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复习课教案《水和溶液》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水和溶液复习课教案

水和溶液复习课教案

第二单元水和溶液复习课教学目标:1. 梳理本单元的知识重点,掌握有关水的性质、变化、净化等知识;2.了解水的组成、结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认识分子、原子、离子的特征,初步揭示化学变化的本质;知道原子的内部结构3. 认识溶解的本质并了解溶液的相关知识;4. 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掌握一定的化学学习的复习方法。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 梳理本单元的知识重点; 1. 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2. 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2. 掌握一定的化学学习的复习方法3. 掌握一定的化学学习的复习方法教学方法:方法指导,边讲边练【学以致用】【板块一】1、下列性质中属于物质物理性质的是()A.可燃性B.助燃性C.挥发性D.毒性2、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用途。

下列物质的应用决定于它的物理性质的是()A.用天然气做民用燃料B.用铜做金属导线C.用氧气供给病人呼吸D.用水制氧气A.0℃时水凝固成冰B.水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C.将水通电,得到氢气和氧气D.水在4℃时密度最大,为1g/cm34、通电使水分解,若得到10mL氧气,则得到氢气的体积是()A. 5mLB. 10mLC. 15mLD. 20mL5、右图是水的电解实验的简易装置;(1)电源的A为极,B为极(2)C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该气体具有_____性;D试管中收集的气体是 ___,该气体具有_____性。

其反应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板块二】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水的合成B.蜡烛燃烧 C.呼吸过程D.酒精挥发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气化B.水结冰C.水沸腾D.水电解3、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镁+ 氧气氧化镁B.氢氧化铜氧化铜+ 水C.铁+ 盐酸氯化亚铁+ 氢气D.碳+ 水氢气+ 一氧化碳4、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分解反应也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铜绿氧化铜+二氧化碳+水 B.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C.双氧水水+氧气 D.二氧化碳+水—→碳酸5、氢气是一种密度很小的气体,利用这种性质,人们常用它来充填气球,氢气遇明火会燃烧,写出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_反应。

水和溶液复习教案

水和溶液复习教案

水和溶液复习教案水和溶液复习教案以下内容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水和溶液的教案设计,分享给大家。

第二单元水和溶液复习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2、熟练掌握水的分解与合成的现象3、知道原子的复杂结构及相对原子质量4、知道什么是溶液及溶液的组成二、学习重难点重点:1、水的电解与合成2、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难点:原子的结构三、复习过程1、单元知识网络2、典型例题例1:原水(未作处理的水)中含有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志,可用次氯酸杀死细菌。

氯气溶于水时可生成次氯酸和盐酸,某水厂自来水生产净化步骤如下:原水净水(2)检验a处产生气体的方法是 ;检验b处产生气体的方法是。

3、强化训练(1)泉城济南,景色秀美;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下列做法中,与保护环境的倡导不相符的是( )①污水排入大明湖②随意丢弃方便袋③植树种花搞绿化④禁用含磷洗衣粉⑤护城河旁烧垃圾A有①⑤ B有①⑤ C有①②⑤ D有③④(2)下列物质分别加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A小苏打 B食盐 C火碱 D茶油(3)最近科学家制造出原子序数为112号的新元素,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77.下列有关112号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112 B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65 C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2 D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277(4)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25m3的石油气可以装入0.024m3的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D、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5)电解水时,负极产生的气体能,是 ;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是。

由此可知水是由组成的。

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

此反应类型属于反应。

(6)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一个钙原子的质量6.6410-26kg,求钙的相对原子质量。

九年级化学下册《水和溶液 第一节 水》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水和溶液 第一节 水》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水和溶液第一节水》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水和溶液第一节水》教学设

水和溶液
第一节水
[教学目标]
1、了解水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2、了解天然水是溶液
3、明确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4、明确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5、能通过计算得出水中的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
6、知道水是较稳定的化合物。

水在通电或极高温度下分解。

7、能通过实验现象得出:水在常温下跟钠、钾、钙等金属反应。

8、知道水在高温下与铁、碳等反应
9、知道水能跟S02、SO3、CO2、Na2O、CaO等氧化物反应[教学重点]
1、组成和结构
2、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用品]
烧杯、水、钠、镊子、滤纸、酚酞、投影片
[教学方法]
克/升。


4 从上面计算可知,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多少?能否据此再计算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
5 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比,则你能得出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吗?
学生:学生讨论、思考、计算。

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回答。

教师:水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写出水电解和高温下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书写
教师:演示金属钠和水反应的实验,要求学生把看到的现象说出来
学生:回答
教师:金属钙、钾同钠有相同的性质,请写出钙、钾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师:在高温下,水还能同铁、碳等单质反应,请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九年级化学复习课教案《水和溶液》

九年级化学复习课教案《水和溶液》

九年级化学复习课教案《水和溶液》-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专题复习《水和溶液》复习目标1、理解水的组成和性质。

2、了解溶液、悬浊液、乳状液的区别和联系。

3、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及浓溶液、稀溶液的概念及相互转化。

4、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并能正确读懂溶解度曲线图。

复习重难点重点水的组成和溶液的性质特征,溶解度曲线图的理解。

难点培养学生复习、综合、分类、读图的能力。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前面的复习,同学们对水和溶液的有关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大家知道,天然水都是溶液,可知水和溶液是密不可分的,究竟为什么如此,我们复习完本节课我想大家会知道的。

专题一:水的电解与组成1、实验现象(1).在直流电的作用下,电极上均有气泡产生。

(2).正负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 1:2 ,质量比为8:1 。

(3).正极上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为氧气,负极上产生的气体能燃烧,火焰为淡蓝色,为氢气。

2、实验结论(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一个水分子由 2个氢原子和 1个氧原子构成。

3、化学方程式:专题二: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专题三:定量表示溶液的组成在20℃时,四种氯化钠溶液(此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思考:1 .第4号溶质质量分数为什么不是28.6%2.哪些是饱和溶液哪些是不饱和溶液为什么[小结]1.对于同一物质,相同温度,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2.对于不同溶质,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专题四:溶液的相互转化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条件。

专题五: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及意义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2、溶解度的四要素(1)条件:一定温度(2)标准:100g溶剂(3)溶解状态:饱和状态(4)单位: g3、固体溶解度曲线(如上图)及意义点:(1)曲线上的点表示某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初中化学水与溶液教案

初中化学水与溶液教案

初中化学水与溶液教案
主题: 水与溶液
一、知识目标
1. 了解水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掌握溶液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3. 了解溶解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二、能力目标
1. 能够观察并描述水的性质。

2. 能够通过实验验证水的溶解性及其影响因素。

3. 能够设计一个实验来考察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三、情感目标
1.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并勇于实践的精神。

2. 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3. 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提问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水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介绍水的性质、溶液的概念以及溶解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3. 实验设计:设计一个实验,考察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可以通过改变温度、溶质的量等因素来观察溶解度的变化。

4. 实验操作: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数据。

5. 讨论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6. 总结提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水和溶液的相关知识,培养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五、课堂作业
1. 思考水在生活中的作用,并写一篇小结。

2. 设计一个实验,考察另一种溶质的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简单,但通过设计实验和讨论分析,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拓展性的实验和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水和溶液的知识。

最新九年级化学复习课教案《水和溶液》电子教案

最新九年级化学复习课教案《水和溶液》电子教案

专题复习《水和溶液》复习目标1、理解水的组成和性质。

2、了解溶液、悬浊液、乳状液的区别和联系。

3、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及浓溶液、稀溶液的概念及相互转化。

4、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并能正确读懂溶解度曲线图。

复习重难点重点水的组成和溶液的性质特征,溶解度曲线图的理解。

难点培养学生复习、综合、分类、读图的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前面的复习,同学们对水和溶液的有关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大家知道,天然水都是溶液,可知水和溶液是密不可分的,究竟为什么如此,我们复习完本节课我想大家会知道的。

专题一:水的电解与组成1、实验现象(1).在直流电的作用下,电极上均有气泡产生。

(2).正负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1:2 ,质量比为8:1 。

(3).正极上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为氧气,负极上产生的气体能燃烧,火焰为淡蓝色,为氢气。

2、实验结论(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3、化学方程式:专题二: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专题三:定量表示溶液的组成在20℃时,四种氯化钠溶液(此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思考:1 .第4号溶质质量分数为什么不是28.6%?2.哪些是饱和溶液?哪些是不饱和溶液?为什么?[小结]1.对于同一物质,相同温度,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2.对于不同溶质,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专题四:溶液的相互转化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条件。

专题五: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及意义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2、溶解度的四要素(1)条件:一定温度(2)标准:100g溶剂(3)溶解状态:饱和状态(4)单位:g3、固体溶解度曲线(如上图)及意义点:(1)曲线上的点表示某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2)曲线的交点表示几种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相同。

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水和溶液(第2课时)教案

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水和溶液(第2课时)教案

水溶液第二课时一、复习目标设计的依据(一)课程标准相关要求本章在知识与技能方面,是让学生了解溶液的基本知识。

(二)教材分析本章引导学生认识溶液,并能通过对溶液溶解度,浓度知识的了解下学会配制溶液的简单计算(三)中招考点本章考察的内容主要有:溶液的形成、乳化及结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以及溶液的稀释、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和误差分析、还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有关计算。

本章主要考察题型有选择、填空、简答、综合应用题,分值4--17不等。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本章内容比较好掌握,主要出错的地方是溶解度曲线的判断及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有关计算。

二、学习目标1、掌握关于溶液形成,溶解度,溶液浓度相关知识。

2、会进行溶解度曲线的判断和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三、评价任务1、利用溶液知识结构图明确目标,能说出本章内容的知识结构。

2、进一步理解掌握本章知识点,并能解决相关习题。

四、教学过程课后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向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加入该溶质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B、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仍为饱和溶液C、从5010%的硫酸钠溶液中取出5g,这5g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D、在一定定温度下,物质X和Y具有相同的溶解度,则在该温度下X、Y的饱和溶液中含有X、Y两种物质的质量相等2、对下列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A.某溶液滴加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不一定含有SO42- B.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变红色,该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C.检验氢气纯度时,将一收集气体的试管移近火焰,没有响声,表明氢气纯净D.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有Cl-,先加稀盐酸除去OH- ,再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证明含Cl-3、含有盐酸与氯化镁的混合溶液50克,向其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溶液复习课 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溶液复习课 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溶液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复习溶液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概括溶液的浓度计算方法;了解溶液的稀释方法及相关计算。

2.能力目标:能够根据给定实验现象,分析溶液的性质和变化过程,并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浓度计算方法,能够计算溶液的浓度。

2.理解溶液稀释的原理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溶液的浓度和稀释的概念。

2.运用溶液浓度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第九单元。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溶液吗?可以举例子说明溶液的形成过程。

”2. 知识讲解•溶液的概念和分类:解释溶液的定义和组成成分,区分溶液的饱和度(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和稀溶液)。

•溶质和溶剂:解释溶质和溶剂的概念,举例说明溶质和溶剂在溶液中的角色。

•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介绍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如温度、溶质和溶剂的性质等。

•浓度的计算方法:讲解溶液的浓度计算,包括质量浓度、体积浓度和摩尔浓度的计算公式。

•溶液的稀释和浓缩:简要介绍溶液的稀释和浓缩的原理和方法,并说明相关计算过程。

3. 案例分析•案例一:某种药物的质量浓度为10g/L,试问制备100mL该浓度药物需要溶解多少克药物?•案例二:某实验中要求制备200mL浓度为2mol/L的盐酸溶液,试问需要多少克盐酸?•案例三:某矿石中含有的金的浓度为2g/kg,试问从该矿石中提取5g金需要多少克矿石?4. 深化讨论讨论溶液的浓度计算方法的应用场景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溶液的浓度与溶液性质的关系。

5.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相关化学实验等相关书籍,拓宽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六、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复习了溶液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并学习了溶液的浓度计算方法和稀释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我们进一步巩固了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九年级化学溶液复习课教案

九年级化学溶液复习课教案

九年级化学溶液复习课教案九年级化学溶液复习课教案一、文章类型:复习课教案二、关键词:九年级化学,溶液,复习课,教学策略,知识点总结,例题解析,实验操作三、文章摘要:本文为九年级化学溶液复习课提供了一份详细的教案。

教案包括教学策略、知识点总结、例题解析和实验操作等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溶液相关的化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四、正文:(一)课程类型与教学策略本次课程为九年级化学溶液复习课,采用以下教学策略:1、问题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溶液相关的知识点。

2、知识点总结:系统总结溶液的知识点,包括定义、分类、浓度计算等。

3、例题解析:通过典型例题解析,帮助学生掌握溶液问题的解题方法。

4、实验操作:进行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溶液知识的理解。

(二)知识点总结1、溶液定义:溶液是指一种或多种物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分类:根据溶质和溶剂的状态,可分为液液、固液、气液三种类型。

3、浓度计算:溶液浓度可通过质量浓度、体积浓度、摩尔浓度等方法进行计算。

4、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质量为该物质的溶解度。

5、溶液的化学反应:溶液中的化学反应通常涉及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例题解析例题1: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A. 泥水 B. 蒸馏水 C. 豆浆 D. 糖水答案:D. 糖水例题2: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水中溶解的最大量是20g,则该物质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为()。

A. 20g B. 10g C. 30g D. 5g 答案:A. 20g(四)实验操作实验1:配置不同浓度的溶液,观察其外观和性质差异。

实验2:进行溶液的反应实验,观察并记录反应现象。

(五)复习总结通过本次复习课,学生对溶液的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溶液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以及溶液的制备与分离等实际操作技巧。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上的例题练习,巩固溶液基本概念。

中考化学《水、溶液、酸、碱》专题复习 教案

中考化学《水、溶液、酸、碱》专题复习 教案

中考化学人教版专题复习:水、溶液、酸、碱综合复习一、考点突破二、重难点提示重点:水的分解和水的合成;水的人工净化;溶液的计算和溶液的配制;酸碱的特性及用途;酸碱的化学性质。

难点:水的组成;酸碱的通性。

考点精讲知识点一:水的分解与合成1. 电解水实验说明: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可总结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2. 氢气的燃烧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放热,将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

【重要提示】在点燃氢气等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以免发生爆炸!知识点二:水的人工净化1. 水的净化2. 自来水厂净化水流程图知识点三:溶液的形成知识点四:溶液的简单计算知识点五:溶液的配制知识点六:常见的酸碱及其用途知识点七:常见酸碱的特性知识点八:常见酸碱的通性【随堂练习】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对该实验描述正确的是()A. 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B. 电解过程中水分子没有发生改变C. 生成氧气、氢气的体积比约为2∶1D. 该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答案:D思路分析:正极产生的是氧气;电解水的过程中分子改变,原子不变;生成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该实验可得出水的组成。

典例精析例题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 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B.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C.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D. 稀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思路分析:A. 溶液可以有颜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B.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C.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D.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答案:A例题2 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记作A、B),小强用下列方法鉴别,回答下列问题。

(1)他取适量的A、B两种溶液于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氯化铁溶液,观察到A中产生红褐色沉淀,则A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他另取适量的A、B两种溶液于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观察到B中的现象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他通过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来鉴别:若pH 7,则溶液为;(4)他还利用了下列试剂进行鉴别,其中能鉴别的试剂是(填字母)A. 锌B. 硝酸钠C. 石蕊试液思路分析:(1)稀盐酸与氯化铁溶液不反应,而氢氧化钠溶液能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和氯化钠;(2)稀盐酸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而氢氧化钠与碳酸钠不反应;(3)稀盐酸是一种酸,pH<7;氢氧化钠是一种碱,pH>7;(4)A. 锌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而锌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B. 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均不能与硝酸钠溶液反应;C. 稀盐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氢氧化钠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

九年级化学溶液复习课教案

九年级化学溶液复习课教案

第九单元溶液(复习课)刘晓青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九单元溶液(复习课)需要1课时教学分析:本单元分三个课题。

第一课题介绍了溶液的一些初步知识,其中包括溶液的形成,溶质、溶剂、溶液的概念,物质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等。

主要是使学生从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体系。

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

第二课题是以物质的溶解度为核心展开的,主要从定量的角度介绍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限度。

学生通过活动与探究,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加深对溶解现象的理解。

第三课题围绕溶液的浓、稀展开,引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结合这一概念进行一些简单计算,初步学习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三个课题密切相关,逐步深入,这样的编排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本单元三个课题的学习,对溶质、溶剂、溶液、饱和溶液、溶解度等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能从宏观上和微观上认识溶液的本质特征;对溶液的形成,物质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掌握了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以及有关计算,初步学会了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教学目的:(1)对本单元各知识点进行梳理,形成知识体系。

(2)加深对溶液、饱和溶液、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等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3)提高学生分析、综合、分类、对比、概括等能力。

教学理念:通过引导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分析、归纳、分类,将各知识点连成线,织成网,形成知识体系,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综合、分类、概括能力;并通过课堂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溶液的组成特征、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和、分类能力。

教学过程:师: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对溶液的有关知识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化学:第二单元《水和溶液》复习教案(鲁教版九年级)

化学:第二单元《水和溶液》复习教案(鲁教版九年级)

课题第二单元水和溶液单元复习内容标准了解水和溶液的相关知识,初步认识化学微观世界,学习分类、对比的学习方法。

目标知识与能力对本单元大知识框架有一个系统的整合,在水污染治理,水的人工净化以及物质的分类、性质、构成有一个全面地认识。

过程与方法掌握对比、分类、归纳的学习方法,提升信息整合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观,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方法及学法学生已经学完了第二单元的课程,但是由于本单元知识涉及宏观和微观两大部分,而且微观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在知识的归纳与整理上可能不能做到融会贯通,准备一堂复习课,教会学生怎么样处理知识之间的联系是非常重要的。

重点:物质的分离方法难点:微观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在突出重点的教法上,我采用归纳总结式的教学方法,对水净化延伸出来的三种物质分离的方法,对比归纳,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举例,加深学生的印象。

在突破难点的学法上,主要采用练习提升法,在练习的过程中,总结一类题型的突破方法,这是解决微观知识难掌握、易忘记这一困难的很好的方法。

课前准备复习阅读第二单元内容板书设计第二单元水和溶液单元复习研究1:治理水塘的方案选择研究2:他们为什么敢喝生水?研究3:矿泉水与纯净水研究4:你知道如何配制溶液吗?研究5:水的性质和构成研究6:原子的构成课后反思本节课以情境导入→情境学习→宏观认知→微观认识为主线,通过学生熟悉的事情和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实例,将知识分为六个小的研究课题,来对本单元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提升和整合,达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学生活动设置目的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第二单元的知识。

故事: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女子4×100米混合泳决赛后,罗雪娟一度晕倒甚至还出现了四肢抽搐的现象,经过后来医生的诊断,是由于低血糖引起的晕厥。

问题:如果你在场,你应该对罗雪娟采取哪些急救措施呢?展示:送120急救,输液,补充身体机能等。

强调水是生命之源。

九年级化学水和溶液教案

九年级化学水和溶液教案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九年级化学课题:水和溶液教学目标:1. 知道什么是溶液以及溶液的基本特征,能分辨典型溶液中溶质、溶剂;2. 了解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一般应用;3. 了解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4. 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运算;5. 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 认识溶液的特点: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 使学生了解何谓电离以及溶液与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别。

3. 使学生感知,溶解的过程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4. 通过举例练习,让学生掌握分辨典型溶液中的溶质、溶剂。

5. 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并通过练习学会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运算。

6. 通过探究使学生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让学生感知溶解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 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通过乳化作用让学生感受学习是为生活服务的宗旨。

3. 利用定量实验,教育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用量的准确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专题二:水和溶液第一节:水和溶液探究活动一:水的化学性质1、与金属氧化物反应:2、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3、通电分解:探究活动二:水的组成1、我们知道水是由和组成,得出该结论的实验是,化学方程式是;实验时,我们通过发现电源负极得到的气体是,通过发现正极得到的气体是,二者的体积比是,由于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其粒子个数比,因此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所以水的化学式是,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2、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电解水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粒子,不发生变化的是粒子是。

3、现在请你在实验室中探究氢气的有关性质,并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要证实“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这属于氢气的(填“物理”或“化学”)性质,请你设计一种简单的实验方案,简述该方案的操作方法和有关现象;(2)欲点燃氢气,实验“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在点燃氢气前,必须先检验氢气的,以防止发生,点燃氢气后,观察到的现象是: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产生色火焰,如果要检验氢气的燃烧产物,应采取的方法是,化学方程式是。

初中化学水和溶液的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水和溶液的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水和溶液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了解水的组成和性质。

1.2掌握溶液的概念、组成和特征。

1.3学会配制溶液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性质。

2.2通过实例分析溶液的组成和特征。

2.3通过实践活动,学会配制溶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3.3培养学生热爱化学、关注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1.1水的组成和性质。

1.2溶液的概念、组成和特征。

1.3配制溶液的方法。

2.难点:2.1水的化学性质。

2.2溶液的饱和度概念。

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水在不同状态下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水为什么会有固态、液态和气态?这节课我们将学习水和溶液的相关知识。

2.学习水的组成和性质2.1讲解水的化学式H2O,分析水的组成元素。

2.2通过实验,观察水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无臭,密度为1g/cm³,沸点100°C,冰点0°C。

2.3分析水的化学性质: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等。

3.学习溶液的概念、组成和特征3.1通过实例,讲解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匀、稳定的混合物。

3.2分析溶液的组成:溶质和溶剂。

3.3讲解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4.学习溶液的饱和度4.1讲解溶液的饱和度:在一定温度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达到最大值。

4.2通过实验,观察溶液的饱和度变化。

5.学习配制溶液的方法5.1讲解配制溶液的基本步骤:计算、称量、溶解、定容。

6.2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了水的组成和性质、溶液的概念、组成和特征以及配制溶液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但在讲解水的化学性质时,部分学生可能对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复习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复习课程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溶液》复习课教学设计单元知识结构一、溶液重点难点剖析 1. 溶液(1)特征:均一性:指溶液内各部分的性质都相同;稳定性:指条件不变时,溶质、溶剂不会分离(2)组成:溶质、溶剂想一想:什么叫溶质、溶剂?怎样判断溶液中谁是溶质、溶剂?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吗?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条件: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只有在这两个条件下才有确定的意义。

想一想:改变条件,二者间可怎样转化?改变温度实质上是通过改变物质的溶解度来实现转化的,所以(1)中所说的转化条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怎样变化的物质?(2)饱和溶液是在两个条件下,溶质溶解的最大值。

(3)溶液是否饱和只是对某一溶质而言。

例如: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的食盐饱和溶液,食盐不能继续溶解,但对于其他物质还可以溶解。

议一议:在什么条件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3.溶解度(1)准确理解这个概念,必须抓住以下关键词:“一定温度”──条件;“100 g溶剂”──衡量标准;“饱和状态”──对溶液的要求;“溶解的质量”──溶解度单位是“克”;“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严格说明(如不指明溶剂,则溶剂是水)。

举例:20 ℃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 g。

这里指20 ℃时,100 g水里最多溶解食盐36 g。

(或20 ℃时,100 g水里溶解36 g食盐达到饱和)练一练:3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45.8 g,它表示什么意义?想一想:根据20 ℃时溶解度的大小,物质可分为哪几类?(2)溶解度曲线:①概念: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情况的曲线。

②表示意义:点:曲线上的点:该点所示温度下的溶解度;两曲线交点:两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下溶解度相等线: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面:曲线下面的各点:表示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曲线上面的各点:表示溶液为饱和溶液且有未溶晶体。

③规律:想一想: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情况是怎样的?气体的溶解度除了与本身因素有关外,还受哪些因素影响?怎样影响?方法指导:气体溶解度和固体溶解度实质是一样的,都是用来衡量物质溶解能力大小的。

中考化学《水和溶液》复习学案人教版

中考化学《水和溶液》复习学案人教版

中考化学《水和溶液》复习学案人教版课标和考纲●课标要求内 容 标 准 活 动 建 议1、区别悬浊液、溶液和乳浊液2、了解物质的溶解性3、区别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了解溶解度的意义并会查阅溶解度表。

4、了解外界条件能够影响物质的性质1、探究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便如蜡烛的燃烧过程等)2、研究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3、观察了解活性炭和明矾的净水作用●07年深圳考试说明要求●04年-07年××市中考科学试题双向细目表年份 题型 小题 分值 说明20xx 填空题 配溶液仪器选择 溶液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1 2深圳中考 20xx 无20xx 无20xx 选择题 溶液的特征 溶解度曲线 1.5 1.5××市中考 课前预习●重温课本浙教版第三册第一章第四、五、六节●知识梳理●典型例题例题1(07深圳中考)杯中的某种溶液,倒掉一半后,对剩下的半杯溶液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比热容减半B .密度减半C .质量减半D .溶质质量分数减半解析:溶液的特征之一是均一性。

溶液各部分的性质(包括了密度、比热、溶质质量分数等)都相同。

例题2(07深圳中考)分析图所示的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甲大B .t 10C 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C .t 20C 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溶液 1、认识溶液的概念,理解溶液、溶质、溶剂之关系 只考水溶液的知识2、给区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了解溶解度的意义并会查阅溶解度表基本实验技能 3、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化学计算 4、溶液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D.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解析:溶解度的大小受到温度的影响,没有说明某温度的溶解度没有意义。

故A是错误的;t10C时乙的溶解度曲线上的对应“点”在甲的上方,说明t10C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故B错误;t20C时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相交,说明t20C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C正确;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都随温度的变化呈上升趋势,说明两者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只是甲的溶解度曲线更“陡”,只能说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影响比乙大。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单元复习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单元复习课程教学设计

《溶液》的复习课教学设计三、教学过程设计考点三溶解度曲线。

结晶方法播放视频第二个环节专题精讲第三个环节趣味化学知识竞赛第一轮:选答题第二轮:抢答1.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是什么?2.这些因素分别如何影响气体溶解度?老师点评:学生回答的很好。

那我们能不能再列举几个生活中也涉及到相同原理的现象呢?我们知道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那温度如何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用什么来表示?同学们千万不要小瞧这几条普普通通的曲线,它对我们的帮助非常大。

我们可以从这些曲线中获得很多信息,并可以借助它们解决很多问题。

谁能说说从曲线中可以看出什么?老师补充:还可以比较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我们还可以借助溶解度曲线来判断用什么样的方法从溶液中获得晶体。

接着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小实验,并回忆一下这种从硝酸钾溶液中获得晶体的方法叫什么?追问:如果实验中的物质换成氯化钠的话,降温后会有晶体析出吗?老师点评:对,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不适用于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那可以用什么方法?归纳总结:从溶液中获得晶体的方法有:冷却热饱和溶液、蒸发结晶。

这节课知识点我们就复习到这,接着我们来进行第二个环节:专题精讲。

通过这道题,加深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趣味化学知识竞赛,检测一下同学们对这一单元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

老师说明:1.以组为单位,由每个小组组长选题,小组内作答,答对一道题得10分,答错不扣分。

2.由课代表随机选出一道题,读完题后10秒后各组才能举手抢答,答对一道题得10分,答错一道扣10分。

1.温度和压强2.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小。

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大。

学生纷纷举手。

学生回答:喝完可乐后,有时会打嗝,就是因为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变小。

学生认真听讲并简单记录。

学生回答:a.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b.可以查找某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学生观看后回答:冷却热饱和溶液。

学生回答:不会。

初中化学水和溶液知识点详细教案

初中化学水和溶液知识点详细教案

初中化学水和溶液知识点详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和溶液的概念;2.了解水的分类及性质;3.了解溶液的分类及性质;4.掌握水和溶液的实验室制备方法。

二、教学重点:1.掌握水和溶液的概念和分类;2.掌握水和溶液的实验室制备方法。

三、教学难点:1.溶液的制备方法和注意事项;2.溶解和溶解度的概念和关系。

四、教学方法:1.活动教学法;2.实验教学法;3.演示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向学生们提问:1.你们知道什么是水和溶液吗?2.水和溶液有什么区别?3.你们觉得水有哪些性质?4.溶液有哪些性质?二、学习新课1.水的概念和分类教师向学生们详细介绍水的概念和分类,提供实例加以解释,让学生们加深对水的了解。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们实地探究水的性质,例如透明、无味、无色等等。

2.溶液的概念和分类教师向学生们详细介绍溶液的概念和分类,提供实例加以解释,让学生们加深对溶液的了解。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溶解物,介绍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关知识。

3.水和溶液的实验室制备方法(1)水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实验一:制备蒸馏水原理:利用热水蒸汽凝华成液体的原理。

操作方法:将100ml普通自来水倒入烧杯中,用三角漏斗管与玻璃棒连通。

将漏斗管另一端倒入烧杯中,使漏斗管口刚过液面,上方漏斗内加水,开火烧杯。

首先腾出去的蒸汽带着气体尘埃,然后才是凝华的无杂质蒸馏水。

实验二:制备去离子水原理: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对水中离子水分子进行脱盐。

操作方法:向离子交换树脂中注入自来水,在初始阶段,水中所包含的电解质离子被树脂吸附住了,经过反复操作,去离子水就被制出来了。

(2)溶液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实验三:制备饱和溶液原理:饱和溶液即将溶解物的质量减去从饱和溶液中析出物所得的质量,得到的质量即为所需质量。

操作方法:将适量的溶解物加入器皿中,注入适量的溶剂搅拌均匀。

不断加入溶解物,直到溶解过程停止,得到的就是饱和溶液。

九年级化学 第二单元《水和溶液》教案 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 第二单元《水和溶液》教案 鲁教版

水和溶液 教案一、溶液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特征: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溶质:被溶解物质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浓溶液稀溶液不饱和溶液 分类溶液概念 饱和溶液 → 影响因素 溶解度曲线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1、概念2、有关计算 溶液的导电性原因: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溶液酸碱性的表示方法——PH 相关知识点: 1、溶液1.1溶液的相关概念1.1.1溶液的概念:溶液是由一种或多种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1.1.2溶质和溶剂:被分散的物质叫做溶质,能分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 1.1.3:溶质、溶剂、溶液之间的关系: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注意:溶剂的判断1、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液体是溶剂2、当两种液体互溶时,量多的是溶剂3、当溶液中有水时,无论水的多少,习惯上都把水看成溶剂 中考练习题:1、将下列四种物质分别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 .泥土 B.氢气 C.蔗糖 D.汽油2、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A.矿泉水B.油水C.泥水D.蒸馏水 3、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 (B)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C)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D)海水是盐溶液,所以冬天海水不易结冰 1.2溶解和溶解现象1.2.1可溶的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发生变化,即溶解时出现放热现象和吸热现象 1.2.2氯化钠、硝酸铵和氢氧化钠的溶解现象的比较NaClNH 3NO 3NaOH组成按溶质的多少来分降温 加溶质 蒸发溶剂(对一般固体物质的溶液) 加溶剂升温 按给定温度下能否在溶解溶质分是否溶于水均可溶于水溶于水后溶液温度的变化几乎不变降低升高溶解是吸热还是放热不变化吸热放热1.2.3影响溶质溶解快慢的因素1、溶剂的温度:溶剂的温度越高,溶解速率越快2、溶质颗粒的大小:溶质颗粒越小,溶解速率越快3、搅拌:搅拌能够加快溶解的速率中考练习题:1、小华在实验室帮老师整理药品时,发现一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老师告知是NaOH、CuSO4、NaCl、CaCO3中的一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
复习目标
专题复习 《水和溶液》
1、理解水的组成和性质。 2、了解溶液、悬浊液、乳状液的区别和联系。
3、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及浓溶液、稀溶液的概 念及相互转化。
4、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并能正确读懂溶解度曲线图。 复习重难点
重点
水的组成和溶液的性质特征,溶解度曲线图的理解。
难点
培养学生复习、综合、分类、读图的能力。
精品文档
冷却热饱和溶液和蒸发溶剂 课堂总结:以水和溶液的知识结构框架图进行总结回顾。 教学反思: 《水和溶液》为中考考点之一,里面内容涉及概 念较多,另外许多同学看到曲线图会心慌,因此正确的理解 概念和用良好的心态读图是做题成功的关键 作业布置
在网上查找四份——八份天水市近年来的中考化学 真题,将涉及《水和溶液》的题型圈起来做完,认真研究考 题规律。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 3) .正极上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为

气 ,负极上产生的气体能燃烧, 火焰为淡蓝色, 为 氢
气。
2、实验结论
(1)水是由 氢元素 和 氧元素 组成的;
( 2)一个水分子由 2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 构成。
3、化学方程式: 专题二: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专题三:定量表示溶液的组成 在 20℃时, 四种氯化钠溶液 (此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固体溶解度曲线 (如上图 )及意义 点: ( 1 )曲线上的点表示某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 2)曲线的交点表示几种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相 同。 线:
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面: ( 1 )曲线下面所表示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 2 )曲线上面(包括曲线)所表示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4、从溶解度曲线得出物质结晶有哪些方法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条件。 专题五: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及意义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g 溶剂中达 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 剂中的溶解度。
2、溶解度的四要素 (1)条件: 一定温度 ( 2)标准 : 100g 溶剂 (3)溶解状态 :饱和状态 (4)单位: g
36g)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思考: 1 .第 4 号溶质质量分数为什么不是 28.6%? 2 .哪些是饱和溶液?哪些是不饱和溶液?为什
么?
[小结 ] 1.对于同一物质,相同温度,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2.对于不同溶质,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稀溶液不一定
是不饱和溶液。 专题四:溶液的相互转化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1 课时
导入:通过前面的复习,同学们对水和溶液的有关知识
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大家知道,天然水都是溶液,
可知水和溶液是密不可分的,究竟为什么如此,我们复习完
本节课我想大家会知道的。
专题一:水的பைடு நூலகம்解与组成
1、实验现象 ( 1) .在直流电的作用下,电极上均有气泡
产生。
( 2).正负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 1:2 ,质量比为 8: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