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 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 系统地收集有关教学的信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作出价 值上的判断,并为被评价者的自我完善和有关部门的科学决策 提供依据的过程。
教学评价策略发生在课堂教学之后,是教师或他人对教学过 程作出价值判断的策略。
一、教学评价概述
(一)教学评价的历史演变
1、传统考试阶段
从公元606年开始,在中国持续了近1300年的科举考试是世界上最早 的教育评价思想,它实际上是一种通过设科考试并根据学科考试的成绩录用官 吏的考试制度,主要是针对考核学生学历水平而言的。
2、教育测验阶段
1905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发表了《精神与社会测量导论》。桑 代克被称为“教育测验之父”,他拉开了美国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测验运动的 序幕。
素质、过程
过程
特殊编制的测验、学籍 经常性检查、作业、 档案和观察记录分析 日常观察
评定学业成绩
证明学习已达到的水平, 预言在后继教程中成功 的可能性
结果 考试
测试内容
试题难度 分数解释 实施时间
必要的预备性知识、技 能的特定样本,与学生 生理、心理、环境的样 本
较低
常模参照、目标参照
课程或学期、学年开始 时,教学进程中需要时
3、评价标准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 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
4、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方法和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 丰富评价与考试的方法,如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行为观察、开放性考试等,追求科学性、 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 评价更加重视对评价本身的再评价。
(二)教学评价的类型
按教学评价不同目的、作用及时间来分,教学评价主要有诊断 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三种类型。
1、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准备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评价, 是对教学活动的准备。
2、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过程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是为引 导教学过程正确、完善地前进而对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教学效果采取的评 价。
● 评价的指导思想是为了“创造适合于儿童的教育”, 而考试与测验是为了“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也就是说,从致力 于鉴定、选拔转向改进或形成功能。
● 评价的对象和范围突破了学习结果评定的单一范畴,扩 大到整个教育教学领域。
● 在方法和技术上,从单纯的定量分析发展到定量分析和 定性分析相结合。
● 评价重视被评价者的积极参与及其自我评价的地位和 作用。
3、教育评价阶段
最早倡导从“测验”转向“评价”的是美国的教育评价与课程理论 专家泰勒。他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评价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从而奠定了现代 教育评价的基础。泰勒认为,评价必须建立在清晰地陈述目标的基础上,根 据目标来评价教育效果,促进目标的实现。
教学评价是一种更先进的教育思想,它是考试和测验的进一 步发展,其意义在于:
课题和单元目标样本
依教学任务而定 目标参照
课题或单元教学结束 后,经常进行
课程和教程目标的广泛 样本
中等 常模参照 课程或一段教程结束后, 一般每学期1—2次
主要特点
“前瞻式”
“回顾式”
常模参照与目标(标准)参照
根据评价所依据的不同标准与解释方法,可以将评价分为常模参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价和 标准参照评价。
①常模参照评价。常模参照评价是以个体的成绩与同一团体的平均成绩 相互比较,从而确定其成绩的适当等级的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方法重视个体在团体 内的相对位置和名次,衡量的是个体的相对水平。因而又称为“相对评价”或“相 对评分”。它主要用于选拔、分类排队、编班、编组等。但不足之处在于排队选优 时,对于个人的努力及进步的程度不加重视,尤其对于后进者的努力缺乏适当评价, 好在几次考试中,某学生学习的实际成绩在提高,但他在班里的相对位置(名次) 也许仍没变化,因而缺乏激励作用。
(三)对现阶段我国教学评价的思考
学生对公布分数和排名次的感受 (%)
教学评价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行为,必须发挥它的教育功能。所 谓评价的教育功能,是指通过教学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 学质量,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为此,《纲要》明确指出:
◆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 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多方面潜能,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 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 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 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得信息, 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 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 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 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
3、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结果评价),是在某一相对完整的教学阶段结束后 对整个教学目标实现的程度做出结论的评价。
种类
诊断性评价
三种评价类型比较
形成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
作用 主要目的
评价重点 手段
查明学习准备和不利 确定学习效果 因素
合理安置学生,考虑区 改进学习过程,调整 别对待,采取补救措施 学习方案
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基本理念):
1、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淡化原有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关注学生、教 师、学校和课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中的激励与调控的功能,激发学生、教师、学校和课 程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的价值。
2、评价内容综合化。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 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以适应人才多样化的要求。
②目标(标准)参照评价。标准参照评价是以具体体现教学目标的标准作 业为准,确定学生是否达到标准以及达标的程度如何的一种评价方法。标准参照评 价是用以衡量学生的实际水平的,它关心的是学生掌握了什么或没掌握什么,以及 能做什么或不能做什么,而不是比较学生之间的差异。所谓的标准就是具体的教学 目标,试题编制必须正确地反映教学目标,而不是这些题目的难易和鉴别力。评分 时学生该得满分就得满分,该得零分就给零分,一切按既定的标准评分。因此,标 准参照评价可以具体地了解学生对某单元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哪些学得较好, 哪些没学好需要补救,比较适用于形成性测验和诊断性测验。但试题编制很难充分 正确地体现教学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