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药理学

合集下载

精神药理学参考手册

精神药理学参考手册

精神药理学参考手册1. 简介精神药理学是研究各种药物对大脑和神经系统产生的影响的科学。

它涉及到了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以及药物治疗精神障碍的应用等内容。

本手册旨在为学习和研究精神药理学的人士提供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精神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药物分类精神药理学中常用的药物可以根据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进行分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药物分类:2.1 抗精神病药物抗精神病药物是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的药物。

常见的抗精神病药物有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氟哌啶醇等,通过抑制多巴胺受体来减少妄想、幻觉等症状。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奥氮平、喹硫平等,通过调节多巴胺和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来改善情感和行为症状。

2.2 抗抑郁药物抗抑郁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常见的抗抑郁药物有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三环抗抑郁药等。

•SSRI:如帕罗西汀、氟西汀等,可以增加5-羟色胺的浓度,改善抑郁症状。

•三环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丙咪嗪等,通过阻断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再摄取来治疗抑郁症。

2.3 抗焦虑药物抗焦虑药物主要用于缓解焦虑症等焦虑状态。

常见的抗焦虑药物包括苯二氮䓬类药物和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安定、劳拉西泮等,通过提高神经递质(GABA)的活性来镇静和抗焦虑。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帕罗西汀、氟西汀等,可以改善焦虑症状。

3. 药物作用机制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它们对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影响,从而更好地使用这些药物进行治疗。

3.1 神经递质调节很多精神药物通过影响神经递质的活动来产生治疗效果。

常见的神经递质包括多巴胺、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GABA等。

药物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再摄取或降解来调节神经递质的活动水平。

这样一来,药物就可以在大脑的神经元之间改变信息传递的方式,从而改善相关的精神症状。

精神药理学

精神药理学

精神药理学总论:1.精神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集体,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及其高级部位相互作用和作用规律的学科2.广义的精神治疗药:镇静催眠药、抗焦虑药、抗精神分裂症药、中枢兴奋药、抗癫痫药、抗震颤麻痹药和促大脑代谢及治疗痴呆等药狭义的精神药物:拟精神病药和精神治疗药3.精神分裂症药药理学发展史:①多巴胺拮抗剂②多巴胺和5-羟色胺拮抗剂③多巴胺稳定剂④将来发展4.CA儿茶酚胺的去向:被再摄取(灭活的主要方式)、被MAO和COMT酶解失活5.Ach的去向:酶水解、扩散、再摄取6.兴奋性递质氨基酸:谷氨酸10% 再摄取抑制性递质GABA90% 酶解、再摄取7.组胺是不再涉趣的唯一胺类递质8.抗精神病药的分类:①抗焦虑药和镇静催眠药②抗精神病药③抗抑郁药④抗躁狂药(情绪稳定剂)⑤抗癫痫药⑥抗老年性痴呆药⑦抗震颤麻痹药⑧抗多动症药⑨致幻药⑩中枢兴奋药9.药物的相互作用:是指一种药物的作用优于其他药物或化学物质的存在而受干扰,使该药物的疗效发生变化或产生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的相互作用分为药效学和药动学10.药效学的相互作用表现:药物对受体的相互作用或拮抗作用药动学的相互作用表现:药物在机体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中的一系列变化11.影响药物吸收:pH、吸附作用、胃肠运动、食物、其他(损伤肠粘膜减少药物吸收,三环抗抑郁剂使腺体分泌减少而致舌下服药减少)12.酶诱导剂:苯巴比妥、利眠宁、苯妥英、卡马西平、利福平、波尼松、D860等13.酶抑制剂:氯霉素、西咪替丁、环丙沙星、三环类抗抑郁剂、吩噻嗪类、5-HT再摄取抑制剂、甲硝唑等14.药物不良反应ADR:指用药引起的任何对机体的不良作用我国对ADR的定义: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意外有害反应。

15.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①药物不良反应②药源性疾病③不良事件/药物不良事件5严重不良事件⑤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16.药源性疾病药物引起ADR持续时间较长或程度严重,造成疾病或组织器官的功能、生理生化一系列症状、体征称为药源性疾病。

临床精神药理学

临床精神药理学

详细分类
1. 拟精神病药:
2. 精神病治疗药:
(1)抗精神病药(antipsychotic drugs),又称神经阻滞剂 (neuroleptics)
(2)抗抑郁药(antidepressants) (3)抗躁狂药(antimanic drugs)
又称情感稳定剂(mood stabilizers) (4)抗焦虑药(antianxiety agents 或 anxiolytics)
• 氟伏沙明抑制CYP1A2,不应与茶碱和氯氮平合用。 • 对CYP2C9/10和CYP2C19的抑制使以下药物合用必须
慎重:氟西汀与苯妥英、舍曲林与降糖药甲苯磺丁脲、 氟伏沙明与抗凝剂华法林。
药物的体内过程:排泄
• 精神药物主要通过肝脏代谢产生水溶性代谢产 物,经由胆汁、粪便和尿液排泄。
• 精神药物还可以通过汗液、泪液和乳汁排泄, 因此服药妇女不应给孩子哺乳。
第二节
临床精神药理学基础
一、临床药理学的概念
• 临床药理学是研究人体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和 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 临床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 药理学方面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 • 临床方面如新药试用、药物疗效和平安性、药物相互
作用以及个体或人种差异等
临床药理学的主要任务
• 新药研究与评价 • 市场药物再评价 • 药物不良反应监察 •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病人会诊 • 教学与培训 • 向药品的生产和管理部门及临床医生提供咨询意见
• 最好应用经典的或是经过严格临床试验 的药物
• 足量用药而不是换药或加其他药,影响 足量的最大障碍是副作用
• 尽量单一用药,偶尔合用作用机• 原则:用可以取得最大疗效的最小剂量。 加减剂量一般宜逐渐进行

精神药理学课程设计

精神药理学课程设计

精神药理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精神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药物分类、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等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精神药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职业责任感。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掌握精神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及药物分类。

(2)了解各类精神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3)熟悉常见精神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

(4)了解精神药理学在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性。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精神药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具备查阅文献、撰写综述的能力。

(3)具备临床用药的基本能力,如药物选择、剂量调整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精神药理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2)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关爱患者,尊重生命。

(3)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遵循职业道德规范。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精神药理学基本概念及药物分类。

2.各类精神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3.常见精神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

4.精神药理学在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性。

5.精神药物的合理使用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系统地传授精神药理学的基本知识和临床应用。

2.讨论法:分组讨论典型案例,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病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实验法:进行药物实验,加深学生对药物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的精神药理学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实验设备:保障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加深学生对药物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的理解。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方式,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精神药理

精神药理

一、绪论药物:是对机体原有生理功能和/或生化过程产生影响的化学物质,可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及计划生肓。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包括,药物效应动力学(研究药物作用原理、作用规律);药物代谢动力学(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

精神药物:指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影响精神活动的药物。

广义的精神药物包括两类:拟精神药物,精神治疗药物前者是指能够引发精神症状的药物,也称致幻药,主要作为工具药用于实验室研究。

后者即通常所说的精神药物是指使异常精神活动变为正常的精神治疗药物,是精神药理学研究的重点。

包括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心境稳定剂、促认知药等。

精神药理学:又称神经精神药理学,是研究精神药物与机体,特别是与中枢神经及其高级部位相互作用和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

它是药理学发展的一个新的重要分支。

二、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主要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动态的量变过程及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

药物的转运:药物在体内通过各种生物膜的运动药物转运的分类:1、被动转运:(1)简单扩散(2)滤过2、特殊转运:(1)主动转运(2)易化扩散(3)内吞药物体内过程——吸收:指药物从用药部位向血液循环转运的过程。

给药途径:胃肠道给药:口服、舌下及直肠给药等。

胃肠道外给药:静脉、皮下、肌肉、吸入、皮肤给药等吸收途径:静脉注射无吸收过程。

皮下或肌肉注射给药只通过毛细血管壁即可被吸收。

影响吸收因素:药物本身的性质,药物的剂型(药物油溶液或混悬液在注射局部形成一个小型储库,使吸收变慢,作用持久),胃内容物,胃排空,胃肠蠕动,药物在胃肠道内的相互作用等均会影响药物的吸收。

首过消除:是指药物经胃肠道吸收时,被胃肠和肝细胞代谢酶部分灭活,使进入人体循环的有效药量减少。

首过消除明显的药物,吸收少,血药浓度低,应当避免胃肠道给药,如硝酸甘油。

药物体内过程——分布:指药物从血液向组织间液和细胞内液转运的过程。

精神药理学研究

精神药理学研究

精神药理学研究第一章简介精神药理学是一门研究药物对心理行为、情绪和认知的影响的学科。

它涉及到许多不同类型的药物,包括镇静剂、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兴奋剂和致幻剂。

该领域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这些药物如何作用,以及它们如何能够影响人类行为和认知。

在临床实践中,精神药理学在治疗精神障碍方面非常重要。

通过了解不同类型的药物在特定症状和病症中的有效性,人们可以更好地指导患者的治疗。

此外,精神药理学也有助于帮助提高对药物滥用和药物成瘾的识别和治疗能力。

第二章药物对大脑的影响在研究药物如何影响心理和认知功能之前,首先要了解药物如何影响大脑。

药物进入大脑后,它们可以与神经递质的接收器结合并影响神经递质的数量和释放。

这些药物的作用方式可以分为五类:1. 激动神经元的神经递质释放,例如兴奋剂。

2. 抑制神经元的神经递质释放,例如镇静剂和麻醉药。

3. 影响神经递质的再摄取,例如抗抑郁药。

4. 直接作用于神经递质的受体,例如抗精神病药和抗焦虑药。

5. 抑制催化酶的作用,这会导致神经递质的留存时间增加,例如抗焦虑药和抗抑郁药。

第三章药物的分类精神药理学的药物可以根据其作用方式和治疗效果进行分类。

以下分类为例:1. 抗抑郁药。

抗抑郁药通过增加大脑中的谷氨酸、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来治疗抑郁症。

2. 抗精神病药。

抗精神病药可以减少多巴胺的含量,从而减轻精神病症状。

3. 镇静剂。

镇静剂可以通过影响大脑中的谷氨酸和GABA的含量来减轻焦虑症状。

4. 兴奋剂。

兴奋剂可以增加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从而提高注意力和警觉性。

5. 致幻剂。

致幻剂可以影响5-羟色胺和多巴胺的释放,从而引起视觉和听觉幻觉。

第四章药物的不良反应尽管精神药理学药物在治疗心理疾病方面非常有价值,但它们也可能对人体造成不良反应。

这些反应可以进一步分为两类: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

生理反应包括头痛、恶心、失眠、嗜睡等,这些反应通常是轻微和暂时性的。

然而,心理反应可能更加复杂。

精神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

精神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

精神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精神药理学是一个从神经科学、行为学、药理学和心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领域,重点研究药物对精神疾病和精神障碍的神经药理学机制及其治疗效果。

其研究结果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精神病学、神经内科学和心理学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精神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

一、神经成像技术的应用神经成像技术是目前精神药理学领域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观察和分析大脑内神经通路在不同刺激状态下的反应及其变化。

其中,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是目前比较广泛应用的神经成像技术,它采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脑血流量及其变化进行测量,从而可以对神经通路的活动情况进行定量分析。

这些图像可以用来研究各种神经系统的响应,例如脑区相互之间的发生变化,如在情绪处理中的扮演角色的区域等。

二、药理学研究的应用药理学研究是精神药理学中的另一种常用研究方法。

主要应用于药物安全性和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

药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确定药物对特定受体和信号途径的作用以及查明药物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通过药物治疗感觉、认知、情感和社交类的行为变化等,药理学研究为探索精神障碍的神经药理机制提供了重要手段,也为研发新型精神药品提供了理论支持。

三、人群调查研究的应用人群调查研究,是一种基于人类群体的心理学研究方法。

它可以通过问卷调查、面谈和观察等方法收集大量相关信息,帮助研究人员建立起一个基于此类数据的可靠模型。

目前,大多数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都是基于人群调查,这些研究结果已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各种精神障碍的流行情况。

四、催眠治疗的应用催眠治疗是一种通过心理意象和暗示对意识状态的控制,达到心理治疗的目的的方法。

近年来,催眠治疗在精神障碍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在治疗焦虑症、抑郁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方面,催眠治疗已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它不仅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还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自我, 重新建立健康的生活态度。

《精神药理学》课件

《精神药理学》课件
部分精神药物可能导致 患者焦虑、烦躁或失眠

性功能障碍
如性欲减退、性高潮障 碍等。
体重增加
长期服用某些精神药物 可能导致体重增加。
药物相互作用与禁忌症
药物相互作用
某些精神药物可能与其它药物产生交 互作用,影响药效或增加副作用。
禁忌症
某些精神药物可能不适用于特定人群 ,如孕妇、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不 全者等。
药物分类与作用机制
抗精神病药
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通过拮抗多巴胺受体 来缓解阳性症状,但可能会引起副作用如锥体外系反应。
抗抑郁药
用于治疗抑郁症和其他情感障碍,通过调节单胺类神经递质如5-羟色 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来发挥作用。
抗焦虑药
用于缓解焦虑症状,主要通过抑制神经递质如GABA的再摄取或激动 突触后膜的受体来发挥作用。
心理治疗
03
如社交技能训练、家庭干预等,帮助患者恢复社会功能和家庭
关系。
焦虑症的治疗
抗焦虑药物
如苯二氮䓬类药物(如阿普唑仑、地西泮)和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等,通过调节大脑中的神 经递质来缓解焦虑症状。
心理治疗
如认知行为疗法(CBT)和暴露疗法等,通过调整患者的思维方式和对恐惧情境的应对方式来减轻焦虑症状。
镇静催眠药
总结词
用于改善失眠症状,促进睡眠。
详细描述
镇静催眠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活动,起到镇静和催眠作用。常见的镇静催眠 药包括巴比妥类药物、苯二氮䓬类药物等。
2023
PART 03
精神药物的副作用与注意 事项
REPORTING
常见副作用
过度镇静
可能导致嗜睡、乏力、 注意力不集中等。

精神药理学 3概述

精神药理学 3概述

幻灯片1精神药理学幻灯片2精神药物的概念●精神药物( psychotropic drugs)是指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影响精神活动的药物。

●精神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较高亲和力,并能直接影响机体的思维、情绪、认知、记忆和行为等。

●广义的精神药物包括两类:拟精神药物和精神治疗药物。

幻灯片3精神药理学的概念●研究精神药物与机体,特别是与中枢神经及其高级部位相互作用和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精神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精神药效学)和精神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精神药动学)。

幻灯片4精神药理学的任务●主要任务是阐明精神药物的作用机制,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发挥药物的最佳疗效,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对精神疾病进行有效的防治。

●其次是通过精神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加深对精神疾病的认识,探讨其病理生理,为探索精神疾病的病因提供依据。

●精神药理学的研究也为研究开发新的精神药物及发现药物新用途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幻灯片5精神药理学的进展幻灯片6抗精神病药:历史1952年氯丙嗪(Chlorpromazine)1959年奋乃静(Perphenazine)1962年氟奋乃静(Fluphenazine)1964年甲硫达嗪(Thioridazine)幻灯片7抗精神病药:历史1966年氟哌啶醇(Haloperidol)1971年氯氮平(Clozapine)1993年利培酮(Risperidone)1996年奥兰扎平(Olanzapine)1997年喹硫平(Quetiapine)2001年齐拉西酮(Ziprasidone)2002年阿立哌唑 (Aripiprazole)幻灯片8精神分裂症治疗的发展●30s 40s 50s 60s 70s 80s 90s 00s●ECT 氯氮平利培酮●胰岛素氯丙嗪氟哌啶醇奥氮平●氟奋乃静思瑞康●硫利达嗪齐哌西酮奋乃静阿立哌唑幻灯片9抗精神病药:三个里程碑1952年:氯丙嗪:阳性症状典型抗精神病药1971年:氯氮平:难治病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1993年:利培酮:社会功能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幻灯片10药物的临床应用分类●抗精神病药( antipsychotics)●抗抑郁药( antidepressants)●抗焦虑药( anxiolvtics)●心境稳定剂(mood stabilizer)●镇静催眠药( sedative-hypnotics)●抗癫痫药( antiepileptics)●促进认知功能药(cognitlve enhancers)●抗帕金森病药( anti-Parkinson's disease drugs)●抗多动症药●治疗精神活性物质依赖的药物幻灯片11抗精神病药●第一代抗精神病药又称典型抗精神病药、经典抗精神病药。

精神药理学 3

精神药理学 3

幻灯片1精神药理学幻灯片2精神药物的概念●精神药物( psychotropic drugs)是指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影响精神活动的药物。

●精神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较高亲和力,并能直接影响机体的思维、情绪、认知、记忆和行为等。

●广义的精神药物包括两类:拟精神药物和精神治疗药物。

幻灯片3精神药理学的概念●研究精神药物与机体,特别是与中枢神经及其高级部位相互作用和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精神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精神药效学)和精神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精神药动学)。

幻灯片4精神药理学的任务●主要任务是阐明精神药物的作用机制,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发挥药物的最佳疗效,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对精神疾病进行有效的防治。

●其次是通过精神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加深对精神疾病的认识,探讨其病理生理,为探索精神疾病的病因提供依据。

●精神药理学的研究也为研究开发新的精神药物及发现药物新用途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幻灯片5精神药理学的进展幻灯片6抗精神病药:历史1952年氯丙嗪(Chlorpromazine)1959年奋乃静(Perphenazine)1962年氟奋乃静(Fluphenazine)1964年甲硫达嗪(Thioridazine)幻灯片7抗精神病药:历史1966年氟哌啶醇(Haloperidol)1971年氯氮平(Clozapine)1993年利培酮(Risperidone)1996年奥兰扎平(Olanzapine)1997年喹硫平(Quetiapine)2001年齐拉西酮(Ziprasidone)2002年阿立哌唑 (Aripiprazole)幻灯片8精神分裂症治疗的发展●30s 40s 50s 60s 70s 80s 90s 00s●ECT 氯氮平利培酮●胰岛素氯丙嗪氟哌啶醇奥氮平●氟奋乃静思瑞康●硫利达嗪齐哌西酮奋乃静阿立哌唑幻灯片9抗精神病药:三个里程碑1952年:氯丙嗪:阳性症状典型抗精神病药1971年:氯氮平:难治病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1993年:利培酮:社会功能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幻灯片10药物的临床应用分类●抗精神病药( antipsychotics)●抗抑郁药( antidepressants)●抗焦虑药( anxiolvtics)●心境稳定剂(mood stabilizer)●镇静催眠药( sedative-hypnotics)●抗癫痫药( antiepileptics)●促进认知功能药(cognitlve enhancers)●抗帕金森病药( anti-Parkinson's disease drugs)●抗多动症药●治疗精神活性物质依赖的药物幻灯片11抗精神病药●第一代抗精神病药又称典型抗精神病药、经典抗精神病药。

精神类药理知识点总结

精神类药理知识点总结

精神类药理知识点总结精神类药理学是研究精神药物对人类大脑和行为的影响的科学。

精神类药物作为治疗各种精神疾病的工具,对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功能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精神类药理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精神疾病的分类、精神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常见精神药物的种类和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

精神疾病的分类精神疾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心理和行为异常的疾病。

精神疾病根据其临床特征和病因可分为多种类型,包括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强迫症等。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和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等标准,精神疾病被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和亚型,有助于医师进行精准的诊断和治疗。

精神类药物的作用机制精神类药物是用于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神经递质的调节和神经元活动的影响。

神经递质是大脑中起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包括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血清素、γ-氨基丁酸等。

精神类药物通过改变神经递质的水平或作用机制,来调节患者的情绪和行为。

例如,抗抑郁药物可以增加多巴胺和血清素的水平,从而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

常见精神药物的种类根据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精神药物可分为抗抑郁药、抗焦虑药、抗精神病药、情绪稳定剂、镇静安定剂等不同类型。

抗抑郁药可用于治疗抑郁症和焦虑症,包括三环抗抑郁药、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等。

抗焦虑药可用于治疗焦虑症和恐慌症,如苯二氮䓬类药物和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抗精神病药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躁狂抑郁症,包括传统的酚噻嗪类药物和新型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情绪稳定剂主要用于治疗躁狂抑郁症,如锂盐和抗癫痫药物。

镇静安定剂主要用于治疗焦虑症和失眠症,包括苯二氮䓬类药物、氯硝西泮等。

精神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精神药物的使用需要严格掌握剂量和用药时机,以避免不良反应和药物依赖。

患者在服用精神药物时应遵循医师的嘱咐,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并定期进行药物检测和评估。

在使用精神药物的同时,患者还应配合心理治疗和康复训练,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预防复发。

精神药理学题库

精神药理学题库

以下是一些精神药理学题库的题目,涵盖了不同的主题和知识点,以帮助您了解精神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1. 什么是精神药理学?
2. 精神药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3. 哪些药物属于精神药物?请举例说明。

4. 什么是药物的治疗作用和副作用?请举例说明。

5. 药物的治疗作用和副作用之间有何关系?
6. 为什么某些药物可能导致依赖性?请举例说明。

7. 如何评估精神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8. 什么是药物的半衰期和清除率?它们对药物的作用有何影响?
9. 什么是药物的相互作用?如何避免或减少相互作用的影响?
10. 哪些情况下应该避免使用精神药物?请举例说明。

这些题目涵盖了精神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估以及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等方面。

通过回答这些题目,您可以了解精神药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应用,并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精神药理学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精神药理学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精神药理学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精神疾病理解的深入以及社会问题的不断加剧,精神药理学的研究备受关注。

精神药理学指的是一种研究精神疾病及其治疗途径的学科,它涉及到神经系统、心理学、药学等多个领域,是一个高度综合性的学科。

本文将重点阐述精神药理学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

一、精神药理学的研究进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人们对精神药理学的理解也在不断加深。

自20世纪以来,精神药理学已经有了重大的发展,如下所示:1. 新型抗抑郁药物的研制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对患者的身心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为了缓解患者的痛苦,科学家们开始研制新型的抗抑郁药物。

这些新型药物具有更好的疗效,且不会引起副作用。

2. 安全有效的镇痛药的研究镇痛药的效果非常显著,但是现有的镇痛药存在许多不良反应,比如产生依赖性和成瘾性。

因此,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安全有效的镇痛药,既可以缓解疼痛,又不会产生不良反应。

3. 对药物成瘾的研究药物成瘾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对个体和社会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科学家们通过多种研究方法,探讨药物成瘾的原因和治疗途径,为阻止药物成瘾的发生提供了很多思路。

二、精神药理学的临床应用在精神药理学的研究中,许多药物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临床药物:1. 抗抑郁药抗抑郁药是治疗抑郁症的常用药物。

它们可以调节脑内的神经递质水平,缓解患者的情绪低落和焦虑感。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抗抑郁药物的疗效很高,但是同时也存在较多的不良反应。

2. 抗精神病药抗精神病药可以调节脑内的神经递质水平,对治疗精神病、强迫症状、幻觉等症状有显著的疗效。

近年来,一些新型的抗精神病药物得到了研制,它们疗效更好,且不会产生副作用。

3. 镇痛药镇痛药是治疗各种疼痛的重要手段。

它们可以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是,为了避免药物依赖,医生在使用镇痛药时需要特别小心。

4. 安眠药安眠药可以缓解失眠症状,帮助患者更好地入睡。

精神药理学 ppt课件

精神药理学  ppt课件

ppt课件
24
2.单胺 monoamines
单胺 儿茶酚胺 i. 多巴胺
ii. 去甲肾上腺素
酪氨酸 左旋多巴
iii. 肾上腺素
多巴胺
吲哚胺 iv. 5-羟色胺
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
ppt课件
儿茶酚胺的生物合成
25
i. 多巴胺
多巴胺 dopamine, DA
黑质纹状体系统 nigrostriatal system
ppt课件
16
药物的作用点
对神经递质生成的影响 对神经递质贮存和释放的
影响 对受体的影响 对神经递质重摄取或降解
的影响
受体是神经系统内最重要 和最复杂的药物作用点
激动剂 agonist 拮抗剂 antagonist
ppt课件
自受体 自受体
彩图 4.4
17
竞争性结合 competitive binding
-对50%的动物产生毒性效 应的药物剂量与对50%的 动物产生预期效应的药物 剂量之比
镇痛
抑制呼吸
安全范围
ppt课件
吗啡的两条量效曲线
10
药效存在差异的原因
药物的作用点不同:如吗啡、阿司匹林的镇痛效应 亲和力 affinity:两种分子结合在一起的难易程度
多重效应,多个作用点,亲和力不同
ppt课件
38
GABAA受体:至少五种结合点 I. GABA结合点
毒蝇蕈醇 muscimol:激动剂 荷包牡丹碱 bicuculline:拮抗剂
II. 其他结合点
苯二氮䓬benzodiazepine:间 接激动剂,抗焦虑药:安定
巴比妥酸盐:间接激动剂,镇定 麻醉、呼吸抑制

精神药理学

精神药理学

一、多巴胺(DA)1.多巴胺的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存在于黑质、中脑腹侧被盖区、下丘脑等部位的DA神经元内。

2.多巴胺及其受体与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和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症患者DA能神经元功能亢进,D2受体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明确相关;帕金森病的发病原因主要为DA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和DA合成减少。

奖赏通道DA激活可强化服药行为,导致药物滥用。

3.多巴胺及其受体与精神药物【多巴胺受体阻断剂】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主要药物。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主要阻断D2受体;第二代抗精神病药通过拮抗D2受体和5-HT受体等多种受体起作用,增强了抗精神病作用,减少了锥体外系不良反应。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帕金森病的辅助药物,促进DA的释放。

【D1样受体激动剂】可用于治疗可卡因依赖。

二、5-羟色胺(5-HT)1.5-羟色胺的分布:主要集中于脑干和中缝核。

2. 5-羟色胺及其受体与精神药物 ----【5-HT及其受体与抗抑郁药】三环类、四环类抗抑郁药及新型抗抑郁药SSRIs等——通过抑制突触前神经元对5-HT的再摄取发挥作用。

曲唑酮为SARIs类抗抑郁药——除抑制5-HT的再摄取外,对5-HT2A受体也有拮抗作用。

米塔扎平——对5-HT的作用具有独特性,既可增加突触间隙中5-HT的浓度改善神经传递,又可拮抗突触后膜5-HT2和5-HT3受体,从而增强5-HT1A受体的神经传递,故较少引起焦虑、性功能障碍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米安色林为NARIs类——对5-HT2和5-HT3受体也具有拮抗作用。

3.【5-HT及其受体与抗精神病药】第一代抗精神病药——除了阻断D2受体外,对5-HT2A受体也有很强的拮抗作用。

三、去甲肾上腺素(NE)1.去甲肾上腺素的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主要位于脑桥和延髓。

蓝斑核是NE能神经元比较集中的部位,并广泛投射至大脑皮层、海马和丘脑等部位。

四、γ-氨基丁酸(GABA)1.γ-氨基丁酸的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分布广泛,黑质是GABA 密度最高的脑区。

精神药理及精神科药物治疗

精神药理及精神科药物治疗

对双相抑郁有效,被APA推荐为一线药物
对单相抑郁也有一定疗效(56%-96%)
对难治抑郁有增效作用
预防双相障碍的复发,尤以双相I型首选
预防自杀作用
用锂时,自杀行为下降85.7%
停用锂,自杀危险增加7.5倍
2024/1/20
25
105
有关资料
维持治疗期间血锂应在0.6mmol/L以上
传统(公认)的MS:锂盐、丙戊酸盐、卡马西平 候选的MS:拉莫三嗪、加巴喷丁、托吡酯、第二代抗精神
病药物(奥氮平、利培酮、奎硫平、齐拉西酮、阿立哌唑) 美国FDA批准用于双相障碍的药物:
碳酸锂、丙戊酸盐、奥氮平、利培酮、奎硫平、阿立哌唑和拉莫 三嗪
托吡酯和加巴喷丁的疗效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
是药理学发展的一个新的重要分支,它来 源于临床实践,又直接为临床服务。
2024/1/20
2
105
精神药理学的基础知识
凡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较高亲和力,并 能直接影响机体知觉、记忆、思维、行为 和情绪等心理过程的药物称为精神药物 (psychotropics) 。
主要分为两部分: 1 拟精神药物,也称致幻药。 2 抗精神异常药物(包括抗精神病药、抗抑
4.5GABA及其受体 4.6抗精神失常药物的作用与中枢神经介质及
受体的关系(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焦虑 药)
2024/1/20
11
105
精神药理学的基础知识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和临床用药原则
1 影响药物作用因素:
年龄、性别、遗传、种族、精神因素、病 理状态、生物节律、环境、药物的相互作 用
氟西汀
2C9,2C19,2D6,3A4
2C9,2D6
帕罗西汀 2D6,3A4

精神药品名词解释药理学

精神药品名词解释药理学

精神药品名词解释药理学
精神药品是用于治疗精神障碍的药物,包括抗抑郁药、抗焦虑药、抗精神病药等。

精神药品通过调节神经递质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水平,从而产生治疗作用。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生物体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了解精神药品的药理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

1.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号的化学物质,包括多巴
胺、谷氨酸、GABA等。

精神药品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神经递质在突触间的水平,调节神经信号传导,从而产生治疗效果。

2.抗抑郁药:抗抑郁药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通过增加多巴胺和去甲
肾上腺素在突触间的水平,提高情绪、调节睡眠等。

常见的抗抑郁药包括
SSRI、SNRI等。

3.抗焦虑药:抗焦虑药用于治疗焦虑症,通过增加GABA在中枢神经
系统的水平,产生镇静、放松的效果。

苯二氮䓬类药物是常见的抗焦虑药。

4.抗精神病药:抗精神病药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通过调
节多巴胺和谷氨酸等神经递质的平衡,减少幻听、妄想等症状。

典型抗精神病药包括氯丙嗪、利培酮等。

5.药物副作用:精神药品虽然有治疗效果,但也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
用,如头晕、恶心、失眠等。

在使用精神药品时,应根据医生的建议,严格遵守用药指导,定期复诊监测治疗效果和副作用。

综上所述,了解精神药品的药理学对于正确使用这些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在治疗精神疾病的过程中,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合理使用精神药品,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精神药理学——精选推荐

精神药理学——精选推荐

抗多巴胺、抗胆碱能和抗α -肾上腺素能受体作用。已知甲硫哒嗪和氯氮平有强抗胆碱能作用, 这两种药的锥体外系症状少,如能将药物的这些作用合理搭配,也可减轻副作用,提高疗效。 (3)研制钙离子通道阻断剂,可能有助于开发出一些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有效的新药。有 人认为二苯丁哌啶类药能改善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可能与它有较强的中枢钙离子阻断作用 有关。(4)既往研制抗精神病药都通过突触后受体这一机制,能否改变途径发展一种全新的 抗精神病药?根据受体学说,突触前受体对神经递质传导起重要调节作用,通过激活突触前 负反馈机制,可减少多巴胺释放,达到抑制中枢多巴胺传导而不阻断突触后多巴胺受体,从 而避免锥体外系反应的目的。如能研制一些选择性更高的突触前受体激动剂,也可能有助于 制造出一种全新的抗精神病药。(5)解开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病的病因之谜,针对病因 研制高效、速效、长效和低毒的精神病药物。 近年研制的新型抗抑郁药至少有 30 余种,尽管毒副反应有所减少,但疗效仍不理想。新一代 抗抑郁药应具有相对特异的单胺再摄取抑制作用,方可望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第三代 抗抑郁药氟伏草胺等即属于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它们的特异性高,所以是一种有前途的 新药。受体的研究提示,突触前α 2-肾上腺素受体对去甲肾上腺素释放有抑制作用,而突触 前β 2 受体则加速其释放,所以突触前α 受体的阻滞和β 受体的激动,可能会增加去甲肾上 腺素的活性。因此,研究突触前β 2 受体激动剂,可能是一种发展抗抑郁剂的新途径。近年 来有关抑郁症和抗抑郁药的受体敏感性研究日益增多,临床有效的抗抑郁药和电抽搐治疗, 都可降低受体敏感性(受体密度下降或数目减少)。所以,研制特异性较高的降低受体敏感性 的药物,也是开发新型抗抑郁剂的途径。
二、精神药理学的基本内容 精神药理学主要研究精神药物对中枢神经高级部位所发生的作用和作用机制,即精神药物的 药效学;同时也研究机体对精神药物所产生的变化,即药物在体内吸收 、分布、代谢和排泄, 以及这些变化发生的规律和机制,称之为药动学。通过实验精神药理学、实验精神药物治疗 学和临床精神药理学等研究方法进行药效学和药动学的研究。 60 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的成就及新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对大脑神经细胞的形态、生 理、生化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发现人脑有 140 亿个神经细胞,神经细胞相联结 的部位称突触,一个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突触可多达 30 万个。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 突触间隙三部分组成。细胞膜和细胞浆内存在受体,这是一些特异的化学基团,药物可以与 这些基团发生可逆性和非可逆性结合而发挥作用。突触间隙布满化学物质,称神经递质,神 经递质能与受体结合发生生理效应。估计人体有 50 余种中枢神经递质,主要包括胆碱类(乙 酰胆碱)、单胺类(儿茶酚胺类: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吲哚类:5-羟色胺)、 氨基酸类(谷胺酸、γ -氨酪酸)及肽类(内啡肽、脑啡肽)等。它们是高级复杂的心理活动 的生理基础。近 30 多年来大量的精神药理研究提示变态的心理活动与中枢神经递质活性或受 体的敏感性、变化密切相关。 药动学研究证明,大多数抗精神病药和抗抑郁药的血浆半衰期(t1/2,即血浆药物浓度下降 一半所需的时间)较长,在 12~36 小时以上。如氯丙嗪 t1/2 20~40 小时,氟哌啶醇 15~25 小时,阿米替林 9~24 小时,丙咪嗪 17~40 小时,其生物半衰期 更长。利用药物本身的长效作用或通过剂型改造(制成微粒结晶水溶液或酯化油溶液),可延 长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时间。近年制成的新产品氟哌啶醇癸酸酯,注射一次作用时间长达 4 周, 这在精神分裂症抗复发治疗中有重要价值。 治疗药物监测(T.D.M.)是近年临床医学中引人注目的新领域。早在二次大战时期,药理学 家香农开始进行精神药物血药浓度的研究。1968 年,S.柯里第一个建立了测定患者血浆中氯 丙嗪浓度的方法。戴维斯等研究了人体内抗精神病药的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此后许 多实验室建立了测定各种抗精神病药血药浓度的方法。利用血药浓度提供的信息,以临床药 理学、药动学的理论为指导,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尽可能降低或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以 取得最佳疗效。目前对抗精神病药氟哌啶醇、抗躁狂药碳酸锂、三环抗抑郁剂及抗癫痫药苯 妥因钠等血药浓度的测定,对调整治疗剂量,预防毒副作用,决定用药方案等具有不可小视 的实用性。 三、问题和前瞻 从 50 年代初精神药理学的创立至今已有 40 年的历史,在理论和实践上均有了长足进步,但 仍有不尽人意之处,不少问题有待解决。首先,疗效还不够满意,估计至少有 10%的病例无 效或效果不佳,特别是表现为阴性症状或慢性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同时,停药后复发率高, 未能提高精神分裂症的彻底治愈率,仍有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因日益恶化、衰退而长期住院。 其次,是药物的毒副作用,如抗精神病药物的锥体外系副作用和迟发性运动障碍,抗抑郁药 的心血管和植物神经系统副作用,抗焦虑药的耐药性和依赖性等,往往构成临床用药的严重 障碍和潜在危险。第三,有关药物选择 、疗效预测和剂量调节等,主要凭借医生的临床经验, 仅少数药物如碳酸锂和苯妥因钠的血药浓度用于监测指导合理用药,其他精神药物的监测指 导合理用药,其他精神药物的监测方法仍未能普遍用于临床。最后,有关精神分裂症的多巴 胺过多学说及情感性精神病的单胺学说,无论在实验室或临床上均不够完善,甚至有互相矛 盾之处,尚有待继续深入探讨。 近年来对神经递质多巴胺和多巴胺受体的研究进展和一些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氯氮平、舒必 利等)的发现,为寻找新一代抗精神病药提供了依据。其可能途径是:(1)研制对中脑-边缘 系统选择性更强的药物,可能有助于提高疗效和减少锥体外系副作用。(2)合理配伍药物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 精神药理学
第一节 精神药理学原理
1 药代学
3 重复给药效应
第二节 药物作用点
1 对神经递质生成的影响 2 对神经递质贮存和释放的影响 3 对受体的影响 4 对神经递质重摄取或降解的影响
2 药物效应 4 安慰剂效应
第三节 神经递质与神经调质
1 胆碱类 4 肽类
2 胺类 5 脂类
3 氨基酸类 6 核苷类
3共存的意义: ① 协调某些生理过程: 如:支配猫唾液腺的副交感神经ACh 和VIP共存: ACh引起唾液腺分泌唾液,不增加唾液腺
血液供应; VIP不引起唾液腺分泌,但增加唾液腺血液供应和腺体上ACh受体的亲和力,从而 增强ACh分泌唾液的作用;
②可能与信息的化学编码有关。
4递质的释放 神经冲动抵达末梢时,末梢的去极化使突触前膜对Ca2+的通透性增加,
第三节 神 经 递 质与神 经 调 质
• 神经递质:指由突触前末梢释放,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 或效应器细胞上的特异受体,引致信息从突触前传递到 突触后的一些化学物质。
• 神经调质:虽由神经元产生,也作用于特定受体,但不 在神经元间起信息传递作用,而是调节信息传递效率, 增强或削弱递质的效应的一类化学物质。
• 间接激动剂、间接拮抗剂
• 直接激动剂/拮抗剂与间接激动剂/拮抗剂的效应是一样的
• 激活自受体:8ANT
阻断自受体:9AGO
• 四 对神经递质重摄取或降解的影响 • 阻断重摄取10AGO
阻断降解11AGO
10AGO
1AGO
3ANT
2ANT
4AGO
5ANT
11AGO
6AGO 7ANT
8ANT 9AGO
2ANT:使酶失活,抑制神经递质合成
• 二 对神经递质贮存和释放的影响
• 3ANT:阻止神经递质贮存在小泡
• 4AGO:促进神经递质在终扣释放
5ANT:阻止神经递质在终扣释放

• 三 对受体的影响
• 直接激动剂:受体激动剂:6AGO
直接拮抗剂:受体拮抗剂:7ANT
• 非竞争性结合:药物与受体的某一点结合,但不影响首要配体结合点。
• 1 降低受体对药物的敏感性或亲和力
• 2 影响离子通道或第二信使生成

镇定 耐受
• 同一药物某些效应会耐受,某些不会耐受:巴比妥

抑制 不耐受

欣快感 耐受
• 同一药物某些效应会耐受,某些会敏感化。可卡因

运动障碍 敏感化
• 安慰剂效应
第2节 药物作用点
• 药物作用点:药物与机体细胞膜或细胞内的交互 作用点,影响细胞的生化过程。
神经递质
外周递质:由传出神经末梢所释放的神经递质。 中枢递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参与突触传递的递质。
在神经系统内存在许多化学物质,但不一定都是神经递质,只有符合或基本
: 符合以下条件的化学物质才能认为它是神经递质
①在突触前神经元内具有合成递质的前体物质和合成酶系,能够合成这一递质;
②递质贮存于突触小泡以防止被胞浆内其它酶系所破坏,当兴奋冲动抵达神经末 梢时,小泡内递质能释放入突触间隙;
轴浆内Ca2+浓度升高,使小泡与突触前膜紧贴融合起来,粘合处出现破裂 口,小泡内递质和其他内容物就释放到突触间隙内。此过程称为出胞或胞 裂外排。 Ca2+的转移很重要。如果减少细胞外Ca2+浓度,递质释放就受到抑制;增 加细胞外Ca2+的浓度则递质释放增加。即:Ca2+由膜外进入膜内的数量多 少,直接关系到递质的释放量 5递质的失活 包括:递质的合成、储存、释放、降解、再摄取和再合成等步骤。 消除的主要方式:酶促降解、被突触前末梢重摄取。
• 激动剂: 能与receptor发生特异性结合(亲和力) 并 产生生物学效应的化学物质(内在活性)。AGO
• 拮抗剂:可与receptor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占据 受体或改变受体的空间构型使递质不能产生生物
学效应的化学物质(一般指药物制剂)。 ANT
药物对突触的效应
• 一 对神经递质生成的影响
• 1AGO:前体物质
近年来递质共存现象的发现突破了这一原则。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到,一个神经元内 可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递质。在无脊椎动物的神经元中,观察到多巴胺和5-羟色胺递质可以 共存。在高等动物的交感神经节神经节发育过程中,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可以共存。在 大鼠延髓的神经元中观察到5-羟色胺和P物质共存。
2递质调质共存现象: 在同一神经元内共存的递质和肽类,在细胞内可有不同的合成机制,在突触后膜存在各自的 受体,但又互相关联。 递质: 作用快而短促, 起信号传递作用。 肽类: 作用慢而持久, 对递 质传递效应起增强或抑制的调节作用。
③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并产生一定的生理效应。有起兴奋作用的,有起抑制 作用的,也有兼备多方面功能的。
④存在使这一递质失活的酶或其他环节(摄取、降解); ⑤有特异的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用某种物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看其发生的生理
效应是否与神经递质的生理功能完全相同
神经递质的共存
1戴尔原则(Dale principle):一个神经元内只存在一种递质,其全部末梢只释放同一种递质。
乙酰胆碱失活:被突触前膜或效应器细胞膜上的胆碱酯酶分解
去甲肾上腺素失活
大部分被突触前膜摄取 小部分被效应器内的酶破坏
小部分随血液循环在肝脏被破坏
递质和调质的分类
• 胆碱类: 乙酰胆碱 Ach
• 胺类: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A 、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
• 代谢:肝脏最主要器官,毒性可增强或减弱
• 分布: • 排泄:肾脏、消化道、乳汁、皮肤
• 药物效应
• 治疗指数:50%毒性效应剂量/50%预期药效剂量
• 重复给药效应 • 敏感化:重复给导致药物效应升高 • 耐受:重复给药导致药物效应降低 • 戒断症状:突然停药出现药物效应相反的症状
• 耐受与戒断症状的产生原因:
7 可溶性气体类:
• 精神药理学:研究药物对神经系统及行为 的效应的科学
• 意义:
• 精神及行为疾病的药物治疗 • 研究神经细胞功能和控制特定行为
第一节 精神药理学原理
• 药物效应:药物导致机体生理和行为的 改变。
• 药代学:机体对药物的影响。
药代学
• 药物

• 给药途径 • 口服:动物实验少用 • 舌下含服 • 直肠给药:动物实验少用 • 吸入:可卡因 • 局部给药:皮肤粘膜:可卡因 • 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皮下注射、腹腔注射 • 大脑给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