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要求导出及测量过程设计

合集下载

计量确认专题培训

计量确认专题培训
能源 计量
安全 防护
环境 保护
8
测量设备
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样品(标 准物质)或辅助设备或它们的组合。
(1)测量仪器(仪表):即计量器具 (2)实物量具:成组砝码;成组量块 (3)标准物质:有证标准物质;通用标准物质 (4)测量系统:测量仪器 + 软件 + 测量标准 + 辅助设备 ………
uc
=
uA
=
uB
=
uc
=
0.06g 0.012g 0.06g
33
STEP5(第5步) 确定扩展不确定度U
置信概率为95%,取包含因子k为2
U
=
kuc
=
0.12g
34
STEP6(第6步)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结果报告
样品称重过程的(扩展)不确定度U = 0.12g,k=2
35
电子天平校准(过程)不确定度评定
【计量要求基本信息填写】(示例2)
生产过程名称 管控点
管控位置 管控要求 测量过程名称 目标不确定度 测量设备名称 测量范围 准确度等级/最大 允许误差
蒸汽输送 ××蒸汽管道蒸汽压力
输出端 (0.8~1.2)MPa ××蒸汽管道蒸汽压力监测
0.1MPa 压力表 (0~1.6)MPa 2.5级(±2.5%)
生产过程名称 管控点
管控位置 管控要求 测量过程名称 目标不确定度 测量设备名称 测量范围 准确度等级/最大 允许误差
安全防护 ××电器绝缘电阻
××车间 >1MΩ ××电器绝缘电阻检测 0.5MΩ 兆欧表 (0~10)MΩ ±0.2MΩ (1MΩ )
7
绝缘电阻一般控制在 2MΩ 以下,T=2-1=1 (MΩ ) 一般测量过程,U (k=2)≤1/2T 即U ≤0.5NΩ

测量过程计量要求的推导及验证

测量过程计量要求的推导及验证

测量过程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计量要求的推导和验证则是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步骤。

本文将从计量要求的推导和验证两个方面探讨测量过程的相关内容。

一、计量要求的推导1. 定义测量目标:在进行测量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测量的目标是什么,比如测量长度、质量、温度等。

需要根据测量目标选择合适的仪器和测量方法。

2. 确定测量不确定度:测量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不确定度,需要通过合适的方法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估和计算。

通常可以采用传统方法、模型方法、组合方法等。

3. 确定测量结果的表示方式:测量结果的表示方式包括数值表示、不确定度表示以及误差范围表示等。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表示方式。

二、计量要求的验证1. 测量系统的稳定性验证:在进行测量之前,需要验证测量系统的稳定性。

可以通过长期稳定性试验、重复性试验等方法对测量系统的稳定性进行验证。

2. 测量系统的准确性验证:测量系统的准确性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偏差。

可以通过标准物质校准、比对试验等方法对测量系统的准确性进行验证。

3. 测量系统的重复性验证:测量系统的重复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重复进行相同测量所得到的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可以通过重复性试验、稳定性试验等方法对测量系统的重复性进行验证。

4. 测量系统的线性性验证:测量系统的线性性是指在一定范围内,测量结果与被测量值之间的关系是否符合线性关系。

可以通过线性回归分析、残差分析等方法对测量系统的线性性进行验证。

计量要求的推导和验证是确保测量过程准确可靠的重要步骤。

通过对测量目标的明确、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测量结果的表示方式的选择以及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准确性、重复性和线性性的验证,可以有效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测量目标的明确定义是非常关键的。

当我们需要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时,就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如尺子、游标卡尺或激光测距仪等。

计量基础知识---测量设备精度要求

计量基础知识---测量设备精度要求

E
2.5 计量要求的导出思路
1.导出允许误差
200
250
范围
200
±5
250
200 100 300
0 kPa 400
允差
(195~255)kPa 惯例
(1/3~1/10)
技 术 要 求
计 量 要 求
比值 1/5
最大允差=2kPa
2. 导 出 量 程
200 250
±5 0
150
(150~250)kPa (200~300)kPa
确定并量化计量要求的计量特性
定 量
稳定性 分辨力 测量范围 最大允差 温湿度控制
准确度
环境条件
操作者技能
定 性
最大允许 测量误差
允许测量 不确定度
最大允许 误 差
准 确 度 等 级
测量范围 标称范围 示值误差 引用误差
测量过程 计量要求
测量方法 测量对象 环境条件 操作技能 重 复 性 复 现 性
计量基础知识
------测量设备精度要求
L/O/G/O
目的
了解计量基础知识及公司测 量设备分类,掌握计量要求的导 出方法,熟悉公司现有测量设备 的精度要求。
目录
1 2
计量基础知识 计量要求导出方法 计量确认及验证
3
4
测量设备精度要求
1.1 计量发展
1
原始 阶段
以经验和 权力为主
1875年国际 上签订《米制 公约》
3
现代 阶段
2
经典 阶段
1955年签订 《国际法制计量 组织公约》和国 际计量单位制开 始统一
存放于北京中国科技馆的 记里鼓车
东汉铜卡尺
兴建于广州市北京路步行 街上的铜壶滴漏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GBT-19022—2003)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GBT-19022—2003)

测量管理体系1.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GB/T 19022—2003) (2)1.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GB/T19022—2003)前言本标准等同采用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本标准是GB/T19000族标准之一。

标准中的“应”(shall)表示要求,“应当”(shall)仅起指导作用。

本标准代替GB/T19022.1—1994和GB/T19022.2—2000。

本标谁与GB/T19022.1—1994和GB/T19022.2—2000的主要差异如下:——明确测量管理体系在组织中的作用,与GB/T19001标准协调一致;——明确满足计量要求是测量管理体系的根本目的;——体现GB/T19000标准所述的质量管理原则。

本标准未使用术语“检定”。

当计量要求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确定时(7.2.2),计量确认与检定相同。

引言一个有效的测量管理体系确保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适应预期用途,它对实现产品质量目标和管理不正确测量结果的风险是重要的。

测量管理体系的目标是管理由于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可能产生的不正确结果而影响该组织的产品质量的风险。

用于测量管理体系的方法包括从基本的测量设备的验证到测量过程控制中统计技术的应用。

在本标准中,术语“测量过程”适用于实际的测量活动(例如在设计、检测、生产、和检验中的测量活动)。

以下情况可以引用本标准:●顾客在规定所要求的产品时;●供方在规定所提供的产品时;●立法和执法机构;●测量管理体系的评定的审核。

GB/T19000标准阐明的管理原则之一是强调过程方法。

应当认为测量过程是支持组织产品质量的特定过程,图1显示了适于本标准的测理管理体系模式。

本标准包括测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和实施指南两部分,可用于改进测量活动和提高产品质量。

“要求”以正体字出现。

“指南”在相应的“要求”段落后面的框内,以斜体字出现。

“指南”仅作为信息而不是对“要求”的增加、限制或修改。

简述测量设备预期使用要求的导出

简述测量设备预期使用要求的导出

简述测量设备预期使用要求的导出测量设备预期使用要求是正确实施计量确认的依据,其正确与否,对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实验室必须正确导入测量设备预期使用要求。

但在基层疾控,由于绝大多数计量管理和检测人员这方面接受教育培训的机会相当有限,因而对如何正确实施测量设备预期使用要求的导入还显得比较茫然,为此本人根据自己对此问题的认识,就测量设备预期使用要求的导出谈点看法,供广大同行商讨。

1 测量设备预期使用要求测量设备预期使用要求是指预计使用测量设备的场合(如测量参数或项目的测量过程,下同)对其的要求。

即测量设备预期使用的场合或称测量点对其计量特性、使用环境条件、操作者等方面的限制要求。

1.1预期计量特性要求测量设备预期计量特性是指预计使用测量设备的场合对其量程范围、允许误差或允许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重复性、稳定性、灵敏度、分辨力、漂移等内容的限制要求。

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对允许误差、量程范围、分辨力3个方面的限制要求。

1.2预期使用环境条件要求预期使用环境条件是指预计使用测量设备的场合对诸如温度、湿度、电磁干扰、辐射、供电、照明、声级、振动、清洁度、尘埃量、防腐等环境条件的限制要求。

1.3预期操作者要求预期操作者要求是指预计使用测量设备的场合对测量设备操作者资质、操作技能和相关知识等内容的限制要求。

2 预期使用要求的导出流程基层疾控从事的测量活动多为参数测量,一般仅要求测量参数的具体数值,对被测量参数不规定允许偏差范围,仅提出测量准确度要求,因此测量设备的预期使用要求主要取决于测量过程的要求,导出时一般可按下述3个步骤进行。

2.1根据测量参数或项目选择与之对应的测量过程正确选择测量过程,是测量设备预期使用要求导出的基础,测量过程选择不当,将会导致测量结果无效。

在选择测量过程时,必须尽可能地选择与测量参数或项目对应的国家、地方或行业标准测量方法或规范,如没有与测量参数或项目对应的国家、地方或行业标准测量方法或规范,可选取类似的国家、地方或行业标准测量方法或规范作适当修改,然后在确认能满足测量参数或项目测量结果对应的评判标准要求后使用。

测量过程计量要求导出记录表(模板)

测量过程计量要求导出记录表(模板)
2.5级
按准确度等级计算的最大允许误差≤1/3△max
0.4级
分辨力
0.02MPa
分辨力(最小刻度值)
0.005MPa
环境要求
常温
测量设备使用环境
常温
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
设备名称
精密压力表
评价
根据顾客的计量要求和测量设备原则,所购置的测量范围(0-0.6)MPa、0.4级的精密压力表,可以满足压力表校验测量要求。
测量过程计量要求导出记录表测量过Βιβλιοθήκη 名称压力表检验测量参数
压力值(MPa)
测量过程依据文件
JJG52-2013《弹性元件式一般压力表、压力真空表和真空表检定规程》
计量特性
顾客的计量要求
测量设备的配备原则
导出的计量要求
测量范围
(0-0.4)MPa
应等于或略大于顾客要求测量范围
(0-0.6)MPa
最大允许误差
型号规格
/
测量范围
(0-0.6)MPa
准确度
0.4级
分辨力
0.005MPa
制造商
上海田林
记录人: 审核:

加热炉温度测量过程

加热炉温度测量过程

TG/CX-CL-05-03-JK01 测量过程计量要求导出记录测量过程名称加热炉炉温测量过程使用单位编号:轧钢厂导出日期2023 年2 月28 日导出人1测量过程掌握要求及依据:1.1测量依据:《轧钢工艺标准》1.2掌握范围依据《轧钢工艺标准》炉膛温度掌握范围 (850~1250)℃,选取轧制温度波动范围要求最严格的,如:(1150±15)℃1.3 容差:T=30℃2转化为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2.1 测量范围:测量范围不变,同 1.2 要求,(850~1250)℃2..2测量结果的允许不确定度U :允Mcp=T,U =2U 允允T2Mcp当Mcp =3 时,计算得到:U =T =30=5( ℃)允 6 62.3环境要求:常温常压2.4操作者技能:经过培训后上岗2.5区分力:1 ℃3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要求3.1测量范围选取工作用贵金属热电偶测量加热炉炉膛温度,依据 2.1要求,测量设备的测量范围上限1250×5=1562.5℃,依据工作用贵金属热电偶规格型号,其测量范围下限均为0℃,4因此选择测量设备的测量范围(0~1600)℃3.2测量设备的准确度:3.2. 1 测量设备的综合允许误差Δ由测量允许不确定度U 导出:允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U ,可得测量设备测量不确定度U允1U U = 0.9U = 0.9 ⨯ 5 = 4.5 〔℃〕1允U= ∆⨯ 2 ,得到:∆ = 1 ⨯ 3 = 4.5 ⨯1.732 = 3.897 〔℃〕 1 32 2 测量过程测量结果的允许误差Δ由测量设备热电偶引入的误差 ∆ 、AI 模块转换引入的1误差∆ 组成。

23.2.1 经查阅,AI 模块最大允许误差为± 0.1% ; ∆ =0.1%×1600=1.6〔℃〕23.2.2 工作用贵金属热电偶最大允许误差∆1∆ = ∆2 - ∆ 2 12= 4.52 -1.62 = 4.21 〔℃〕查 JJG141-2023 工作用贵金属的检定规程 5.1 可知 S 型,II 级热电偶的测量范围〔600~ 1600〕℃,最大允许误差是Δ=±0.25%t=4℃, ,所以选择 S 型,II 级热电偶满足测量要求。

如何导出计量要求

如何导出计量要求

如何导出计量要求一、什么是计量要求计量要求是根据顾客、组织和法律法规的要求确定的对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的计量性能特性的要求。

计量要求可表示为准确度等级、最大允许误差、测量范围、稳定性、分辨力、环境条件或操作者技能等技术指标。

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都需要这些计量要求。

计量要求有一些是针对测量设备的,如:最大允许误差、测量范围、稳定性、准确度等级、分辨力等;有一些是针对测量过程的,如:最大允许误差、测量范围、允许测量不确定度、环境条件或操作者技能要求。

计量要求中一部分是定量的,如:测量不确定度、测量范围;一部分要求是定性的,如:准确度、环境条件、操作者技能要求等。

计量要求在标准中提出有(1)4总要求;(2)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3)7.2.2测量过程设计等条款。

二、顾客、组织和法律法规以什么形式体现其要求(1)顾客的要求往往是通过对产品的要求,以产品技术规范、合同书和技术标准的形式提出来的。

(2)组织的要求往往是通过对企业生产控制(工艺文件、设计图纸、产品标准等)、监视、物料交接、能源计量等需要提出来的。

(3)法律法规的要求往往是通过对企业生产安全、环境保护、贸易结算等需要提出来的。

三、如何导出计量要求第一步:确定顾客的要求:应将产品性能和生产的技术要求、产品具体技术指标(工艺文件的要求)的形式表示出来;找出设计工艺文件或图纸上的控制要求作为由顾客要求。

这种确定需要由生产技术人员进行识别,而不是单独计量人员能够胜任的。

第二步:将顾客的要求转化为可以实现的测量要求:把设计工艺文件或图纸上工艺要求,把产品检验或其他指标,设计工艺部门规定的生产过程控制参数和生产安全、环保、贸易等的要求统称为顾客要求转化为对测量的要求。

这一步需要由工程技术人员和计量人员共同确定的,提出的测量要求应该是明确的,可以测量的,且覆盖顾客要求的。

第三步:将这些对测量的要求转化为计量要求:计量要求可用计量特性的参数表示为准确度等级、最大允许误差、测量范围、稳定性、分辨力、允许不确定度、环境条件或操作者技能要求。

ISO10012 测量过程的实现

ISO10012  测量过程的实现

20
7.2.2 测量过程设计 指南
(性能)特性的例子包括: - 测量不确定度;
- 稳定性;
- 最大允许误差; - 重复性; - 再现性; - 操作者的技能水平。 其他特性对于某些测量过程可能是重要的。 21
1. 测量过程设计的要求和步骤
1)确定对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 2)设计满足这些计量要求的测量过程,确定高度控制的测量过程
6
哪些是测量过程
1)产品的检验; 2)工艺检查(如环境条件、转速、流量、差压等);
3)环境保护(如废水、废气、噪音)的监测;
4)安全防护(如噪音、爆炸性物质浓度等)的监测;
5)内部校准或比对。
7
ISO9001 监视和测量
某些“测量”不一定是指用测量设备确定量值的活动,而是一种统 计数据、收集信息的活动。
不是被测量但对测量结果有影响的量。
例: (a) 用来测量长度的千分尺的温度; (b) 交流电位差幅值测量中的频率; (c) 测量人体血液样品血红蛋白浓度时的胆红素的浓度。
14
3 影响测量过程的影响量
3.2 识别和处理影响量
- 人(人员)
- 环(设施、环境条件)
- 法(检测和校准方法及方法的确认) - 机(测量设备) - 溯(测量的溯源性) - 抽(抽样方法) - 样(检测和校准物品的处置) 15
40
2.6 确认测量过程的有效性
1)什么是有效性确认? 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如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结果,对测量过程的预
期用途或使用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
2)时机
a. 完成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后,在测量过程投入使用前。
b. 定期核查后
41
2.6 确认测量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有效性

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导出

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导出

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导出计量要求是为满足被测对象量值的测量而提出的要求。

企业建立测量管理体系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预期的计量要求,而控制测量过程的前提首先要明确计量要求,因此,从测量要求中正确导出计量要求是测量过程控制的基础。

计量要求也可以说是对测量过程各要素提出的要求,这些要求可从顾客的产品要求和组织的要求、能源、经营管理、法律法规的测量要求中导出。

这些要求对具体测量设备来说,可表示为测量范围、分辨力、准确度等级、扩展不确定度(或最大允许误差)、稳定性等;对一个测量过程来说,计量要求不仅针对测量设备,还包括测量方法、环境条件、操作者技能等。

怎样从测量要求中导出对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呢?实践证明,利用测量能力的概念来解决计量要求的导出问题是一个有效的尝试。

一、测量能力指数M cp㈠ 测量能力指数M cp值测量能力指数是为了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而提出的一种评定指标,通常称为M cp值。

它的本质是被测对象的允许误差与测量误差的比值。

从企业的测量情况(见表1)分析,被测参数一般可分为两大类:检验与监控类和参数测量类。

表1 测量系统(设备)测量能力指数M cp值表注1:参数监控是通过检测将参数控制在某个事先规定的范围内;而参数测量仅要求测定参数的具体数值,只对测量准确度提出要求。

注2:根据参数的重要程度,尽量选取M cp0在B级以上的测量系统(设备);测量系统(设备)M cp不得低于C级的规定。

1、质量检验、工艺控制等数据(检验与监控类)这一类被测参数本身的量值是确定的,如(10±0.5)mm 等,测量的目的是判定这个量值是否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也就是说,10mm 是确定的,要计量它们是否在±0.5mm 公差范围之内。

2、物资量、能源量等检测数据(参数测量)这类被测参数是不确定的,只对测量提出准确度要求,例如,进厂的煤每车的量是不确定的,只是要求每车的误差不超过多少,这种误差称为允许误差,记作“δ允”。

计量要求导出讲解

计量要求导出讲解
计量要求导出
2012.3
一.计量要求导出的定义及内容
• 计量要求:实现单位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而对 测量提出的要求,也可说对测量过程各要素提 出的要求。
• 计量要求的作用:为计量确认提供输入,对测 量过程要素提出要求,为下一步测量过程策划 提供条件
• 计量要求的来源:计量要求是根据顾客、组织 和法律法规的要求确定的。
人员等人力资源。 • 计量要求导出过程一般不需要测量设备等硬件
三.计量要求导出的内容
• 测量范围 • 允许误差或不确定度 • 分辨力 • 环境条件 • 稳定性 • 人员技能等 • 通常导出内容为测量范围、(最大)允许误差、
分辨力等,其中测量范围、 (最大)允许误差为 必导内容,其余内容根据测量过程对过程要素的 不同要求选择导出内容
技术规范、设备说明书、文件、合同; • 4.计量要求需要导出的内容根据测量过程的不同
而不同,有的有环境要求,有的有人员要求,要 加以识别。
• 此方法具有局限性,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 E.经验法
• 根据经验定容差(如某温度计量过程误差50℃并 不影响产品质量,则可定容差为±50℃),允许 误差通常为容差的三分之一至十分之一(若取五 分之一,则此过程的允许误差为正负10℃)
• 此方法不建议采用
四.注意事项
• 1.强检测量设备可不导计量要求; • 2.所导出计量要求是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 • 3.导出计量要求要有依据,依据通常为国家标准
• Cpk=|T-2ξ|/6σ≥1, • 式中ξ=|M-υ|=|上公差+下公差|/2(包括符号) • M----公差中心值 T --- 公差带 • υ----数据分布中心值 • 令|T-2ξ|/6σ=1,则σ=|T-2ξ|/6

计量要求导出

计量要求导出
根据试验条件的测量求,又根据目前测量设备生产的标准规格,因此选择工作范围在50-300℃;允差±2℃的恒温箱。
导出计量要求
测量设备性能指标
名称
电热鼓风干燥箱
测量范围
50-300℃
分辨率为:
最大允许误差:
1℃
±2℃
结论
根据样品试验的测量要求,配备上述设备完全符合测量要求。
编制人:审核人:
测量过程计量要求导出
序号:
测量过程名称
钢材外发称重计量
测量项目
质量
工艺测量要求
技术
指标
指标名称
钢材汽车外发整体称重
指标数据
范围:20-100t;允差0.3%
环境要求
常温
依析:
1、根据钢材外发贸易规定汽车运输整体计量要求,100t时允差0.3%,本公司称量设计最大称量120t,常用称量70-90t,最小称量20t。
2、根据我国分析仪产品生产通用规格和范围,因此选择其测量范围C: 0.20-3.00,误差±0.03;S: 0.01-0.100,误差±0.005的碳硫分析仪。
导出计量要求
测量设备性能指标
名称
碳硫分析仪
测量范围
C: 0.20-3.00,
S: 0.01-0.100
最大允许误差
C:±0.03 S:±0.005
2、根据整体称量贸易结算行业规定,该测量过程其计量要求为,称量范围:20-120t;最大范围称量允许误差0.3t;分辨率最低在20kg。
3、根据测量设备误差应为被测量值所要求误差的1/3-1/10的选择原则,又根据目前测量设备生产的标准规格,因此选择测量范围为0-120t,分辨率为20kg,准确度为准确度中级电子汽车衡。

如何导出计量要求

如何导出计量要求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过程中,计量要求的导出一直困扰着广大计量工作者,为此我们多次讨论,反复研究,并应用大量实例进行论证。

经综合分析,笔者认为以下方法既满足标准要求又符合企业需要。

首先什么叫计量要求?计量要求是为满足被测对象量值的测量而提出的要求。

企业建立测量管理体系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预期的计量要求,而控制测量过程的前提首先要明确计量要求,因此,从测量要求中正确导出计量要求是测量过程控制的基础。

计量要求也可以说是对测量过程各要素提出的要求,这些要求可从顾客的产品要求和组织的要求、能源、经营管理、法律法规的测量要求中导出。

这些要求对具体测量设备来说,可表示为最大允许误差、允许不确定度、测量范围、稳定性、分辨力等;对一个测量过程来说,计量要求不仅针对测量设备,还包括测量方法、环境条件、操作者技能等。

怎样从测量要求中导出对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呢?第一步:把顾客、组织和法律法规的要求找出来。

顾客、组织和法律法规在订购产品或生产产品时,往往通过订货合同及其技术规范、标准、产品质量特性表或图纸等提出技术要求,包括生产安全、环保、贸易等要求。

顾客、组织和法律法规关心的是产品性能、生产和安全等的技术要求,但是对如何进行测量,应有哪些测量要求,通常难以作出规定或很少作出规定。

因此,首先应将产品性能和生产的技术要求以技术参数、产品性能指标的形式表示出来,把设计工艺文件或图纸上的技术要求表示为技术指标,把产品的质量特性转化为产品检验规范或其他检验指标;把规定的生产过程要求转化为控制参数特性。

在许多规范中已经做了这一步工作,并在规范中明确提出了各项技术指标和参数;有的还需懂产品、生产技术知识的人员进行分析,用定量的技术指标和参数表示出来。

这种确定需要由产品技术人员进行识别和确定,而不是计量人员能够胜任的。

第二步:把顾客、组织和法律法规的要求转化为对测量的要求。

把设计工艺文件或图纸上的技术指标表示为可测量的技术参数。

如,把产品的质量特性指标转化为产品检验规范或其他检验指标;设计工艺部门规定的生产过程监督的技术参数和产品质量特性表示为可测量的量值。

计量要求的导出

计量要求的导出

一、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是指:最大允许误差、准确度、测量范围、最小分度值、稳定性等。

二、依据规定的要求决定计量要求1.标准提出的计量要求的依据和出处①总要求提出:“规定的计量要求由产品要求导出”②5.2顾客为关注焦点中指出: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确保:a)确定顾客的测量要求并转化为计量要求;b)测量管理体系满足顾客的计量要求;c)能证明符合顾客的计量要求。

③在7.2.2测量过程设计中提出“应根据顾客、组织和法律法规的要求确定计量要求”。

2. 顾客、组织和法律法规以什么形式体现计量要求①顾客的计量要求往往是通过产品的要求,以产品的技术规范、合同书和技术标准的形式表现出来。

②组织的计量要求往往是通过对企业生产控制、监视、物料交接、能源计量管理等需要提出。

③法律法规的计量要求往往是通过对企业生产安全、环境保护、贸易结算等需要提出。

1. 将产品性能和生产的技术要求表示为技术指标参数要求或产品性能指标的形式表示出来,把设计工艺文件或图纸上的技术要求表示为表示为技术参数,把产品的质量特性转化为产品检验规范或其他检验指标;把规定的生产过程要求转化为控制参数特性。

2. 把技术参数指标要求、化验规范或化验指标、生产过程参数或安全、环保、贸易参数转换为测量要求。

3. 测量要求转化为计量要求把测量要求转化为计量要求,一般表示为:最大允许误差/允许不确定度、量程、稳定性、分辨率、环境条件和操作者的技能要求。

四、 验证测量设备是否满足计量要求的方法利用过程能力分析方法分析判定公式为:Cp = =T Tu Tl -Cp = = ≥ 1时,过程能力基本满足要求。

Cp 表示过程能力T 表示容差范围(公差带)表示上容差限表示下容差限 σ 表示标准偏差在容差的中心值两边允差不相等或≥某个数值或≤某个数值的情况下,就要对通用公式进行必要的修正。

1. 根据中心值两边允差相等时过程能力的判定公式Cp=T /6σ=(Tu-Tl) /6σ≥ 1令 Cp=T /6σ=(Tu-Tl) /6σ= 1σ=T /6=(Tu-Tl) /6σ是标准偏差求出标准偏差σ,就将被测参数转化为计量要求了.例: 加工一件直径为10.00mm 轴,允差为+0.02mm 和-0.02mm,公差带为0.04mm利用判定公式σ=T /6=0.04/6=0.007mm2. ≥某个数值或≤某个数值时过程能力的确定过程能力一般用下述公式来判定:6T σ6Tu Tl σ-Tu TlCp=(Tu-μ) /3σ≥1Cp=(μ-Tl) /3σ≥1式中Tu 允差规定的上限值(≤的值)Tl 允差规定的下限值(≥的值)μ数据分布的中心值(可用工艺参数代替)3.中心值两边允差不相等时过程能力的确定过程能力一般用下述公式来判定:Cpk=(T-2ξ) /6σ≥1式中的ξ是M和µ的距离=M-.µM-容差的中心值µ-新的数据分布中心值4. ≥某个数值或≤某个数值时被测参数转化为计量要求根据过程能力的判定公式Cp=(Tu-μ) /3σ≥1Cp=(μ-Tl) /3σ≥1令Cp=(Tu-μ) /3σ=1 或Cp=(μ-Tl) /3σ=1则σ=(Tu-μ) /3 或σ=(μ-Tl) /3σ是标准偏差求出标准偏差σ,就将被测参数转化为计量要求了。

计量要求导出记录3.6

计量要求导出记录3.6

编号:QJ/GY G12.001/01部门:制丝车间编号:QJ/GY G12.001/01部门:制丝车间编号:QJ/GY G12.001/01部门:制丝车间编号:QJ/GY G12.001/01部门:制丝车间编号:QJ/GY G12.001/01部门:制丝车间编号:QJ/GY G12.001/01部门:制丝车间编号:QJ/GY G12.001/01部门:制丝车间编号:QJ/GY G12.001/01部门:制丝车间编号:QJ/GY G12.001/01部门:制丝车间编号:QJ/GY G12.001/01部门:制丝车间编号:QJ/GY G12.001/01部门:制丝车间编号:QJ/GY G12.001/01部门:制丝车间编号:QJ/GY G12.001/01部门:制丝车间编号:QJ/GY G12.001/01部门:制丝车间编号:QJ/GY G12.001/01部门:制丝车间编号:QJ/GY G12.001/01部门:制丝车间编号:QJ/GY G12.001/01部门:制丝车间编号:QJ/GY G12.001/01部门:制丝车间编号:QJ/GY G12.001/01部门:制丝车间编号:QJ/GY G12.001/01部门:制丝车间编号:QJ/GY G12.001/01部门:制丝车间编号:QJ/GY G12.001/01部门:制丝车间编号:QJ/GY G12.001/01部门:制丝车间编号:QJ/GY G12.001/01部门:制丝车间编号:QJ/GY G12.001/01部门:制丝车间编号:QJ/GY G12.001/01部门:制丝车间编号:QJ/GY G12.001/01部门:制丝车间编号:QJ/GY G12.001/01部门:制丝车间编号:QJ/GY G12.001/01部门:制丝车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量要求导出及测量过程设计测量过程的设计:根据顾客、法规或组织对企业各项管理工作中新涉及的需要提供测量数据的工作要求而进行的测量方法/程序的计划、规划、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

设计内容一般有:1)识别顾客对测量的要求(明确测量的目的、原因,期望的效果);2)根据现场情况拟定测量方法和测量设备(保证测量可实现);3)导出该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4)根据计量要求识别过程要素和控制方法(降低测量失准的风险);5)确定监视方法及频次(“及时”发现偶发因素造成的测量失准);6)形成测量过程规范(测量作业的指导);7)评定该测量方法的不确定度(测量结果可信度的评价);8)有效性确认(验证是否能实现设计要求)。

注:A 测量过程的设计一般形成一个文件(测量过程规范)及三个记录/附件(计量要求导出、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有效性确认)。

设计过程的1)、2)内容原则上应在设计说明书中体现(可省略)。

B 其中测量依据的技术标准、规范等文件中已明确规定所选用测量设备计量特性要求的(如依据GB 12358-2005选配CO检测报警仪;依据GB17167-2006选配能源计量器具;依据相关检定规程/校准规范选配内部校准用标准器以及依据相关检验标准选配理化分析仪器等),可不进行计量要求导出及有效性确认(不需要3)、8)项),只需在《测量过程规范》说明依据何标准、规范确定的测量方法及测量设备。

1 术语和定义:1.1 计量要求(GB/T 19022-2003 A.2)计量要求是顾客根据相应的生产、检测过程规定的测量要求。

包括在验证产品符合顾客规范的要求加上有生产过程控制及它的输入而产生的要求。

可以用最大允许误差或操作限制等方法表述。

应当有足够详细的表述以便执行者能明确决定特定的测量设备是否能根据预期用途控制、测量或监视规定的变量或量值。

由于测量过程中最重要且必备的要素是测量设备,因此计量要求可分解为: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要求+测量过程控制要求(操作者、对被测参数的限定条件、方法、环境、测量允许不确定度/允许误差)。

其中“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要求”是选配测量设备的主要依据。

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要求根据导出的不同阶段可分为“计算要求”、“匹配要求”、“选用要求”。

计算要求:由测量要求推导、计算所得出的计量特性要求;匹配要求:根据拟选用测量设备的规格系列所选择的最接近且优于计算要求的计量特性要求。

选用要求:实际配备测量设备的规格系列所规定的计量特性要求。

1.2计量特性(GB/T 19022-2003 3.4)计量特性能影响测量结果的可区分的特性。

注1. 测量设备通常有若干个计量特性。

注2. 计量特性可作为校准的对象。

一般检定规程/校准规范、标准、说明书等资料中称为:计量性能、技术性能、技术指标等。

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是由检定/校准证书获得的实际特性值。

如:示值误差:-0.12Pa重复性:≤0.05%1.3计量验证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与设备预期使用的计量要求中所规定的计量特性要求相比较的活动。

验证通过的原则:一般原则:计量特性应优于等于选用要求。

特殊情况下应确保:计量特性应优于等于计算要求。

例:某工序测量电压,参数控制要求为15±3V 。

由此可选择(0-20)V ,MPE:±1V (5%FS )的数字电压表(计算要求)。

而实际配备的是(0-20)V ,0.05级数字电压表(MPE :±0.01V )(选用要求)。

周检经校准后给出示值误差为-0.23V 的校准结果(计量特性),显然计量特性不满足选用要求,但能满足计算要求,因此确认结论可为合格(应注明使用限制)。

1.4 容差/公差TT ——允许接收的上下限限制范围。

如:炼钢温度控制范围为(1640~1680)℃,则:T=1680-1640=40℃轴的加工尺寸为 Φ10.028.040--mm ,则:T= -0.10 -(-0.28)=0.18mm1.5 安全裕度A从规定的最大实体尺寸和最小实体尺寸分别向工件公差带内移动一个尺寸值称为安全裕度。

一般安全裕度值A 为工件公差(T )的1/10。

且等于允许不确定度U 允。

1.6 目标不确定度(JJF1001-2011 5.26)根据测量结果的预期用途,规定作为上限的测量不确定度(俗称:允许不确定度)。

1.7 分辨力(JJF1001-2011 7.14 7.15)分辨力——引起相应示值产生可觉察到变化的被测量的最小变化。

显示装置的分辨力δ——能有效辨别的显示示值间的最小差值。

注:对于数字式显示装置,这就是当变化一个末位有效数字时其示值的变化。

2 计量要求导出2.1 顾客对测量的要求目的:识别顾客对相关管理工作所要求的量化指标的测量要求,为计量要求导出提供依据。

测量要求一般由相关的管理部门依据管理需求提出。

一般工业企业纳入体系的测量工作范围包括:质量检验、过程控制、能源计量、环境监测、安全防护、经营管理以及量值传递等。

测量要求一般为控制范围、控制点或实测值。

如:1) 温度控制范围:(1675~1685)℃2) CO 浓度:≤24μmol/mol3) 控制点:26kPa4) 零件的加工尺寸1.005.035+-mm ;容差T=0.15mm5) 材料含水量:≤15%6)进厂原料为12.35t7)对于同一测量点(测量设备)由于产品不同,控制点及控制允差可能不同。

如:钢水温度控制要求:则应选择全部温度值中最低及最高值作为控制范围极限,选择各钢种控制范围最小的作为控制允差。

即:其控制要求可表示为:温度控制范围:(1640~1670)℃;容差T=20℃企业的工艺技术部门在根据顾客要求提出测量要求时,为避免概念混淆,建议采用以下术语:1)当被测参数的值允许在某一区间内出现时,该区间用“容差T ”表示。

如:冶炼Q235号钢时,钢水温度应控制在(1650-1670)℃之间(测量值为该区间内任意数值均可),则表示为:容差:T=20℃轴的直径尺寸加工应控制在1.005.035+-mm 内,则表示为:容差:T=0.15mm但对于虽然给出了容差,但需要考虑当测量值出现在边界点时,为减小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而可能产生的被测量实际值显著超出控制区间的风险,应规定允许不确定度U 允。

U 允值的选择一般有两种方法:a. 分析允许超出区间的承受能力。

如:冶炼Q235号钢时,分析结论表明:炉后钢水温度如低于1650℃的下限5℃以内,以及高于1670℃上限10℃以内,不会影响产品质量、能耗、生产效率等,则可确定U 允=5℃。

b. 规定内控标准,给出安全裕度A 。

如:例1:工艺检验标准(内控标准)可将公差带内移0.02mm (即给出安全裕度A ),定为:轴的直径尺寸加工应控制在08.003.035+-mm 。

此时,U 允=A=0.02mm 。

例2:规定的材料含水量≤15%,但正常生产时能保证在<10%,则内控标准可内移2%(即给出安全裕度A ),定为材料含水量≤13%。

此时,U 允=A=2%。

2) 当被测参数的值只允许是某一设定值(测量值不允许出现对此值的偏离时)或为实测值时,应考虑确定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而允许被测量的实际值偏离设定值的大小,其允许偏离的程度(大小)用“允许不确定度U 允”表示。

如:例1:规定的配料值为15kg ,但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当配料秤的显示值为15kg 时,实际配料量很可能不等于15kg ,应分析允许偏离设定值(15kg )的承受能力,假如经分析确定,实际配料量不少于14.85kg 或不多于15.5kg 对于产品质量及成本的影响均可接受,则可规定该配料测量过程的允许不确定度U 允=0.15kg例2:根据进出厂物料结算量与供(需)方称量的允许差值,规定称重测量的允许不确定度U允2.2 转化为计量要求目的:为测量过程设计中选配测量设备、控制过程要素提供依据。

2.2.1 测量结果的允许不确定度1)如测量过程给出了安全裕度或允许不确定度,则U允值等同之。

2)如测量过程只给出容差,没有给出安全裕度等参数指标时,测量结果的允许不确定度一般为:U允=T/C (C值可根据被测量的重要性选择10, 6, 4)一般C值选6,非常重要的关键测量可选C=10应反馈给相关技术部门并得到其认可(考虑测量值为但计算得到的U允。

边界点时允许超出的最大值),否则应由相关方会商确定合理的U允2.2.2测量设备测量范围的选择1)一般情况:测量设备的示值范围能涵盖被测参数范围并适当外延即可。

如:被测参数为:210℃且温度较稳定计算要求:要求测量设备的测量范围应在200℃-220℃(外延10℃)匹配要求:根据温度测量设备的规格系列,拟选用(200~250)℃玻璃液体温度计或(0~300)℃半导体温度计等。

选用要求:实际选用(0~300)℃半导体温度计2)对被测参数有过载可能的压力、质量、温度等参数的测量时,拟选用计量器具的测量上限须留有过载余量。

3)当拟选用的计量器具的测量原理为非线性或小量程误差较大时,应选择被测量值大于该计量器具的最小测量值。

例1:被测参数为(150~200)kPa,拟选用弹簧管式压力表,如何确定其测量范围?解:考虑到弹簧管式压力表非线性工作原理,欲避开1/20小量程及保留1/3的过载余量,则有:计算要求:最小被测量(150 kPa)应高于压力表的1/20FS,则:压力表的测量上限应≤150 kPa×20/1=3000 kPa最大被测量(200 kPa)应低于压力表的2/3FS,则:压力表的测量上限应≥200 kPa×3/2=300 kPa即:所选压力表的测量上限应在(300-3000)kPa之间匹配要求:根据压力表的规格系列,拟选用(0~0.4)MPa的压力表选用要求:实际选用(0~0.6)MPa的压力表2.2.3测量设备的允许误差或准确度等级的选择2.2.3.1测量设备允许误差(示值不确定度)的确定。

测量设备的允许误差U1由测量允许不确定度U允导出:U1=aU允式中系数a的选择:测量不确定度U允是由测量设备示值误差引入的不确定度U1及由其他因素引入的不确定度U2的合成。

依据GB/T 3177-2009标准的选定原则,若估计U1≥3 U2时,a=0.9若估计3 U2>U1>2U2,a=0.8若估计U1≈U2,a=0.7最终应保证经评定得到的测量不确定度小于U允2.2.3.2计算得到测量设备的允许误差U1后,即可与相应测量设备的检定规程(或标准)中所给出的最大允许误差MPE值相比较,若MPE≤U1,则该测量设备的准确度满足要求。

如该测量设备准确度按等级划分,可给出对应的等级要求。

例2:某生产过程控制要求为(0.10~0.25)MPa,拟选用(0~0.4)MPa弹簧管压力表,如何选择准确度等级?解:计算要求:因为容差 T= 0.25-0.10 = 0.15 MPa ,则:U 允=T/6=0.025 MPaU 1 = 0.9 U 允=0.9×0.025 MPa = 0.0225MPa因压力表准确度按级别划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