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一个几何体教学设计
北师大七年级上册1.3《截一个几何体》教案
![北师大七年级上册1.3《截一个几何体》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c7447e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f5.png)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七年级上册1.3《截一个几何体》教案: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截一个几何体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掌握用平面去截几何体,得到的截面形状;
(3)学会通过观察和推理,判断不同几何体的截面形状。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和描述截一个几何体的过程;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截面的形状与原几何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准确描述不同几何体的截面。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截几何体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圆柱、圆锥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利用几何画板或实际模型,演示截几何体的基本原理。
(3)运用几何画板等工具,模拟截几何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例如:利用几何画板动态展示截取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几何体的截面变化。
2.教学难点
(1)理解截面与原几何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尤其是截面的形状变化;
-难点解析: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思考和实际操作,理解截面形状与原几何体的相对位置、角度等因素的关系。例如,截面在垂直于圆柱轴线时为圆形,而在斜切时为椭圆形。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截一个几何体的基本概念。截一个几何体是指用一个平面去切割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称为截面。它是研究立体图形性质的重要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几何体的结构。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以长方体为例,通过不同角度和位置的平面截取,得到的截面形状会有所不同。这个案例展示了截几何体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截一个几何体参考教学方案
![截一个几何体参考教学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3ec974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37.png)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1. 3 截一个几何体1.通过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实际的切截活动,掌握空间图形与截面的关系,丰富学生对空间图形的几何直觉,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2.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实际操作等教学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析归纳中体验探索和创造.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增强自信,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会截面与几何体的关系.【教学难点】从切截活动中发现方法,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归纳;想象从不同角度切截同一个几何体所得的截面的不同形状.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演示课件动画的截面图.[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充分想象并回答是何种物体的截面,并请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全体学生体会截出的面(截面)的含义.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的切截活动[教师活动]:提出问题: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所得到的截面可能是什么形状?引导学生大胆猜想,让他们想象所得的截面可能的形状.让学生采取分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回答问题.[学生活动]:学生大胆猜想、积极在小组内讨论、积极回答问题,得出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所得截面有可能的形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分小组切截正方体的萝卜,鼓励学生从切截活动中去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操作,在操作中去验证自己的猜想,并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积极发现在猜想中没想到的截面图形.[教师活动]:教师在学生操作活动中巡视学生,参与学生的讨论与交流,鼓励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活动]:全班实物切截活动结束,教师鼓励切截活动的各个小组请代表发言,积极鼓励他们说出能截到多少个不同的截面,选取一些小组让他们进行演示说明.并积极肯定他们的做法.[学生活动]:学生活动小组代表大胆发言,并进行一定的演示说明.[教师活动]:提出,刚才的实物操作中没能找出所有不同的截面形状,还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操作,对一个正方体进行无限次的切截活动.鼓励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制作的实验操作型课件对一个正方体进行动态的切截活动,鼓励他们在操作中积极观察截面的产生和变化的过程,并从中去发现一定的规律.[学生活动]:学生利用课件对正方体进行无限次的动态的切截,并从中去观察截面产生和变化的过程,学生利用课件中的动画功能,身临其境的体会截面产生和变化的过程,通过自主操作、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发现截面的各种形状,得出截面产生的规律.(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所得截面是由于这个平面与正方体的若干个平面相交的结果.若与三个面相交得三条边,则截面是三角形,若与四个面相交,则截面是四边形……依此类推.)分别拖动A、B、C点可移动平面,双击动画按扭可使图形旋转,单击鼠标左键停止旋转.拖动点P可使图形旋转.[教师活动]:教师积极鼓励各小组请代表发言,说出他们利用实验操作型课件所观察到的截面的各种形状产生、变化的过程,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截面的原因.积极肯定同学们的正确推理.[学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发言,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说出他们得到的不同的截面形状,特别是找出五边形、六边形等等.以及为什么产生不同截面的原因.[教师活动]:小结同学们的发言.肯定学生的正确说法三、应用新知1. 用平行或垂直圆柱两底的平面截圆柱形成的截面图形2. 用不平行或垂直于圆柱两底的平面截圆柱形成的截面图形3. 用平行或垂直圆锥底面的平面截圆锥形成的截面图形4. 用不平行或垂直圆锥底面的平面截圆锥形成的截面图形5. 用平面去截球体四、巩固新知1. 讨论:用不平行或垂直于圆锥底面的平面截圆锥形成的截面EAFB 会是三角形吗?2. 下列立体图形,还可以截出什么样的截面?五、归纳小结略.◆教学反思略.。
获奖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截一个几何体》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获奖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截一个几何体》教学设计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7b3c69d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b8.png)
获奖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截一个几何体》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理解截面与几何体的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几何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截面与几何体的关系,掌握截面的形状和大小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截面形状和大小的判断。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几何体,如球、圆柱、圆锥等。
(2)引导学生观察几何体的形状和特征。
(3)提出问题:当我们沿着几何体的某个方向进行切割时,截面的形状和大小会发生什么变化?2.探究活动(1)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几何体进行切割实验。
(2)引导学生观察切割过程中截面的形状和大小变化。
(3)让学生尝试用数学语言描述截面形状和大小变化的规律。
3.知识讲解(1)讲解截面的定义和性质。
(2)介绍截面的形状和大小变化规律。
(3)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截面与几何体的关系。
4.练习巩固(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和指导。
5.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看作是几何体的截面?(2)让学生举例说明,并用数学语言描述截面形状和大小变化的规律。
(2)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四、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观察生活中的几何体,找出它们的截面,并描述截面形状和大小变化的规律。
3.结合所学知识,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理解截面与几何体的关系,掌握截面的形状和大小变化规律。
(1)教师: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当我们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时,截面可能是什么形状?学生:可能是正方形,也可能是长方形。
教师:很好,那如果是截一个圆柱呢?学生:可能是圆形,也可能是椭圆形。
(2)教师:那么,截面的形状和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学生:是由我们切割的角度和位置决定的。
《截一个几何体》 学历案
![《截一个几何体》 学历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c4f457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57.png)
《截一个几何体》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或想象,理解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所得到的截面形状。
2、经历切截几何体的活动过程,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用平面截几何体得到的不同截面形状。
(2)能够根据给定的几何体和截法,想象并画出截面形状。
2、难点(1)探索用平面截一个正方体得到不同截面形状的规律。
(2)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学习过程1、情境导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几何体,如长方体的盒子、圆柱形的水杯、圆锥形的帽子等,提问:如果用一个平面去截这些几何体,会得到什么样的截面形状呢?2、探索活动一:用平面截正方体(1)准备一个正方体的模型或实物。
(2)小组合作,分别用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观察并记录得到的截面形状。
(3)思考:截面的形状可能有哪些?怎样截才能得到这些形状?3、探索活动二:截面形状的规律(1)通过多次截正方体的操作,尝试总结截面形状与截平面位置的关系。
(2)讨论:为什么用同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会得到不同的截面形状?4、知识应用(1)给出一些几何体和截法,让学生想象并画出截面形状。
(2)解决实际问题:如要把一个长方体的木材截成几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怎样截才能使截得的小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最小?5、拓展提升(1)思考: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球体、圆柱体、圆锥体,可能得到的截面形状有哪些?(2)探究:如果用多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会得到怎样复杂的形状?6、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用平面截几何体得到的截面形状、规律以及应用。
(2)总结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及所获得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7、课后作业(1)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2)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几何体,并用平面去截它,观察截面形状并记录下来。
四、学习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能力、思维活跃度等,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截一个几何体教学设计
![截一个几何体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cb538cc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90.png)
截一个几何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切截几何体的活动过程,体会几何体在切截过程中的变化,在面与体的转换中丰富几何直觉和数学活动经验。
2、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初步掌握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所得截面的形状。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力,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截面的概念,探索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所得截面的形状。
2、教学难点从切截活动中发现规律,能用数学语言准确地描述截面的形状。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正方体模型、水果刀、萝卜、土豆等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由几何体截得的实物图片,如切好的西瓜、面包、萝卜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的形状是怎么得到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截一个几何体。
(二)新课讲授1、截面的概念用多媒体展示用平面截几何体的动态过程,向学生讲解截面的定义: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截出的面叫做截面。
2、用一个平面截正方体(1)提出问题: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面可能是什么形状?(2)学生猜想: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可能得到的截面形状有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
(3)小组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准备好的正方体模型,用小刀进行实际的切截操作,观察并记录截面的形状。
(4)展示交流: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截得的截面形状,并描述操作过程。
(5)归纳总结:结合学生的操作结果,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的截面形状,总结得出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面的形状可能是三角形、四边形(包括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五边形、六边形。
3、截面形状的规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总结截面形状的规律:(1)截面的形状与平面截正方体的方向和角度有关。
(2)当平面与正方体的某个面平行时,截面是与该面形状相同的正方形。
(3)当平面与正方体的一条棱平行时,截面是一个长方形。
(4)当平面斜着截正方体时,可能得到三角形、五边形或六边形。
截一个几何体教学设计
![截一个几何体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b90dab0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cf.png)
截一个几何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所得到的截面形状,能够想象并描述常见几何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球等)的截面可能出现的形状。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常见几何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球等)的截面形状。
2、教学难点理解截面形状与几何体的关系,以及如何用平面去截几何体得到特定的截面形状。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操作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球的模型,以及土豆、萝卜等易于切割的材料,小刀等工具。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截面图片,如被切开的西瓜、被截断的竹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截面的形状是如何形成的。
(二)知识讲解1、用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1)教师展示正方体模型,引导学生想象如果用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可能得到的截面形状。
(2)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用平面截正方体的过程,展示可能出现的三角形、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五边形、六边形等截面形状。
(3)让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不同的截面形状,并总结规律。
2、用一个平面去截长方体(1)以同样的方式,让学生先思考再观看多媒体演示,了解用平面截长方体可能得到的截面形状。
(2)比较正方体和长方体截面形状的异同,加深对截面与几何体关系的理解。
3、用一个平面去截圆柱(1)展示圆柱模型,让学生猜测截面可能的形状。
(2)演示平面平行于底面截圆柱,得到圆形截面;平面垂直于底面截圆柱,得到长方形截面。
4、用一个平面去截圆锥(1)引导学生思考圆锥的截面形状。
(2)演示平面平行于底面截圆锥,得到圆形截面;平面通过圆锥顶点垂直于底面截圆锥,得到三角形截面;平面不通过圆锥顶点截圆锥,得到椭圆形、抛物线形等截面。
截一个几何体教案
![截一个几何体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8306cf9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24.png)
截一个几何体教案【教案】截一个几何体一、教学目标1. 了解截割和分割的概念;2. 了解截割几何体的方法;3. 掌握截割几何体时的基本步骤;4. 能够运用截割几何体的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截割和分割的概念;2. 截割几何体的方法;3. 截割几何体的基本步骤。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观察教室内的几何体,引导学生回忆曾经学过的几何体、命名几何体,并举例说明截割和分割的概念。
2. 学习(30分钟)介绍截割几何体的方法,包括使用切割工具、绳子等。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记录截割几何体前后的变化。
3. 操练(20分钟)学生进行练习,根据给定的几何体,按照截割的要求,完成问题的解答。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使用自己学到的方法进行截割。
4. 总结(10分钟)学生交流归纳截割几何体的基本步骤,并将其写在黑板上。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扩展,加深学生对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5. 拓展(20分钟)教师出示更复杂的截割几何体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总结不同的截割方法和解题思路。
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尝试不同的截割方式。
四、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是否能按要求操作截割几何体;2. 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价学生的解答是否正确;3. 记录学生的互动和讨论表现,评价学生对于截割几何体的理解和运用。
五、板书设计截割几何体的基本步骤:1. 确定截割的位置;2. 使用切割工具(如刀具、剪刀等)进行切割;3. 观察、记录截割前后的变化。
六、教学反思截割几何体是一个重要的几何概念,也是几何学中的基础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截割几何体的方法和基本步骤,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思考过程,鼓励学生多样化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和总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鲁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3《截一个几何体》教学设计
![鲁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3《截一个几何体》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06b636f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15.png)
鲁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3《截一个几何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截一个几何体》是鲁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3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立体图形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学会用平面去截立体图形,理解截面的形状,并能够描述和画出不同角度的截面。
教材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几何体的特征和截面的形状,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立体图形的知识,对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等有所了解。
但是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还不是很深入,对截一个几何体的概念和操作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部分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截一个几何体的概念,学会用平面去截立体图形,并能够描述和画出不同角度的截面。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截一个几何体的概念,学会用平面去截立体图形,并能够描述和画出不同角度的截面。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截面的形状,并能够描述和画出不同角度的截面。
五. 教学方法1.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截几何体,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引导发现:教师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发现截面的形状与截面的角度和方向有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合作交流:学生之间通过合作交流,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教师准备一些几何体模型和截面模型,用于实践活动和展示。
2.学具准备:学生准备一些几何体模型和画图工具,用于实践活动和绘图。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几何体模型,引导学生回顾立体图形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初一数学截一个几何体教案
![初一数学截一个几何体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96cdb2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5a.png)
初一数学截一个几何体教案【课题】截一个几何体【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让学生通过自己对一些几何体进行切和截的过程,初步了解空间图形与截面的关系,理解截面的意义.能力:让学生参与对实物有限次的切截活动和用通过探索型课件进行的有限次的切截活动的过程,使学生经历观察用平面截一个正方体,猜想截面的形状,实际操作、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过程,丰富学生对空间图形的几何直觉,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思想:通过活动体验做数学的快乐,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和数学活动的经验,并在合作学习体会合作。
情感: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参与用一个平面截一个正方体的数学活动,体会截面和几何体的关系,学生充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难点】同一几何体不同角度切截所得截面的不同形状的想象与截法,从切截活动中发现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能应用规律来解决问题,培养说理、交流的能力.【教学方法】讲练法【教具与教学准备】多媒体【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切截一个物体并不陌生,而且性格活泼好动,对于截一个几何体这节新接触的内容有较强烈的好奇心。
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打下了基础,但对于从切截活动中发现规律可能会产生一些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了,深入浅出的分析。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日清释疑:(5分钟)1.几何体分为两大类:柱体和___,柱体分为圆柱和____,椎体分为_____、______2.正方体和长方体是_____体,因为它们的底面是________,侧面是_________.3.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3节《截一个几何体》,并完成随堂练习和习题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5分钟)4.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体,截出的面叫做__________。
5.正方体的截面:根据面与面相交可以得到线可知:⑴用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的三个面,则截面是。
⑵若平面经过正方体的四个面,则截面是形。
截一个几何体教学设计
![截一个几何体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88a699e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fa.png)
截一个几何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截面的概念,知道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所得到的截面形状可能因截法不同而不同。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识别常见几何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的截面形状。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用一个平面截几何体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截面的概念,掌握常见几何体的截面形状。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教学难点想象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所得到的截面形状。
探究不同几何体截面形状的多样性和规律。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几何体模型土豆、萝卜、橡皮泥等用于制作几何体的材料刀具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相关内容准备铅笔、直尺、橡皮等学习用具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些建筑、雕塑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几何形状和截面。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美丽的形状是怎么得来的吗?其实,这都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截一个几何体有关。
2、讲授新课讲解截面的概念: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截出的面叫做截面。
展示正方体模型,让学生观察并用铅笔在纸上画出正方体的形状。
提问:如果用一个平面去截这个正方体,可能得到哪些形状的截面?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3、实验探究学生分组实验:用刀具分别对土豆或萝卜切成的正方体进行切割,观察截面的形状。
每组学生将得到的截面形状画在纸上,并与其他小组交流分享。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展示圆柱、圆锥、球的模型,让学生思考用平面去截这些几何体可能得到的截面形状。
利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用平面截圆柱、圆锥、球的过程,展示不同的截面形状。
《截一个几何体》示范教学方案
![《截一个几何体》示范教学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e10556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99.png)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1.3截一个几何体一、教学目标1.通过经历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的切截活动,理解截面的意义,识别一些几何体截面的形状.2.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丰富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参与用一个平面截一个正方体的数学活动,体会截面和几何体的关系. 难点:同一几何体不同角度切截所得截面的不同形状的想象与截法,从切截活动中发现规律三、教学准备三角尺、正方体模型、立方体、圆柱体、球体实物模型、胶泥四、相关资源动画《用平面截正方体》五、教学过程【复习回顾】复习回顾,引出新课此图片是动画缩略图,本动画资源探究了用平面截正方体的过程,适用于截一个几何体的教学.若需使用,请插入【数学探究】用平面截正方体.板书:3.截一个几何体【新知讲解】(一)定义:截面师生活动:用小刀切几何体(胶泥).展示图片,理解截面的定义用一个平面去截取一个几何体,截出的面叫做截面;变换一个角度,截面的形状可能就有所不同.设计意图:教师借助学生在生活中切菜和削水果的体验,引导学生进入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二)平面截几何体,截面形状的探究探究一:用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所得到的截面形状师生活动:老师巡视,鼓励学生从切截活动中验证自己的猜想.此处注意学生空间认知的差异,引导学生相互交流,突出生生之间的交流和评价.截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等图形给予肯定.对于先截出五边形或是六边形的小组给予肯定,并且引导其他没有截出五边形或是六边形的小组合作尝试.在师生交流中注意发现学生表述中的闪光点,为下一环节做好准备.归纳总结:三角形截面:正方形截面:长方形截面:梯形截面:五边形截面:六边形截面:总结分析后,引导学生认识到:平面与正方体的几个面相交,就能得到几条线,所得的截面就是几边形,而正方体只有六个面,所以平面最多与正方体的六个面都相交,所得的截面最多有六条边.刚才截一个正方体就得多个不同的截面,那么如果截一个圆柱体呢?或是截一个其他棱柱体呢?你又会得到一些什么样的截面?探究二:平面截圆柱,所得到的截面图形状师生活动:帮助学生完成由实际体验到空间想象的过渡,提高想象能力.并总结各种截面是如何截出来的,它们有什么规律.从圆柱的中间横截得的图形是圆.从圆柱的中间斜截得的图形是椭圆(如图).从圆柱的中间竖截得的图形是长方形(如图)等.探究三:归纳总结:1.用平面截几何体所得截面的形状有哪些?截面的形状多为圆和多边形,也可能是不规则图形,一般与下面两点有关:①几何体的形状;②切面的方向和角度.一般地,截面与几何体的几个面相交,就得到几条交线,截面与几个平面相交就得到几边形,截面与曲面相交,得到曲线,截面是圆或不规则图形.2.几种常见几何体的截面:正方体的截面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梯形,五边形,六边形;圆柱的截面:圆,椭圆,长方形,不规则图形;圆锥的截面:圆,椭圆,等腰三角形,不规则图形.【典型例题】1.图中的截面分别是什么形状?解:图中的截面分别是:(1)长方形;(2)六边形;(3)三角形:(4)圆形.2.分别指出图中几何体截面形状的标号.解:(1)是B;(2)是C.3.用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如果截面的形状是长方体,你能想象出原来的几何体可能是什么吗?解:可能是正方体、圆柱、长方体、棱柱等.设计意图: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并且通过题型训练形成初步技能.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了解圆柱、圆锥、棱柱、球的截面,提高学生对几何体的截面的认识.4.有下列几何体:(1)圆柱;(2)正方体;(3)棱柱;(4)球;(5)圆锥;(6)长方体.则这些几何体中截面可能是圆的有().A.2种B.3种C.4种D.5种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圆锥,可以是椭圆B.棱柱的所有侧棱长都相等C.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圆柱体,截面可以是梯形D.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长方体截面不能是正方形6.正方体被一个平面所截,所得边数最多的多边形是().A.四边形B.五边形C.六边形D.七边形答案:4.B.5.B.6.C.【随堂练习】2.用平面去截一个三棱柱,截面可能是什么形状?先想一想,再做一做.3.用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如果截面形状是圆,你能想象出原来的几何体可能是多么吗?如果截面是三角形呢?参考答案:1.解:(1)三角形;(2)圆;(3)五边形;(4)长方形.2.可能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3.解:(1)截面是圆的几何体可能是圆柱、圆锥、球等或其中某些几何体的组合体.(2)截面是三角形的几何体可能是正方体、棱锥、棱柱、圆锥等或其中某些几何体的组合体.六、课堂小结:谈谈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1.师生共同回顾正方体的截面形状和一些常见几何体的截面形状.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截一个几何体所得平面图形的边数不会超过它的面数【教学说明】学生大胆发言,回顾本节课所学新知,加深印象.。
13《截一个几何体》教学设计
![13《截一个几何体》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098ecc533687e21ae45a95c.png)
1.3.截一个几何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自己对一些几何体进行切和截的过程,初步了解空间图形与截面的关系,理解截面的意义.2.方法与过程目标:让学生参与对实物有限次的切截活动和用通过探索型课件进行的有限次的切截活动的过程,使学生经历观察用平面截一个正方体,猜想截面的形状,实际操作、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过程,丰富学生对空间图形的几何直觉,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体验做数学的快乐,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和数学活动的经验,并在合作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参与用一个平面截一个正方体的数学活动,体会截面和几何体的关系,学生充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难点:同一几何体不同角度切截所得截面的不同形状的想象与截法,从切截活动中发现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能应用规律来解决问题,培养说理、交流的能力.二、教学过程分析第一环节课前准备,明确要求.教师将学生分成四至五人的小组(注意学生的基础和动手能力并适当搭配).分别准备实验用品和工具,如水果刀、胡萝卜、土豆、苹果、梨子,或用橡皮泥捏成的各种形状的几何体(以立方体为主),盘子和食品袋(用来装拼盘和废料)。
第二环节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要把这个正方体截成两个等体积的长方体,如何截?截面又是一个什么形状呢?还有别的截法吗?结果都一样吗?要把这个正方体截成两个等体积的三棱柱,如何截?截面又是一个什么形状呢?将圆柱分成等体积的两份,如何截?截面是什么形状?第三环节动手实验,观察思考.活动1:想一想用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教师展示一个用萝卜削成的正方体),想一想截出的面可能是什么形状?分小组讨论。
活动2:做一做拿出准备的正方体,学生分小组验证刚才的想象。
①先商定如何切割?②想象切割后的几何体和截面分别是什么形状?可在草稿上描出草图,并指定专人执笔,作好记载.③切开实物,进行对比.④通过实验回答:用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其截面可以是三角形?梯形?四边形,六边形,七边形吗?⑤宾馆的筵席上常有用蔬菜雕刻出来的造形,根据自己的想象设计几款.先猜,后想,再议,最后动手操作,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截一个几何体》教学设计
![《截一个几何体》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563104e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86.png)
《截一个几何体》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截一个几何体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截几何体的概念,认识到截面是直截面和曲面的,并能够运用截面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几何体模型、笔、纸、直尺、图形工具等。
2.教学资源:教材《几何学与技术》。
三、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通过展示几何体模型,引入截几何体的概念,让学生观察、思考和猜测:这个几何体被截面切割后,会得到什么样的图形?2.引入与导入:出示“截一个几何体”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截一个几何体?有哪些截面?它们有什么特点?3.探究与共同发现:(1)学生分小组进行研究和探究:a.小组合作,实际操作截几何体模型,观察截面图形,并记录下它们的特点。
b.讨论与交流:比较不同截面的特点,总结出直截面和曲面的概念。
(2)全班讨论:a.请几个小组代表展示他们的发现,并逐一进行评论和补充。
4.归纳与表述:(1)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探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如下定义:a.直截面:截面是一个直线。
b.曲面:截面是一个曲线。
(2)教师将学生的发言整理成概念的定义,并与学生一起书写在黑板上或PPT上。
(3)学生记录下概念的定义,并思考和解释这个定义。
5.拓展与延伸:(1)教师出示一些截面的图形,要求学生判断它们属于直截面还是曲面,并解释理由。
(2)引导学生思考并设计一些截几何体的问题,让学生互相出题、思考和解答。
6.练习与巩固:(1)教师布置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截面的判断和解释能力。
(2)学生独自或合作完成练习题,并寻找解题方法和答案验证。
(3)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答案,并与教师进行订正和指导。
7.总结与检验:(1)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补充。
(2)教师提问学生,检验学生对直截面和曲面的理解。
8.课堂作业:布置作业:设计一个截一个几何体的问题,并提供解答过程和结果。
截一个几何体教案
![截一个几何体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d2de5e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b9.png)
截一个几何体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1. 理解和定义截一个几何体的概念; 2. 掌握截取几何体的方法和技巧; 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截取几何体的相关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截取几何体的定义和概念概念解释:截取几何体是指将一个几何体的部分部分或截面割离出来形成新的几何体或几何图形的操作。
常见的几何体截取操作: - 截取球体:球冠、半球、球台等; - 截取圆柱体:圆锥、圆台等; - 截取立方体:长方体、正方体等。
2. 截取几何体的方法和技巧•截取球体的方法:–以平面和球心为圆心,绘制一个截面圆;–沿着截面圆的边界线进行切割,得到所需的截面。
•截取圆柱体的方法:–以一条直线为截面线,绘制一个截面矩形;–沿着截面矩形的边界线进行切割,得到所需的截面。
•截取立方体的方法:–以一条平面为截面面,绘制一个截面图形;–沿着截面图形的边界线进行切割,得到所需的截面。
3. 解决截取几何体的相关问题通过实例演练和练习题的形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以下问题: 1. 已知一个球的半径为8cm,求其上方截得的球冠的体积; 2. 一根长为10cm的直角棒材,将其两端截为等边三角形,求剩余部分的体积; 3. 一块长方体蛋糕,底面积为16平方厘米,高为5厘米,顶部被刀截去形成一个等腰梯形,底边长为8厘米,顶边长为4厘米,求剩余部分的体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一些问题,调动学生的思考和积极性,引出“截取几何体”的概念和应用。
2. 讲解与示范•利用投影仪或白板,向学生讲解截取几何体的定义和常见截取操作。
•以具体的例子和图示,演示截取几何体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操作技能让学生根据所给例题和练习题,进行个别或小组讨论,运用所学方法和技巧解决问题,并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4. 总结与扩展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可以提供更多的例题和练习题,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解题能力。
截一个几何体的教育教学设计
![截一个几何体的教育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2267f1a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1b.png)
截一个几何体的教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截取几何体的概念及截取几何体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探究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准备:教师课件、黑板、粉笔;学生教材、练习册;2.教学环境准备:整洁、宽敞的教室,方便学生观察和实践;3.学生准备:学生自带量角器、直尺、剪刀等几何工具;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出示一些截取几何体的实际示例,引导学生注意旁边学科的应用,例如建筑、设计等。
然后,以一个生活中的场景为例,让学生思考一下如何截取一个水果。
2.概念讲解(10分钟):首先通过PPT或黑板简明扼要地讲解截取几何体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回忆直线,平行线的概念。
然后,介绍截取几何体的一些常见方法,如平面截取、空间截取等。
3.案例分析与讨论(15分钟):教师出示几个常见的几何体,如立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并通过幻灯片或实物示范如何截取这些几何体。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示例,讨论让截取后的上半部分有怎样的性质和规律。
最后请学生展示出截取后的几何体,并在黑板上进行总结,让学生认识到不同几何体截取后具有的共同特点。
4.实践操作(30分钟):教师布置小组合作任务,要求学生自己选择一个几何体,并利用教室内的几何工具进行实际操作,截取一个上半部分。
学生可以使用直尺、量角器、剪刀等工具,完成截取过程。
教师要及时巡视,引导和指导学生的实践操作。
5.学生展示与总结(20分钟):学生完成截取任务后,教师组织学生展示截取的几何体,并请学生分小组进行比较和总结。
学生可以分别比较不同几何体截取后的上半部分的性质和规律,并通过小组展示的形式,分享并了解其他小组截取的结果。
6.课堂讨论与评价(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总结不同几何体截取的方法以及截取后的性质和规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截取几何体的概念和方法解答实际问题。
截一个几何体 教学设计
![截一个几何体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e326560bb68a98270fefa3c.png)
截一个几何体【教学目标】1.通过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的切截活动过程,掌握空间图形与截面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2.丰富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通过总结,归纳,获得经验。
3.使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实际操作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观察猜想、合作交流、操作实验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采取让学生自己观察、大胆猜想、亲自动手操作、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师生共同归纳总结,体验学习的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若干边长为2~3 cm正方体,圆柱、圆锥、小刀和印台。
正方体、圆柱、圆锥的材料可以用萝卜,土豆,地瓜等。
变化的规律。
思维升华1.用平面去截圆柱、圆锥、棱柱、球等截面可能是什么图形?2.“用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如果截面形状是圆,你能想象出原来的几何体可能是什么?”进行逆向思维。
学生首先自己进行思考,再和同伴进行交流,提出可能的图形。
通过合作交流,探索出尽可能多的截面情况给学生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能力拓展出示课本14页,随堂练习的两道题目。
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截面的认知能力。
学生完成所给的练习,并积极回答,全班交流。
进一步巩固提高学生对截面的认知能力。
收获分享指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小结知识点。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小结知识点;完成对自己实践活动过程的评价与反思。
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能体现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突出其主体地位,并能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
达标检测:1.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球体所得的截面图形是__________。
2.如图1,长方体中截面BB1D1D是长方体的对角面,它是__________。
3.在正方体中经过从一个顶点出发的三条棱的中点的截面是_________。
4.指出下列几何体的截面形状。
【板书设计】:截一个几何体一、截面的概念二、探究正方体截面的形状三、探究圆柱、圆锥、棱柱、球的截面形状四、课堂练习【教学反思】:空间想象能力是学习立体几何所必需的。
《截一个几何体》 说课稿
![《截一个几何体》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ddd265c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ee.png)
《截一个几何体》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截一个几何体》。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截一个几何体》是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过渡,也是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变。
通过对几何体的截切,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几何体,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力,为后续学习三视图等内容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知识,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有限。
在教学中,要通过直观的演示和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身感受几何体的截切过程,帮助他们建立空间观念。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让学生经历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的活动过程,了解截面的形状。
(2)能够识别一些几何体截面的形状。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在探索几何体截面形状的过程中,体会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经历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的活动过程,了解截面的形状。
(2)能够识别常见几何体截面的形状。
2、教学难点(1)从不同角度去截一个几何体,得到不同形状的截面。
(2)根据截面的形状想象几何体的形状。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多媒体演示和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几何体的截切过程。
(2)启发引导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初中数学《截一个几何体》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初中数学《截一个几何体》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d27e3a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53.png)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初中数学《截一个几何体》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的第三节《截一个几何体》。
本节课主要介绍如何截一个几何体,通过截面的变化来观察几何体的特征和性质。
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基本性质和分类,对几何体有一定的了解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截面的概念,能够正确描述和绘制几何体的截面图形。
2. 掌握截面与几何体的关系,能够根据截面图形判断几何体的类型。
3. 发展观察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对几何体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截面的概念和绘制,截面与几何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截面图形判断几何体的类型。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基本性质和分类,对几何体有一定的了解基础。
但对于截面的概念和截面与几何体的关系可能存在一定的困惑。
同时,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推理能力需要进一步培养和发展。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引入几何体的概念,复习学生已经学过的几何体名称和性质。
可以展示一些几何体的图片,让学生回忆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2. 提出问题:你知道如何通过截面来观察几何体的特征和性质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
第二环节:引入截面的概念1. 展示一个几何体的截面图形,例如一个长方体被一个平面截断后的图形。
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个图形。
2. 解释截面的概念:截面是指一个几何体被一个平面截断后的图形。
可以使用示意图来说明截面的概念。
3. 引导学生绘制不同几何体的截面图形,并与同学分享。
可以给出一些简单的几何体如立方体、圆柱体等,让学生尝试绘制它们的截面图形。
第三环节:截面与几何体的关系1.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几何体的截面图形,讨论截面与几何体的关系。
例如,一个长方体的截面图形是一个矩形,一个圆柱体的截面图形是一个圆等。
2. 教师给出几个例子,让学生判断截面图形对应的几何体类型。
例如,给出一个截面图形是一个正方形,学生可以判断它对应的几何体是立方体。
(初中数学教案)截一个几何体初中数学教案
![(初中数学教案)截一个几何体初中数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b98086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06.png)
截一个几何体学校数学教案课程目标:1.让同学通过自己对一些几何体进行切和截的过程,使同学经受观看、猜想、验证、推理等数学过程,逐步培育同学的观看、操作、推理、沟通的力量,提高动手操作力量及自主探究、合作沟通和分析归纳力量。
2.通过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的切割活动,把握空间图形和截面的关系,开展同学的空间观念,开展几何直觉。
教学重点: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的切割活动体会截面和几何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从切割中发觉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1.观看法。
2.操作法。
3.争辩法。
在进行切、截之前,首先让同学对切、截的结果进行思考、猜想:切、截所得到的面将会是什么这有利于同学养成一种对问题思考、探究的良好习惯。
在思考、猜想的前提下,再进行动手实践操作,证明自己的猜想,并在实践过程中发觉问题〔可以切截出不同的截面〕,解决问题〔与同伴争辩、沟通,为什么可以切、截出那么多不同的截面怎样才能切、截出这些截面〕,渐渐形成问题解决策略和途径的选择的习惯,最终形成学问。
教学过程:一.复习面的分类和面面相交的结果,同学集体答复或发表个人见解为理解截面的边数作铺垫。
〔约1-2分钟〕二.1.由实物引入截〔切〕面的意义。
用教具演示,将一个几何体切开得到截〔切〕面,让同学观看这两个面的特点。
让同学了解到这两个截面完全一样的。
自然过渡到用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
〔约3分钟〕2.师:“你留意到了吗妈妈在将黄瓜切成一片片时,得到的截面是什么样的…,假如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得到的截面可又将是怎样的呢〞实施“想-做-想〞的学习策略,让同学先想一想,并把猜想的结果记录下来,然后通过实践操作证明自己的猜想。
培育同学的想象力〔约3-8分钟〕3.师:“与同伴沟通,看看别人截处的面是什么他为什么得到与你不同的截面他是怎样得到的你还能截得什么样的截面〞让同学分组争辩、争辩,发表、呈现自己的争辩成果,培育同学的合作沟通力量、对问题的探究力量及表达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截一个几何体》教学设计
银川十八中张志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的切截活动过程,掌握空间图形与截面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2、使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实际操作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观察、猜想、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其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同时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空间与图形学习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经历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的切截活动过程,体会截面和几何体的关系,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难点:1. 从切截活动中发现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合理清晰地来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
2. 能应用规律来解决问题,从理论上理解截出五边形、六边形的可能性,以及七边形的不可能性。
教法、学法: 观察猜想, 动手操作, 多媒体演示
课前准备
每组学生准备12个边长为2~3 cm正方体,4个圆柱,4个圆锥、小刀和印台。
正方体、圆柱、圆锥的材料可以用萝卜,土豆,地瓜等。
教师准备截面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球体、圆柱、圆锥不同截面的互动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创设问题情景, 激发兴趣
1.问题: 某同学在过生日时,用小刀去切蛋糕,所的截面会是什么形状?
2.学生个体发言
3明晰课题: 截一个几何体
活动二: 动手操作, 自主探究(一)
1. 正方体截面:正方体可谓最简单的几何体.正方体的截面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同学们先猜一猜,之后自己独立的想一想, 动手操作,去验证你的猜想。
2.小组交流: 四人一小组实验、交流得出的截面情况。
3. 教师汇总学生的实验报告,得出正方体截面可以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结论, 以及由学生展示如何截才能截出上述截面。
4.四边形中又有哪些特殊的截面? 如何去截?
5.教师运用多媒体演示正方体截面的切截情况.(此过程可以重复进行,让每位学生都能看清楚)
6.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教师的多媒体演示,归纳总结:怎样截即可截到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截面?
7.思考: 你能截到七边形、八边形吗?
活动目的:通过学生的猜想、独立思考、动手操作,使其有感性的认识到实践,再通过学生的演示、教师的演示、学生的归纳总结以及反思,逐步的上升到理性的认识,至此, 正方体截面问题全部解决,同时,学生也深深的感受到了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 更大的激发了学生对空间与图形学习的好奇心,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活动三: 动手操作, 自主探究(二)
1.球体、圆柱、圆锥的截面又是什么形状? 请先独立思考, 后动手操作, 之后小组交流.
2.教师多媒体演示并总结.
活动目的:思考、想象并验证其它几何体的截面形状,让学生思维朝着“从特殊到一般”的方向发展,实现认知结构的进一步升华.
活动四: 应用所学,解决问题
1.小明过生日时, 邀请了6人, 有人想考考小明, 就说: 你能只切三刀, 使我们7人都能吃到蛋糕吗? 小明稍想片刻就知道怎么切了, 聪明的你知道怎么切吗?
2. 设计一种截法: 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使它分成两个大小相同、形状相同的几何体。
活动五: 总结反思
1.学生小结所学内容,
2.教师明晰:(1)截面是认识世界的窗口、追溯历史的线索;
(2)几何体的截面由平面与几何体各表面交线构成;
(3)正方体的截面可以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3.读一读:书中“你知道CT吗”?
布置作业:
(1)、P15习题 1.5 1、2 .
(2)、用你的眼睛去寻找并描述“截面”在生活中运用的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