。

例如:在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方面,基因组学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挖掘更多的生物物种资源;在环境监测方面,基因组学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检测各种环境污染物等有害因素。

因此,基因组学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也成为了最近的一个新趋势。

总之,随着人类问题的日益紧迫,生态学不仅关注环境的保护与修复,也在关注人类社会的安全、发展与福祉。

生态系统的物种分布格局研究

生态系统的物种分布格局研究

生态系统的物种分布格局研究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环境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而其中物种的分布格局研究则是生态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物种的分布是指在特定的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间的数量和空间分布的差异。

这种差异反映了物种的生态习性和对环境的适应程度,也是生态系统保持平衡和稳定的基础。

因此,深入研究物种的分布格局对于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预测物种的分布变化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物种分布格局的研究方法物种分布格局的研究需要借助大量的数据和科学技术手段。

因此,其研究方法也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模型预测法:通过将已知的物种栖息地数据与环境因素进行匹配,建立数学统计模型,对未来物种的种群分布进行预测。

2.地理信息系统法: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对物种栖息地的空间分布进行精确的测量和分析,从而了解不同环境因素对物种分布的影响。

3.生态测量法:通过实地对物种栖息地进行采样和监测,统计不同物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4.遥感技术法:借助遥感技术对物种分布区域进行空间分析,了解不同地区的物种组成和分布情况。

物种分布格局的影响因素物种的分布格局主要受到环境的影响。

因此,以下几个方面是影响物种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1.气候因素:气候因素是影响生态系统和物种分布的核心因素之一。

气候因素包括温度、降雨量、湿度、光照等。

不同物种对于气候因素的适应度和耐受能力不同,会导致其在不同环境下的数量和分布的不同。

2.土壤因素:土壤因素是影响物种分布格局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不同类型的土壤质地和营养成分对于不同物种的适应能力和群体数量都有不同的影响。

3.人类活动:人类活动是破坏生态系统最直接的因素之一。

这些活动包括砍伐森林、滥采海洋资源、建筑房屋和工业化污染等,都对物种的栖息地造成了严重影响,导致物种分布格局的剧烈改变。

物种分布格局的意义研究物种分布格局的意义广泛而深远。

在以下几方面具有重大意义:1.生态系统结构的理解:物种分布格局反映了生态系统中物种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组成。

林木生长对温度的响应与适应

林木生长对温度的响应与适应

林木生长对温度的响应与适应林木生长对温度的响应与适应是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温度是影响林木生长的关键环境因素之一,对其生理状况、生长速度以及生殖发育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影响。

本文将以林木生长对温度的响应与适应为主题,探讨温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并分析林木的适应机制。

1. 温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温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过程。

温度可直接影响生长速率、生理代谢以及发育、成熟过程等方面。

一方面,适宜的温度能够促进韧皮部和木质部的分化,促进细胞分裂和伸长,从而促进根系、茎干和叶片等器官的发育;另一方面,不适宜的温度则会对生物体造成伤害,如低温冻害或高温热害。

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林木生长表现出不同的响应。

一般来说,林木的最适温度范围是在20℃到30℃之间,这个范围内的温度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细胞的分裂和伸长。

当温度高于30℃时,光合作用效率下降,导致养分摄取不足,林木出现生长停滞的现象;当温度低于20℃时,光合作用速率减慢,导致生长速度放慢。

2. 林木对高温的适应机制高温对林木生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光合作用受限、养分吸收减少以及水分蒸发加剧等方面。

为了适应高温环境,林木发展了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和形态结构上的适应机制。

首先,林木通过调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平衡来适应高温。

高温会导致光合作用过程中的气体交换速率降低,为了降低叶片温度,林木通过调节气孔大小和数量,减少水分的蒸发,从而保持光合作用的稳定。

同时,林木还会通过调节呼吸作用的速率,减少呼吸产生的热量,以维持细胞温度的平衡。

其次,林木通过合成热休克蛋白来应对高温胁迫。

热休克蛋白是一类在温度升高时被激活的蛋白质,它们可以保护细胞内的其他蛋白质不受高温胁迫破坏。

林木在高温环境下会合成更多的热休克蛋白,增强细胞对高温的耐受性。

最后,林木通过改变生长节律和调整根系结构来适应高温环境。

高温会导致树木生长停滞,林木会调整生长节律,减少生长期的长度,以减少能量消耗。

2010党政领导干部公选和竞岗考试《环境保护类》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中大网校

2010党政领导干部公选和竞岗考试《环境保护类》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中大网校

2010党政领导干部公选和竞岗考试《环境保护类》全真模拟预测试卷总分:100分及格:60分考试时间:150分一、单选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

每题1.5分,共30分)(1)生态系统能量的流动就是通过()进行的。

(2)我国大气污染的最主要类型是()。

(3)我国环保对预防为主的真正重视,大体也是在()。

(4)()制度被称为污染控制法的“支柱”,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被广泛采用。

(5)《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被淘汰的设备,()。

(6)确认某排污行为是否合法的根据是()。

(7)目前我国针对矿产品和生产盐的开采采用的收费方式是()。

(8)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上提出了“预防污染”这一新概念。

绿色化学是“预防污染”的基本手段。

下列各项中属于绿色化学的是()。

(9)下列关于大气污染的说法正确的是()。

(10)目前我国的环境与资源保护行政主管机构是()。

(11)在环境污染行为中,行为者的心理状态大多属于()。

(12)在我国负责主管防止船舶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的环境保护工作的机关是()。

(13)确认环境是否已被污染的根据是()。

(14)我国当前的环境污染破坏,主要来自()。

(15)生态学研究的中心课题是()。

(16)排污单位都应当根据当地环保部门的缴费通知单,在()向指定银行缴付排污费。

(17)世界各国都将环境污染损害作为一种()来对待,中国的立法也不例外。

(18)某环保局对超标排放污染物质的某化工厂做出了罚款的处罚决定,在化工厂履行了该处罚决定3个月后,环保局又以同一事实对该厂作出吊销排污许可证的处罚决定,此行为违反了下列何项原理? ()(19)最近石家庄市的大街上出现了环保型出租专用车,该车采用PLG+汽油的双燃料系统,其尾气中有害气体的成分较普通车型下降了80%左右,解决了汽车尾气排放给城市造成的污染问题。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上述有害气体的是()。

(20)在我国环境立法中,“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这种表述源于()。

生态学例子

生态学例子

生态学例子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它涉及到许多不同的领域和例子。

下面是10个符合标题要求的生态学例子:1.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例如,当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个物种数量过多或过少时,可能会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不稳定。

这种情况下,其他物种的数量和分布也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服务。

2. 水生生态系统中的营养循环:水生生态系统中的营养循环是生态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例如,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营养物质过剩,导致藻类和其他植物过度生长,最终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

这种现象通常是由于农业、工业和城市排放的过多营养物质进入水体而引起的。

3. 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们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是保护整个生态系统的关键。

例如,保护森林中的濒危物种和栖息地,可以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并且对气候调节、水循环和土壤保持等生态系统服务具有重要作用。

4. 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影响。

例如,海洋温度上升、海平面上升和酸化等变化,对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食物链和沿海社区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生态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并应对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5. 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学中的重要概念。

它们描述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和能量传递。

例如,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作为第一级生产者,被食草动物作为食物,而食草动物又成为食肉动物的食物。

这种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构建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至关重要。

6. 物种适应和演化:生物适应和演化是生态学中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例如,研究高海拔地区的植物和动物如何适应低氧和低温环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种的适应能力和进化过程。

这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7. 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等原因,许多生态系统面临着破坏和退化。

城市生态学有关课题

城市生态学有关课题

城市生态学有关课题
城市生态学是指研究城市环境中生物群落和城市生态系统相互
作用的学科,主要关注城市环境中的生物群落、城市生态系统以及它们与人类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一些与城市生态学相关课题: 1. 城市绿化与生物多样性:探讨城市绿化对城市生物多样性的
影响,以及城市绿化对城市生态功能的作用。

2. 城市垃圾管理:研究城市垃圾处理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其对植物、动物和人类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更好地管理城市垃圾。

3. 城市水资源管理:探讨城市水资源对人类生活和城市生态系
统的影响,以及如何更好地管理城市水资源,以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4. 城市热岛效应研究:研究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植物群落的变化、动物物种的多样性以及人类健康的影响。

5. 城市空间结构研究:探讨城市空间结构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功能和稳定性等方面。

6. 城市文化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城市文化保护与可持续发
展之间的关系,探讨如何更好地保护城市文化遗产,并实现城市的可
持续发展。

7. 城市环境变化与生态系统恢复:探讨城市环境变化对城市生
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生态系统恢复来缓解城市环境变化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影响。

这些仅是城市生态学领域的一部分课题,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
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课题。

环境科学中的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环境科学中的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环境科学中的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在人类赖以生存的这个地球上,环境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

而环境科学则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和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则是环境科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生态学研究的是生物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生物体可以是从单细胞生物到大型哺乳动物,而环境则包含了生理、化学和物理环境。

生态学的主要关注点是研究生物种群与环境之间的变化。

生态学家以此来了解对某个生态系统的影响。

在生态学中,经常使用的术语包括“群落”、“生态系统”和“生态位”。

生态位是一个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占的位置。

例如,一种动植物可能会具有某种特殊适应性,可以在大多数同样种类的生物无法生存的环境中生存,这便可以成为该物种的特有生态位。

生态位亦用于解释为何某些物种共存或为什么某些物种可以相互竞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种群对废弃物、大气污染和广泛农药使用等问题的适应性不断降低。

环境的繁荣也扰乱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不同层级的生物,并促进它们在不同的系统中的生存。

生物多样性保护可以在国际和国内范围内推行。

例如,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就是一个致力于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国际条约。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为了保护全球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

例如,许多国家已经开始采取措施,例如禁止捕猎瀕危动物并禁止滥伐森林,以保护这些生物。

同时,还有很多国家致力于建立生物保护区。

这些保护区不仅为保护生物提供了一块安全的栖息地,同时还帮助维护和提升环境的生态平衡。

而在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过程中,生态学也起着决定性作用。

生态学通过研究生物群落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解决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例如,生态学帮助我们了解生态系统的分解和循环过程。

生态学家还可以通过生态系统中特定物种的研究,理解它对生态系统的贡献以及保护这些物种对生态系统的意义。

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同时,环境保护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深远的影响。

环境保护类专业科目综合试题及答案

环境保护类专业科目综合试题及答案
环境保护类专业科目综合试题及答案
一、 单选题: 1、地方环境质量标准由()制订。 A、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 B、省级环境保护专门机构 C、国家环保局 D、省级人民政府 2、为了弥补国家或有关单位为保护、管理自然资源所支出的费用是() A、保护管理费 B、惩罚性收费 C、补偿费 D、开发使用费 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首创于() A、中国 B、美国 C、日本 D、瑞典 4、(),扩大了“三同时”的适用范围。 A、 1973 年《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 B、 1979 年《环境保护法(试行)》 C、 1981 年国务院《关于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规定》 D、 1984 年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
等因素密切相关 45、我国大气污染的最主要类型是() A、煤烟型 B、石油型 C、特殊型 D、油烟型 46、在中国,海洋环境污染防治的第一个规范性法律文件《防止沿海水域污染暂行规定》 制定于() A、1964 年 B、1974 年 C、1978 年 D、1982 年 47、中国的领海宽度为() A、3 海里 B、6 海里 C、12 海里 D、200 海里 48、《海洋倾废管理条例》规定,境外的废弃物() A、不得运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倾倒 B、不得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运输 C、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倾倒的应当事先获得特别许可证 D、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倾倒的应当事先获得紧急许可证 49、我国对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机关是() A、各级交通部门的航政机关 B、各级人民政府的水利管理部门 C、各级人民政府的卫生行政部门 D、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 50、在管理措施和手段中,尤其是()手段的综合运用在环境与资源管理中,起着关键性 的作用。 A、行政和经济 B、法律和经济 C、法律和科学技术 D、法律和宣传教育 51、环境管理上升为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能是在() A、19 世纪 50 年代 B、20 世纪初 C、20 世纪 70 年代 D、20 世纪 90 年代

生态植物课题研究方案

生态植物课题研究方案

生态植物课题研究方案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变得越来越重要。

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空气质量改善、土壤保护和水资源管理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研究和保护生态植物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研究计划旨在调查和研究中国某地区的重要生态植物物种、种群和栖息地的现状,以及其生态学特征和地理分布规律,为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1. 调查和收集中国某地区的重要生态植物物种信息和样本。

2. 分析和评估这些物种的种群状况和栖息地类型。

3. 探索这些物种的生态学特征和适应策略。

4. 分析这些物种的地理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1. 选择研究地点和物种。

根据区域多样性和重要性,选择适宜的地点和物种进行研究。

2. 采集样本和数据。

在研究地点进行样本采集和数据记录,包括物种标本、照片、生境信息等。

3. 进行物种鉴定和分类。

使用植物学的鉴定方法对采集到的植物样本进行鉴定和分类。

4. 分析种群状况和栖息地类型。

统计并分析各物种的数量、分布和栖息地类型。

5. 研究物种的生态学特征和适应策略。

通过实地观察和文献调研,分析物种的生活史、繁殖方式、适应气候等特征。

6. 分析物种的地理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统计学方法,分析物种的地理分布规律和主要影响因素。

四、预期成果和影响1. 获得中国某地区重要生态植物物种的详细信息和样本。

2. 研究揭示物种的种群状况、栖息地类型、生态学特征和地理分布规律。

3. 提供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科学依据和建议。

4. 增进对生态植物的认识,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五、可行性分析1. 研究地点选择合理,物种资源丰富。

2. 研究方法和步骤明确,研究过程可操作性强。

3. 有相关研究和调查工具的支持,可进行相关数据分析和统计。

4. 研究成果对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六、总结通过对中国某地区重要生态植物的调查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些物种的生态学特征和地理分布规律,为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进一步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生态课题研究课题方案

生态课题研究课题方案

生态课题研究课题方案研究背景: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的生态结构方面。

教育生态学是指应用生态学原理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及其成因,进而掌握教育发展的规律,揭示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教育生态理论源自自然生态,融合生态学的精髓,立足于“生命观”,旨在探索符合学校和社会发展要求,与生态文明时代相适应的教育存在和持续发展的方法体系。

研究方案:我们的研究旨在从绿色教育的理念出发,对学校生态建设进行重新认识和思考,形成学校生态整体优化的校本理解。

我们的研究有以下几点重要价值:1、丰富学校素质教育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2、深化绿色教育研究,突出绿色教育特色;3、为学校和社会发展提供符合要求的教育存在和持续发展的方法体系。

研究意义:我们的研究是国内外教育生态学研究的一次尝试,旨在探索符合学校和社会发展要求,与生态文明时代相适应的教育存在和持续发展的方法体系。

我们的研究对于推动学校生态建设,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7、本研究旨在优化学校制度生态,以促进学校持续发展。

制度生态是决定资源配置和办学效益的关键环境变量,对学校教育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将运用生态学原理,从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三个层面,分析学校教育制度环境,并通过内外部制度创新促进学校发展。

8、本研究旨在整合和优化学校教育环境、家庭教育环境和社会教育环境的教育网络。

我们将调查和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研究学校教育与学生个体发展的关系,学校教育环境和家庭教育环境的关系,以及学校教育环境和社会教育环境的关系。

最终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整合。

9、本研究旨在统整和优化网络虚拟教育环境和现实教育环境。

我们将从三个层面进行研究:一是缩小网络虚拟环境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二是缩小虚拟教学环境与文本环境之间的距离;三是缩小学生校园生活与网络平台之间的距离。

实施方法步骤:一)课题研究组织:课题组长:子课题组组长:二)课题研究方法:实验法、统计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

生态学的主要研究方向与未来发展

生态学的主要研究方向与未来发展

生态学的主要研究方向与未来发展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到生物学、地理学、化学等多个领域,研究的是生命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生态学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包括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生态修复与保护等多个方面。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生态学的研究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一、主要研究方向1. 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是研究生态学的核心对象,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是生态学的重要方向之一。

生态系统结构包括物种多样性、生态位、群落结构等。

而生态系统功能包括能量流、物质循环、生产力等。

在这个方向上,研究者主要关注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和影响因素,包括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等方面。

2.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中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话题。

生态学家通过研究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消失机制,提出了许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如保护区的设立、物种保护和不同生态系统的管理等。

3. 气候变化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气候变化越来越成为生态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生态学家通过研究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揭示了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如物种迁移、生态系统演替等。

同时,也提出了很多应对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如碳汇、生态系统调控等。

4. 生态修复与保护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的进一步加剧,生态修复和保护成为了生态学的研究焦点。

生态修复包括土地修复、水体修复等方面;而生态保护则包括保护区的管理、物种保护、采取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管理方式等。

生态学家通过研究生态修复与保护的机制,提出了许多有效的管理方式。

二、未来发展1. 增强生态学的跨学科性生态学需要跨学科的视角,才能更好地解决当前的环境问题。

因此,未来的生态学研究必须加强跨学科的合作,将生态学、环境科学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学科进行整合。

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物学科教师课题研究

生物学科教师课题研究

生物学科教师课题研究
生物学科教师的课题研究可以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动植物进化和分类:研究动植物的进化历程和分类机制,探究它们的演化关系和亲缘关系,为物种分类和系统发育提供理论依据。

2. 群体生态学和行为生态学:研究生物群体中个体间的相互作用、种群的数量动态和分布规律,揭示物种间的竞争、捕食、共生等关系以及个体的适应性行为。

3. 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稳定性,探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提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建议。

4. 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基因与遗传信息传递的机制,揭示基因与表型之间的关系,探索基因组的组织和功能以及基因调控网络等。

5. 细胞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分化,探索生物体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分裂、分化和组织形成等关键问题。

6. 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研究:应用基因工程、生物信息学等技术手段开展生物学研究,例如基因编辑、药物研发等,探索生物医学领域的新应用和新方法。

这些课题研究涉及到生物学的多个领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专长进行选择和深入研究。

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研究领域的扩大,还可以关注新兴的研究方向和前沿领域,开展创新性的研究工作。

生态学的发展趋势及研究热点

生态学的发展趋势及研究热点

生态学的发展趋势及研究热点19世纪以来,随着世界人口剧增、人类对自然资源及环境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对生态系统的不断干扰和破坏,全球生态环境发生急剧变化,出现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大气和水体污染、生物入侵、生物多样性消失、荒漠化加剧、生态系统退化、水资源短缺等一系列全球性生态与环境问题和生态灾难。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和作用的科学,可促进人类更好地认识、管理、恢复、创建生态系统,能够也应该成为未来人类与自然生态系统共存的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

近年来,生态学在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生物入侵与生物灾害控制、生态恢复与恢复生态学、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生物学、人类生态与生态健康等前沿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

目前,生态学更加注重强化科学发现与机理认识,强调多过程、多尺度、多学科综合研究,关注系统模拟与科学预测,重视服务社会需求。

从发展趋势看,全球变化生态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极端生境生态学与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入侵机制与控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水资源管理生态学、传染病生态和进化、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生态学等将成为生态学重点关注的问题和领域。

1)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研究。

生态系统和全球变化科学主要是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平衡角度,研究地圈-生物圈-大气圈的相互作用关系,探讨全球变化的成因与控制机制,揭示生态系统空间格局和时间动态的变化规律,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及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反馈。

近年国际生态学界在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通量的联网观测及其过程控制、陆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过程对气候变化响应野外控制试验、陆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模拟模型研究、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的样带研究、生态系统及区域碳储量和碳收支的综合计量评价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

当前更加关注全球/大陆和流域尺度的复杂生态系统动态过程、区域生态系统内部各亚系统间的耦合关系、各种生态环境问题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等问题,其中生态系统碳循环与全球变化、生态系统水循环与水资源、全球变化与生物多样性是最为重要的三大优先研究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重要性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低 的国家,而且是70%左右的人口在农村的农业大 国,对生物多样性具有很强的依赖性。 • 中国是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这种经济的高速发展更加剧了人类对环境、特别 是对生物多样性的压力。 • 生物多样性是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资本(Living capital),对其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不仅影响当代人, 而且是造福于子孙后代的重大举措,既有重要的 理论意义,又可以产生巨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2)自然资产价值化
• • 国际和国内在这方面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尚在发展中,将面临一系 列科学问题和方法难点。 要在全面分析中国生态系统特点和归纳其各类功能与效益的基础 上,深入研究各类生态系统的结构与生态过程特征,系统测定其各种 功能流(能量、物资、效益等)的输入、储存与输出的量值及其时空
动态,按照一定的科学规则将其各种功能和效益定量折算货币化,使
• (3)本领域研究目标:

开展保护生物学及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与应用 研究,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可靠的科 学依据,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态系统方式,达到《生 物多样性公约》缔约国大会提出的2010年目标的要求, 即基本遏制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态势。重点解决物种濒危机 制与保护措施、生物资源特别是遗传资源和药用植物资源
• 生态区划以区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 根据遥感资料和野外生态调查,在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分析 的基础上,分析不同区域单元的生态与环境特点及重要生 态与环境问题的空间特征,生态与环境敏感性,划分不同 等级和不同类型的生态区。确定不同地区生态承载力和产 业发展方向,制定适合当地发展的生态与环境保护的策略, 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1)必要性
• 我国国土辽阔,自然条件各异,社会经济发展也很不平衡
• 进行全国性生态区划是制订区域发展规划、工农业生产布局 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的科学基础,是区域资源开发、灾害防 治的重要依据。 • 生态区划是我国继自然区划、农业区划之后,在生态与环境 保护方面的重大基础性研究工作。
• (2)主要目标、方法
• (3)内容
• 1)全国性的生态调查和生态系统评价:根据遥感资料和 野外生态调查,研究全国生态与环境的基本情况,评价生 态系统的状况和趋势,预测未来5年和15年经济发展和人 类活动对区域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及可能引起的变化。 • 2)生态区划原则、依据、指标体系和方法研究,对比区 域间各生态系统特征和功能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全国 专题生态区划和综合生态区划。 • 3)根据各生态区内的资源和环境特点,进行生态功能定 位,明确各区域生态与环境保护与管理的主要内容,以及 资源开发、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与制约因素,对区域工农 业生产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四、我国生态学研究面临的主要课题
• 生态系统是地球系统中唯一有生命的自然资产(living natural capital),它们所形成的陆地生态圈 (terrestrial ecosphere)是地球系统中最为进化和富于 生命力的圈层,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基础。但是,在我国长期以来人类活动与自然不和谐相处 的历史中,生态系统发生了严重的退化,生态资产流失严 重,甚至是不可恢复的破坏。生态失衡已对我国社会可持 续发展构成极大威胁。
(ecosystem approach)等重要的科学问题。
• 关键种的鉴定与功能群的划分及其在生态系统维持 中作用的研究是该领域的核心问题,• 及到物种的形态、 涉 生理、生活史以及分布格局等多个方面。
• 3)重要物种受威胁机制和保护策略
• 利用我国极为丰富且特有的生物多样性资源,选择生态
背景清楚、存在于代表性群落中的濒危物种,
生态系统的功能与效益的价值以货币的形式体现出来。这样,不仅可 为生态系统资源的有偿使用、生态资产消耗的纳税与补偿制度的建立,
以及生态建设成果的客观评价提供依据,从而加强我国的生态建设与
促进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也将因开创一系列生态与经济结 合的、新的研究体系与方法而充实生态学与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与实践。
• 关键研究内容: ① 主要生态系统类型的功能与效益的定位观测与 机理研究; ② 生态系统类型功能与效益价值化的经济模式与 核算方法; ③ 生态资产评估指标体系与量化手段; ④ 生态系统功能与效益价值化与国民经济结构体 系的整合研究。 ⑤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化; ⑥ 区域不同生态服务功能的转化,生态价值平衡 法则;
Ⅰ.生态学研究的主要方向之四
4.生物多样性保育
• (1)现状
• 面对大量物种灭绝和濒临灭绝这一严峻的现 实,我们对于物种,尤其是稀有和濒危物种的了 解却相当贫乏。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的破坏,自然 生境的破碎化程度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种群生 活在破碎化的生境中,它们的存活及其与环境的 关系取决于局部种群的绝灭和再定居。
• 评价生物遗传多样性丧失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 威胁,以及采用各种方法保持生物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揭示 生物的居群遗传和进化过程与潜力,从遗传、进化的角度提 出生物遗传多样性保育的策略。
• 主要研究内容:
• 遗传多样性和生物进化过程及潜力与保育遗传学理论及方法; • 重要生物遗传资源评价的分子遗传标记;
关键生态工程
• 不同生态系统各层面的能量流动过程,尤其是各类生态工程实施区域 及其相邻地区生态系统能流特征,能流结点,系统内组分间的分布, 变化规律和潜在优势; • 生态工程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即时和长期影响机理和调控技术体系; • 高效光合生态工程物种的生产性,地域性,归化性和建群性的分类分 级和鉴定识别技术体系; • 人工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的恢复过程和人工辅助技术体系。
经建立1700多个自然保护区,数量上已达到比较先进的水平,
但在空间布局和科学管理上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深入全面的 保护生物学研究。
• 2)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功能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生态系统是物种长期存在的基本单位,是区域发展规
划的基本单元。生物多样性在生态系统功能发挥中起到关 键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实现生态系统的有效管理是生物多 样性保护的根本基础。其中涉及关键种(Keystone species)、功能群(Functional group)、生态系统方式
的评价与可持续利用对策与技术、生物多样性变化及其影
响、生物多样性信息采集、管理、传播等重要科学问题。
(4)主要研究内容
• 1) 生境破碎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与自然保护对策的制定

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大面积的均匀一致的景观变成异
质的小的斑块,即生境破碎化。生境破碎化不仅导致某类生 态系统面积的减少,更主要的是伴随的环境的改变,进而威 胁大量内部种(Inner species)的生存。在此背景下如何保护 自然保护区外的生物多样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中国已
• 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的主要研究内容
• (1)生态系统退化的驱动力和机理。探讨造成生态系统退化的直接原因 和间接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保护策略,选择修复和重建的技术路线。这 对正确认识生态系统退化和制定恢复重建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2)生态系统的修复与重建技术体系。研究和开发水土流失、荒漠化、 石漠化等生态问题的治理技术,建立草地、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恢复和 重建的模式,选择重点地区和关键问题进行试验示范,形成技术体系,遏 制生态退化和破坏的趋势。 • (3)区域生态系统的优化管理。区域内的合理布局,主要解决区域内空 间布局,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建设。重点选择西北干旱区、农牧交 错带、黄土高原、喀斯特等生态脆弱地区及长江、黄河、珠江等流域,明 确生态建设的方向、优化的目标和关键的措施。 • (4)人工生态系统的构建机理与模式。在恢复受损自然生态系统的同时, 选择适宜的立地和区域,探讨人工速生丰产林、高产优质草地和多功能高 效人工湿地的构建机理、技术和模式。
态系统演替的规律,解决各类生态系统恢复的关键技术问

• 关键生态工程
• 由于生态系统自然恢复重建的时空尺度(数十至数百年)与强度, 与现代人类社会工业化的高速度(月、年计)与高强度的利用与发展时 空尺度差距甚大,极不相匹配。常规的造林与营林方式和传统的草地轮 牧、休牧等手段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天然林与草地的退化状况,更不能满 足人类社会对其生产力与生态功能极大增长的需求,我国的生态重建必 须采取超常规的、现代化工程的建设方式与强度,进行长远宏观规划和 跨越式发展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制止掠夺式和消耗式的利用和经营方式, 有效地保育好天然林,天然草地和天然湿地,发展先进技术与优良林草 品种支持的超常规方式,建立高生产力的速生丰产人工林,高产优质的 人工饲草地,高净化功能的人工湿地,以形成现代化高新技术木材与畜 牧业生产的生态—经济产业链;以扭转生态建设滞后与弱势状况。为此, 实施高效光合生产力生态工程建设势在必行。
Ⅰ.生态学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二
2.生态系统过程、功能价值化与生态评估
• (1)生态系统过程和功能:
1)形成初级生产力的光合作用及后续的食物网中的能量转化过程; 2)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等)过程及其对大气 化学成分的调节与交换过程; 3)生态系统的气候与水文效应:蒸腾作用、水分的渗透与涵蓄、减少 蒸发与地表径流、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与光质变化、对温度与 湿度的调节、对风力的调节与形成垂直湍流的作用、对局地气候的 调节作用等; 4)生态系统的土壤形成与维持过程; 5)生物间相互作用
包括如下主要内容:
• 生态评价的指标、方法和技术体系,建立技术导则。 • 各类重大项目涉及地区的环境容量和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和 标准化技术; • 各类经济开发和建设模式对区域生态系统影响的强度分类与 时空尺度识别技术。
Ⅰ.生态学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三
3.生态系统恢复重建与优化管理

由于我国自然资源和生态与环境的数量不足加之质 量缺陷,依靠自然力恢复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 求。必须贯彻自然恢复和人工建设相结合,以建设为主的 原则,大规模地开展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和重建。 • 为了实现生态系统恢复建设的目标,必须揭示不同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