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用水定额

合集下载

灌溉定额

灌溉定额

水土资源分析
1需水量预测
b)需水量确定
1)灌溉定额的确定
根据项目区种植习惯(早稻和晚稻),本次设计采用《江西省农业灌溉用水定额》成果确定全生育期水田灌溉定额。

由表5-1可知,(设计灌溉保证率P=90%)灌溉定额为679m³/亩。

表1 水稻全生育期灌溉用水定额
2)农业灌溉需水量的计算
项目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气候湿润,雨量充沛,自然降雨能满足旱地作物的需水量。

故农业灌溉需水量只计算水田的需水量。

农业灌溉需水量按下式计算:
η

W
⨯A
÷
M


上式中:
W—灌溉需水量(万m³);

M—净灌溉定额(m³/亩);

A—整理后的灌溉面积(亩);
η—灌溉水利用系数,水田取值为0.84。

经计算,确定项目区内各片区的灌溉需水量,得到项目区农业每年总需水量为XXX万m³(详见表2)。

5.2可供水量计算
5.3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灌水定额与设计灌水定额-解释说明

灌水定额与设计灌水定额-解释说明

灌水定额与设计灌水定额-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灌水定额是指在灌溉工程设计中对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指标,是根据灌溉面积、作物品种、土壤类型等因素确定的每单位面积需灌溉水量。

灌水定额的制定对于农田灌溉系统的运行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地提高农田的灌溉水利用效率,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本文将深入探讨灌水定额的定义、影响因素、应用与局限,以及对于设计灌水定额的必要性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对灌水定额及其相关概念有更深入的了解。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可以介绍本文的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是对灌水定额和设计灌水定额的概念和重要性进行介绍,正文部分将详细解释灌水定额的定义、影响因素、应用与局限,结论部分则对本文的观点和结论做出总结,并探讨设计灌水定额的必要性和未来发展方向。

整篇文章将通过这样的结构来深入探讨灌水定额与设计灌水定额的相关内容。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灌水定额与设计灌水定额的概念及其在工程设计和实际施工中的重要性。

通过对灌水定额的定义、影响因素、应用与局限进行分析和讨论,旨在总结灌水定额的重要性,并探讨设计灌水定额的必要性。

最终,我们希望能够提出关于未来设计灌水定额发展方向的展望,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请编写文章1.3 目的部分的内容2.正文2.1 灌水定额的定义灌水定额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为了保证作物生长所需的灌溉水量和灌溉周期,根据土壤类型、作物品种、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的标准水量。

灌水定额的确定是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灌溉效率,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同时避免过度灌溉造成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

灌水定额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土壤水分特性、作物生长需水量、气候条件、灌水方式等因素,通过科学的计算和实地观测得出。

灌水定额可以是针对特定地区的特定作物,也可以是针对不同作物在同一地区的不同生长期的需水量标准。

灌溉用水定额编制细则

灌溉用水定额编制细则

本《细则》适用于《灌溉用水定额》编制工作。
二、组织、分工及工作流程
(一)组织机构及分工
灌溉用水定额编制工作由水利部农水司负责,水利部水资源司、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国家节水灌溉北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抽调部分专家组成“灌溉用水定额编制工作小组”(下称水利部工作组),对各省的编制工作进行咨询和技术指导,并负责组织审查和验收工作。
《灌溉用水定额》编制细则
一、总则
组织编制《灌溉用水定额》是认真落实水利部党组治水新思路和落实水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行节约用水、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和利用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今后水行政主管部门科学核定取水许可数量、建立水权分配制度的重要依据。为指导此项工作正常开展,特制定本《细则》。
各省水利厅应以主管处(室)为主,组织有关事业单位、科研部门、大院校等组成编制工作小组(下称省工作组),在水利厅统一领导下负责全省灌溉用水定额编制工作。
参与编制的县级水利部门也要成立灌溉用水定额编制小组 1

江西省农业灌溉用水定额标准

江西省农业灌溉用水定额标准

江西省农业灌溉用水定额地方标准(征求意见稿)二〇一一年一月农业灌溉用水定额1 范围本定额规定了农业用水的定额指标。

本定额作为本省开展涉水规划的编制、取水许可管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程项目设计、下达取(用)水计划、用水及节水管理等工作的基本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1] GB/T4754-2002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02年)[3]《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60 号,2006年1月24日)[4]《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5]《灌溉试验规范》(SL13-1994)[6]《灌溉用水定额编制导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征求意见稿)(2010年)3 术语和定义本定额采用下列术语。

3.1 用水定额本定额中的用水定额是指新水定额,即在一定时间内、一定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或者完成单位工作量而消耗的新水量。

3.2 新水量取自自来水、地表水、地下水水源被第一次利用的水量。

3.3 浅水灌溉指本省一种水稻节水灌溉模式。

3.4 露地指露天的耕作地。

3.5 保护地指有设施(如大棚、中棚、小棚、温室等)保护的耕作地。

3.6 喷灌利用水泵加压或自然落差将水通过压力管道送到田间,经喷头喷射到空中形成细小的水滴,均匀喷洒在农田上,为作物正常生长提供必要水分条件的一种先进灌水方法。

3.7 微灌利用专门设备将有压水流变成细小的水流或水滴,湿润作物根部附近土壤的灌水方式,包括微喷灌、滴灌、涌泉灌等。

4 用水行业分类与代码本定额根据水的不同用途,按照GB/T4754-2002,将用水行业分为门类、大类和小类三级,编码方法如下:a) 门类采用字母顺序编码法,即用A、B、C、D、E等表示;b)大类和小类采用数字顺序编码,前两位表示大类,后两位表示小类。

净灌溉用水定额

净灌溉用水定额

净灌溉用水定额1. 什么是净灌溉用水定额?净灌溉用水定额是指农业生产中,每单位面积所需的有效灌溉水量。

它是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土壤的蓄水能力、气象条件等因素综合计算得出的一个指标。

净灌溉用水定额的合理确定对于农田节约用水、提高灌溉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2. 净灌溉用水定额的计算方法净灌溉用水定额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确定作物需水量作物需水量是指在不同生育阶段,作物为了正常生长所需吸收的土壤含水量。

根据作物类型和生育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或实地观测来确定作物需水量。

步骤二:考虑土壤蓄水能力土壤蓄水能力是指单位面积土壤在自然降雨或人工灌溉后,能够储存和保持多少有效含水量。

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和质地,可以通过实验室测试或参考相关资料来确定土壤蓄水能力。

步骤三:考虑气象条件气象条件对净灌溉用水定额的计算也有一定影响。

常用的影响因素包括蒸发散发量、降雨量、相对湿度等。

根据气象站点提供的数据,可以计算得出不同时期的气象条件。

步骤四:综合计算净灌溉用水定额根据作物需水量、土壤蓄水能力和气象条件,可以综合计算得出净灌溉用水定额。

常用的计算公式如下:净灌溉用水定额 = 作物需水量 - 土壤蓄水能力 + 气象条件调整其中,气象条件调整是根据实际气象数据进行修正,以更精确地反映当地的实际情况。

3. 净灌溉用水定额的意义净灌溉用水定额的合理确定对于农田节约用水、提高灌溉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帮助农民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数量,避免过度浇水或不足浇水的情况发生。

同时,净灌溉用水定额也是制定农田水资源管理政策和制定灌溉技术规范的重要依据。

4. 净灌溉用水定额的应用净灌溉用水定额的应用可以帮助农民提高灌溉效率,节约用水。

具体应用包括:合理安排灌溉时间根据净灌溉用水定额,农民可以合理安排灌溉时间,避免在不必要的时候进行浇水。

比如,在降雨量较大的季节,可以适当减少浇水次数或延迟浇水时间。

控制灌溉数量根据净灌溉用水定额,农民可以控制每次灌溉的数量,避免过度浇水。

灌溉用水定额

灌溉用水定额

《灌溉用水定额》编制细则一、总则组织编制《灌溉用水定额》是认真落实水利部党组治水新思路和落实水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行节约用水、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和利用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今后水行政主管部门科学核定取水许可数量、建立水权分配制度的重要依据。

为指导此项工作正常开展,特制定本《细则》。

本《细则》适用于《灌溉用水定额》编制工作。

二、组织、分工及工作流程(一)组织机构及分工灌溉用水定额编制工作由水利部农水司负责,水利部水资源司、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国家节水灌溉北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抽调部分专家组成“灌溉用水定额编制工作小组”(下称水利部工作组),对各省的编制工作进行咨询和技术指导,并负责组织审查和验收工作。

各省水利厅应以主管处(室)为主,组织有关事业单位、科研部门、大专院校等组成编制工作小组(下称省工作组),在水利厅统一领导下负责全省灌溉用水定额编制工作。

参与编制的县级水利部门也要成立灌溉用水定额编制小组(下称县工作组),负责现场调查、汇总分析,成果整理等项工作,编制本县灌溉用水定额。

(二)工作流程本次编制灌溉用水定额工作采取自下而上、上下结合、以典型县调查为基础、逐级汇总平衡的办法。

水利部工作组将组织专家赴部分省及典型县检查指导编制工作,各省工作组也应组织专家赴典型县检查指导编制工作。

编制工作流程如下:1、依据本省现行或在编的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农业发展规划、节水灌溉发展规划等,综合考虑地理位置、地形、土壤、气候条件、水资源特征及管理等因素,合理确定本省的灌溉用水定额分区(省级分区)。

并在每个分区内选择2-3个具有代表性的县作为典型县。

2、典型县工作组根据县域自然地理、水资源特点、农业种植结构等确定是否分区(县级分区),及如何分区,确定各类调查对象;实施现场调查,并进行汇总分析,编制全县分区主要作物灌溉用水定额初步成果。

3、省工作组汇总、平衡典型县上报的主要作物灌溉用水定额初步成果,编制全省分区主要作物灌溉用水定额初步成果。

水利灌溉用水定额编制讲义之一

水利灌溉用水定额编制讲义之一
2020/5/2
2.灌溉用水定额的影响因素
—基本因素
硬影响因素 软影响因素
2020/5/2
灌溉用水定额
基本因素 硬影响因素 软影响因素

作域
物 种 类
(
水 资 源
)
2020/5/2
灌水灌 附 溉源区 加 方类规 用 式型模 水
灌农作田运
溉艺物间行
习措品水管
惯施种土理



• 基本因素—固有影响因素,基本上没有选择或 改变的余地,例如作物种类(但不是指品种) 、 地域(水资源条件、其他自然条件 )。
2020/5/2
3.灌溉用水定额的表示方法
—基本定额与调节系数
2020/5/2
灌溉 j K3k
m0 —基本定额(作物、地域); K1i —工程类型调节系数,下标i表示不同的工程
类型;
K2j —水源类型调节系数,下标j表示不同的水源
类型;
K3k —工程规模调节系数,下标k表示不同的工
• 种植结构和灌溉规模互相影响,相关性很强, 宜放在同一个层次上考虑。
• 灌溉用水定额以单项(作物)定额的形式编制 为宜,灌溉用水综合定额可依据单项定额和种 植结构通过计算得出。
2020/5/2
(3)用水定额是动态指标还是静态指标
• 从灌溉需水的角度考虑,丰水年的灌溉用水定 额可以减小,枯水年的灌溉用水定额应该加大; 从可供水量的角度考虑,丰水年灌溉用水定额 可以上浮,枯水年灌溉用水定额只能下浮。
• 合理性表现为技术、资源、经济的可行性,强 调灌溉用水要符合现有的技术水平、水资源条 件、经济条件,要立足工程现状(非充分灌溉)。
• 先进性表现为技术和管理的前瞻性,强调灌溉 水的高效利用(品种、管理)。

附加资料1新疆农业灌溉用水定额说明

附加资料1新疆农业灌溉用水定额说明

附件1:新疆农业灌溉用水定额说明一、技术指标适用范围本定额作为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编制农业水土资源规划;开展灌溉工程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实施农业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取水许可管理;制定农业用水计划、水土平衡分析;农业灌溉输水利用效率、农业用水和节水效果评估等工作的依据。

本技术指标自2012年开始,试行期2~3年。

在试行期不断总结汲取各灌区应用实践,逐步完善并形成全疆农业灌溉用水定额标准。

二、农业灌溉用水定额针对新疆典型的“沙漠绿洲灌溉农业”特点,以农业灌溉耗水为主线,本次着重编制17种(类)主要农作物用水定额:7种粮食作物(冬小麦、春小麦、春玉米、夏玉米、水稻、薯类、豆类);7种经济类作物(油菜、葵花、棉花、甜菜、葡萄、瓜类、蔬菜);1种苜蓿牧草类;1种综合果树类;1种综合林地类。

共计形成行业1427个农业用水定额值,基本涵盖了我区主要耗水农作物种类。

农业灌溉用水定额分2种:基本灌溉定额(平水年)、灌溉用水定额(偏枯年);灌溉方式分为4种:常规地面灌溉、膜上灌溉、喷灌、微灌。

农业灌溉用水定额考虑各地作物品种、水文气象、土壤质地、灌溉模式、栽培方式、用水现状等影响因素,农业灌溉用水定额按以下二个层面分析编制:1.灌溉分区基本单元灌溉定额。

全疆农业灌溉分区共划分5个一级分区,16个二级分区:Ⅰ北疆塔额盆地区:山间盆地区(Ⅰ—1):塔城市、额敏县、裕民县;中低山区(Ⅰ—2):托里县、托里县庙尔沟。

Ⅱ北疆河谷区:伊犁河谷平原区(Ⅱ—3):伊宁市、伊宁县、霍城、察布查尔、巩留县;西缘河谷中低山区(Ⅱ—4):新源、昭苏、特克斯、尼勒克、温泉;阿勒泰河谷平原区(Ⅱ—5):布尔津、福海、和布克赛尔;北缘河谷低山区(Ⅱ—6):阿勒泰、富蕴、青河、哈巴河、吉木乃县。

Ⅲ北疆准噶尔盆地区:盆地南、西缘区(Ⅲ—7):博乐、精河、乌苏、沙湾、玛纳斯、克拉玛依、呼图壁、昌吉、米泉、阜康、吉木萨尔、奇台、乌鲁木齐;盆地东缘区(Ⅲ—8):木垒、巴里坤。

灌溉用水定额

灌溉用水定额

灌溉用水定额一、灌溉用水定额的概念灌溉用水定额是指在一定的土地面积和作物类型条件下,每单位时间内需要提供的灌溉用水量。

它是确定农业灌溉用水的重要指标,对于保证农业生产具有重要作用。

二、灌溉用水定额的计算方法1.基本公式灌溉用水定额=作物蒸散量+土壤蒸发量-降雨量其中,作物蒸散量是指一定时间内作物从根系吸收到的水分通过气孔蒸发出去的量;土壤蒸发量是指土壤表面和植被表面的水分通过气孔蒸发出去的量;降雨量是指一定时间内降落在土地上的雨水。

2.具体计算方法(1)作物蒸散量计算:可采取多种方法进行估算,如耗水系数法、参考作物法、深层渗透法等。

其中最常用的是参考作物法,即以某种典型植被为参照物进行计算。

(2)土壤蒸发量计算:可采取盖板法、负压板法等方法进行测定。

(3)降雨量计算:可通过气象站的监测数据进行获取。

三、灌溉用水定额的影响因素1.气候因素:气温、湿度、风速等气象因素会直接影响作物蒸散量和土壤蒸发量。

2.土地条件:土壤类型、坡度、坡向等都会对作物生长和水分利用产生影响。

3.作物类型:不同的作物对水分的需求量不同,因此灌溉用水定额也会有所差异。

4.灌溉方式:不同的灌溉方式(如滴灌、喷灌、洪灌等)对土壤水分利用率也会产生影响,从而对灌溉用水定额产生影响。

四、灌溉用水定额的应用1.指导农业生产:合理确定灌溉用水定额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减少浪费和污染。

2.制定国家政策:在国家层面上,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农业政策和规划,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

3.科学管理资源:合理确定灌溉用水定额可以有效地管理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

五、灌溉用水定额的局限性1.计算方法不够精确:灌溉用水定额的计算方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2.缺乏实际数据支持: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缺乏足够的实际数据支持,灌溉用水定额可能存在不确定性。

3.不能完全适应不同地区和作物类型:由于不同地区和作物类型对水分需求量的差异,灌溉用水定额可能不能完全适应所有情况。

灌溉定额的计算公式

灌溉定额的计算公式

2、灌水定额
灌水定额是依据土壤持水能力和灌溉水资源量确定的单次灌溉量。

在灌溉水资源充足情形下的灌水定额决定于土壤持水能力,为最大灌水定额,计算公式为:
最大灌水定额=计划湿润深度×(田间持水量-实际含水量)
式中,最大灌水定额、计划湿润深度的单位为mm,田间持水量、实际含水量为容积含水量。

灌溉量若小于最大灌水定额计算值,则灌溉深度不够,既不利于深层根系的生长发育,又将增加灌溉次数。

灌溉量若大于此计算值,则将出现深层渗漏或地表径流损失。

当实际含水量为凋萎系数时,最大灌水定额则成为极端灌水定额,

A.(田间持水量-实际含水量) ×667×湿润深度。

B.(田间持水量-萎蔫系数)×667×湿润深度。

C.(田间持水量-实际含水量) ×容重×667×湿润深度。

灌溉用水定额

灌溉用水定额

《灌溉用水定额》编制细则一、总则组织编制《灌溉用水定额》是认真落实水利部党组治水新思路和落实水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行节约用水、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和利用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今后水行政主管部门科学核定取水许可数量、建立水权分配制度的重要依据。

为指导此项工作正常开展,特制定本《细则》。

本《细则》适用于《灌溉用水定额》编制工作。

二、组织、分工及工作流程(一)组织机构及分工灌溉用水定额编制工作由水利部农水司负责,水利部水资源司、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国家节水灌溉北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抽调部分专家组成“灌溉用水定额编制工作小组”(下称水利部工作组),对各省的编制工作进行咨询和技术指导,并负责组织审查和验收工作。

各省水利厅应以主管处(室)为主,组织有关事业单位、科研部门、大专院校等组成编制工作小组(下称省工作组),在水利厅统一领导下负责全省灌溉用水定额编制工作。

参与编制的县级水利部门也要成立灌溉用水定额编制小组(下称县工作组),负责现场调查、汇总分析,成果整理等项工作,编制本县灌溉用水定额。

(二)工作流程本次编制灌溉用水定额工作采取自下而上、上下结合、以典型县调查为基础、逐级汇总平衡的办法。

水利部工作组将组织专家赴部分省及典型县检查指导编制工作,各省工作组也应组织专家赴典型县检查指导编制工作。

编制工作流程如下:1、依据本省现行或在编的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农业发展规划、节水灌溉发展规划等,综合考虑地理位置、地形、土壤、气候条件、水资源特征及管理等因素,合理确定本省的灌溉用水定额分区(省级分区)。

并在每个分区内选择2-3个具有代表性的县作为典型县。

2、典型县工作组根据县域自然地理、水资源特点、农业种植结构等确定是否分区(县级分区),及如何分区,确定各类调查对象;实施现场调查,并进行汇总分析,编制全县分区主要作物灌溉用水定额初步成果。

3、省工作组汇总、平衡典型县上报的主要作物灌溉用水定额初步成果,编制全省分区主要作物灌溉用水定额初步成果。

江西省农业灌溉用水定额.doc

江西省农业灌溉用水定额.doc

江西省农业灌溉用水定额.doc百度文库ICSP41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DB 36/ T619 —2011江西省农业灌溉用水定额Agricultural Irrigation Water Quota of Jiangxi Province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报批稿)2011 - 07 - 06 发布2011 - 10 - 01 实施1目次前言本标准由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西省水利厅、江西省节约用水办公室提出。

本标准由江西省水利厅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江西省灌溉试验中心站主要起草人:许亚群、刘方平、袁国荣、黄国水、黄永忠、梁举、曾春芝、王少华、朱嘉俊、旷宗夏。

江西省农业灌溉用水定额1范围本标准给出了农业灌溉用水定额的术语和定义、定额的引用,规定了农业灌溉用水的定额指标,包括水稻、旱作物、蔬菜瓜果、果树、茶叶、花卉、药材等49种作物的灌溉用水定额,并划分4个灌溉分区,分别给出了50%、75%、90%等3个灌溉设计保证率的灌溉用水定额。

本标准适用于江西省主要农作物灌溉用水定额的管理。

本标准作为江西省开展涉水规划的编制、取水许可管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程项目设计、下达取(用)水计划、用水及节水管理等工作的基本依据。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754-2002《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50288-1999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SL13-2004 《灌溉试验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002 年)《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460 号( 2006年)3 术语和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

3.1 农业灌溉用水定额本标准中的灌溉用水定额是指作物全生育期内(多年生作物以一年为期),单位面积上各次田间净灌溉用水量之和,以立方米/ 亩表示。

灌溉用水定额

灌溉用水定额

灌溉用水定额1. 简介灌溉用水定额是指在农业生产中,为了满足作物的生长需求,合理确定每亩土地所需的灌溉用水量。

灌溉用水定额的准确确定对于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提高农业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2. 灌溉用水定额的确定方法灌溉用水定额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土壤类型、作物种类、气候条件等。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灌溉用水定额确定方法。

2.1 水分平衡法水分平衡法是一种通过计算土壤水分收支来确定灌溉用水量的方法。

该方法基于土壤含水量与作物蒸散发之间的关系,通过测量土壤含水量和蒸散发量来计算出每亩土地所需的灌溉用水量。

2.2 水分压力法水分压力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土壤中的毛管上升高度来确定灌溉用水量的方法。

该方法基于土壤中毛管上升高度与土壤含水量之间存在一定关系,通过测量毛管上升高度来确定每亩土地所需的灌溉用水量。

2.3 水分蒸发量法水分蒸发量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土壤水分蒸发量来确定灌溉用水量的方法。

该方法基于土壤水分蒸发量与作物需水之间的关系,通过测量土壤水分蒸发量来确定每亩土地所需的灌溉用水量。

3. 灌溉用水定额的影响因素灌溉用水定额受多个因素的影响,下面将介绍几个主要因素。

3.1 土壤类型不同土壤类型具有不同的保水能力和渗透性,对于农作物生长所需的灌溉用水量也会有所差异。

例如,砂质土壤保水能力较差,需要更多的灌溉用水。

3.2 作物种类不同作物对于灌溉用水的需求也存在差异。

一些作物对于灌溉要求较高,如稻谷、玉米等;而一些耐旱作物对于灌溉要求较低,如小麦、大豆等。

3.3 气候条件气候条件对于灌溉用水定额的确定具有重要影响。

在气候干燥的地区,由于蒸发量较大,作物对于灌溉用水的需求也相应增加。

4. 灌溉用水定额的意义和作用灌溉用水定额的准确确定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4.1 提高农业产量合理确定灌溉用水定额可以保障农作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水分,避免因缺水或过度灌溉而导致作物减产或死亡。

从而提高农业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有关灌溉用水定额几个概念的界定

有关灌溉用水定额几个概念的界定

有关灌溉用水定额几个概念的界定(1)灌溉用水定额是净定额还是毛定额如前所述,灌溉用水定额本质上是毛定额,它不是农业生产某一环节的用水标准,而是包括各个环节的用水标准。

实际上制订生活用水定额时并不区分使用的是普通器具还是节水器具,也不区分通过水表的水是否重复使用;工业用水定额更明确指生产单位产品从水源地取的新水量。

可见用水定额包容了用水的主要过程(即生产流程),制订灌溉用水定额应该遵循同样的原则。

(2)灌溉用水定额是综合定额还是单项定额讨论灌溉用水定额是综合定额还是单项定额,应与实现农业用水总量控制的最终目标结合考虑,制订用水定额仅仅是提供一个科学依据。

实现灌溉用水总量控制,除灌溉用水定额外,还取决于作物种植结构和灌溉规模。

如果采用综合灌溉用水定额的概念,实际上在灌溉用水定额中包含了种植结构的影响,评价灌溉用水总量较为方便。

但是,种植结构随着市场变化会不断调整,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灌溉用水综合定额实难确定;另一方面,种植结构和灌溉规模互相影响,相关性很强,宜放在同一个层次上考虑。

因此建议灌溉用水定额不采取综合定额的形式,还是以单项定额的形式编制为宜。

(3)灌溉用水定额是动态指标还是静态指标在灌溉系统实际运行中,丰水年的灌溉定额小(一般减少灌溉次数),枯水年的灌溉定额大(一般增加灌溉次数),即实际灌溉定额随水文年的不同而变化。

编制灌溉用水定额面临的问题则更为复杂,从灌溉需水的角度考虑,丰水年的灌溉用水定额可以减小,枯水年的灌溉用水定额应该加大;但从可供水量的角度考虑,丰水年灌溉用水定额可以上浮,枯水年灌溉用水定额只能下浮。

相互矛盾的影响,使得灌溉用水定额作为动态指标相当困难。

另一方面,灌溉用水定额的作用一是为科学分配水资源提供依据,二是在灌溉用水总量控制下合理确定种植结构和灌溉规模,它的实时性并不突出,因此原则上可以作为静态指标。

静态指标的缺点可以通过定期(3~5年)修订灌溉用水定额(更直接原因是灌溉技术、农业技术的进步)或按照水文年适当浮动等办法弥补。

新疆农业灌溉用水定额说明

新疆农业灌溉用水定额说明

新疆农业灌溉⽤⽔定额说明附件1:新疆农业灌溉⽤⽔定额说明⼀、技术指标适⽤范围本定额作为⾃治区⾏政区域内编制农业⽔⼟资源规划;开展灌溉⼯程建设项⽬⽔资源论证;实施农业⽤⽔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取⽔许可管理;制定农业⽤⽔计划、⽔⼟平衡分析;农业灌溉输⽔利⽤效率、农业⽤⽔和节⽔效果评估等⼯作的依据。

本技术指标⾃2012年开始,试⾏期2~3年。

在试⾏期不断总结汲取各灌区应⽤实践,逐步完善并形成全疆农业灌溉⽤⽔定额标准。

⼆、农业灌溉⽤⽔定额针对新疆典型的“沙漠绿洲灌溉农业”特点,以农业灌溉耗⽔为主线,本次着重编制17种(类)主要农作物⽤⽔定额:7种粮⾷作物(冬⼩麦、春⼩麦、春⽟⽶、夏⽟⽶、⽔稻、薯类、⾖类);7种经济类作物(油菜、葵花、棉花、甜菜、葡萄、⽠类、蔬菜);1种苜蓿牧草类;1种综合果树类;1种综合林地类。

共计形成⾏业1427个农业⽤⽔定额值,基本涵盖了我区主要耗⽔农作物种类。

农业灌溉⽤⽔定额分2种:基本灌溉定额(平⽔年)、灌溉⽤⽔定额(偏枯年);灌溉⽅式分为4种:常规地⾯灌溉、膜上灌溉、喷灌、微灌。

农业灌溉⽤⽔定额考虑各地作物品种、⽔⽂⽓象、⼟壤质地、灌溉模式、栽培⽅式、⽤⽔现状等影响因素,农业灌溉⽤⽔定额按以下⼆个层⾯分析编制:1.灌溉分区基本单元灌溉定额。

全疆农业灌溉分区共划分5个⼀级分区,16个⼆级分区:Ⅰ北疆塔额盆地区:⼭间盆地区(Ⅰ—1):塔城市、额敏县、裕民县;中低⼭区(Ⅰ—2):托⾥县、托⾥县庙尔沟。

Ⅱ北疆河⾕区:伊犁河⾕平原区(Ⅱ—3):伊宁市、伊宁县、霍城、察布查尔、巩留县;西缘河⾕中低⼭区(Ⅱ—4):新源、昭苏、特克斯、尼勒克、温泉;阿勒泰河⾕平原区(Ⅱ—5):布尔津、福海、和布克赛尔;北缘河⾕低⼭区(Ⅱ—6):阿勒泰、富蕴、青河、哈巴河、吉⽊乃县。

Ⅲ北疆准噶尔盆地区:盆地南、西缘区(Ⅲ—7):博乐、精河、乌苏、沙湾、玛纳斯、克拉玛依、呼图壁、昌吉、⽶泉、⾩康、吉⽊萨尔、奇台、乌鲁⽊齐;盆地东缘区(Ⅲ—8):⽊垒、巴⾥坤。

灌溉用水定额之我见

灌溉用水定额之我见

灌溉用水定额之我见摘要:根据凉州区河水灌区在用水管理工作中,明确提出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的要求,分析了在不同地域不同作物生长期内灌溉定额和灌水之间的关系,对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灌溉定额;灌水定额1灌溉用水定额的内涵灌溉技术中原本就有定额的概念,即灌溉定额,且有净灌溉定额和毛灌溉定额之分。

灌溉用水定额和灌溉定额有密切联系,但又有根本区别。

净灌溉定额是依据农作物需水量、有效降雨量、地下水利用量确定的,是满足作物对补充土壤水分要求的科学依据,显然它注重的是灌溉的科学性。

毛灌溉定额是以净灌溉定额为基础,考虑输水损失和田间灌水损失后,折算到渠首的亩均灌溉需水量,显然它还考虑了灌溉用水在输送、分配过程中发生损失的规律。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灌溉定额更多的是注重灌溉本身的规律性、科学性,并不针对灌溉的合理性和先进性,往往也不具有广泛、客观的可比性。

例如同一作物有的品种喜肥喜水,灌溉定额高,有的品种耐干旱,灌溉定额低。

灌溉定额的本意只涉及其是否符合各自作物的需水规律,无意评价哪一个合理、先进。

再如针对具体渠道给出的渠系水利用系数,只注重采用的数值是否科学,并不涉及技术经济上是否合理,是否先进的问题。

原因在于灌溉定额仅仅是一个设计参数,不具有比较标准的属性和支撑体系,如果要进行比较,只能通过不同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

灌溉用水定额则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和客观性的比较标准,这是二者的根本区别。

“九五”以来为适应节水灌溉的发展,提出了采用节水灌溉制度的要求,也规定了对灌溉水利用系数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比较标准的作用,但仅适用于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不是普遍的标准,也不是一个综合性指标。

灌溉用水定额和灌溉定额的另一个区别是,灌溉定额是规划设计的依据,而灌溉用水定额是农业用水管理的考核指标。

在灌溉系统的规划设计中,为了考虑是否满足作物需水要求,使用净灌溉定额,为了进行渠首、泵站设计,需要毛灌溉定额,可见赋予灌溉定额的作用是为了满足规划设计的需要。

灌溉用水定额

灌溉用水定额

《灌溉用水定额》编制细则一、总则组织编制《灌溉用水定额》是认真落实水利部党组治水新思路和落实水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行节约用水、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和利用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今后水行政主管部门科学核定取水许可数量、建立水权分配制度的重要依据。

为指导此项工作正常开展,特制定本《细则》。

本《细则》适用于《灌溉用水定额》编制工作。

二、组织、分工及工作流程(一)组织机构及分工灌溉用水定额编制工作由水利部农水司负责,水利部水资源司、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国家节水灌溉北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抽调部分专家组成“灌溉用水定额编制工作小组”(下称水利部工作组),对各省的编制工作进行咨询和技术指导,并负责组织审查和验收工作。

各省水利厅应以主管处(室)为主,组织有关事业单位、科研部门、大专院校等组成编制工作小组(下称省工作组),在水利厅统一领导下负责全省灌溉用水定额编制工作。

参与编制的县级水利部门也要成立灌溉用水定额编制小组(下称县工作组),负责现场调查、汇总分析,成果整理等项工作,编制本县灌溉用水定额。

(二)工作流程本次编制灌溉用水定额工作采取自下而上、上下结合、以典型县调查为基础、逐级汇总平衡的办法。

水利部工作组将组织专家赴部分省及典型县检查指导编制工作,各省工作组也应组织专家赴典型县检查指导编制工作。

编制工作流程如下:1、依据本省现行或在编的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农业发展规划、节水灌溉发展规划等,综合考虑地理位置、地形、土壤、气候条件、水资源特征及管理等因素,合理确定本省的灌溉用水定额分区(省级分区)。

并在每个分区内选择2-3个具有代表性的县作为典型县。

2、典型县工作组根据县域自然地理、水资源特点、农业种植结构等确定是否分区(县级分区),及如何分区,确定各类调查对象;实施现场调查,并进行汇总分析,编制全县分区主要作物灌溉用水定额初步成果。

3、省工作组汇总、平衡典型县上报的主要作物灌溉用水定额初步成果,编制全省分区主要作物灌溉用水定额初步成果。

水利部关于印发苹果等两项农业灌溉用水定额的通知

水利部关于印发苹果等两项农业灌溉用水定额的通知

水利部关于印发苹果等两项农业灌溉用水定额的通知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水利部
•【公布日期】2021.11.26
•【文号】水节约〔2021〕363号
•【施行日期】2022.03.0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水利水电
正文
水利部关于印发苹果等两项农业灌溉用水定额的通知
水节约〔2021〕363号部机关各司局,部直属各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水利(水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
为深入推进节约用水工作,我部制定了《农业灌溉用水定额:苹果》《农业灌溉用水定额:柑橘》。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此文件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附件1:《农业灌溉用水定额:苹果》
附件2:《农业灌溉用水定额:柑橘》
水利部
2021年11月26日。

灌溉制度与定额

灌溉制度与定额

(P=80%)
作物名

分区
水稻
玉米
小麦
油菜
烤烟
I
346
72
138
76
76
II
333
88
105
99
105
m
352
67
139
76
101
W
368
105
259
125
58
V
346
81
216
172
90
表2水稻灌溉用水过程(P=80%)
用水名称及生育阶段
时间
灌水
定额
(m3)
灌水次数
一次灌水延续时间(d)
一日
最大灌水定额(m3)
7.28
15
2
4
1.88
灌浆-
成熟
7.29~
9.2
10
2
4
1.25
合计
72

生育

时间
灌水
定额
(m3)
灌水
次数
一次
灌水延续时间(d)
一日
最大灌水定额(m3)
备注
移栽
成活
5.18~
5.25
15
1
8
1.88
伸根

5.26~
6.21
35
4
5
1.75
旺长
期(现蕾)
6.22~
7.16
15
3
4
1.25
成熟
7.17~
76

生育

时间
灌水
定额(m3)
灌水
次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项目任务与总体框架
1.4 主要研究和工作内容 (2)面上指导:编写“农业灌溉用水与节水 规划技术细则”; (3)资料汇总与复核:参加全国水资源综合 规划中农业需水与节水的汇总和综合分 析工作。
(1)专题研究:主要是基础性和方法型研究;
一、项目任务与总体框架
1.5 专题研究内容
研究分区、指标体系 及现状调查
三、阶段研究成果
3.1 资料收集和数据分析
气象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 数据内容:气温、湿度、日照、风速、降雨等 数据分析:相关分析、坏数剔除、缺失插补、变化趋 势分析等,并建立了相关数据库。 作物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 数据内容:作物类型、种植比例、播种和收获日期、 生育阶段等。
存在问题: (1)仍有一些站点没有数据,特别是近几年的气象数据;
张家口
额济纳旗
半干旱区
干旱区
C020300
K020200
E114°53′
E101°04′
N40°47′
N41°57′
724.2
940.5
典型区参照腾发量
1 集安 锦州 张家口 额济纳旗 2 3 4 93.5 5 6 7 8 9 76.0 10 11 12 年总量 817.9 1067.0 1106.2 1416.5
二、完成的主要工作
2.5 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的作物耗水量研究 根据收集整理的各地区灌溉试验资料和现 状灌溉用水资料,研究提出了各三级区主要作 物的水分生产函数和经济耗水量。
2.6 灌溉水利用效率研究
研究提出了确定田间灌溉水利用系数的方 法和影响因素分析,根据收集的资料,提出了 各三级区不同类型灌区的平均田间灌溉水利用 系数。
0.20 0.40 锦州 潍坊 罗甸
时间
0.00 3-4 4-23 6-12 8-1 9-20
时间
11-9
c.中 稻
d.棉 花
作物系数计算值与试验值对比
冬小麦多年平均作物系数 1.8 1.6 1.4 1.2 1 0.8 0.6 0.4 0.2 0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石家庄 计算 石家庄 灌溉试验
二、完成的主要工作
2.7 数据库开发 开发了“全国农业灌溉用水及节水指标与 标准数据库”,并输入了所有收集到的资料和 各项计算结果。 2.8 编写技术指南 编写了“农业灌溉需水预测技术细则”, 作为“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需水预 测部分”的一个附件,下发到各省(市)和流 域区。
三、阶段研究成果
(2)没有灌溉面积上的作物种植比例资料。
12.0 10.0
80.0 70.0 60.0
8.0 6.0 4.0 集安 锦州 张家口 额济纳旗 1951 1956 1961 1966 1971 1976 1981 1986 1991
50.0 40.0 30.0 20.0 年份 1996 10.0 0.0 1951 1956 1961 1966 1971 1976 1981 1986 1991 1996 集安 锦州 张家口 额济纳旗
不同灌溉方式 田间灌溉需水量
I田j=I净/h田j
区域综合田间 灌溉需水量
I田=(I田j×Aj)/A
附加 水量
I附加=I洗盐+I泡田-G补给
区域毛灌 溉需水量
I毛=(I田+I附加)/h渠系
典型区参考腾发量的计算
典型区气象站基本情况
气象站 集安 锦州 所在区域 湿润区 半湿润区 子区编号 B050100 b060200 经度 E126°09′ E121°07′ 纬度 N41°06′ N41°08′ 高程(m) 177.7 65.9
主要作物田间 净灌溉需水量
灌溉水利用效 率及变化趋势
非充分灌溉下 田间灌溉定额
不同措施的 节水潜力分析
不同阶段农业节水 方案及灌溉用水量
一、项目任务与 总体框架
1.6 研究思路
农田现状灌溉 用水定额调查
综合确定研究分区
不同水平年分区 主要作物类型和面积
收集灌溉 试验资料
计算作物 灌溉需水量
综合确定田间灌溉定额 (井灌区为井口定额; 渠灌区为斗渠以下定额)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专题研究(7-3)
全国农业灌溉用水及 节水指标与标准研究
阶段成果汇报
国家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 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
二〇〇四年七月
汇报提纲
一、项目任务与总体框架
二、完成的主要工作
三、阶段研究成果
四、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项目任务与总体框架
3.1 资料收集和数据分析
214个三级流域区中,台湾、香港、澳门、南海 诸岛4区不予考虑;奇普恰普河、古尔班通古特荒漠 区、2个区内没有气象站,也不考虑;有些三级区很 小,且没有合适的气象站,则采用邻近区的气象站 资料。 代表点气象站的选取原则: 县级以上国家气象站; 地理位置和海拔高程具有代表性,位于农业区; 气象资料系列较长,数据相对完整。 共选择了195个气象站作为代表点。
盐碱地区 缺水地区
考虑冲洗压盐 的灌溉定额
非充分灌溉条件下 的经济灌溉定额
不同节水措施的节水潜力 考虑输水效率h渠,确定不同地区、 不同水平年综合毛灌溉用水定额
与供水专题结合, 检验区域水平衡与承载力
一、项目任务与总体框架
1.7 预期成果
(1)专题研究报告:包括一个总报告和五个 子专题研究报告; (2)技术指南:“农业灌溉用水与节水规划 技术细则”; (3)全国农业灌溉用水及节水指标与标准数 据库。
二、完成的主要工作
2.3 数据收集和整理 以214个三级流域区为基础,结合行政分区, 选定了195个计算区。收集了各区的气象资料、 作物资料、灌溉试验资料以及灌溉用水现状资 料,对所有资料进行了分析和整理。 2.4 作物需水量和净灌溉需水量的计算 计算了各三级流域区逐日的参照腾发量、 不同作物的作物需水量和净灌溉需水量,整理 为年报表、月报表。并用GIS技术做出了全国多 年平均和各月的作物需水量等值线图,及净灌 溉需水量查询系统,可提供各地区参考使用。
11.1 21.2 51.8
126.0 124.2 119.6 107.5
48.6 21.5 10.6
27.2 37.6 75.7 120.7 163.5 150.5 134.4 128.2 109.5 79.1 45.2 28.4 29.5 38.2 73.5 121.4 166.0 165.6 153.0 131.6 103.5 72.8 40.5 28.2 23.0 39.9 86.1 149.1 211.5 233.2 232.0 198.7 138.6 84.6 44.4 23.1
三、灌溉效率指标
21.田间灌水效率 22.田间灌溉效率(田间灌溉水利用系数) 23.输配水效率(渠系水利用系数) 24.灌溉水利用效率(灌溉水利用系数) 25.灌区作物总产 26.作物单产 27.灌溉水生产效率 28.农田水分生产效率 29.单方水产出效益 30.万元农业产值耗水量
界定各指标的定义,计算或测定方法,及在灌溉用水与节水评价中的作用 选择具有科学性,可比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指标,建立适宜的指标体系
二、完成的主要工作
2.1 课题分解和任务分工 召开了课题承担单位会议,进行课题分解和 任务分工,签订任务合同。 2.2 方法研究和模型开发 召开了2次研讨会,就农业用水指标体系和 各指标的计算方法等统一了认识。开发了计算综 合净灌溉需水量的统一模型,这一模型包括计算 参照腾发量、作物系数、作物需水量、有效降雨 量和净灌溉需水量等的多个软件包。并在模型界 面设置上与数据库建立了连接。
年参考腾发量(mm)
年份
多年平均参照腾发量等值线
多年平均月参照腾发量等值线
二月
五月
分段单值平均法计算作物系数的计算流程
开始
各三级区主要代 表作物种类,作 物生长期 三级区代表作物抽出 FAO标准条件下 作物系数表 标准条件下的 作物系数 风速、相对湿度 等气象数据、作 物高度 根据气象条件对作物系数 (Kcmid和Kcend)进行调整 参考作物腾发量 ET0及土质、降 水和灌溉等数据 调整初始生长期的 作物系数(Kcini)
2.0
1.0 年份 0.0 1951 1956 1961 1966 1971 1976 1981 1986 1991 1996
日照时数基本保持不变
干旱、半干旱区平均风速明显下降
全国冬小麦播种日期等值线
全国中稻播种日期等值线
全国玉米播种日期等值线
全国棉花播种日期等值线
三、阶段研究成果
3.2 指标体系研究
三、阶段研究成果
3.3 作物需水量与净灌溉需水量的计算与分析
用理论计算的方法确定充分灌溉条件下农业灌溉需 水量的步骤和计算公式:
单一作物 生理需水量
ETci=kci×ET0
单一作物生育 期有效降雨量
Pei=ai×Pi
单一作物净 灌溉需水量
I净i=ETci-Pei
综合作物净 灌溉需水量
I净=(I净i×Ai)/A
1.1 目标
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总体要求, 通过现状调查、已有生产和科研成果的分析, 研究一套以农业灌溉定额为主的农业用水及节 水的指标与标准,为全国和各地区(流域)水 资源综合规划中的农业需水预测和节水分析提 供科学方法和依据。
一、项目任务与总体框架
1.2 任务
(1)研究确定农业灌溉用水及节水的主要指标与 标准体系,研究这些指标与标准的分析和计 算方法,提出各分区农业用水及节水的指标 与标准。 (2)专题研究成果用以指导各省和流域区在水资 源规划中合理确定灌溉用水定额,从而对农 业需水与节水潜力进行科学预测。 (3)应用研究成果,参与“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 中农业用水有关部分的汇总和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