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南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唐朝册封
南诏皮罗阁在“效命”、“输忠”于唐朝的 情况下完成了对六诏的统一。由于皮罗阁统一 六诏的“功绩”,于是唐朝便对皮罗阁进行加 封,“开元二十六年(738)九月,封西南大 酋帅蒙归义为云南王……西南大酋特进越国 公”。皮罗阁的诸子皆被唐朝封为刺史。唐朝 对皮罗阁的册封,标志着南诏国历史的正式开 始。
西爨白蛮
地域:为初唐时的南宁州、昆州、黎州、归州、 潘州、威州、求州、升麻、螺山以及僚子、和 蛮之地,相当于今云南的滇池地区、曲靖地区、 楚雄州东部、红河州、文山州等地。
区别与联系
区别:地域范围不同,东西两爨的中心区域位 置,相对为东北与西南,并非正东与正西。受 汉族经济文化影响程度不同:西爨白蛮受汉族 经济文化的影响较大,社会经济较为发展,文 化与汉族较为接近;东爨乌蛮受汉族经济文化 的影响较小,社会经济尚处于落后阶段,文化 上保持本民族的固有特点较多。
第五讲 南诏
南诏的起源和建国
,南诏的政治、 经济、文化,南诏与唐朝、吐蕃 的关系。
第一节 南诏的起源和建国
一、南诏建国前西南民族地区的政治局面 1、爨氏与中央王朝及内部的矛盾纷争 北周时期,遥授爨瓒为南宁州刺史。爨瓒死后, 其子爨震、爨翫分统其众。 隋朝开皇初年爨氏遣使朝贡,表示归附。隋朝廷 派遣韦世冲率兵屯戍南中,设置恭、协、昆三 州。命爨翫为昆州刺史。
乌蛮主要从事游牧业,他们随水草畜牧, 夏处高山,冬入深谷。具有游牧民族 “尚战死,恶病亡” 的慓悍之风,各部 均有胜兵数万。白蛮主要从事农业生产, 其耕种的方式与收获的产量与中原地区 大体相同,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与富 庶的蜀川(今四川)相当,已是人众生活 殷实的富裕地区。
白蛮社会尚无世袭的大酋长,数十百户为聚落,各据 山川,互不统率。白蛮的语言与汉族大体相同,所以 说其发音最正。乌蛮中除蒙舍蛮与汉语接近外,其他 都与汉语有所不同。白蛮的服饰与汉略同,住房上栋 下宇,也悉与汉同。白蛮诸部中的大部分人有姓氏, 如杨、李、赵、张、董等,皆为汉姓。白蛮,人死后 三日内埋葬,依照汉法建筑墓穴。乌蛮不行墓葬,人 死后三日焚尸,其骨灰掩埋在土壤里。
蒙舍诏自细奴罗后,又历经罗盛、盛罗皮、皮 罗阁几世的艰苦创业,蒙舍诏日渐强盛起来, 终于在 8 世纪初建立起强大的南诏国政权。
二、南诏国的建立
1、唐朝的支持 当 7 世纪末,唐朝正积极经营洱海地区的时候,此 时唐朝西南边疆的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位于唐朝西 邻的吐蕃奴隶主势力迅速壮大起来,统一了青藏高原 各部。并不断派兵进攻唐朝西境,同时又自西北南下 深入到云南洱海地区和四川的昆明(今四川省盐源县) 地区,还与唐争夺四川北部的安戎城(今四川省茂汶 县),其势直逼成都。
2、乌蛮与白蛮
爨氏统治地区称为爨地,爨地居民以叟人为主 称爨人,爨之部族称爨部。 樊绰《云南志》说:“西爨,白蛮也;东爨, 乌蛮也。当天宝中,东北自曲、靖州,西南至 宣城,邑落相望,牛马被野。在石城、昆川、 曲轭、晋宁、喻献、安宁至龙和城,谓之西爨; 在曲、靖州、弥、鹿川、升麻川、南至步头, 谓之东爨。”
公元747年,盘踞曲轭(今马龙),形式上为诸爨 共主的爨崇道,杀死据有石城(今云南曲靖)的 叔父爨归王。归王妻阿姹密派使者向皮逻阁求 援。皮逻阁欣然应允,兴师而来,打败崇道, 旋即杀之。诸爨由此离析衰弱,一蹶不振。
南诏击败爨氏后,派遣昆川城使杨牟利以兵胁迫西爨, 将二十万户迁徙至永昌城(今保山地区),在滇池地区 置拓东城(今昆明)与通海都督(今云南通海)统治爨部。 这一地区的爨氏再也没有形成大的势力,只是一些部 落或部落联盟,称为37部。见于纪录的有阿夔部、阿 竽部、暴蛮部、卢鹿蛮部、磨弥殿部等。他们中大部 分演变成为今天滇东、黔西地区的彝族。
南诏的崛起
六诏的势力在 6 世纪末 7 世纪初时大致相当, 彼此互不臣服,其中蒙嶲、 越析二诏地域最 大,兵力较强,蒙舍诏比之二诏稍弱。但自 7 世纪初以后,蒙舍诏有了迅速的发展,很快发 展成为六诏中的最强大者。
蒙舍诏(南诏)起源于巍山,许多史志皆记载 蒙舍诏的始祖为舍龙(又名龙伽独),明代蒋 彬《南诏源流纪要》说:“舍龙自哀牢将奴罗 居蒙舍,耕于巍山之麓,数有神异。孳牧繁衍, 部众日盛。”舍龙是为避仇家自哀牢迁居蒙舍 川后才开始逐渐从半农半牧转入定居农业的。
不久,爨氏反叛。开皇十七年(公元597年),隋廷以史 万岁为行军总管,率兵征讨。大兵压境,时爨震已死, 史万岁要将爨翫押解入朝。爨翫以金宝贿赂史万岁。 史万岁让爨翫留在南中,自己班师回朝。 第二年,爨翫再次叛乱,隋又遣兵征讨爨氏,爨翫降隋, 被押解入朝,隋文帝诛杀爨翫,“诸子没为奴” , 但没有深入南中治理宁州。宁州依然是爨氏的天下。
唐朝武德元年(公元618年),高祖在南中置南 宁州,以爨翫之子爨宏达为昆州刺史,“令持 其父尸归葬本乡” 。 唐朝为加强在云南的统治,于麟德元年(公元 664年)设置姚州都督府(治所在今云南省大姚、 姚安两县境)。调露元年(公元679年)设置安南 都护府(在今越南河内)。唐朝在西南的重心在 戎州都督府(今四川省宜宾市)。
唐朝为将戎州、姚州、安南都护府连接在一起相互呼 应,彼此应援,决定在安宁(今云南省安宁市)筑城, 以此为基点用交通线将戎州、安南、姚州连接起来。 安宁城是云南极为重要的战略据点,被称为“诸爨要 冲”。此地产盐,盐为诸爨生活必需品。 唐廷派节度章仇兼琼控制安宁,掌握盐池,打通道路, 以统制爨部。 唐朝的举措引起诸爨震动,群起攻之,杀死派往安宁 的筑城使竹灵倩。唐朝在云南势单力薄,对此无可奈 何。
东爨乌蛮
地域:为初唐时期的曲、靖、协、麻四州之地,相当 于今云南昭通地区、曲靖地区北部和贵州西部地区。 部族:即东爨乌蛮,见于文献记录的,有阿旁部落、 阿夔部落、阿芋部落、暴蛮部落、卢鹿蛮部落等。这 些部落统称为。
服饰:其男性头发绾成椎髻,女人则披头散发。“无 布帛,男女悉披牛羊皮。” 礼仪:“见人无礼节拜跪,三译四译,乃与华通。” 宗教:崇拜鬼,主祭的巫师称为鬼主,大部落有大鬼 主,小部落有小鬼主。每年每户必须出一头牛或一只 羊,到鬼主家祭献。大小事都要经鬼主用雄鸡的两髀 骨,刺以竹签,视其纹路多少与向背以定吉凶。
4、六诏的兴起和蒙舍诏(南诏)势力的增强
6 世纪末 7 世纪初(隋末唐初),在滇东爨 氏逐渐衰落的时候,滇西洱海地区的乌蛮、河 蛮(白蛮)的社会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特别 是洱海地区的乌蛮各部更是急剧地发展起来, 形成了 6 个强大的奴隶主统治集团和 4 个势 力较小的奴隶主集团。
六诏
汉姓和僰人主要聚居在洱海以南、以东的今下 关、凤仪、祥云、弥渡等地,形成一个以张氏 为首的酋邦,称为“白子国”。 昆明人则因外族的迁入逐渐退居洱海以北的今 剑川、洱源等地。 晋时,洱海以北的昆明人称为“上方夷”;洱 海以南的汉姓和僰人称为“下方夷”。
“乌蛮”与“白蛮”
唐代前期,洱海地区诸部也分为“乌蛮”与 “白蛮”。 乌蛮包括昆明蛮、哀牢蛮、磨些蛮诸部;白蛮 包括青岭蛮、西洱河蛮、云南蛮、弄栋蛮和汉 姓。乌蛮分布在蒙舍(今巍山)、蒙嶲(今漾濞)、 浪穹(今洱源)、邓赕(今邓川)、施浪(今剑川)、 越析(今宾川)等地。白蛮则分布在渠敛(今大 理凤仪)、勃弄(今弥渡)、云南(今祥云)、青 蛉(今大姚)、弄栋(今姚安)等地。
唐选择支持南诏的原因
物质条件:唐朝选中南诏,是因为在洱海地区 的六诏中,南诏的社会生产较之其它各诏为高, “蒙舍川……当五诏俱存……然邑落之众,蔬 菜水菱之味,则蒙舍为尤殷”。畜牧业也与农 业相配合发展较快,“孳牧繁衍”,说明农牧 业都相当发达,这是统一六诏的物质条件。
地理因素:南诏地处六诏之南,最靠近唐朝的姚州都 督府,便于唐朝对其进行控制。 历史因素:南诏在政治上一贯靠拢唐朝,“率种归附, 累代如此”,“子弟朝不绝书,供献府无余月”。南 诏第一代王细奴罗曾于永徽四年(653被唐朝封为巍 州刺史。细奴罗之子罗盛于武后时向唐朝入贡,大蒙 恩奖,敕鸿胪安置,赐锦袍、金带、缯彩百匹,关系 极为融洽。南诏还主动为唐朝讨伐叛唐投吐蕃的浪穹、 施浪、邆睒等诏,表示忠于唐王朝。
洱海地区众多的蛮族,以社会经济发展的先进与落 后,受汉族文化影响的大小而区别为乌蛮与白蛮,在 经济、文化上与汉族接近的称之为白蛮;反之,则称 为乌蛮。白蛮的生产方式、语言、姓氏、服饰、葬法, 已深受汉文化的影响,只是 在某些风俗习惯上仍保 持着“蛮”的特点,是介于“蛮”和“汉”之间的部 族。乌蛮则是在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保持固有 特点,并受汉文化影响较小的蛮族。
经过舍龙、细奴罗父子在巍山的开发,其势力迅速增 长,迫使白子国主“云南大将军”张乐进求不得不将 王位禅让给细奴罗,拥 载细奴罗为王。 张乐进求还以女妻细奴罗,并“举国逊之”。这样以 和平禅让与和亲的方式,解决了以细奴罗为首的乌蛮 部落与张乐进求为首的白蛮(河蛮)部落之间的长期 争斗,细奴罗终于成为巍山南部的最高统治者、蒙舍 诏的大酋长。
2、统一过程
734 年皮罗阁之子阁罗凤在严正海所率唐兵的 配合下进攻石和城(今云南省凤仪县),皮罗 阁率兵攻下石桥城(今云南省下关市),乘胜 夺取了太和城(今云南省大理市太和村),并 击败了邓睒诏,占领了大釐城(今云南省大理 市喜州),接着在大釐城以北筑龙口城(今上 关)。
736年唐朝又派内给事王承训率唐兵与皮罗阁“同破 剑川”,将“三浪”彻底击败,统一了“三浪”地区。 同时皮罗阁还出兵越析诏,将越析诏消灭,统一了宾 川地区。在南诏王皮罗阁出兵统一洱海以北四诏的时 候,对于与南诏毗邻的蒙嶲诏则采取了非军事统一的 方法,这是由于蒙嶲诏与南诏是近亲部落,因此皮罗 阁便以“推恩嶲利”的方法,吸收了蒙嶲诏的部众, 进而将其领土兼并,统一了蒙嶲诏。至此,南诏在唐 朝的支持下,完成了统一洱海地区各部的使命。
Hale Waihona Puke 蒙嶲诏,在巍山县北至漾濞江一带,故又称为漾备诏。 越析诏,又称磨些诏,由磨些族建立而得名,在今云 南省宾川县一带。 浪穹诏,在今洱源县一带。 邆(邓)睒诏,在今洱源县南部的邓川一带。 施浪诏,在今洱源县、邓川之间青索乡。 蒙舍诏,在今魏山县南,位居其它五诏之南,故又称 南诏。
六诏以外在洱海地区还有 4 个势力较弱 的统治集团,他们是石桥诏(在今云南 省下关市一带),以石桥城而得名;石 和诏(在今云南省大理市风仪镇一带); 白崖诏(在今弥渡县红崖盆地);剑川 诏(在今云南省剑川县)。
联系:东爨乌蛮与西爨白蛮同为“爨蛮”,他 们有共同的风俗、共同的语言、共同的鬼主崇 拜,其主体为汉晋时期的“叟人”,即今彝族 的先民。
3、洱海地区的居民
昆明人:洱海地区的居民在汉代是昆明人。 “上方夷”、 “下方夷”:东汉末年,其他 部族逐渐迁入洱海地区,有从滇东北和滇池地 区迁来的汉姓和僰人;从澜沧江以西迁来的哀 牢;从金沙江以北迁来的磨些蛮。
吐蕃势力已构成对唐朝西南边疆的威胁,因此唐 与吐蕃在洱海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吐蕃势 力南下时,已经控制了洱海北部的剑川、浪穹 一带的一些乌蛮部落,如果洱海其余地区再落 入吐蕃之手,唐朝的西南边疆将受到更为严重 的威胁。
而当时洱海地区的乌蛮贵族们,为扩展自己的势力, 则利用唐、蕃之间的矛盾,朝秦暮楚于唐、蕃之间, 形成洱海地区的一些乌蛮贵族们对唐、蕃“或叛或附, 恍惚无常”。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之下,唐朝便决定从 洱海各部中选择一个奴隶主集团加以扶持,让其统一 洱海各部,使之既能控制洱海地区的局势,又能遏制 吐蕃势力的南下,减轻吐蕃对唐朝西南边境的压力。 权衡之后唐朝选择了南诏(蒙舍)奴隶主集团来完成 统一洱海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