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20201204004724)
五年级冀教版科学下册教案
![五年级冀教版科学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71d81b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9e.png)
五年级冀教版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2)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3)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精神。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善于思考的品质。
(3)培养学生关心生活、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第1课《我们的地球》1. 认识地球,了解地球的形状、地球上的大洲和大洋。
2. 学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理解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的原因。
第2课《天气和气候》1. 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认识天气现象和气候特点。
2. 学习气温、降水、风向等气象要素,了解气象灾害及预防。
第3课《生物与非生物》1. 认识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了解生物的分类。
2. 学习生物的生活环境和生物的影响。
第4课《生物的多样性》1.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意义,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2. 学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和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第5课《生态系统》1. 认识生态系统的概念,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
2. 学习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点,了解人与生态系统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
2. 运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科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科学知识掌握程度。
2. 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如观察、实验、讨论等。
3. 学生对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五、教学资源1. 教科书《科学》五年级下册。
2. 实验器材:如地球仪、气象工具等。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4. 网络资源:如科学知识视频、图片等。
六、教学安排1. 第1-2周:学习第1课《我们的地球》。
2. 第3-4周:学习第2课《天气和气候》。
五年级冀教版科学下册教案
![五年级冀教版科学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417c0b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f9.png)
五年级冀教版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册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身边的科学第1课:我们身边的科学第2课:观察与探究第二单元:生活中的科学第3课: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第4课:生活中的科学实验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本册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
难点:科学探究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运用实验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思考深度。
3. 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学生科学探究能力:通过探究活动,评价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安排:1. 每课教学时间为40分钟,其中包括课堂讲解、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等环节。
2. 每周安排两节科学课,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科学学习和实践。
七、教学资源:1. 教科书《五年级冀教版科学下册》。
2. 实验器材:如显微镜、试管、试剂等。
3. 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4. 网络资源:用于查找相关科学资料和视频。
八、教学进度计划:第一单元:身边的科学第1课:我们身边的科学(1周)第2课:观察与探究(1周)第二单元:生活中的科学第3课:生活中的科学现象(2周)第4课:生活中的科学实验(2周)九、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通过问题或现象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教科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
3.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和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年级冀教版科学下册教案
![五年级冀教版科学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07babc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31.png)
五年级冀教版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各种物体的运动形式,如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
(2)能够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测量和数据分析。
(3)学会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探索科学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学会使用测量工具,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欲望。
(2)培养学生珍惜数据、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物体的运动1. 直线运动2. 曲线运动3. 运动与静止第二章:测量工具的使用1. 刻度尺的使用2. 量筒的使用3. 温度计的使用第三章:科学实验1. 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2. 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第四章:观察与探索1. 观察方法与技巧2. 探索科学现象3.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第五章:生活中的科学1. 光的传播与反射2.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3. 物质的溶解与扩散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各种物体的运动形式,测量工具的使用,科学实验的方法与技巧,观察与探索的能力。
2. 教学难点: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实验数据的处理,科学探究的环节,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科学问题。
2. 运用实验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4. 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实验操作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与实验报告: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和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小组合作情况: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如沟通交流、协作解决问题等。
4. 学生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方式,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冀教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冀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e399b70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c4.png)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冀教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并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科学知识。
2.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 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关注自然环境。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走进大自然1. 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2. 探究动植物的生活习性第二章:探索物质世界1. 学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2. 实验操作技巧的培养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1. 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2. 学会简单的生活技能第四章:地球与宇宙1. 认识地球的结构2. 探索宇宙的奥秘第五章:人体的秘密1. 了解人体基本结构2. 探究人体生理功能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以及数据分析能力。
4. 期末考试:全面检测学生的学科知识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冀教版)2. 实验器材:各种实验仪器和材料3. 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 网络资源:查阅相关科学资料,丰富教学内容六、教学安排:第一章:走进大自然1课时第二章:探索物质世界2课时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3课时第四章:地球与宇宙2课时第五章:人体的秘密3课时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本节课所学的科学知识及实验操作技巧。
难点: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实验等方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讲解本节课所学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冀教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冀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4828979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7f.png)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冀教版)第一章:物质与能量1.1 物质的三态让学生了解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物质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化。
1.2 物质的性质介绍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如溶解、蒸发、燃烧等。
第二章:力的作用2.1 力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力的定义,力的作用效果。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力的作用效果,如推动、拉扯、挤压等。
2.2 力的测量介绍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学会测量力的大小。
通过实验,让学生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
第三章:运动与力3.1 运动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运动的概念,包括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物体的运动情况,如匀速直线运动、圆周运动等。
3.2 力与运动的关系介绍力与运动的关系,包括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如推动物体使其加速或减速。
第四章:声音与光4.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方式,以及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情况。
4.2 光的性质介绍光的传播方式,包括直线传播和反射。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光的反射现象,如平面镜成像、折射现象等。
第五章:地球与宇宙5.1 地球的结构让学生了解地球的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地核。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地球仪上不同地形的分布。
5.2 宇宙的认识介绍宇宙的概念,包括恒星、行星、星系等。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天空中的星星和星座,了解宇宙的奥秘。
第六章:生物与环境6.1 生物的特征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命活动、生长、繁殖等。
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6.2 生态系统介绍生态系统的概念,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七章:植物的生长与繁殖7.1 植物的生长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如种子发芽、茎叶生长等。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9fea177c1cfad6185fa75c.png)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1、怎样才能省力过程与方法●能够搜集生活中应用杠杆原理事例说明杠杆作用;●会做杠杆原理探究实验,并根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
知识与技能●知道杠杆是可以围绕固定点转动并提升重物撬棒;●知道使用杠杆时三种情况:省力、方便、平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留心周围事物,关注有关机械使用和研究。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演示实验器材:果糖罐头、螺丝刀、一根比较结实且长木棍、支撑用木墩;分组实验器材:简单机械实验盒、杠杆尺、铁架台、钩码、弹簧秤等。
2、学生准备:铅笔、硬币、尺子,生活中常用各种工具(剪刀、钳子、镊子、开瓶器等)。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研究主题。
1、谈话:老师需要你们帮我解决一个问题,我想在下课后给你们每人一颗糖,可是开不开罐头。
你们谁能帮助我?2、操作者说说自己感受和体验。
3、提问:如果现在要你移动不是罐头盖子而是一块你根本搬不动大石头,你怎么办?(学生讨论并发表意见)4、操作演示后揭示:这种用来撬开或者提升物体工具叫杠杆,是人们最早使用最为简单机械之一。
相传古埃及人就是用这种“棒”搬动巨石,建造了金字塔。
5、谈话:这些“棍”、“棒”有什么特点?它们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力?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能撬动大石头装置——杠杆。
二、认识杠杆结构,探究杠杆功能。
1、谈话:在力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硬棒叫杠杆。
所以要构成一个杠杆,必须有哪些材料?(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硬棒。
)2、教师画杠杆示意图,引导学生结合示意图分析,认识杠杆支点、动力和阻力等。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点(常用O表示)。
动力:使杠杆转动力(常用F1表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力(常用F2表示)。
动力作用点:施加动力点。
阻力作用点:承受阻力点。
3、游戏实践:⑴利用木棍和小木块组成一个杠杆,学生自己了解杠杆结构,巩固杠杆不同部分名称。
⑵比比谁力气大?推荐一位班里力气最大学生和一位力气最小学生上台,利用杠杆来比比谁力气大。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e57f63c6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e0.png)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测量- 教学目标:研究测量的概念和方法;了解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单位和换算。
- 教学重点:掌握长度、面积、体积的基本测量方法;学会使用标准测量单位进行换算。
- 教学难点:理解测量单位的换算方法;掌握较复杂的测量问题的解决方法。
第二单元极简主义- 教学目标:了解极简主义的概念和基本原则;培养简洁整洁的生活惯。
- 教学重点:通过实例理解极简主义的基本原则;培养整理、清理物品的意识。
- 教学难点:运用极简主义的原则整理自己的物品;养成简洁整洁的生活惯。
第三单元动物世界- 教学目标:认识不同的动物种类和它们的特点;了解动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 教学重点:研究动物的分类方法和特点;了解食物链和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
- 教学难点:理解动物分类的原理;掌握食物链和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关系。
第四单元火的产生与利用- 教学目标:掌握火的产生和利用的基本知识;了解火的危险性和防范措施。
- 教学重点:研究摩擦、碰撞等引起火的产生的实验;了解火的利用和危险。
- 教学难点:理解火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原理;掌握火的安全使用和防范措施。
第五单元空气与水- 教学目标:了解空气和水的重要性;认识空气和水的一些特性。
- 教学重点:研究空气和水的组成和特性;了解水和空气的污染和保护。
- 教学难点:理解空气和水的组成和特性;掌握水和空气的污染防治方法。
第六单元能量与能源- 教学目标:认识能量和能源的概念;了解能量和能源的转化和利用方式。
- 教学重点:研究能量和能源的基本概念和单位;了解能源的分类和利用方法。
- 教学难点:理解能量的转化和能源的利用方式;掌握能源的节约和可再生利用。
第七单元种子的奇妙世界- 教学目标:了解种子的形成和传播方式;认识种子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作用。
- 教学重点:研究种子的结构和功能;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 教学难点:理解种子的结构和传播方式;掌握种子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和意义。
河北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冀教版
![河北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冀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768e41d77232f60ddcca148.png)
河北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科学全部教案1. 怎样才能省力 (1)2、撬棍的学问 (5)3、轮子的妙用 (8)斜坡的科学 (11)自行车 (14)小鸟和小猫 (17)落地生根 (20)相似与差异 (22)克隆羊--多莉 (26)生命从哪里来 (31)寻找进化的证据 (33)生物进化的秘密 (34)山脉的变化 (36)沙洲的形成 (37)溶洞里的钟乳石 (39)人类改变地表 (41)常见矿物 (43)金属的来历 (45)煤与石油 (48)矿产资源 (51)工具——人类的帮手 (52)机器人 (54)1. 怎样才能省力教学目标:1.探究一些工具可以轻松省力完成一些任务的方法,认识一些常见的简单机械,知道可以利用它们提高工作效率。
2.通过观察,分析了解各种简单机械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3.小组合作探究,乐于和他人交流所得。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分析了解各种简单机械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简单机械在生活中的利用。
教学准备:图钉磁铁小铁片绳子木板钉锤相关图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入1、谈话:欢迎同学们度假归来。
过了一个年大家都精神抖擞,有些同学又长胖了不少啦。
同学们都大一岁了,看看是不是也长高了、长力气啦老师想选几个同学先来玩玩掰手腕比赛,看看谁的力气大2、掰手腕比赛:选三至五组同学进行比赛,请大家留意观察他们是怎样玩这游戏的,(看看新一年回来大家的观察能力是不是也增强了),谁赢了为什么能赢(同学评判)老师参与比赛:(1)先是悬腕进行比赛:请同学们观察点评。
(2)找个支点进行比赛:请同学们点评。
3、认识简单机械:有了支点,我们可以借力,或者说可以省力。
著名的科学家阿基米德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把整个地球撬起来。
这不是阿基米德的狂妄之言,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发现的科学原理。
我们把这种借助支点省力的原理称作杠杆原理。
杠杆是简单机械之一。
简单机械提高了工作效率,它们是怎样帮助人们工作的是怎样提高工作效率的4、拔图钉比赛:设计方法:尽可能多地设计出省力的方法,看谁拔得快。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冀教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冀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cc16a28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0a.png)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冀教版)第一章:物体与材料1.1 认识不同的物体和材料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认识不同的物体和材料,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教学内容:介绍各种物体和材料,如金属、塑料、纸张、木材等,并让学生触摸和观察它们。
教学方法:观察、触摸、讨论1.2 物质的溶解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溶解现象,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描述和解释溶解过程。
教学内容:介绍溶解的概念,进行溶解实验,观察和记录溶解过程。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记录、讨论第二章:力的作用2.1 力的概念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力的概念,学会用力的图示表示力的方向和大小。
教学内容:介绍力的概念,学习用力图示表示力。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练习2.2 力的作用效果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力的作用效果,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描述和解释力的作用效果。
教学内容:介绍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力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力的作用效果。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记录、讨论第三章:简单机械3.1 杠杆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杠杆的概念,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判断杠杆的类型和力臂的长度。
教学内容:介绍杠杆的概念和类型,学习判断力臂的长度。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练习3.2 滑轮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滑轮的原理,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计算滑轮的省力效果。
教学内容:介绍滑轮的原理和计算省力效果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练习第四章:声音与光4.1 声音的产生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记录声音的特点。
教学内容:介绍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进行声音实验,观察和记录声音的特点。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记录、讨论4.2 光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光的基本性质,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解释光的现象。
教学内容:介绍光的基本性质和现象,进行光实验,观察和解释光的现象。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记录、讨论第五章:生物与生活5.1 植物的生长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冀教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冀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6f65457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39.png)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冀教版)第一章:物体与材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体的基本特征,能够辨别不同种类的物体。
2. 让学生认识不同材料的特性,能够举例说明不同材料的使用场景。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体的基本特征2. 材料的分类及特性3. 材料的运用三、教学重点1. 物体的基本特征2. 材料的特性及运用四、教学难点1. 材料的特性及运用五、教学方法1. 观察法:观察不同物体的特征,了解不同材料的运用。
2. 实验法:通过实验,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不同材料的认识和运用。
第二章:力的作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力的概念,能够辨别力的作用。
2. 让学生掌握力的作用效果,能够运用力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2. 力的作用效果3. 力的运用三、教学重点1. 力的概念2. 力的作用效果四、教学难点1. 力的作用效果五、教学方法1. 观察法:观察力的作用效果,了解力的运用。
2. 实验法:通过实验,掌握力的作用效果。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力的认识和运用。
第三章:热现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热现象的基本概念,能够辨别热现象的表现。
2. 让学生掌握热传递的原理,能够运用热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热现象的基本概念3. 热现象的运用三、教学重点1. 热现象的基本概念2. 热传递的原理四、教学难点1. 热传递的原理五、教学方法1. 观察法:观察热现象的表现,了解热传递的原理。
2. 实验法:通过实验,掌握热传递的原理。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热现象的认识和运用。
第四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能够辨别不同声音的特征。
2. 让学生掌握声音的传播原理,能够运用声音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的能力。
新版冀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新版冀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b9183d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e7.png)
对于五年级下册的科学教案,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和分析。
一、教材概述新版冀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是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课程标准》编写的,全书共分为六个单元,包括《身边的水》、《身边的空气》、《身边的材料》、《身边的物体运动》、《身边的能量》、《生命活动》。
每个单元都涵盖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点,深入浅出地让孩子们了解自然科学的奥秘。
二、教学目标五年级下册的科学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自然界中的物质和现象,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发现能力;2.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发展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3.通过实验、观察和调查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的科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水的特性和用途;2.空气的组成、特性和用途;3.常见材料的性质和用途;4.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变化规律;5.各种能量的转化和利用;6.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和过程。
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发现科学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3.情景演示法: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深入理解科学知识和现象,增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4.游戏法:通过游戏形式,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热爱。
五、教学评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多种形式的评估,包括平时测验、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综合实践等。
通过评估,我们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综上所述,五年级下册的科学教学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过程,需要教师用心设计教学方案,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他们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科学知识,成为未来的科技人才。
新版冀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新版冀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2958e5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4d.png)
新版冀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Unit 1 知水真知水(总计三课时)课时1:水的作用•主题:探究水的作用和重要性•教学目标:–了解水的作用和重要性–能够描述水在不同场景下的作用•教学准备:–学生教材与教师教材–课件、投影仪–PPT幻灯片(包含图片和相关内容)•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干旱场景的图片,引发学生关于水的重要性的思考。
2.激发兴趣:播放一个有关水的短视频,引发学生对水的作用的兴趣。
3.知识讲解:通过PPT幻灯片,详细解释水在植物生长、生物体内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4.实验活动:安排一次小组活动,让学生观察一小片草地经过浇水后会变得绿色,进一步理解水的作用。
5.总结回顾: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交流并总结水的作用和重要性,并展示给全班。
•作业布置:–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并回答课后习题。
课时2:水的三态•主题:探究水的三态及相互转化•教学目标:–了解水的三态及相互转化–能够描述水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化过程•教学准备:–学生教材与教师教材–课件、投影仪–实验器材:水、玻璃杯、冰块、火•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水都有哪些状态?”,引导学生思考水的三态。
2.实验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水的三态实验”,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3.知识讲解:通过PPT幻灯片,详细介绍水的三态及其相互转化的原理。
4.拓展学习:播放一个有关实际应用的短视频,如水的汽化过程在热水器中的应用。
5.总结回顾:学生回答几个与水的三态相关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布置:–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并回答课后习题。
课时3:水的净化•主题:了解水的净化与节约•教学目标:–了解饮用水和环境用水的净化方法–能够描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及几种节约用水的方法•教学准备:–学生教材与教师教材–课件、投影仪–实验器材:水、杂质模型(例如黏土、纸屑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几张图片,引发学生对当前环境中水的净化和节约问题的思考。
2.知识讲解:通过PPT幻灯片,详细介绍饮用水和环境用水的净化方法,并简述几种节约用水的方法。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冀教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冀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3867d31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a1.png)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冀教版)第一章:物质的状态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 让学生能够区分不同状态的物质。
3. 让学生了解物质状态变化的原因。
教学内容:1. 物质的三种状态。
2. 物质状态变化的原因。
教学活动:1. 观察不同状态的物质,如冰、水、空气等。
2. 讨论物质状态变化的原因,如温度变化、压力变化等。
第二章:力的作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力的概念和作用。
2. 让学生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力。
3. 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效果。
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和作用。
2. 不同类型的力,如重力、摩擦力、弹力等。
3. 力的作用效果,如物体运动、形状改变等。
教学活动:1. 进行力的实验,如拉力、压力等。
2. 讨论不同类型的力及其作用效果。
3. 进行力的作用效果的观察和记录。
第三章:能量的转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能量的概念和转化。
2. 让学生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能量。
3. 让学生了解能量转化的过程。
教学内容:1. 能量的概念和转化。
2. 不同类型的能量,如机械能、热能、电能等。
3. 能量转化的过程,如摩擦生热、电灯发光等。
教学活动:1. 进行能量转化的实验,如摩擦生热、电灯发光等。
2. 讨论不同类型的能量及其转化过程。
3. 进行能量转化的观察和记录。
第四章:生物与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让学生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生物。
3. 让学生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教学内容: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不同类型的生物,如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3.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如植物的根系、动物的迁徙等。
教学活动:1. 观察不同类型的生物,如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2. 讨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3. 进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探究实验。
第五章:地球与宇宙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结构和特点。
2. 让学生能够描述地球与其他天体的关系。
3. 让学生了解宇宙的组成和特点。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精品】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803e40c7aaea998fcd220ec2.png)
课后小记:本课的教学思想是先组织学生动手体验使用工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然后联系日常生活中使用工具的事例来认识简单机械;最后寻找生物器官与简单机械结构的联系。
教学过程循序渐进,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本课从古代传说阿基米德抬地球的假说开始,对学生提出问题,阿基米德可以抬动地球吗?在学生的心目中阿基米德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因此,他说的话应该是科学的、可信的。
但是抬地球的举动又是一种不可思议的事情。
这种矛盾的心理,形成了学生急切地要探求结果的驱动力,激发学生研究撬棍学问的兴趣,经过活动1、2、3的实验探究学习后,教材又设计了帮阿基米德抬起地球的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回答“阿基米德可以抬动地球吗?”这个从理论上可以成立但实际上却无法实施的问题,为学生展开想像创造了较大的空间。
为了降低难度,学生可以用画图的方式表现出自己的想法。
课后小记:本课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轮子出发,在学生研究了杠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探究轮轴、滑轮及齿轮的作用。
教材设计了四个活动:活动1帮助学生利用杠杆工作时省力的原理去分析轮轴工作时的省力原理;活动2在认识轮轴的基础上,认识各种“变形”的轮子;活动3组织学生研究滑轮的种类和作用;活动4为学生提供了细致的研究齿轮的方案,学生则可以在方案的提示下独立进行研究。
通过四个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轮轴、滑轮及齿轮等简单机械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利用简单机械能提高工作效率。
本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指导学生探究斜面的作用,认识斜面类的简单机械。
斜面类的简单机械包括斜面、尖劈、螺旋几类,都是学生日常所见的机械中常用到的简单机械。
本课教材出示了斜面和螺旋的内容。
教材由四部分内容组成:认识斜面、研究斜面的作用、研究螺旋的作用、斜面类机械的应用。
课后小记:本课以学生常见的自行车为研究对象,指导学生认识机器是由动力部分、传动部分、工作部分、控制部分四部分以及每部分包括的部件组成。
同时本课也是本单元的综合课,进一步培养学生进行独立研究的能力,帮助学生提升有关简单机械的认知,认识到简单机械可以组合成各种复杂的机器,这些机器应用在生产生活中,有助于人们提高工作效率。
新版冀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新版冀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9e361a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1b.png)
新版冀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本部分将对小学科学教学大纲进行介绍,包括其目的和重要性,以及对学生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
教学大纲具有以下目的和重要性:指导目标:教学大纲明确了小学科学教学的目标,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学生需要达到的研究目标。
学标准:教学大纲为教师提供了统一的教学标准,确保教学内容和质量的统一性。
指导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明确了教学内容的范围和深度,帮助教师在备课和教学中做出科学的安排。
促进学科发展:教学大纲推动科学学科的发展,鼓励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新的科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教学大纲对学生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研究目标明确:教学大纲为学生设定了明确的研究目标,帮助他们知道自己需要达到什么水平。
知识系统化:教学大纲将科学知识进行系统化整理,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知识的框架。
实践操作导向:教学大纲强调实践操作,鼓励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提供教学依据:教学大纲为教师提供了教学依据和指导,帮助他们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通过教学大纲的指导,学生能够在科学研究中更加明确、系统地研究相关知识,并且通过实践操作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教案旨在培养学生在科学方面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下面是具体教学目标:知识方面:掌握科学五年级下册的全部内容,包括各个单元的知识点和重点概念。
理解和记忆课本中的科学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理解相关现象。
技能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态度方面: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态度。
通过达到上述教学目标,学生将具备扎实的科学基础,并培养出积极的研究态度和科学思维能力,为将来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科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新版冀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中,详细介绍了每个单元的主题、核心概念、研究要点和教学活动。
五年级冀教版科学下册教案
![五年级冀教版科学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285348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9e.png)
五年级冀教版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第1课:物质的性质第2课:物质的分类第3课:简单的物理变化第二单元:身边的科学第4课:空气的力量第5课:水的秘密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身边的科学现象。
难点:物质的分类,物理变化的判断。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2. 运用实验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科学,运用科学。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
2. 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学素养的提高。
3. 学生对科学的热爱,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六、教学安排:第1-2周:第一单元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第3-4周:第二单元身边的科学七、教学资源:1. 教材:五年级冀教版科学下册2. 实验器材:各种物质样品,实验仪器,实验材料等3. 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白板等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问题或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 讲授新课:讲解新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应不断反思教学过程,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 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兴趣。
十、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加科学实验比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开展科学讲座或科普活动,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冀教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冀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63bcead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c0.png)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冀教版)第一章:分子的运动教学目标:1. 理解分子运动的原理。
2. 掌握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分子运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1. 分子运动的原理。
2. 分子运动的实验观察。
教学步骤:1. 引入分子运动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分子是如何运动的。
2. 解释分子运动的原理,分子在不断的运动中互相碰撞,从而产生运动。
3. 演示分子运动的实验,如烟雾实验、染色实验等,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分子运动的现象。
4.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分子运动,并记录实验结果。
5.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交流。
教学评价:1. 学生能理解分子运动的原理。
2. 学生能通过实验观察分子运动。
第二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概念。
2. 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和方向。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概念。
2.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和方向。
教学步骤:1. 引入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地球是如何运动的。
2. 解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地球自转是指地球自身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
3. 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和方向,地球自转周期为一天,公转周期为一年,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公转方向也为自西向东。
4. 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和方向。
5. 学生进行实验或观察,验证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现象。
教学评价:1. 学生能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概念。
2. 学生能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和方向。
第三章:空气的压力教学目标:1. 理解空气压力的概念。
2. 掌握如何通过实验测量空气压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1. 空气压力的概念。
2. 测量空气压力的实验方法。
教学步骤:1. 引入空气压力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空气压力是如何产生的。
2. 解释空气压力的概念,空气对物体表面产生的压力称为空气压力。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306935a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e9.png)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课程目标•了解物质的分类和性质;•掌握简单的物质变化;•培养观察、实验和总结的科学方法。
教学内容1.物质的分类–自然界中的物质分类–人工制品的分类2.物质的性质–物质的颜色、透明度、硬度等性质–物质的熔点和沸点3.物质的变化–物质的非可逆变化–物质的可逆变化教学步骤第一课时:物质的分类1.引入课题(时间: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物质,提出分类的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分类标准,并展示一些物质分类的例子。
2.自然界中的物质分类(时间:15分钟)–解释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分类,如固体、液体、气体。
–带领学生观察和分辨不同状态的物质。
3.人工制品的分类(时间:15分钟)–讲解人工制品的分类,如金属制品、塑料制品、纸制品等。
–让学生搜集并展示不同种类的人工制品,进行分类讨论。
第二课时:物质的性质1.复习上节课内容(时间:5分钟)–提醒学生上节课学到的物质分类知识,进行简单复习。
2.物质的颜色、透明度、硬度等性质(时间:1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物质的颜色、透明度、硬度等性质。
–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自己测试不同物质的性质,并记录观察结果。
3.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时间:15分钟)–解释物质的熔点和沸点的概念,并与学生一起观察水的熔点和沸点实验。
–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熔点和沸点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第三课时:物质的变化1.复习上节课内容(时间:5分钟)–提醒学生上节课学到的物质性质知识,进行简单复习。
2.物质的非可逆变化(时间:15分钟)–解释物质的非可逆变化,如燃烧、腐烂等。
–展示一些物质非可逆变化的实例,并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变化过程。
3.物质的可逆变化(时间:15分钟)–讲解物质的可逆变化,如溶解、冰的融化等。
–进行简单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的可逆变化,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总结与作业•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并进行简单复习。
•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自己家中的物质,记录物质的分类和性质,并写一篇日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重点:认识杠杆的作用
教学难点:了解杠杆的简单原理
教学用具:杠杆尺、钩码、标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杠杆能在生活中参生这样大的作用,那它究竟是如何工作的呢?今天我们 就一起来探究杠杆的工作原理。
二、杠杆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
1、出示杠杆尺,认识杠杆尺的结构。
1、谈话:老师需要你们帮我解决一个问题,我想在下课后给你们每人一颗 糖,可是开不开罐头。你们谁能帮助我?
2、操作者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3、提问:如果现在要你移动的不是罐头的盖子而是一块你根本搬不动的大 石头,你怎么办?(学生讨论并发表意见)
4、操作演示后揭示:这种用来撬开或者提升物体的工具叫杠杆,是人们最 早使用的最为简单的机械之一。
5、分组实践操作活动。
⑴要求每个小组有一把尺子、一支铅笔和一些硬币。
⑵把铅笔(支点)放在尺子的中间刻度下方。
1/ 11
⑶ 在尺子两端各放一枚硬币,观察发现了什么。
⑷指导学生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⑸预测:如果在尺子一端的一枚硬币上再加一枚,会发生什么?
⑹做测试,并记录结果。
⑺找出一种方法,在尺子的一端放两枚硬币而使尺子仍然保持平衡,实验 并记录他们的答案。
四、思考问题
为什么在有些地方人们要使用不省力的杠杆?
五、课堂小结
通过我们的学习,请同学们把学到的知识联系生活中的要求进行使用。并 想一想那些用的是省力杠杆,哪些用的不省力杠杆?
3、轮子的妙用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观察,描述轮轴构造上的特点;
•能够就轮轴的作用提出疑问;
•会做轮轴省力的实验。
知识与技能
•知道轮轴的结构特征及组成;
3、观察课本插图:哪些是省力的?哪些是费力的?
4、讨论: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能找到一个支点,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 来。他说得有道理吗?你觉得是否可行?
5、拓展活动:动手制作一个垃圾箱。
【说明】具体操作方法详见《教学参考书》。
2Hale Waihona Puke 棍的学问教学目标:1、认识什么东西叫作杠杆(即杠杆的特点)
2、认识杠杆的巧妙作用及它是如何参生作用的。
2、说说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⑴生活中有哪些省力的杠杆? (剪刀、起钉锤、开瓶器、撬棒、老虎钳、 手推车、夹壳器、园艺剪刀等。) ⑵生活中用到哪些费力的杠杆?为什么费力 还要用它?它还有什么作用?(铁锹、扫帚、镊子、钓鱼杆等,因为使用它们 可以使操作活动变得更加方便。)
⑶生活中哪种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天平、跷跷板)
⑻在尺子两端放不同枚硬币的前进下,寻找到多种使尺子平衡的方法。
6、分析讨论实验数据。通过实验你有什么收获?
7、讨论:
⑴ 杠杆是否都省力?
⑵杠杆在什么情况下省力?在什么情况下费力?在什么情况下不省力也不
费力?(作简单示意图表示。)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认一认大家带来的工具,你知道是怎么使用的吗?
3、对杠杆尺在不同时候的状态作好记录。(P6)
4、实验:(1)分别改变挂在杠杆尺左边和右边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 尺的状态会有什么改变?(2)把那些有较少的钩码能够使较多的钩码翘起来的 情况都找出来,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从中我们能发现什么规律?(P7)
2 / 11
5、分组分析统计数据。
省力杠杆
不省力杠杆
2、教师画杠杆的示意图,引导学生结合示意图分析,认识杠杆的支点、动 力和阻力等。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常用O表示)。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常用F1表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常用F2表示)。
动力作用点:施加动力的点。
阻力作用点:承受阻力的点。
3、游戏实践:
⑴利用木棍和小木块组成一个杠杆,学生自己了解杠杆的结构,巩固杠杆 不同部分的名称。
•知道轮轴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留心观察和研究身边的简单机械。
教学准备:
演示器材:汽车资料课件、汽车模型、扳手、螺丝刀、打蛋器、钥匙、辘 轳、游船图片及简单运动示意图。
分组实验器材:各种组装轮轴的部件、铁架台、弹簧秤、钩码、细圆木
2、学生自己体验杠杆尺的组成及变化。
三、杠杆能省力吗?
1、杠杆尺是研究杠杆的好材料。
(我们把挂在杠杆尺左边的钩码看作重物,当杠杆尺平衡时,挂在杠杆尺 右边的钩码的重量就是提起重物所用的力。)
2、如何将使用杠杆尺。
(将杠杆尺调平: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试一试,当在 杠杆尺右边的第1、第2、第3、第4孔上也挂上两个钩码时,杠杆尺会处于什 么状态?)
•留心周围事物,关注有关机械的使用和研究。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演示实验器材:果糖罐头、螺丝刀、一根比较结实且长的木棍、支撑用的 木墩;
分组实验器材:简单机械实验盒、杠杆尺、铁架台、钩码、弹簧秤等。
2、学生准备: 铅笔、硬币、尺子,生活中常用的各种工具(剪刀、钳子、镊子、开瓶器 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研究主题。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1、怎样才能省力
过程与方法
•能够搜集生活中应用杠杆原理的事例说明杠杆的作用;
•会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根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
知识与技能
•知道杠杆是可以围绕固定点转动并提升重物的撬棒;
•知道使用杠杆时的三种情况:省力、方便、平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
⑵比比谁的力气大?
推荐一位班里力气最大的学生和一位力气最小的学生上台,利用杠杆来比 比谁的力气大。
⑶讨论:为什么在这次比赛中力气小的同学能够以弱胜强?谁帮了她的 忙?
4、提出问题:为什么使用杠杆可以将自己的力放大呢?杠杆为什么能够省 力?支点、力点、重点三者之间的距离远近是如何影响搬动物体所用力气的大 小的呢?
相传古埃及人就是用这种 “棒”搬动巨石,建造了金字塔。
5、谈话:这些 “棍”、“棒”有什么特点?它们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力?今 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能撬动大石头的装置 ——杠杆。
二、认识杠杆的结构,探究杠杆的功能。
1、谈话: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所以要构成一个 杠杆,必须有哪些材料?(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硬棒。)
棒、大小不同的塑料饮料瓶、螺丝钉、木块、扳手、实验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设置情境,引入课题。
1、谈话:大家都见过驾驶员开车,你知道汽车的方向是由什么部件控制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