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病毒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禽流感病毒的免疫研究进展

禽流感病毒的免疫研究进展

禽流感病毒的免疫研究进展【摘要】禽流感病毒是一种常见的家禽疾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公共卫生问题。

免疫研究一直是防控禽流感病毒的重要方向,该研究在作用机制、治疗方法、疫苗研发、抗体应用和基因工程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免疫系统对禽流感病毒的作用机制研究有助于解析感染过程和免疫应答机制,提供治疗靶点和疫苗设计依据。

疫苗研发和抗体应用在禽流感的防控中起着关键作用。

禽流感病毒的基因工程研究为深入了解病毒特性和疫苗设计提供了重要支持。

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加强基础研究、提高疫苗的覆盖范围和效果、开发新的治疗方法等。

免疫研究对禽流感病毒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但仍面临着挑战,需要全球合作和持续投入。

【关键词】禽流感病毒, 免疫, 研究, 进展, 作用机制, 治疗方法, 疫苗, 抗体, 防控, 基因工程, 疫情, 挑战, 研究方向, 结论1. 引言1.1 禽流感病毒的免疫研究进展禽流感病毒是一种可以感染禽类的病毒,对禽类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由于禽流感病毒的高变异性和传染性,研究禽流感病毒的免疫机制对于疫情的防控至关重要。

近年来,科研人员对禽流感病毒的免疫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免疫对禽流感病毒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宿主的免疫系统在禽流感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研究宿主的抗病毒免疫应答,科学家们揭示了禽流感病毒与宿主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参考。

禽流感病毒免疫治疗方法研究和禽流感病毒疫苗研发进展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研究人员持续探索新的疫苗设计方案和治疗方法,希望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禽流感病毒感染。

免疫抗体在禽流感防控中的应用以及禽流感病毒基因工程研究也为禽流感疫情的防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免疫抗体的应用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科研人员不断探索新的防控策略,为禽流感病毒的防控作出贡献。

禽流感病毒的免疫研究对疫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但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未知领域。

未来,科研人员将继续努力,探索更有效的防控策略,为禽流感病毒的防控作出更大的贡献。

禽流感病毒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禽流感病毒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文献综述禽流感病毒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摘要:禽流感对畜禽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并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已成为各国公共卫生关注的人畜共患病。

本文从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 .AIV)的分子学特性,跨越种属的传播机制以及各基因组份与致病性的作用等方面进行简述。

关键词:禽流感病毒;传播机制;致病机制1前言禽流感(AvianInfluenza.AI)是由正粘病毒科A型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 AIV)引起的禽类急性传染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和我国《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列为A类烈性传染病。

禽流感病毒根据其核蛋白(NP)和基质蛋白(M1)抗原性及其基因特性的不同可划分为A、B、C型。

其中A型流感病毒感染范围最广、危害最大,常以流行性的形式出现,并能引起世界性人流感的大流行。

A型流感病毒也可以从各种动物体中分离到,例如人、猪、马、海洋哺乳动物、猫、狗和鸟类等[1]。

根据对鸡致病性的不同,AIV可以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ly PathogenicAvianInfluenza.HPAI)和低致病性禽流感(Low PathogenicAvian Influenza.LPAI)。

高致病性AIV 由于其传染性极强,可引起家禽全身性感染,造成多个组织器官严重病理损伤,致死率达100%,其感染禽类达88种,主要是鸡、鸭、鹅,除此之外,还可感染猪、猫、狗、老虎等哺乳动物和人类,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对各国的公共卫生构成严重的危害[2]。

近年来不断增加的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直接感染人、致人死亡的事件不断增加。

本文对禽流感病毒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以期提高人们对公共卫生学意义上禽流感防控紧迫性的认识。

2AIV生物学特征流感病毒属正黏病毒科,是一种呈球形或杆状、有包膜的单股负链RNA病毒,其基因组分为8个节段,编码血凝素(hemagglutinin,HA)),神经酰胺酶(neuraminidase, NA),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M)M1和离子通道M2,非结构(nonstructrual,NS)蛋白NS1和NS2,核蛋白(nucleo protein,NP)以及三个聚合酶PB1、PB2(polymerase basic1,2)和PA(polymeraseacidic)以及新发现的与有道细胞凋亡有关的PB1-F2蛋白[3]等10种蛋白。

禽流感病毒的免疫研究进展

禽流感病毒的免疫研究进展

禽流感病毒的免疫研究进展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引起的家禽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感染家禽,如鸡、鸭、鹅等,但极少数情况下也可以传染给人类。

自从2003年中国发生了SARS疫情以来,禽流感疫情就被公众所关注。

禽流感的爆发不仅对家禽养殖业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影响,更是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对禽流感的病毒学特性和免疫学研究已经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禽流感病毒的病理学特性禽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属于正反式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分为A、B、C、D四种型号。

其中只有A型和B型病毒会引起流感病毒,而D型病毒则主要感染牲畜。

A型病毒具有高变异率和广泛感染性,可以感染多种动物和人类。

据统计,自2003年开始,全球已经发生了多次禽流感大规模暴发,间歇性地在全球不同地区爆发。

1.清洁蛋白材料。

禽流感病毒外表皮有两种糖蛋白质: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酯化酶。

其中血凝素是禽流感病毒的主要清洁标记物,其血凝素亚型不同决定了其毒性和致病性的差异。

2.覆盖膜。

每个病毒都包含了一层薄膜,这是由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过程中夺取细胞膜形成的。

病毒的薄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类物质和覆盖蛋白质。

3.病毒复制能力。

禽流感病毒具有强大的复制能力和变异能力,可以在任何宿主内复制。

病毒的感染和复制也受到宿主细胞的限制,禽流感病毒能感染和复制于多种宿主细胞中,然而只在特定环境下才会产生足够的病毒产生细胞,从而继续传播病毒。

禽流感病毒的病原学特性决定了其研究的重要性,研究其免疫学特性则是控制禽流感疫情的重要途径之一。

禽流感病毒的免疫学特性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病毒抗原结构分析。

研究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内质膜蛋白、核蛋白、非结构蛋白等多种蛋白结构,寻找高度保守的免疫原性表位,为开发新型疫苗提供理论依据。

2.疫苗研发。

目前,研究禽流感病毒免疫学特性主要集中在疫苗的研制上。

禽流感病毒的血凝素亚型具有多样性,不同亚型的血凝素互相之间没有交叉保护能力。

甲型H1N1流感病毒致病机理研究进展

甲型H1N1流感病毒致病机理研究进展

2 甲 型 H1 N1流感 病 毒 的蛋 白结 构 特 征
种新 型变 异病 毒 , 其遗 传 特 性和 抗 原 性 等方 面 都 和
在人 群 中流 行 多 年 的季节 性 H1 N1流 感病 毒不 同。 进化 分析研 究表 明其 包含 有 禽 流感 、 流 感 和人 流 猪
健康 的 甲型 H1 N1流感 病毒 已经在澳大 利亚发 生变
异。
感 3种流感 病 毒 的基 因片 段 , 8个 片 段 来 自不 同分
8 i ~ 1 0 n 之 间 。 病 毒 的 基 因 组 大 小 约 为 0r m 2 m
1 . b 与 蛋 白质结 合 形 成 螺旋 状 对 称 的 , 径 约 3 6k , 直
为 l m, 括 8个 独 立 片 段 ( 段 12 3 … 、) 编 on 包 片 、、、 8 ,
病 毒 属和托 高土 病 毒属 。在 流 感 病 毒 的大 家庭 中 , 甲型 流感病毒 有着极 强的变异 性 , 染 范 围最 广 、 感 危 害最 大 , 常常导 致世界性 流感 的大 流行 。例 如 ,9 8 1 1
支 的流感病 毒 , 有 亚洲猪 流感病 毒 NA 和 M 基 因 拥
特 征 和 北 美 三 源 基 因 重 配 猪 H1流 感 病 毒 P 2 B、
因此 , 一步 弄 ຫໍສະໝຸດ 楚 该 病毒 的致 病 机 理是 非 常 进
重 要 的 。本 文 在 查 阅 大 量 文 献 的基 础 上 , 甲型 对
年在 西 班 牙暴 发 的 甲型 H1 N1流 感 曾导 致全 球 约 1 亿 人感染 。2 0 年 3月份 , O 09 源于北 美 墨西哥 的新
甲 型 HI N1流 感 大 流 行 向 全 球 迅 速 扩 散 , 终 演 变 最

甲型流感病毒 M1、M2和 M42蛋白研究进展

甲型流感病毒 M1、M2和 M42蛋白研究进展

甲型流感病毒 M1、M2和 M42蛋白研究进展谭伟;谢芝勋【摘要】Influenza virus genome consists of eight segmented genes .From the beginning ,researchers gen‐erally accepted that each gene of influenza virus only encodes one viral protein .Later on ,scientists found that influenza virus M gene encoded M 1 matrix protein and M 2 ion‐channel protein ,w hereas NS gene en‐coded nonstructural proteins NS1 andNS2 ,respectively .It was recently discovered that PB1 gene encoded proteins PB1 ,PB1‐F2 and PB1‐N40 , w hereas PA gene encoded pr oteins PA ,PA‐X ,PA‐N155 and PA‐N182 .To date ,four influenza virus genes has been shown to be able to encode two or more viral proteins , demonstrating that influenza virus can employ in cells mRNA alternative splicing and various protein trans‐lation mec hanisms to expand its genome coding capacity .In 2012 ,Wise et al .found that influenza virus M gene could encode a novel viral protein ,M42 .This article will provide a brief overview of research on pro‐teins M1 ,M2 and M42 encoded by influenza virus M gene .%甲型流感病毒基因组由8个分节段的基因组成,最初认为流感病毒的每个基因只能编码一个病毒蛋白,但随后发现M基因编码两种蛋白,即M 1基质蛋白和M 2离子通道蛋白。

流感疫苗的研发进展

流感疫苗的研发进展

流感疫苗的研发进展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每年都会针对季节性流感病毒进行研发和生产。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流感疫苗的研发取得了不少进展,包括疫苗种类的改良、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对不同人群的适应性改进等方面。

以下是流感疫苗研发的主要进展:1.种类改良:传统流感疫苗主要采用灭活病毒或病毒蛋白来诱导免疫反应,但其生产周期较长,且对病毒变异较为敏感。

近年来,重组DNA技术的应用使得新型疫苗如病毒载体疫苗和蛋白亚单位疫苗成为可能,这些疫苗更安全且生产效率更高。

2.生产效率提高:为了满足全球范围内对流感疫苗的需求,生产效率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

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疫苗收率和应用新的生产技术,如细胞培养和卵黄低致敏技术,都有助于提高疫苗的生产效率。

3.疫苗配方改进:流感病毒的变异性是流感疫苗研发的一大挑战,因此在每年的疫苗配方中都需要包含多个流行病株。

科学家们通过监测全球范围内的流感病毒变异情况,不断调整疫苗配方,以确保疫苗的效力和覆盖范围。

4.对不同人群的适应性改进:流感病毒对不同年龄和免疫系统状况的人群有不同的影响,因此疫苗的设计也需要与之相适应。

对儿童、老年人和孕妇等高风险人群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研发出适合他们的疫苗类型和剂量。

5.广谱疫苗的研发:流感病毒的变异性使得单独研发每年的疫苗相对困难。

近年来,科学家们开始研究能对多个流感病毒株提供保护的广谱流感疫苗。

这些疫苗主要针对病毒共有的保守结构进行设计,以提供更长时间和广泛的免疫保护。

总体来说,流感疫苗研发取得了重大进展,分别在种类改良、生产效率提高、疫苗配方改进、对不同人群的适应性改进以及广谱疫苗的研发等方面取得了突破。

这些进展有望进一步提高流感疫苗的效力和覆盖范围,更好地预防和控制流感疫情的发生。

然而,研发一种完全治愈流感的疫苗仍然是一个长期目标,科学家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努力才能实现。

浅析研究禽流感病毒检测方法相关进展

浅析研究禽流感病毒检测方法相关进展

浅析研究禽流感病毒检测方法相关进展禽流感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疾病,对禽类产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同时对人类健康也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因此,准确、快速地检测禽流感病毒对于防控禽流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禽流感病毒检测方法相关进展进行浅析。

一、传统检测方法1. 细胞培养法细胞培养法是一种常用的传统禽流感病毒检测方法。

该方法将病毒接种到特定的细胞培养物中并进行培养,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病毒感染区域出现的细胞变形、塑像等特征来判断样本中是否存在禽流感病毒。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较低等优点,但需要一定时间进行细胞培养以便检测,且检测结果需要通过显微镜观察,此法的数据精度相对较低,不能对病毒毒株作差异分析。

此外,细胞培养法只能检测能够感染特定细胞系的禽流感病毒株,不能检测全部毒株。

2. 血清学方法血清学方法是利用血清学技术,检测血清中是否存在禽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或抗原的方法。

血清学方法具有操作方便、标本保存期长等优点,同时可对不同毒株作差异分析,且可以作为定量方法来测定病毒的抗体或抗原含量。

但是该方法的灵敏度相对较低,不能检测到病毒感染初期的病例;同时抗体响应不稳定,因此不能用于诊断急性感染,只能用于长期的流行病学监测。

二、分子生物学检测法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禽流感病毒检测方面也出现了一系列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新型检测方法,如PCR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T-PCR法)、LAMP法、核酸微芯片法等。

1. PCR法PCR法是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通过扩增目标病毒基因片段使其呈指数倍增长从而检测样本中的禽流感病毒。

PCR法具有闭管式系统、扩增特异性高、灵敏度高、快速检测等优点,但PCR法检测中存在假阳性、假阴性等误差,并且PCR扩增后的目的产物需要进行凝胶电泳分析,需要一定实验经验,操作相对较复杂。

RT-PCR法是在传统PCR法基础上,通过引入逆转录过程得到RNA模板进行扩增,从而实现对RNA病毒如禽流感病毒检测。

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btat If e z i sam m e fh r o yoidef i , nevl e N i swt eo ei A s c】 n u nav u , e br eOt m xv ia m l ia ne pdR A v i agn m r l r ot h r a ys o u r h n
张 伟 , 承 宇 杨 松 涛 高 玉伟 , 王 , , 夏咸柱 ,
( .中国 医 学科 学 院 医学 实 验 动 物 研 究 所 北 京 协 和 医学 院 比较 医 学 中心 , 1 北京 1 0 2 ; 0 0 1 2 .军 事 医 学 科 学 院 军事 兽 医研 究 所 , 春 长 10 6 ) 30 2
免 疫 反 应 。本 文从 病 毒 结 构 、 因组 及 其 编 码 蛋 白质 、 毒 复 制 过 程 和 病 毒 的 易 感 宿 主 等 几 方 面 论 述 了 流 感 病 毒 基 病 的分 子 生 物 学 研究 进 展 。
【 关键 词 】 流 感 病 毒 ; N R A病 毒 ; 原 转 换 ; 原 漂 移 抗 抗 【 图分 类 号 】R3 中 一3 【 献标 识 码 】A 文 【 章 编 号 】17 .8 6 2 1 40 7 -6 文 6 175 (0 0 0 -040 J
【 yw rs If ez i s N i s A t ei si; ni ncdi Ke o d 】 n unav u ;R A v u ; n gnc h A tei r l r r i f t g f t
流 感 病 毒 归 属 于 正 粘 病 毒 科 ( r o y Ot m — h
【 要 】 流 感 病 毒 是 分 节 段 的 负链 R A病 毒 , R A依 赖 的 R A 聚 合 酶 起 始 病 毒 的 复 制 。流 感 病 毒 的 特 摘 N 由 N N 殊 基 因组 结 构 和病 毒蛋 白 的功 能 使 其 极 易 发生 抗 原 转 换 和 抗 原 漂 移 , 使 得病 毒 能够 逃 避 多 种 宿 主 的 长 效 中和 性 这

流感病毒的检测和分型技术研究进展

流感病毒的检测和分型技术研究进展

[ 中图分类号 ] R 7 . 3 31 3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0 — 0 22 1)4 0 5 - 5 0900 ( 1 -590 0 0
Pr g e s o t c i n a d S b y i g o n u n a Viu e o r s f De e to n u t p n f I f e z r s s l
i mmu o f o e c n e e h i u , P n — u r s e c tc n q e l CR, mut lx e e s ta s r t n— C l p e rv re r n ci i i p o P R, r a — i RT— C el t me P R, n ce c c d e u li a i s —
[ sr c ] I e e t y as h c niu u pd mi n ube k f vrs if e z a t a td wolw d t Ab ta t n rc n e r,te o t o s e ie c a d o tra o i n u n a h s at ce rd ie a— n u l r
t n in e t .T i e iw p o ie h rc n r g e s o h e e t n a d y i g meh d f ifu n a i s n l d n o h s r ve r vd d t e e e t p o r s n t e d t ci n tp n t o s o n e z vr ,i c u ig o l u
3 .解 放 军 4 3医院 , 江 舟 山 36 0 1 浙 10 0
[ 要 ] 近 年 来 , 毒 性 流 感 的 不 断 流 行 和 暴发 已引起 世 界 范 围 的广 泛 关 注 。为 了更 好 地 对 流 感 病 毒进 行 检 测 和 分 摘 病 型, 我们 对 目前 流 感 病 毒 常 用 的 血 清 学 检 测 和分 型 方 法 、 疫 荧 光 法 、C 方 法 、 免 PR 多重 R - C 法 、 时 R - C 法 、 TP R 实 TP R 依 赖 核 酸 序 列 的 扩 增 法 、 介 导 等 温 扩 增 法 、 磷 酸 测 序 法 、 因芯 片技 术 分 别 进 行 了描述 , 阐述 了其 优 缺 点 。 环 焦 基 并 [ 键词 ] 流感病毒; 测 ; 型 关 检 分

禽流感病毒的研究进展

禽流感病毒的研究进展
禽 流感 ( v n If ez , I是 由正 黏 病 毒 科 、 感 病 毒 A i n u naA ) a l 流
染禽 的禽种 、 日龄 、 别 、 发症等 因素 , 性 并 综合征可表 现为从
亚 临床到轻度 的呼吸 系统疾病 , 从产蛋下降到急性致死性疾 病等多种形式 , 临床症状 有咳嗽 、 其 喷嚏 、 流泪 、 窦炎 、 羽毛散 乱、 皮肤发绀 ( 特别是冠 和 肉髯 ) 头面部水肿 、 经紊乱 、 、 神 下 痢等 , 这些症状可单独 或同时出现 , 有些禽类发病迅速 , 甚至
经济损失 。禽流感已被国际兽医局( I ) 为 A类烈性传染 OE列 病 ,9 5年我 国农业 部也将其列 为 I 18 类传染病 。近几 年来 ,
在 我 国 的一 些 地 区也 发 生 了禽 流感 的 流 行 , 已经 并 正 在 给养
状 的香港儿童体 内分离 到 H N 病毒 , 92 经过研究发 现此毒株 与鹌鹑体 内存在 的病毒 A Q a/ o gogG /7 H N ) 着 / uiH n kn/ 1 ( 9 2有 l 9 相似 的抗原性 与分子生物学特性 。这两次事件 发生后 , I AV 作为可以感 染人的病原而得到 了人们 的重新认识 , 引人关 更 注的问题是原来 只存 在于禽类 中的流感病 毒亚 型是否也 具 有引起人类 流感大暴发 的潜在威胁?
专 论 与 综 述
禽 流感病 毒 的研 究 展 荭
于 洋 , 敬 双 李
( 宁 医学院 畜牧 兽 医学 院 。锦 州 1 1 0 ) 辽 20 1
DO l 0.9 9J. : 36/ I 1 SSN.6 1 6 2 .0 0. 10 6 1 7 — 0 72 1 1 。0
1 禽流感的概述

流感病毒研究进展

流感病毒研究进展

N 表 面并 与 M1连接 ; A) 病毒 聚合 酶 ( o m rs) 3 p l eae 的 y 个 亚单 位 P P 1和 P 2形 成异 聚体 后 与 v N A、 B B R A组
装 成核 蛋 白复合物 (iou 1 po i cm l , N ) r n c 0 rt n o pe R P ; h e e x
15 9 7年 , N1 感病 毒 与禽 流感 H N Hl 流 2 2病毒 发 生 重 配 作 用 , 类 的 HA、 A、 B 禽 N P 13个 基 因 替 代 了 人 类 Hl l N 流感 病 毒 的原 有 基 因 , 成 新 型 H N 形 2 2流 感 病
N 2 又称 为核 输 出蛋 白( ula epr po i , E ) S, n c r x ot rt n N P e e 分 别起 到抑 制宿 主细 胞 免 疫 反 应 和 介 导 v N 输 出 R A
非 结 构 蛋 白 ( o s u trl rt n N 1 P 1 2和 nn— t c a poe ) S 、 B 一F r u i
发 并传 遍全 球 , 直接 或 间接 ( 次 感 染或 诱 发 机 体 其 二
他 疾病 ) 成全 世界 约 2 5 ( 50 造 . % 近 0 0万 ) 口死 亡 : 人
病毒 H A与 宿 主细 胞 结 合 的 特 异 性 ’ 。人 流感 病
毒 与唾液 酸 o , r 6半 乳 糖 苷 ( i i ai o , 2 s l cd r 6一glc ac 2 a . a t e S c 6一G 1 特 异 性 结 合 ,A  ̄, o ,A  ̄ s 2, a) S c 6一G l 要 2 a主 分 布在 人鼻 咽 、 管 和支 气 管 等 部位 的上 皮 细 胞 ; 气 而 禽 流感 病毒 则与 分 布 在禽 类 肠 道 上 皮 细胞 上 的唾 液

流行性感冒的医学研究进展

流行性感冒的医学研究进展

流行性感冒的医学研究进展引言流行性感冒是一种广泛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对全球健康造成重大威胁。

近年来,医学界对于流行性感冒的研究进展迅速,不仅在疫苗研发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还借助新技术对病毒特性、传播途径以及疾病治疗进行深入探索。

流行性感冒病毒的特性研究流行性感冒的病因主要是由流感病毒引起,其中流感病毒分为A、B、C三个不同的亚型。

近期的研究表明,流感病毒的突变速度非常快,这也是流行性感冒病毒不断变异的原因之一。

研究人员通过对病毒的基因序列和动态变化的监测,不仅能够掌握病毒的变异情况,还可以预测其可能的传播途径和临床表现。

流行性感冒的传播途径研究流感的传播途径多样,主要通过飞沫、直接接触和气溶胶传播。

在传播途径的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数学模型和实验室研究,揭示了流感在群体层面的传播规律和传播速度。

此外,针对医疗机构和社区传播,还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如对不同年龄、性别和职业人群的感染风险评估,以及对流感传播动力学进行建模和仿真研究。

流行性感冒疫苗的研发进展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流行性感冒的关键手段之一。

近年来,疫苗研发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包括研发多价疫苗、高效低剂量疫苗、DNA疫苗等,这些疫苗不仅对流感病毒的多重亚型提供了保护,还能增强免疫力、减轻疾病严重程度。

此外,还有基因工程研究团队致力于开发全新的疫苗技术,为流行性感冒的预防提供更多可能。

流行性感冒治疗研究进展目前,针对流行性感冒的特异性治疗方法尚未出现,大多数针对病毒感染的治疗措施是通过控制病情和减轻症状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近年来针对感染机制和免疫调节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如抗病毒药物研发、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等,也为流行性感冒的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希望。

结论流行性感冒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传染病,其研究进展对于预防和控制该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医学界在流行性感冒的病毒特性、传播途径、疫苗研发和治疗方面的研究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为人们应对流感疫情提供了更加科学可靠的依据。

流感病毒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及进展探究

流感病毒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及进展探究
选 取 在 2 011— 2 012 年间在该 市各哨点 监 测医院 就 诊患有流 感 病 毒的病 例,采集病 例的鼻、咽 拭子,放 置在事先 配 置 好的E a g l e c s 的 溶 液中。将 标 本进 行冷 藏,送 入 流 感 病 毒 实 验 室。在 实 验 室中将 标本进行常规处理,并添加青霉素与链霉素保证标本的完整,易于 试验。在处理后的2 h内,标本放置在低温冰箱中进行冷藏。冰箱的 温度维持在-70℃左右。
(下转第138页)
136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中国卫生产业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MEDICALLABORA TORY SCIENCES 医学检验
CHINA HEALTH INDUSTRY
孕 妇 增 加到 一步 法的 2 倍以上;妊 娠 期 糖尿 病 检出率大幅 度 上 升由 11.13%上 升 达 30.71%。通 过 正 确的健 康 教育和 饮食 调整,二 周后监 测空腹、餐后1 h及餐后2 h指端血糖,331例中287例血糖达到控制要 求,2 6 例 控制不 满 意,经 过 进 一步 调 整 饮食 结 构,加强孕 期运 动后 基 本达 标,另外18例 转入内分泌 科 胰岛素 治 疗 有 效。孕 期大 多 数孕 妇血糖得以良好的控制,顺利度过妊娠中晚期,孕妇发生妊娠期高 血 压 疾 病,羊水 过 多,胎膜 早 破,巨大 儿,产后出血,新生 儿 窒 息,新 生儿低血糖等的风险以及剖宫产率均有下降,对改善妊娠结局有较 明显改善。 3 讨论与分析
流感病毒又称为:流行性感冒病毒,具 有超强的传染性、散 播 性,是一种R NA病毒,归属于正黏液病毒科。一般通过呼吸道感染 以及 人 类 或动物的呼吸、讲 话 等 途 径 进 行 传 播。传 播的效 果 极快, 短时间内就可造成大面积的患有流行性感冒病毒的病例产生。流感 病 毒主 要 分为三个 等 级,即甲型、乙型、丙 型。其中甲型流 感 病 毒是 一种急性的 流 感 病 毒,经 过 变 异发 展 后对人 类自身的伤 害巨大,死 亡率 较 高。流 感 病 毒 实验 室的建 立在于研 究流 感 病 毒,分析 和总 结 出流感病毒的分布范围以及发展趋势,对我国预防和治疗流感性病 毒 具 有至关 重 要的作用。

中药抗流感病毒实验研究进展

中药抗流感病毒实验研究进展

中药抗流感病毒实验研究进展(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中药抗流感病毒实验研究流感病毒属正粘科病毒,是一类对粘蛋白具有特殊亲和性的RNA病毒。

根据病毒抗原所在部位不同分为内部抗原和外层抗原两类:内部抗原的核心为单链核糖核酸蛋白;外层抗原为糖蛋白,包括血凝素(Hemagglutinin,H)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dase,N)。

根据其抗原性质不同,流感病毒分为甲(A)、乙(B)、丙(C)型;又将其病毒分为若干亚型(H1~H15,N1~N9)。

B型和C型流感病毒抗原性较稳定,A型是造成流行的主要病原,其病毒表面抗原HA和NA较易发生变异。

目前,预防和治疗流感的西药主要有M2离子通道抑制剂、NA抑制剂和流感疫苗,前两种药物副作用相对大,且随着应用的广泛易产生耐药性,而疫苗仅对已知的流感病毒亚型有预防作用,对于由抗原性漂移或抗原性转换所产生的新型流感病毒无效。

因此,抗流感病毒药物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流感在中医学中称为“时行感冒”,属疫疠类(即传染病),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感受风邪(病原)侵袭,而机体免疫力低下,不足以抗邪而致病,尤当气候突变、寒暖失常时更易发病。

中药抗流感病毒的基本作用机制是扶正祛邪或祛邪扶正。

虽然每味中药成分比较复杂,中药方剂作用机制更为复杂,但中草药抗流感病毒途径主要有两条:(1)直接灭活或抑制病毒;(2)通过调节人体免疫功能而间接抗病毒。

1 具有抗流感病毒作用的单味中药及其主要成分一类中药具有直接抗流感病毒作用,其中大多数为清热解毒类中药,如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大青叶,鱼腥草,黄芩,黄连等,目前已经研究比较清楚的成分主要有两类:一是多酚类物质,不仅可抑制流感病毒蛋白质和合成,同时也可抑制流感病毒的吸附作用;另一类是黄酮类物质其能抑制流感病毒唾液酸酶的活性和抑制膜融合作用[1]。

而另一类中药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发挥间接抗流感病毒作用,如黄芪,人参等。

流感病毒的反向遗传学研究进展

流感病毒的反向遗传学研究进展

流感病毒的反向遗传学研究进展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反向遗传学则是在获得生物体基因组全部序列的基础上,通过对靶基因进行必要的加工和修饰,如定点突变、基因插入/缺失、基因置换等,再按组成顺序构建含生物体必需元件的修饰基因组,让其装配出具有生命活性的个体,研究生物体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以及这些修饰可能对生物体的表型、性状有何种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与之相关的研究技术称为反向遗传学技术。

在病毒学研究中,反向遗传学常利用经修饰的克隆化cDNA用来获得有感染性的病毒,从而可研究这些修饰对表型产生哪些影响。

最早报道的是正链RNA病毒的反向遗传学系统。

将来自正链RNA的病毒全基因组RNA转染真核细胞,可使RNA充任mRNA(s)从而可翻译出病毒蛋白;反过来,这些蛋白又有助于完整病毒的包装。

与正链RNA病毒不同,负链RNA病毒的基因组无信使功能并且无感染性。

从病毒RNA开始转录需要病毒的核糖核蛋白复合体(RNP)的存在。

RNP对病毒RNA转录为mRNA和病毒基因组的复制是必须的。

利用反向遗传学,从cDNA获得的第一个完整负链RNA病毒是狂犬病毒。

另有一些研究者对Semia、Ebola病毒进行了反向遗传学研究,但拯救效率较之正链RNA病毒低得很多。

分节段的负链RNA病毒的反向遗传学操作尤显困难。

通过努力,分节段的负链RNA病毒的反向遗传学最终在布尼亚病毒上获得突破,并随后在流感病毒等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此文就流感病毒的反向遗传学的发展历史及其应用作一综述。

1.流感病毒的反向遗传学发展概述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成员。

同多数负链RNA 病毒不同,流感病毒在感染细胞的核内完成复制。

在受体介导的吞饮和膜融合之后,病毒的核糖核蛋白复合体(vRNP)释放入细胞浆。

vRNP包括病毒RNA、核蛋白(NP)和3个多聚酶蛋白(PB1、PB2和PA)被运送至细胞核,在此完成转录和复制。

禽流感病毒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禽流感病毒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禽流感病毒诊断技术研究进展一、引言禽流感是一种高致病性病毒性疾病,目前已在世界范围内造成大量的家禽死亡和经济损失。

禽流感病毒的快速检测和准确诊断对于疫情的防控和阻断至关重要。

该文将介绍目前禽流感病毒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二、免疫学诊断技术1. 细胞培养法细胞培养法是禽流感病毒的最早诊断方法之一,通过将感染样品接种细胞培养物中,观察是否有细胞损伤和病毒分离情况。

但由于该方法需要特定实验室条件,并且需要较长时间,因此已渐被其他更先进的诊断技术所取代。

2. 补体结合反应(CFT)CFT是一种免疫学诊断方法,它通过观察血清中禽流感特异性抗体和禽流感病毒抗原之间的补体结合情况来诊断病毒。

但是,由于该方法对试剂质量和操作技巧要求较高,且存在假阴性和假阳性等问题,因此不常用于临床检测。

3.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ELISA是一种快速、准确和经济的诊断方法。

该方法利用特异性抗体与抗原之间的特异性结合,通过酶标记活性物质,使结合物可定量检测。

目前,ELISA已被广泛应用于疫情监测和疫苗效果评估等方面。

4. 荧光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F-ELISA)F-ELISA是一种对传统ELISA方法的改进,它利用荧光素作为标记物,从而提高了灵敏度和特异性。

F-ELISA操作简单、快速、可靠,已被广泛用于临床检测和疫情监测。

三、分子诊断技术1. 聚合酶链反应(PCR)PCR是一种高度敏感和特异的分子诊断技术,它能够从样品中扩增病毒DNA或RNA片段,从而进行病毒诊断。

PCR具有快速、准确、可靠的优点,因此已成为禽流感病毒诊断的首选方法之一。

2. 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RT-qPCR将常规PCR与荧光标记技术相结合,能够快速、准确地扩增、检测禽流感病毒。

该方法可用于样品的快速筛选和诊断。

此外,RT-qPCR还可用于研究禽流感病毒的毒株差异和基因变异。

3. 巢式PCR巢式PCR是将PCR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提高到更高水平的方法。

甲型H1N1流感相关研究进展

甲型H1N1流感相关研究进展

基 因重配造成 的抗原转换则可能产 生新 的亚型 , 因人类对新
亚 型普遍缺乏免疫力而可能导致 流感世界大流行 。 』 甲型 H1 1流感病毒 血凝 素上 的糖基 化位 点虽不是 流 N 感病毒生存所必需的 , 但某些糖基化位点对 流感 病毒的某些
H N 流感病毒基因组序列分析结果判断为一个三元杂 合体 , 11 是既含有人流感病毒基 因片段 , 也含有猪流感 病毒 、 流感病 禽 毒基 因片段 的新 型流感病毒 j 。对 乙醇、 碘伏 、 碘酊敏感 ; 对
1 .病因及发病机制 : 甲型 流感病 毒囊 膜上 的 突起糖蛋
白分别 是红细胞 血凝 素( A) 神经 氨酸酶 ( A) H 、 N 和基质蛋 白
2M ) ( 2 。所谓 H A和 N 是 甲型 流感病 毒表 面 的两 种膜蛋 A,
布 20 0 9年第 8号公亦可能造 成传播 。
甲型 H1 1 感 (n unaA, 1 ) 由变 异 后 的 新 型 N 流 i ez H N1 是 l f
甲型 H1 1流感病毒所 引起 的急性 呼吸道传染 病 , 称人感 N 原
染猪流感。为避免误导公众 , WHO2 0 0 9年 4月 3 0日在 日内 瓦宣布 , 将停止 使用 “wn n una 这一 称 呼, 为“n u s ieif ez” l 改 i — l f
热敏感 ,6℃ 3 i 5 0mn可灭活。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主要 结构及其基 因特性 又可 分为多个亚 型, 迄今发现 的血凝 素有 1 6个亚型, 神经氨酸酶有 9个亚型 。
二 、 行病 学 流 据 W O统 计 , 至 2 1 H 截 0 0年 2月 2 日, 球 共 在 2 3个 8 全 1
ez H ’1 ” na A( I ) 。卫 生 部 迅 速 作 出反 应 , “ 感 染 猪 流 感 ” N 将 人

禽流感病毒的免疫研究进展

禽流感病毒的免疫研究进展

禽流感病毒的免疫研究进展1. 引言1.1 禽流感病毒的背景介绍禽流感病毒,又称禽传染性流感病毒,是一种感染禽类动物的病原体,可以引起严重的呼吸道疾病。

禽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空气传播,接触污染的物体或食物传播,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病毒。

禽流感病毒对禽类动物造成严重威胁,不仅会导致禽类动物的大规模死亡,还有可能通过接触感染人类。

禽流感病毒的流行给畜牧业和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禽流感病毒不断发生变异,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我们亟需加强对禽流感病毒的研究,寻找有效的防控策略,以保护禽类动物的健康,并预防疫情的传播给畜牧业和人类健康带来的风险。

免疫研究在禽流感病毒的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禽流感病毒的免疫机制,探索有效的免疫研究方法和技术,为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2000字】1.2 免疫研究的重要性免疫研究在禽流感病毒防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禽流感病毒是一种会引起禽类和人类感染的病原体,其传播速度和致命性极高。

免疫研究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了解禽流感病毒的感染机制、病原特性和传播途径,为疫苗研发、药物筛选提供重要依据。

通过免疫研究,科学家们可以深入挖掘禽流感病毒的免疫应答机制,发现新的治疗方法和疫苗设计思路。

免疫研究还可以帮助改善禽流感病毒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疫情对禽类养殖业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加强免疫研究不仅可以促进对禽流感病毒的认识,还可以为未来疫情爆发提供有效的应对措施,保障公共安全和人类健康。

在当前全球范围内禽流感疫情持续蔓延的背景下,免疫研究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2. 正文2.1 禽流感病毒的感染途径禽流感病毒的感染途径主要包括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气溶胶传播三种方式。

飞沫传播是禽流感病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

当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鸟类呼吸道或消化道受到刺激时,会通过咳嗽、打喷嚏或说话等方式释放含有病毒的飞沫,其他鸟类在吸入这些飞沫后即可被感染。

接触传播也是禽流感病毒的重要传播途径。

流感病毒的耐药性和抗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

流感病毒的耐药性和抗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

流感病毒的耐药性和抗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
流感病毒的耐药性是流感病毒对抗病毒药物产生抵抗的能力。

随着抗病毒药物的广泛使用,流感病毒的耐药性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目前,流感病毒对M2离子通道抑制剂广泛耐药,因此该类药物已不再被推荐用于临床流感的治疗。

而NAI的代表性药物奥司他韦仅在症状出现后48小时内开始使用有效,且一些病毒突变已显示出对其的耐药性。

因此,迫切需要寻求更多针对流感病毒治疗的药物。

目前被批准用于流感治疗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是神经氨酸酶抑制剂(NAI),包括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和帕拉米韦。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流感病毒表面的神经氨酸酶活性,阻止病毒从宿主细胞中释放,从而起到抗病毒作用。

然而,由于流感病毒的不断进化,包括抗原漂移、抗原转移和模板转换等机制,导致病毒对NAI的耐药性不断增加,使得治疗效果受到限制。

为了应对流感病毒的耐药性,研究人员正在不断探索新的抗病毒药物和治疗策略。

例如,针对流感病毒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开发新的药物,如病毒进入抑制剂、病毒转录抑制剂等,以期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此外,基于结构生物学的药物设计和开发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对流感病毒蛋白质结构的深入解析,有望发现新的药物靶点并开发出具有更高选择性和更低毒性的抗病毒药物。

总之,流感病毒的耐药性是一个严峻的问题,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和努力来应对。

研究人员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抗病毒药物和治疗策略,以期能够更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流感病毒感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医学研究杂志 2011 年 12 月 第 40 卷 第 12 期
·医学前沿·
性主要考虑 病 毒 与 宿 主 细 胞 受 体 的 结 合 能 力、感 染 性、毒力、传播性等病毒性状,而结构生物学通过精确 测定执行这些性状的病毒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及其变 化,为理解病毒机制、抗病毒药物设计和疫苗研发提 供了重要帮助。
由于蛋白质复合物空间结构的高度复杂性,目前只能 通过两两组合来研究局部空间结构[19,20]。
结构生物学还能帮助理解药物作用机制和病毒 对药物抗性的机制,为抗流感药物开发寻找潜在的靶 点[22]。常见的抗流感病毒主要分为两类[23]: 离子通 道蛋白 M2 抑制剂和 NA 抑制剂。在流感病毒侵入宿 主细胞的过程中,需要 H + 离子通过 M2 的离子通道 进入病毒,将病毒基因组和蛋白质释放入宿主细胞质 完成去包被过程; M2 抑制剂金刚烷( adamantane) 包 括金刚烷胺( amantadine) 和金刚乙胺( rimantadine) , 通过结合在 M2 通道内侧阻断 H + 离子内流,从而在 病毒复制的早期阶段干扰感毒的去包被过程,影响流 感病 毒 对 宿 主 细 胞 的 侵 入。 M2 上 Ser31Asn 和 Leu26Phe 这两个突变位于金刚烷与 M2 通道结合部 位附近,影响金刚烷对 H + 离子的阻断作用,从而对 M2 抑制剂产生抗性[22,23]。据估计 1995 ~ 2005 年间 全球分离到的 M2 抑制剂抗性病毒 98% 以上都携带 有 Ser31Asn 突变,但抗性病毒株流行的具体原因尚 不明确,研究发现抗病毒药物的选择性压力并不是产 生抗药性的决定性因素[23]。NA 在病毒复制晚期通 过切割宿主细胞表面的唾液酸释放病毒颗粒,帮助复 制后的流感病毒脱离宿主细胞,促进病毒的传播。由 于 NA 抑制剂包括奥司他韦( oseltamivir,商品名: tamiflu 达菲) 和扎纳米韦( zanamivir,商品名: relenza 依乐 韦) 的化学结构与唾液酸很相似,因此通过与流感病 毒 NA 活性位点特异性结合阻滞 NA 切割唾液酸,造 成病毒颗粒不能从宿主细胞表面脱离以及中断病毒 从呼吸道黏膜的播散,抑制了病毒的增殖和扩散[23]。 奥司他韦与扎纳米韦结合唾液酸的差别在于奥司他 韦的 结 合 需 要 Glu276 的 构 象 改 变,而 Arg292Lys、 Asn294Ser 和 His274Tyr 这 3 个位点突变影响 Glu276 改变构象,使奥司他韦无法与 NA 结合起到阻滞作用 而产生抗 药 性,但 对 扎 纳 米 韦 不 会 产 生 抗 性; 其 中 His274Tyr 在 H1N1 季 节 性 流 感 中 最 为 常 见[23,24]。 还有一些潜在的抗病毒药物,例如,HA( HA1 + HA2) 以三聚体的形式存在; HA1 的头部是唾液酸受体结 合区域,也是人类抗体作用的抗原部位,而小分子化 合物 叔 丁 基 对 苯 二 酚 ( tert - Butylhydroquinone,TBHQ) 通过与形成融合肽之前的 HA 三聚体结合,抑制 HA 在低 pH 条件下发生构象改变,从而阻止病毒与 宿主细胞融合的过程[25]。但 TBHQ 的 HA 结合位点 只在 H3 等第 2 类 HA 亚型中存在,而在 H1、H2 和 H5 等第 1 类 HA 亚型中则不存在。流感病毒的致病
二、流感病毒的生物信息学研究 生物信息学为流感病毒的研究提供了资源丰富
·25·
·医学前沿·
J Med Res,Dec 2011,Vol. 40 No. 12
的数据库和分析工具。WHO 于 1952 年建立了全球 流感监测网络( WHO global influenza surveillance network,GISN) 统一协调、收集和管理全球的流感毒株 和监测信息。目前 GISN 由来自全球 104 个国家的 134 个国家流感中心( national influenza centre,NIC) 和 5 个 WHO 流感参比和研究合作中心( WHO collaborating centre,WHOCC) 组成。研究人员和公众均可 按照一定权限从 GISN 的在线系统 FluNet 查询全球 流感监测数据、疫情分析、WHO 推荐流感疫苗株等信 息。NCBI 的流感病毒资源中心 FLAN 不仅作为全球 最大的公共流感病毒基因组序列数据库,还提供了在 线 blast、聚类、构建系统发生树等工具。美国 NIAID 建立的流感研究数据库 IRD 收集了流感病毒基因组 序列 motif( 保守序列) 、蛋白质功能注释、单核苷酸多 态性(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 和三级结 构等多种病毒信息,也提供了序列特征分析等生物信 息学工具。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也建立了我国流感病 毒数据库 IVDB。
三、流感病毒的结构生物学和药物基因组学研究 结构生物学已经揭示了 HA、NA、M2、NS1、PA、 PB1、PB2 和 NP 等流感病毒主要蛋白质的整体或部 分结构,有助于理解基因序列功能域的作用机制,观察 HA、NA、M2 这些表面蛋白质与受体、抗体的结合部位, 了解 RNP 的组装过程和催化特征,通过改变环境条件 分析环境因素对蛋白质构象和功能的影响[14 ~ 。 16,20,21]
人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 avian virus,AIV) 和猪 流感病毒( swine influenza virus,SIV) 的核心区别在于 病毒 HA 与宿主细胞结合的特异性[2,3]。人流感病 毒与唾液酸 α2,6 半乳糖苷( sialic acid α2,6 - galactose,SAα2,6 - Gal) 特异性结合,SAα2,6 - Gal 主要 分布在人鼻咽、气管和支气管等部位的上皮细胞; 而 禽流感病毒则与分布在禽类肠道上皮细胞上的唾液 酸 α2,3 半乳糖苷( sialic acid α2,3 - galactose,SAα2, 3 - Gal) 特异性结合。正是由于人类和禽类流感病毒 具有不同的唾液酸受体,使得禽流感病毒不太容易直 接感染人类及在人类传播。与人类和禽类流感病毒 所不同的是,猪流感病毒同时具备 SAα2,6 - Gal 和 SAα2,3 - Gal 的结合能力,因此猪能够同时感染包括 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等多种流感病毒,成为病毒 基因组 发 生 重 配 作 用 ( reassortment) 的 主 要 中 间 宿 主,也是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的主要来源[2,3]。
医学研究杂志 2011 年 12 月 毒研究进展
孙向东
流感病毒分为甲型( 国外称为 A 型) 、乙型( 国外 称为 B 型) 和丙型( 国外称为 C 型) 。其中甲型流感 病毒于 1933 年由 Smith 等[1]人通过雪貂培养分离, 因其变异及进化速度快、抗原多变、感染性和致病性 强、传播速度快而成为造成人类季节性流感和历史上 大流感的主 要 病 毒,也 是 病 毒 研 究 者 的 主 要 研 究 对 象[2,3]。20 世纪至今先后多次暴发全球性大流感,其 中以 1918、1957、1968 和 2009 年这 4 次大流感影响 最为深远[2,3]。1918 年,甲型 H1N1 流感在西班牙暴 发并传遍全球,直接或间接( 二次感染或诱发机体其 他疾病) 造成全世界约 2. 5% ( 近 5000 万) 人口死亡; 1957 年,H1N1 流感病毒与禽流感 H2N2 病毒发生重 配作用,禽 类 的 HA、NA、PB1 3 个 基 因 替 代 了 人 类 H1N1 流感病毒的原有基因,形成新型 H2N2 流感病 毒[4,5]; 1968 年,H2N2 流感病毒又与禽流感 H3 病毒 发生重配作用,禽类的 HA、PB1 两个基因替代了人类 H2N2 流感病毒的原有基因,形成新型 H3N2 流感病 毒[4,5]; 2009 年 4 月甲型 H1N1 流感从墨西哥和美国暴 发,这株 H1N1 流感病毒是由曾散发感染人类的北美 H1N2 三联重配体猪流感病毒( triple - reasstortant swine virus) 和主要在欧亚猪中传播的欧亚 H1N1 类禽样猪流 感病毒( Eurasian avian - like swine virus) 的重组体,欧美 研究者一般将其称为猪源甲型 H1N1 流感病毒[swine - origin influenza A ( H1N1 ) virus,S - OIV][4,5]。
作者单位: 315010 宁波市医学信息研究所 通讯作者: 孙向东,电子信箱: sxdyy@ 126. com
知的病毒蛋白质( 一个基因组片段通过不同阅读框 编码 1 到 2 个蛋白质) [2,3]。其中,血凝素( hemagglutinin,HA) 、神经氨酸酶( neuraminidase,NA) 和离子通 道蛋白 M2( M2 ion channel) 作为跨膜蛋白位于病毒 包膜( envelope) 表面; 基质蛋白 M1( matrix protein) 和 核蛋白 NP( nucleoprotein) 位于包膜内,M1 覆盖在包 膜内侧形成基 质 蛋 白 层,NP 包 被 在 病 毒 RNA ( vRNA) 表面并与 M1 连接; 病毒聚合酶( polymerase) 的 3 个亚单位 PA、PB1 和 PB2 形成异聚体后与 vRNA 组 装成核蛋白复合物( ribonucleoprotein complex,RNP) ; 非结构蛋白( non - structural protein) NS1、PB1 - F2 和 NS2,又称为核输出蛋白( nuclear export protein,NEP) 分别起到抑制宿主细胞免疫反应和介导 vRNA 输出 宿主细胞核的作用。根据 HA 和 NA 的抗原性,可以 把甲型流感病毒分为 16 种 HA 亚型( H1 ~ H16) 和 9 种 NA 亚型( N1 ~ N9) ,其中 H1N1、H3N2 等为较常见 的季节性流感病毒,禽流感 H5N1 则为高致病性流感 病毒。
生物信息学还能研究与抗原性相关的基因组生 物信息学特征、基因组位点共进化和网络模块特征, 预测季节性流感的抗原变化。Huang 等[6]和 Gendoo 等[7]均研究基因组序列 motif 与抗原肽位之间的关联 性,帮助利用突变位点预测抗原性的变化; Du 等[8]和 Xia 等[9]均从位点共进化角度出发,建立进化关联网 络来研究网络模块与抗原性变化的联系。Liao 等[10] 发展了整合记分和回归的分析方法预测 H3N2 流感 病毒的抗原变异位点。Plotkin 等[11]利用 HA 序列的 分子进化和聚类分析方法预测流感流行株,作为季节 性流感疫苗研发的参考。Smith 等[12,13]根据 HA 抑 制试验( 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 assay,HI assay) 的 结果,使用 k - 均值聚类法( k - means clustering algorithm) 构建抗原谱 ( antigenic map) 。利 用 二 维 抗 原 谱,一方面可以直接用于直观的观察抗原变化趋势; 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比较分析分子进化与抗原进化 的联系与差别,更准确地揭示和预测抗原进化,从而 为疫苗准备提供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