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中国古代史之先秦史
中国古代历史知识点先秦
中国古代历史知识点先秦中国古代历史源远流长,先秦时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先秦时期大致可以分为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历史特点和文化成就。
夏朝(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是中国历史上记载的第一个朝代,虽然关于其具体历史记载较少,但据传说,夏朝是由大禹建立的,他因治水有功被推举为王。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由部落联盟向国家政权的转变。
商朝(约前1600年—约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商朝的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形式。
商朝以青铜器的制造技术著称,同时,商朝的宗教文化和祭祀活动也非常发达。
西周(约前1046年—前771年)是周朝的前期,周武王推翻商朝后建立。
西周时期,封建制度开始形成,周天子将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对自己的封地拥有高度自治权。
西周也是儒家思想的萌芽时期,周公制礼作乐,奠定了儒家文化的基础。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时期,周王室的权威逐渐衰弱,各诸侯国之间的争斗不断,出现了“春秋五霸”。
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繁荣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开始兴起,如儒家、道家、法家等。
战国(前475年—前221年)是春秋时期的延续,但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更为频繁和激烈。
这一时期,各国为了争霸天下,纷纷进行政治、经济、军事上的改革,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改革家和思想家,如商鞅、荀子、韩非子等。
战国时期也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时期,如铁器的广泛使用、水利工程的建设等。
先秦时期的历史对中国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是政治制度、哲学思想还是科技文化,都为后来的中国历史发展奠定了基础。
2先秦史第二讲先秦史史料PPT课件
7
杨向奎(1910.1~2000.7)字拱辰,著名的中国 思想史研究专家,他对中国古代史和中国思想史 的研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被誉为一代宗师。 杨先生从青年时代就喜欢靠读书、靠思维的比较 空灵的理论研究,在他从事历史教学和研究工作 的六十余年里,先后致力于中国社会史、经济史、 思想史、学术史、历史地理的研究,勇于探索, 勤奋治学,著述宏富,主要学术专著有:《西汉 经学与政治》等。还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
, 大学如东京、京都、帝大教授 都看不起中国学者,惟对于 , 顾颉刚先生和陈垣先生 则推崇备至。”
6
张政烺(1912年4月——2005年),是我国著名 的研究中国古代史的专家,在古文字学、古文献 学等领域有很高的造诣。已故杨向奎先生曾对听 他讲课的研究生说:“在中国,听过张政烺先生 的古文献课,别人的文献课就不必听了。”
科学发掘甲骨文与断代研究方面的卓越贡献,甲骨
学这一崭新的学科或许不会如此迅速地从金石学古
老的母体中脱胎出来。
5
顾颉刚(1893—1980),江苏吴县人。原名诵坤,字铭坚, 是现代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 开创者。是中国近代学术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学者, 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解放前,日本学者,特别是名牌
3
二、先秦史研究的主要单位和学者
1、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
(郭沫若、顾颉刚、张政烺、杨向奎、 郭沫若 胡厚宣、杨希枚、刘起釪、李学勤、
孟世凯、彭邦炯、王宇信、杨升南、 罗琨、张永山、常玉芝、齐文心、 宋镇豪、王震中等)
中山大学历史系课程教程课件——先秦、秦汉(下)
第五讲夏商时期的南土5.1 夏商和夏商时代的中国“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到三代同期说,到未知世界的发现5.2 商代南土:盘龙城长江流域发现的第一座商代古城,面积75400平方米。
遗址城内东北部为宫殿建筑群,城外四周分布着手工作坊、民居点和小型墓地。
从遗址中发掘出大量的精美的商代青铜器、玉器和陶器。
宫殿:“前朝后寝”、廊庑环绕庭院盘龙城的讨论:商代南土是否抵达长江一带与传播论的关系5.4 商代南土的土著化范例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1989年发掘,一棺一椁,出土器物达480件,年代大体等同于二里冈时期。
中原风格与地区风格并重5.4 南土之南湖南湘江和澧水流域出土的商代铜器5.5 文明之外:四川三星堆1986年7—9月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的发现第六讲历史重构:作为黄金时代的西周6.1 西周的建立6.1.1 先周:文武之前的周人姜原感巨人迹而有弃公刘迁豳《诗大雅公刘》古公亶父(太王)迁周原季历昌发灭崇迁丰6.1.2 武王伐纣“观兵”灭商(1040 BC):牧野之战6.1.3 周初政治的瓶颈危机武庚三监之乱周公还政:成周的建立;成周八师6.2 西周王系文武成康昭穆恭懿孝夷厉:昭王南巡不返;穆王荒服不至;共和宣幽:宣王千亩丧南国之师而料民6.3 西周初期的主要封国王室子弟:虢(虢仲,虢叔)、卫(武王弟康叔)、晋(康王弟叔虞)、鲁(周公);燕(召公);功勋:齐(太公望);旧族:宋(微子启);焦(神农);祝(黄帝);蓟(帝尧);陈(帝舜);杞(大禹);6.4 共和841BC,国人暴动纪元启始;国野之分和国人在早期政治中的地位;6.5 西周政治制度6.5.1 内服制度卿士寮、师保、尹、三有司(事)师、亚、旅6.5.2 外服制度五服:“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夷蛮要服,戎狄荒服”。
“甸服者祭,侯服者祀,宾服者享,要服者贡,荒服者王。
”“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6.5.3 兵制宗周六师,成周八师;6.6 西周经济制度6.6.1 “有亡荒阅”6.6.2 助田制:九一而助6.7 西周考古6.7.1 先周文化:1933-1935年宝鸡斗鸡台墓地6.7.2 西周考古学分期早期(武王—昭王);中期(穆王—夷王);晚期(厉王—幽王)典型器物:陶器鬲罐豆簋组合;铜器鼎簋组合;6.7.3 东西都周原:岐山凤雏、扶风召陈建筑遗存;先周甲骨;铜器窖藏(裘卫四器和微史器群)沣镐:井叔墓葬;洛邑:庞家沟墓地;6.7.4 燕国:琉璃河遗址;6.7.5 晋国:天马—曲村遗址;6.7.6 卫国:辛村墓地;6.7.7 齐国:临淄齐故城;6.7.8 鲁国:曲阜鲁故城;兖州西吴寺;6.7.9 滕国:滕州;6.7.10 应国:平顶山;6.7.11 虢国:三门峡上村岭墓地;6.7.12 鱼国:宝鸡茹家庄、竹园沟;6.8 西周铜器与西周历史利簋:武王伐商;何尊:营建东都;宜侯矢簋:东土关系;史墙盘:西周前期历史;毛公鼎:宣王中兴;虢季子白盘:伐猃狁;6.8 宗法制大宗与小宗;大宗百世不迁;小宗五世而祧6.9 昭穆制昭穆互轮;左昭右穆6.10 封建制以藩屏周,封邦建国建国-立家第七讲东周的政治和文化7.1 东周编年春秋战国分野:基于文献的区分《春秋》与《左传》476BC:周元王元年7.2 东周时期的政治线索共主时代向混乱时代的转化周天子式微;春秋五霸的崛起;战国七雄的并立;宋之弭兵运动579BC:宋大夫华元;575BC晋楚鄢陵之战,楚败。
历史大一轮课标通史版课件:专题一 1_第1讲 先秦、秦汉时期的政治文明
考点一
2.(2019河北秦皇岛摸底)春秋时期开始有“县、郡”的
名称,原指直属
于国君的土地。楚国曾把县分封给功臣贵族,后来改为
重要地区都掌握
A
在国君手里,其他地区的贵族、功臣封地也逐渐由永远
世袭改为两代以
后就收归国家。材料说明楚国( )
A.逐渐走向中央集权 B.率先废除了分封制
C.最早实行了郡县制 D.具备了称雄的实力
史料呈现
史料1 ①西周以同姓兄弟或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 去承认的原 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 人为“插 队”进去……很像是“掺沙子”。②分封出去的邦国,按 “授民授土”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的原则,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
史料2 西周分封形势图
考点一
主题二 血缘维系的宗法制
史料呈现 史料1 周代世系略图
考点一
史料2 后(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二人(狄仁 杰与王方庆)同 辞对曰:“……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 儿子李显),则千 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①祔姑。”后感悟,即日 遣徐彦伯迎庐 陵王于房州。王至,后匿王帐中,召见仁杰语庐陵事。仁 杰敷请切至,涕 下不能止。后乃使王出,曰:“还尔太子!”
经 (1)先秦时期,生产方式从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过渡;经营方式从集体劳作向 济 个体农耕发展,小农经济逐渐成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土地制度从井田制向
封建土地私有制转变;手工业和商业上“工商食官”的限制被打破,私营工
专题概 览
思 (1)先秦时期,科技与文艺成就突出,如甲骨文的成熟,青铜技术、天文历 想 法、医学等水平高超;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 文 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化 (2)秦汉时期,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政策加强了思想控制;西
先秦历史 ppt课件
2:从宗法制进步之处考察
• 王国维《殷商制度论》由传子之制而嫡庶之制 生焉。夫舍弟而传子者,所以息争也。兄弟之 亲本不如父子,而兄之尊又不如父,故兄弟间 常不免有争位之事。特如传弟即尽之后,则嗣 立者当为兄之子欤,弟之子欤?以理论言之, 自当立兄之子;以事实言之,则所立者往往为 弟之子。此商人所以有中丁以后九世之乱,而 周人传子之制正为救此弊而设也。
3:从宗法制与贵族关系入手考察
(2013·广东高考·12)战国以前,“百姓”是对 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 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井田制的推行
4:从宗法制对后世的习俗影响入手
• (2016·江苏高考·1)中国传统家族有 “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 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3、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 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4、内容:(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
①宗法制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 ②宗法制度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③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④大宗与小宗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
5、特点:
为主
桑、麻等
3、意义:①生活方式改变:从迁徙走向定居
②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4、特点: ①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②植主畜辅
1、经济 (2)手工业: ①商周青铜冶铸繁荣,司母戊鼎最为著 名;冶铜。
②商代养蚕缫丝(织机),西周出现斜 纹提花织物。 ③商朝发明原始瓷器。 (3)商业:商代商业有了初步发展,西 周实行工商食官制度。西周官营手工业制度,
高中历史-先秦部分-中国古代史(讲义)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社会性质的变化
变 革 的 根 本 原 因
各国的变法运动
上层建筑的变革
私田取代公田
生产关系的变化
铁农具和牛耕 的使用的推广
生产力的进步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二春秋战国经济发展的原因
1、生产关系的变革
奴隶制生产关系
封建生产关系 井田制(公田) 封建土地所有制(私田) 2、生产工具和技术的革新 铁农具的使用、牛耕技术和水利灌溉的发展 3、统治者的重视 重农抑商
C B
C.西周、春秋
D.夏、商、周
D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2004 29.观察下面地图,
【答案要点】
①春秋,战国,秦朝; ②春秋:诸侯争霸;奴隶社会瓦解;战国 :一系列变法运动的开展;封建制度逐步 确立。 秦朝:统一的多民赣国家开始形成;专制 主义集权制度建立。 ③由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由奴隶制走 向封建制。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历年本单元高考题
2003、
1、提出“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的先秦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孟子 2、我国古代用木炭冶炼生铁始于 A.西周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西汉 2004 1.完整地说,我国的“青铜时代”应包括 A.夏、商 B.商、周
2012版中考数学复习指导
2005年高考大纲历史科考试要求
`1.先秦(1)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夏朝
的建立;商朝的兴衰;武王伐纣和西周的分封 制;国人暴动和西周灭亡(2)春秋战国纷争和 民族融合;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民族融合 ;(3)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农 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土地所有制的变 迁;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4)先秦时 期的文化老子和孔子;百家争鸣;文学和艺术 ;天文和物理;扁鹊
先秦史讲义第四讲
第四讲、先秦史专题--------史前社会研究从史料上可分为三部分:1,文化人类学;2,从考古资料上;3,从传世文献上(古史传说方面)分期问题:可看的书目有:⑴《中国原始社会》文物出版社⑵《原始社会史》.中华书局.1984年版⑶《原始社会史》. 杨堃(kun).北师大出版社⑷《原始文化研究》.朱狄.三联. 1988版⑸《漫长的历史源头:原始思想意识形态》⑹《中国社会原始史话》.北京出版社 1.983版⑺《中国社会原始史稿》.岑家梧. 民族出版社.1983版⑻《中国原始社会史述》. 李有谋.中州古籍.1986版⑼《中国远古史》. 王玉哲.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版一、原始社会分期:我国一般把人类文化学与历史学相结合。
19世纪法国考古学家把它分为旧石器时代、新时期时代。
我国沿用摩尔根的理论。
摩尔根的《古代社会》是著名的著作。
摩尔根划分为三个时期:蒙昧时代、野蛮时代、文明时代。
同时又把每一个大的时代分为三个小时代。
1884年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苏联学者把原始社会分为:原始群;原始氏族公社(又分母系氏族、父系氏族)。
中国学者基本沿用苏联学者的观点又加以更具体化。
分为原始群(杂交、血缘集团);原始氏族公社。
林要华认为可分为三期:原始群;血缘家族公社;氏族公社(在族外婚的基础上)。
其他学者认为分为:原始群;血缘家族公社;母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农村公社。
也可以简化为原始群;氏族公社;农村公社。
同时有的学者认为:1、①大家分歧是集中再原始社会的开端;②;③农村公社是否作为一个阶段在我国存在。
有的学者认为:恩格斯、列宁提出的正在形成中的人不是2、血缘家族是否能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形式而存在。
3、农村公社方面。
由于战争等因素血缘家族中出现了非血缘的因素,就出现形成了非血缘的打破地域的农村社会。
二、从考古资料角度对原始社会的研究参照的书目:《考古一百五十年》、《新中国考古五十年》、《中国大百科全书》1986年版(一)、体现:1,对旧石器时代进行的研究。
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中国古代史之先秦史
历史学科专题讲座中国古代史之先秦史第1讲人之初:我国境内发现的重要猿人遗址人类的起源,与宇宙的起源、地球的起源一道构成了人类认识自然和自身的三个谜团。
人类对它的早期探讨,表现为扑朔迷离的神话传说。
“神造人”是东西方关于人类起源传说的共同基点。
对它的科学探索,出现在19世纪。
首先提出人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是英国著各生物学家查理·达尔文。
他在两部名作《物种起源》(1859年)和《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1871年)中,以“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的理论,破解了生物进化之谜,提出了人类起源于早已绝迹的类人猿的全新论断。
对“猿变成人”的内在原因做出科学解释的是恩格斯二这位马克恩主义创始人之一的思想伟人,于1876年写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后收入《自然辩证法》,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论证了“劳动创造了火本身”的命题。
一个多世纪以来所发现的大量的早期人类化石,一再证明了它盼科学性。
东非、北非以及西亚地区,一直被考古学家、文化人类学家视为人类文明的起源地。
随着中国考古学的发展,我国境内发现了为数众多的猿人遗址、遗物,为进一步解决人类起源问题提供了系统而珍贵的材料。
70年代英国考古学家格林·丹尼尔在所著《最初的文明:关于文明起源问题的考古学研究》一书中,明确地将中国列为世界六大文明起源地之,彻底纠正了西方学者此前推测的“中国文化西来说”中国文化是在本土独立发生发展的结论,日益为中外学术界普遍接受。
据吴新智、黄慰文、祁国琴编著《中国古人类遗址》(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提供的统计数据,不同阶段的古人类遗址在我国均有发现,其中,直立人阶段有22处。
早期智人阶段12处;晚期智人阶段47处。
特别应该指出的是,除了世界学术界广泛关注的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以及营口金牛山人、山西丁村人、陕西大荔人之外,近年所发现和报道的安徽繁昌“人字洞”猿人遗址、重庆巫山人的新材料,把我国境内早期猿人的出现时间大大提前,从而有力地证明了中国是人类文明韵重要起源地之一。
中国古代史 第一章 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
第一章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第一节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先秦,指我国秦统一前的漫长历史时期距今二三百万年,地球出现古人类;我国最早古人类遗址和化石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我国最早远古居民是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发现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北京人,距今约七十万至二十万年。
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化石,石器和用火遗迹最为丰富的古人类遗址。
第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是1929年我国古人类学家裴文中发现的元谋人和北京人已经学会制造石器和使用火,这一时代文化称为“旧石器时代文化”元谋人和北京人主要靠采集和狩猎获取食物北京人以后,距今约三万年,在周口店龙骨山山顶的洞穴中,生活着山顶洞人山顶洞人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已进入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他们使用打制石器,有爱美观念,懂得人工取火。
女性在社会生活中起主导作用。
河姆渡文化和半坡文化距今七千年至五千年,我国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和黄河流域的半坡文化,进入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阶段。
进入原始农耕时期。
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掌握种粟的技术,还种植蔬菜和麻此时已进入新石器时代,半坡居民有较高的制陶技术(彩陶)此外,还有较高的纺织技能,会织麻布,制麻衣。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距今约四五千年,我国一些地区相继进入父系氏族公社时期,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是典型。
陶器有新品种黑陶和白陶玉器生产的工艺水平高(抛光和雕刻等技术)最早发明养蚕和丝织。
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已有贫富和贵贱的分化。
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炎帝,黄帝是距今四五千年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两者联合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大战于涿鹿之野。
胜后,炎黄部落在黄河流域长期生息繁衍,构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尧让舜让禹,这种制度称为禅让传说中的尧舜禹时代,正当我国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的时期,奴隶主和奴隶两个阶级形成,部落民主选举的禅让制度无法继续,原始社会被奴隶社会所代替。
第二节夏商周的更替和制度夏朝的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初期,禹建立夏朝。
国学知识大讲堂-先秦
思想家们一起来到世间,一起开创了人类的精神高峰。并在分工上各自显出不同的重 点。希腊哲人在爱琴海边上思考着人与物的关系,印度哲人在恒河边上思考着人与神 的关系,中国哲人则在黄河边上思考着人与人的关系。
这些文化传统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人类文化的主要精神财富,人类一直靠轴心 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问题,并被它重 新燃起火焰。
墨家追求平等、兼爱的政治理想,务实求利的经济理论,防御战争的思想以及重视科 学技术的求实精神。经济方面较为重视尊富,认识到形成财富的财货生产的重要性。 墨子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以“利”作为哲学指导原则的学者。《墨子〃经 上》说:“义,利也。”在他看来,义以利为依归。“利”被看做是社会伦理的基础, 而分辨义与不义的标准是以其行为之利人与否。利人为义,不利于人为不义。可见, 墨子所谓的“利”是广义的,包括物质利益,也包括非物质利益。
国学知识大讲堂
书涵工作室
先秦地理历史
铃儿 221 鳄鱼 秦 夏 2070 香烟
冰激凌
东周 (战国) 零食 403 领赏 元宝 东周 (春秋)
商
安邑石榴
西周
石榴
1600 玲玲
770
1046
冰激凌
锄头
棒球
石榴
先秦诸子百家
吕不韦 老子 孙子
杂家
兵 家
韩非子
道 家
庄子
法 家
安邑
儒
家
纵横家 列子
孔子 孟子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 论武器 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19
高三历史教案-历史专题讲座:中国古代先秦和秦汉历史 最新
第一讲中国古代先秦和秦汉历史【高考命题趋向】近年先秦、秦汉史在各类高考题中都是重点热点,涉及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思想关系各方面内容,尤以政治方面和思想文化方面考查次数多,分值高。
从题型上多为选择题,也涉及材料解析和问答题。
今后这一部分除继续加强政治、思想文化方面的复习外,还要注重经济、民族关系方面的复习。
【阶段特征】先秦时期包括自远古至秦统一前的历史,是我国古代历史的发源阶段。
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1.奴隶社会的基本特征:①奴隶制社会经历了夏(奴隶制的形成)、商(奴隶制的发展)、西周(奴隶制的鼎盛)、春秋(奴隶制的解体)四个阶段;②政治制度方面,夏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商强化了国家机器,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的争霸战争和铁器、牛耕的出现,使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双双走向瓦解。
通过春秋争霸,客观上加快了统一步伐,促进了民族融合;③文化的灿烂表现为商文化的成熟,春秋时期老子、孔子两位思想家、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等。
2.春秋战国时期的基本特征:奴隶制度瓦解和封建制度形成。
(1)政治上:①王室衰微,权力下移,政权逐步掌握在新兴地主阶级手中,他们利用政权力量,进行自上而下的变法、改革,随之各国政治体制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逐步建立起来;②大国争霸,战争频繁,社会由分裂走向统一;③民族融合加速华夏族逐步形成。
(2)经济上:①基本特征:井田制逐渐崩溃,封建制生产关系萌生并逐步取代奴隶制生产关系;②生产力:铁器和牛耕的使用;③战国时期,一些国家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3)文化上:①科技成就主要产生于与人们生活最密切相关的领域,如天文历法、物理、医学等;②社会大变革突出而集中地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中。
秦汉时期的基本特征:封建社会初步发展。
(1)政治上:①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确立并得以巩固,官僚制度取代世卿。
刺史制度、察举制、郡县制和封国制不断发展;②封建制度的弊端开始显露:外戚宦官专权问题、豪强地主问题、土地兼并问题等;③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国家版图大大开拓;④对外交往初步发展。
先秦史专题第一讲
欢迎批评
先秦史专题
主讲:谢耀亭 E-mail:xyt-001@
导言
1、专题研究与通史的异同 2、先秦史研究的意义 3、先秦史的特点
1、先秦史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先秦为中国古文明起源与形成的时代,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奠定的时 代,从远古原始先民的生息繁衍,到出现氏族、部落、宗族国家,到逐步 兼并融合为一个统一的大帝国,其政治、经济、文化、思想都经历了剧烈 变化的过程。这一过程留下来的丰富典籍和考古资料为我们展示了多彩多 姿的文化面貌。可以说,后来的中国和今天的中国都是在这个基础上衍化 而来的。作为历史学专业的学生,不可不了解先秦史。可以说,不了解先 秦史,就不可能透彻地了解中国。
(1)、二十世纪初的罗、王之学
罗振玉的贡 献主要在编 定一系列甲、 金文字和古 器物资料,
王国维 《殷卜辞中 所见先公先 王考》、 《殷周制度 论》等
(2)、二十世纪20年代的以顾颉刚为首的“古史辨”派
A、古史辨派产生的时 代背景
B、古史辨派的主要观 点
C、古史辨派社会反响
顾颉刚先生(1893—1980)
唐 承隋制,规定九经 )
十二经: “九经”、《孝经》、《论语》、《尔雅》(晚唐文宗) 十三经:
1、1949年以前的先秦史研究
(1)、二十世纪初的罗、王之学 (2)、二十世纪20年代的以顾颉刚为首的“古史 辨”派 (3)、二十世纪30、40年代一批学者偏重于强调 古史资料,包括古代传说之史料价值。 (4)、二十世纪前半叶中国考古学的发展
西周封建说
范文澜西周封建社会说的看法主要集中 在《关于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问题》一文中 的《初期封建社会开始于西周》一节。 在范文澜看来: “一个社会的性质是 由当时处于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即基本的 所有制来决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就 是“封建主占有生产资料和不完全占有生 产工作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学科专题讲座中国古代史之先秦史第1讲人之初:我国境内发现的重要猿人遗址人类的起源,与宇宙的起源、地球的起源一道构成了人类认识自然和自身的三个谜团。
人类对它的早期探讨,表现为扑朔迷离的神话传说。
“神造人”是东西方关于人类起源传说的共同基点。
对它的科学探索,出现在19世纪。
首先提出人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是英国著各生物学家查理·达尔文。
他在两部名作《物种起源》(1859年)和《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1871年)中,以“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的理论,破解了生物进化之谜,提出了人类起源于早已绝迹的类人猿的全新论断。
对“猿变成人”的内在原因做出科学解释的是恩格斯二这位马克恩主义创始人之一的思想伟人,于1876年写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后收入《自然辩证法》,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论证了“劳动创造了火本身”的命题。
一个多世纪以来所发现的大量的早期人类化石,一再证明了它盼科学性。
东非、北非以及西亚地区,一直被考古学家、文化人类学家视为人类文明的起源地。
随着中国考古学的发展,我国境内发现了为数众多的猿人遗址、遗物,为进一步解决人类起源问题提供了系统而珍贵的材料。
70年代英国考古学家格林·丹尼尔在所著《最初的文明:关于文明起源问题的考古学研究》一书中,明确地将中国列为世界六大文明起源地之,彻底纠正了西方学者此前推测的“中国文化西来说”中国文化是在本土独立发生发展的结论,日益为中外学术界普遍接受。
据吴新智、黄慰文、祁国琴编著《中国古人类遗址》(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提供的统计数据,不同阶段的古人类遗址在我国均有发现,其中,直立人阶段有22处。
早期智人阶段12处;晚期智人阶段47处。
特别应该指出的是,除了世界学术界广泛关注的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以及营口金牛山人、山西丁村人、陕西大荔人之外,近年所发现和报道的安徽繁昌“人字洞”猿人遗址、重庆巫山人的新材料,把我国境内早期猿人的出现时间大大提前,从而有力地证明了中国是人类文明韵重要起源地之一。
安徽繁昌“人字洞"遗址。
1998年在繁昌孙村镇附近的“人字洞”遗址发现了一批更新世早期的灵长类化石,伴出人工打制石器40余件、骨器,十余件,脊椎动物化石。
50余种600多件。
依据其地质年代判定为距今200-250万年之间,已被确认为迄今所知亚洲最早的人类文化遗存,。
如此丰富的早期灵长类化石和石器共存的材料,在长江下游地区尚属首次发现。
它对继续寻找我国境内早期人类活动韵线索,意义不同凡响。
早期报,道见于l998年8月l2日、l2月16日的《中国文物报》《光明日报》1999年3月9日也有专文报道。
巫山人l985年在重庆巫山县龙骨坡发现的早期猿人化石,定名为“巫山人”。
经科学鉴定,巫山人的年代大约为.距令200万年。
费万波等著《巫山猿人遗址》(海洋出版社,1991版)有详尽论述。
此外,l998年5月8日前后,几家知名报刊相继报道了它的最新发现。
元谋人随着1965年两颗门齿化石在云南元谋县的上那蚌村的出土而广为人知。
依据地质年代判断,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左右。
后来对元谋人化石声地进行了大规模考察和发掘,发现了打制石器、动物化石和大量的炭屑。
有人据此推论元谋人可能已经掌握了用火技术。
元谋人的出觋,在当时具有明显的学术意义,把我国古人类出现的时间提前了100多万年,并填补了南方直立人的空白。
因此在学术界备受关注。
蓝田人1963—1964年在陕西蓝田县的陈家窝、公王岭发现的人骨化石、打制石器、动物化石;宣告了蓝田人的问世。
依据最新的测定数据,蓝田公正岭直立人的生存年代大约在距今100万年之前(安芷生等:《“蓝田人”的磁性地层年龄》,《人类学报》1990年第9卷l期)。
北京人发现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的龙骨山。
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为这一古叭类文化圣地的发现做出了重要贡献。
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开始于1927年。
北京人的第一个头盖骨,是由参加现场发掘的裴文中先生于l929年l2月2日发现的。
这标志着“北京人”的正式问世。
崔贾兰坡先生主持下,1936年又发掘出三个猿人头骨化石。
这是轰动世界的重大发现。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这批稀世珍宝在转移过程中神秘失踪,造成了令世人痛心的损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北京猿人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继续进行,并有重大发现苦总结几十年的发掘成果,先后出土头盖骨6个,头骨碎片l2块,并有大量的肢骨、牙齿等,经鉴定分属40多个个体;还伴出了il0多万件石器,大量的古生物化石和人类用火痕迹。
北京人的生活年代,在距今69万年——四五十万年之间,在众多的早期猿人文化中,北京人的年代是较晚的,但它的文化内涵之丰富,在全世界都是无与伦比的。
北京猿人遗址依然是古人类学家最向往的圣地。
回顾中国考古工作的历程,在20世纪20年代,仰韶被推测为中国人的第一个史前遗址,当时受北洋政府聘请在华工作的瑞典科学家安特生,提出了“仰韶文化西来说”。
一时之间,“中国文化西来说”几乎成了学界定论,而时至今日,“中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的结论,已经得到世界学术界的普遍承认。
第2讲文明的曙光: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遗存新石器时代,与此前的旧石器时代相比,有了极大的变化与进步:原始农业的出现,使人们开始了定居生活,大大地改变了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有学者称之为“农业革命”;生产工具的制作方式,由打制变为以磨制为主;生产工具的种类,砍砸器、尖状器等与狩猎采集相适应的工具被石斧、石镰、石锛等与原始农业、手工业相适应的工具取而代之;人类第一次创造出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东西,陶器被发明出来;特别是在它的中晚期,“文明”的因素开始出现,人类历史即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因此,有学者把它称之为“文明的曙光’’。
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野外考古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已达到7000多处。
不同地区的文化面貌各具特色,并有自成一体的发展系列。
时间愈晚相邻地区间的文化交流的迹象愈明显。
这证明了我国古代文化的源远流长、异彩纷呈和多元一体。
我国的新石器文化,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早期文化(距今llO00一8000年)、中期文化(距今8000--5000年)、晚期文化(距今4900--4100年)。
对其中内涵丰富、意义重大的考古文化,择要简述如下。
仰韶文化以最早发现于河南渑池仰韶村而得名。
距今约为7000--5000年。
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广大地区,而以关中、晋南、豫西为其中心。
已发现的遗址达l000多处,被划分为多种类型,其中以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宝鸡北首岭、三门峡庙底沟、安阳后岗、郑州大何村等遗址最为著名。
一般文化特征是:村落遗址面积较大,出土农具甚多,体现出原始农业的发达;陶器以磨光红陶和彩陶为主;陶器上出现的一批刻符受到学术界关注。
河姆渡文化以最早发现于浙江余姚村而得名。
距今约为7000--5000年。
主要分布于浙江东部的宁绍平原上。
它的内涵自成体系,大量的稻谷堆积,把我国人工栽培水稻的历史提前了约2000年;特征鲜明的手制陶器和木制漆碗,为探索制陶技术和制漆工艺发展史提供了新材料;带有榫卯大型木构建筑,显示了建筑史上的奇迹。
它是20世纪70年代的重大考古发现,作为长江下游新石器早期的重要文化遗存,动摇了“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摇篮”的传统观点。
大汶口文化以最早发现于山东泰安大汶口一带而得名。
距今约为6500--4500年。
分布于山东、苏北、皖北、豫东、辽东半岛,而以泰山——沂蒙山区为其中心,是黄河下游地区最重要的一支原始文化。
已发现的遗址以山东省泰安大汶口、曲阜西夏侯弋胶县三里河、莒县陵阳河、江苏省新沂花厅、邳县大墩子最为著名。
其主要文化特征是:出现了大量的通体磨光石器,且有高明的石器穿孔技术;陶器上有刻符l,也有学者判识为早期文字;骨器较多;其中尤以造型奇特的“獐牙勾形器”引人注目;存在着大面积的公共墓地,到中后期随葬品多寡相差悬殊。
红山文化以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红山而得名。
距今约为5500年左右。
主要分布于内蒙和辽宁西部、河北北部、吉林西部等地区,是北方地区新石器文化中最著名的遗存。
特别是1984---1986年间,在辽宁喀左县东山嘴红山文化建筑群、凌源县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与积石冢群等重大考古新发现,被《人民日报》、《考古》等报刊集中报道之后,红山文化更加为世人注目。
其文化特征是:以“猪龙"为代表的玉文化以及“女神庙"、大型祭坛遗址;突出了它的神秘气氛;彩陶与细石器共存;“之”字型纹陶说明它受到了仰韶文化的影响。
龙山文化以最早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的城子崖而得名。
距今约为4800--4300年左右。
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大体上相当于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的范围分它的分布范围过于广大,而且不同地区的龙山文化又各具特色,研究者把它进一步划分为四个类型的亚文化,即:早期龙山、河南龙山、陕西龙山、山东龙山l。
在已经发掘的众多龙山文化遗址中,以山东的城子崖龙山城、寿光县边线王古城、河南的登封王城岗古城、淮阳平粮台古城。
山西的临汾陶寺墓地最为著名。
特别是l989—1990年间,对城予崖遗址的再一次大规模考古发掘,发现了一座面积达20万平方米的大型古城。
.规模之大,在迄今所知的同期古城遗址中是首屈一指的:这一时期一批古城遗址的出现,以及早期文字的问世,使讨论我国文明起源的学者的目光,聚焦在龙山文化上。
临汾陶寺墓地,是独立于上述四种亚文化范围之外的龙山文化类型,以其鲜明的特色和丰富的内涵,成为研究“酋邦"与早期国家问题的宝贵资源。
良渚文化以最早发现于浙江余杭县良渚遗址而得名。
距今约为5300--4000年左右。
主要分布于苏南、浙东一带,是长江下游新石器晚期的重要文化遗存。
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特别是l982年对上海青浦县福泉山墓地的发掘、l986年对余杭县反山贵族墓地的发掘、l987年和l991年分别对余杭县的瑶山及汇观山两处祭坛与大墓复合遗址的发掘、l992--1993年对余杭县大观山——莫角山遗址的发掘,使良渚文化的内涵得到了全面展示和升华,显示出在余杭县内“良渚文化遗址群"的客观存在,有学者推论余杭是良渚文化的政治中心所在地。
良渚文化中最为引人人胜的是:以玉琮、玉钺、“族徽”共同构成的神秘主义氛围;大规模巨型建筑所显示的强大权力机构的存在。
良渚文化对研究我国文明起源的重大意义,使它成为考古学、历史学共同关注的焦点。
马家窑文化以最早发现于甘肃临洮马家窑而得名。
距今约为4500年左右。
分布于甘肃及四川、宁夏等地,而以洮河、大夏河为中心。
主要文化特征是:受仰韶文化的影响明显;彩陶极为精美,堪称独步世界。
齐家文化以最早发现于甘肃广河县齐家坪而得名。
距今约为4000年左右。
分布于黄河上游相当广泛的区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