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工作论文

合集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篇一】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我们的工作,通过近年天来的培训、实践我对小学品德课在关注学生素质发展和如何实现培养目标方面取得了共识。

但是,在涉及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实施步骤、评价方式等课堂教学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的一线教师却不断遇到各种前所未有的困惑和挑战,矛盾的焦点主要表现为——新课程的理念究竟如何有效地转化为具体生动的课堂教学实践。

一、盲目奉行“拿来主义”,课堂教学生死搬硬套新的《道德与法治》课给德育课程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带来了新气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比较典型的是在课堂教学实施中生搬硬套,其表现如下:1、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倡导活动化教学,注重相互沟通、与生活的联系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但不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种他人田,荒自家园”的现象却屡见不鲜。

在探讨某一个话题时,把很多时间花在唱歌、跳舞、绘画、游戏上,一节课下来,学生兴奋过度,课堂倒是热热闹闹,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和体会方面的收获却令人怀疑。

笔者认为,课堂活动不等于课堂活力,学生参与活动的多少并不是活动化教学的精髓,道德与法治课也不应是完全的“唱游”课、“游戏”课、“美术”课、“舞蹈”课。

我国第八次新课程改革之所以有不同学科的课程设置,就在于学科之间有相对的独立性,每一门学科有自己的教学任务。

2、通过培训中的一些案例和套路原本只是一种示范,如果“照葫芦画瓢”,原封不动地搬到自己的课堂上,失去了原来特定环境下的幽默与风趣。

品德课十分强调回归儿童的生活,教学一定要结合不同环境、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学生实际。

教学的活力来自于每位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依据自己的真实体验对课堂教学的重构与创新。

二、刻意追求“师生民主”,主体主导主次不分新课程强调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体现师生民主。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篇一】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我们的工作,通过近年天来的培训、实践我对小学品德课在关注学生素质发展和如何实现培养目标方面取得了共识。

但是,在涉及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实施步骤、评价方式等课堂教学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的一线教师却不断遇到各种前所未有的困惑和挑战,矛盾的焦点主要表现为——新课程的理念究竟如何有效地转化为具体生动的课堂教学实践。

一、盲目奉行“拿来主义”,课堂教学生死搬硬套新的《道德与法治》课给德育课程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带来了新气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研究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比较典型的是在课堂教学实施中生搬硬套,其表现如下:1、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倡导活动化教学,注重相互沟通、与生活的联系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但不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种他人田,荒自家园”的现象却屡见不鲜。

在探讨某一个话题时,把很多时间花在唱歌、跳舞、绘画、游戏上,一节课下来,学生兴奋过度,课堂倒是热热闹闹,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和体会方面的收获却令人怀疑。

笔者认为,课堂活动不等于课堂活力,学生参与活动的多少并不是活动化教学的精髓,道德与法治课也不应是完全的“唱游”课、“游戏”课、“美术”课、“舞蹈”课。

我国第八次新课程改革之所以有不同学科的课程设置,就在于学科之间有相对的独立性,每一门学科有自己的教学任务。

2、经由过程培训中的一些案例和套路原本只是一种示范,如果“照葫芦画瓢”,原封不动地搬到本人的课堂上,失去了原来特定环境下的幽默与风趣。

品德课十分强调回归儿童的生活,讲授一定要结合分歧环境、分歧地区、分歧年岁的学生实际。

讲授的生机来自于每位教师独特的讲授风格和依据本人的真实体验对课堂讲授的重构与创新。

二、刻意追求“师生民主”,主体主导主次不分新课程强调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体现师生民主。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6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6篇

【自我总结】道德与法治是一档早间档栏目剧,于2012年1月14日开播,1月21日,改播普法栏目剧,每期节目播两个故事,12月1日,扩版到130分钟,每期播三个故事,成为播放时间最长的一档电视栏目剧。

以下是我的公文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6篇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篇1《道德与法治》是为小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其关注学生的价值引领,以学生的生活为出发点,重视在活动中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因此应当加强有效性教学探究,提高教学的效率,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我认为具体可以从四个方面展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受;改变视角,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策略;小组合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样化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时代在不断地发展,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新课改也在不断地深入。

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目的是为了向学生渗透道德与法治知识,让这些知识陪伴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那么,在素质教育理念全面普及的今天,如何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有效性教学探究,提高教学的效率,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具有现实意义,我认为具体可以从四个方面展开: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受《道德与法治》教材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

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儿童的实际生活,设计有效的活动,引发学生在体验中感受。

而情境是体验的一扇窗口,是体验过程的门户。

创设符合教材主题,充满生活化的真实或模拟的情境,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热情,活跃学习思维,激发求知欲。

心理学研究表明,感知的材料越鲜明、越具体、越贴近学习者“经验”,体验的过程就越快捷、越深刻。

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体验。

如在学习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十一课《别伤着自己》的第一课时,书中设计以走迷宫棋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思考,我就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情境,明明的爸爸妈妈去上班了,明明就邀请丽丽和静静到家中一起玩,他们玩了一会儿,明明就拿起剪刀想要做手工,这时候问问明明这样做对吗?因为图中明明用的剪刀是安全剪刀,这样不容易伤害自己和别人,学生有这样的生活体验,所以很容易理解这样的行为是对的。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

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1在当今课改的浪潮中,“有效教学”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字眼,它已逐步走近每个教师的内心深处,并且已由理论学习提升到课堂实践。

记得余文森老师写的《课堂教学》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对于学生,如果学生投入的学习,活泼、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生命的满足,那学生对你的课就产生了期待,就达到了课堂的有效性。

-”其实,学科与学科之间应该是相通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也应该如此,除了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要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掌握教师所教知识。

如何落实课标要求,让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努力提升教师的个人素质相对于单纯的知识传授而言,思想教育更有其复杂性。

所谓“言传身教”,这对担任思品课教学任务的教师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人品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东西都取代不了的。

其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吸引学生的主要源泉。

这就要求教师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努力提升自己的学识和修养,从而让学生们“亲其师,信其道。

”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观念,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吸取新知识,研究新问题,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致力于本学科的教研改革,并且将最新的理论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去。

课堂教学中,老师积极有效的引导,是确保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

教学过程是动态的,充满变化的过程,只有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将崭新的理念预设在教学预案中,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如此才能解决课堂上突如其来的“生成”,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撞击的火花,使“预设”与“生成”与时俱进。

小学教师德育论文(精品多篇)

小学教师德育论文(精品多篇)

小学教师德育论文(精品多篇)小学生德育论文篇一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我们的教育纲领。

因此,在小学阶段,学校设置了语文、数学、美术、音乐、劳动、体育等课程,各科之间相互独立又互相关联。

我们教师应在各科教学中充分渗透素质教育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地感悟到,加强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尤为重要。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将来的前途和命运。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生的启蒙教育,不可忽视,小学德育教育直接影响初中和高中的德育工作。

近年,中学生的犯罪率呈上升趋势,这与小学生德育教育是有很大关系的,因此,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刻不容缓。

下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的体会,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学校领导要重视德育教育“五育并举、德育领先”德育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

重视思想品德素质教育,也是我国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因此,学校领导首先要从思想认识上重视德育教育。

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能走过场,更不能把德育教育看成是“软指标”,只重视分数,而忽视德育,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地对学生实施思想品德教育。

把德育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多开展一些以德育为主线的活动,从而促进小学生思想素质全面、健康、协调地发展。

二、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目前在小学,特别是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并不乐观,有些小学还有代课教师。

基于以上各种原因,有些教师教学态度不端正,在教育教法上还是一些传统的教育模式,学生犯了错误,教师依旧采用体罚、打骂,甚至停课等。

这些都是有损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不但没有使学生受到德育教育,而且严重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

古代思想家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

”教师是导师,是长者,是学生的引路人。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

教师的思想品德、道德情操、一言一行无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篇一】题目: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实例研究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教育部门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活动提出了贯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实行三维教学的目标,即达到学生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的全面提升。

关于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教学方式是显性的,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隐性的,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常常被教师忽略。

而当前很多小学生存在重知识文化而轻情感品德的现状,因此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与培养非常重要。

基于此,本文阐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措施。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新课程实施以后,课程开展的重要途径是课堂教学的模式,课堂教学活动的改革是一项长期且重要的任务。

依据《试行》中现阶段我国基础性思想教育的一个目标就是转变传统的侧重传授知识形式的方式,而构建学生积极学习的态度,使其在学习基础性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可以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渗透与培养是当前我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重点内容。

因此清楚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含义,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改的落实意义重大。

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

我国新课程将“情感、态度、价值观”列为课程中的一个核心目标之一,赋予了丰富的内涵。

这里的情感既指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又包括快乐、爱、审美情趣等心理体会;态度也不是局限于学习的态度,也包含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豁达宽容的人生态度等;价值观是一个较为抽象的词汇,它主张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融合,人文价值和科学价值的融合,生活价值和生态价值的融合等。

总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带有一定的独立性与递进性特征,这些内容共同构成了从低到高的发展整体。

当前课程理论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态度、方法、习惯与科目对其产生的作用,这些方面的培养甚至强于知识的传授。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实现,因为难以用精确的语言进行量化与限定,是一种内在的价值取向,所以难以有效把握与衡量。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篇一】题目:适应新课标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点滴谈摘要:对于学校教育教学的职责来说,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思想道德品质,为未来学生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最终培养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新时期合格公民。

关键词:创设情境;社会实践;学科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要全面把握课程特点,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把道德引导和法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既要关注学生知识的学习,更要落实新课改下的三维目标,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渗透其中,通过教师有效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收获,最终在生活中落实,这样才能够实现教育“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

瑞士心理学家裴斯泰洛齐说:“要使教育心理学化。

”这事实上指出了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还是在学生自身,也就是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学生才能愉快接受,主动学习。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情境,要以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为基点,解决学生知与不知的矛盾,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

(一)利用讲故事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小学生更喜欢故事类型的题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在教学的过程中,把学习内容和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有机地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去阅读和感知,让学生自己来谈一谈心得体会,这远比给学生一个知识的结论要深刻、形象得多,学生也喜欢参与、喜欢求知。

(二)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亲临体验。

例如教学《有了矛盾怎么办》一课时,创设这样的情境:上课铃响了,请一名同学急匆匆地进入教室,慌乱中把一名同学的铅笔盒碰掉在地上,这名同学看都没看一眼,就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小学生品德培养论文12篇

小学生品德培养论文12篇

小学生品德培养论文12篇论文一:品德教育的重要性本文探讨了小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分析了品德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提出了有效的品德培养方法。

论文二:家庭在小学生品德培养中的作用本文研究了家庭在小学生品德培养中的重要性,探讨了家庭教育对孩子品德的影响,提出了家庭培养品德的有效策略。

论文三:学校在小学生品德培养中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学校在小学生品德培养中的作用,探讨了学校教育对小学生品德的影响,提出了学校参与品德培养的有效途径。

论文四:小学生品德培养的课堂实践本文介绍了在小学课堂中开展品德培养的实践经验,包括教师的角色、课堂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等。

论文五:小学生品德培养与作业设计本文探讨了小学生品德培养与作业设计的关系,提出了如何通过作业设计来促进小学生品德发展的方法。

论文六:小学生品德培养中的角色扮演活动本文介绍了在小学生品德培养中利用角色扮演活动的方法,分析了角色扮演活动对小学生品德的影响。

论文七:小学生品德培养中的社区参与本文讨论了社区参与在小学生品德培养中的重要性,探讨了社区对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积极影响。

论文八:小学生品德培养与体育活动本文研究了小学生品德培养与体育活动的关系,探讨了体育活动对小学生品德培养的促进作用。

论文九:小学生品德培养与艺术教育本文分析了小学生品德培养与艺术教育的关系,探讨了艺术教育对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积极影响。

论文十:小学生品德培养中的团队合作本文介绍了小学生品德培养中的团队合作活动,分析了团队合作对小学生品德发展的重要性和影响。

论文十一:小学生品德培养中的纪律教育本文研究了小学生品德培养中的纪律教育,探讨了纪律教育对小学生品德发展的重要作用。

论文十二:小学生品德培养的评价方法本文探讨了小学生品德培养的评价方法,提出了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小学生品德发展。

以上是12篇小学生品德培养论文的标题,每篇论文将关注不同方面,通过研究和分析来提出有效的品德培养策略,帮助小学生全面发展其品德素质。

小学德育工作论文(优秀5篇)

小学德育工作论文(优秀5篇)

小学德育工作论文(优秀5篇)浅谈小学教育德育工作论文篇一论文摘要:现代小学德育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计划的制定、组织实施、质量检控、总结创新等四个基本环节。

其中每个环节的构成又是多元性、多层次性的。

要重视德育工作的科学化和艺术性。

加强小学德育管理,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是促进小学教育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前提,也是小学德育工作实现规范化、系列化、具体化、制度化的重要保证。

论文关键词:小学德育管理系统工程计划实施检控总结创新小学属于基础教育阶段。

基础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为了确保人才培养的方向,客观上要求小学教育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德育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端正办学思想,坚持不懈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基于德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必须加强德育管理。

现代小学德育管理的任务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前提下,加强和改善学校对德育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德育工作体制,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协调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实现德育目标。

一、计划的制定制定德育工作计划是在国家关于德育工作的方针的指导下,为实现预定的德育目标及任务而采取的规划步骤。

学校德育工作是一个科学的管理和实施过程,因此,一个详尽、周密而具体的工作计划,可以使德育工作有序地进行。

制定德育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1,制定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是小学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缺少它就象在大海中迷失了方向的船只一样,一切德育活动将无处着手。

小学德育工作目标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结构,反映了党和国家对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总的要求,也反映了一定时期人才培养的总的向和总的趋势。

德育目标的制定一定要符合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

同时,为了便于实际工作的顺利进行,还要把总目标进行分解,制定出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德育目标。

小学德育论文【4篇】

小学德育论文【4篇】

小学德育论文【4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小编为您精心收集了4篇《小学德育论文》,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小学生德育论文篇一小学生思想品德课学习不良心态及对策小学的思想品德课,是小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和重要阵地。

但由于教师、学生的主客观不利因素的影响,造成学生逆反心理,产生了对思想品德课的不良学习心态;具本表现如下:(1)消极型的学习心态。

这些学生在学习中,存在态度定势,缺乏信心,心态过分紧张,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

他们学习积极性不高,不愿动脑筋;没有耐力,其情感、思维、求知欲等心理状态都处于薄弱状态;缺乏学习动力,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成绩低劣。

(2)淡漠型的学习心态。

这类学生表现为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没有意志力,思维消极定势,缺乏灵活性;依赖教师支配,其心理状态陷于固定看法,情感淡漠;认识模糊。

(3)消遣型的学习心态。

这类学生主要特征是兴奋好动。

学习中不能认真思考课文中的观点,而是各个环节跳跃,活动过多,激奋冲动,注意短暂,思维无定势,缺乏意志力。

(4)沉闷型的学习心态。

这些学生的特点是对学习思品课感到沉重而烦闷,没有积极参与的心理,对课文观点是似而非;由于感性经验缺乏,学习感到困难,其心理状态处于矛盾之中。

分析以上小学生不良学习心态的原因,主要是:教师对思想品德课教学不重视;教学方法单调呆板,不符合认识活动的规律;传授知识单性,教学内容枯燥无味,缺少情感心理因素;教师的能力低弱,对复杂多变的教学动态,不能应急驾驭;(5)来自学生主观方面的问题,如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重视语文、教学等学科,而忽视思品学习等原因,造成学生被动学习和厌烦学习的心理态。

综上所述,我们采取的对策是:(1)教师要理解教材,把握教学要求。

面对学生复杂学习心理,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中心观点、基本思想、基本知识,使认识角度与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为一体;教学时,选用最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例证,使儿童的认识结构和教学结构融为一体;对于难点要采取前有孕伏,减缓坡度,螺旋上升的办法,既重视直接感知,又注意从已知推出未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

小学品德优秀教学论文

小学品德优秀教学论文

小学品德优秀教学论文篇1:学校品德教学论文学校品德教学论文一、角色扮演引发共鸣近年来,有识之士提出“让同学中在活动中学习思品”、“思品教学体现活动化”等观点。

在思想品德课中,一篇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亮课文,可以让同学自己来扮演课文中人物,表演出整个故事情节。

通过一台有血有肉、情节生动课本剧,同学可从中领悟到课文中思想内涵。

这是一种以社会阅历为基础而设计出教育模式。

它使同学如身临其境,增加社会中角色意识,唤起责任感。

例如《我想要我能要》一课,有关星星和爸爸妈妈逛商场吵着买东西一段情节,就可以让同学以模拟百货商店为背景,由同学来扮演爸爸妈妈和星星,双方都试图劝说对方。

让同学演了后评,评了再演。

这样在评演中不断完善自己言行,熟悉到想要和能要之间区分、差距,加上老师点拨和激励,同学道德熟悉不知不觉内化为同学行动而外显出来。

再如教学《父母疼爱》一课时,可以让同学来扮演自己父亲或母亲是怎样关爱自己。

以剧本形式,进行亲身体验,同学有如身临其境之感,充分体会到父母之爱宏大与无私,深切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情感互动,从而使同学孝敬父母、敬重长辈想法油然而生。

二、组织辩论深化明理同学道德熟悉不能只局限于课本,有时必需通过活动拓展熟悉,深化明理,而开展课堂辩论,是达到这一目有效方法。

中央电视台曾经现场直播“国际大专辩论会”,吸引了很多观众。

来自不同国家选手旁针博引,唇枪舌剑,向广阔观众展现了灵敏思维,超凡口才。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老师通过创设道德认知冲突或抓住同学认知冲突,让同学采纳辩论方式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同学学习爱好,乐观思索,主动探究,在辩论中深化明理,提高道德推断力量和道德行为力量。

如上网,这是目前在同学中比较流行一种活动方式。

对于它利弊,社会上看法众说不一。

但在家长和老师看来,同学上网利大于弊,由于同学尤其是学校生自控力量差,很简单入迷而耽搁学习。

那么同学想法呢?是受不了诱惑还是逆反心理作祟?以至于屡禁不止。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精选7篇)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篇1摘要:本文笔者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第一,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激发道德情感,完成教育。

第二,在生活与活动中通过言传身教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第三,运用说服的方法使生明白道理,多次反复地说服,形成良好品德。

第四,学校家庭互相沟通,共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生活与活动说服家校沟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迅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所以高尚的思想品德会对学生今后的成长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甚至会影响一生。

作为教师,要引导好、培养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应该率先垂范,为人师表,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和谐的语言、规范的行为和真挚的情感去影响、启迪、塑造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教师高尚的师德沐浴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在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学校教育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不仅仅靠思想品德课来完成,其他学科也应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这因为各学科教师都肩负着既传授知识又造就人才的双重任务,因而在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使学生受到应有的思想教育,是德育的一条有效途径。

因此,教师应课堂上创设情境,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不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让学生全员参与,充分展示自我,使学生在课堂中了解自我与他人,明白某些事情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

教师应善于利用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善抓细节,讲求实效,避免呆板,声情并茂,启发学生心智,调动学生心绪,拨动学生心弦,这对学生一生都有好处。

教师是对学生实施教育的主体,教师的思想、知识、师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小学教师,他们是第一个运用科学而系统的教育方法引导少年儿童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的人,他们对少年儿童乃至其一生都有重要的影响。

在少年儿童的心目中,教师是最神圣、最完美的人,是道义和知识的化身,所以他们对教师的信任和敬重超过了一切人,教师的每一句话他们都深信不疑,教师的每一个动作都是他们模仿学习的榜样。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论文6篇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论文6篇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论文6篇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论文6篇第一篇:品德教育扎根在小学英语课堂一、营造良好德育环境,耳濡目染熏陶学生心灵良好的德育环境绝非仅仅是外在的物质之美,更需要内涵之美,具体体现在教学环境美,师生交流中流露出的情感美等。

如学习氛围、生活气氛的营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处,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使他们感受心灵的熏陶。

因此,我们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要通过语言、表情不断给学生创设德育渗透的情境,在耳濡目染中影响学生的思想。

二、挖掘教材德育因子,不失时机渗透品德教育在现行小学英语教材中,尤为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这方面的素材可谓蕴含在各个单元。

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捕捉这些德育因子,将其适当放大,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得以良好心灵的升华。

如,学习动物这个单元的时候,如:dog,cat等,我及时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让学生知道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人类对动物不友好,一方面会导致动物濒临灭绝,物种逐渐减少,同时,也是在毁坏我们共同的家园,既培养了学生爱护我们共同家园的意识,又培养了学生关爱世间万物,呵护生命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渗透德育,不留痕迹滋养学生品德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

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瞄准时机,巧妙地将德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收到润物无声、不留痕迹的效果。

否则,生硬的灌输、牵强附会的生拉硬扯都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弱化德育教育的效果,效果也往往适得其反。

四、组织丰富多彩活动,春风化雨塑造学生心灵德育教育,重在感化熏陶,一味地说教不仅起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遭致学生思想上的反感。

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要巧于设计,精于谋划,通过一些学生情感上乐于接受的活动,让学生内化为思想上的认识。

如通过课余的单词拼读、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等活动,培养学生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总之,德育教育无处不在,我们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正确恰当的方法,将德育渗透与英语教学巧妙融合起来,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这样,长此以往,美好的品德必然犹如雨露,深深扎根在学生的心田,使学生成长为自信、健康、向上的合格人才。

小学德育论文优秀9篇

小学德育论文优秀9篇

小学德育论文优秀9篇浅谈小学德育教育论文篇一开展道德教育活动,可以有很多具体的形式,将生活化的理念引入到道德教育活动中,可以让学生们在现实的真实的环境中更好的理解抽象的道德规范和基础的理论知识。

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和理解去接受道德教育,这样,学生就能够真正的将这些知识点转变成自己的一部分。

除了传统教育当中,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榜样引导等方式之外,生活化的理念的引入可以让道德教育有更多创新的形式,在学生的注意力培养,道德教育认同度方面获得提高。

所以,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生活化的理念可以带来更多新的尝试。

一、围绕道德教育的主题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教育方式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也都有自己的办学风格,所以,在道德教育方面也要探所出一条自己学校特色的道路。

例如,可以从校本课程入手,逐渐地形成独具本校特色的道德教育传统。

在课程研发的时候,需要反复实验等问题,这些巨大的难题和阻碍的出现,都是正常的,但是一旦成型之后,教学就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这也保证了后续道德教育效果的延续。

二、让教师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价值,转变德育工作理念三、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关注到学生的情感体验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校园环境是小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所处的主要环境。

走在校园中,校园文化的布置,校园的整体文化氛围,都会给学生带去潜移默化的影响。

所以,从生活化的策略来说,校园文化如何建设,如何打造,也是整个小学德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

不仅要注重自然环境的干净整洁,优雅美感,也要注重文化环境的健康积极向上。

充分利用校园的整体环境,进行道德教育的宣传教育活动。

小学生所处的校园环境,也是他们每天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所接触的环境。

进入小学阶段,学生们白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中度过,所以,文化环境的打造,要特别注重对学生良好道德素质熏陶的影响。

尤其避免对学生产生负面的消极影响。

在校园环境中,如果发现学生的一些非道德行为,甚至一些教职工的非道德行为,要及时地干预,避免扩大消极的影响。

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论文范文精选7篇

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论文范文精选7篇

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论文范文精选7篇1. 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小学中的重要性与实施方法本文探讨了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小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实施方法。

通过研究现有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指出了道德与法治教育对学生品德养成和社会和谐发展的积极作用。

在实施方法方面,重点介绍了以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和课堂讨论为主要手段的教学模式,并提出了在小学教育中推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具体策略和建议。

2.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学生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学生社会行为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社会行为素质,减少不良行为和违法行为的发生。

同时,研究还发现了影响学生社会行为的因素,并提出了一些促进良好行为发展的教育策略和方法。

3. 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小学生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探究本文从心理学角度探究了道德与法治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

研究发现,道德与法治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价值观念和良好的行为规范,对于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还提出了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中如何更好地发挥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小学生心理发展中的作用的建议。

4. 防范校园欺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践与探索本文介绍了在小学中防范校园欺凌的实践与探索。

通过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对欺凌行为的认识和抵抗能力,有效减少了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文章还分享了一些成功的案例和实施经验,并提出了加强防范校园欺凌工作的建议。

5.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本文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进行了研究。

通过分析现有课程的优缺点,提出了编制符合小学生认知和发展特点的教材和教具的建议。

同时,还探讨了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角色和教学策略,以提高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教学效果。

6.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互动研究本文研究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互动关系。

通过访谈和调查研究,分析了家庭教育对于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影响以及家长在教育中的作用。

小学德育论文模板(10篇)

小学德育论文模板(10篇)

小学德育论文模板(10篇)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思想发展的关键时刻,犹如一张白纸,画上什么样的图案就呈现什么样子的作品。

小学教育作为人的启蒙教育阶段,必须对学生要进行正确的德育教育,要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要教育学生具有辨明是非的能力,在大是大非面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在塑造小学生人格的关键时刻,德育教育千万不可忽视。

所以说,面对社会上形形、五花八门的不良行为的侵蚀,必须加强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用好的德育教育净化学生的思想,给小学生一个健康、有利的成长环境。

(二)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主体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在党的十上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为“中国梦”的具体参与者,每一个中国人都肩负着这种神圣使命。

而小学生作为祖国的希望,更是未来“中国梦”的主力军,是民族的未来。

在将来的日子里,他们将会成为社会的主体,他们是社会的继承者,对社会文化具有和创新的能力。

现代的德育教学的走向就是在社会中学习,并且终身学习,永远都不能停止。

在小学生处于成长的时候,给他们涂上浓重的道德思想和道德品质的色彩,不仅会使他们终身受用,而且,能有效地提高祖国下一代整体的道德素质,为实现民族复兴发挥顶天立地的作用。

二、当前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当前的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的成绩总体来说是值得肯定的,教师通过各种努力在为学生的德育教育方面也做了许多努力。

但是,综合看来,当前我国小学阶段德育教育中仍存在不少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小学德育教师专业性不足教师是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的引路人,尤其是在小学教育期间,教师在课堂教育中更是担负着重任,教师对德育课程的理解程度和专业技能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率和预期的目的。

然而,在当前的小学中,德育课程的专业师资力量薄弱。

甚至有些学校,是语文教师或者数学教师、音乐及美术教师兼任德育教师,在德育知识的专业技能方面缺乏系统的学习和培训,教学活动经常流于形式,难以得到实质性的教学成果。

小学德育工作论文(优秀9篇)

小学德育工作论文(优秀9篇)

小学德育工作论文(优秀9篇)网络时代小学德育工作探讨论文篇一(一)网络时代带来的机遇网络时代的到来相应的就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网络时代不仅带来了教学思路、内容、形式等的转变,同时也为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机遇,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丰富了教学资源。

网络时代的到来,教师可以轻松获取大量教学资源,以大量的例证、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丰富课堂内容。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德育工作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完成的,教师在课堂中会将善恶美丑以确定的形式告诉学生,学生只是记住、懂得,却并不是经过自身理解得成的,而网络资源的引用,能够很好的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德育的意义。

2、丰富课堂的表现形式。

与网络时代相对应的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载体,为课堂教学增色许多。

对于小学德育课而言,丰富的课堂表现形式能够进一步吸引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增强课堂表现力。

以往德育课程多数以说教为主,内容的表达受制于教师的语言,尤其对于感性认识为主、想象力丰富的小学生而言,无疑增大了理解难度,降低了教学的吸引力。

网络时代的到来恰好解决了这样的弊端。

(二)网络时代带来的挑战尽管网络时代的到来为小学德育教学的发展带来了有益之处,并为教学开辟了新的思路,但在教学中,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等特点,加之小学生认知特点等都对小学德育教学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网络信息的良莠不齐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信息的虚拟性、开发性等特点,即使对是非有自己判断的成年人都会有迷茫的时候,对于小学阶段学生而言更是严重的挑战。

在网络时代,学生可以轻松地接触到各种资源,对于事件的评论也是多样观点并存,其中也不乏极端的观点,这些信息的存在,对于尚无理性判断能力、对新鲜事物兴趣高的小学生而言是极大的挑战。

2、对于网络的过度依赖在小学阶段,无论在教学中依赖多媒体技术,还是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生交流,都有可能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就是网络是生活或者说学习中的必需,家长与教师的引导稍有不慎,可能会形成学生对网络的过度依赖。

我国小学德育教育论文9篇.pdf

我国小学德育教育论文9篇.pdf

第一篇:我国小学德育教育再思考 一、引言 近年来,学校德育教育已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我国学校德育教育由重视程度不够、认识程度不足开始转向对学校德育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探索与改革。

小学德育教育由于德育教育对象的特点(单纯、少认知参与等),使小学德育教育内容流于空洞、简单化,教学方法单一、无趣,从而使我国小学德育教育问题突出。

二、道德认知模式与小学德育教育的新认识 道德认知模式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与道德教育专家劳伦斯?科尔伯格,他受启发于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1]。

道德发展模式以引导学生参与道德判断为途径,以发展学生道德推理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学生道德认识为目的,在认知冲突中寻求认知判断水平的提升与发展[2]。

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会经常遇到与自己现有的“认知图式”相冲突的事件,此时认知中将会出现“不平衡”,一般情况下个体会在现有的认知水平下做出判断———“认同”或是“不认同”,个体的道德认知就会在这“认同”与“不认同”中得以发展[3]。

同样地,小学生,在面对外界的道德刺激事件是其认知发展同样会经历“冲突”,从而会引起其认知的变化与发展。

分析小学生独自面对道德冲突事件时,无论是“良性认知冲突”还是“不良认知冲突”,在小学生的道德认知判断下,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一)良性冲突 1.学生认同,改变自身原有道德认知中的不良认知重新形成自身的道德认知,提升自身的道德认知判断水平并朝着正确的道德认知方向发展; 2.学生不认同,原有的道德认知中的不良认知继续保持,学生的道德认知判断水平不会发生变化,道德认知发展方向存在偏离危险。

(二)不良冲突 1.学生认同,情况一:改变自身原有的正确的认知朝着错误的道德认知方向发展;情况二:不改变原有的认知,只是在原有认知中添加了一些不良因素,道德发展存在危险。

2.学生不认同,认为此类冲突是违反正确的道德标准(存在于个体自身认知图式中),个体道德认知判断水平得以提升并有着良性发展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工作
摘要:我国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在学校、家长、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较好地促进了教学的发展和改革。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问题对策
引言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为小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
综合性的必修课程,是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承担着提高小学生思想品德,养成日常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任务。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是实施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它在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训练学生的道德行为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具备的优势。

一、转变观念,引起重视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为小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
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其目标是以加强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因此,学校应将思想品德课放在与语文和数学等课程同等的教学地位,应选择有责任心、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专职思想品德
课教师,而不应该把它当作一门副科,更不应该让没有经验的教师担任思想品德课教师。

二、提高个人能力,增强人格魅力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教师的基本要求所在,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格力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学生对教师怀有特殊的信赖感.从他们的幼小心灵看来,老师的形象是非常高大的,他们把老师看成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人,愿意听从老师的教导。

但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真正履行教师的职责和义务,在思想道德和言行举止上没有起到榜样作用,他们对老师的厌恶和反感也是显而易见的。

孔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为此,思想品德课老师要对自己所教的内容坚信,对自己宣传的人物崇敬,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影响学生,以自身做人之本教会学生怎样做人。

思想品德课老师还应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转变观念,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学校间的相互交流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丰富自己的课内和课外知识和经验。

教师还应注意语言表达的艺术,在教学过程中,做到语言含情,声情并茂,语调变化,抑扬顿挫,语态并辅,配合表情,语速有快慢疾徐,音量有高低起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热情,增强教学的凝聚力,同时注重语言的幽默诙谐,使自己的教学能够和科学性、趣味性及教育性结合起来。

另外,思想品德课教师还应注意仪表、仪态,在仪表上要注重美观、自然、整洁,要大方得体,
在言谈举止上要从容大度,符合教师的基本要求。

三、开放教材,活用教材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越来越多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工作者认识到:人们往往把道德教育从人的生活、社会生活中剥离出来,把它们作为一种孤立的现象来对待,使教育失去了针对性和实效性。

思想品德要体现生活化,实现“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因此,思想品德课的教材应联系实际,及时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

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材不再只是传递知识信息(包括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知识)的载体,更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凭借的话题、范例。

学习教科书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调动学生进行心理活动、思想活动.促进学生交际,不断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教育质量。

教师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敢于冲破教材、教学用书的束缚,打破教材的框架,合理调整、改编教材,灵活地处理教材、运用教材,带学生走进“活”教材,走进现实生活,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得对社会对生活中诸多问题的正确认识。

四、激发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作用
人的主体性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人的最本质的属性,是人作为主体而在一切对象性活动中与客体相互作用而表现和发展起来的
功能特性。

但是.并非每一个人都是现实的主体,只有当人具有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并现实地作用于客体的时候,他才可能成为活动主体,具有主体性,即人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是需要培养和发展的。

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他们的主体意识淡薄,作用于
客体的能力有限.应该说还只是一个发展中的主体。

待开发的主体.是处于一种未定型的但朝着一定方向前进的状态。

因此,教师需引导、保护、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培养和形成学生健全的个性,使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

教师不要把学生看成是被动学习的认知体.而应把他们看作是完整的生命体,是现实的主体,要注意启发、尊重和依靠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首先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设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以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兴趣,进而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

(2)巧引故事。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及要求,选择包含相应思想、道德品质的故事,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述,启发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寓于故事之中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要求。

如果在思想品德课上时常穿插一些有趣、新颖的小故事,就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真正做到认识深刻、理解深刻,并且受到很好的思想教育,从而达到教学和品德教育的目的。

(3)巧设问题。

好的问题可以诱发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教材内容,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成为主动学习的探求者。

(4)借助表演。

表演是学生十分喜爱的一种教学形式。

在课堂
上借助表演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教师可让学生将教材中比较抽象、深奥、年代久远的内容即兴改编成戏剧、小品等表演形式,让学生担当其中的角色,让课堂成为表演的舞台,使学生在“玩”中接受教育。

结语
教育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反复的实践中才能形成。

思想品德教育任重而道远,要想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就必须适应时代步伐,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使学生的知、情、意、行主动、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玲雨.关于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考试周
刊.2009
[2]邹凯悦.如何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j].文理导
航.2010
[3]李丹娜.新课标下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探析[j].中学教学
参考.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