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1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由单数教育学到复数教育学
传统教育学在寻求其理论基础的合理性的过程中,逐 渐演变为哲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生理学等 学科共同参与的领域,从而由单数教育学演变为复数 教育学。
单数教育学是指一门独立的教育科学;复数教育学则 意味着教育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门学科在教 育领域的应用,是各分支教育学科的总称(“科学” 是个集合名词,在大多数场合是没有复数形式的)。
版。 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教育与教育学》,人民教
育出版社1993年版。
陈桂生:《“元教育学”辩》,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年版。
唐莹:《元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美] 肯奈斯 . T .汉森等著、李长华等译:《教育学导 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德] 沃尔夫冈 . 布列钦卡著、钟启泉等译:《教育科 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批评和建议》,华东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1年版。
[美] H.A.奥兹门等著、石中英等译:《教育的哲学基 础》,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问题:
你所理解的教育学是怎样一门学科?教育学应 该或能够为我们提供什么样的指导和帮助?
什么是教育?你认为教育对于个人和社会具有 什么意义?
什么是教师?(职业角色、职能、职业素养等)
第一讲 何谓教育之学
6、从pedagogy到education再到educology
pedagogy——教仆(教学法、应用的艺术,不具有深奥 的科学)
education——更强调教育学的学科地位和学术研究。既 指教育又指教育学。
Education is an art ; education is a science. Educology——教理学,指称“引发”或“发展一切天然
一、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 二、教育学的学科性质 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四、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一、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由来
1、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知识
1605年,英国学者培根将人类的知识分为九个层次,其 中在第九个层次中包含有“教师的知识”(教育知识), 主要指知识的分期问题、由简入难和化难为简的问题、因 材施教的问题以及练习的安排问题等。
3、学科雏形的教育知识——大教学论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年),代表整个教育知 识学科化的最初成果。
像以往的“教学论一样,目的在于阐明简便而可靠的教学 方法,探索教学的艺术。但在论证上却试图摒弃以往失之 肤浅的后验方法,运用先验的方法阐明教育人的艺术的学 理。而实际探讨的对象,也不囿于教学方法或教学艺术, 还包括教育目的、作用、任务等。
教育基本理论、教育理论、教育的理论基础——不是 一个单独的学科,是有关教育的一些思想、学说。
教育学原理——以教育学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元教育学”。
本课程兼“教育原理”与“教育学原理”二者 有之。
二、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及教育信念 增强理论思维的能力。 奠定学习其他教育学科及研究现实教育问题
力量”之科学,即整个教育知识体系。
汉语“教育学”最初是由德语经由日语“教育学”转译过 来的(1901年,立花铣三郎讲述、王国维翻译的《教育 学》——日本式的赫尔巴特教育学)。
总结:
作为一种知识体系,教育学的复杂性——对其 内涵不同视角、不同层次的理解。
教育学的内涵和外延具有历史性和发展性
教育学的复杂性取决于教育活动的复杂性,而 教育活动的复杂性取决于人的复杂性。因而, 教育学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人学。
虽然教育知识在培根的知识体系中居于最低层次,且处于 依附地位,但毕竟第一次被列入学术的殿堂,具有划时代 的意义。但此时的“教师的知识”并不是学科意义上的教 育知识。
2、教的学问
古代社会,行重于知,学重于教,关于学习、践 行和自我修养的思想比较发达。16世纪后期开始, 伴随着教育规模的扩大和科学知识的发展,人们 越来越关注教的问题,探索“简易而可靠的”教 学方法成为众多学者和教育改革家探索的焦点。 因而出现了以“教谕”(didactica,源于希腊文) 为名的教的学问,主要指教学方法的知识(在17 世纪以前指称全部的教育知识)。
的基础
三、学习本课程的建议
阅读第一。主要是阅读教育名著,教育论著及 相关著作,教育期刊和浏览教育网站。
问题第二。善于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 思考第三。养成思考的习惯,多问“为什么”。
对教育问题的深入思考是保持学习兴趣的基础。 交流第四。交流是重要的学习渠道,是理解问
题的关键。师生交流、生生交流。 研究第五。学习是为了研究,研究是为了更好
教育学原理
教科院研究生
导言
一、有关本课程的几个相关概念及其研究范围 二、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三、学习本课程的建议 四、本课程的教学方法 五、本课程的参考书目
一、有关本课程的几个相关概念及其研究 范围
教育学——所有教育知识的总称。
教育原理、教育概论、教育一般原理——探求教育事 理的学科,不同于应用学科。理论教育学,与“实践 教育学”相对应。
的学习。
四、本课程的教学方法
讲授为主,讨论和自学为辅。
五、本课程的主要参考书目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叶澜:《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十二院校:《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
泛智思想、班级授课制等。
“教学论”的含义和用法已约定俗成,不能用以指称整个 教育知识。
4、独立教育学的出现
康德——把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首次在大学讲授 (1776年、哥尼斯堡大学),在哲学系开设教育学课 程,表明教育学研究开始进入专门的学术领域。
赫尔巴特——1806年《普通教育学》,1835年《教 育学讲授纲要》。“教育学作为一种科学,是以实践 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前者说明教育的目的,后者 说明教育的途径、手段和障碍”。
(二)教育学的形成过程
1、形成的条件
外部条件:教育实践的需要;教育知识的丰富与积淀;科 学发展的奠基;学者和教育家们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