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都市圈和长三角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城市圈、城市群与大都市圈

1.1 全球化与城市圈、城市群的崛起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抗拒的潮流。跨国公司的广泛建立是资本与其他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深刻影响着各个国家与地区的发展。在这样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区域一体化成为了各国的普遍选择。从宏观上讲,地域相近的国家和地区之间组成了经济共同体,建立了自由贸易区,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从微观上讲,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日益成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支点,而城市之间的竞争也由过去的单一较量转向密切合作、有机分工的城市群或城市区域的比拼,从而有力地占据全球分工与生产链中的关键一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城市圈、城市群在世界各地快速崛起,成为了世界经济的发动机,也为所在国家或地区提供了更加有力的经济支撑。

城市圈、城市群这种具有世界意义的城市——区域发展模式,正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

1.2 国内外对城市群等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 国外对城市群等相关概念的界定

基于人口统计的需要,美国的大都市区(Metropolitan Area)概念从1910年的的大都市地区(Metropolitan District),转变为1949年的标准大都市区(SMA),1959年的标准大都市统计区(SMSA),1980年之后又改称大都市统计区(MSA)。大都市区主要指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①

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于1957年提出了大都市带(Megalopolis)的概念,具体是指有许多都市区连成一体,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活动存在密切交互作用的巨大城市地域。他于1970年代指出了世界上的6大都市带,即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大都市带、美国五大湖沿岸大都市带、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欧洲西北部大都市带、英格兰大都市带和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带。①

20世纪50年代日本行政管理厅提出了都市圈的概念,即以一日为周期,可以接受城市某一方面功能服务的地域范围,中心城市人口规模须大于10万。60年代又提出了“大都市圈”的概念:中心城市须为中央指定市或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附近有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外围到中心城市的通勤率不小于本身人口的15%,大都市圈之间的物资运输量不超过总运输量的25%。①

1.2.2 国内对城市群等相关概念的界定

在国内,周一星认为都市区是由中心市(城市实体地域内非农业人口在20万以上)和与中心市存在密切联系的非农化水平较高的外围邻接地区两部分组成。姚士谋提出了城市群的概念,即在特定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此外,王建提出在我国建立9大都市经济圈的概念,而胡序威则对城市聚集带、城市群、城镇密集地区、都市区、大都市区、都市连绵区等概念进行了辨析。

1.3 笔者对城市圈、城市群与大都市圈等概念的理解

关于城市圈、城市群这一事物的概念界定呈现出百家争鸣,纷繁复杂的局面,让人难以准确把握。笔者希望通过自己的理解,尝试提出特征较为清晰而覆盖较为全面的概念。总结以往的理论与中国当代的城市群、城市圈发展,试将其分为以下三类:

1.3.1 城市圈

由一个特大城市为中心,与周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数个大中城市密切合作、共同发展的城市组合形态,如武汉城市圈、南京城市圈等。

1.3.2 大都市圈

以一个国际大都市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内数个城市圈或城市共同发展的城市组合形态。如上海大都市圈,包含了苏锡常城市群、杭州城市圈、宁波城市圈以及南通、泰州等大中城市。

1.3.3 城市群

由多个国际大都市、特大城市、大城市或者城市圈为核心,带动一定半径的周边区域内各城市共同发

展的城市组合形态。城市群可大可小,大的如长三角城市群,包含了众多城市圈、城市和一个大都市圈,小的如长株潭城市群,由三个大城市共同组成核心,规模与武汉城市圈差不多。大的城市群是城市圈、大都市圈、小的城市群的发展的高级形态,是一种大范围的城镇密集地区。

二、关于武汉城市圈

2.1 中部崛起战略与武汉城市圈的提出

2.1.1 提出中部崛起战略的时代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宏观发展战略的指导和中央相关政策的推动下,东部沿海的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与环渤海地区相继实现了经济起飞,成为了中国经济的三大发动机。东部沿海的发展迅速拉大了东西部的差距,20世纪末,中国又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几年之后成渝经济圈初现端倪。2003年新一届领导集体上台以来,中央又先后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环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等战略,进一步加剧了“周边崛起,中部塌陷”的战略格局,“中部崛起”的呼声越来越高。

2.1.2 群雄争霸格局与武汉城市圈在中部崛起战略中的支点性作用

自中部崛起战略产生以来,各省以省会及其周边城市为核心,积极开展中部城市群的部署,争取获得中央的政策支持。在众多的城市群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以郑州、开封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以武汉为核心的武汉城市圈和以长沙、株洲、湘潭为核心的长株潭城市群。在这些城市群、城市圈中,武汉城市圈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首先就核心城市规模来讲,武汉这座中部地区最大的城市总体上比郑州、长沙更加强大;其次,武汉城市圈居中部之中的地理区位和长江黄金水道的天然交通优势是其他两个城市群所没有的。武汉城市圈在中部崛起战略中的支点性作用可见一斑。

2.2 武汉市与武汉城市圈概况

武汉是湖北省的省会,位于湖北省东部的江汉平原上,长江与京广铁路的交会处。武汉市总面积8500多平方千米,总人口约800万,是全国第四中部第一的特大城市。长江、汉江穿城而过,将武汉分为汉口、汉阳和武昌三镇。众多的湖泊丘陵、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武汉成了名符其实的山水园林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武汉城市圈包括了武汉及鄂州、黄冈、黄石、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等8个地级市及省直管县,面积约58000平方千米,人口3100多万。武汉城市圈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文化深厚。2006年,武汉城市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99.49亿元,占全省的61.3%,人均GDP达15470元,是全省的1.23倍。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武汉城市圈的城市化率达到了47.8%,高于湖北省40.2%的平均水平。事实表明,武汉城市圈是湖北省乃至中部地区发展最快、实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三、武汉城市圈与长三角城市群的比较

3.1 武汉城市圈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纵观中国的长江经济带,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四个支点城市,它们分别是重庆、武汉、南京和上海。重庆于1997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划为直辖市,现在是成渝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重要一极,而上海和南京分别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中心与次中心。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最初由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泰州、扬州、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和舟山15个地级以上城市组成,2003年浙江的台州加入其中。2007年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又扩展至沪、苏、浙一市两省。长三角城市群面积10.96万平方千米,人口8607万,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35106亿元,人均GDP达40788元。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唯一的一个世界级城市群,也是我国发达程度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