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方案公司治理解开国企改革的关键一环

合集下载

国企改革六定实施方案

国企改革六定实施方案

国企改革六定实施方案1. 聚焦主业,优化产业结构国企改革的重点是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提高效率和竞争力,其中的重点措施是聚焦主业,优化产业结构。

在进行这一步骤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以下方面:•优化企业经营结构,剥离无关产业,聚焦主业;•继续推进国企并购重组,通过重组来实现企业规模和资源优化。

2. 强化公司治理,健全内部管理机制要改善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需要强化公司治理,健全内部管理机制。

具体措施包括:•将国有企业改为公司制,实现现代化企业治理;•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市场化管理、职业经理人等新模式;•健全内部监管机制,加大公司管理风险管控力度。

3. 完善资本市场机制,推进市场化改革要真正实现国企改革的目标,首先需要完善资本市场机制,并推进市场化改革。

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健全股权激励机制,引导国有企业管理层及员工积极努力;•引入外部投资者,扩大市场化运作范围,促进国有资产有效盘活。

4. 推动国企债转股,降低企业负担推动国企债转股是实现国企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可降低企业负担,提高盈利能力。

具体措施包括:•推行债转股计划,减轻企业负债压力,改善资产负债状况;•支持国有企业通过定向增发、可转债等方式筹集资金,优化资金结构。

5. 加快全民CRS体系建设,提高透明性为了保证国有企业的公开透明,需要加快全民CRS体系的建设,提高透明度和公开度。

具体措施包括:•推广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加强国企社会监督;•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提高透明度。

6. 优化改革管理机制,切实落实各项政策在国企改革的整个过程中,必须优化改革管理机制,切实落实各项政策。

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加强统筹和协调;•完善国企改革考核机制,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结语通过以上六项具体措施,国企改革能够顺利推进,实现目标。

只有在深化改革方面保持持续的发展步伐,才能加速整个国有企业的转型和提升实力,从而实现更好的运营效益和社会效益。

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1

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1

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实施方一、优化资源配置,深化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1.稳步实施战略性重组:通过合并同类项、突出主业等方式,推动国有企业整合重组,形成具有更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2.加快专业化整合:在新能源、主干管网、港口码头、资源回收再利用等领域,加快专业化整合步伐,提升产业集中度和专业化水平。

3.发挥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功能:挖掘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潜力大、成长性好的优质企业,及早投资布局,打造专业化科技创新孵化平台。

二、完善体制机制,提升国有企业治理效能1.健全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推进科学、理性、高效的董事会建设,提高董事会科学决策、规范决策水平。

加大专职外部董事与企业现职领导人员双向交流力度,提升外部董事素质和履职能力。

2.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着力推进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工作提质扩面,强化刚性兑现和考核。

例如,到2024年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相关制度在中央企业二三级子企业覆盖面不低于70%。

3.强化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根据企业不同功能作用,合理设置更有针对性、个性化的考核指标,鼓励企业在主业范围内进行并购重组,拉长增粗产业链条,促进企业产业化转型。

三、健全制度保障,推动改革深化落地1.完善改革推进机制:将改革进展考核情况与经营业绩考核、领导人员和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挂钩,确保改革任务得到有效落实。

2.加强出资人监督体系:健全违规责任追究工作机制,提升监督效能。

加强对国有企业投资、经营、债务、廉政等各类风险的监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3.优化改革进度跟踪和考核评价体系:各地国资委要不断优化改革进度跟踪和考核评价体系,确保每项改革任务都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到底。

四、聚焦重点领域,服务国家战略1.强化国有经济支撑作用:支持交通、能源、医药、文旅等领域国有龙头企业牵头建立协调推进机制,带动链上企业协同发展,推进强链补链。

2.推动国有资本向关键领域集中:加快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

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

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

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国企改革作为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一环,是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

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方案是指在改革过程中,制定出的战略和政策,在全面推进国企改革的过程中起到引领和指导作用。

下文将围绕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展开论述。

一、国企改革的背景与意义国企改革的背景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和挑战,其中包括行业结构调整、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等。

国企改革的意义则在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增强市场活力和竞争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

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到这些背景和意义。

二、国企改革顶层设计原则在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的制定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 市场化原则: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促进国企的市场化经营,引导企业建立科学的市场化机制。

2. 公平竞争原则: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消除国企在市场竞争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保证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基本原则得到有效实施。

3. 激励机制原则:建立和完善国企的激励机制,通过股权和收益分配等激励方式,激发国企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4. 合法合规原则:依法合规经营,加强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确保国企改革过程中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三、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的主要内容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明确国有资产产权归属,推进国有资本多元化经营。

2. 股份制改革:推动国企向股份制转变,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3. 经营机制改革:建立市场化的经营机制,强化企业自主权,提高企业管理运营效能。

4. 高层治理改革:完善国企高层治理结构,选拔和引进优秀管理人才,改善公司治理水平。

5. 员工激励改革: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国企人力资源优化。

6. 资产证券化改革:推动国企资产证券化,提升国企资产运营能力,增加国有资产流动性。

四、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的实施路径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的实施路径应根据不同行业和企业特点进行具体制定。

国有企业重点改革实施方案

国有企业重点改革实施方案

国有企业重点改革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其改革关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利益的实现。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如产权不清晰、经营机制不灵活、效益不高等,亟需进行深化改革,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二、改革目标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改革的首要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确产权关系,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2.提高经营效率通过改革,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国有企业改革要求企业转型升级,加快技术创新,提高科技含量,拓展新的市场领域,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改革措施1.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明晰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建立健全的产权保护制度,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活力。

2.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的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实行科学决策和有效监督,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3.加强内部管理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4.推动技术创新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鼓励企业加强科研开发,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激励人才创新创业,提高企业的组织效能和核心竞争力。

四、改革效果通过上述改革措施的实施,国有企业将实现产权明晰、公司治理健全、内部管理规范、技术创新加快、人才队伍优化的目标,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总结国有企业重点改革实施方案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深化改革,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推动国有企业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希望各级政府和国有企业能够认真贯彻执行,确保改革措施的落实,为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一、背景介绍国企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提升企业效益的重要举措。

其中,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作为国企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国企经营效率、保障国有资产安全、促进国企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内涵与要求1.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内涵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指国有企业内部管理结构、决策程序、权责划分等规范化的制度安排。

它包括公司章程、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一系列管理机构,以及相关的决策程序、职责分工等方面的规定和安排。

2.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中明确要求,国有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推动公司治理模式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

具体而言,要求国企深化董事会改革,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内部审计机制,强化公司治理。

三、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对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启示1. 全面深化董事会改革国有企业应当建立高效、严密的董事会,强化对董事会的法治监督,推动董事会决策程序的规范化,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和专业化水平,增强董事会的监督作用。

2.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国有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决策、执行、监督等功能,防范经营风险,提高经营效率。

国有企业应当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运行的监督检查,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3. 健全内部审计机制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强调要求国有企业加强内部审计,健全内部审计机制,推动内部审计与企业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法律合规等制度的有机结合,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面监督。

4. 强化公司治理国有企业应当加强公司治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规范,促进公司治理与企业战略、业务发展、内部控制等有机结合,提高公司治理的灵活性和有效性,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四、个人观点与理解在国企改革中,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只有健全的治理结构,才能保障国有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3年)》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3年)》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3年)》一、背景与目标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国有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有企业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为了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我国决定在2023年启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

本行动方案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改革,推动国有企业从“大而全”向“优而强”转变,实现国有企业治理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改革任务与措施本行动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和改革措施:1. 深化企业治理机制改革- 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法制化进程,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提升决策能力和规范化运作水平。

- 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优质民营资本,促进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的有机结合。

- 强化企业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管,建立健全国有企业治理框架,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效益。

2. 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鼓励国有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提升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

- 鼓励国有企业加强内部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产业链价值。

- 支持国有企业加强国际合作,开拓国际市场,提升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3. 深化员工激励机制改革- 推动国有企业建立灵活多样的员工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人才,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 加强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建立完善的培训、评价和晋升机制,提升员工的职业发展机会。

4. 发挥国有资本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加强国有资本运营监管,提高国有资本的配置效率和竞争力。

- 推动国有资本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中的重点布局和发展,推动国有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组织机制与保障措施为了确保国企改革行动方案的顺利推进,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将加强协调与合作,建立完善的组织机制和保障措施:- 设立国企改革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国有企业改革工作,解决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和难题。

企业治理:建立健全企业治理结构的关键步骤

企业治理:建立健全企业治理结构的关键步骤

企业治理:建立健全企业治理结构的关键步骤引言企业治理是确保企业有效运行和管理的一种机制,它涉及决策制定、权力分配、控制和监督等方面。

一个健全的企业治理结构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良好的运营和发展,保护股东权益,提高企业价值。

然而,建立一个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并不容易,需要经过多个关键步骤。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关键步骤,以帮助企业管理者了解并应用于实践。

步骤一:制定明确的治理原则和价值观要建立健全的企业治理结构,首先需要制定明确的治理原则和价值观。

这些原则和价值观应该反映企业的核心价值和长期战略目标,包括诚信、责任、透明度和可持续性等。

制定明确的原则和价值观可以为企业决策提供指导,建立起一个稳固的治理基础。

步骤二:明确权力和责任的分配明确权力和责任的分配是企业治理中的重要一环。

这涉及到确定决策层级和职责范围,确保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角色和责任。

例如,董事会负责监督和决策,高管团队负责执行和管理。

明确的权力和责任分配可以保证决策的高效性和透明度,避免权力滥用和责任漏洞。

步骤三:建立高效的董事会结构董事会是企业治理结构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起着决策、监督和指导的重要作用。

建立高效的董事会结构是一个关键的步骤,可以提供有效的治理和监督机制。

高效的董事会结构应包括具备多元化背景和经验的独立董事,以及合适的委员会设置,如审计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等。

这样可以确保董事会的多样性和专业性,增加决策的质量和透明度。

步骤3.1:引入独立董事引入独立董事是建立高效董事会结构的重要一步。

独立董事是指与公司管理层无利益关联、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董事。

他们通过独立的视角和经验为董事会提供中立的建议和监督,防止潜在的道德风险和利益冲突。

引入独立董事可以提高决策的独立性和质量,增加治理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步骤3.2:设立专门委员会设立专门委员会是建立高效董事会结构的另一个重要步骤。

这些委员会在董事会下属,负责特定领域的事务监督和决策。

例如,审计委员会负责监督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薪酬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监督高管薪酬政策。

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对策

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对策

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对策信雷 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摘 要 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具有深刻影响。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促进经济转型的途径之一,因此要不断优化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抓住混合所有制改革机遇,突破现有国有企业的发展局限,提高国有企业改革成效,进一步探索国有企业改革的有效出路。

文章从公司治理的概念入手,分析我国深化国企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出现的问题,再从重视董事会建设、完善相关机制等方面提出公司治理结构优化措施,最后提出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策略。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治理结构 对策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23)13-039-04在国企改革中,为了加速国企改革和完善国企制度,国家赋予了国资委对国企改革进行有效指导的权力。

其中,国资监管机关的监管目标以国资控股企业为主。

从我国国企的发展情况来看,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有关法规,实现公司制度的有效转型,实行有限责任公司制度;构建出一个权责明确、产权清晰、管理科学的清晰企业制度,为国有企业的将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公司治理结构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影响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我国国有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为基础,以国家的治理思想为指导,在国企改革的过程中引入了公司治理的思想,运用了局部服从整体的原则;通过对国有企业与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进行协调,可以确保国有企业作出科学的决策,同时,可以保护所有国有企业的利益,从而实现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实现国有企业现代化管理,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和机制[1]。

企业治理管理结构是主体权益最大化机制,旨在有效整合内部机制,有效结合公司实际业务与内部科学决策。

公司治理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国企的发展和建设起到调节作用,在国企成长的过程中,产权多样化可以通过引入非国有资本,同时促进国有企业的不同权力来实现之间的相互制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国企从“官员型”经理逐步向职业化经理转变,建立职业化经理体系。

国企的公司治理

国企的公司治理

第一部分:存在问题国企治理硬伤约束比激励更紧迫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根源于现代公司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及由此产生的委托—代理问题。

公司治理结构包括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各层组织架构,也包括上述组织架构的责权划分、制衡关系及其配套机制。

其关键在于企业能否明确、合理地配置公司股东、董事会、经理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利、责任和利益,对代理进行有效的激励与监督。

在我国,国企的公司治理结构是老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这主要表现为三大硬伤,它们环环相扣。

首先,政企始终无法真正分开。

国企的“企业家”往往是由政府委派,并非完全意义上的企业家,不少企业的目标更多是与政绩挂钩,而非单纯的利润最大化。

由于政企无法完全分开,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问题就无法彻底解决。

其次,我国尚未能形成规范的职业经理人市场,这一环也与政企不分问题密切相关。

最后,多数国企未能建立起良好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对不少国企老总来说,首先是确保不能犯错,赢利倒是其次。

以长虹为例说,这两年长虹业绩滑坡,倪润峰安然无恙;而早先长虹赚得盆满钵满时,他也没有因此大富。

正是由于存在上述三大硬伤,国企的公司治理结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从而引发一系列问题。

目前国际上比较成熟的市场已经将公司治理结构改称为企业治理结构,着重解决的已不是如何防止犯错,而是如何在不犯错的基础上创造价值,但其核心仍然是约束机制。

因为不管有没有激励机制,都会产生造假、越轨行为,必须以约束机制加以防范、治理。

日前举行的中央企业纪检监察工作会议指出,“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还不够规范,企业内部权力制衡机制还不够健全,这是个别企业发生腐败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

”随着新华人寿保险公司和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主要负责人违法违纪事件的相继曝光,保监会负责同志由衷感叹:“目前保险公司治理主要问题是‘形似神不至’,董事会、股东大会、薪酬委员会等各专业委员会应有尽有、门类齐全,但有的公司管理却很混乱。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核心内容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核心内容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核心内容标题: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核心内容导言:国企改革是中国经济转型和优化发展的重要一环,为进一步推动国企改革进程,近期国务院发布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

本文将深入探讨该方案的核心内容,从多个方面解析其中的重点举措和影响。

第一部分:背景介绍(字数:400-500字)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国企改革作为中国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部分将对当前国企改革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进行梳理,并引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动因和目标。

1.1 国企改革的挑战国企改革面临着体制机制不完善、产权不清晰、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国有资本的有效配置和国企的高效运行。

1.2 国企改革的重要性推动国企改革不仅有利于提升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创新能力和效益水平,也有助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1.3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制定背景鉴于上述问题和目标,国务院将国企改革列为重要工作,并着手制定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以加快推进国企改革的步伐。

第二部分:核心内容解读(字数:1500-2000字)本部分将从多个维度解读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核心内容,包括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完善法治环境、创新管理模式等。

2.1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国企改革的核心在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将围绕管理体制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市场化改革等方面,明确了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措施。

2.2 激发市场活力在国企改革过程中,激发市场活力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将推动市场化债转股、注重市场化配置资源、建立市场化退出机制等措施,以促进国企的市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2.3 完善法治环境法治环境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将加强依法治企,推动国企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提升国企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责任。

2.4 创新管理模式国企改革不仅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还需要创新管理模式。

国有企业改制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的关键举措

国有企业改制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的关键举措

国有企业改制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的关键举措国有企业改制是指对国家控制或所有的企业进行重新组织和整合,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

在推进国有企业改制的过程中,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成为了一个关键的举措。

本文将探讨国有企业改制中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的关键举措,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混合所有制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有企业改制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引入民间资本,实现国有资本和民间资本的有效融合,推动国有企业向市场化、法治化方向发展。

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施,比如引入战略投资者、设立员工持股计划等。

这样可以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国有资本布局的优化。

二、推进股权多元化推进股权多元化是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的有效途径之一。

国有企业改制时,可以通过发行股份将国有资本引入资本市场,引进社会资本,形成多元化的股权结构。

多元化的股权结构有助于增强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减少国有资本的过度集中,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优化资源配置优化资源配置是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的重要举措。

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应该将资源优化配置作为一个重要目标,通过调整企业的经营范围和业务结构,使得国有资本能够更加有效地投入到具有竞争力和增长潜力的领域。

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资源配置机制,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和约束,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

四、加强企业重组和兼并企业重组和兼并是促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的一项关键举措。

通过企业的重组和兼并,可以实现国有资本的优化配置。

重组和兼并可以通过整合同行业中相似业务的企业,减少同质化竞争,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扩大企业规模和市场份额,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经济效益。

五、加强监管和评估加强对国有企业改制的监管和评估是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的一项重要举措。

只有加强监管和评估,才能确保国有企业改制的有效进行和取得实际效果。

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国有企业改制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同时,还应该建立健全的评估体系,对国有企业改制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改制政策。

国有企业改制提升管理水平的关键一步

国有企业改制提升管理水平的关键一步

国有企业改制提升管理水平的关键一步在国有企业改制的过程中,提升管理水平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体制机制的限制,许多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相对较低,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因此,提升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成为了改革措施的当务之急。

提升国有企业管理水平的关键一步在于明确企业的经营目标和战略定位。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其经营目标应该服务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因此,国有企业改制的第一步是明确企业的经营目标,明确企业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发展方向。

这需要政府在改革过程中给予明确的政策指导和发展战略,确保企业在改制过程中能够正确定位自己的发展目标。

其次,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是提升管理水平的关键一步。

传统的国有企业管理存在许多弊端,例如行政化管理、决策缺乏透明度等。

因此,国有企业改制需要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制度和机制。

这包括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效率等。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和素质提升,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此外,改革人事制度是提升国有企业管理水平的关键一步。

人才是企业的核心资源,对于国有企业而言更是如此。

传统的国有企业由于系统原因,在用人机制上存在许多弊端,容易导致人才流失和管理能力不足。

因此,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要建立灵活、市场化的人事管理机制,通过公正透明的选拔任用制度,吸引和激励一批高素质、高能力的管理人才加入到国有企业中来,并通过培训和激励机制,不断提升企业管理者的能力和素质。

最后,加强内外部监督也是提升国有企业管理水平的关键一步。

一方面,要完善国有企业的内部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和风险管理机制,加强对企业内部各环节的监督和管理。

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对国有企业的外部监督,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建立起有效的监管机制,防范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推动国有企业的良性发展。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4年)全文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4年)全文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4年)全文刚坐下,泡了杯茶,看着眼前的电脑屏幕,思绪就像这杯茶的水汽一样蒸腾起来。

国企改革,这个话题已经烧脑了很多年,现在要写一个三年行动方案,那可得好好梳理一下。

先不说别的,先把写下来: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4年)全文。

一、总体目标咱们的总体目标就是,要通过这三年时间的努力,让国企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提高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简单点说,就是让国企这个“大象”跑得更快、更稳。

二、重点任务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这个任务的核心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让国企的决策更加科学、透明。

具体来说,就是要减少行政干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2.优化国有资本布局。

这个任务的关键是调整国有资本的战略布局,把有限的资本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

比如说,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投资力度。

3.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

这个任务的目标是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劳动人事制度,让员工能进能出、能上能下。

这样一来,国企的竞争力肯定会更强。

4.强化激励约束机制。

这个任务的核心是建立一套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让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比如说,可以通过股权激励、绩效考核等方式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

5.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

这个任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加强党的建设,才能确保国企改革的正确方向。

具体来说,就是要落实党的领导地位,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三、实施步骤制定并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完成国企公司制改革;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

完善国有企业劳动人事制度;建立健全国有企业激励约束机制;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强国有企业创新能力建设。

四、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

这个措施的关键是成立国企改革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方力量,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2.完善政策体系。

这个措施的核心是制定一系列支持国企改革的政策,为改革提供有力保障。

3.加强监督考核。

这个措施的目的是确保改革任务的完成,具体做法是建立监督考核机制,对改革进度进行定期评估。

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中的公司治理

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中的公司治理
强化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企业决策和执行过程的监督,防止权 力滥用和违规操作。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完善企业制度,推动国有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确保企业长期 稳定发展。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加强资产监管
通过公司治理改革,加强对国有 企业的资产监管,建立健全的资 产管理制度和风险防范机制,确 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保值增值。
比较研究
将同行业或同地区的企业进行比较 ,找出最佳实践和改进空间。
04
评估结果分析
财务绩效分析
分析财务指标的变化趋势,识别影响 绩效的关键因素。
非财务绩效分析
探讨非财务指标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 系,揭示潜在的竞争优势。
治理结构优化建议
根据治理结构指标的评估结果,提出 优化董事会结构、完善厚、技术先进等优势,但也存在体制机制不灵活 、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现状分析
1 2 3
股权结构单一
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较为单一,国家股占比较大 ,其他股东持股比例较低,这导致公司治理结构 不够合理。
董事会制度不完善
国有企业董事会制度存在缺陷,如董事会成员任 免、薪酬激励等方面的问题,影响了董事会的决 策效率和独立性。
防止利益输送
防止国有企业在决策和执行过程 中出现利益输送问题,加强对权 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防止权力
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提高资产运营效率
通过公司治理改革,提高国有资 产的运营效率,推动国有企业实 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03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改革的方向
完善董事会制度
建立专业、多元化的董事会
董事会成员应具备丰富的行业知识和经验,能够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同时 ,董事会成员的来源应多元化,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动新时代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

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动新时代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

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动新时代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目录1. 内容概要 (3)1.1 背景与意义 (4)1.2 研究目的与内容 (4)1.3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5)1.4 报告结构安排 (6)2. 国有企业改革回顾与现状 (7)2.1 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 (8)2.2 国有企业当前改革成效分析 (10)2.3 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11)3. 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 (12)3.1 国有企业改革的时代内涵 (13)3.2 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环境 (15)3.3 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的紧迫性 (16)4. 深化提升行动的基本原则与总体目标 (16)4.1 深化提升行动的基本原则 (18)4.1.1 坚持党的领导 (18)4.1.2 坚持市场导向 (19)4.1.3 坚持问题导向 (21)4.1.4 坚持改革创新 (22)4.2 深化提升行动的总体目标 (23)4.2.1 提升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4)4.2.2 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 (25)4.2.3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27)4.2.4 强化国有资产监管 (28)5. 深化提升行动的主要任务 (29)5.1 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30)5.2 优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布局 (31)5.3 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32)5.4 加强国有企业和企业家队伍建设 (33)5.5 深化薪酬分配制度改革 (35)5.6 强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 (36)6. 深化提升行动的实施路径与策略 (37)6.1 政策措施与保障机制 (39)6.2 试点先行,模式创新 (40)6.3 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改革实效 (42)7. 推动新时代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43)7.1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建议 (44)7.2 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的政策建议 (46)7.3 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政策建议 (48)7.4 提升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49)1. 内容概要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深化提升行动,是推动新时代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国企改革的方向目标与实现途径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国企改革的方向目标与实现途径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国企改革的方向目标与实现途径目录一、内容概述 (2)1.1 背景介绍 (3)1.2 国企改革的意义 (3)二、国企改革的方向目标 (5)2.1 坚持党的领导 (6)2.1.1 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 (8)2.1.2 强化党的建设 (9)2.2 服务国家战略 (10)2.2.1 推动高质量发展 (11)2.2.2 优化国有经济布局 (12)2.3 提升核心竞争力 (14)2.3.1 深化改革创新 (15)2.3.2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16)三、国企改革的实现途径 (16)3.1 完善治理结构 (18)3.1.1 明确董事会职责 (18)3.1.2 强化监事会作用 (19)3.2 优化经营机制 (20)3.2.1 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 (22)3.2.2 推进市场化选聘 (23)3.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24)3.3.1 完善人才选拔机制 (26)3.3.2 提供职业发展平台 (27)3.4 强化风险防控 (28)3.4.1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29)3.4.2 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31)四、结论 (32)一、内容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国企改革的战略方向、明确的目标以及切实的实现路径。

在当下这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时代,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支柱,其改革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更牵涉到国家经济体制的整体优化与提升。

文章开篇即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这五大特征为国企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在改革方向上,文章强调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国有经济的领导作用,确保改革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要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主要目标,通过深化改革释放发展活力,推动国有企业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

国有企业业财融合研究

国有企业业财融合研究

ACCOUNTING LEARNING41国有企业业财融合研究杨叶笛 南京市交通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摘要:本文分析了国有企业推进业财融合的动因,提出了通过融入企业战略、提升全面预算管理水平、融合企业业务、聚焦价值创造、打造专业化团队、利用信息科技等方式,提升企业的业财融合水平和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业财融合;财务管理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由高速发展逐步转向高质量发展,国有企业将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传统财务模式已不能满足企业实际发展需求[1]。

为了适应这种转变,国有企业必须不断改革和创新,寻找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2022年2月18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关于中央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指出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提出了业财融合是国有企业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一种方式。

业财融合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工具,将财务思维融入业务管理的各个环节,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新思路,成为当前国有企业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关键手段,更是未来财务管理变革的重要方向。

一、业财融合的动因时代发展和技术进步倒逼财务行业变革,财务工作越来越突出“支撑战略、支持决策、服务业务、创造价值、防控风险”等职能,可以高度标准化的财务基础工作越来越容易被数智化替代。

(一)传统财务工作面临诸多尴尬:“事多钱少责任大”传统上,财务工作常常被认为是琐碎且重复的、重规矩少变通,这种观念使得财务部门长期处于边缘地位,无法真正发挥其价值和作用。

“事多”:财务工作涉及企业运营的方方面面,事事都跟财务有关;法律法规与会计准则有刚性规定,必须严格执行和不断学习;国资委、财政等监督部门要求上报大量数据,工作量大。

“钱少”:财务工作处于经营链条的后端,往往在被动处理既有业务,在分配中自然也就处于后端。

“责任大”:一是现有考核评价体系涉及大量财务数据;二是外部检查等往往以财务检查为抓手,财务人员经常疲于应付。

公司治理:解开中国国企改革的关键一环

公司治理:解开中国国企改革的关键一环
19 9 3年党 的十 四届 三 中全会 放 弃 了简 政 放 权 、 税 让 利 的政 策 , 出了 一个 全 新 的思路 , 减 提 即通过 改 革 国有 资 产 管 理体 制 和企 业 制 度创 新 来 寻求 国有 经 济 与市 场 体制 融 合 的有效 途 径 。 全会通过 的 《 决定》 明确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 的方向 , 在新 的企业制度 中实
建议 涉 及 政策 和法 律 框架 、执 行程 序 和 改善 公 司 治理 实 践 的制 度 建设 等 诸 多方 面 。深 入研 究 这 些建 议 , 以非 常 清楚 地 看 到 , 里 有 一个 绕 不过 去 的基 本 问题 , 可 这 就是 在 保 留一 定 国有成 分 情 况 下 ,如果 要 建 立市 场 经 济体 制 并使 公 司治理 有 效 的话 ,就必 须 妥善 处 理 政府 —— 国 家所
本文是作者 为世界银行《 中国的公司治理 与企业改革 : 建立现代市场 制度》 研究报告 中文版所 作的序 , 经作 者同意 , 本
刊 予 发 表 , 目 为 编 者 所 加 。— — 编 者 题

5一
维普资讯
20 0 2年 第 4期 总 第 1 2期 0
关键 词 : 公司治理
市场体制 委托一代理
中图 分 类号 : F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3 34 (020 00 — 5 10 — 97 20 ) 4— 0 5 0
世界 银 行 专 家 与 中 国研 究 人 员 合作 ,用 了大 约两 年 时 间 ,以 “ 中国 的公 司 治理 与 企业 改 革 : 立 现 代市 场 制 度 ” 建 为题 , 行 了广泛 的调 查 、 入 的政策 研 究 , 完成 了研究 报 告 。公 司 进 深 并 治理 这 一选 题 , 住 了 中 国微 观 经 济 的要 害 , 抓 这一 问题 的延 伸 又涉 及 政 府职 能 、 金融 体 制 、 社 会 保 障 制度 、 民间投 资 者等 广 泛领 域 。报 告 围绕 企业 制 度 建设 , 给人 们 以清 晰 的整体 概 念 和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战略方案公司治理解开国企改革的关键一环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文档资源★★★世界银行专家与中国研究人员合作,用了大约两年时间,以“中国的公司治理与企业改革:建立现代市场制度”为题,进行了广泛的调查、深人的政策研究,并完成了研究报告。

公司治理这一选题,抓住了中国微观经济的要害,这一问题的延伸又涉及政府职能、金融体制、社会保障制度、民间投资者等广泛领域。

报告围绕企业制度建设,给人们以清晰的整体概念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与途径。

仔细研究这一报告,进一步认识公司治理问题的重要性,选准切入点,持之以恒地深化改革,就会大大促进中国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建设。

而这恰恰是中国体制转轨中必须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

为了改变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低效率,世行的这份《报告》提出了多项建议。

这些建议涉及政策和法律框架、执行程序和改善公司治理实践的制度建设等诸多方面。

深入研究这些建议,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这里有一个绕不过去的基本问题,就是在保留一定国有成分情况下,如果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并使公司治理有效的话,就必须妥善处理政府——国家所有权人——公司之间的关系。

改革开放20多年始终困扰政府与企业而至今仍未解决的问题,就是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我们始终在“是实行国家所有权委托代理,还是政府直接干预”中徘徊。

当发现直接管理企业有碍政府公正行使职能,企业又缺乏活力时,就倾向实行委托代理,如实行过的承包制、厂长(经理)负责制等。

但是,在“国有企业”框架下,实行委托代理缺乏制度基础。

承包者或厂长、经理们的努力并不必然反映国家所有权利益,实践证明,在所有者缺位情况下,一旦委托往往就失去了制衡。

当发现企业失控或出现诸多非正常行为时,政府部门又倾向直接干预,如由政府部门直接选择经营者和通过名目繁多的“审批”来体现政府(部门)意志。

尽管我们一直在寻求通过建立委托代理关系而实现政企分开的途径,但由于传统国有企业制度的局限性,在实践中却陷入了企业经营权在政府与企业之间“收”与“放”不断拉锯的格局。

在这一过程中,国家所有权的委托代理体制并未建立,政企分开没有实质性进展。

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保留一定的国有制成分,实行市场经济”是最重要的内涵之一。

这样,我们就面临一个制度性难题,即公有制、国有经济与市场体制如何有效结合;在保持公有制、国有资本情况下,如何塑造千万个各自独立的市场主体。

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放弃了简政放权、减税让利的政策,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即通过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企业制度创新来寻求国有经济与市场体制融合的有效途径。

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在新的企业制度中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这是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为此,必须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1.政府从拥有国有企业,转变为持有国有资本,并使其具有流动性。

由于部分国有企业状况不佳和紧紧依附于国有企业的职工出路无着,实现这一转变显得十分困难,这一转变至今尚未完成。

2.国有资本在行业领域中的布局要做有进有退的调整。

国有资本由覆盖各个行业领域,向涉及********、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领域集中,向非国有投资难以进入或不愿进入的领域集中。

3.建立明晰的国家所有权的委托代理体制,使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与国家所有权职能分开,并保证委托代理关系的有效性。

4.实行国家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使包括拥有国有投资的企业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

至此,可以说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思路已经十分清楚。

我在1994年参与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时就发现,问题远不是这么简单。

如果说改革开放初期的政策性调整几乎可以使各类人员受益的话,那么当今的体制性转变则会牵动多方面权力和利益关系的调整。

其中包括要削弱一些政府部门的干预权、内部人控制将受到制度性制约、结构调整涉及部分人员的下岗等。

表面看,各地各部门和企业对进行试点都非常积极,但一旦进入方案制定、操作过程,各种矛盾就逐渐暴露。

人们总希望绕过对传统体制的冲击,努力在新制度中保留自己既得的权利。

经过十几年艰辛探索,我们终于找准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一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但是,由于扭曲新制度的动机和力量始终存在,不能不使人担心的是,千万不能因为我们自己或因理解上的偏差,或因暂时利益的冲突去人为地扭曲公司治理机制,从而产生不良后果,最终否定这一改革方向。

正如世界银行的这份报告所述及,这里的核心问题是政府公共职能与国家所有权职能分开、国家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

为实现这“两个分开”,我们必须建立有效的国有产权委托代理体制。

回顾20年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出一条逻辑主线:○国有企业的改革始终围绕着政府、企业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而展开;○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又集中于政企能不能分开,如何分开;○政企分开的核心是所有权和经营权能不能分离,怎么分离;○两权分离的要害在于能不能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保障国家所有者权益;○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在于国家所有权委托代理的有效性。

由此可以看出,公司治理的核心是维护股东权益,改善公司治理的动力来自股东。

如果股东没有为维护自己权益而积极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那么内部人则更乐于维持自己对公司的控制;如果控股股东可以通过关联交易、高管人员交叉任职等手段控制公司,并通过非正常渠道获取利益,那么控股股东就会有意扭曲公司治理。

因此,通过有效的国有产权委托代理体制使国家所有权人对持股企业成为“真老板”而不是“假老板”,使其产生正常的股东行为,而不是非正常行为,这是改善公司治理的关键。

就是说,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塑市场竞争主体,还面对重塑“国有老板”的任务。

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国家所有权管理体制,就要实行“两个分开”,建立相互关联的两个层面的产权委托代理关系:即政府把国有产权委托给国家所有权行使机构经营,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与国家所有权职能分开;国家所有权行使机构对投资和拥有股份的公司依《公司法》行使股东权利,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

其中,建立有效的国有产权的委托代理体制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是企业制度建设的核心。

目前,第一层面的委托代理只有一个框架式的规定,即“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工监督”。

谁是集中统一的国家所有权行使机构,还比较含糊。

多个政府部门分兵把口各自行使部分国家所有权的状况还没有改变。

尽管经认可的“授权经营机构”已有多家,但明晰的责权关系尚未确立。

政府部门对授权经营机构多头干预、控股股东非正常行为和公司内部人控制三种现象并存。

包括部分上市公司在内,财务软约束、业绩不良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目前,在国有企业改制、重组、结构调整、上市公司表现、债权转股权等方面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都与模糊的产权管理体制、责权不清的产权委托代理关系有关。

在国家和国有股权行使机构(如授权经营机构)之间责权不清的委托代理,使得股权行使机构对投资和拥有股份的公司还不是“真老板”,甚至不断产生非正常行为。

就是说,第一层面委托代理的低效率在公司层面的委托代理中被放大了。

这一点在上市公司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

为使公司成功改制上市又不改变与政府的关系,也不更多地触动内部人的利益,大多将原国有企业改变为“控股公司”(亦称“存续公司”或“集团公司”),经政府授权作为上市公司的国有股东,处于绝对控股地位。

这种做法一再被复制,几乎变成了一种普遍的“模式”。

现行控股公司的问题是它有多重目标。

这个控股股东一方面背起了原企业余留人员和非核心资产的包袱,另一方面还以绝对控制权控制着上市公司。

为解决存续部分的困难,国有母体可支配的资源往往就是上市公司。

一般的做法是,在包装上市时,把包袱留在控股公司,上市成功后就倾向于转嫁给上市公司。

因此,多数国有母体与上市公司两部分形分实合,无论在管理者兼职、业务关联、公共设施交叉,甚至在财务、资金等方面都保留着许许多多不明不白的关系。

特别是国有母体与上市公司高管人员交叉任职,使控股股东和上市公司都失去了独立性。

内部人身跨两边,控制公司、内部交易变得更加灵活和方便,渠道更加宽阔,也使高管人员成了“双面人”,他们代表哪一方利益、要实现什么目标变得模糊不清。

当他们坐在上市公司董事长和经理的位置时,就要做出最大努力,争取上市公司创造良好业绩,实现公司和股东权益最大化;当他们站在国有母体的立场考虑问题时,又企图通过兼职的方便施用控股权和关联交易,向上市公司转嫁负担,使存续部分的经济状况得以改善。

在现实情况下,由于来自内部人的压力更加具体和现实,控股公司往往不惜牺牲上市公司利益来改善存续母体的状况。

因此,从本质上讲,控股股东并不愿意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而宁愿扭曲公司治理,通过地下管道从上市公司抽血。

此时,少数股东和债权人处于信息弱势和无奈的地位。

正如世行报告所指出,改善公司治理的紧迫性并不是国家投资和拥有股份的企业所独有的问题。

在一些中小企业改制中,国有资本逐渐退出,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就自然地转变了经营机制;一些民营企业改制为股份制公司,但并不意味着就自然会产生有效的治理结构。

在非国有股份制公司,如何妥善处理股东与公司、大股东与少数股东、公司与债权人等关系,形成各方积极合作又相互制衡的局面从总体上说,这还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所有者对投资的企业失去控制或控制不当而造成公司失败的事例并不少见。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以赢利为目的的投资,由政府配置逐渐转向由市场配置。

国家通过政策调控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大量通过资本市场选择项目,选择业主,自担风险。

这将成为商业性投资的主渠道。

那些有前景的产业和公司可以通过资本市场源源不断地获得资金支持,发展壮大。

但机构和个人投资者们无意对投资的企业发号施令或直接干预,他们希望通过资本市场和公司建立联系,希望通过规范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来保持自己对公司的最终控制权,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实现自己的合法权益最大化。

因此,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十分看重的是公司治理的有效性。

一般而言,他们不得不承受由于经营失误而造成的损失,但他们决不接受由于公司治理结构扭曲或暗箱操作所带来的风险。

可以说,一个富有前景的企业,有效的公司治理、对股东的诚信是取得投资者信赖的基石,是企业竞争力的基本要素。

现在的情况是,有发展前景的企业需要不断充实资本金,获得迅速发展,而那些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则四处寻找良好的投资项目。

这两者能否有效结合,一是看资本市场是否健康有序;二是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否规范有效。

现在的问题是,一些有前景的公司一方面迫切要求在境内、境外资本市场获得融资支持;另一方面,对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却有畏难情绪,企图在基本不触动旧体制的情况下建立新的机制,缺乏改善公司治理的热情和执着的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