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理论指导:瞳孔和瞳孔对光反应
瞳孔及对光反射改变
瞳孔及对光反射改变瞳孔的大小受动眼神经中的缩瞳纤维(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双重支配,前者使瞳孔缩小,后者使瞳孔开大。
瞳孔对光反射的传入神经是视神经,它的纤维在进入外侧膝状体前折回中脑四叠体的上丘,再至顶盖前区,然后与双侧缩瞳核联系,由动眼神经传出至瞳孔括约肌。
因为缩瞳核接受来自双侧的纤维,所以任何一侧瞳孔受光刺激都可出现双侧的瞳孔缩小。
同侧的反射称直接光反射,而对侧瞳孔缩小称间接光反射。
1.临床表现正常人瞳孔直径为2.5~4.5毫米,呈园形、两侧瞳孔基本等大,相差一般不超过0.5毫米,光反射灵敏。
瞳孔直径如超过6毫米或小于2毫米为不正常。
两侧瞳孔不等大,尤其伴有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时为病理性。
2.症状鉴别(1)在正常人中小孩瞳孔较大,老人较小。
睡眠时瞳孔缩小,醒后又变大,此为生理现象。
(2)某些药物中毒时可致瞳孔缩小,如有机磷,巴比妥娄,吗啡及鸦片的衍生物等。
(3)某些精神症状,如焦虑、惊恐、疼痛等可致瞳孔散大。
阿托品、可卡因及肉毒素中毒等也致瞳孔散大。
(4)眼局部病变时可影响瞳孔的形状、大小及光反射,如角膜、虹膜等病变。
3.定位诊断(1)动眼神经核下性损害它累及了缩瞳核的纤维,引起瞳孔改变。
症状常为单侧,早期刺激性病变时瞳孔缩小,光反射减弱或消失,进一步形成破坏性症状时,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
它常伴动眼神经麻痹。
(2)交感神经病变其通路中任何部位病变均可出现,表现为霍纳(Horner)综合征,病变侧瞳孔缩小,眼球凹陷,眼裂变小及半侧面部无汗。
(3)脑干病变当四叠体及顶盖前区病变时常出现双侧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会聚运动障碍。
在桥脑病变时出现双侧瞳孔变小,如针尖样。
(4)对光反射的检查①一侧视神经病变,出现同侧的直接光反射和间接光反射减弱或消失,对侧正常。
②一侧动眼神经病变,出现同侧直接光反射减弱或消失,间接光反射正常;而对侧的直接光反射正常,间接光反射减弱或消失。
4.定性诊断(1)瞳孔及光反射改变多与动眼神经损害相关,病因较多,请参看复视及眼球活动障碍。
意识障碍分级、瞳孔观察
意识障碍意识障碍是指个体对外界环境刺激缺乏正常反应的一种精神状态。
任何原因引起大脑髙级神经中枢功能损害时,都可出现意识障碍。
表现为对自身及外界环境的认识及记忆、思维、定向力、知觉、情感等精神活动的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
意识障碍一般可分为:1.以觉醒度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1)嗜睡:是最轻度的意识障碍。
病人睡眠时间过度延长,但能被唤醒,醒后可勉强配合检查及回答简单问题,停止刺激后病人又继续入睡。
(2)昏睡:病人处于沉睡状态,正常外界刺激不能唤醒,需大声呼唤或较强烈的刺激才能使其觉醒,x醒后可作含糊或答非所问,停止刺激后立即进入熟睡状态。
(3)浅昏迷:意识大部分丧失。
对声、光刺激无反应,对疼痛(压眶)等强的疼痛刺激可有回避动作及痛苦表情,但不能觉醒,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眼球运动、吞咽反射、咳嗽反射等可存在。
(4)深昏迷:意识完全丧失。
病人对外界任何刺激均无反应,全身肌肉松弛,无任何自主运动。
机体仅维持循环与呼吸的基本功能,呼吸不规则血压可下降,大小便失禁或潴留。
2.以意识内容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1)意识模糊:其程度较嗜睡深。
表现为情感反应淡漠,定向力障碍,活动减少,语言缺乏连贯性,对外界刺激可有反应但低于正常水平。
(2)W妄:是一种急性的脑高级功能障碍,病人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及反应能力均有下降,表现为认知、注意力、定向与记忆功能受损,思维推理迟钝,语言功能障碍,错觉、幻觉,睡眠觉醒周期紊乱等,可表现为紧张、恐惧和兴奋不安,甚至可有冲动和攻击行为。
3.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1)去皮质综合征:双侧大脑皮质广泛损害而导致的皮质功能丧失。
(2)无动性缄默症:又称睁眼昏迷。
为脑干上部和丘脑的网状激活系统损害所致,而大脑半球导致其传导通路无损害。
(3)植物状态:指大脑半球严重受损而脑干功能相对保留的一种状态。
颅脑外伤后植物状态12个月以上,其他外伤持续3个月以上称持续植物状态。
瞳孔的变化1.在自然光线下,正常瞳孔直径为2〜5mm,而病理情况下,瞳孔的大小则可出现变化。
瞳孔评估评分标准
瞳孔评估评分标准瞳孔评估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瞳孔的大小、对光反应以及其他相关指标,以判断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瞳孔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情况。
本文将详细介绍瞳孔评估的评分标准,包括瞳孔的大小、对光反应、对近距离刺激的反应等方面。
1. 瞳孔大小评分标准:瞳孔的大小通常使用毫米为单位来进行评估。
在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瞳孔直径约为2-6毫米。
根据瞳孔的大小,可以将评分划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0分:瞳孔直径小于2毫米;- 1分:瞳孔直径在2-4毫米之间;- 2分:瞳孔直径在4-6毫米之间;- 3分:瞳孔直径大于6毫米。
2. 对光反应评分标准:对光反应是评估瞳孔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进行对光反应评估时,通常使用手电筒或者其他光源来刺激患者的眼睛。
根据瞳孔对光的反应情况,可以将评分划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0分:无对光反应;- 1分:有对光反应,但反应迟钝;- 2分:有对光反应,反应正常;- 3分:对光反应过度。
3. 对近距离刺激的反应评分标准:对近距离刺激的反应是评估瞳孔功能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在进行对近距离刺激评估时,通常使用近物来刺激患者的眼睛。
根据瞳孔对近距离刺激的反应情况,可以将评分划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0分:无对近距离刺激的反应;- 1分:有对近距离刺激的反应,但反应迟钝;- 2分:有对近距离刺激的反应,反应正常;- 3分:对近距离刺激的反应过度。
4. 其他评分标准:除了瞳孔大小、对光反应和对近距离刺激的反应外,还可以根据患者的瞳孔形态、对散瞳剂的反应等指标进行评分。
具体评分标准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制定。
总结:瞳孔评估评分标准是一种用于评估患者瞳孔功能的重要方法。
通过对瞳孔大小、对光反应、对近距离刺激的反应等指标进行评分,可以客观地判断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瞳孔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情况。
评分标准的制定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并在实际应用中不断优化和完善,以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瞳孔对光反射的原理
瞳孔对光反射的原理
瞳孔对光反射的原理是人类眼睛对外界环境光线进行调节和适应的一种生理反应。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瞳孔是位于虹膜中央的一个黑色圆孔,它负责调节和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量。
当环境光线强度较弱时,人的瞳孔会扩大以吸收更多的光线,此时瞳孔会变大。
这样能够增加眼睛接收到的光线量,使得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能够更好地接收到光线,提高对环境的感知能力。
相反,当环境光线过强时,瞳孔会收缩以减少光线的进入。
这是为了防止过多的光线进入眼睛造成视觉的不适和损伤。
这种收缩反应是通过虹膜内的平滑肌调节瞳孔的大小来实现的。
瞳孔的反射是通过两种神经通路来完成的。
其中一条是来自视网膜的光线信号通过视神经传送到大脑视觉中枢,再经过中枢神经系统的分析和处理,最终控制着平滑肌的运动,使瞳孔尺寸产生相应的变化。
另一条通路是来自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信号,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调节,使得瞳孔能够在遇到光线变化时迅速作出反应。
总结起来,瞳孔对光的反射是一个调节光线进入眼睛的过程,通过瞳孔的大小变化来适应环境光线的强弱,从而保护视觉系统的正常功能,并确保人眼对外界环境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瞳孔对光反射的名词解释生理学
瞳孔对光反射的名词解释生理学瞳孔是眼睛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在生理学中起到了许多有趣和重要的作用。
其中最显著的就是对光反射的调节。
光反射是指眼睛对光线的反应,而瞳孔作为光线进入眼球的通道,它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光线的进入量。
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瞳孔会有不同的变化,以确保我们在各种光线环境下都能看清东西。
瞳孔的大小是通过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的。
具体来说,这是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交感神经系统是我们体内的一部分,它负责激发身体的应激反应,比如在恐惧或者惊讶时瞳孔会放大,这是为了能更好地观察周围的环境。
副交感神经系统则是负责放松身体,使其保持平静和放松的状态。
当我们处于轻松的状态下,眼睛的瞳孔会收缩,以减少光线的进入量。
除了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瞳孔对光线的反射还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
例如,当我们集中注意力时,瞳孔会自动收缩以进一步减少光线的进入量,这有助于提高我们对焦点上物体的清晰度。
相反地,当我们在黑暗环境下,瞳孔会自动扩大,以让更多的光线进入眼球,以提高我们的视觉感知。
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瞳孔对情绪的反应。
当我们体验到强烈的情绪时,比如恐惧、兴奋或者愤怒,瞳孔会扩大,这是身体适应反应的一部分。
这种扩大的瞳孔可以让更多的光线进入眼球,以加强我们的感知能力。
这也是为什么当我们激动或者紧张时,瞳孔会表现出放大的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瞳孔对光反射的名词解释在不同的情况下可能会有一些差异。
例如,人们常常使用"瞳孔放大"来指代瞳孔扩大,以增加光线进入眼球的量。
反之,"瞳孔收缩"则指的是瞳孔缩小,减少光线进入眼球的量。
这种不同的表述方式是为了更准确地描述瞳孔对光反射的调节机制。
总结一下,瞳孔对于光反射的调节在生理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的大小会根据光线的强度、注意力的集中程度以及个体的情绪状态等因素来变化。
通过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和其他一些生理因素的影响,瞳孔可以保证我们在各种光照环境下都能够清晰地看见事物。
瞳孔及瞳孔对光反射名词解释
瞳孔及瞳孔对光反射名词解释
瞳孔是人类和动物眼睛中的一个小孔,它位于虹膜的中央,是通过调节瞳孔大小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数量的。
瞳孔的大小可以通过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而改变,这是一个自动的过程,通常不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去控制。
瞳孔的大小还可以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光的强度、情绪、药物等。
瞳孔对光反射是指瞳孔对光线的反应,这是一个生理反应,也是眼睛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当光线进入眼睛时,瞳孔会自动缩小,以防止过多的光线进入眼睛,从而保护视网膜。
当光线变暗时,瞳孔会自动扩大,以增加进入眼睛的光线数量,从而提高视觉效果。
瞳孔对光反射的机制是通过两个神经元来控制的。
第一个神经元是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它们可以感受到光线的强度和方向。
第二个神经元是迷走神经,它负责控制瞳孔的大小。
当感光细胞感受到光线时,它们会向大脑发送信号,告诉大脑眼睛正在接受光线。
大脑接收到这个信号后,会通过迷走神经向瞳孔发送信号,控制瞳孔的大小。
瞳孔对光反射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是帮助医生进行眼科检查。
医生可以通过观察瞳孔的大小、形状和反应来判断眼睛的健康状况。
例如,瞳孔扩大或缩小不正常,可能是因为某些疾病或药物的副作用引起的。
此外,医生还可以通过瞳孔对光反射来诊断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如脑震荡、中风等。
总之,瞳孔及瞳孔对光反射是眼睛中非常重要的生理机制,它们不仅可以保护我们的视网膜,还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眼科检查和诊断一
些神经系统疾病。
我们应该注意保护眼睛,避免长时间注视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保持良好的眼部卫生习惯,让我们的眼睛更加健康。
瞳孔对光反射的名词解释
瞳孔对光反射的名词解释瞳孔对光反射,也称为瞳孔对光反射(Pupillary Light Reflex, PLR),是一种生理反应,指的是瞳孔在受到光刺激后的自动收缩或扩张的过程。
以下是对瞳孔对光反射的名词解释。
1.瞳孔(Pupil):瞳孔是位于虹膜中央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开口,是光线进入眼睛的通道。
瞳孔大小的调节主要受到虹膜肌肉的控制。
2.光刺激(Light Stimulation):光刺激是指光线对眼睛的照射。
光刺激可以引起视觉感知,同时也会通过刺激瞳孔对光反射来调节瞳孔大小。
3.反射(Reflex):反射是一种无意识的生理反应,由感觉器官接受刺激后,通过神经传递,使相应的肌肉或腺体作出自动的动作或分泌。
4.自主神经系统(Autonomic Nervous System):自主神经系统是一种控制人体内脏器官和其他无意识功能的神经系统。
瞳孔对光反射主要由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5.交感神经(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交感神经是自主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主要负责应激反应和体力活动。
交感神经对于瞳孔扩张起到重要作用,它通过刺激虹膜下括约肌使瞳孔扩张,允许更多光线进入眼睛。
6.副交感神经(Para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副交感神经是自主神经系统的另一部分,主要参与维持身体的平衡和恢复机体的能量。
副交感神经对于瞳孔收缩起到重要作用,它通过刺激虹膜收缩肌使瞳孔收缩,限制光线进入眼睛。
7.瞳孔对光反射(Pupillary Light Reflex, PLR):瞳孔对光反射是指瞳孔对光刺激产生的自动收缩或扩张的生理反应。
这一反射是通过视神经和自主神经之间的神经传递来实现的。
8.视神经(Optic Nerve):视神经是人眼中传递视觉信号的神经。
光线经过眼睛的光感受器(视网膜)后,通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的视觉中枢,从而产生视觉感知和调节瞳孔大小的反射。
《眼科与视功能检查》——7.瞳孔对光反射课件
瞳孔检查
瞳孔对光反射
课程:《眼科与视功能检查》
主讲人:
瞳孔
瞳孔:即人眼虹膜中央的圆孔,为光线进入人眼的通 道,它的开大和缩小受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其变化 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
正常的瞳孔位于虹膜中央,圆形,边界整齐,正常成 人瞳孔在自然光线下直径为2~ 6mm,平均为2.5~ 4mm。
收缩速度:缓慢缩小记为“-”,迅速缩小记为“+”。
瞳孔对光反射
正常参考值
定义
原理
意义
分类 检查步骤 记录
正常值
OD 直接对光反射3+:间接对光反射3+。
OS直接对光反射3+:间接对光反射3+。
谢谢观看
2.间接对光反射:笔灯照亮一侧眼,观察对侧瞳孔大小及其收缩和恢复的速 度和幅度。同样方法观测另一眼。
瞳孔对光反射
检查步骤
定义
原理
意义
分类 检查步骤 记录
正常值
瞳孔对光反射
定义
原理
意义
分类 检查步骤 记录
正常值
记录
注意直接、间接对光反射是否存在,是否对称,收缩幅度是否正常并记录。
收缩幅度: 0=瞳孔完全没有缩小,1=瞳孔轻度缩小,2=瞳孔中度缩小,3=瞳 孔明显缩小。
瞳孔对光反射
定义
原理
意义
分类 检查步骤 记录
正常值
瞳孔对光反射正常对维持正常的视觉功能意义重大,所有的被检者,除了年龄非常小、 过度紧张等难以配合的情况,均应进行瞳孔对光反射的检查。
瞳孔对光反射
检查步骤
定义
原理
意义
分类 检查步骤 记录
正常值
1.直接对光反射:笔灯照亮侧眼, 然后移开,பைடு நூலகம்察瞳孔大小及其收缩和恢复 的速度和幅度。同样方法观测另一眼。
瞳孔对光反射
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节后纤维→瞳孔括 约肌 直接、间接对光反应消失或迟钝 集合反应时瞳孔反应正常,甚至增强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直接对光反射
暗光照明环境检查 光照受检眼,受检眼瞳孔收缩 反射弧:视网膜→视神经→中脑顶盖前区→
艾-魏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节后纤维 →瞳孔括约肌
间接对光反射
暗光照明环境内检查 光照另侧眼,受检眼瞳孔迅速缩小 反射弧:视网膜→视神经(交叉纤维)→中
脑顶盖前区→艾-魏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 节→节后纤维→瞳孔括约肌
相对性传入性瞳孔障碍(RAPD)
亦称Marcus-Gunn瞳孔 例:右眼传入性瞳孔障碍时
集合反射(近反射)
调节反射 嘱患者先注视远处目标 快速改为注视15cm处视标 双眼瞳孔立即缩小
辐辏反射 嘱患者先注视远处目标 缓慢匀速改为注视15cm处视标 双眼内聚
Argyll-Robertson瞳孔
右眼传入性瞳孔障碍时集合反射近反射调节反射双眼瞳孔立即缩小辐辏反射双眼内聚argyllrobertson瞳孔视网膜视神经中脑顶盖前区艾魏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节后纤维瞳孔括集合反应时瞳孔反应正常甚至增强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瞳孔对光反射
正常瞳孔
圆形,居中 边缘整齐 双侧等大 ,差别大于1mm为异常 自然光线下直径2.5-4mm 年龄:婴儿及老年人稍小 屈光状态:近视眼—大,远视眼—小 精神因素
瞳孔评估评分标准
瞳孔评估评分标准瞳孔评估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技术,用于评估瞳孔对光的反应和大小。
瞳孔的大小和反应可以提供有关神经系统功能和眼部健康状况的重要信息。
为了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制定了一套瞳孔评估评分标准。
以下是一份详细的瞳孔评估评分标准,用于指导医务人员进行瞳孔评估。
1. 瞳孔大小评分:- 评分1:瞳孔直径小于2毫米- 评分2:瞳孔直径介于2-4毫米- 评分3:瞳孔直径介于4-6毫米- 评分4:瞳孔直径大于6毫米2. 瞳孔对光反应评分:- 评分1:瞳孔对光无反应- 评分2:瞳孔对光反应迟缓- 评分3:瞳孔对光反应正常- 评分4:瞳孔对光反应过度敏感3. 瞳孔对近距离聚焦评分:- 评分1:瞳孔对近距离聚焦无反应- 评分2:瞳孔对近距离聚焦反应迟缓- 评分3:瞳孔对近距离聚焦正常- 评分4:瞳孔对近距离聚焦过度敏感4. 瞳孔对远距离聚焦评分:- 评分1:瞳孔对远距离聚焦无反应- 评分2:瞳孔对远距离聚焦反应迟缓- 评分3:瞳孔对远距离聚焦正常- 评分4:瞳孔对远距离聚焦过度敏感5. 瞳孔形状评分:- 评分1:瞳孔形状不规则- 评分2:瞳孔形状稍微不规则- 评分3:瞳孔形状正常- 评分4:瞳孔形状彻底规则6. 瞳孔对视评分:- 评分1:瞳孔对视无反应- 评分2:瞳孔对视迟缓- 评分3:瞳孔对视正常- 评分4:瞳孔对视过度敏感以上评分标准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修改,以适应特定的瞳孔评估要求。
在进行瞳孔评估时,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症状,对瞳孔进行综合评估,并记录相应的评分。
评分结果可以用于判断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和眼部健康状况,为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需要注意的是,瞳孔评估评分标准仅作为一种辅助工具,不能单独用于诊断和治疗决策。
在进行瞳孔评估时,医务人员应结合其他临床信息和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患者的病情和病因,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结:瞳孔评估评分标准是一种用于指导医务人员进行瞳孔评估的工具,通过对瞳孔大小、对光反应、对近距离和远距离聚焦、形状和对视的评估,可以提供有关神经系统功能和眼部健康状况的重要信息。
生理学课后复习题参考答案
生理学课后复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新陈代谢:是指机体与周围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以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包括包括合成代谢(同化作用)和分解代谢(异化作用)两个方面。
P22、兴奋性:是指机体或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P33、阈值:即阈强度,指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P34、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
P55、反馈:指由受控部分发出的的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活动的过程。
P6二、填空题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有新陈代谢、兴奋性和生殖。
P32、反应的基本形式有兴奋和抑制。
P33、衡量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阈值,它与兴奋性呈反变关系。
P3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P5三、 A型题1、维持人体某种功能的稳态主要依赖于(E)P7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正反馈E、负反馈2、破坏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后,下列何种现象消失?(D)P5A、反应B、兴奋C、抑制D、反射E、兴奋性3、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正反馈调节的是(C)P7A、减压反射B、血糖浓度调节C、排尿反射D、体温调节E、正常呼吸频率维持四、B型题(1~4题备选答案)A、感受器B、传入神经C、中枢D、传出神经E、效应器1、皮肤黏膜的游离神经末梢属于(A)P52、迷走神经在减压反射中属于(D)P493、窦神经在减压反射中属于(B)P494、躯体运动神经属于(D)五、X型题1、神经调节的特点有(A、C、D)P6A、定位准B、作用持久C、迅速D、作用短暂E、作用广泛2、下列哪些属于条件反射的特点?(B、E)P5A、生来就有B、数量无限C、比较固定D、种族共有E、反射中枢在大脑皮质3、下列生理过程哪些属于负反馈?(A、D、E)P6A、血糖浓度B、分娩C、凝血过程D、体温调节E、血压相对恒定六、简答题1、何谓内环境和稳态?有何重要生理意义?P4答:内环境指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
瞳孔对光反射检查方法
瞳孔对光反射检查方法瞳孔对光反射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通常用于评估眼睛的健康状况以及神经系统的功能。
瞳孔对光反射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多种眼部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因此掌握这一检查方法对于临床医生和医学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瞳孔对光反射检查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首先,进行瞳孔对光反射检查时,需要一个光源,可以是手持的直射光源或医用检查灯。
患者需要坐在一个相对昏暗的房间里,以便观察瞳孔的变化。
医生或检查人员需要站在患者的前方,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便观察瞳孔的反射情况。
接着,医生或检查人员需要先让患者注视远处,然后将光源对准患者的眼睛,一侧先照射,观察对应眼睛的瞳孔反射情况。
正常情况下,被照射的眼睛的瞳孔会迅速收缩,这是因为光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通过视神经传递到脑干,再通过动眼神经使瞳孔收缩。
接着,需要将光源移动到另一侧,照射另一只眼睛,同样观察瞳孔的反射情况。
在进行瞳孔对光反射检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检查时要确保光源的亮度适中,过强或过弱的光线都会影响瞳孔的反射情况。
其次,需要注意检查时的环境,尽量避免有其他光源干扰。
另外,检查时要确保患者的眼睛处于放松状态,注视远处可以帮助眼睛放松,有助于观察瞳孔的变化。
除了正常的瞳孔对光反射,医生还需要观察瞳孔的大小和形状。
正常情况下,瞳孔直径在2-4毫米之间,光线照射后会迅速收缩,然后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大小。
如果瞳孔在光线照射后没有明显的收缩反应,可能是由于视网膜或神经系统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检查和诊断。
总之,瞳孔对光反射检查是一种简单而重要的临床检查方法,对于评估眼部和神经系统的功能至关重要。
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读者能够掌握瞳孔对光反射检查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临床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瞳孔近反射名词解释
瞳孔近反射一、概述瞳孔近反射(Pupillary Light Reflex,简称PLR)是指光刺激对瞳孔的影响及其相应的生理反应。
它是人体自主神经系统的一种重要表现,能够调节瞳孔光圈大小,以适应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视觉需求。
二、瞳孔结构和功能瞳孔是位于虹膜中央的黑色圆孔,具有调节光线进入眼睛的作用。
它由两种肌肉组成:括约肌和散瞳肌。
括约肌收缩时会使瞳孔收缩,从而减少进入眼睛的光线;而散瞳肌收缩则会使瞳孔扩张,增加进入眼睛的光线。
三、光刺激引起的生理反应当眼睛受到光线刺激时,会引起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反应。
其中最明显的表现之一就是瞳孔大小的变化。
在强光下,人体会通过调节瞳孔大小来限制过量的光线进入眼睛,以保护视网膜免受损伤。
四、瞳孔近反射的神经调控瞳孔近反射受到自主神经系统的调控,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当眼睛受到光线刺激时,光信号会通过视神经传入脑干的视觉中枢。
在这里,光信号被解释并传递给大脑皮质,并同时引起副交感神经的兴奋。
副交感神经从大脑皮质发出的信号沿着第三脑室旁汇聚,再通过听神经核、红核和展神经核等结构传递到瞳孔括约肌。
这些信号会使括约肌收缩,导致瞳孔变小。
副交感神经还会抑制散瞳肌的活动,进一步限制瞳孔扩张。
与此相反,当眼睛处于低光环境下或暗处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使得散瞳肌收缩。
这样可以增加进入眼睛的光线量,以提高视觉敏感度。
五、瞳孔近反射的临床应用瞳孔近反射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医生可以通过观察和检测瞳孔的大小和对光刺激的反应来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临床应用场景:1. 神经系统检查医生可以通过检查瞳孔近反射来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特别是脑干部分。
对于中风患者,观察受损侧的瞳孔是否能够正常收缩和扩张,可以帮助判断损伤程度。
2. 药物治疗监测某些药物会影响瞳孔近反射。
通过监测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期间的瞳孔反应,医生可以了解药物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并及时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
眼科护理试题及答案(护理三基)(答案)
眼科护理一、名词解释1、瞳孔:虹膜表面有放射状纹理和隐窝,中央有一2。
5—4mm的圆孔.2、瞳孔对光反应:瞳孔随光线的强弱而缩小或扩大。
3、眼的调节作用:睫状肌收缩时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凸度增加,眼的屈光能力增强,以适应看清近距离目标。
4、泪点:上下眼缘的内侧各有一乳头状凸起,中央有小孔称泪点,为泪小管开口处。
5、睑板下沟:距上睑缘2mm处有一与睑缘平行的浅沟,常为小异物存留之处。
6、结膜充血:结膜血管主要为来自结膜后动脉,分布于睑结膜、穹窿结膜和角巩膜缘4mm 以外的球结膜,充血是称结膜充血。
7、斜视:眼外肌功能不平衡,眼球位置就会偏斜,称为斜视.8、角膜移植:是指用健康的角膜置换混浊或病变的角膜,以达到提高视力或治疗角膜病变的手术.9、沙眼:沙眼衣原体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
表现为结膜角膜上皮和皮下组织的慢性增生性炎症。
10、眼部化学伤:多为化学腐蚀性物质直接接触眼部造成眼组织损害,称为眼部化学伤。
多见于工农业生产、实验室操作不慎接触到化学物质而造成的损伤。
二、填空题1、眼为视觉器官,包括眼球、视路及视中枢和眼附属器。
2、眼球近似球形,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构成,前后径约24mm。
3、眼球壁的外层由致密的纤维构成,其前1/6为透明的角膜,后5/6为不透明的巩膜,二者移行处为角巩膜缘。
4、角膜的特点为透明、无血管、反应灵敏。
5、眼的感光部分为视网膜感觉层,其基本结构由三级神经元组成,第一级神经元是视细胞,第二级神经元是双极细胞,第三级神经元是视神经细胞细胞。
6、眼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均透明,与角膜一起构成眼的视神节细胞。
7、视路起自视网膜,止于大脑皮层枕叶的视觉中枢。
8、眼的附属器包括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和眼眶 .9、泪器包括泪腺和泪道两部分.泪道由泪小管、泪囊、泪点、和鼻泪管组成,是泪液的排出管道。
10、眼球壁外层又称纤维膜,中层为葡萄膜,内层为视网膜 .11、睫状体前接虹膜,后续脉络膜,以锯齿缘为界。
瞳孔对光反射原理
瞳孔对光反射原理
瞳孔对光的反射是一种重要的生理反应,在保持视觉清晰度和调节光线的强度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瞳孔是人眼中的黑色圆形开口,位于虹膜的中央。
虹膜是一种有色的环形结构,由眼睛中的肌肉支持着。
虹膜的色素决定了眼睛的颜色。
瞳孔实际上是虹膜背后的开口,并且它的大小可以根据光线的强度自动调节,以保持视觉的清晰度。
瞳孔对光的反射是通过两个反射反应来实现的。
首先是直接光反射机制,在这种情况下,当光线进入眼睛时,瞳孔会自动收缩,以减少通过瞳孔进入眼睛的光的量。
这是一个保护性的机制,以防止眼睛受光线过强的伤害。
其次是间接光反射机制,当光线通过瞳孔进入眼睛后,它会在眼球的后部被吸收。
这种吸收会产生热量,进而刺激神经细胞。
这些神经细胞会将信号发送到大脑,并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来调节瞳孔的大小。
如果光线过强,大脑会告诉瞳孔缩小,以减少过多的光线进入眼睛。
相反,如果光线变暗,大脑会告诉瞳孔扩大,以便更多的光线通过瞳孔进入眼睛,以增加视觉清晰度。
总的来说,瞳孔对光的反射是一种自动的生理现象,通过调节瞳孔大小来适应不同光线条件下的视觉需要。
这个过程是由眼睛内部的神经细胞以及大脑中的视觉中枢控制的。
通过这种机制,我们的眼睛能够在不同的照明条件下保持视觉的清晰度,以获得最佳的视觉体验。
瞳孔对光反射注意事项
瞳孔对光反射注意事项引言瞳孔对光反射是人眼的一种自然反应,它通过调节瞳孔的大小来控制眼睛对光线的适应能力。
了解瞳孔对光反射的注意事项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保护视力、预防眼部损伤,并且在医学和科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瞳孔对光反射的注意事项。
瞳孔对光反射的原理瞳孔是位于虹膜中央的一个黑色圆形区域,它负责调节眼睛进入视网膜的光线数量。
当环境中的光线强度增加时,瞳孔会收缩变小,以限制进入眼睛的光线量;相反,当环境中的光线强度减弱时,瞳孔会扩张变大,以增加进入眼睛的光线量。
这种自动调节机制使我们能够在不同亮度下看清物体。
注意事项1. 避免暴露于过强或过弱的光源下瞳孔对光反射非常敏感,暴露于过强的光源下会导致瞳孔收缩过度,造成视力模糊、视觉疲劳等问题。
在阳光强烈的环境中,应该佩戴太阳镜或帽子遮挡阳光,避免直接暴露于强烈的阳光下。
另外,在夜间或昏暗的环境中,应该使用合适的照明设备,以避免过度扩张的瞳孔无法适应环境。
2. 防止眼睛受到损伤眼睛是人体最为脆弱的器官之一,所以在进行一些可能会对眼睛造成伤害的活动时要特别小心。
在进行体育运动时,应该佩戴护目镜或者其他适当的防护装备,以保护眼睛不受到外界物体的撞击。
在进行工作或者娱乐活动时,也要注意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时的用眼卫生,定期休息和做眼部保健操。
3. 看护好自己的视力瞳孔对光反射的正常调节是保持良好视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保护视力,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应该避免长时间盯着屏幕或者近距离看书写字,适当远离目标物体,放松眼睛的焦距。
要注意眼睛的卫生,勤洗手、不揉眼睛、不乱擦眼睛等。
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及早发现和治疗一些潜在的眼部问题。
4. 应用于医学和科学领域瞳孔对光反射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重要作用,在医学和科学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通过观察瞳孔对光反射的变化可以了解人体神经系统和心理状态的情况。
在临床上可以通过检查瞳孔对光反射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神经系统问题;在心理学实验中也可以通过测量瞳孔对光反射来了解人们对不同刺激的反应。
瞳孔对光反射
正常人,手电筒直接照射一侧瞳孔时,可观察到该侧瞳孔受到光线刺激时立即缩小,此时移开光源可观察到 瞳孔立即复原。用同样的方法再观察对侧瞳孔。此为直接对光反射。
用一手竖直放于两眼之间,以挡住手电筒的光线照到对侧。此时用手电筒照射一侧瞳孔,可观察到另一侧瞳 孔立即缩小,移开光线瞳孔立即复原。以同样的方法检查对侧瞳孔,表现同上即为正常。此为间接对光反射。
一、正常瞳孔:
正常瞳孔的大小与年龄、生理状态、屈光、外界环境等因素有关。1岁以内的婴儿瞳孔最大,其次为儿童和青 少年时期,以后随着生长发育,瞳孔会逐渐变小。近视眼瞳孔大于远视眼;交感神经兴奋时,如表现为惊恐不安、 疼痛时,瞳孔会扩大;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如表现为深呼吸、脑力劳动、睡眠等,瞳孔会变小。正常瞳孔在自然 光线下直径平均为2.5~4毫米,两侧等大,等圆,边缘整齐,亮光下可缩小,光线暗的环境下可略增大。如双眼 直视前方时,用手电筒光照射瞳孔,瞳孔立即变小,移开光源或闭合双眼,瞳孔即可复原。
二、调节机制:
瞳孔指虹膜中间的开孔,是光线进入眼内的门户;它在亮光处缩小,在暗光处散大。虹膜由多单位平滑肌构 成;在瞳孔周围的是环形肌层,受动眼神经中的副交感神经纤维支配,收缩时使瞳孔缩小,故又称瞳孔括约肌; 虹膜的外周部分是辐散状肌纤维,受由颈部上行的交感神经纤维支配,收缩时使瞳孔散大,故又称瞳孔散大肌。 瞳孔的大小可以控制进入眼内的光量。一般人瞳孔的直径可变动于1.5-8.0mm之间,人眼在不同的亮度情况下是 靠视膜中不同的感光细胞来接受光刺激的,在暗光处起作用的视杆细胞对光的敏感程度要比在亮光处起作用的视 锥细胞大得多,因此在暗处看物,只需进入眼内光量适当增加即可。
瞳孔对光反射
眼科术语
目录
01 一、正常瞳孔:
03 三、反射特点:
关于瞳孔对光反射
关于瞳孔对光反射瞳孔反射是一种通过虹膜肌肉的收缩改变瞳孔大小的生理反应。
光照瞳孔引起瞳孔缩小的反应称为瞳孔对光反射。
长久以来,生理学家和神经科医生对这种反射表现出极大的兴趣,通过研究这种反射,进而研究感觉和运动的神经通路和整合机制;而物理学家和生物工程学家则把瞳孔对光的反射视为是一个完美的闭合自动控制系统来研究。
瞳孔反射通路已经基本明确,瞳孔对光反射传导径路为:光线—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视束—中脑顶盖前区—两侧EW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节后纤维—瞳孔括约肌。
多种研究表明,瞳孔并不只是在视网膜上光线改变时才发生变化,其他因素也引起这种变化,如注意到感兴趣的事物会引起扩大,甚至在表示同情时会缩小。
情绪变化、生理和心理成瘾(渴求)、颅内压力改变等多种因素会导致瞳孔反应或瞳孔对光反应发生相应变化。
而这些对于视觉通路和神经系统疾病诊治有重要作用,也被一些国家应用于检查服用非法药品的一个指标及判断一个人能承受多大工作负荷的可靠指标。
虽然在瞳孔反射通路及神经反馈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对于引起瞳孔变化的相关的神经系统状态认识尚浅。
受限于人们对中枢神经系统认识程度和实验技术、设备等多方面原因,关于瞳孔反射仍有很多问题未阐明。
比如:在临床中,我们经常发现瞳孔光反射中瞳孔回缩速度会有差别,而这些现象是用瞳孔反射或神经通路无法进行解释的。
在神经外科临床中,瞳孔光反射检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体格检查,它不仅反映出神经通路是否完好,还能大致反映出患者颅内状态;是目前临床观察危重患者,尤其是神经重症监护患者病情的重要指征之一,是临床医护人员判断病情的重要依据。
当颅内压改变时瞳孔光反射亦会发生相应变化,瞳孔的变化直接预示着疾病的变化与转归。
在不同颅内病变情况下,瞳孔对光反射的规律是有差别的:在相同条件下,不同颅内状态下瞳孔初始大小会有差别,瞳孔受光线刺激后收缩速度会有差别,光线刺激解除后瞳孔复位速度也会有不同,而且不同光线强度刺激下瞳孔收缩规律也会有变化。
实验24瞳孔对光反射和近反射【链接】瞳孔调节瞳孔调节是通过改变
实验24 瞳孔对光反射和近反射【链接】瞳孔调节瞳孔调节是通过改变瞳孔的大小而进行的一种调节方式。
瞳孔对光反射指瞳孔的大小随光线的强弱而反射性改变。
当强光照射到视网膜时,产生的冲动经视神经传入对光反射中枢,再经动眼神经中的副交感纤维传出,使瞳孔括约肌收缩,瞳孔缩小;弱光下瞳孔散大。
视近物时,可反射性地引起双侧瞳孔缩小,这种现象称为瞳孔近反射。
【实验目的】观察眼在强光照射或视近物时瞳孔的变化情况。
了解其检查的临床意义。
【实验原理】眼受强光照射或视近物时瞳孔缩小,属于瞳孔反射。
前者为瞳孔对光反射,是双侧性的。
检查瞳孔反射能了解包括中脑在内的反射弧是否正常。
【实验对象】人。
【实验用品】手电筒。
【实验步骤】1.瞳孔对光反射(1)受检者坐在较暗处,检查者观察两眼瞳孔的大小,后用手电筒照射受检者一眼,立即可见受照眼瞳孔缩小(直接对光反射);停止照射,瞳孔恢复原状。
(2)用手沿鼻梁将两眼视野分开,再用手电筒照射一侧眼睛,观察另一眼瞳孔的变化(也缩小,此称间接对光反射,又称互感性对光反射)。
2.瞳孔近反射受试者注视正前方5m外某一物体,检查者观察其瞳孔的大小。
告诉受试者在物体移近时必须注视该物体,然后将物体迅速地移向受检者眼前,观察其瞳孔是否缩小,并注意两眼球会聚现象。
正常成人瞳孔直径为2.5~4.0mm(可变动于1.5~8.0mm之间)。
【注意事项】1.测试时室内光线要暗,被测者要背光而坐。
2.不可长时间用手电筒照射眼球。
【临床意义】瞳孔对光反射的中枢在中脑,临床上常把其作为判断中枢神经系统病变部位、全身麻醉的深度和病情危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分析和思考】1.做瞳孔对光反射实验时,为什么照射一侧瞳孔,另一侧瞳孔也会缩小?2.做瞳孔近反射实验时,瞳孔有何变化?两眼是否会发生会聚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瞳孔指虹膜中间的开孔,是光线进入眼内的门户;它在亮光处缩小,在暗光处散大。
虹膜由多单位平滑肌构成;在瞳孔周围的是环形肌层,受动眼神经中的副交感神经纤维支配,收缩时使瞳孔缩小,故又称瞳孔括约肌;虹膜的外周部分是辐散状肌纤维,受由颈部上行的交感神经纤维支配,收缩时使瞳孔散大,故又称瞳孔散大肌。
瞳孔的大小可以控制进入眼内的光量。
一般人瞳孔的直径可变动于1.5-8.0mm之间。
假定人由光亮处进入暗室时瞳孔直径可增加5倍,那么瞳孔的受光面积应增大25倍;可见瞳孔的变化,有保持在不同光照情况下进入眼内的光量较为恒定的作用。
但暗室中较强阳光照射的光照强度实际减弱约100万倍,因而单靠瞳孔大小的改变,远不足以使进入眼内的光量保持恒定。
事实上,人眼在不同的亮度情况下是靠视网膜中不同的感光细胞来接受光刺激的,在暗光处起作用的视杆细胞对光的敏感程度要比在亮光处起作用的视锥细胞大得多,因此在暗处看物,只需进入眼内光量适当增加即可。
由此可见,通过改变瞳孔大小以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还是有一定意义的。
瞳孔大小随光照强度而变化的反应,是一种神经反射,称为瞳孔对光反射。
引起此反射的感受器就是视网膜,传入纤维在视神经中,但这部分纤维在进入中枢后不到达外侧膝状体,而在在中脑的顶盖前区换神经元,然后到同侧和对侧的动眼神经核,传出纤维主要是动眼神经中的副交感纤维,效应器也主要是瞳孔约肌。
瞳孔对光反应的特点是效应的双侧性,即如果光照的是一侧眼睛时,除被照眼出现瞳孔缩小外,同时未受光照拐殊途同归瞳孔也缩小,后者我为互感性对光反射。
临床上有时可见到瞳孔对光反应消失、瞳孔左右不等、互感性瞳孔反应消失等异常情况,常常是由于与这些反射有关的反射绵弧某一部分受损的结果,因而可以藉瞳孔反应的异常帮助进行神经病变的定位诊断。
房水和眼内压房水指充盈于眼的前、后房中的液体,其成分类似血浆,但蛋白质含量较血浆低得多,而HCO3-含量却超过血浆;因而房水的总渗透压也较血浆为高。
房水的生成部位在睫状体脉络膜丛,生成后由后房经瞳孔进入前房,再由巩膜和角膜结合处的前房角进入巩膜静脉窦,最后汇入静脉系统。
房水不断生成,不断回收入静脉,使它在后房和前房之间流动不息。
据测定,正常时房水的生成速度每分钟约为2mm3;由于它的生成和回收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使得眼内政党时的房水量保持恒定,又由于眼的前、后房容积也是相对恒定的,于是使其中静水压(即眼内压)也保持相对的稳定。
据国内调查资料,我国成年人眼内压正常值为2.27-3.2kPa(17-24mmHg),平均2.67kPa(17-24mmHg)。
眼内压的相对稳定,对保持眼球特别是角膜的正常开头和折光能力有重要的意义。
当眼球被刺穿时,可能导致房水流失,眼内压下降,引起眼球变形,角膜也不能保持正常的曲度。
人眼的总折光能力与眼内折光体都有一定关系,但最主要的折射发生在空气与角膜接触的界面上。
这约占总折光能力的80%.因此,角膜的曲度和形状的改变将显著地影响眼的折光能力,严重地影响视力。
房水也对它所接触的无血管组织如角膜和晶状体起着营养的作用。
房水循环障碍时会造成眼内压过高,临床上称为青光眼,可导致角膜、晶状体以及虹膜等结构的代谢障碍,严重时造成角膜混浊、视力丧失。
房水生成的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了。
通常认为,除了在睫状体脉络膜丛处的毛细血管靠被动滤过(类似在一般毛细血管的动脉端生成组织液,见第四章),使血浆中的水分和盐类透出血管壁生成房水外,还有主动过程的参与,否则就难于解释房水何以有较血浆中浓度高的HCO3-等盐类离子。
用组织化学的方法证明,睫状体上皮细胞含有较多的碳酸酐酶,此酶的作用是使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的CO2和H2O,迅速生成H2CO3,并解离出HCO3-,后者经膜上的主动转运过程进入房水,造成它的房水中的高浓度,这个高浓度造成的负电位和高渗透压还能进一步促使血浆中的Na+和水分子进入房水。
临床上可以使用碳酸酐酶抑制剂(如乙酰唑胺)减少房水生成,降低眼内压,其作用机制与上述的房水生成机制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