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 分类讨论、转化与化归思想

合集下载

转化与化归思想、分类讨论思想

转化与化归思想、分类讨论思想
第2讲 转化与化归思想、分类讨论思想
一、转化与化归思想
[思想概述] 转化化归思想的基本内涵是:人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常 常将待解决的数学问题A,通过某种转化手段,归结为另一 问题B,而问题B是相对较容易解决的或已经有固定解决模
式的问题,且通过问题B的解决可以得到原问题A的解.用
框图可直观地表示为:
[规律方法] (1)根据问题的特点转化命题,使原问题转化为与之
相关,易于解决的新问题,是我们解决数学问题的常用思 路. (2)本题把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问题,三维降为二 维,难度降低,易于解答的数学问题分解(或分割)
成若干个基础性问题,通过对基础性问题的解答来实现解决原 问题的思想策略.对问题实行分类与整合,分类标准等于增加 一个已知条件,实现了有效增设,将大问题(或综合性问题)分 解为小问题(或基础性问题),优化解题思路,降低问题难度.
分类讨论的常见类型:
(1)由数学概念引起的分类讨论:有的概念本身就是分类的,如 绝对值、直线斜率、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
(2)由性质、定理、公式的限制引起的分类讨论:有的定理、
公式、性质是分类给出的,在不同的条件下结论不一致,如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函数的单调性等. (3)由数学运算和字母参数变化引起分类;如偶次方根非负, 对数的底数与真数的限制,方程(不等式)的运算与根的大小比
难以入手,因此对参数θ取特殊值,进行推理求解.
(2)当问题难以入手时,可以先对特殊情况或简单情形进行 观察、分析,发现问题中特殊的数量或关系结构或部分元 素,然后推广到一般情形,并加以证明.
类型二
换元及常量与变量的转化
【例 2】 已知 f(x)为定义在实数集 R 上的奇函数,且 f(x)在[0,+ π ∞)上是增函数.当 0≤θ≤2时,是否存在这样的实数 m,使 f(cos 2θ-3)+f(4m-2mcos θ)>f(0)对所有的

转化与化归思想 分类讨论思想

转化与化归思想 分类讨论思想

一.知识探究:等价转化是把未知解的问题转化到在已有知识范围内可解的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

通过不断的转化,把不熟悉、不规范、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熟悉、规范甚至模式法、简单的问题。

1.转化有等价转化与非等价转化。

等价转化要求转化过程中前因后果是充分必要的,才保证转化后的结果仍为原问题的结果。

非等价转化其过程是充分或必要的,要对结论进行必要的修正(如无理方程化有理方程要求验根),它能带来思维的闪光点,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2.常见的转化方法(1)直接转化法:把原问题直接转化为基本定理、基本公式或基本图形问题;(2)换元法:运用“换元”把非标准形式的方程、不等式、函数转化为容易解决的基本问题;(3)参数法:引进参数,使原问题的变换具有灵活性,易于转化;(4)构造法:“构造”一个合适的数学模型,把问题变为易于解决的问题;(5)坐标法:以坐标系为工具,用代数方法解决解析几何问题,是转化方法的一种重要途径;(6)类比法:运用类比推理,猜测问题的结论,易于确定转化的途径;(7)特殊化方法:把原问题的形式向特殊化形式转化,并证明特殊化后的结论适合原问题;(8)一般化方法:若原问题是某个一般化形式问题的特殊形式且有较难解决,可将问题通过一般化的途径进行转化;(9)等价问题法:把原问题转化为一个易于解决的等价命题,达到转化目的;(10)补集法:(正难则反)若过正面问题难以解决,可将问题的结果看作集合A ,而把包含该问题的整体问题的结果类比为全集U ,通过解决全集U 及补集A C U 获得原问题的解决。

3.化归与转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熟悉化原则:将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以利于我们运用熟知的知识、经验和问题来解决;(2)简单化原则:将复杂的问题化归为简单问题,通过对简单问题的解决,达到解决复杂问题的目的,或获得某种解题的启示和依据;(3)和谐化原则:化归问题的条件或结论,使其表现形式更符合数与形内部所表示的和谐的形式,或者转化命题,使其推演有利于运用某种数学方法或其方法符合人们的思维规律;(4)直观化原则:将比较抽象的问题转化为比较直观的问题来解决;(5)正难则反原则:当问题正面讨论遇到困难时,可考虑问题的反面,设法从问题的反面去探求,使问题获解。

数学思想之一转化与化归思想(概述)

数学思想之一转化与化归思想(概述)

数学思想之一:转化与化归思想(概述)
1、转化与化归的思想方法转化与化归的思想方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方法,数学中一切问题的解决(当然包括解题)都离不开转化与化数形结合思想体现了数与形的相互转化;函数与方归,
程思想体现了函数、方程、不等式间的相互转化;分类讨论思想体现了局部与整体的相互转化,以上三种思想方法都是转化与化归思想的具体体现。

各种变换方法、分析法、反证法、待定系数法、构造法等都是转化
的手段。

所以说,转化与化归是数学思想方法的灵魂。

2、转化包括等价转化和非等价转化等价转化要求在转化过程中的前因后果既是充分的又是必要的,这样的转化能保证转化的结果仍为原问题所需要的结果,不等价转化其过程则是充分的或必要的,这样的转化能给人带来思维的启迪,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不等价变形要对所得结论进行必要的修改。

3、转化与化归的原则将不熟悉和难解的问题转化为熟知的易解的或已经解决的问题,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具体的直观的问题,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将一般性的问题转化为直观的特殊的问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使问题便与解决。

4、转化与化归的基本类型
(1)正与反、一般与特殊的转化;
(2)常量与变量的转化;
(3)数与形的转化;
(4)数学各分支之间的转化;
(5)相等与不相等之间的转化;
(6)实际问题与数学模型的转化。

分类讨论思想转化与划归思想ppt课件

分类讨论思想转化与划归思想ppt课件
解 (1)由已知可得ac22=a2-a2b2=12, 所以 a2=2b2, 又点 M( 2,1)在椭圆 C 上,所以a22+b12=1,联立方程组aa222+=b212b=2,1, 解得ab22= =42, . 故椭圆 C 的方程为x42+y22=1. (2)(ⅰ)当直线 l 的斜率为 0 时,则 k1k2=4-3 2×4+3 2=34;
思想概述·应用点拨
热点聚焦·题型突破
归纳总结·思维升华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2.中学数学中可能引起分类讨论的因素: (1)由数学概念而引起的分类讨论:如绝对值的定义、不等式的 定义、二次函数的定义、直线的倾斜角等. (2)由数学运算要求而引起的分类讨论:如除法运算中除数不为 零,偶次方根为非负数,对数运算中真数与底数的要求,指数 运算中底数的要求,不等式中两边同乘以一个正数、负数,三 角函数的定义域,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公式等. (3)由性质、定理、公式的限制而引起的分类讨论:如函数的单 调性、基本不等式等.
思想概述·应用点拨
热点聚焦·题型突破
归纳总结·思维升华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当 x 变化时,f′(x),f(x)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x
(0,x1) x1 (x1,x2) x2 (x2,+∞)
综上所述:当 m≥0 时,f(x)在(0,+∞)上单调递增.
当 m≤-1 时,f(x)在(0,+∞)上单调递减,当-1<m<0 时,f(x)
在 0,-1+m1-m2 和 -1-m1-m2,+∞ 上 单 调 递 减 , 在

专题 第2讲 分类讨论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

专题  第2讲 分类讨论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

数学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2讲 分类讨论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
结束
——————[归纳总结]—————————————————
1.分类讨论的原则 (1)不重不漏. (2)标准要统一,层次要分明. (3)能不分类的要尽量避免或尽量推迟,决不无原则地讨论. 2.分类讨论的思维流程 明确讨论的对象和动机―→确定分类的标准―→逐类进行讨 论―→归纳综合结论―→检验分类是否完备(即分类对象彼此交集 为空集,并集为全集). 分类讨论思想的本质是“化整为零,积零为整”.
数学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2讲 分类讨论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
结束
②当m>0时,令g′(x)<0,解得x<- 2m 或x> 2m ,则 g(x)的单调递减区间是(-∞,- 2m) ,( 2m,+∞). 综上所述,m≤0时,g(x)的单调递减区间是(-∞,+∞); m>0时,g(x)的单调递减区间是(-∞,- 2m),( 2m,+ ∞).
2
3
4 5
由参数的变化而引起的分类讨论:如某些含有参数的问题, 由于参数的取值不同会导致所得的结果不同,或者由于对 不同的参数值要运用不同的求解或证明方法等.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数学
第2讲 分类讨论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
结束
由概念、法则、公式引起的分类讨论
[ 典例 ]
(2015· 山东高考 )已知函数 f(x)= ax+ b(a>0,
数学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2讲 分类讨论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
结束
2 由②得3x +(m+4)x-2≤0,即m+4≤x-3x,
2

高中四大数学思想方法

高中四大数学思想方法

高中四大数学思想方法高中四大数学思想方法数学(mathematics或maths,来自希腊语,“máthēma”;经常被缩写为“math”),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

数学家和哲学家对数学的确切范围和定义有一系列的看法。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高中四大数学思想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一、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在高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数”与“形”结合,相互渗透,把代数式的精确刻划与几何图形的直观描述相结合,使代数问题、几何问题相互转化,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有机结合。

应用数形结合思想,就是充分考查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分析其代数意义又揭示其几何意义,将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巧妙结合,来寻找解题思路,使问题得到解决。

运用这一数学思想,要熟练掌握一些概念和运算的几何意义及常见曲线的代数特征。

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应注意以下数与形的转化:(1)集合的运算及韦恩图;(2)函数及其图象;(3)数列通项及求和公式的函数特征及函数图象;(4)方程(多指二元方程)及方程的曲线。

以形助数常用的有:借助数轴;借助函数图象;借助单位圆;借助数式的结构特征;借助于解析几何方法。

以数助形常用的有:借助于几何轨迹所遵循的数量关系;借助于运算结果与几何定理的结合。

二、分类讨论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就是根据所研究对象的性质差异,分各种不同的情况予以分析解决。

分类讨论题覆盖知识点较多,利于考查学生的知识面、分类思想和技巧;同时方式多样,具有较高的逻辑性及很强的综合性,树立分类讨论思想,应注重理解和掌握分类的原则、方法与技巧、做到“确定对象的全体,明确分类的标准,分层别类不重复、不遗漏的分析讨论”。

应用分类讨论思想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正确分类,即正确选择一个分类标准,确保分类的科学,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如何实施正确分类,解题时需要我们首先明确讨论对象和需要分类的全体,然后确定分类标准与分类方法,再逐项进行讨论,最后进行归纳小结。

高考数学复习 分类讨论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

高考数学复习 分类讨论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

第2讲 分类讨论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数学思想解读1.分类讨论的思想是当问题的对象不能进行统一研究时,就需要对研究的对象按某个标准进行分类,然后对每一类分别研究,给出每一类的结论,最终综合各类结果得到整个问题的解答.实质上分类讨论就是“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再集零为整”的数学思想.2.转化与化归思想方法用在研究、解决数学问题时,思维受阻或寻求简单方法或从一种状况转化到另一种情形,也就是转化到另一种情境使问题得到解决,这种转化是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同时也是获取成功的思维方式.热点一 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应用1 由概念、法则、公式、性质引起的分类讨论【例1】 (1)若函数f (x )=a x (a >0,a ≠1)在[-1,2]上的最大值为4,最小值为m ,且函数g (x )=(1-4m )x 在[0,+∞)上是增函数,则a =________; (2)在等比数列{a n }中,已知a 3=32,S 3=92,则a 1=________. 解析 (1)若a >1,有a 2=4,a -1=m ,解得a =2,m =12. 此时g (x )=-x 为减函数,不合题意. 若0<a <1,有a -1=4,a 2=m , 故a =14,m =116,检验知符合题意.(2)当q =1时,a 1=a 2=a 3=32,S 3=3a 1=92,显然成立.当q ≠1时,由a 3=32,S 3=92,∴⎩⎪⎨⎪⎧a 1q 2=32, ①a 1(1+q +q 2)=92, ②由①②,得1+q +q 2q 2=3,即2q 2-q -1=0, 所以q =-12或q =1(舍去).当q =-12时,a 1=a 3q 2=6, 综上可知,a 1=32或a 1=6. 答案 (1)14 (2)32或6探究提高 1.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取决于底数a ,因此,当底数a 的大小不确定时,应分0<a <1,a >1两种情况讨论.2.利用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时,若公比q 的大小不确定,应分q =1和q ≠1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这是由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决定的.【训练1】 (1)(2017·长沙一中质检)已知S n 为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且S n =2a n -2,则S 5-S 4的值为( ) A.8 B.10 C.16D.32(2)函数f (x )=⎩⎨⎧sin (πx 2),-1<x <0,e x -1,x ≥0.若f (1)+f (a )=2,则a 的所有可能取值的集合是________.解析 (1)当n =1时,a 1=S 1=2a 1-2,解得a 1=2. 因为S n =2a n -2,当n ≥2时,S n -1=2a n -1-2,两式相减得,a n =2a n -2a n -1,即a n =2a n -1,则数列{a n }为首项为2,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则S 5-S 4=a 5=25=32. (2)f (1)=e 0=1,即f (1)=1. 由f (1)+f (a )=2,得f (a )=1.当a ≥0时,f (a )=1=e a -1,所以a =1. 当-1<a <0时,f (a )=sin(πa 2)=1, 所以πa 2=2k π+π2(k ∈Z ).所以a 2=2k +12(k ∈Z ),k 只能取0,此时a 2=12, 因为-1<a <0,所以a =-22. 则实数a取值的集合为⎩⎪⎨⎪⎧⎭⎪⎬⎪⎫-22,1.答案 (1)D(2)⎩⎪⎨⎪⎧⎭⎪⎬⎪⎫-22,1 应用2 由图形位置或形状引起的分类讨论【例2】 (1)(2017·昆明一中质检)已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233,则其渐近线方程为________;(2)设圆锥曲线C 的两个焦点分别为F 1,F 2,若曲线C 上存在点P 满足|PF 1|∶|F 1F 2|∶|PF 2|=4∶3∶2,则曲线C 的离心率等于________. 解析 (1)由于e =c a =233,∴c 2a 2=a 2+b 2a 2=43,则a 2=3b 2, 若双曲线焦点在x 轴上,渐近线方程y =±33x . 若双曲线焦点在y 轴上,渐近线方程y =±3x .(2)不妨设|PF 1|=4t ,|F 1F 2|=3t ,|PF 2|=2t ,其中t ≠0. 若该曲线为椭圆,则有|PF 1|+|PF 2|=6t =2a , |F 1F 2|=3t =2c ,e =c a =2c 2a =3t 6t =12;若该曲线为双曲线,则有|PF 1|-|PF 2|=2t =2a , |F 1F 2|=3t =2c ,e =c a =2c 2a =3t 2t =32. 答案 (1)y =±3x ,或y =±33x (2)12或32探究提高 1.圆锥曲线形状不确定时,常按椭圆、双曲线来分类讨论,求圆锥曲线的方程时,常按焦点的位置不同来分类讨论.2.相关计算中,涉及图形问题时,也常按图形的位置不同、大小差异等来分类讨论.【训练2】 设F 1,F 2为椭圆x 29+y 24=1的两个焦点,P 为椭圆上一点.已知P ,F 1,F 2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且|PF 1|>|PF 2|,则|PF 1||PF 2|的值为________.解析 若∠PF 2F 1=90°.则|PF 1|2=|PF 2|2+|F 1F 2|2, 又因为|PF 1|+|PF 2|=6,|F 1F 2|=25, 解得|PF 1|=143,|PF 2|=43,所以|PF 1||PF 2|=72.若∠F 1PF 2=90°,则|F 1F 2|2=|PF 1|2+|PF 2|2, 所以|PF 1|2+(6-|PF 1|)2=20, 所以|PF 1|=4,|PF 2|=2,所以|PF 1||PF 2|=2.综上知,|PF 1||PF 2|=72或2.答案 72或2应用3由变量或参数引起的分类讨论【例3】已知f(x)=x-a e x(a∈R,e为自然对数的底).(1)讨论函数f(x)的单调性;(2)若f(x)≤e2x对x∈R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解(1)f′(x)=1-a e x,当a≤0时,f′(x)>0,函数f(x)是(-∞,+∞)上的单调递增函数;当a>0时,由f′(x)=0得x=-ln a,所以函数f(x)在(-∞,-ln a)上的单调递增,在(-ln a,+∞)上的单调递减.(2)f(x)≤e2x⇔a≥xe x-ex,设g(x)=xe x-ex,则g′(x)=1-e2x-xe x.当x<0时,1-e2x>0,g′(x)>0,∴g(x)在(-∞,0)上单调递增.当x>0时,1-e2x<0,g′(x)<0,∴g(x)在(0,+∞)上单调递减.所以g(x)max=g(0)=-1,所以a≥-1.故a的取值范围是[-1,+∞).探究提高 1.(1)参数的变化取值导致不同的结果,需对参数进行讨论,如含参数的方程、不等式、函数等.本题中参数a与自变量x的取值影响导数的符号应进行讨论.(2)解析几何中直线点斜式、斜截式方程要考虑斜率k存在或不存在,涉及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要进行讨论.2.分类讨论要标准明确、统一,层次分明,分类要做到“不重不漏”.【训练3】(2015·全国Ⅱ卷)已知函数f(x)=ln x+a(1-x).(1)讨论f(x)的单调性;(2)当f(x)有最大值,且最大值大于2a-2时,求a的取值范围.解(1)f(x)的定义域为(0,+∞),f′(x)=1x-a.若a ≤0,则f ′(x )>0,所以f (x )在(0,+∞)上单调递增.若a >0,则当x ∈⎝ ⎛⎭⎪⎫0,1a 时,f ′(x )>0;当x ∈⎝ ⎛⎭⎪⎫1a ,+∞时,f ′(x )<0,所以f (x )在⎝ ⎛⎭⎪⎫0,1a 上单调递增,在⎝ ⎛⎭⎪⎫1a ,+∞上单调递减.综上,知当a ≤0时,f (x )在(0,+∞)上单调递增;当a >0时,f (x )在⎝ ⎛⎭⎪⎫0,1a 上单调递增,在⎝ ⎛⎭⎪⎫1a ,+∞上单调递减. (2)由(1)知,当a ≤0时,f (x )在(0,+∞)上无最大值;当a >0时,f (x )在x =1a 处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f ⎝ ⎛⎭⎪⎫1a =ln 1a +a ⎝ ⎛⎭⎪⎫1-1a =-ln a +a-1.因此f ⎝ ⎛⎭⎪⎫1a >2a -2等价于ln a +a -1<0.令g (a )=ln a +a -1,则g (a )在(0,+∞)上单调递增, g (1)=0.于是,当0<a <1时,g (a )<0;当a >1时,g (a )>0. 因此,a 的取值范围是(0,1). 热点二 转化与化归思想 应用1 特殊与一般的转化【例4】 (1)过抛物线y =ax 2(a >0)的焦点F ,作一直线交抛物线于P ,Q 两点.若线段PF 与FQ 的长度分别为p ,q ,则1p +1q 等于( ) A.2a B.12a C.4aD.4a(2)(2017·浙江卷)已知向量a ,b 满足|a |=1,|b |=2,则|a +b |+|a -b |的最小值是________,最大值是________.解析 (1)抛物线y =ax 2(a >0)的标准方程为x 2=1a y (a >0),焦点F ⎝ ⎛⎭⎪⎫0,14a .过焦点F 作直线垂直于y 轴,则|PF |=|QF |=12a ,∴1p +1q =4a .(2)由题意,不妨设b =(2,0),a =(cos θ,sin θ), 则a +b =(2+cos θ,sin θ),a -b =(cos θ-2,sin θ). 令y =|a +b |+|a -b | =(2+cos θ)2+sin 2θ+(cos θ-2)2+sin 2θ=5+4cos θ+5-4cos θ,令y =5+4cos θ+5-4cos θ,则y 2=10+225-16cos 2θ∈[16,20].由此可得(|a +b |+|a -b |)max =20=25, (|a +b |+|a -b |)min =16=4,即|a +b |+|a -b |的最小值是4,最大值是2 5. 答案 (1)C (2)4 2 5探究提高 1.一般问题特殊化,使问题处理变得直接、简单.特殊问题一般化,可以使我们从宏观整体的高度把握问题的一般规律,从而达到成批处理问题的效果.2.对于某些选择题、填空题,如果结论唯一或题目提供的信息暗示答案是一个定值时,可以把题中变化的量用特殊值代替,即可得到答案.【训练4】 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a ,b ,c 成等差数列,则cos A +cos C1+cos A cos C=________.解析 令a =b =c ,则△ABC 为等边三角形,且cos A =cos C =12,代入所求式子,得cos A +cos C 1+cos A cos C =12+121+12×12=45.答案 45应用2 函数、方程、不等式之间的转化【例5】 已知函数f (x )=3e |x |,若存在实数t ∈[-1,+∞),使得对任意的x ∈[1,m ],m ∈Z 且m >1,都有f (x +t )≤3e x ,试求m 的最大值. 解 ∵当t ∈[-1,+∞)且x ∈[1,m ]时,x +t ≥0, ∴f (x +t )≤3e x ⇔e x +t ≤e x ⇔t ≤1+ln x -x .∴原命题等价转化为:存在实数t ∈[-1,+∞),使得不等式t ≤1+ln x -x 对任意x ∈[1,m ]恒成立.令h (x )=1+ln x -x (1≤x ≤m ). ∵h ′(x )=1x -1≤0,∴函数h (x )在[1,+∞)上为减函数, 又x ∈[1,m ],∴h (x )min =h (m )=1+ln m -m . ∴要使得对任意x ∈[1,m ],t 值恒存在, 只需1+ln m -m ≥-1.∵h (3)=ln 3-2=ln ⎝ ⎛⎭⎪⎫1e ·3e >ln 1e =-1, h (4)=ln 4-3=ln ⎝ ⎛⎭⎪⎫1e ·4e 2<ln 1e =-1,又函数h (x )在[1,+∞)上为减函数, ∴满足条件的最大整数m 的值为3.探究提高 1.函数与方程、不等式联系密切,解决方程、不等式的问题需要函数帮助.2.解决函数的问题需要方程、不等式的帮助,因此借助于函数与方程、不等式进行转化与化归可以将问题化繁为简,一般可将不等关系转化为最值(值域)问题,从而求出参变量的范围.【训练5】 (2017·江苏卷)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A (-12,0),B (0,6),点P 在圆O :x 2+y 2=50上.若P A → ·PB → ≤20,则点P 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 设点P (x ,y ),且A (-12,0),B (0,6).则P A → ·PB → =(-12-x ,-y )·(-x ,6-y )=x (12+x )+y (y -6)≤20, 又x 2+y 2=50, ∴2x -y +5≤0,则点P 在直线2x -y +5=0上方的圆弧上(含交点). 联立⎩⎪⎨⎪⎧y =2x +5,x 2+y 2=50,解得x =-5或x =1,结合图形知,-52≤x ≤1.故点P 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52,1]. 答案 [-52,1]应用3 正与反、主与次的转化【例6】 (1)若对于任意t ∈[1,2],函数g (x )=x 3+⎝ ⎛⎭⎪⎫m 2+2x 2-2x 在区间(t ,3)上总不为单调函数,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2)对于满足0≤p ≤4的所有实数p ,不等式x 2+px >4x +p -3恒成立,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 (1)g ′(x )=3x 2+(m +4)x -2,若g (x )在区间(t ,3)上总为单调函数, 则①g ′(x )≥0在(t ,3)上恒成立,或②g ′(x )≤0在(t ,3)上恒成立. 由①得3x 2+(m +4)x -2≥0,即m +4≥2x -3x .当x ∈(t ,3)时恒成立,∴m +4≥2t -3t 恒成立, 则m +4≥-1,即m ≥-5;由②得m +4≤2x -3x ,当x ∈(t ,3)时恒成立,则m +4≤23-9,即m ≤-373. ∴使函数g (x )在区间(t ,3)上总不为单调函数的m 的取值范围为-373<m <-5. (2)设f (p )=(x -1)p +x 2-4x +3, 则当x =1时,f (p )=0.所以x ≠1.f (p )在0≤p ≤4上恒正,等价于⎩⎪⎨⎪⎧f (0)>0,f (4)>0,即⎩⎪⎨⎪⎧(x -3)(x -1)>0,x 2-1>0,解得x >3或x <-1.答案 ⎝ ⎛⎭⎪⎫-373,-5 (2)(-∞,-1)∪(3,+∞)探究提高 1.第(1)题是正与反的转化,由于不为单调函数有多种情况,先求出其反面,体现“正难则反”的原则.题目若出现多种成立的情形,则不成立的情形相对很少,从后面考虑较简单,因此,间接法多用于含有“至多”“至少”及否定性命题情形的问题中.2.第(2)题是把关于x 的函数转化为在[0,4]内关于p 的一次函数大于0恒成立的问题.在处理多变元的数学问题时,我们可以选取其中的参数,将其看作是“主元”,而把其它变元看作是参数.【训练6】 已知函数f (x )=x 3+3ax -1,g (x )=f ′(x )-ax -5,其中f ′(x )是f (x )的导函数.对满足-1≤a ≤1的一切a 的值,都有g (x )<0,则实数x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解析 由题意,知g (x )=3x 2-ax +3a -5,令φ(a )=(3-x )a +3x 2-5,-1≤a ≤1.对-1≤a ≤1,恒有g (x )<0,即φ(a )<0,∴⎩⎪⎨⎪⎧φ(1)<0,φ(-1)<0,即⎩⎪⎨⎪⎧3x 2-x -2<0,3x 2+x -8<0,解得-23<x <1.故当x ∈⎝ ⎛⎭⎪⎫-23,1时,对满足-1≤a ≤1的一切a 的值,都有g (x )<0. 答案 ⎝ ⎛⎭⎪⎫-23,11.分类讨论思想是将一个较复杂的数学问题分解(或分割)成若干个基础性问题,通过对基础性问题的解答来实现解决原问题的思想策略.对问题实行分类与整合,分类标准等于增加一个已知条件,实现了有效增设,将大问题(或综合性问题)分解为小问题(或基础性问题),优化解题思想,降低问题难度.常见的分类讨论问题:(1)集合:注意集合中空集∅讨论.(2)函数:对数函数或指数函数中的底数a ,一般应分a >1和0<a <1的讨论,函数y =ax 2+bx +c 有时候分a =0和a ≠0的讨论,对称轴位置的讨论,判别式的讨论.(3)数列:由S n 求a n 分n =1和n >1的讨论;等比数列中分公比q =1和q ≠1的讨论.(4)三角函数:角的象限及函数值范围的讨论.(5)不等式:解不等式时含参数的讨论,基本不等式相等条件是否满足的讨论.(6)立体几何:点线面及图形位置关系的不确定性引起的讨论.(7)平面解析几何:直线点斜式中k 分存在和不存在,直线截距式中分b =0和b ≠0的讨论;轨迹方程中含参数时曲线类型及形状的讨论.(8)去绝对值时的讨论及分段函数的讨论等.2.转化与化归思想方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有关数学问题时采用某种手段将问题通过变换使之转化,进而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一般总是将复杂的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将难解的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为容易求解的问题,将未解决的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为已解决的问题.。

感受有理数中的思想方法

感受有理数中的思想方法

学生培养2024年1月下半月㊀㊀㊀感受有理数中的思想方法◉广西百色市田阳区实验中学㊀李肖华㊀㊀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科的精髓,它蕴含在数学知识中,只有领悟了数学思想方法,才能真正体会数学的奥妙,才能触摸到数学的灵魂.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有助于学生形成数学素养,在学习 有理数 时,主要有下面一些数学思想方法.1数形结合思想借助数形结合思想,能达到形象地理解㊁认识㊁处理代数问题的目的.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 数缺形时少直观,形无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 在数学中,数与形是我们主要的研究对象,它们的联系十分密切,且在一定条件下,数与形能互相转化,相互渗透.在 有理数 的学习中引入数轴,就是数形结合最简单的实例,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使学生对相反数㊁绝对值的意义有更直观的理解,也给学生比较有理数的大小提供了直观的方法;同时,用数轴来解释有理数的加法与乘法,学生也易于接受和理解.例1㊀如图1所示,数轴上A,B,C三点所表示的数分别为a,b,c,且A,B两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计算:(1)a+b,a b;(2)将a,b,c,-a,-b,-c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并用小于号(等号)连接起来.图1分析:(1)观察数轴确定a,b的正负号及它们绝对值的大小,然后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确定a+b的正负号,根据有理数除法法则确定ab的正负;(2)根据a与-a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画出-a的位置,同理确定-b,-c的位置,然后按照数轴上表示的数, 左边的数总比右边的数小 ,比较大小.解:(1)因为a,b在原点两侧,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所以a,b互为相反数.故a+b=0,ab=-1.(2)因为a与-a互为相反数,b与-b互为相反数,c与-c互为相反数,所以在数轴上表示它们的位置如图2所示.因为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所以c<b=-a<a=-b<-c .图2例2㊀如图3,观察数轴,我们发现:数轴上表示3和2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1;表示-2和1两点之间的距离是3;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m和数n的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m-n|.图3(1)如果|x+1|=2,那么x=;(2)若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位于-3与5之间,则|a+3|+|a-5|=.分析:(1)先把绝对值内部化为差的形式,然后根据|m-n|表示数m和数n的两点之间的距离,在数轴上找到与表示-1的点距离为2的点;(2)将绝对值内部化为差的形式,在数轴上把数a放在-3与5之间,求两个距离和.解:(1)|x+1|=|x-(-1)|=2,它表示数轴上表示数x和-1的点之间的距离是2.如图4,观察数轴可以发现表示-3和1的点到表示-1的点之间的距离是2,所以x=-3或1.图4(2)|a+3|+|a-5|=|a-(-3)|+|a-5|,这个式子表示数轴上表示数a和-3两点之间的距离,与数轴上表示数a和5的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和.如图5,当表示数a的点在-3与5之间时,这两个距离和为8,所以|a+3|+|a-5|=8.图5点评:与绝对值有关的计算问题,可以利用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求解,解答过程比较麻烦,但借助数轴,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答非常简单,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这或许就是数形结合的魅力吧.2转化与化归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就是将一个复杂的问题转化为一个简单的问题,或者将新问题转化为旧问题,将陌生的问题转化熟悉的问题,从而实现问题的简单化处理.在有理数的运算中,处处体现了化归思想,如将减442024年1月下半月㊀学生培养㊀㊀㊀㊀法转化为加法,将除法转化为乘法,将乘方转化为乘法,在确定运算结果时,先确定符号再确定绝对值,将有理数运算转化为正数运算.例3㊀计算下列各式:(1)-24-7;㊀(2)20ː(-16);(3)(-2)3.分析:(1)按有理数减法法则运算;(2)按有理数除法法则运算;(3)按有理数乘方法则运算.解:(1)-24-7=-24+(-7)(将减法转化为加法)=-(24+7)(将有理数运算转化为正数运算)=-31.(2)20ː(-16)=20ˑ(-6)(将除法转化为乘法)=-(20ˑ6)(将有理数运算转化为正数运算)=-120.(3)(-2)3=(-2)(-2)(-2)(将乘方转化为乘法)=-(2ˑ2ˑ2)(将有理数运算转化为正数运算)=-8.例4㊀计算50ː(13-14+112)有以下三种解法:解法一:原式=50ː13-50ː14+50ː112=50ˑ3-50ˑ4+50ˑ12=550.解法二:原式=50ː(412-312+112)=50ː212=50ˑ6=300.解法三:原式的倒数为(13-14+112)ː50=(13-14+112)ˑ150=13ˑ150-14ˑ150+112ˑ150=1300.故原式=300.在上述解法中,你认为哪种解法是错误的.请你选择正确的解法解答下列问题:计算:(-142)ː(16-314+23-27).分析:乘法有分配律,但是除法没有分配律,所以解法一是错误的.解法二是先算括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解法三是先算原式的倒数,再得原式的值.解:因为除法没有分配律,所以解法一错误.故原式=(-142)ː(56-36)=(-142)ˑ3=-114.点评:解答数学问题的过程是将问题不断转化的过程,这种化归思想将伴随学生整个数学学习过程,即将学习的代数运算㊁方程与不等式的求解都涉及转化与化归思想的运用,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不断体会这种数学思想.3分类讨论思想分类讨论是指当一个问题难以用统一的方法去解决时,将研究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分解为几个小问题,然后逐一解决,通过小问题的解决从而实现大问题的解答.实际上,分类讨论是先将问题 化整为零 ,再将问题 积零为整 .有理数中,绝对值的代数意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仍得0.这些都是分类讨论.例5㊀若|x |=3,|y |=5,且x y <0,求2x +y 的值.分析: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分别求出字母x ,y 的值,再根据它们的乘积为负,得到它们异号,进而确定x ,y 的值,代入代数式2x +y 求值.解:因为|x |=3,|ʃ3|=3,所以x =ʃ3.同理|y |=5,|ʃ5|=5,所以y =ʃ5.因为x y <0,所以x ,y 异号,因此x ,y 的值有以下两种情况:①x =3,y =-5,2x +y =2ˑ3+(-5)=1;②x =-3,y =5,2x +y =2ˑ(-3)+5=-1.例6㊀有理数a ,b ,c 满足a +b +c >0,a b c <0,则|a |a +|b |b +|c |c +|a b c |a b c=.分析:根据三个数和为正,积为负,分析这三个数的正负号可能出现的情况,然后逐一讨论进行计算.解:因为a b c <0,所以负因数有1个或3个.因为a +b +c >0,所以至少有1个正数,因此符合条件的只有一种情况,即其中一个为负数,其余两个为正数,分为以下三种情况:①当a <0,b >0,c >0时,|a |a+|b |b +|c |c =|a b c |a b c=-1+1+1-1=0;②当b <0,a >0,c >0时,|a |a +|b |b +|c |c =|a b c |a b c =1-1+1-1=0;③当c <0,a >0,b >0时,|a |a +|b |b +|c |c =|a b c |a b c=1+1-1-1=0.故答案为0.点评:此题如果没有前面的两个限制条件,最后的结果可能有ʃ4,0三种情况,分类讨论的目的是克服思维的片面性,防止漏解,能使要解决的问题由大变小,由笼统变为具体,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总之,在学习有理数有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加强对数学思想的学习和领悟,使学生能从较高的高度去认识数学知识,更本质地学数学㊁做数学㊁用数学.Z54。

分类讨论、转化与化归思想

分类讨论、转化与化归思想

x
-∞,2t
2t ,-t
(-t,+∞)
f′(x)



f(x)
所以,f(x)的单调递增区间是-∞,2t ,(-t,+∞);f(x)的单调递减区间是2t ,-t.
16
热点聚焦 分类突破
@《创新设计》
②若 t>0,则-t<2t .当 x 变化时,f′(x),f(x)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14
@《创新设计》 热点聚焦 分类突破
@《创新设计》
探究提高 1.(1)参数的变化取值导致不同的结果,需对参数进行讨论,如含参数的 方程、不等式、函数等. (2)解析几何中直线点斜式、斜截式方程要考虑斜率k存在或不存在,涉及直线与圆 锥曲线位置关系要进行讨论. 2.分类讨论要标准明确、统一,层次分明,分类要做到“不重不漏”.
@《创新设计》
分类讨论、转化与化归思想
1
热点聚焦 分类突破
@《创新设计》
数学思想解读 1.分类讨论思想是当问题的对象不能进行统一研究时,就需要对研 究的对象按某个标准进行分类,然后对每一类分别研究,给出每一类的结论,最终 综合各类结果得到整个问题的解答.实质上分类讨论就是“化整为零,各个击破, 再集零为整”的数学思想.2.转化与化归思想方法用在研究、解决数学问题时,思维 受阻或寻求简单方法或从一种状况转化到另一种情形,也就是转化到另一种情境使 问题得到解决,这种转化是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同时也是获取成功的思维方式.
表示的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围成
kx-y+1≥0
的平面区域,则实数 k=( )
A.-12
B.12
C.0
D.-12或 0
(2) 设 圆 锥 曲 线 C 的 两 个 焦 点 分 别 为 F1 , F2 , 若 曲 线 C 上 存 在 点 P 满 足 |PF1|∶|F1F2|∶|PF2|=4∶3∶2,则曲线C的离心率等于________.

2020.2.8分类讨论、转化与化归思想

2020.2.8分类讨论、转化与化归思想

的取值范围是( D ).
( A) (, 1) (B) (0, 1) (C) (,0) (D) (0, )
e
e
例 2.( P8 例 3) 在△ABC 中,内角 A、B、C 所对的边分别为
a、b、c, 已知 a

5, △ABC
的面积 S△ABC

25 4
3
,
且 b2 c2 a2 ac cosC c2 cos A, 则 sin B sinC (C ).
3. 若关于 x 的方程 x2 1 x2 kx 0 在 (0, 2) 上有 两个不同的实数解,则实数 k 的取值范围为_(_1_,_72. )
4.( P5 对 2)已知抛物线 x2 2 y 上一点 P 到焦点 F 的距 离为 1, M、N 是直线 y 2 上的两点,且 MN 2 ,
分类讨论、转化与化归思想
专题点拔(3分钟)及学生练习(15分钟)
例1(7分钟)
例2(7分钟)
补充练习1,2,3,4
补充练习5,6,7
分类讨论、转化与化归思想
分类讨论,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类讨论求解的思想。
转化与化归,就是利用各种转化处理问题的思想。
注:1.能不分类就不分;分类先易后难、标准统一、层次分明.
2.不通思变、化陌生为熟悉;能简则简、化难为易.
数学大师波利亚强调:“不断地变换你的问题”,“我们 必须一再变化它,重新叙述它,变换它,直到最后成功地找 到某些有用的东西为止”.
思考: P6 对 3、 P8 例 3
例 1.( P6 对 3) 若函数 f ( x) ae x x 2a 有两个零点,则实数 a
(D) 2 3 3
6.已知函数 f ( x) ( x 1)ln x a( x 1) . 2x y 2 0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练习-专题七分类讨论、转化与化归思想练典型习题提数学素养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练习-专题七分类讨论、转化与化归思想练典型习题提数学素养

1.直接转化法 2.换元法 3.数形结合法 4. 构造法 5.坐标法 6.类比法 7.特殊化方法 8.等价问题法 9.加强命题法 10.补集法
转化与化归思想就是在研究和解决有关数学问题时, 进而使问题得到解决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
采用某种手段将问题通过变换使之转化,
应用一 一般与特殊的相互转化
[ 典型例题 ] (1) 过抛物线 y= ax2(a>0)的焦点 F,作一直线交抛物线于
第 3 讲 分类讨论、转化与化归思想 一、分类讨论思想
分类讨论的原则
分类讨论的常见类型
1.不重不漏 2.标准要统一,层次要分明 3.能不分类的要尽量避免,决不 无原则的讨论
1.由数学概念而引起的分类讨论 2.由数学运算要求而引起的分类讨论 3.由性质、定理、公式的限制而引起的分类讨论 4.由图形的不确定性而引起的分类讨论 5.由参数的变化而引起的分类讨论
(1)若曲线 y= f( x)在点 (2 ,f(2)) 处的切线斜率为 0,求 a;
(2)若 f(x)在 x= 1 处取得极小值,求 a 的取值范围. 解: (1) 因为 f(x)= [ax2- (3a+ 1)x+3a+ 2]ex,
所以 f′x()= [ax2-(a+1) x+ 1]ex. f′ (2=) (2a-1)e2.
a≠ 0 时 , 设直线方程为
x+ y= 1,则求得 aa
a= 7, 直线方程为
x+ y- 7=0. 2.若函数 f(x)= ax(a>0, a≠ 1)在 [ - 1, 2]上的最大值为 4,最小值为 m,且函数 g(x)= (1
- 4m) x在 [0,+∞ )上是增函数,则 a= ________.

q≠ 1

分类讨论与转化化归

分类讨论与转化化归

分类讨论与转化化归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理)已知(3+i )·z =-2i ,那么复数z 对应的点位于复平面内的(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 (文)函数3sin sin2+-=x x y 的最大值是( )A .2B .3C .4D .5 2.函数)0(12>+=-x y x的反函数为( )A .)21(11log 2<<-=x x yB .)21(11log 2<<--=x x yC .)21(11log 2≤<-=x x yD .)21(11log 2≤<--=x x y 3.已知圆02:222=++++a y ax y xC ,定点A (1,2),要使过点A 作圆C 的切线有两条,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 ⎝⎛-332,332••B .⎪⎪⎭⎫⎝⎛-33,33•• C .()∞+∞-••, D .()∞+•,04.在ABC ∆中,若0)2(=-,则ABC ∆一定是( )A .直角三角形B .等腰三角形C .等腰直角三角形D .正三角形5.已知双曲线)0(1222>=-a y ax 的焦点到相应准线的距离为21,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A .3 B .22 C .25 D .332 6.函数1)(2-+=ax ax x f ,若f (x )<0在R 上恒成立,则a 的取值范围为( )A .0≤a B .4-<a C .04<<-a D .04≤<-a 7.已知单位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的对棱BB 1、DD 1上有两个动点E 、F ,BE =D 1F =λ⎪⎭⎫ ⎝⎛≤λ<210,设EF 与AB 所成的角为α,与BC 所成的角为β,则α+β的最小值( )A .不存在B .等于60°C .等于90°D .等于120° 8.设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a 和b ,斜边长为c ,斜边上的高为h ,则44b a+和44h c +的大小关系是( )A .44b a +=44h c +B .44b a +>44h c +C .44b a+<44h c + D .不能确定9.球的内接正三棱柱的底面边长为1,侧棱长为2,则该球的表面积等于( )A .316π B .34π C .4π D .38π10.若不等式0lg ])1[(<--a a n a 对于任意正整数n 恒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210<<a B .10<<a C .121<<a D .a >1 11.已知二次函数5)(2++=ax x x f 对任意实数t 都有)4()(t f t f --=成立,且在闭区间[m ,0]上有最大值5和最小值1,则m 的取值范围为( )A .2-≤mB .24-≤≤-mC .02≤≤-mD .04≤≤-m12.若实数•z •y •x •,,满足4,5,3322223=+=+=+x •z•z •y•y x ,则zx yz xy ++的最小值是( ) A .632-- B .632-+ C .632+- D .632++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将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13.(理)已知函数⎩⎨⎧≥+-<π=,0,1)1(,0,cos )(••x •x f ••x •x •x f 则=⎪⎭⎫⎝⎛31f .(文)25.0tan =α,则α+α2sin 2cos 的值为 .14.设P 是曲线)1(42-=x y上的一个动点,则点P 到点A (0,2)的距离与点P 到y 轴的距离之和最小时,点P 的坐标为 .15.已知8⎪⎭⎫ ⎝⎛-x a x 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1 120,其中实数a 是常数,则展开式中各项系数的和为 . 16.设)30cos(cos )(x xx f -︒=,则=︒++︒+︒)59()2()1(f f f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0分)(理)设函数1|2tan |tan )(2--+=x x x f .(1)讨论函数f (x )的奇偶性; (2)求函数f (x )的最小值. (文)设a >0,解关于x 的不等式.11•x ax<- 18.(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直三棱柱111—C B A ABC 中,a AA AC AB ===1,且︒=∠90ABC ,三棱锥ABC P —中,∈P 平面BB 1C 1C , 且.23a •PC PB ==(1)求直线P A 与平面ABC 所成角的正切值; (2)求证:PB ∥平面C AB 1; (3)求点P 到平面AA 1B 1B 的距离.(理)在2007年元宵节灯谜晚会上,猜谜者需猜两条谜语(谜语1和谜语2),猜谜者对这两条谜语可以按自己选择的先后顺序去猜,如果他决定先猜谜语)2,1(••ii =,则只有当他猜对此谜语后才被允许猜另一条谜语,否则就不允许他猜另一条谜语了. 若猜谜者对谜语)2,1(••ii =,则奖i x 元,一中一得,设猜谜事件是互不影响的,试问:(1)他应先猜哪条谜语? (2)若%80%,60,100,2002121====•p•p••x•x (p 1、p 2分别为猜中谜语1、2的概率),则应先猜哪条谜语?(文)阳光中学在一次科技知识竞赛中,每个参赛组需要回答三个问题,规定:其中前两个问题回答正确各得10分,若某题回答不正确,则该题得0分;第三个问题回答正确得20分,回答不正确得-10分. 如果某参赛组回答前两个问题正确的概率都为0.8,回答第三个问题正确的概率为0.6,且各个问题回答正确与否相互之间没有影响. (1)求该参赛组总得分为20分的概率; (2)求该参赛组总得分不少于20分的概率. 20.(本小题满分12分)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角A 、B 、C 的对边,且ca bC B +=2cos cos .(1) 求角B 的大小; (2) 若4,13=+=c •a •b ,求ABC ∆的面积.(1)已知抛物线)0(22>=p px y,过焦点F 的动直线l 交抛物线于A ,B 两点,O为坐标原点,试问:∙的值是否是一个定值?若是,证明你的结论;若不是,请说明理由;(2)由(1)可知:过抛物线的焦点F 的动直线l 交抛物线于A ,B 两点,存在定点P ,使得∙为定值. 请写出关于椭圆的类似结论,无需证明. 22.(本小题满分12分)(理)已知数列}{n a 与}{n b 满足下列关系:⎪⎪⎭⎫⎝⎛-+=+=>=+a a a a •b •a a a •a •a a a n n nnn n ,21,)0(2211(∈n N *). (1)证明数列}{lg n b 是等比数列; (2)求数列}{n b 的通项公式,并化简aa a a n n --+1;(3)设S n 是数列}{n a 的前n 项和,当2≥n 时,S n 与a n ⎪⎭⎫⎝⎛+34是否有确定的大小关系?若有,请加以证明,若没有,请说明理由. (文)已知二次函数c bx ax x f ++=2)(的图象过),(11•y •t A 、),(22y •t B 两点,且满足0)(21212=+++y y a y y a.(1)证明:a y a y -=-=21或;(2)证明:函数f (x )的图象必与x 轴有两个交点;(3)若关于x 的不等式f (x )>0的解集为)0}(|{<<<>m n n x m x x 或,解关于x 的不等式02>+-a bx cx.参考答案1.(理)C 由2i31i3i 2i 2)i 3(--=+-=⇒-=∙+z z ,所以复数z 对应的点位于第三象限.(文)D 将函数关系式变形为55)2(sin )1(sin 3sin sin2≤+-∙+=+-=x x x y .显然,当1sin-=x 时,5max =y .2.A 由12+=-x y 可得11l o g )1(l o g 22-=--=y y x ,将x 与y 互换得11log 2-=x y . ∵x >0,∴120<<-x,∴2121<+<-x ,故12+=-x y (x >0)的反函数为11log 2-=x y (1<x <2). 3.A 圆的方程为434)1(2222a y a x -=++⎪⎭⎫ ⎝⎛+. 依据题意,点A (1,2)在圆外,得.0434)12(21222•a a >->++⎪⎭⎫ ⎝⎛+解得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332,332••. 4.B ∵0)2(=-BA BC BA ,∴2cos 2c B ac =,即acc B 2cos 2=,∵acb c a B 2cos 222-+=,∴a =b ,∴ABC ∆一定是等腰三角形.5.D 由122+=a c ,右准线122+=a a x ,右焦点为)0,(•c •F ,得321112222=⇒=+-+a a a a ,所以,双曲线的离心率.33232•e ==6.D 当a =0时,01)(<-=x f 恒成立;当a ≠0是,要使0)(<x f 在R 上恒成立,只需a <0且042<+=∆a a ,即04<<-a . 综上可得.04•a ≤<-7.C 可取两个特殊位置,当E 、F 分别为BB 1DD 1的中点时,︒=β=α45,从而︒=β+α90,而当E 、F 分别为B 、D 1时,可得2arct an =β=α,从而02221222t an )t an(<-=-=α=β+α,即.90•︒>β+α 8.C 注意到222c b a=+,显然有2222h c b a +<+. 两边平方并注意到ab=ch ,得4444h c b a +<+.9.A 因为正三棱柱底面正三角形的边长为1,所以底面正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半径为33,球心到底面的距离为1,所以球的半径为332,球的表面积为.316344•π=⨯π10.A 当a >1时,易知0lg ])1[(<--a a n a 是恒成立;当0<a <1时,0lg <a ,所以0)1(>--a n a 恒成立,即a a n ->1恒成立,只需a a ->11恒成立,可得.210•a << 11.B 显然m =0不合要求,故C ,D 错;当m =-5时,f (x )的对称轴为x = -2,则1)2()(2++=x x f 在[-5,0]的最大值是10,不符合要求,A 错.12.A 解已知中关于223,,•z••y •x的三元一次方程,得3,2,1223===•z••y•x;于是有四组解:x =1,3,2==•z •y ;x =1,3,2-=-=•z •y ;x =1,3,2=-=•z •y ;x =1,.3,2••z •y -== 从而,当x =1,••z •y 3,2-==时,代数式zx yz xy ++的最小值为632--.13.(理).21132cos 13211313121•f f •f =+⎪⎭⎫⎝⎛π-=+⎪⎭⎫ ⎝⎛-=+⎪⎭⎫ ⎝⎛-=⎪⎭⎫ ⎝⎛(文)1716 ∵.17161tan 1cos sin cos sin 2cos 22222•a =+α=α+αα=α+14.()222,224--•• 如图,抛物线顶点(1,0),焦点F (2,0),准线x =0.则.22||||||||||•AF PF PA PB PA =≥+=+等号成立的条件为A 、P 、F 三点共线.联立方程⎩⎨⎧=+-=2)1(42y x x y ,可得)222,224(--••P .15.1或83 由于()8288881C C ---+-=⎪⎭⎫⎝⎛-=r r rrr r r x a x a x T ,所以有082=-r ,r =4,于是1201)(C 4485•a T =-=,解出2±=a . 当a =2时,展开式中各项系数的和为11218=⎪⎭⎫ ⎝⎛-;当a =-2时,展开式中各项系数的和为.312188•=⎪⎭⎫ ⎝⎛+ 16.23329+事实上, 3)30cos()60cos(cos )30cos()60cos()30cos(cos )60()(=-︒-︒+=︒--︒+-︒=-︒+x x x x x x x x f x f ,即3)60()(=-︒+x f x f . 于是++︒+︒+︒+︒=︒++︒+︒ )]58()2([)]59()1([)59()2()1(f f f f f f f.23329)30()]31()29([•f f f +=︒+︒+︒ 17.(理)(1).31|21|14,11|21|14••f •f =---+=⎪⎭⎫⎝⎛π-=--+=⎪⎭⎫ ⎝⎛π 显然⎪⎭⎫⎝⎛π-≠⎪⎭⎫ ⎝⎛π-⎪⎭⎫ ⎝⎛π≠⎪⎭⎫⎝⎛π-44,44f •f •f f ,所以,函数f (x )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2)令x t t an =,则t ∈R ,于是1|2|)()(2--+==t t t g x f ,t ∈R. 于是有⎪⎩⎪⎨⎧<+-≥-+)2.(1)2(,3)(22t •t t t ••t t t g 由于)(t g 在[)∞+••,2上的最小值为g (2)=3,在()2,••∞-内的最小值为4321=⎪⎭⎫ ⎝⎛g ,所以函数)(t g 在()∞+∞-••,内的最小值为43. 故函数f (x )的最小值为43.思路点拨 绝对值函数在高考中是一个冷点,但复习时不应忽视. 判断一个函数的奇偶性是比较常见的问题,但既不是奇函数,又不是偶函数的解答题却比较少见,只要举出反例. 举反例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在高等数学里,处处可以见到. 要考查学习数学的“潜能”,就需要在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的结合点处命制新颖问题. (文)∵011,11<-+-<-x x ax ••x ax ,∴0)1](1)1[(<-+-x x a . 讨论:(1)当a =1时,x <1; (2)当a >1时,111<<--x a ; (3)当0<a <1时,111<->x ax 或. 综上可得,当a =1时,解集为}1|{<x x ;当a >1时,解集为}111|{<<--x a x ;当0<a <1时,解集为}111|{<->x ax x 或. 思路点拨 含字母的不等式求解,往往需要进行分类讨论. 关于解不等式的解答题目,虽然不是年年都出现,但我们也应当多关注. 18.(1)取BC 的中点M ,连结AM ,PM ,∵PB=PC ,∴PM ⊥BC ,∵面PBC ⊥面ABC ,∴PM ⊥面ABC ,∴∠P AM 是直线P A 与面ABC 所成的角,在R t ABC ∆中,AB =AC =a ,∠CAB =90°,∴AM =a 22,在Rt PBM ∆中,a •B M •a PB 22,23==,∴a PM21=,∴.22tan •AM PM PAM == (2)由(1)知BM =a •P M a •21,22=, ∴22tan =PBM ,又22tan 1=CB B , ∴CB B PBM 1tan tan =,∠PBM =∠B 1CB ,PB ∥CB 1.∵⊄PB 面⊂11,•C B C •AB 面C AB 1,∴PB ∥面C AB 1.(3)在面BB 1C 1C 中,BC B •B BC •PM ⊥⊥1,,∴PB ∥BB 1. 又B B AA PM11面⊄,∴PM ∥面AA 1B 1B ,作MN ⊥AB ,垂足为N .∵面ABC ⊥面AA 1B 1B ,∴MN ⊥面AA 1B 1B ,∴MN 的长等于P 到面AA 1B 1B 的距离,在Rt ABC ∆中,MN 是中位线,a AC MN 2121==,∴点P 到面AA 1B 1B 的距离为.21a • 思路点拨 立体几何问题的求解,需要将空间的问题转化为平面的问题,然后利用平面几何、三角函数、代数的知识来解答. 19.(理)(1)设猜中谜语)2,1(••i i =的概率为)2,1(••ip i =;若先猜谜语1,则所得奖金的分布列为所获奖金的期望2121121212111)()1(p p x p x p p x x p p x E +=++-=ξ;所获奖金的期望2112212211222)()1(p p x p x p p x x p p x E +=++-=ξ;当21ξ>ξE E ,即2112221211p p x p x p p x p x +>+时,先猜谜语1; 当21ξ<ξE E ,即2112221211p p x p x p p x p x +<+时,先猜谜语2;当21ξ=ξE E ,即2112221211p p x p x p p x p x +=+,先猜谜语1和先猜谜语2一样.(2)由题设可得1ξE =168,2ξE =176,因为21ξ<ξE E ,所以应先猜谜语2.思维拓展 概率与统计是高考的热点内容,和实际结合是命题的趋向. 该问题里的比较大小,需要分类讨论. (文)(1)记总得分数为ξ,则024.06.02.02.0)20(=⨯⨯==ξP .(2)192.06.02.08.0C )30(12=⨯⨯⨯==ξP ,384.06.08.08.0)40(=⨯⨯==ξP .所以,总得分不少于20分的概率为.6.0)40()30()20(•P P P P ==ξ+=ξ+=ξ=思维拓展 概率与统计的试题,文科与理科的差别比较大. 文科一般考查高二下的内容,也就是概率计算的知识;而理科一般考查高三的选学内容,也就是概率计算,分布列与数学期望等知识. 20.(1)解法一 由正弦定理R CcB b A a 2sin sin sin ===,得 .sin 2,sin 2,sin 2C •R •c B •R •b A •R a ===将上式代入条件CA BC B ••c a b C B sin sin 2sin cos cos ,2cos cos +-=+-=得,即,0sin cos cos sin cos sin2•B C B C B A =++.0)sin(cos sin 2•C B B A =++∵π=++C B A ,∴A C B sin)sin(=+,∴0sin cos sin 2=+A B A .∵0sin≠A ,∴21cos -=B ,∵角B 为三角形的内角,∴π=32B. 解法二 由余弦定理得:abc b a C ••ac b c a B 2cos ,2cos 222222-+=-+=. 将上式代入c a bbc a ab ac b c a ••c a b C B +-=-+⨯-++-=222,2cos cos 222222得, 整理,得ac b c a-=-+222,∴2122cos 222-=-=-+=ac ac ac b c a B .∵角B 为三角形的内角,∴.32•Bπ=(2)将π==+=32,4,13•B •c •a •b ,代入余弦定理B ac c a b cos 2222-+=,得B ac ac c a bcos 22)(22--+=,∴⎪⎭⎫⎝⎛--=21121613ac ,∴ac =3.∴343sin 21==∆B ac S ABC. 思维拓展 三角形的三角函数问题,一种转化是化为三角函数的问题来求解,另一种是转化为三边的问题,用代数的恒等变形来作答. 21.(1)若直线l 垂直于x 轴,则.,2,,2•p ••p •B ••p •p A ⎪⎭⎫⎝⎛-⎪⎭⎫⎝⎛ .432222•p p p -=-⎪⎭⎫⎝⎛=∙若直线l 不垂直于x 轴,设其方程为()11,,2•y•x •A •p x k y⎪⎭⎫ ⎝⎛-=,()22,•y •x B.由⎪⎩⎪⎨⎧=⎪⎭⎫ ⎝⎛-=,2,22px •y •p x k y 得.04)2(22222•k p x k p x k =++- 于是.4,)2(2212221•p x •x p •kk x x =∙+=+ ∴)2)(2(212212121px p x k x x y y x x OBOA --+=+=∙.434)2(24)1(4)(2)1(2222222222212212•p k p k p k k p p k k p x x k p x x k -=++∙-+=++-+=综上,∙=243p -为定值.(2)关于椭圆有类似的结论:过椭圆)0,0(12222>>=+•b •a by a x 的一个焦点F 的动直线l 交椭圆于A 、B 两点,存在定点P ,使得∙为定值.方法探究 类比思维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有效方法,读者要多多训练,多多感悟.这种解题的“潜能”,“隐性”的解题能力. 是需要从“做题”和“读题”的过程中去体会.22.(理)(1)因为a a a a b n n n -+=(n ∈N ﹡),,2121•a a a a n n n ⎪⎪⎭⎫⎝⎛+=+ 所以,0)()(212122222111•b a a a a a a aa aa a a a a a ab n n n n n n n n n n >=-+=-⎪⎪⎭⎫ ⎝⎛++⎪⎪⎭⎫⎝⎛+=-+=+++ 于是,两边取常用对数得n n b b lg 2lg 1=+,即}{lg n b 是以2为公比等比数列.(2)因为3111=-+=aa aa b ,所以.32)3(lg lg 121•b b n n n n --=⇒∙=所以.1312,13131211212•b a a a a a a a •a •a n n n n n n n n n +=+=-=---+=-+--即 (3)当2≥n 时,.)(10113121•a a aa a a n n n n -≤+-=--+当且仅当n =2时,上面的不等式中取“=”. ∴.)(101,,)(101,)(10113423•a a a •a •••a a a •a •a a a a n n -<--<--≤-- ∴.])2([101)2(1121•a n a S a n a a S n n ---<----- ∵,45,221a ••aa •a == ∴,)2(2)2(1026510a •n a a S a n a S n n n----<---故a n a n S n n n ⎪⎭⎫ ⎝⎛-+<⎥⎦⎤⎢⎣⎡-+-+-<--911825)13(9131861)2(1212 .341823a •n a n ⎪⎭⎫ ⎝⎛+<⎪⎭⎫ ⎝⎛+=思维拓展 数列试题和递推关系的结合是比较常见的,当中,通项和前n 项的和结合的问题,也是热点之一. 要知道,解答里的关系)(1011a a a a n n-<--,若看作等式,似乎有了对应新的等比数列了. 这自然是化归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值得回味. (文)(1)∵•y y a y y a0)(21212=+++, ∴a •ya •y ••y a y a -=-==++2121,0))((或得.(2)当a >0时,二次函数f (x )图象开口向上,图象上的点A 、B 的纵坐标均为-a 且大于零,所以图象与x 轴有两个交点; 当a <0时,二次函数f (x )的图象开口向下,图象上的点A 、B 的纵坐标均为-a 且大于零,所以图象与x 轴有两个交点. 所以函数f (x )的图象与x 轴有两个不同交点. (3)∵02>++c bx ax 的解集为)}0(|{<<<>m n n •x m •x x 或, ∴.0,0,0••c ••b •a >>>从而方程02=++a bx cx的两个根为n•x •mx 1,121==,则方程02=+-a bx cx 的两个根为n•x •mx 1,121-=-=.因为n <m <0,所以mn 11-<-, 故不等式02>+-a bx cx的解集为}11|{n•x •m xx -<->或. 思维拓展 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是一不断反思,不断体验,不断深化的过程. 想想看,分类与整合思想是怎样应用的. 为什么要用?不用可以吗?这样的思考应当不断地加强.。

数学四大思想: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数形结合

数学四大思想: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数形结合

数学四大思想: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数形结合数学四大思想: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函数思想,是指用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去分析问题、转化问题和解决问题。

方程思想,是从问题的数量关系入手,运用数学语言将问题中的条件转化为数学模型(方程、不等式、或方程与不等式的混合组),然后通过解方程(组)或不等式(组)来使问题获解。

有时,还实现函数与方程的互相转化、接轨,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笛卡尔的方程思想是:实际问题→数学问题→代数问题→方程问题。

宇宙世界,充斥着等式和不等式。

我们知道,哪里有等式,哪里就有方程;哪里有公式,哪里就有方程;求值问题是通过解方程来实现的……等等;不等式问题也与方程是近亲,密切相关。

而函数和多元方程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如函数y=f(x),就可以看作关于x、y的二元方程f(x)-y=0。

可以说,函数的研究离不开方程。

列方程、解方程和研究方程的特性,都是应用方程思想时需要重点考虑的。

函数描述了自然界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函数思想通过提出问题的数学特征,建立函数关系型的数学模型,从而进行研究。

它体现了“联系和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一般地,函数思想是构造函数从而利用函数的性质解题,经常利用的性质是:f(x)、f (x)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图像变换等,要求我们熟练掌握的是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的具体特性。

在解题中,善于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构造出函数解析式和妙用函数的性质,是应用函数思想的关键。

对所给的问题观察、分析、判断比较深入、充分、全面时,才能产生由此及彼的联系,构造出函数原型。

另外,方程问题、不等式问题和某些代数问题也可以转化为与其相关的函数问题,即用函数思想解答非函数问题。

函数知识涉及的知识点多、面广,在概念性、应用性、理解性都有一定的要求,所以是高考中考查的重点。

我们应用函数思想的几种常见题型是:遇到变量,构造函数关系解题;有关的不等式、方程、最小值和最大值之类的问题,利用函数观点加以分析;含有多个变量的数学问题中,选定合适的主变量,从而揭示其中的函数关系;实际应用问题,翻译成数学语言,建立数学模型和函数关系式,应用函数性质或不等式等知识解答;等差、等比数列中,通项公式、前n项和的公式,都可以看成n的函数,数列问题也可以用函数方法解决。

高中数学基本数学思想

高中数学基本数学思想

高中数学基本数学思想1.转化与化归思想:是把那些待解决或难解决的问题化归到已有知识范围内可解问题的一种重要的基本数学思想.这种化归应是等价转化,即要求转化过程中的前因后果应是充分必要的,这样才能保证转化后所得结果仍为原题的结果. 高中数学中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在已有知识和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化归的过程.因此,化归思想在数学中无处不在. 化归思想在解题教学中的的运用可概括为:化未知为已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从而达到知识迁移使问题获得解决.但若化归不当也可能使问题的解决陷入困境. 例证2.逻辑划分思想(即分类与整合思想):是当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在局部上有不同点而又不便化归为单一本质属性的问题解决时,而根据其不同点选择适当的划分标准分类求解,并综合得出答案的一种基本数学思想.但要注意按划分标准所分各类间应满足互相排斥,不重复,不遗漏,最简洁的要求. 在解题教学中常用的划分标准有:按定义划分;按公式或定理的适用范围划分;按运算法则的适用条件范围划分;按函数性质划分;按图形的位置和形状的变化划分;按结论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划分等.需说明的是: 有些问题既可用分类思想求解又可运用化归思想或数形结合思想等将其转化到一个新的知识环境中去考虑,而避免分类求解.运用分类思想的关键是寻找引起分类的原因和找准划分标准. 例证3. 函数与方程思想(即联系思想或运动变化的思想):就是用运动和变化的观点去分析研究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抽象其数量特征,建立函数关系式,利用函数或方程有关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的基本数学思想.4. 数形结合思想:将数学问题中抽象的数量关系表现为一定的几何图形的性质(或位置关系);或者把几何图形的性质(或位置关系)抽象为适当的数量关系,使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起来,实现抽象的数量关系与直观的具体形象的联系和转化,从而使隐蔽的条件明朗化,是化难为易,探索解题思维途径的重要的基本数学思想.5. 整体思想:处理数学问题的着眼点或在整体或在局部.它是从整体角度出发,分析条件与目标之间的结构关系,对应关系,相互联系及变化规律,从而找出最优解题途径的重要的数学思想.它是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中“整体—部分—整体”原则在数学中的体现.在解题中,为了便于掌握和运用整体思想,可将这一思想概括为:记住已知(用过哪些条件?还有哪些条件未用上?如何创造机会把未用上的条件用上?),想着目标(向着目标步步推理,必要时可利用图形标示出已知和求证);看联系,抓变化,或化归;或数形转换,寻求解答.一般来说,整体范围看得越大,解法可能越好.在整体思想指导下,解题技巧只需记住已知,想着目标, 步步正确推理就够了.中学数学中还有一些数学思想,如:集合的思想;补集思想;归纳与递推思想;对称思想;逆反思想;类比思想;参变数思想有限与无限的思想;特殊与一般的思想。

专题七讲分类讨论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课件理

专题七讲分类讨论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课件理

物理中的应用实例
分类讨论思想
在物理学中,分类讨论思想同样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 可以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进行分类讨论;在 研究电路时,可以根据电路的连接方式(串联、并联)进行分类讨论。
转化与化归思想
在物理学中,转化与化归思想的应用也很多。例如,在研究能量守恒定律时,可 以将复杂的能量转化过程转化为简单的能量计算;在研究力学问题时,可以将复 杂的受力分析转化为简单的力矩平衡问题。
在分类讨论中,需要明确分类的标准 和原则,将问题划分为具有相同性质 的子问题,然后逐一分析、解决。
分类讨论思想的重要性
分类讨论思想能够使问题更加清 晰、具体,有助于深入理解问题
的本质。
通过分类讨论,可以将复杂问题 分解为简单问题,降低问题的难
度,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分类讨论有助于发现新的解题思 路和方法,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在物理、化学等学科中,转化与化归思想同样适用,如将复杂物理现象转化为数学 模型,化学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等。
在生活中,转化与化归思想也有很多应用,如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多个简单问题,将 繁琐事务整理为有序的工作流程等。
如何培养转化与化归思想
培养转化与化归思想需要多做练习, 通过不断尝试和总结,提高自己的思 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04 分类讨论思想与转化与化 归思想的综合应用
综合应用的步骤和方法
明确问题
首先需要明确问题的类型和涉 及的知识点,确定是否需要采 用分类讨论或转化与化归思想

制定策略
根据问题的特点,制定合适的 分类标准或转化途径,将复杂 问题分解为若干个简单问题或 等价问题。
实施解决
对分类后的子问题进行逐一解 决,或对转化后的等价问题进 行求解,注意保持逻辑严密和 推理准确。

转化与化归思想ppt完美课件 通用

转化与化归思想ppt完美课件 通用

b=(1+sin2x+cos 2x,0),
∴f(x)=a·b=(1-tan x)(1+sin 2x+cos 2x)
cosxsinx•(2cos2 x2sinxcosx) cosx
2(cos2 xsin2 x) 2cos2x.
定义域为 xx
k
2,kz.
(2)因f ( ) 2cos(2 ) 2,
8
转 化 与 化 归 思想pp t完美课 件 通 用
转 化 与 化 归 思想pp t完美课 件 通 用
故有
f f
((2)2)0,0.即2(21(1x2x)2)
2x 1 2x 1
0, 0.
解得 7 1 x 3 1.
2
2
从而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 7 1, 3 1). 22
【例2】(2008·南通调研)已知向量a=(1-
待解决的问题A
应用 问题A的解
观察、分析 类比、联想
容易解决的问题B
还原
解决 问题B的解
其中的问题B是化归目标或化归方向,转化的手段 是化归策略. 2.化归与转化思想的核心是将生疏的问题转化为熟 知的问题,解题的过程就是一个缩小已知与求解 之间差异的过程,是未知向已知转化的过程,也 是目标向问题靠拢的过程.
tanx,1),b=(1+sin 2x+cos 2x,0),记f(x)=a·b.
(1)求f(x)的解析式并指出它的定义域;
(2 )若 f( )2 ,且 (0 ,)求 ,f( ).
85
2
转 化 与 化 归 思想pp t完美课 件 通 用
转 化 与 化 归 思想pp t完美课 件 通 用
解 (1)∵a=(1-tan x,1),

第二部分第3讲 分类讨论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课件

第二部分第3讲 分类讨论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课件
第二部分
第3讲 分类讨论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




01
一、分类讨论思想
02
二、转化化归思想
一、分类讨论思想
思想方法诠释
1.分类讨论的思想含义
分类讨论,就是当问题所给的对象不能进行统一研究时,就需要对研究对象
按某个标准分类,然后对每一类分别研究得出每一类的结论,最后综合各类
结果得到整个问题的结果.实质上,分类讨论是“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再积零
1- < 0,
由①得-1<q<0,或0<q<1,由②得q>1.
综上,可得q的取值范围是(-1,0)∪(0,+∞).
思维升华1.在中学数学中,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
单调性,基本不等式,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等在不同的条件下有不同的结论,
或者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才成立,应根据题目条件确定是否进行分类讨论.
又因为|PF1|+|PF2|=6,|F1F2|=2 5,
14
4
解得|PF1|= ,|PF2|= ,
3
3
所以
1
2
=
7
.
2
若∠F1PF2=90°,
则|F1F2|2=|PF1|2+|PF2|2,
所以|PF1|2+(6-|PF1|)2=20,
所以|PF1|=4,|PF2|=2,
所以
1
2
综上知,
(1 + ) + (2 + ) = ,
(1 + )·(2 + ) =
1
.
2
1 + 2 = -,
1 ·2 =
1

第部分专题第讲分类讨论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

第部分专题第讲分类讨论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

历年高考中,化归与转化思想无处不在,我们要不断培养和训 练自觉的转化意识,将有利于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应变能力, 提高思维能力和技能、技巧.
1.分类讨论思想的本质是“化整为零,积零为整”.用分类讨论 的思维策略解数学问题的操作过程:明确讨论的对象和动机→ 确定分类的标准→逐类进行讨论→归纳综合结论→检验分类是 否完备(即分类对象彼此交集为空,并集为全集).做到“确定 对象的全体,明确分类的标准,分类不重复、不遗漏”的分析讨 论.
(4)由图形的不确定性引起的分类:有的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 需讨论,如二次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曲线系方程中的参数与曲线类型等. 分类讨论思想,在近年高考试题中频繁出现,涉及各种题型, 已成为高考的热点,考查的重点是含参数函数性质、不等式(方 程)问题,与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有关的计算推理,点、线、面 的位置以及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不定问题等.
2.转化与化归思想 化归与转化是指在处理问题时,把待解决或难解决的问
题通过某种方式转化为一类已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的一 种思想方法,它是研究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核心思想,化归与转 化思想方法的特点是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在应用化归与转化 的思想方法去解决数学问题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它可以 在数与数、形与形、数与形之间进行转换.在实际解题过程中 ,实施化归与转化时,我们要遵循以下五项基本原则:(1)化繁 为简的原则;(2)化生为熟的原则;(3)等价性原则;(4)正难则反 原则;(5)形象具体化原则.
常见的分类讨论问题有: (1)集合:注意集合中空集∅的讨论.
(2)函数:对数或指数函数中的底数a,一般应分a>1和0<a<1 的讨论;函数y=ax2+bx+c有时候分a=0和a≠0的讨论;对称 轴位置的讨论;判别式的讨论. (3)数列:由Sn求an分n=1和n>1的讨论;等比数列中分公比q= 1和q≠1的讨论. (4)三角函数:角的象限及函数值范围的讨论. (5)不等式:解不等式时含参数的讨论,基本不等式相等条件是 否满足的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讲 分类讨论、转化与化归思想一、分类讨论思想分类讨论的原则分类讨论的常见类型1.不重不漏2.标准要统一,层次要分明3.能不分类的要尽量避免,决不无原则的讨论1.由数学概念而引起的分类讨论2.由数学运算要求而引起的分类讨论3.由性质、定理、公式的限制而引起的分类讨论4.由图形的不确定性而引起的分类讨论5.由参数的变化而引起的分类讨论分类与整合的思想是将一个较复杂的数学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基础性问题,通过对基础性问题的解答来实现解决原问题的策略应用一 由概念、法则、公式引起的分类讨论[典型例题]设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为q ,前n 项和S n >0(n =1,2,3,…),则q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 由{a n }是等比数列,S n >0,可得a 1=S 1>0,q ≠0,当q =1时,S n =na 1>0. 当q ≠1时,S n =a 1(1-q n )1-q >0,即1-q n 1-q>0(n =1,2,3,…), 则有⎩⎪⎨⎪⎧1-q >0,1-q n >0,①或⎩⎪⎨⎪⎧1-q <0,1-q n<0.②由①得-1<q <1,由②得q >1.故q 的取值范围是(-1,0)∪(0,+∞). 【答案】 (-1,0)∪(0,+∞)本题易忽略对q =1的讨论,而直接由a 1(1-q n )1-q >0,得q 的范围,这种解答是不完备的.本题根据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使用就要分q =1,S n =na 1和q ≠1,S n =a 1(1-q n )1-q进行讨论.[对点训练]1.一条直线过点(5,2),且在x 轴,y 轴上的截距相等,则这条直线的方程为( )A .x +y -7=0B .2x -5y =0C .x +y -7=0或2x -5y =0D .x +y +7=0或2y -5x =0解析:选C .设该直线在x 轴,y 轴上的截距均为a ,当a =0时,直线过原点,此时直线方程为y =25x ,即2x -5y =0;当a ≠0时,设直线方程为x a +ya =1,则求得a =7,直线方程为x +y -7=0.2.若函数f (x )=a x (a >0,a ≠1)在[-1,2]上的最大值为4,最小值为m ,且函数g (x )=(1-4m )x 在[0,+∞)上是增函数,则a =________.解析:若a >1,则a 2=4,a -1=m ,故a =2,m =12,此时g (x )=-x ,为减函数,不合题意;若0<a <1,则a -1=4,a 2=m ,故a =14,m =116,检验知符合题意,所以a =14.答案:14应用二 由参数变化引起的分类讨论[典型例题]已知f (x )=x -a e x (a ∈R ,e 为自然对数的底数). (1)讨论函数f (x )的单调性;(2)若f (x )≤e 2x 对x ∈R 恒成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 (1)由题知,f ′(x )=1-a e x ,当a ≤0时,f ′(x )>0,函数f (x )是(-∞,+∞)上的单调递增函数; 当a >0时,由f ′(x )=0得x =-ln a , 若x ∈(-∞,-ln a ),则f ′(x )>0; 若x ∈(-ln a ,+∞),则f ′(x )<0,所以函数f (x )在(-∞,-ln a )上单调递增,在(-ln a ,+∞)上单调递减. (2)f (x )≤e 2x ⇔a ≥xex -e x ,设g (x )=xe x -e x ,则g ′(x )=1-e 2x -x e x .当x <0时,1-e 2x >0,g ′(x )>0, 所以g (x )在(-∞,0)上单调递增.当x >0时,1-e 2x <0,g ′(x )<0, 所以g (x )在(0,+∞)上单调递减. 所以g (x )max =g (0)=-1,所以a ≥-1. 故a 的取值范围是[-1,+∞).(1)①参数的变化取值导致不同的结果,需对参数进行讨论,如含参数的方程、不等式、函数等.②解析几何中直线点斜式、斜截式方程要考虑斜率k 存在或不存在,涉及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要进行讨论.(2)分类讨论要标准明确、统一,层次分明,分类要做到“不重不漏”.[对点训练]1.设f (x )=⎩⎨⎧x ,0<x <1,2(x -1),x ≥1.若f (a )=f (a +1),则f (1a )=( )A .2B .4C .6D .8解析:选C .当0<a <1时,a +1>1,f (a )=a ,f (a +1)=2(a +1-1)=2a , 因为f (a )=f (a +1),所以a =2a , 解得a =14或a =0(舍去).所以f (1a)=f (4)=2×(4-1)=6.当a ≥1时,a +1≥2,所以f (a )=2(a -1),f (a +1)=2(a +1-1)=2a , 所以2(a -1)=2a ,无解. 综上,f (1a)=6.2.设函数f (x )=[ax 2-(3a +1)x +3a +2]e x .(1)若曲线y =f (x )在点(2,f (2))处的切线斜率为0,求a ; (2)若f (x )在x =1处取得极小值,求a 的取值范围. 解:(1)因为f (x )=[ax 2-(3a +1)x +3a +2]e x , 所以f ′(x )=[ax 2-(a +1)x +1]e x .f ′(2)=(2a -1)e 2.由题设知f ′(2)=0,即(2a -1)e 2=0,解得a =12.(2)由(1)得f ′(x )=[ax 2-(a +1)x +1]e x =(ax -1)(x -1)e x . 若a >1,则当x ∈⎝⎛⎭⎫1a ,1时,f ′(x )<0; 当x ∈(1,+∞)时,f ′(x )>0. 所以f (x )在x =1处取得极小值.若a ≤1,则当x ∈(0,1)时,ax -1≤x -1<0,所以f ′(x )>0. 所以1不是f (x )的极小值点.综上可知,a 的取值范围是(1,+∞). 应用三 由图形位置或形状引起的分类讨论[典型例题](1)已知变量x ,y 满足的不等式组⎩⎪⎨⎪⎧x ≥0,y ≥2x ,kx -y +1≥0表示的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围成的平面区域,则实数k =( )A .-12B .12C .0D .-12或0(2)设圆锥曲线C 的两个焦点分别为F 1,F 2,若曲线C 上存在点P 满足|PF 1|∶|F 1F 2|∶|PF 2|=4∶3∶2,则曲线C 的离心率等于________.【解析】(1)不等式组⎩⎨⎧x ≥0,y ≥2x ,kx -y +1≥0表示的可行域如图(阴影部分)所示.由图可知,若要使不等式组⎩⎨⎧x ≥0,y ≥2x ,kx -y +1≥0表示的平面区域是直角三角形,只有当直线kx -y +1=0与y 轴或y =2x 垂直时才满足.结合图形可知斜率k 的值为0或-12.(2)不妨设|PF 1|=4t ,|F 1F 2|=3t ,|PF 2|=2t ,其中t ≠0. 若该曲线为椭圆,则有|PF 1|+|PF 2|=6t =2a , |F 1F 2|=3t =2c ,e =c a =2c 2a =3t 6t =12;若该曲线为双曲线,则有|PF 1|-|PF 2|=2t =2a , |F 1F 2|=3t =2c ,e =c a =2c 2a =3t 2t =32.【答案】 (1)D (2)12或32(1)圆锥曲线形状不确定时,常按椭圆、双曲线来分类讨论,求圆锥曲线的方程时,常按焦点的位置不同来分类讨论.(2)相关计算中,涉及图形问题时,也常按图形的位置不同、大小差异等来分类讨论.[对点训练]1.过双曲线x 2-y 22=1的右焦点F 作直线l 交双曲线于A ,B 两点,若|AB |=4,则这样的直线l 有( )A .1条B .2条C .3条D .4条解析:选C .因为双曲线的两个顶点之间的距离是2,小于4,所以当直线l 与双曲线左、右两支各有一个交点时,过双曲线的右焦点一定有两条直线满足条件;当直线l 与实轴垂直时,有3-y 22=1,解得y =2或y =-2,此时直线AB 的长度是4,即只与双曲线右支有两个交点的所截弦长为4的直线仅有一条.综上,可知有3条直线满足|AB |=4.2.设F 1,F 2为椭圆x 29+y 24=1的两个焦点,点P 为椭圆上一点.已知P ,F 1,F 2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且|PF 1|>|PF 2|,则|PF 1||PF 2|的值为________. 解析:(1)若∠PF 2F 1=90°, 则|PF 1|2=|PF 2|2+|F 1F 2|2,又因为|PF 1|+|PF 2|=6,|F 1F 2|=25, 解得|PF 1|=143,|PF 2|=43,所以|PF 1||PF 2|=72. (2)若∠F 1PF 2=90°,则|F 1F 2|2=|PF 1|2+|PF 2|2, 所以|PF 1|2+(6-|PF 1|)2=20, 所以|PF 1|=4,|PF 2|=2,所以|PF 1||PF 2|=2.综上知,|PF 1||PF 2|的值为72或2.答案:72或2二、转化与化归思想转化与化归的原则常见的转化与化归的方法1.熟悉化原则2.简单化原则3.直观化原则4.正难则反原则1.直接转化法2.换元法3.数形结合法4.构造法5.坐标法6.类比法7.特殊化方法8.等价问题法9.加强命题法 10.补集法转化与化归思想就是在研究和解决有关数学问题时,采用某种手段将问题通过变换使之转化,进而使问题得到解决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典型例题](1)过抛物线y =ax 2(a >0)的焦点F ,作一直线交抛物线于P ,Q 两点.若线段PF与FQ 的长度分别为p ,q ,则1p +1q等于( )A .2aB .12aC .4aD .4a(2)已知向量a ,b 满足|a |=1,|b |=2,则|a +b |+|a -b |的最小值是________,最大值是________.【解析】 (1)抛物线y =ax 2(a >0)的标准方程为x 2=1a y (a >0),焦点F ⎝⎛⎭⎫0,14a . 过焦点F 作直线垂直于y 轴,则|PF |=|QF |=12a, 所以1p +1q=4a .(2)由题意,不妨设b =(2,0),a =(cos θ,sin θ),则a +b =(2+cos θ,sin θ),a -b =(cos θ-2,sin θ), 令y =|a +b |+|a -b | =(2+cos θ)2+sin 2θ+(cos θ-2)2+sin 2θ=5+4cos θ+5-4cos θ,则y 2=10+225-16cos 2θ∈[16,20].由此可得(|a +b |+|a -b |)max =20=25, (|a +b |+|a -b |)min =16=4,即|a +b |+|a -b |的最小值是4,最大值是2 5. 【答案】 (1)C (2)4 25(1)一般问题特殊化,使问题处理变得直接、简单.特殊问题一般化,可以使我们从宏观整体的高度把握问题的一般规律,从而达到成批处理问题的效果.(2)对于某些选择题、填空题,如果结论唯一或题目提供的信息暗示答案是一个定值时,可以把题中变化的量用特殊值代替,即可得到答案.[对点训练]已知函数f (x )=(a -3)x -ax 3在[-1,1]上的最小值为-3,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1] B .[12,+∞) C .[-1,12]D .⎣⎡⎦⎤-32,12 解析:选D .当a =0时,函数f (x )=-3x ,x ∈[-1,1],显然满足条件,故排除A 、B ; (注意,对于特殊值的选取,越简单越好,0,1往往是首选.) 当a =-32时,函数f (x )=32x 3-92x ,f ′(x )=92x 2-92=92(x 2-1),当-1≤x ≤1时,f ′(x )≤0,所以f (x )在[-1,1]上单调递减,所以f (x )min =f (1)=32-92=-3,满足条件,故排除C .综上,选D .应用二 正与反的相互转化[典型例题]若对于任意t ∈[1,2],函数g (x )=x 3+⎝⎛⎭⎫m 2+2x 2-2x 在区间(t ,3)上总不为单调函数,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 由题意得g ′(x )=3x 2+(m +4)x -2,若g (x )在区间(t ,3)上总为单调函数,则①g ′(x )≥0在(t ,3)上恒成立,或②g ′(x )≤0在(t ,3)上恒成立.由①得3x 2+(m +4)x -2≥0,即m +4≥2x -3x 在x ∈(t ,3)上恒成立,所以m +4≥2t -3t 恒成立,则m +4≥-1,即m ≥-5;由②得m +4≤2x -3x 在x ∈(t ,3)上恒成立,则m +4≤23-9,即m ≤-373.所以函数g (x )在区间(t ,3)上总不为单调函数的m 的取值范围为-373<m <-5.【答案】 (-373,-5)(1)本题是正与反的转化,由于函数不为单调函数有多种情况,所以可先求出其反面情况,体现“正难则反”的原则.(2)题目若出现多种成立的情形,则不成立的情形相对很少,从反面考虑较简单,因此,间接法多用于含有“至多”“至少”及否定性命题情形的问题中.[对点训练]1.由命题“存在x 0∈R ,使e|x 0-1|-m ≤0”是假命题,得m 的取值范围是(-∞,a ),则实数a 的取值是( )A .(-∞,1)B .(-∞,2)C .1D .2解析:选C .由命题“存在x 0∈R ,使e|x 0-1|-m ≤0”是假命题,可知它的否定形式“任意x ∈R ,使e |x -1|-m >0”是真命题,可得m 的取值范围是(-∞,1),而(-∞,a )与(-∞,1)为同一区间,故a =1.2.若二次函数f (x )=4x 2-2(p -2)x -2p 2-p +1在区间[-1,1]内至少存在一个值c ,使得f (c )>0,则实数p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如果在[-1,1]内没有值满足f (x )>0,则⎩⎨⎧f (-1)≤0,f (1)≤0⇒⎩⎨⎧p ≤-12或p ≥1,p ≤-3或p ≥32⇒p ≤-3或p ≥32,故实数满足条件的p 的取值范围为⎝⎛⎭⎫-3,32. 答案:⎝⎛⎭⎫-3,32 应用三 常量与变量的相互转化[典型例题]已知函数f (x )=x 3+3ax -1,g (x )=f ′(x )-ax -5,其中f ′(x )是f (x )的导函数.对任意a ∈[-1,1],都有g (x )<0,则实数x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解析】 由题意,知g (x )=3x 2-ax +3a -5, 令φ(a )=(3-x )a +3x 2-5,-1≤a ≤1.由题意得⎩⎨⎧φ(1)<0,φ(-1)<0,即⎩⎪⎨⎪⎧3x 2-x -2<0,3x 2+x -8<0,解得-23<x <1.故x 的取值范围为⎝⎛⎭⎫-23,1. 【答案】 ⎝⎛⎭⎫-23,1(1)本题是把关于x 的函数转化为[-1,1]内关于a 的一次函数的问题.(2)在处理多变元的数学问题时,我们可以选取其中的常数(或参数),将其看成“主元”,而把其他变元看成常量,从而达到减少变元简化运算的目的.[对点训练]1.对于满足0≤p ≤4的所有实数p ,使不等式x 2+px >4x +p -3成立的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设f (p )=(x -1)p +x 2-4x +3, 则当x =1时,f (p )=0.所以x ≠1.f (p )在0≤p ≤4时恒为正等价于⎩⎪⎨⎪⎧f (0)>0,f (4)>0,即⎩⎪⎨⎪⎧(x -3)(x -1)>0,x 2-1>0,解得x >3或x <-1.故x 的取值范围为(-∞,-1)∪(3,+∞). 答案:(-∞,-1)∪(3,+∞)2.设y =(log 2x )2+(t -2)log 2x -t +1,若t 在[-2,2]上变化时,y 恒取正值,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设f (t )=(log 2x -1)t +(log 2x )2-2log 2x +1,则f (t )是一次函数,当t ∈[-2,2]时,f (t )>0恒成立,则⎩⎨⎧f (-2)>0,f (2)>0,即⎩⎪⎨⎪⎧(log 2x )2-4log 2x +3>0,(log 2x )2-1>0,解得log 2x <-1或log 2x >3,即0<x <12或x >8,故x 的取值范围是⎝⎛⎭⎫0,12∪(8,+∞). 答案:⎝⎛⎭⎫0,12∪(8,+∞) 应用四 形、体位置关系的相互转化[典型例题]在平行六面体ABCD -A 1B 1C 1D 1中,AA 1=AB ,AB 1⊥B 1C 1. 求证:(1)AB ∥平面A 1B 1C ; (2)平面ABB 1A 1⊥平面A 1BC .【证明】 (1)在平行六面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A 1B 1. 因为AB ⊄平面A 1B 1C ,A 1B 1⊂平面A 1B 1C , 所以AB ∥平面A 1B 1C .(2)在平行六面体ABCD -A 1B 1C 1D 1中,四边形ABB 1A 1为平行四边形. 又因为AA 1=AB ,所以四边形ABB 1A 1为菱形, 所以AB 1⊥A 1B .因为AB 1⊥B 1C 1,BC ∥B 1C 1, 所以AB 1⊥BC .又因为A 1B ∩BC =B ,A 1B ⊂平面A 1BC ,BC ⊂平面A 1BC ,所以AB1⊥平面A1BC,又因为AB1⊂平面ABB1A1,所以平面ABB1A1⊥平面A1BC.形体位置关系的转化是针对几何问题采用的一种特殊转化方法.主要适用于涉及平行、垂直的证明,如线面平行、垂直的推理与证明就是充分利用线面位置关系中的判定定理、性质定理实现位置关系的转化.[对点训练]1.如图,在棱长为5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是棱AB上的一条线段,且EF =2,点Q是A1D1的中点,点P是棱C1D1上的动点,则四面体PQEF的体积()A.是变量且有最大值B.是变量且有最小值C.是变量且有最大值和最小值D.是常数解析:选D.点Q到棱AB的距离为常数,所以△EFQ的面积为定值.由C1D1∥EF,可得棱C1D1∥平面EFQ,所以点P到平面EFQ的距离是常数,于是可得四面体PQEF的体积为常数.2.已知三棱锥P-ABC中,P A=BC=234,PB=AC=10,PC=AB=241,则三棱锥P-ABC的体积为________.解析:因为三棱锥P-ABC的三组对边两两相等,故可将此三棱锥放在一个特定的长方体中(如图所示),把三棱锥P-ABC补成一个长方体AEBG-FPDC,易知三棱锥P-ABC的各棱分别是此长方体的面对角线.不妨令PE=x,EB=y,EA=z,则由已知,可得⎩⎪⎨⎪⎧x 2+y 2=100,x 2+z 2=136,y 2+z 2=164⇒⎩⎪⎨⎪⎧x =6,y =8,z =10.从而知V P -ABC =V AEBG -FPDC -V P -AEB -V C -ABG -V B -PDC -V A -FPC =V AEBG -FPDC -4V P -AEB =6×8×10-4×13×12×6×8×10=160. 答案:160应用五 函数、方程、不等式间的相互转化[典型例题]已知函数f (x )=3e |x |.若存在实数t ∈[-1,+∞),使得对任意的x ∈[1,m ),m ∈Z ,且m >1,都有f (x +t )≤3e x ,求m 的最大值.【解】 因为当t ∈[-1,+∞),且x ∈[1,m ]时,x +t ≥0, 所以f (x +t )≤3e x ⇔e x +t ≤e x ⇔t ≤1+ln x -x .所以原命题等价转化为存在实数t ∈[-1,+∞),使得不等式t ≤1+ln x -x ,对任意x ∈[1,m )恒成立.令h (x )=1+ln x -x (x ≥1). 因为h ′(x )=1x-1≤0,所以函数h (x )在[1,+∞)上为减函数.又x ∈[1,m ),所以h (x )min =h (m )=1+ln m -m ,t 值恒存在,只需1+ln m -m ≥-1. 因为h (3)=ln 3-2=ln ⎝⎛⎭⎫1e ·3e >ln 1e =-1,h (4)=ln 4-3=ln ⎝⎛⎭⎫1e ·4e 2<ln 1e =-1,且函数h (x )在[1,+∞)内为减函数,所以满足条件的最大整数m 的值为3.(1)函数与方程、不等式联系密切,解决方程、不等式的问题需要函数帮助.(2)解决函数的问题需要方程、不等式的帮助,因为借助函数与方程、不等式进行转化与化归可以将问题化繁为简,一般可将不等关系转化为最值(值域)问题,从而求参变量的范围.[对点训练]1.已知e 为自然对数的底数,若对任意的x ∈⎣⎡⎦⎤1e ,1,总存在唯一的y ∈[-1,1],使得ln x -x +1+a =y 2e y 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1e ,eB .⎝⎛⎦⎤2e ,e C .⎝⎛⎭⎫2e ,+∞ D .⎝⎛⎭⎫2e,e +1e 解析:选B .设f (x )=ln x -x +1+a ,当x ∈⎣⎡⎦⎤1e ,1时,f ′(x )=1-x x ≥0,f (x )是增函数,所以x ∈⎣⎡⎦⎤1e ,1时,f (x )∈⎣⎡⎦⎤a -1e ,a ;设g (y )=y 2e y ,则g ′(y )=e y y (y +2),则g (y )在[-1,0)上单调递减,在[0,1]上单调递增,且g (-1) =1e <g (1)=e.因为对任意的x ∈⎣⎡⎦⎤1e ,1,总存在唯一的y ∈[-1,1],使得f (x )=g (y )成立,所以⎣⎡⎦⎤a -1e ,a ⊆⎝⎛⎦⎤1e ,e ,解得2e<a ≤e. 2.关于x 的不等式x +4x -1-a 2+2a >0对x ∈(0,+∞)恒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解析:设f (x )=x +4x (x >0),则f (x )=x +4x≥2x ·4x=4(当且仅当x =2时,等号成立).因为关于x 的不等式x +4x -1-a 2+2a >0对x ∈(0,+∞)恒成立,所以a 2-2a +1<4恒成立,解得-1<a <3,所以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1,3).答案:(-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