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焊接工艺规程

合集下载

换热器制造工艺规程

换热器制造工艺规程

管壳式换热器制造工艺规程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本公司管壳式换热器组装制造中的具体工艺要求2、引用标准《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151-2014《管壳式换热器》和GB150-2011《固定式压力容器》。

3、基本要求管壳式换热器主要受压部分的焊接接头分为A、B、C、D、E五类,按下图所示。

a) 壳体圆筒部分的纵向接头、球形接头与圆筒连接的环向接头、各类凸形封头中的所有拼焊接头以及嵌入式接管与壳体对接连接的接头,均属A类焊接接头。

b) 壳体部分的环向接头、锥形封头小端与接管连接的接头、长颈法兰与接管连接的接头,均属B类焊接接头,但已规定为A类的焊接接头除外。

c) 平盖、管板与圆筒非对接连接的接头,法兰与壳体、接管连接的接头,内封头与圆筒的搭接接头,均属C类焊接接头。

d) 接管、人孔、凸缘、补强圈等与壳体连接的接头,均属D类焊接接头,但已规定为A、B类的焊接接头除外。

e)非受压元件吊耳、支座垫板与压力容器连接的焊缝,均属E类焊接接头。

对不同板厚对接的规定:a) 下列不同板厚必须削薄厚板:当?2≤10mm,且?1-?2>3mm及?2>10mm且?1-?2≥?n或>5mm时,必须削薄厚板:削薄形式分单面削薄和双向削薄。

见图2。

b) 下列不同板厚对接无须削薄:当?≤10mm且?1-?2≤3mm及?2>10mm且?1-?2≤?2或≤5mm时,无须削薄板厚,且对口错边量b 以较薄板厚度为基准确定。

在测量对口错边量时,不应计入两板厚度的差值。

筒节长度应不小于300mm。

组装时,不应采用十字焊缝,相邻圆筒的A类焊缝的距离,或封头A 类焊缝,焊缝的端点与相邻圆筒A类焊缝的距离应大于名义厚度?n 的三倍,且不小于100mm,(当板厚不同时,?n按较厚板计算)。

4. 壳体园筒园筒厚度园筒厚度应按GB150的规定进行计算,但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及高合金钢园筒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下表的规定。

mm壳体园筒内直径允许偏差可通过外园周长加以控制,其外园周长允许上偏差为10mm,下偏差为零。

管壳式换热器通用工艺守则(修改)

管壳式换热器通用工艺守则(修改)

张家港化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Q/ZHJ05.03-2010 管壳式换热器通用工艺守则编制:校对:审批:日期:管壳式换热器通用工艺守则本守则若与图样及工艺文件有矛盾时,应按图样及工艺文件为准,低于国家有关标准时以国家标准为准,反之以本守则为准。

1、材料1.1制造换热容器的主要受压元件(如壳体、封头、换热管等)的材料,质量及规格应符合国标、部标和有关技术条件要求。

材料证明上的内容按有关规定必须填写齐全。

采用国外材料时,应按《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第2.9条要求进行检验、验收及复验。

1.2 含碳量大于0.25%的材料不得用于焊制换热容器。

1.3制造换热容器的材料标准,热处理状态及许用应力值按GB150及GB151的规定。

1.4钢板的表面应光滑平整,不得有裂纹、分层、气泡、夹杂、结疤等缺陷。

钢板表面存在的深度缺陷不得超过钢板厚度公差1/2的下限,个别损伤,允许用细砂轮清除,但不得低于钢板厚度名义尺寸的下偏差。

1.5钢板的低倍组织不得有肉眼可见的缩孔、裂纹和夹杂。

1.6换热管的内外表面不得裂纹、折迭、轧折、离层、发纹和结疤缺陷存在,上述个别缺陷其深度未超过管壁厚负偏差时允许清除,并进行压力试验合格。

1.7 对于双管板换热器,换热管和管板材料还应符合以下要求:1.7.1换热管应采用较高级精度的管子,换热管外径的许用偏差控制在±0.10mm,管子壁厚偏差为±7%。

1.7.2换热管应按材料的不同规定材料的硬度。

1.7.3根据换热管材料的力学性能要求对管板的屈服强度和硬度提出采购要求。

通常将硬度差控制在管板比换热管硬度高HB30~HB60。

1.8 所有材料都必须有接货检验记录,并按公司相关规定进行标识。

1.9 材料在切割前应将标记进行移植。

2、筒体制造2.1施工者根据施工图,要求画下料展开图。

2.1.1焊缝布置:a、立式换热器左右对称布置。

b、卧式换热器,水平线以上部位对称布置(并不被鞍座覆盖)。

换热器管板焊接工艺

换热器管板焊接工艺

换热器管板焊接工艺作者:路红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5期摘要:换热器作为传热设备被广泛用于各个领域,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方式有胀接、焊接、胀焊并用等型式,其中焊接是最常用的连接方式,而焊接工艺的好坏,往往决定了换热器的质量优劣和使用寿命。

本文重点分析了换热器管板焊接的质量通病、提出了焊接工艺的施工要点,并就焊接变形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热换器;焊接;焊接变形Abstract: The heat exchanger as a heat transfer device is widely used in various fields, expanded joint connection tube to tube sheet welding, expansion welding and types, including welding is the most common connection, while the welding process good or bad, often determines the quality of the pros and cons and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heat exchanger. This paper focuses on a the quality common problem of the heat exchanger tube sheet welding, construction points of the welding process, and welding deformation response measures.Keywords: heat exchanger; welding; welding deformation.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一、换热器管板焊接的质量通病管板和换热管焊接接头受力情况复杂,并且换热器本身在制造中工序多,要求高,有些方面常被忽视,容易产生缺陷,在次数少的超压检验难发现。

内孔焊式固定管板换热器施工工法(2)

内孔焊式固定管板换热器施工工法(2)

内孔焊式固定管板换热器施工工法内孔焊式固定管板换热器施工工法一、前言内孔焊式固定管板换热器是一种常见的换热设备,具有良好的换热效果和稳定性。

为了确保内孔焊式固定管板换热器的施工过程顺利进行,需要采取一种有效的施工工法。

本文将介绍一种内孔焊式固定管板换热器施工工法,包括其工法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和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该施工工法主要特点如下:1. 采用内径焊接技术,可以确保换热器的焊接质量和稳定性。

2. 采用固定管板结构,可以增加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3. 施工工期较短,可以提高工程的进展效率。

4. 工法灵活可控,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三、适应范围内孔焊式固定管板换热器施工工法适用于各种规模的工程,包括石油化工、电力、冶金、制药等领域。

适用于需要进行热交换的场合,如蒸汽发生器、热风炉、冷却器等。

四、工艺原理该工法的施工工艺原理是将焊接技术应用于内孔焊式固定管板换热器的制造过程中。

通过内径焊接技术,将固定管板与管子焊接在一起,形成换热器的换热面。

保证焊接缝的质量和稳定性,确保换热效率。

五、施工工艺施工工艺分为准备工作、焊接工作、检验工作和调试工作四个阶段。

1. 准备工作:包括设备搬运、场地平整、材料准备等。

2. 焊接工作: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焊接工作,采用内径焊接技术,确保焊缝质量。

3. 检验工作:对焊接缝进行无损检测,确保焊接质量。

4. 调试工作:进行水压试验和检修工作,确保设备完好无损。

六、劳动组织根据施工进度和具体场地情况,合理组织施工人员,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协调和顺利进行。

施工人员包括焊工、检验员、机械操作工等。

七、机具设备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的机具设备包括焊接设备、起重设备、无损检测设备、压力测试设备等。

这些设备应满足安全可靠、性能良好的要求,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八、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包括焊接质量、无损检测、压力测试等。

换热器管板堆焊工艺简析

换热器管板堆焊工艺简析

换热器管板堆焊工艺简析来源:西部石化网时间: 2010-12-30 字体: 大中小换热器管板堆焊工艺石亮(天津冠杰石化工程有限公司)摘要:以某石化公司油浆蒸汽发生器的管束制造为例,针对换热器管板堆焊变形大、容易产生堆焊裂纹等特点,通过采用反变形法,制定合理的焊接工艺和焊接顺序,确保了管板的制造质量。

前言本公司承接了某石化公司的油浆蒸汽发生器管束制造任务,原设备经过0.5a时间的运行,在管束管板的管程侧,换热管和管板的焊缝以及管板本身发生开裂,导致整套管束报废,需重新制作1套。

分析原设备报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管板堆焊的质量问题引起的,因此在新设备制造时,将关键控制点集中在管板的堆焊质量及编制实施正确、合理的制造工艺上。

1·油浆蒸汽发生器的材质及规格油浆蒸汽发生器是催化裂化装置的重要设备,为浮头式换热器,管束材质1Cr18Ni9Ti,规格准25mm×2.5 mm,数量为1 200根,自身质量为16.85t。

固定管板、浮动管板的材质均为16Mn锻+0Cr18Ni9复合层,固定管板的规格为准1 708 mm×216 mm,浮动管板的规格为准1 562 mm×216mm,其中管程侧堆焊复合层,堆焊厚度为10 mm。

2·油浆蒸汽发生器的制造难点综合分析,此套设备具有2个制造难点:(1)管板直径较大,为准1 708/准1 562 mm,单面堆焊容易引起凹陷变形。

(2)管板厚度为216 mm,堆焊时预热及道间温度控制不当易引起焊接裂纹。

综合考虑以上两方面,以固定管板为例,决定采用反变形法控制管板的焊接变形,同时采取多人同时分区堆焊的方法,以保证管板的堆焊质量。

3·制造工艺3.1毛坯检验管板锻造后应进行正火+回火热处理,并进行100%的超声波探伤,按JB/T4730—2005检验,Ⅰ级合格;同时,进行硬度复验,其硬度值≤HB220。

各项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堆焊。

换热器组装焊接通用工艺要求及质量保证措施

换热器组装焊接通用工艺要求及质量保证措施

4.2.2 胀管平头 4.2..2.1 换热管头连接要求一般采用先胀后焊,具体根据工艺 要求确定。胀接应严格按胀接工艺进行。 4.2.2.2 胀接连接时,其胀接长度,不应伸出管板背面(壳程 侧),胀接部分与非胀接部分应圆滑过渡,胀接操作时要 特别注意管头焊接区域的防污染; 4.2.2.3 对于换热管壁厚≤1.5mm的薄壁钛换热器要求必须进行 贴胀。(可选用机械胀以保证管头焊接端全贴合,以减少 焊接收弧时的气孔。) 4.2.2.4 平头应保证管头平齐,及必要的管头伸出长度。 4.2.2.5 为防止管板孔内多潮生锈及清理后的有色金属表面再 次氧化,换热管组装完后应尽快安排焊工检查清理后施焊。 4.3 焊接 4.3.1 焊接前管头焊接区应用丙酮擦洗,热吹风机或火焰枪吹 扫烘干,必要时可用高压氩吹除管头杂物,严禁用压缩空 气对管头进行吹扫。 4.3.2 锆、钛等特材换热管头严禁使用钢丝刷抛光轮清理。
管板与换热管接头泄露返修工艺
着色 光 清根 着色 清洗 清洗 烘干 水压 焊接 抛
1、用着色渗透探伤的方法,检查管板与换热管的焊缝泄漏点。 2、清根去除缺陷区域 3、清洗去除表面的着色剂 4、烘干去除内部的渗透剂、水渍等物 5、焊接 6、抛光 7、着色 8、清洗 9、水压
4.3.3 清理完后2小时内必须施焊,否则应重新进行清理。施焊前各个气 体管路和保护罩应预通气一段时间,保证无残留杂质和水气。 注:在焊接换热管之前必须完成壳体与管板的焊接。 4.3.4 焊丝必须在焊前清理干净,焊丝头的氧化段必须去除; 4.3.5 管头焊接必须严格按焊接工艺卡执行,在焊接过程中,应加强管头 高温区的保护,应提前送气,滞后停气,管头内放置铜芯。 4.3.6 焊接电流的选择应在保证工件焊透和熔合良好的情况下尽量采用小 规范; 4.3.7 整个管板接头的焊接顺序应在0°、90°、180°、270°和中间部位 对称错开施焊(如下图)

钛材换热器管头的焊接工艺

钛材换热器管头的焊接工艺

钛材换热器管头的焊接工艺钛材设备在制造过程中,由于其焊接性较差,因而对焊接技术与工艺提出了更高要求。

纯钛设备的焊接主要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工艺措施如下:1.主要焊接缺陷与原因简析钛材设备在焊接时的主要质量问题是极易氧化、氮化和脆裂。

钛在400℃时即开始大量吸氢。

导致脆裂。

钛易过热。

钛的熔点高 1680-1725 ℃,属难熔金属,在焊接时需要高温热源。

钛的导热系数低,仅为碳钢的一半,热量不易散失,过热倾向严重。

很容易导致裂纹产生。

此外,钛一旦沾染铁离子即变脆。

这也是导致钛材产生焊接裂纹的重要原因之一。

2.提高焊接质量的工艺措施2.1严格控制钛材含碳量及焊接材料纯度,使焊缝及焊缝周边均能得到氩气的充分保护。

首先,母材及焊丝中的氢、氧、氮、碳要尽可能少,含碳量应≤0.1/;其次,严格控制氩气的纯度,要求Ar≥99. 99% N< 0.005% , O< 0.002%,H<0.002%,水分在0.001mg/L以下。

2.2,采用纯氩保护的氩弧焊。

氩弧焊时, 采用直流正接极,保证熔透。

2.3严格焊前净化及保持施焊环境清洁,焊前清理对焊接质量影响很大。

材料表面氧化皮、油污及富集气体的金属层等,在焊接过程中易产生气孔和非金属夹杂,使焊接接头塑性、抗腐蚀性能降低,必须彻底清除焊缝周边,一般以机械清理法最简便,但不得采用钢丝刷。

采用机械清理时可先用丙酮去油污,细砂布除氧化皮。

除去氧化皮后再用丙酮擦洗一次。

值得注意的是,钛表面打磨只能用橡胶或尼龙惨合氧化铝的砂轮,决不能用打磨过碳钢的砂轮。

此外,打磨时不允许出现过热的色泽。

此外,保持施焊环境的清洁亦很重要。

海上平台因风大、潮湿,为保证焊接质量,必须设置防风棚,并保持棚内干燥、清洁,需要时配备去湿机,采取以上措施后均可取得良好效果。

2.4对焊缝及近缝区严加保护钛不仅像焊其它有色金属那样要严格保护熔池不被氧化、氮化,而且还必须对300℃以上的热影响区也进行良好保护;不仅正面要保护,而且还要进行背面保护,技术部 第 1 页(换热管内、外部均要氩气保护),以防背面在高温时被氧化或吸氢。

换热器制作工艺规程

换热器制作工艺规程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not for commercial use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not for commercial use换热器制作工艺规程换热器是压力容器中比较常见的换热设备,在制造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GB151《管壳式换热器》及相关标准的规定。

另外,还应按照以下工艺要求进行换热器的制造、检验、验收。

1、壳体1.1用钢板卷制时,内直径允许偏差可通过外圆周长加以控制,其外圆周长允许上偏差为10mm,下偏差为零。

1.2 筒体同一断面上,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之差为e≤0.5%DN。

且:当DN≤1200mm时,其值不大于5mm;当DN>1200mm时,其值不大于7mm1.3 筒体直线度允许偏差为L/1000(L为筒体总长)且:当L≤6000mm时,其值不大于4.5mm;当L>6000mm时,其值不大于8mm直线度检查应通过中心线的水平和垂直面,即沿圆周0°90°180°270°四个部位测量。

1.4 壳体内壁凡有影响管束顺利装入或抽出的焊缝均应磨至与母材表面平齐。

1.5 在壳体上设置接管或其他附件而导致壳体变形较大,影响管束顺利安装时,应采取防止变形措施。

1.6 插入式接管,管接头除图样有规定外,不应伸出管箱、壳体的内表面,而且在穿管前应将内侧角焊缝先焊,为防止筒体变形,外侧角焊缝待组装管束后再施焊。

2、换热管2.1 换热管管端外表面应除锈、去污。

用于焊接时,管端清理长度应不小于管外径,且不小于25mm;用于胀接时,管端应呈现金属光泽,其长度不应小于2倍的管板厚度。

2.2 换热管拼接时应符合以下要求:2.2.1 对接接头应作焊接工艺评定,试件的数量、尺寸、试验方法应符合JB4708的规定:2.2.2 同一根换热管的对接焊缝,直管不得超过一条;U型管不得超过二条;最短管长不应小于300mm,包括至少50mm直管段的U型弯管段范围内不得有拼接焊缝;2.2.3 管端坡口应采用机械方法加工,焊前应清洗干净;2.2.4 对口错边量应不超过换热管壁厚的15%,且不大于0.5mm;直线度偏差以不影响顺利穿管为限;2.2.5 对接后应先取相应钢球直径(d≤25 钢球直径0.75di;25<d≤40 钢球直径0.8di;d>40 钢球直径0.85di;di为管子内径=2.2.6 对接接头应进行射线检测,抽查数量应不少于接头总数的10%,且不少于一条,以JB/T4730的Ⅲ级为合格;如有一条不合格时,应加倍抽查;再出现不合格时,应100%检查;2.2.7 对接后的换热管,应逐根进行液压试验,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的2倍。

换热器加工工艺规程(过程装备制造工艺)

换热器加工工艺规程(过程装备制造工艺)
Pg0.25Dg70 HG5001-5B Pg0.25Dg300 HG5001-5B Pg0.25Dg70 HG5001-5B Pg0.25Dg50 HG5001-5B
紧密面形式 用途或名称
平面
通道积水出口
平面 平面 平面 平面
冷凝用水入口 纯苯蒸汽入口 冷凝用水出口 纯苯凝液出口
E
端盖与密封板连接详图 不按比例
14
拉杆φ16 L=2270
2 Q235-A
13
筒体DN400×6L=2890 2 16MnR
12 R2003-6-4 右管箱
1 组合件
11 R2003-6-3 管板
2 16MnR
10
法兰 DN90
2
20
9
换热管φ25×2.5L=3000 78 Q235-A
8
定距管φ25×2.5L=297 30
20
过程装备制造工艺
西北大学
陕西 西安
以换热器加工为例
讨论 主要零部件有哪些? 加工要求? 安装要求?
×
、、
×
× ×4
第2、4、6块
×
技术要求
本设备按GB150《钢制压力容器》和GB151《钢制管壳式换热器》进 行制造。检验和验收并接受国家质量监督局监督颁发的《压力容器 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监督。 焊接采用电弧焊,低合金钢之间焊条牌号:J507焊条,低合金钢与 碳钢之间,碳钢之间采用J426焊条。 焊接接头型式及尺寸除图注明外,均按HG20583-1998的规定,法兰 焊接按相应法兰的焊接标准的规定进行。 筒体和管板之间的焊接采用弧焊打底,焊底表面进行着色检验。 容器上的A类和B类焊缝应进行X射线探伤检查,探伤长度为20%, X 射线应符合相应的标准规定。 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采用焊接法。 设备制造完毕后,应按有关标准进行水压试验。

换热器管子与管板焊接方法

换热器管子与管板焊接方法

换热器管子与管板焊接方法:1、管板管孔加工:。

孔径、孔距符合图纸要求,孔内坡口1x45o,所有管孔内表面粗糙度6.32、管子装配:管头、管孔除油和清洁,管端伸出管板4mm(管外径19.05),加工到等高并用TIG焊进行管子固定。

3、自动GTAW焊接:(1).第一道自熔不加丝封底.(2).然后两道自动GTAW加焊丝,连续两道以确认焊加强高2mm(管外径19.05),自动GTAW 操作使用24V,150~90A,矩形脉冲直流电流。

(3).最后一道不加丝焊收口,保证焊缝外观光滑,自动GTAW外观上要有足够的加强高度2~2.5mm,对伸出管端头没有任何切口或破坏。

(4).所有管子和管板焊缝最终要进行100%PT,(根部和层间PT不推荐使用,由于可能引入染料的外部污染影响焊接质量)。

(5).在所有焊接和PT结束后,对每根管子进行贴胀。

(6).所有管子和管板连接自动GTAW焊缝在水压试验之前,应进行1%NH3,0.7MPA的气体渗透试验(壳侧),所有焊缝应保持干燥状态并且如果发现缺陷可以进行修理。

(7).如果自动管子管板连接的GTAW焊缝发现泄漏或缺陷,禁止使用手工补焊,正确返修方法如下:(a).首先用转动工具切掉缺陷焊缝(b).用此工具加工孔内部1x45o坡口(c).依据自动GTAW程序重新焊接。

关于换热器管板与换热管联接质量问题的探讨本讨论话题很好,也是我们工作中所遇到的一个重要而普遍实际具体问题,从中受益匪浅,在此感谢大家!单位里实际生产中,不太重视这个问题,相关工艺欠缺或不完善不详细,很盲目不科学一味凭经验操作,事先不做相关焊接工艺评定,不做胀管试验,随便胀焊,特别是在胀接时没有什么顺序,质量很难以保证的。

请教大家以下问题:1、胀管率怎么确定?顺序怎么为好?2、MOCK—UP模拟产品怎么做?胀焊前是否不同型每台产品都要做?3、是否有完善的胀管工艺提供可学习参考一下?。

板式换热器焊接工艺

板式换热器焊接工艺

板式换热器焊接工艺
板式换热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食品、制药等工业领域的换热设备。

它通过板与板之间的热交换来实现物质的加热或冷却。

而板与板之间的连接方式就十分关键,因为它决定着换热器的密封性和使用寿命。

板式换热器的连接方式有多种,如螺钉连接、夹紧连接、翅片连接等。

其中,最常见的是焊接连接。

板式换热器的焊接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

板式换热器的板材一般采用不锈钢、
钛合金等耐腐蚀材料,焊接材料也应具备相应的耐腐蚀性。

2. 准备工作。

对需要焊接的板材进行清洁、打磨,确保表面光滑、无氧化物和油脂等污物。

3. 焊接工艺。

板式换热器的焊接方式有手工电弧焊、氩弧焊、
等离子焊等多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焊接方式。

4. 焊接质量检验。

对焊接后的板式换热器进行质量检验,主要
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检查、密封性检查等。

总的来说,板式换热器的焊接工艺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标准和要求,确保焊接质量,提高换热器的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

- 1 -。

TA2换热器管与管板自熔焊焊接工艺

TA2换热器管与管板自熔焊焊接工艺
1 产 品技 术参 数
用 T 2作换 热元 件具 有 以下优 点 : A 在许 多 介 质 中 , 具 有优 良的耐腐蚀 性 , 别是 耐 海 水腐 蚀 , 特 因而 管 壁 可 以 比较 薄 , 高 了传热 效果 ; 面光 洁 、 提 表 无垢 层 , 污垢 系 数 大 大降低 ; 度 小 、 度 高 , 备 体 积 小 , 量 轻 … 。 密 强 设 重 因此 各 种 类 型 的 T 2制 换 热 器 被 广 泛 应 用 于 海 上 平 A 台、 海水 淡化 、 滨海 电站 等 有 关海 水 腐 蚀场 所 。文 中针
焊 、 化极 氩弧 焊 、 离 子弧 焊 等 。文 中采用 的是 惰 性 熔 等 气体保 护下 的钨 极全 自动 氩弧 焊 。T 2的熔 点高 、 A 热导
率低 、 热容量大 、 电阻系 数大 , 因而 与钢 、 、 铜 铝等 的 焊接 相 比,A T 2的焊接熔池 积 累的热 量 多 、 寸大 、 温 停 留 尺 高
用插销 联合 保护 对 T 2的焊 接是适 宜 的 。 A
20 0 8年 第 6期 61
维普资讯
T 2焊接 一 般 采 用 惰 性 气 体 保 护 下 的 钨 极 氩 弧 A
A 含 量 ≥9 . 9 , 2含 量 ≤0 0 2 , 2含 量 ≤ r 9 9% O .0% N
凝液冷却器换热 管( 6ml . l ) 1 l 101 n 与管板均采用 q x T l T 2 技术参数见表 iT 2换热管和管板化学成分 见表 2 A, ,A 。
表 1 凝 液 冷 却 器 技术 参数
2 T 2的焊接 特点 A
氢 、0 4 0℃ 开 始 吸 收 氧 、 0 6 0℃开 始 吸 收氮 。在 焊 接 热 循环 作用 下焊 接接 头极 易 受 杂质 气 体 的影 响 而 使接 头变硬 变脆 , 因此 T 2焊 接 时 不但 焊 缝 、 4 0℃ 近缝 A > I 0 区域需 要惰 性气 体 ( r 严 格 的保 护 , 接接 头 的 背 面 A) 焊

换热管和管板连接通用工艺规程

换热管和管板连接通用工艺规程

换热管与管板连接通用工艺规程1主题内容与适应范围1.本1规程规定了钢制管壳式换热器换热管与管板连接的方法和要求。

1.本2规程适用于本公司制造的碳素钢、低合金钢、不锈钢等材料制管壳式换热器的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

其它材料制造的换热器的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亦可参照执行。

2总则2.换1热管与管板连接接头的制造除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还应遵守国家颁布的有关法令、法规、标准、本公司其它相应规程和图样及专用工艺文件的要求。

3.换2热管与管板连接的连接方式有胀接、焊接、胀焊并用等型式。

具体连接方式在图样或公司技术部门在制造专用工艺中规定。

3一般要求4.当1换热管与管板采用胀接连接时,换热管材料的硬度值一般须低于管板材料的硬度值〜除换热管材料为不锈钢或有应力腐蚀场合外,可采用管端局部退火的方式来降低换热管材料的硬度。

5.管2孔表面粗糙度当换热管与管板焊接连接时,管孔表面粗糙度值不大于M m且符合图样要求;当换热管与管板胀接连接时,管孔表面粗糙度值不大于M5且符合图样要求,同时管孔表面不得有影响胀接紧密性的缺陷,如贯通的纵向或螺旋状刻痕等。

3.连3接前,连接部位的换热管与管板表面应采用机械或化学方法清理干净,不应留有影响胀接或焊接连接质量的毛刺、铁屑、锈斑、油污等。

穿管前,应对换热管进行机加工平头,平管公差L+mrn。

穿管前,应采用钢丝刷、钢丝轮、砂纸将换热管管头(包括管口端部)毛刺、铁屑、锈斑、油污去除干净,至呈金属光泽。

用于焊接时,换热管刷管范围不小于换热管外径尺寸,且不小于2mm;用于胀接时,换热管应呈现金属光泽,其长度应不小于二倍的管板厚度。

刷管后,换热管应放置在干燥通风处,已经刷管处理的换热管必须在7天内与管板进行胀接或焊接连接,否则应重新进行刷管处理。

c)换热管的外伸长度,按产品焊接工艺规程执行。

对需打磨的管头要求打磨平整,不得有卷边现象,并用机械或化学方法清除管板、管端表面残留的砂轮灰等杂物。

d)当换热管与管板定位后实施焊接或胀接前(不超过4小时),应采用钢丝刷将连接部位的换热管与管板表面的锈斑、油污清理干净。

板式换热器焊接工艺

板式换热器焊接工艺

板式换热器焊接工艺
板式换热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的热交换设备。

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板与板之间的热传递来实现热交换过程。

而板式换热器最重要的部分则是板式换热器的焊接部分。

板式换热器的焊接工艺涉及到很多技术细节和步骤,下面将分步骤阐述。

第一步:材料准备
首先需要准备好焊接板和焊条,一般会选择和焊接板材质相同的焊条。

同时也需要准备一些焊接用品,如电极钳、吊具、手套、面罩等。

第二步:焊接准备
焊接之前,需要对板式换热器进行清洗。

清洗的过程必须彻底,以避免焊接过程中出现较大的氧化物污染。

此外,还需要检查板的表面是否平整,是否存在弯曲等缺陷。

第三步:选择焊接方法
板式换热器的焊接方法有很多,包括TIG、MIG、Laser、arc等。

具体哪种焊接方法适合焊接哪种板式换热器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选择。

第四步:焊接操作
在焊接操作中,首先需要将板密封地固定在焊接台上,然后使用焊机进行焊接操作。

这个过程中要注意焊条的温度和电流,以确保焊接的质量和效果。

对于不同的焊接方法,还需要有不同的焊接角度和焊接速度等要求。

第五步:焊后处理
焊接后需要进行后续的处理工作,包括对焊接点进行打磨和磨平。

这个过程是为了修整焊接点表面,使其更加平整。

这也是为了确保焊接点的质量和效果。

总之,板式换热器的焊接工艺是一个非常复杂和细致的工作,需
要在实际操作中严格按照焊接要求进行操作,以确保焊接点的质量和
效果。

同时,还需要注意安全问题,如避免火灾和电击等事件的发生。

板式换热器安装及操作规程

板式换热器安装及操作规程

板式换热器安装及操作规程一、板式换热器的安装:1.安全检查:在安装板式换热器之前,首先要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设备的外观完好无损,连接管路和阀门的螺纹或垫片没有松动、破损等安全隐患。

2.设备安装:将板式换热器放置在安装位置上,使用螺栓或焊接将其与底座或支架固定。

确保固定牢固、稳定,并留有足够的操作和维修空间。

3.管路连接:根据工艺要求,正确连接板式换热器的进出口管路。

注意保持管路的密封,使用必要的垫片、密封圈等密封材料,确保不会发生泄漏。

4.阀门安装:根据需要安装进出口阀门,使用螺纹连接或焊接固定。

阀门的开关状态应与操作要求相一致,便于操作和维修。

二、板式换热器的操作:1.操作人员:只有经过培训并具备相应资格证书的操作人员才能操作板式换热器。

操作人员应熟悉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操作要求,严禁无资质人员进行操作。

2.启动前检查:在启动板式换热器之前,需要进行相关检查。

包括检查阀门的开关状态、连接管路的紧固程度、制冷剂或加热介质的供应等。

确保所有的操作准备工作已就绪。

3.启动板式换热器:按照设备说明书上的操作步骤,逐步启动板式换热器。

注意保持操作平稳,防止冷热介质突然进入或退出引起设备损坏或人员伤害。

4.操作参数调节:根据工艺要求,对板式换热器的操作参数进行调节。

包括冷热介质的流速、温度、压力等。

调节过程中需细心观察操作情况,通过观察压力表、温度计等仪表的指示,保证操作参数在设定范围内稳定工作。

5.运行监控:在板式换热器运行期间,操作人员应时刻观察设备的运行状态及仪表的指示情况,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6.停机操作:在需要停机时,应先将流体供应阀关闭,将介质排空。

当介质完全排空后,可关闭进出口阀门,停止换热器的运行。

停机后,对设备进行必要清洁和维护,并将相关信息记录下来。

三、板式换热器的维护与保养:1.定期检查:定期检查板式换热器的结构、连接件和密封等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此外,还需要对仪表进行校准和维护,保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管壳式换热器通用工艺规程

管壳式换热器通用工艺规程

管壳式换热器通用工艺规程适用范围1.根据国家质量监督局颁布的《TSG R0004-2009《固定式压力管道元件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的有关规定,特制订本规程。

2.本规程适用于固定管板式、浮头式、U型管式和填料函式换热器。

3.本规程是管壳式换热器的制造的基本要求,操作部门必须遵守本规程的有关规定,并满足其要求,操作部门对本规程负责贯彻执行,检验部门负责监督检查。

4.换热器的制造除遵守本规程外,还应符合GB150.1~150.4-2011《压力管道元件》的有关规定。

一、管箱、壳体、头盖1、圆筒内直径允许偏差1.1用板材卷制时,内直径允许偏差可通过外圆周长加以控制,其外圆周长允许上偏差为10mm,下偏差为零。

1.2用钢管作圆筒时,其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GB/T8163和GB/T14976的规定。

2、圆筒同一断面上,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之差为e≤0.5%DN,且:当DN≤1200mm时,其值不大于5mm;DN>1200mm时,其值不大于7mm。

3、圆筒直线度允许偏差为L/1000(L为圆筒总长),且:当L≤6000mm时,其值不大于4.5mm;L>6000mm时,其值不大于8mm。

直线度检查按GB150-2011的有关规定。

4、壳体内壁凡有碍管束顺利装入或抽出的焊缝均应磨至母材表面齐平。

5、在壳体上设置接管或其它附件而导致壳体变形较大,影响管束顺利安装时,应采取防止变形措施。

6、插入式接管、管接头等,除图样另有规定外,不应伸出管箱、壳体和头盖的内表面。

二、换热管1、碳素钢、低合金钢换热管管端外表面应除锈,换热管管端应清除表面附着物及氧化皮。

用于焊接时,管端清理长度应不小于管外径,且不小于25 mm;用于胀接时,管端应呈现金属光泽,其长度应不小于二倍的管板厚度。

2、换热管拼接时,应符合以下要求:2.1对接接头应作焊接工艺评定。

试件的数量、尺寸、试验方法按NB/T47014的规定;2.2同一根换热管的对接焊缝,直管不得超过一条;U形管不得超过二条;最短管长不应小于300 mm;包括至少50 mm 直管段的U形弯管段范围内不得有拼接焊缝;2.3管端坡口应采用机械方法加工,焊前应清洗干净;2.4对口错边量应不超过换热管壁厚的15%,且不大于0.5mm;直线度偏差以不影响顺利穿管为限;2.5 对接后,应按表1选取钢球直径对焊接接头进行通球检查,以钢球通过为合格;表1注:di—换热管内径2.6对接接头应进行射线检测,抽查数量应不少于接头总数的10%,且不少于一条,以JB/T4730的Ⅲ级为合格;如有一条不合格时,应加倍抽查;再出现不合格时,应100%检查;2.7对接后的换热管,应逐根进行液压试验,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的2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MAW-Ⅱ-2FG-12/57-F3J


序号
本厂
锅检所
第三方或用户
2
W
4
W
母材(1)
Q235-B
厚度
预热温度
-
母材(2)
20
厚度
3.5
层间温度
-
焊缝金属(1)
厚度
焊后热处理
-
焊缝金属(2)
厚度
焊接位置
平位


焊接方法
焊材及尺寸
电流种类及极性
焊接电流A
电弧电压
V
焊接速度
(注)
气体保护焊
备注
钨极直极
SMAW-Ⅱ-2FG-12/57-F3J
C6、C9
C11、C13
HK11-30-8
HP09-1
SMAW-Ⅱ-2FG-12/57-F3J
C5、C12
HK11-30-7
HP09-1
SMAW-Ⅱ-2FG-12/57-F3J
C4、C7
HK11-30-6
HP05-3、05-8
SMAW-Ⅱ-2FG-12/57-F3J
2
检查组对间隙
接头名称
C3
HK11-30-5
HP05-10、05-8
SMAW-Ⅱ-2FG-12/57-F3J
C2、C14
HK11-30-4
HP05-10
SMAW-Ⅱ-2FG-12/57-F3J
C1、C10
HK11-30-3
HP06-4
SMAW-Ⅳ-2FG-12/57-F4J
A2A3B2
HK11-30-2
HP09-1
SMAW-Ⅱ-1G-12-F3J
厚度
焊后热处理
-
焊缝金属(2)
厚度
焊接位置
平位


焊接方法
焊材及尺寸
电流种类及极性
焊接电流A
电弧电压
V
焊接速度
(注)
气体保护焊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备注
钨极直极
mm
喷嘴直径
mm
气体成分
气体流量L/min
脉冲频率
脉宽比%
正面
背面
1、2
1
SMAW
J427/∮3.2
DC-
90-120
24-26
130-150
注:焊条电弧焊填mm/根,即每根焊条所焊焊缝长度;氩弧焊填mm/min;埋弧焊填m/h。
2
W
4
W
母材(1)
Q345R
厚度
预热温度
-
母材(2)
0Cr18Ni9
厚度
2
层间温度
-
焊缝金属(1)
厚度
焊后热处理
-
焊缝金属(2)
厚度
焊接位置
平位


焊接方法
焊材及尺寸
电流种类及极性
焊接电流A
电弧电压
V
焊接速度
(注)
气体保护焊
备注
钨极直极
mm
喷嘴直径
mm
气体成分
气体流量L/min
脉冲频率
脉宽比%
正面
背面
焊缝金属(1)
厚度
焊后热处理
600-640
焊缝金属(2)
厚度
焊接位置
平位


焊接方法
焊材及尺寸
电流种类及极性
焊接电流A
电弧电压
V
焊接速度
(注)
气体保护焊
备注
钨极直极
mm
喷嘴直径
mm
气体成分
气体流量L/min
脉冲频率
脉宽比%
正面
背面
1、3
1
SMAW
J427/∮4.0
DC-
160-180
24-26
180-200
辽A 6- 2.3
共16页第1页
焊接工艺规程
规程编号[WPS No.]HG2010-0030
产品编号项目
用户位号
图号名称
版次
阶段
说明
修改标记及处数
编制人及日期
审核人及日期
备注
1
施工
辽A 6- 2.3
共16页第2页
焊接工艺规程
接头编号示意图
D9、D10
HK11-30-13
HP09-1
SMAW-Ⅱ-1G-12-F3J
辽A 6- 2.3
共16页第11页
焊接工艺规格
接头焊接工艺卡
接头简图:
焊接顺序
焊接工艺卡编号
HK11-30-8
1
点焊,用同第一层相同工艺点焊
图号
YZX11-270-00
2
检查组对间隙
接头名称
接管-法兰
3
焊条电弧焊第1层
接头编号
C6、C9、C11、C13
4
焊接接头,外观检查
焊评编号
HP09-1
焊工持证项目
正面
背面
1、3
1
SMAW
J427/∮4.0
DC-
160-180
24-26
180-200
2、4
1
SMAW
J427/∮5.0
DC-
200-240
24-26
200-220
注:焊条电弧焊填mm/根,即每根焊条所焊焊缝长度;氩弧焊填mm/min;埋弧焊填m/h。
辽A 6- 2.3
共16页第6页
焊接工艺规格
接头焊接工艺卡
2
检查组对间隙
接头名称
接管-法兰
3
焊条电弧焊第1、2层
接头编号
C5、C12
4
焊接接头,外观检查
焊评编号
HP09-1
焊工持证项目
SMAW-Ⅱ-2FG-12/57-F3J


序号
本厂
锅检所
第三方或用户
2
W
4
W
母材(1)
Q235-B
厚度
预热温度
-
母材(2)
20
厚度
4.5、5
层间温度
﹤250℃
焊缝金属(1)
焊剂
烘干温度/时间
焊丝/规格
保护气体
纯度
Q235-B+ Q235-B、20
J427/∮3.2、4.0
5.0
380℃/1h
Q345R +0Cr18Ni9
A302/∮3.2
150℃/1h
Q345R+ Q235-B
J427/∮4.0
380℃/1h
容器技术特性
部位
设计压力MPa
设计温度℃
试验压力MPa
焊接接头系数
20﹪RT
A1、B1
HK11-30-1
HP05-10
SMAW-Ⅱ-1G-12-F3J
20﹪RT
接头编号
焊接工艺卡编号
焊接工艺评定编号
焊工持证项目
无损检验要求
辽A 6- 2.3
共16页第3页
焊接工艺规程
焊接材料汇总表
母材
焊条电弧焊SMAW
埋弧焊SAW
气体保护焊MIG/TIG
焊条/规格
烘干温度/时间
焊丝/规格


序号
本厂
锅检所
第三方或用户
2
W
4
W
母材(1)
Q235-B
厚度
预热温度
-
母材(2)
Q235-B
厚度
8
层间温度
﹤250℃
焊缝金属(1)
厚度
焊后热处理
600-640℃
焊缝金属(2)
厚度
焊接位置
平位


焊接方法
焊材及尺寸
电流种类及极性
焊接电流A
电弧电压
V
焊接速度
(注)
气体保护焊
备注
钨极直极
mm
喷嘴直径
mm
J427/∮4.0
DC-
160-180
24-26
180-200
注:焊条电弧焊填mm/根,即每根焊条所焊焊缝长度;氩弧焊填mm/min;埋弧焊填m/h。
辽A 6- 2.3
共16页第13页
焊接工艺规格
接头焊接工艺卡
接头简图:
焊接顺序
焊接工艺卡编号
HK11-30-10
1
点焊,用同第一层相同工艺点焊
图号
YZX11-270-00
图号
YZX11-270-00
2
检查组对间隙及错边量
接头名称
筒体、封头-短节、筒体
3
焊条电弧焊第1-2层
接头编号
A2、A3、B2
4
背面电弧气刨清根砂轮磨光
焊评编号
HP09-1
5
焊条电弧焊第3-4层
焊工持证项目
SMAW-Ⅱ-1G-12-F3J
6
焊接接头外观检查


序号
本厂
锅检所
第三方或用户
7
焊接接头20%RT无损检测
辽A 6- 2.3
共16页第8页
焊接工艺规格
接头焊接工艺卡
接头简图:
焊接顺序
焊接工艺卡编号
HK11-30-5
1
点焊,用同第一层相同工艺点焊
图号
YZX11-270-00
2
检查组对间隙
接头名称
短节--法兰
3
焊条电弧焊第1-2层
接头编号
C3
4
焊接接头,外观检查
焊评编号
HP05-10、05-8
焊工持证项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