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第三章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

[内容提要]教学法在外语教育学理论总模式中属实践层次。但实践层次中也包含理论。各教学法流派都有自己的教学观点、教学模式和教学技巧。本章简略地介绍了六个影响较大的外语教学法流派产生的时代背景、心理学和语言学等方面的理论基础、主要特点、教学过程,并简述其主要优缺点。

西方的外语教学可以上溯到2500年以前,但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体系加以研究并逐步形成各种教学法流派,却是近百年来的事。一百多年来,外语教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产生了几十种流派。在发展进程中,各教学法流派在相互剧烈的论争中不断继承、发展自家的优点,同时也不断吸收别派的长处,不断完善自身。各派相互促进,长期共存。

第一节语法翻译法

语法翻译法(The 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是以语法作为教学基础,运用翻译的手段来教授外语书面语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进行人文主义教育以及发展智力。

一.时代背景

在外语教学中运用翻译的手段进行教学已有很长的历史。1880年以前,欧洲大陆的外语教学以教授古典语言(古希腊语和拉丁语)为主,这是文艺复兴时期以来人文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古典语言是一种“死”的语言,学习古典语言的目的,主要是为

了阅读古典文献,而不是将其作为交际的工具。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语法翻译法适应这种教学的需要,因此,一直被当年的语文教育界广泛采用,并且代代相传。

18世纪,现代语言教学,如法语教学和英语教学,都沿用了拉丁语等的教授方法,其教材编写也大体继承了拉丁语教学法的特点。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中期,这种以拉丁语教学法为基础的现代语言教学法——语法翻译法便基本建立起来,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成为欧洲外语教学的主要方法。

二.理论基础

由于语言和思维是同一的,并且任何一种语言都是受一切语言所共有的规律制约的,因此,各种语言的词汇所表达的概念和语法也都是相同的,所不同的只是发音和书面形式不同而已。根据这种观点,翻译,特别是逐词翻译就成了外语教学法的基础。另外,18世纪在德国形成的官能心理学认为,各种官能(如记忆力、理解力等)可以相互分离,单独地加以训练和培养。它认为记忆无意义的复杂的语言形式,能发展记忆能力,繁杂的语法训练可“磨炼智慧”。因此,死记、硬背语法规则就成了语法翻译法教学的基本做法。概括起来,语法翻译法有两个基础,一是以教学语法为纲,一是以翻译为主要教学手段。

三.主要特点

语法翻译法有以下几个特点:

1.重视语法教学

语法翻译法把语法教学当作中心任务。它的教材对语法有详细、系统的描写,并且

按照语法体系的内在结构循序渐进地编排。在开始阶段,课本先是呈现孤立的语法规则、例词和例句,然后是摘自名著的片断和篇章。语法教学采用演绎法,先讲语法规则,后举例说明,最后在练习中运用、巩固所学规则。语法教学又被当作智力训练的重要手段。

2.充分利用本族语,以翻译为学习的主要活动形式

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本族语进行教学。课堂上的主要活动是语法规则的系统讲解和课文句子的翻译。学生的学习活动除背记、阅读外,主要是通过母语和外语之间的互译来使用、巩固所学的规则和词汇,应用语法规则做翻译练习等。

3.重视读写,忽视听说

语法翻译法把读、写和听、说分离开来,强调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能力的培养。这种做法使学生有可能在不具备起码的听、说能力的条件下独立地发展阅读和翻译能力。

语法翻译法自产生之日起,在实践中也在不断改进。例如,从早期的完全不进行听、说训练向兼顾听、说训练发展;从完全使用母语组织教学向适当使用外语课堂用语转化等。但是,这并没有改变它的基本特点。

四.教学过程

1.译述课文大意

首先,教师用本族语把文章的作者和写作背景作一简单叙述,接着教师对文章大意进行译述,以使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有一个初步理解。

2.讲解语言材料,对课文进行语言分析并进行逐词、逐句的翻译

一般说来,在翻译之前,教师带读单词使学生知道单词的发音和意义。在逐句翻译

的时候,教师先朗读句子,然后用母语解释词义、短语的意义和句子的意义。遇到语法方面(包括词法和句法及惯用法)的问题,教师会较详细地解释语法现象、规则和用法,并举例加以说明。语法讲解和逐句翻译是语法翻译法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

3.切合原意的翻译

通过对全篇课文进行语言分析和逐句翻译之后,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为了使学生能够把课文的内容用比较规范的母语表达出来,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还要进行切合原译的翻译,以培养学生的翻译技巧。

五.主要优缺点

翻译法的优点是:

1.充分利用母语,把翻译作为掌握外语的手段。

2.重视培养阅读能力,强调学习原文,大量阅读。

3.重视学生的理解能力,系统讲授语法知识,强调背诵规则和例句来掌握外语。

4.教师使用方便,对教师的水平和教学条件要求较低。

翻译法是历史的产物,它有诸多合理性。但今天看来,它也有许多局限性,其缺点是:

1.过分强调翻译的作用,忽视非翻译性训练手段的运用;不理解两种语言之间很难有等价的翻译。

2.过分重视语法知识传授,忽视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3.忽视听说能力的培养,重文轻语。

4.强调死记硬背,教学方式单一,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第二节直接法

直接法(The Direct Method)是经过改革法(The Reformed Method)、自然法(The Natural Method)、心理法(The Psychological Method)等而发展起来的外语教学法流派。它主张把目的语和它所表达的事物直接联系起来,越过学生的母语,直接学习,直接理解,直接运用。由于它首先引用相关学科的理论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故被看作科学的外语教学法。直接法有一些变体,如贝力子教学法、循序直接法(Graded Direct Method)、口语法(The Oral Method)。

一.时代背景

19世纪中叶,西欧资本主义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国际市场的扩大和交通工具的改进使各国在政治、经济、资本、科技、文化、生活等方面来往日益增多,使用外语口语作为主要交流手段的领域越来越多。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培养出来的外语人材尽管对书面语的理解和运用游刃有余,但却不能满足新时期社会对外语口语人材的需求。因此,人们迫切需要寻找一种新的外语教学途径,使外语教学更有成效。于是,教学界、心理学界、语言学界的人士共同参与了外语教学改革。于是,直接法这一以语法翻译法为对立面的外语教学法便应运而生。

二.理论基础

直接法产生于19世纪西欧学术界异常活跃的时期。当时许多语言学家和学者将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