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庐山的云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3.庐山的云雾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运用看图、相像、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变幻无常”“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流连忘返”的意思等词语的意思,会用“流连忘返”造句。感受课文中语言文字的优美,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继续学习总分构段方式,仿照第2、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

4.阅读感悟,抓住语言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阅读语言文字,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庐山云雾的特点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仿照第二、第三自然段先总后分的写法,写一处景物。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学习单、指名读、同位互读、指名分段读课文等多种形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识写生字、理解生词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初读感悟环节,通过老师范读、自由读、圈画、指名读等方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知庐山云雾的特点。

3.在精读感悟环节,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词语通过观看图片资料、展开想象、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朗读课文等方式深刻理解课文内容。

4.通过拓展小练笔,继续学习课文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

四、教与学的准备:

教师:1.教学课件。

2.有关庐山的资料。

学生:1.搜集有关庐山的资料。

2.完成《同步学习与探究》自学站的第一、三题和练功房的第五题。

五、教学课时: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刚刚跟随作者攀登了曲折蜿蜒的万里长城,欣赏了纵贯千里的京杭大运河,游览了物产丰富、风景迷人的南沙群岛。今天,老师再带你们去一个地方,板书:庐山

2.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庐山的资料。

3.师小结庐山,相机揭示课题:庐山在我国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风景如画。尤其是因它的独特的地理条件而形成的神奇的云雾,更是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那么,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何处呢?想去看一看吗?让我们渐渐靠近…把课题补充完整。

(二)检查预习,推进初读。

1.检查生字词语

(1)出示自主学习卡生词,检查读、识、写。

同桌互读互纠,指名读,纠正读不准的字音。(重点关注“似”“姿”读平舌音“罩”“遮”“瞬”读翘舌音,“缕”要读准确,“似”“笼”“漂”“系”是多音字,要会用它的另一个读音组词。“一泻千里”“一缕轻烟”中“一”的变调,在这里读去声。)(2)检查生字识、写。出示学生课前预习时书写得生字,先看有没有写正确、规范、美(本课有四个左右结构的字,提醒学生写这些字注意要左窄右宽。写“罩”字时,要提醒学生上半部分应写在田字格上半格的中间,写得扁扁的。“幼”的右半部分不是“力”。“系”的第一笔是撇,不是横。)

2.初读课文,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不出声跟读,看自己能否像老师一样读得正确、流利,为后面的展示读做准备。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评价,及时纠正读书中的不足及错误,做到读得正确、流利。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课文用四个小节来介绍庐山的云雾、每小节分别写了什么?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发现问题给予帮助。

○2汇报交流。出示:

【设计意图:从检查预习入手,了解学生已有认知水平,以学定教。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脉络,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夯实基础目标。】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1.自由读第一段,交流读懂了什么。

2.出示庐山的高峰、幽谷、瀑布、溪流、云雾图,学生欣赏。

3.在人们向往的庐山风景中,最钟情的是庐山云雾。(那么多的雾,我们在山上漫步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找出描写自己游玩时感觉的句子读读。)

(1)师引读,庐山的云雾那么多,在山上游……

(2)提问:你真的能摸到云雾吗?从哪个词儿中可以看出?从哪个词儿中可以看出雾多?师引背:漫步山道……

(3)句式比较:漫步山道,感觉真是舒服极了。

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提问:哪句效果好?为什么?

(4)播放腾云驾雾片断。体会飘飘欲仙的感觉。

(5)指导朗读,通过看录相、找感觉、学一学,读出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6)试背:引读、引背、试背相结合。)

【设计意图:“随手、漫步、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等词,道出了作者写庐山云雾的原因,引发读者阅读愿望,形成阅读期待。通过抓重点词,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初步感悟体会庐山云雾的美,生发进一步的学习欲望。】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品读第二自然段,感受“千姿百态”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这一小节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标出来。

2.课件出示: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师:千姿百态什么意思,课文具体描写了云雾的哪些姿态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圈画出相关词语,然后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交流。

3.课件播放庐山云雾的各种姿态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说说你看到的云雾是什么样子的?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可以用课文的哪些词句来说?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学生自由说)

(2)师:课文具体向我们描写了云雾的哪些姿态呢?看(出示),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教师引读)课件出示:

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头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师:下面啊,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张关于庐山云雾的图片,看你能否从中发现哪一幅像戴在头顶的白色绒帽,哪一幅像是系在山腰间的玉带,哪一幅是大海,哪一幅天幕?然后尝试着连一连线。

课件出示:

绒帽

玉带

大海四幅姿态不同云雾作品

天幕

(3)同样是云雾,作者为什么一会儿把它比作帽子,一会儿比作玉带,一会儿是大海,一会儿又成了天幕了呢?(作者根据云雾所处的不同位置展开了丰富合理的想象)

(4)指导朗读。同学们,庐山的云雾姿态万千,自然是美丽的,但更为奇妙的是,眼前的云雾经作者这么一想象,马上变成了绒帽、玉带、大海和天幕,这就是,生接:千姿百态。千姿百态能换成什么词?(姿态万千、姿态各异)这里的云雾还会像什么?(教师引导想像云雾的各种姿态)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把作者及我们奇特的想像表现出来吗?要想读好这段话,老师倒有个诀窍,如果你能一边读一边想,把眼前的文字变成一幅幅活的画,味道自然就会出来了。先自己试一试,再读给老师同学们听,看谁读得好!○1生自由练读。

○2展示读。

师:听着你们的读,老师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千姿百态的云雾。这么优美的文字光读好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应把它牢牢地记忆在自己的大脑中。老师在此教给大家一个好方法,(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