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进出口数据分析

合集下载

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2010年,中国面对极为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极为严峻的各类自然灾害等挑战,虽然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框架基本稳定,但汇率不断升级、通胀压力不期而至、外部需求持续变化、资本流动大幅波动,宏观经济形势未可乐观,就如温总理曾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如果说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最为困难的一年,那么2010年是中国经济最为复杂的一年”,不过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有效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使得2010年国民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

2010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9年增长10.3%,增速比上年加快1.2个百分点。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1.9%,二季度增长10.3%,三季度增长9.6%,四季度增长9.8%。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049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86481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171005亿元,增长9.5%。

1.国内生产总值(GDP)GDP是最受关注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

GDP增速越快表明经济发展越快,增速越慢表明经济发展越慢,GDP负增长表明经济陷入衰退。

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2010年前GDP为397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3%,比上年同期增幅加快1.2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反映国内消费支出情况,对判断国民经济现状和前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提升,表明消费支出增加,经济情况较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表明经济景气趋缓或不佳。

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54554亿元,同比增长18.4%。

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3689亿元,同比增长18.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0865亿元,增长16.1%。

2010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摩擦分析

2010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摩擦分析

四.贸易方式变化 贸易方式变化
项目 出口 金额(亿美 元) 总值 贸易 方式 一般贸易 加工贸易 企业 性质 国有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 其他企业 同比% 进口 金额(亿美 元) 同比%
15799 7207 7403 2344 8623 4813
31.3 36.0 26.2 22.7 28.3 42.2
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 现状
2010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总体环 境逐渐变好,通过多方努力,我国2010 年进出口贸易额较2009年都有恢复性态 势。
一.对外贸易额大幅增长 对外贸易额大幅增长
2010年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9728亿美元,比上 年增长34.7%。其中,货物出口15779亿美元,增长 31.3%;货物进口13948亿美元,增长38.7%。进出 口差额 (出口减进口)183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126亿 美元。2010年我国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中 国政府及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提高贸易便利化 水平,千方百计稳定外需。同时,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鼓励增加进口。随着经济逐步回稳,稳外需、扩进口 的各项政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进出口大幅下滑的态 势得到扭转。
1685 1020 123 1546 1767 1384 208 1157 258
31.9 31.7 40.9 44.8 35.0 35.0 51.8 35.0 21.7
由图可以看出,尽管欧盟、美国、日本仍 然为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国,但是与此同时我国 与东盟、印度等国家或地区的贸易往来越发密 切,对新兴经济体进出口的比重提高。这说明 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贸易多元化战略落实得较 好,对新兴经济体出口的比重提高,对美国等 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依赖程度正在下降。
遭遇贸易限制的领域由货物贸易扩展到服 务贸易 、投资 、知识产权等多个领域 ,由以 企业为主体的微观经济层面向宏观经济政策 、 体制和制度层面发展,使我国应对工作面临的 环境和条件越来越恶劣。

2009-2010中国进出口情况分析

2009-2010中国进出口情况分析

916.39
49.6%
1,022.71
47.6%
1,161.34
46.3%
979.1 46.2%
中国对欧盟、美国、日本的出口
单位:亿美元
2010年上半年
中国出口总值 欧盟 7,050.9
1,407.3
1,245.2 551.1 45.4%
美国
日本 合计出口份额
数据来源:海关统计
5、外贸出口和顺差依旧由外资主导
4、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下降明显


金融危机导致全球主要发达国家经济 增长普遍放慢或衰退,消费和进口需 求明显下降。由于中国外贸仍更多依 赖于发达国家市场,受影响也较大。 2009年,在我国前10大贸易伙伴中, 进出口几乎全部是两位数的降幅,仅 与澳大利亚保持了微弱增幅。 在中国的前三大贸易伙伴中,对美国 的贸易表现优于对欧盟和日本 。
-19.4
-12.5 -15.7 -7.0 -12.8 -27.4 -20.8 -7.2 -6.1 -24.9
-3.6
-4.8 -13.1 -8.8 -32.6 -8.5 -17.0 5.4 -32.3 -5.3
数据来源:海关统计
单位:%
美国 欧盟 日本
2009年各国经济增长率 -2.6 -4.1 -5.2
金融危机以来世界贸易增长走势
单位:%
2008 Q4 进口 世界
2009 Q1
2009 Q2
2009 Q3
2009 Q4
2010 Q1
22,072.7
出口
数据来源:海关统计
进口
进出口
加入WTO以来中国的出口与进口增长率(%) 出口 2002 2003 2004 22.3 34.6 35.4 进口 21.2 39.9 36.0

GDP和进出口

GDP和进出口
3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抑制区域经 资决定,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基本推动力,同时,投资也是促进技术进步
的主要原因,间接地也促进了经济的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投资增
济发展不平衡。 速很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增长,但同时也造成我国
经济产能过剩,粗放型扩张,也付出了很大的资源环境代价。进入新世 纪,面对激烈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我国需要对投资方向等方面进行改 革,以促进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七、总结。
第二节 进出口贸易的内容概要
2010年中国大陆各省GDP排名(TOP10)
2010年中国大陆各省GDP排名(11-20)
2010年中国大陆各省GDP排名(21-31)
4.中国各省的人均GDP变化
从这些形象的条形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目前各省级行政区的人均GDP极 为不平衡,东部沿海各省占据了排名的前列。内地和西部各省相比之下人均 GDP数据十分惨淡,基本只有高的几个省市的一半水平,有的甚至更低。
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而计算出的该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 值。这种方法又称最终产品法、产品流动法。
GDP = C + I + G +(X-M) C表示居民消费,I表示企业投资,G表示政府购买,X-M表示净 出口(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 • 2.用收入法核算GDP 收入法核算GDP,就是从收入的角度,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 得到的各种收入相加来计算的GDP,即把劳动所得到的工资、土 地所有者得到的地租、资本所得到的利息以及企业家才能得到的 利润相加来计算GDP。这种方法又叫要素支付法、要素(还有其 他方法,这里只讲两种)
二者的名义增速 基本相同。
三.我国10年来GDP与人均GDP数据变化及解释
1.我国2002年至2010年GDP与人均GDP变化与其解释

2010年中国机床工具行业运行情况分析

2010年中国机床工具行业运行情况分析

2010年中国机床工具行业运行情况分析2010年,我国机床工具行业产销保持快速增长,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速达到40.6%,进出口较2009年同期均有了大幅度增长,进口增长迅猛导致逆差大幅增加,但出口仍未恢复到2008年同期水平,欧美市场需求仍未明显恢复。

扣除非机床产值因素,以美元计算,2010年我国金属加工机床销售产值达到209亿美元;进口94.2亿美元;出口18.5亿美元;消费284.8亿美元。

国产机床市场占有率为66.9%,同比降低3.2个百分点。

一、1~12月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及进出口统计1.机床工具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536.8亿元,同比增长40.6%。

产品销售产值5434.4亿元,同比增长41.4%。

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8.2%,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

实现利润310.5亿元,同比增长66.1%(1~11月数据)。

累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24.2%,同比降低11.8个百分点。

2.主要小行业经济指标完成情况(1)金切机床行业金切机床行业工业总产值1306.0亿元,同比增长34.3%。

金切机床产量为755779台,其中数控机床产量达到223897台,同比增长分别为33.1%和66.7%。

(2)成形机床行业成形机床行业工业总产值407.5亿元,同比增长42.2%。

成形机床产量为261488台,其中数控机床产量达到12207台,同比增长分别为18.0%和8.1%。

3.机床工具产品进出口情况机床工具产品累计进口创历史新高,达到157.2亿美元,同比增长62%。

其中,金属加工机床进口94.2亿美元,同比增长59.8%;与历史最高点2008年同期相比,还增长了24.4%。

机床工具产品出口70.3亿美元,同比增长48.4%;其中,金属加工机床出口18.5亿美元,同比增长31.3%。

均未达到2008年历史最好水平。

金属加工机床进出口逆差75.7亿美元,同比增加68.6%。

2001-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分析

2001-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分析
2007-12-21
4.14
7.47
2007-09-15
3.87
7.29
2007-08-22
3.60
7.02
2007-07-21
3.33
6.84
更多数据>>进出口总额与贸易顺差
年份
进出口总额
出口总额
进口总额
差额
201029Βιβλιοθήκη 27.6015779.30
13948.30
1831.00
2009
22072.20
12016.60
10055.60
1961.00
2008
25616.30
14285.50
11330.90
2954.60
2007
21738.30
12180.10
9558.20
2621.70
2006
17606.90
9690.70
7916.10
1774.60
2005
14221.20
7620.00
6601.20
1018.80
2004
11545.50
5933.30
5612.30
321.00
2003
8509.90
4382.30
4127.60
255.30
2002
6207.70
3256.00
2951.70
304.30
2001
5096.50
2661.00
2435.50
225.50
单位:亿美元
更多数据>>财政收支与税收
184937.40
14185.00
2004
159878.30

中国在“金砖五国”中的贸易竞争力对比分析——基于2000—2010年面板数据模型分析

中国在“金砖五国”中的贸易竞争力对比分析——基于2000—2010年面板数据模型分析

的贸易规模 , 有效提高 四国贸易关 系中的系统抵御外部风 险能力 。 ⑦ 冯 帆等利用 2 0 0 5— 2 0 1 0年 的数据首先 分析 了近年来 中国与这 三国的贸易趋势变化 , 在此基础 上分析 了中国与三 国的贸易 比较优 势 , 结果表 明 中
① 何菊香 : 《 “ 金砖 四国” F D I 对贸易竞争力优势影响比较分析》, 《 亚太经济) 2 0 0 9年第 3期 。


文 献 回顾
中外学者对 “ 金砖 四国” 贸易竞争力的研究 比较多 , 但研 究角度 和侧重点 有所差别 , 结论和对 策也不 完
全相 同。
1 .国内研究成果
何菊香利用 F D I 与T C I 和R C A 的相关性 , 对 中国 、 印度 、 巴西和俄罗斯进行分析 , 发现 F D I 能有效 提升
1 20 5
6 5 5 8 8 3 6 9
1 061 7
6 o 6 5 7 1 2 1
8 5 28
l l l 5 1 4 9 2
1 8 5 7
8 3 5 1 0 3 1
l 2 6 4
2 o 3 8 2 6 8 8
33 4 7
1 3 0 7 1 6 4 2
② 冯跃 : 《 金砖四国服务贸易现状及竞争力评析》 , 《 经济 问题探索) 2 0 0 9 年第 1 O期。
③ 施佳烨 、 王佩 、 赵萍萍 、 周亚骐 : 《 金砖 国家对外贸易竞争力 比较分 析》 , 《 江苏商论) 2 0 1 1 年第 7 期。 ④ 秦嗣毅 、 杨浩 : 《 金砖 四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 》 , 《 东北亚论坛) 2 0 1 1 年第 1 期。 ⑤ 冯跃 、 郑锋 : 《 金砖 四国服务 贸易竞争力及其与发达国家的比较》 , 《 华东经济管理) 2 0 1 1 年第 2 期。 ⑥ 聂聆 、 骆晓婷 : 《 “ 金砖 四国” 生产性服务贸易结构 与竞争力研究》 , 《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 0 1 1 年第 3期。 ⑦ 黄玲 : 《 论“ 金砖 四国” 的贸易关 系构建》 , 《 财经科学) 2 0 1 1 年第 3 期。

2010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分析

2010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分析

2010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分析摘要:2010年,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货物贸易总量的急剧下滑,近年来我国货物贸易持续大幅增长、顺差不断扩大的势头有所减缓,未来我国货物贸易发展必将面临调整。

本文试从贸易总额、贸易增长速度、贸易地理结构、贸易商品结构、贸易方式等五方面分析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形势。

关键字:中国对外贸易、贸易总额、贸易增长速度、贸易地理结构、贸易商品结构、贸易方式一、从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和增长速度来看:进出口强劲增长,恢复程度好于预期世界经济持续向好的方面发展,国际市场需求求逐步恢复,国内需求增长强劲。

2010年1-6月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长的情况好于预期。

据海关统计,进出口总值实现13548.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3.1%,比2008年同期增长9.6%。

其中进口6497.9亿美元,同比增长52.7%,比2008年同期增长14.2%;出口7050.9亿美元,同比增长35.2%,比2008年同期增长5.7%。

而且6月份当月出口值及进出口总值均创历史新高。

从数据可见,我国当前进出口水平已经恢复至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水平。

由于进口增长速度快于出口,贸易顺差明显缩小,对外贸易进一步向平衡状态趋近。

表1 2001-2010年1-9月中国进出口总体情况金额单位:亿美元二、从中国对外贸易地理结构来看:对新兴国家出口份额增加,贸易多元化战略稳步推进;主要贸易伙伴地位稳定,对外贸易地理方向仍十分集中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包括欧盟、美国、日本、东盟和其他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等国家和地区。

这些主要贸易伙伴虽然在数量上比较有限,但是在中国的对外贸易当中占据的主要的地位,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在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中,尽管欧盟、美国、日本仍然为我国前三位主要贸易伙伴国,但是与此同时我国与东盟、印度、巴西的贸易往来越发密切,对新兴经济体进出口的比重提高。

2010年1-6月,中国对东盟、南非、俄罗斯、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出口加快,同比增速在45.4%一103.7%之间,明显高于出口平均增速;对这四个国家与地区的出口额占出口总值的比重分别提高到9.2%、0.7%,1.7%和1.5%,比2009年分别增加O.4、0.1、O.2和0.3个百分点。

中国贸易出口数据分析

中国贸易出口数据分析

我国出口产品现状分析1.1 出口额和贸易差额绝对量自2001年12月11日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后到2011年,中国出口贸易总额一直呈上升趋势:从2001年的22024.4亿元,到2008年首次突破100000亿元(当年是100394.9亿元),再到2011年的123240.6亿元,这期间出口额也形成了快速的增长。

但是2006年和2009年,中国的出口产品贸易较前一年出现了下降,2009年,产品出口可能是由于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金额出现了小幅度的下降。

贸易差额也是呈现增长趋势,但是从2009年开始就出现负增长。

2010年和2011年,出口额较上一年都是增长的,但是贸易差额却出现了下降,这表明我国进出口条件受到限制,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在下降,贸易对象国对我国产品出口实施了壁垒限制,阻碍了贸易额的净增长。

1.2 中国产品出口额增长率2001到2011年,中国产品出口额年均增长较大,全国的货物贸易出口额增长率基本都在20%以上。

从每个年份单独的增长率来看,除2006和2009年的负增长,2001年、2008年和2011年增长低于20%,其余年份都超过了20%。

自2001年以来2008年和2009年的总体出口增长有所减缓,2008年仅为7.43%,而2009年出现了负增长。

虽然2010年有所改变,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在2011年却又增长缓慢。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产品出口贸易面临的发展形势仍然很严峻。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部分计算得出。

1.3 中国产品出口在世界各大洲的分布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和计算得出。

从2009年和2010年的数据看,亚洲一直是中国主要的产品出口市场,约占出口总额的50%左右;欧洲是第二大市场,约占出口总额的22%左右;北美洲是第三大市场,约占市场份额的20%左右,而这些国家和地区大都是技术质量标准先进的国家。

1.4 中国产品出口的主要目的国表3 中国产品出口主要的贸易伙伴国从表3可以看出,首先,中国产品出口的集中程度较高。

2010年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形势分析及2011年展望2011042511861

2010年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形势分析及2011年展望2011042511861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行业周评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 2011年04月25日 第16期2010年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形势分析及2011年展望(摘要)2010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情况1.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增速首次快于出口。

2010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30.7%;进口额同比增长33.2%。

十年来,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增速首次快于出口。

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依然以加工贸易为主,一般贸易比重有所提高。

3.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电子技术分别居高新技术产品贸易顺差和逆差之首,且2010年贸易差额均较上年扩大。

2011年我国高新技术行业进出口影响因素分析1.有利因素:国内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刺激出口、鼓励进口;主要发达国家正在或即将放宽对我国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品的出口管制。

2.不利因素:国内高技术产品生产成本较快上升,人民币升值压力较大,产品出口成本和价格方面的优势逐步削弱;主要国家对我国的贸易保护措施延伸到高新技术领域,类似现象可能继续出现。

2011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预测1.2011年我国高新技术进、出口额增速均将超过20%,进口增速依然快于出口。

预计进口额将达到5158.41亿美元,同比增长25%;出口额将超过600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22%。

2.出口结构继续调整,一般贸易出口占比较快上升。

预计2011年我国高新技术一般贸易出口额将达到1000亿美元,同比增长34%;在整个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的占比将达到16.6%,较2010年扩大1.4个百分点。

3.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在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将小幅回落。

预计2011年,我国计算机和通信设备出口增速将为20%,较上年低6.1个百分点;占整个高新技术出口额的比例约为71%,占比较2010年下降1.3个百分点。

附:《2010年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形势分析及2011年展望》2010年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形势分析及2011年展望编者按:2010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较快发展,进出口规模迅速扩大,贸易结构逐步改善。

2010年国内形势综述.

2010年国内形势综述.

www,
四大因素导致: 2010年中国宏 观经济形势最 为复杂
结构性失衡是困扰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根源
最为复杂的原因之一,是中国宏观经济失衡的矛盾最 为复杂,因此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选择也更加复杂。
现在中国宏观经济仍然失衡,总量失衡的矛盾和结构 性失衡的矛盾交织在一起,特别是结构性失衡的矛盾,不 仅是深刻的存在,而且成为困扰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根 源。
www,
7.采购经理指数(PMI)
采购经理指数是一套综合性指标体系,因所选指标具有先导性,成 为经济运行监测的先行指标。
制造业PMI体系包括PMI综合指数和其他扩散指数,PMI综合指数由生 产、新订单、产成品库存、从业人员、供应商配送时间等五个主要 扩散指数加权而成,其他扩散指数包括采购量、积压订单、新出口 订单、进口、购进价格、原材料库存等。PMI综合指数高于50%表示 比上月增长,低于50%表示比上月下降,与50%的距离表示增长或下 降的程度。
www,
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幅来看,2009年6月固定资产投资连续增 长趋势结束,开始震荡下降。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同比增幅由2009 年5月的43.7%降至2010年3月的16.0%,5月增至23.9%;其他投资同 比增幅由2009年5月的35.2%经三次震荡下降和提高,至2010年3月达 到33.6%,2010年5月回落至26.6%。


势二
政 策
○ 一 ○












www,
Diagram
2010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形势
ADD YOUR TITLE
8月份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数据 投资出口回落 三季度GDP增速10%以内

2010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经常项目分析

2010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经常项目分析

中国国际贸易收支平衡变化表的数据分析2010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单位:亿美元项目差额贷方借方一.经常项目3,054 19,468 16,414A.货物和服务2,321 17,526 15,206a.货物2,542 15,814 13,272b.服务-221 1,712 1,9331.运输-290 342 6332.旅游-91 458 5493.通讯服务 1 12 114.建筑服务94 145 515.保险服务-140 17 1586.金融服务-1 13 147.计算机和信息服务63 93 308.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122 8 1309.咨询77 228 15110.广告、宣传8 29 2011.电影、音像-2 1 412.其它商业服务184 356 17213.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2 10 11B.收益304 1,446 1,1421.职工报酬122 136 152.投资收益182 1,310 1,128C.经常转移429 495 661.各级政府-3 0 32.其它部门432 495 63二.资本和金融项目2,260 11,080 8,820A.资本项目46 48 2B.金融项目2,214 11,032 8,8181.直接投资1,249 2,144 8941.1我国在外直接投资-602 76 6781.2外国在华直接投资1,851 2,068 2172.证券投资240 636 395 2.1资产-76 268 345 2.1.1股本证券-84 115 199 2.1.2债务证券8 154 146 2.1.2.1(中)长期债券19 128 110 2.1.2.2货币市场工具-11 25 36 2.2负债317 368 51 2.2.1股本证券314 345 32 2.2.2债务证券 3 22 19 2.2.2.1(中)长期债券 3 22 192.2.2.2货币市场工具0 0 03.其它投资724 8,253 7,528 3.1资产-1,163 750 1,912 3.1.1贸易信贷-616 5 621 长期-43 0 43 短期-573 4 578 3.1.2贷款-210 197 407 长期-277 0 277 短期66 197 131 3.1.3货币和存款-580 303 883 3.1.4其它资产244 245 1 长期0 0 0 短期244 245 1 3.2负债1,887 7,503 5,616 3.2.1贸易信贷495 583 88 长期35 41 6 短期460 542 81 3.2.2贷款791 5,860 5,069 长期100 264 163 短期691 5,596 4,9063.2.3货币和存款603 1,038 435 3.2.4其它负债-3 22 25长期-4 1 5短期 1 22 20三.储备资产-4,717 0 4,7173.1货币黄金0 0 0 3.2特别提款权-1 0 1 3.3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21 0 21 3.4外汇-4,696 0 4,6963.5其它债权0 0 0四.净误差与遗漏-597 0 597经常项目,资本与金融项目,储备资产与净误差与遗漏这四个方面借方总额为16414+8820+4717+597=30548,贷方总额为19468+11080+0+0=30548,说明试算平衡,对2010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进行分析,从经常项目入手,首先。

中国历年对外贸易分析

中国历年对外贸易分析

中国历年对外贸易分析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第143位成员,为此中国付出了15年的努力。

“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话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利益至上,在经济上面,中国为入世贸付出的15年说到底是为了追求更大更好的利益,为了能够同世界更好的进行贸易往来,在世界经济的大蛋糕中分上一羹,它值得中国这么做。

有利益就会有风险,就得看中国如何看待和应对了。

纵观这些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利大于弊,但是弊端也是越来明显。

入世带来的经济成果是巨大,中国作为世贸成员后与其他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往来自然会少了许多约束条件,多了许多待遇,虽然这是建立在中国也必须要降低关税、更加开放市场等等的条件下,但是对于迫切需要更大发展空间的中国来说,这是可以预料和接受的。

数据通常是能最直观的表明结果的,来看看下面的一组数据:表1 入世前后商品进出口总额及增长情况(注:以上数据来自世贸人才网:国际贸易商务人才门户《中国入世5周年对外贸易快速增长》)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贸易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2001~2005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4.56万亿美元,这一数值比我国入世前的1981~2000年20年的进出口总值3.67万亿美元还高出了24.25%。

其中,2001~2005年出口2.39万亿美元,比入世前的1981年~2000年的1.84万亿美元增长28.26%;2001年~2005年进口2.17万亿美元比入世前的1981年~2000年的1.41万亿美元增长53.90%。

此等惊人的经济成果,何不让人惊讶?入世后的中国发展速度之快,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就一直在快速的发展,但着重于计划经济的中国始终对经济发展存在着太大的阻碍,入世后,为了符合世贸组织的要求,国家宏观调控的力度大大减小,这就让许多资源配置和发展因素有了充分的自我发挥和调控空间,在市场经济无形的手的调控下,中国的经济体会向着更大的利润靠拢。

我国近年进出口商品结构数据及分析

我国近年进出口商品结构数据及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进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进出口商品结构也得到了一定改善,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在进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有待提高。

进口贸易部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进口商品结构的变化相对较小,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比重较为稳定,初级产品进口占20%,工业制成品的进口占80%左右, 1985年工业制成品的进口创历史新高,达到87.48%。

而初级产品的进口总量保持低速增长,其比重在不同时期有所起浮。

1990年“七五”计划完成时,进口商品中初级产品占18.7%,工业制成品占81.3%。

“八五”时期,工业制成品比重一直维持在80%以上,其中1993年最高,为86.3%,1995年最低,为81.5%。

“九五”时期,初级产品进口比重略有回升,2000年最高,为20.8%,1999年最低,为16.2%。

“十五”时期,初级产品进口比重逐年提高,从2001年的18.8%提高到2005年的22.4%。

综观我国进口商品结构,呈现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进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进口一直占主要地位。

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的大部分年份,制成品在进口总额中的比重均在80%以上。

在制成品进口中,机械及运输设备的进口发展最快,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根据统计资料显示,改革开放后,机械及运输设备进口在制成品进口总额中的比重均在40~50%之间。

第二,进口商品的技术构成不断提高。

从表3-9的统计数据来看,上世纪90年代以来,初级产品和资源性产品进口的比重略有上升,而低技术产品和中等技术产品的进口比重却明显下降,分别从1990年的17%和45.9%下降至2005年的7.8%和27%。

值得注意的是,高技术产品进口比重从1990年的13.4%提高到2005年的35.7%,成为进口的主导产品。

这种变动趋势表明中国一般加工业的国产化能力正逐步提高,从而对国外低、中技术产品的依赖程度逐渐减弱,同时也显示,随着国内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对国外先进技术和成套设备的需求日益增加。

2005年至今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以及问题分析

2005年至今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以及问题分析

2005年至今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以及问题分析摘要:2005年,我国进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后过渡时期,对外贸易依旧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进出口总额持续增长,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进出口贸易方式得到改进,在形势看似一片大好的情况下,仍有着不少隐患。

为了使对外贸易进一步持续稳定的发展,从进出口平衡,贸易顺差;进出口商品结构;出口贸易方式三方面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以便最终实现中国对外贸易真正意义上的长期稳定发展。

关键词:进出口平衡贸易顺差进出口商品结构进出口贸易方式一、概况我国的对外贸易正式发展于1979年。

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有了飞速的发展,贸易年均增长率高达16.0%;至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更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使我国更好更快的融入国际经济社会;到2008年,我国对外贸易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高达65.3%,与全世界的经济联系已经非常密切,可说是全球贸易强国,按照官方汇率计算,中国已经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按照购买力计算,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最新公布的数据,2009年中国出口占全球出口比重由2008年的8.9%提高到了9.6%,已经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

从2005年开始,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谈判中主要产业获得的过渡期大部分结束。

进入后过渡期,中国的对外贸易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开放市场。

进口关税降至承诺的终点;取消所有非关税措施;农产品关税配额数量达到最高点;贸易权完全放开。

从2004年下半年起,所有个人和企业都可以从事进出口业务;服务贸易中大部分领域将取消限制,允许外商控股或独资;按透明度原则接受贸易政策审议。

同时,中国可以享受世贸组织其他成员提供的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参加世贸组织谈判,直接参与制定多边经贸规则,充分发挥在国际经贸事务中的作用;与申请加入世贸组织的新成员进行市场准入谈判;享受作为发展中成员的权利;获得多边贸易体制保障,利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解决与其他成员贸易和投资方面的纠纷。

2010-2011年中国制药行业经济运行分析

2010-2011年中国制药行业经济运行分析

2010-2011年制药行业发展运行分析一、2010年我国医药行业运行分析2010年1-12月,随着政府投资扩张效应的减弱,我国医药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在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增速较上年同期小幅回落。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1-12月,医药行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941.15亿元,同比增长33.5%,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2.8个百分点。

2010年1-12月,医药行业外资利用范围有所缩小,但外资利用规模进一步扩大,说明医药行业利用外资的集中度有所提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1-12月,医药行业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129个,比上年同期减少10个;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2,847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361万美元。

2010年12月份,在国内市场在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医疗体制改革等多项利好的刺激下,我国医药行业工业总产值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12月份,医药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71.32亿元,同比增长29.5%,增速较上月加快1.8个百分点;2010年1-12月,医药行业累计完成工业销售产值11,933.82亿元,同比增长27.1%,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6.1个百分点。

2010年12月份,我国医药行业增加值增速保持平稳增长,说明行业内生性增长特征显著。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12月份,医药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9%,增速较上月加快0.7个百分点;2010年1-12月,医药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2%,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0.4个百分点。

2010年12月份,我国医药行业继续保持较快的新产品开发速度,但这一速度有所放缓。

累计方面,我国医药行业累计新产品产值增速保持平稳的快速增长,说明医药行业的创新驱动能力得以保持。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12月份,医药行业完成新产品产值175.85亿元,同比增长21.8%,增速较上月回落7.8个百分点;2010年1-12月,医药行业累计完成新产品产值1,624.06亿元,同比增长27.7%,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0.7个百分点。

2010年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分析

2010年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分析
l 2 月 月 3 月 4 月 5 6 月 月 7 月 8 月 9 月 I N o 1月 1 1月 2
6 7 0 O
图1 0 年全国石 油和 化工行业产 值增长走势 2 1 0
1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行业 . 2 1 年 ,石油和天然气开 采行业规模 以上企业 3 7 ,实现总产值 1 l 00 3家 . 万亿元 ;进 出 口总 额 0 11 . 467 亿美元 ,其 中进 口总 额达 19 . 亿美元。 30 4 2
行业利润总额6 4 2 9 . 亿元 ,同比下降3 %;主营业务收入22 万亿元 ,同比增长4 .%;资产总计 2 . 8 . 0 O1
9 88 彳 . 同 增 长 1 91 4 7亓 %
2 . 8
表 1 2 1 年 全 国 石 油 化 工 主 要 产 品 供 需 平 衡 情 况 00
944 8
205 4 7. 4 1. 47 29 1 33 】 238 0 7. 9 1 7 4
1 66 】

32 . 01 5 -. 09 342 0 569 1 - 12 4
406
4 04l 04 l 22 4 98 32 3 3 82 85 2 1 3l
1 70. 0 3
5. 26 2 . 2 5. 38 5 1 1 27 .
117 .


20正 09 l比 , ±% 百 J
2 0生 01
天然气 ,亿立方米
20正 09 同比 , ±%
2 1 生 0 0
83 4. 1 l 21
2 2 74 5 7
计67 万亿元 ,增长1 . . 5 81 %。各项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8\ 二 业 _I 小 儿 】 : 工 长 油 行值 - 和 j 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中国进出口数据分析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97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7%。

其中,货物出口15779亿美元,增长31.3%;货物进口13948亿美元,增长38.7%。

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183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126亿美元。

2010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2010年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货物进出口额及其增长速度
全年非金融领域新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27406家,比上年增长16.9%。

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1057亿美元,增长17.4%。

全年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额59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3%。

全年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9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7%;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89亿美元,与上年持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