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来我国英国文学研究述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五年来我国英国文学研究述评
李 纲 刘剑锋
英国文学研究以其雄厚的科研力量、丰硕的学术成果成为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拟对近五年来我国英国文学研究的状况进行评述,力求比较全面地反映世纪之交我国英国文学研究的新成果、新特点、新趋势。
一、小说研究
小说研究历来都是文学研究的重点。在细读文本、深入挖掘材料的基础上,对经典作家和作品做出新的分析阐释,是近五年来我国英国小说研究的总体倾向。就研究对象而言,二十世纪小说最受研究者的青睐,十九世纪小说也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对古典小说的研究相对来说比较薄弱。
劳伦斯是最受关注的二十世纪作家,近五年共发表相关研究论文一百余篇。劳伦斯对现代工业文明的批判、对两性关系的思考等经典论题仍是人们探讨的重点。研究者们认为,“极端仇视破坏大自然的工业文明,反金钱,反机械,反异化”是劳伦斯“终身的主题”,“舍弃工业文明、金钱、异化,而选择自然的,审美的生活”是劳伦斯的基本价值取向,而“健康和自然的性爱”、“建立一种自然完美的两性关系”在作家看来有助于“摆脱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对人性的压抑”,是“生命意识复归的重要途径”。①作为英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家,劳伦斯小说的现代艺术特征也受到了研究者的高度重视,相关论文有刘维荣的《浅析D・H・劳伦斯小说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张中载的《独特的劳伦斯,独特的〈虹〉》、熊沐清的《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及糅合劳伦斯叙事的二重性特征》②等。此外,女性主义批评也在劳伦斯研究中得以广泛运用,如高万隆的《劳伦斯的回应:妇女问题与妇女解放论劳伦斯早期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赵红英的《论劳伦斯的女性观》,葛伦鸿的《查太莱夫人的女性主义解读》等。③
除劳伦斯外,研究福斯特、康拉德和毛姆的论文也较多,如杨汨,朱望的《论〈印度之行〉的反欧洲民族中心主义观》,李建波的《跨文化障碍的系统研究:福斯特国际小说的文化解读》,赖辉的《论黑暗之心的叙述者、叙述接受者和“陌生化”》,高继海的《从〈"水仙"号船上的黑水手〉及其〈序言〉看康拉德的艺术主张与实践》,刘绪华的《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短篇小说初探》,刘萍的《从〈刀锋〉论毛姆对现实主义的跨越》等④。
在十九世纪小说家中,哈代最受中国学者们青睐,近五年共发表研究论文八十余篇。哈代小说中的乡土气息和悲剧色彩是最受关注的话题,研究者认为哈代的乡土精神从本质上看是一种文化精神,哈代的农村主题强化了小说的悲剧意义。我国研究哈代的专家聂珍钊教授继92年出版专著《托玛斯・哈代小说研究: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之后,近年来又发表论文,将哈代小说悲剧主题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描写宗法制农村社会的美好以及不断出现的矛盾冲突;第二个阶段描写这个社会由于资本主义的入侵而毁灭的悲剧性过程,第三个阶段描写宗法制农村社会的毁灭和农民阶级的消亡而给破产的威赛克斯农民带来的悲剧性后果”,并指出“哈代
小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最终才完成了对以他的故乡为基础的在小说中被称为威赛克斯的宗法制农村社会毁灭的悲剧性主题。”⑤作者的另一篇论文《哈代的小说创作与达尔文主义》用大量的事实证明,哈代在描写社会的变迁和发展时,运用进化论的科学思想揭示威塞克斯农村社会和农民阶级在社会演化的过程中的悲剧性历史命运。⑥
哈代小说的叙事技巧和现代派风格也引起了学者们的研究兴趣,相关论文有张群的《独特的方阵、别样的巧合论哈代小说的叙事结构》、吴笛的《文学与音乐的奇妙结合-论哈代文学作品中的音乐性》和刘永权的《哈代小说的现代派风格》等⑦。
与哈代研究的蓬勃兴旺相比,对十九世纪其他经典作家如司各特、狄更斯、萨克雷的研究则出现萎缩趋势,论文数量较少,有新意的成果不多。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古典小说研究方面。笛福是被研究得最多的古典小说家,但相关论文也仅有十余篇,研究班扬、菲尔丁等作家的论文更是不足十篇。在文化生产市场化的今天,学术研究的衰弱实际上是读者阅读兴趣转移的反映,如果任其发展,一些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将会逐渐被读者所遗弃。看来,如何以新的时代精神重读古典名著,使经典作品焕发新的活力,重新进入广大读者的阅读视野,是我国英国文学研究者们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研究理论多元化,是近五年来英国小说研究的一个显著特征。女性主义批评方法被研究者们广泛加以采用。近五年来勃朗特姐妹,简・奥斯丁,曼斯菲尔德,吴尔夫等女性作家受到广泛关注,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女权主义批评的盛行。这类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女性文学的女性意识、审美心理、写作立场以及文化境遇的探讨,论文如黄学军的《从简・奥斯丁到夏・勃郎特英国小说中女性主义的声音》、宋晓萍的《双重流放者:曼斯菲尔德的漫游和写作》、柴平的《女性的痛觉:孤独感和死亡意识萧红与伍尔夫比较》、杨莉馨的《论英国女性小说的命运及文化处境》,李利的《试析〈简・爱〉的女性叙事方式》等⑧。此外,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批评方法也被研究者们熟练地加以运用,如陈蕾蕾的《乔治・艾略特早期作品的新历史主义解读》、崔少元的《文化冲突与文化融通〈印度之行〉:一个后殖民主义读本》、刘须明的《两难的选择劳伦斯北美时期作品的后殖民主义阅读》等⑨。
二、戏剧研究
与小说研究的多点开花相比,近五年来我国英国戏剧研究的研究对象比较集中。98年以来迄今共发表莎士比亚戏剧研究论文180余篇,超过研究其他剧作家的论文数量之和。萧伯纳、王尔德、品特也受到了一定的关注,其他剧作家则少被论及。
作品研究是我国莎评的主流。《哈姆雷特》是研究得最多的作品,以下依次为《麦克白》,《威尼斯商人》,《李尔王》和《奥赛罗》。研究者们在精研文本的基础上,对莎剧进行了多视角、深层次、跨学科的新颖诠释,如有学者认为《金枝》中记叙的阿里奇亚丛林中的仪式与《哈姆雷特》之间存在诸多暗合之处,“阿里奇亚丛林中的原始意象……不仅凝结于莎士比亚的艺术创作过程中,而且已经成为剧中丹麦王国的子民乃至整个人类的心理凝结物”βκ。还有论者借用“能指的过剩”、“语言先于现实”、“语言的悖论”等现代西方语言哲学的理论解读《麦克白》,认为《麦克白》形象地描述了一场“语言的悲剧”。同类论文还包括黄必康的《哈姆雷特:政治意识形态阴影中追踪死亡理念的思想者》、赵炎秋的《细微之处见神奇:奥菲利娅民歌试析》、肖四新的《恐惧与颤栗〈麦克白〉悲剧内核新探索》、韩旭的《安东尼对抗夏洛克重读〈威尼斯商人〉》、罗益民的《从动物意象看〈李尔王〉中的虚无主义思想》、李毅的《奥赛罗的文化认同》、丁淑红的《不同文化语境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