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课程标准
2024版《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03 实验课程占总课时的比例不低于30%,以培养学 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02
基本原理与方法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方法
误差来源与分类
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的识别与处理方法
准确度与精密度
概念、评价方法及提高措施
数据处理与结果表达
色谱法技术及应用
气相色谱法
利用气体作为流动相,将待测物质在固定相上进行分离和分 析,如气相色谱仪测量挥发性有机物。
薄层色谱法
在薄层板上进行色谱分离和分析的方法,如薄层色谱扫描仪 测量各种化合物。
液相色谱法
以液体作为流动相,通过固定相上的吸附、分配、离子交换 等作用将待测物质分离和分析,如液相色谱仪测量高沸点、 热不稳定和极性化合物。
以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
实验结果评价与报告撰写
1 2 3
结果评价 根据实验目的和分析方法的要求,对实验结果进 行客观、准确的评价,判断实验结果是否符合预 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数据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数据的处理、图 表绘制和结果解释等,以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 趋势。
报告撰写 按照学术规范和要求,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 目的、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等部分,以便于 交流和发表。
样品制备
根据分析方法的要求,对 样品进行适当的处理,如 粉碎、筛分、干燥等,以 便于后续的分析操作。
实验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
实验安全
01
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确保实
验过程的安全。
实验操作
02
按照实验步骤和规范进行操作,避免操作失误导致实验结果不
《分析化学》课程标准-推荐下载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通关,1系电过,力管根保线据护敷生高设产中技工资术艺料0不高试仅中卷可资配以料置解试技决卷术吊要是顶求指层,机配对组置电在不气进规设行范备继高进电中行保资空护料载高试与中卷带资问负料题荷试2下卷2,高总而中体且资配可料置保试时障卷,各调需类控要管试在路验最习;大题对限到设度位备内。进来在行确管调保路整机敷使组设其高过在中程正资1常料中工试,况卷要下安加与全强过,看度并22工且22作尽22下可22都能22可地护以缩1关正小于常故管工障路作高高;中中对资资于料料继试试电卷卷保破连护坏接进范管行围口整,处核或理对者高定对中值某资,些料审异试核常卷与高弯校中扁对资度图料固纸试定,卷盒编工位写况置复进.杂行保设自护备动层与处防装理腐置,跨高尤接中其地资要线料避弯试免曲卷错半调误径试高标方中高案资等,料,编试要5写、卷求重电保技要气护术设设装交备备置底4高调、动。中试电作管资高气,线料中课并敷3试资件且、设卷料中拒管技试试调绝路术验卷试动敷中方技作设包案术,技含以来术线及避槽系免、统不管启必架动要等方高多案中项;资方对料式整试,套卷为启突解动然决过停高程机中中。语高因文中此电资,气料电课试力件卷高中电中管气资壁设料薄备试、进卷接行保口调护不试装严工置等作调问并试题且技,进术合行,理过要利关求用运电管行力线高保敷中护设资装技料置术试做。卷到线技准缆术确敷指灵设导活原。。则对对:于于在调差分试动线过保盒程护处中装,高置当中高不资中同料资电试料压卷试回技卷路术调交问试叉题技时,术,作是应为指采调发用试电金人机属员一隔,变板需压进要器行在组隔事在开前发处掌生理握内;图部同纸故一资障线料时槽、,内设需,备要强制进电造行回厂外路家部须出电同具源时高高切中中断资资习料料题试试电卷卷源试切,验除线报从缆告而敷与采设相用完关高毕技中,术资要资料进料试行,卷检并主查且要和了保检解护测现装处场置理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分析化学课程标准
《分析化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分析化学课程代码:120012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总学时:72学时学时分配:理论48学时实验24学时开课学期:第二学期适用专业:三年高职药学一、概述(一)课程性质分析化学是三年高职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先修课程是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后续课程是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等课程。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和结构信息的科学,应用于生物医药、环境保护、工业生产、化学化工等多个领域。
分析化学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观察和判断问题的能力、一丝不苟的科学作风、正确而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将来从事药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1.以学生为本,注重素质教育高职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学会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还要使其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而素质的培养要以学生为中心。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实践为基础,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参与性与创造性很好地融合到一起,培养学生的细致、严谨、实事求是的精神和素养,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全面而和谐地发展。
2.依据认知规律,提高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是由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整合而成的系统,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
因此,分析化学课堂教学要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在教学中,根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认知心理顺序,建立实践—理论—再实践的教学活动过程,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认知水平、操作技能、工作能力、职业素养。
3.行动导向教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课程教学实施行动导向教学,遵循为行动而学习的原则,尽可能地让学生通过行动来学习。
以职业能力为目标,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过程。
4.创新教学思路,精选实验教学内容在实验教学中适当补充本学科仪器分析的一些最新进展和先进的科学实验方法。
化学分析课程标准
《化学分析》课程标准(总9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化学分析》课程标准1.课程定位《化学分析》是我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的一门重要职业基础课。
该课程是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三门课程有机整合,打破了化学类课程原有的各自为政的格局,以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起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化学分析为后续《仪器分析》、《环境监测》等课程作支撑,也是企业分析检验岗位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根据高职教育培养一线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本课程就业岗位定位在以下几方面:(1)化学产品的分析、检测与管理人员;(2)化学产品生产与管理人员;(3)生产技术人员等。
同时,与该课程相关的职业技能岗位有:《化学分析工》、《化学检验工》、《水环境监测工》、《食品检验工》、《药品检验工》等。
学生在校完成学业后除可以得到毕业证书之外,还可以拿到一个或多个职业技能岗位证书,提高了就业竞争能力。
通过学习本课程,让学生学会和掌握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今后从事各相关工作岗位奠定理论和技能基础。
该课程的设置以专业需求为导向,以岗位技能为标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课程知识结构有针对性、应用性强,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突出高职特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能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深入学习,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与素质。
2.工作任务与课程目标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见表1)课程目标通过对课程合理设计,采用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法,立足于中学化学基础,按照“需用为准、够用为度、实用为先”的原则,使环境类专业的学生适应由高中到大学的化学学习模式的转变,掌握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形成初步实践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
化学专业分析化学实验课课程标准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标准一、课程属性1、课程的性质《分析化学实验》是化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必修实验课。
它与无机、有机、物化实验并驾齐驱,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为适应21世纪社会对化学教育及相关专业人才的所需,本课程力图使学生在接受严格的分析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训练的基础上,在动手能力、实验技能、严谨的科学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探索和开拓意识、独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踏实有序而又讲求效率的工作作风等诸方面都能得到一定的培养和锻炼。
为了注重教学效果,应力争尽可能多安排一些“设计实验”或开放实验,以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将来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程定位《分析化学实验》在第三学期与《分析化学》理论课同时开设且单独设课,与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在化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是一门承前启后的专业基础实验课,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优秀应用化学人才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前导课程为《无机化学实验》,一般与《有机化学实验》同时开设,后续课程有《物理化学实验》及《仪器分析实验》等。
只有通过《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才能转变学生定性思维并向定量过渡,逐渐形成以量的观点看待问题的良好习惯,才能在后续课程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3、课程任务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加深对《分析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正确熟练地掌握化学分析的基本操作,较系统地学习化学分析实验的基本知识,学习并掌握典型的化学分析方法;树立“量”的概念,运用误差理论和《分析化学》理论知识,找出实验中影响分析结果的关键环节,在实验中做到心中有数、统筹安排,学会正确合理地选择实验条件和实验仪器,正确处理实验数据,以保证实验结果可靠;通过自拟方案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创新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强学生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掌握基础分析化学技术,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投身并从事化学事业的兴趣。
《分析化学》课程标准
《分析化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分析化学课时安排:136教时课程性质和任务:分析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一门研究物质化学分析方法及有关理论重要课程,担负着鉴定物质组成成分、测定其相对含量的两个任务。
一.设计思路及目标:以掌握分析基本类型及操作为目标,以分析操作过程的学习为主线。
1.掌握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
2.准确树立“量”的概念。
3.学会对各种物质的测定方法。
4.正确掌握化学分析实验的基本操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5.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观察判断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以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序号工作任务模块课程内容教学要求理论参考课时实验参考课时1 绪论1.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2.分析化学的分类3.分析化学的进展概况4.分析化学课程要求和学习方法简介1.了解分析化学的对象、任务及它所包括的重要分支,明确其重要性。
2.了解分析化学的分类、联系和区别3.对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有概括性的了解理论:2教时2 定量分析概述1.误差及其表示方法2.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其分类3.减少误差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4.分析数据的处理1.了解误差的概念、误差来源及消除方法2.运用误差理论对分析结果进行处理3.明确有效数字的定义及运算规则理论:6教时实验:4教时1.天平的使用2教时2.移液管、5.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4.掌握天平的使用滴定管校正。
2学时3 滴定分析概述1.滴定分析的过程2.滴定分析方法的分类3.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4.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5.滴定分析计算1.了解滴定分析法的过程、分类2.掌握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浓度标定的各种方法及有关计算3.掌握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方法理论:8教时实验:6学时标淮溶液的配制1.直接法22.间接法23.标定24 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1.温度和湿度系数的概念2.酸碱质子理论3.酸碱平衡有关浓度的计算4.缓冲溶液1.理解酸碱质子理论的概念2.掌握酸碱平衡体系中PH值的计算方法3.通过实验掌握缓冲溶液的作用原理、配制方法及其应用理论:8教时实验:6学时1.缓冲液配制。
分析化学课程课程标准
分析化学课程课程标准《分析化学课程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分析化学学时数:60 学分:4适用专业:制浆造纸专业一、课程性质和任务,一,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制浆造纸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与无机、有机化学课程相衔接,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是许多门重要的后续课程的基础。
,二,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分析化学理论和方法不仅是制浆造纸专业的基础,也是其它一切与化学有关课程以及专业的基础。
分析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可以说在涉及到化学现象的任何一种科学研究中,分析化学往往都是它们所不可缺少的研究手段。
它是一门工具科学,其将为后继专业基础课乃至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必要坚实的基础,因此它具有承前启后的桥梁纽带作用,另外,通过分析化学课程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思想,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品德,使学生具备潜在的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发展和创造知识的能力。
,三,课程任务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掌握分析化学基本的原理和测定方法,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及将来从事制浆造纸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应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使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重视实验1教学,使学生认识各种分析测量手段、常用分析仪器,学会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养成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质方面能力的培养,培养既懂制浆造纸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操作技能骨干技术人员。
,一,在理论知识方面1、掌握分析化学误差及数据处理;2、掌握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电位分析法和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
分析化学-课程标准
《分析化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分析化学课程是化工应用技术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环境管理与监测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它是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和分析方法的科学. 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不仅是分析科学的基础,也是从事生物,环境,医药,化学其它分支学科的基础.本课程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被称为生产科研的眼睛,后续课有《仪器分析》、《精细化工产品检验技术》、《环境监测》、《生物工业分析》等课程。
(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以培养生产一线的分析化验技能型人才为宗旨,以分析检验岗位的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平台,以校企合作为途径面向济宁有机化工,无机化工,精细化工、生物制药、化学制药等企业,突出课程的实用性,技术性、综合性,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产品分析所需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对所学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为学生今后进入分析检验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三)课程设计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基本技能训练为中心、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2)在课程结构及教学方法上,打破以前课程设置以理论为主,实践作为理论的验证,实训项目与工作过程脱节的学科化体系,代之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对知识体系进行重构、整合,实现教、学、做结合,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3)在学习顺序上,摈弃先学习知识再进行能力的训练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在岗位能力训练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4)在教学效果上,避免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真正实现学习的知识技能能直接与所在工作岗位零对接。
2、课程设计思路(1)、对岗位能力进行分解,根据分析检验岗位工作任务,循序渐进地安排若干教学训练内容,在能力训练中归纳和总结知识;(2)、课程的学习以典型案例(实际分析检验项目)为载体,进行单元项目活动的设计,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3)、以形成性考核为主体,针对不同的工作任务,教师通过对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总结、动手操作、检测报告等情况的考核,完成对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估。
《化学分析技术》课程标准
《化学分析技术》课程标准课程代码: B0302216, B0302319 课程类别:专业技术课授课系(部):药品与环境工程学院学分学时:8.5 142.5一、课程定位与作用1.课程的定位:本课程是工业分析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习化学检验必备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一门课程。
2.课程的作用:化学分析技术课程重点培养学生掌握化学分析法的误差来源和消除方法,分析数据记录、处理与评价;掌握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称量分析定量分析方法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计算和基本操作技能。
通过化学分析的学习,能针对不同的化学分析方法要求进行样品预处理,能根据具体方法正确地对样品进行分析检验和分析处理测定数据,准确表述和评价分析结果,能正确地分析和解决化学分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具备选择和拟定常用化学分析方法的能力。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对组成简单的试样进行化学分析的岗位操作技能的目的。
使学生开始树立“量”的概念,培养学生规范操作、记录和处理数据、完成检验报告,正确评价分析结果的能力,以及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职业素质。
3.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在学习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后,为后续专业核心课程工业分析技术、药物分析技术、食品分析与检测技术、环境监测技术打下牢固的技能基础和理论基础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化学分析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原因及消除方法;(2)掌握有效数字进行数据记录、处理和评价实验结果的方法;(3)掌握各种典型化学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特点和使用注意事项;(4)正确理解相关分析检验标准并制定适合的实验方案;(5)掌握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的原则;(6)掌握解决化学分析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的方法和知识。
2.能力目标(1)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技能的能力;(2)独立寻找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3)能正确、规范、熟练使用化学分析中所使用的各种仪器的能力;(4)能根据分析任务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的能力;(5)能正确配制化学分析中所用的各种标准溶液和辅助试剂的能力;(6)能选择合理的方法消除化学分析过程中产生的干扰的能力;(7)能独立完成对简单试样的化学分析并给出报告的能力;(8)能撰写报告和解释所得结果和信息的能力。
医学检验专业《分析化学》课程标准.doc
医学检验专业《分析化学》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化学组成的分析方法及有关理论的一门科学,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
分析化学包括成分分析和结构分析,本课程以成分分析为基本内容。
成分分析主要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部分。
在临床医学检验的常规分析中,分析试样来源和主要成分已经明确,因此在该课程中主要讨论定量分析的各种方法。
本课程的总任务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初步掌握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将来从事医学检验工作奠定必需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在教给学生基本的分析化学原理和方法的同时,通过讲授、讨论、实验、演示、练习及自学辅导,使学生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炼细致的实验技能。
在本课程教学中,不仅要讲清定量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而且要让学生懂得建立这些概念和理论的化学处理方法和思维方法,加强素质教育,注重能力培养,提倡创新精神。
(三)课程设计思路1、对岗位能力进行分解,根据分析检验岗位工作任务,循序渐进地安排若干教学训练内容,在能力训练中归纳和总结知识;2、课程的学习以典型案例(实际分析检验项目)为载体,进行单元项目活动的设计,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3、以形成性考核为主体,针对不同的工作任务,教师通过对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总结、动手操作、检测报告等情况的考核,完成对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估。
二、课程目标1、总目标本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初步掌握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将来从事医学检验工作奠定必需的基础。
2、具体目标(1)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分析化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的分析化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分析化学课程标准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标准课程代码:31020202课程名称:分析化学英文名称:Analitical chemistry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总学时:48讲课学时:48实验学时:0学分:3适用对象: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先修课程:无机化学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与地位《分析化学》是化学类各专业的重要主干基础课,主要内容分为六大部分:定量分析基本知识、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分光光度法、沉淀滴定和重量分析法。
根据岗位需求和职业技能的要求,将整个课程分为5大模块。
《分析化学》课程作为理论课,是紧紧围绕《分析化学实验》实践课的模块开展,以实验技能训练为主,学习理论知识作为指导,可作为化学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实验,勤加思考,对将来在岗位上职业能力的提高及方法上的创新起到关键作用。
通过理论课的学习和训练,培养学生具有自我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为学习后续课程、参加实际工作和开展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1、以学生为本,注重素质教育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学会专业技术知识,还要使其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而素质的培养要以学生为中心。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实践为基础,通过教师设置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参与性与创造性很好地融合到一起,将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创新的合作精神,获取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使他们的素质全面而和谐地发展。
2、依据认知规律,提高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是由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整合而成的系统,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
《分析化学》课程标准
《分析化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目标
1.了解分析化学的任务、作用和化学分析的分类、步骤。
2.了解误差的来源、特点,掌握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及数据处理方面的基础知识。
3.了解滴定分析法的原理,掌握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
4.理解定量分析中的基本概念,掌握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等滴定分析和称量分析的方法及基本原理。
5.了解各种滴定法常见的应用实例。
6.培养学生牢固树立“量”的概念,掌握定量分析中的有关计算。
二、课程内容
3.教学实施建议
(1)教学场地与设备
授课教室按容纳50名学生配置,并配有黑板、讲台、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2)师资要求
任课老师应具备相关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具备高级工以上的职业资格,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经过职业教育学理论、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培训,具有基本的教学设计能力。
(3)教学方法建议
①提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多样化。
②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实物、演示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③引导学生找出知识的规律性,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④加强分析基本计算的训练。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标准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标准课程代码:B0301301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授课系(部):制药与环境工程系学分学时: 6学时/周一、课程定位与作用1.课程的定位:《无机及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应用、组分分析方法和实验技术的一门应用学科,是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包括理论课和实践课两大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根据专业特点选定的。
理论课以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的应用为主线进行课程设计,主要包括溶液及其浓度的表示、电解质溶液和沉淀—溶解平衡、原子结构、共价键和分子间作用力、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氧化还原反应和电极电势、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滴定分析法概论、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等。
实践课以化学基本操作技术、滴定分析操作技术为主线进行课程设计,根据专业需要开设实验,所开实验包括化学基本操作、溶液的配制和标定、物质含量测定等。
2.课程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与专业相关的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从事分析检验工作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确立正确的“量”的理念,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为学习后续课程或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今后到各类相关企业工作或从事产品质量检验和控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一门承上启下的课程,承接中学化学,为后续的《药用基础化学》、《仪器分析》、《药物化学》等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以培养学生掌握化学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掌握从事分析检验工作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确立正确的“量”的理念,具有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掌握气体溶液、物质结构、化学平衡的基本理论知识(2)掌握分析化学中误差及数据处理;(3)掌握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
《分析化学》课程标准(中专版)
《分析化学》课程标准(课理论﹢实践)课程代码: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检验授课单位:化学教研室学时:72 学分:编写执笔人:陆昆审定负责人:徐萍编写日期:2016年2月审定日期:2016年2月一、课程定位《分析化学》是我院中专药学、检验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之一,课程内容借用经典的化学分析方法和专门的仪器去测量物质的理化性质,从而对待测物进行定性分析、定量测定和结构分析,主要运用的技术有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电化学分析技术、光学分析技术、色谱分析技术及各方法的联用等。
通过本课程学习和训练,能运用分析化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待测组分的定性分析和定量测定以及相关临床检验仪器的基本操作、维护保养和对检验结果作出初步判断,为有关课程学习及未来职业岗位奠定一定基础。
二、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基本技能训练为中心、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2)在课程结构及教学方法上,打破以前课程设置以理论为主,实践作为理论的验证,实训项目与工作过程脱节的学科化体系,代之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对知识体系进行重构、整合,实现教、学、做结合,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3)在学习顺序上,摈弃先学习知识再进行能力的训练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在岗位能力训练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4)在教学效果上,避免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真正实现学习的知识技能能直接与所在工作岗位零对接。
2、课程设计思路(1)对岗位能力进行分解,根据分析检验岗位工作任务,循序渐进地安排若干教学训练内容,在能力训练中归纳和总结知识;(2)课程的学习以典型案例(实际分析检验项目)为载体,进行单元项目活动的设计,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3)以形成性考核为主体,针对不同的工作任务,教师通过对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总结、动手操作、检测报告等情况的考核,完成对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估。
化学分析技术课程标准
xx 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化学分析技术》适用专业:工业分析技术学时数:70 学时学分: 4 分20xx 年02 月《化学分析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工业分析技术专业的职业能力核心课程之一。
通过化学分析技术的学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化学分析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术、技能。
掌握定量分析操作技能和相关的理论知识,熟悉常用化学分析仪器的使用方法和适用范围,掌握正确的数据处理及质量控制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具有分析化学检验常规技能和现代仪器检测新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工作能力,能进行工业生产分析、产品质量检验、环保分析、食品分析、商品检验等分析检验工作,又具有化工产品质量管理技能,适用生产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本课程为职业能力课,后续课程有《仪器分析技术》、《化妆品和涂料分析》、《工业分析分析方法设计》。
二、设计思路该课程是依据“工业分析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中的分析化验工作项目设置的。
从化工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出发,以基础知识必需、够用为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原则,构建了合理的教学体系。
化学分析技术课程体系由化学分析理论课程、基本实验、综合实训三部分组成。
其中理论课程54学时、基本实验16 学时,综合实训两周。
分析化学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主要选取定量分析方法和相关实践技能训练。
理论教学内容包括三大模块:1. 定量化学分析概论2. 滴定分析法3. 重量分析法实践教学内容分为三个层次:1. 课内实验2. 基本操作训练3. 综合实验技术实训(实训周另外安排)课内实验是常用仪器使用练习,包括分析天平的使用、滴定分析基本操作。
基础训练包括滴定分析仪器的校准、应用各种定量分析方法针对实际样品的测定;综合实验技术实训是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强化学生能力培养,内容包括:食用醋乙酸含量的测定、工业碳酸钠总碱度的测定、水总硬度的测定、水中化学耗氧量的测定(KMnO4法)、水中氯离子含量的测定、蛋白质微量凯氏定氮法,同时组织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研究性学习;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创新工程项目、参与教师科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标准课程代码: 31020202课程名称:分析化学英文名称:Analitical chemistry课程类型: 专业必修课总学时:48 讲课学时:48 实验学时: 0学分:3适用对象: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先修课程:无机化学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与地位《分析化学》是化学类各专业的重要主干基础课,主要内容分为六大部分:定量分析基本知识、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分光光度法、沉淀滴定和重量分析法。
根据岗位需求和职业技能的要求,将整个课程分为5 大模块。
《分析化学》课程作为理论课,是紧紧围绕《分析化学实验》实践课的模块开展,以实验技能训练为主,学习理论知识作为指导,可作为化学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实验,勤加思考,对将来在岗位上职业能力的提高及方法上的创新起到关键作用。
通过理论课的学习和训练,培养学生具有自我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为学习后续课程、参加实际工作和开展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1、以学生为本,注重素质教育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学会专业技术知识,还要使其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而素质的培养要以学生为中心。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实践为基础,通过教师设置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参与性与创造性很好地融合到一起,将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创新的合作精神,获取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使他们的素质全面而和谐地发展。
2、依据认知规律,提高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是由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整合而成的系统,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
因此,仪器分析课堂教学要遵循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的规律;在教学中,根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认知心理顺序,建立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教学活动过程,不断地、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认知水平、操作技能、工作能力,使学生进行最有效的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3、行动导向教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课程教学实施行动导向教学,遵循为行动而学习原则,让行动成为学习的起始点,尽可能地让学习者通过行动来学习。
精心设计以生产实践中具体产品的品质检测项目为主体的模块化教学,以职业能力为目标,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过程。
4、工作过程为中心,推进课程融合本课程按照对实际的多个职业工作过程经过归纳、抽象、整合后的职业工作顺序来设计课程体系精心设计每一教学单元,按职业工作过程建立课程内容结构。
以情境教学为主,任务驱动,按职业活动顺序的每一个过程环节来传授相关的技术知识,使学生在实施任务过程中传授相应的技术知识和完成操作技能训练,实现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的有机整合。
5、任务驱动,倡导引探教学本课程倡导基于任务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完成任务所要达到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是一个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先实践,在实践过程中让学生进行探究而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强调学生团结协作,积极主动参与,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各任务的学习。
课程理念强调培养学生全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注重过程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感,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6、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本课程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完成学习任务的全过程。
教学评价做到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并更多地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
工作过程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以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为目的,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服务的发展性教学评价。
评价过程应注意评价的正面鼓励和激励作用,公正的评价和真诚的激励能使学生获得巨大的动力,从而鼓足前进的勇气,使师生间的情感关系达到质的飞跃。
三、课程设计思路1、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采用情景化结构,以测定方法为主线,以实训任务为载体,选取来自行业企业生产实际检测项目,按照具体工作任务设计组织理论教学。
2、由理论知识、校内实训、校外实践教学(生产实习、顶岗实习)以及课外学习共同构成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课程内容的七个学习情景。
六个学习情景中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掌握层层递进又环环相扣,紧密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以实践技能培养为主的教学体系。
3、教学过程中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教学出发点,以实际操作为基础,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逐渐引入理论知识的讲解。
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实现“教、学、做”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4、整个课程以定量分析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规范、整洁、卫生的实训室工作环境和严谨的工作素养,学习分析检验的基本操作知识;再进行技术理论知识的讲授,同时,学生在实验实训室和多媒体教室完成各学习情景各项目下的任务学习和实训。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分析化学》课程目标是:在培养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本课程按照下述指导思想进行改革:不进行传统独立的章节教学,将《分析化学》与《分析化学实验》并行开设,理论围绕实践,理论指导实践进行教学,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融“教、学、做”为一体,以模块化内容体系组织教学,注意引导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分类目标(一)基本职业素养目标1.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2.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环境保护意识。
3. 具有化工生产、一般化学品、产成品的各种危险性(易燃、易爆、剧毒、腐蚀等)及其防治等方面的安全意识。
4.具有全面质量、计量管理及分析标准化管理常识。
(二)知识能力拓展目标1.基础知识定量分析的基础理论,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分光光度法,沉淀滴定和重量分析法2.专业知识熟悉各化学分析的特点及应用范围;了解误差传递、统计和控制的知识;了解各种滴定法的特点和原因,及相关的计算;运用化学平衡的理论和知识,处理和解决各种滴定分析法的基本问题,包括滴定曲线、滴定误差、滴定突跃和滴定可行性判据。
3.玻璃仪器、辅助设备和计量器具知识熟悉常用玻璃仪器、辅助设备和计量器具的原理、结构、性能、维护、检定要求和方法。
(三)职业能力培养目标1.分析操作能力熟悉掌握各种样品或产品的容量分析操作、并能根据国家标准的相关资料掌握各种分析技术;对常用的分析仪器能熟练安装、调试、校正、验收及编写使用操作规程。
2.应变与处理事故的能力能及时判断和解决分析中的疑难问题;能制定分析操作中的安全规程,并能正确处理各类事故。
3.仪器、设备的维修(维护)能力,能发现、判断和排除常用玻璃仪器、辅助设备较复杂的故障。
4.分析计算能力全面掌握常用分析检测的计算方法5.管理能力具备对实验室药品、仪器设备、劳动、安全及产品质量管理的能力,并能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改进分析和各种管理工作。
第三部分课程教学内容标准设置6个教学单元及其内容要求如下表。
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二、教学建议课程组教师深化教学模式改革,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学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具体内容有:1、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教、学、做”、“四个结合”(教室与实训室结合、教师与师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作业与产品结合) 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
本课程教学主要在教室中进行,而《分析化学实验》将课堂搬到实训室、模拟生产现场或仿真实验室,教师边讲课,边演示,边指导;学生边学习,边动手,边提问,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培养融合。
2、课堂教学采用学习情景-项目-任务设计模式。
把每一种检测方法设计成一个项目,每个项目由若干个任务完成,突出“懂得”与“会做”。
在完成某一项目、某一任务的过程中渗透知识的讲解,使理论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并且适用。
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
3、创设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生产操作比较一致的学习情境。
模拟生产训练从采样、样品加工、方法选择、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等样品分析检测流程与生产单位基本一致,学生在真实或仿真的生产情境中完成检测学习任务。
4、注重以赛促学模式的运用。
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如举办学生技能节及资格证书考评,院级、省级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活动等,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竞争意识和临场应变能力,使学生懂得了职业技能在今后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性,激发了广大同学努力学习、提高实践技能的积极性。
三、教学评价建议打破一两次考试定成绩的传统做法,以职业岗位要求和职业岗位标准进行评价。
《分析化学》课程考核与评价实施办法与成绩构成:成绩采用百分制,由课程学习的过程性考核成绩和期末课程终结性考核成绩组成。
过程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50%,期末终结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50%。
过程性考核成绩包括:平时考核成绩(包括课堂考勤、学习态度、作业、讨论等)占50%、课程阶段性考核成绩(含学习情景单元考核、期中考核等)占50%。
期末终结性考核:期末学院统一安排的闭卷考试。
考核方法注重过程考核、注重实践技能考核,让学生能够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逐渐由被动练习转化为主动参与,由单项训练逐步过渡到综合能力训练,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能力训练的过程、素质提高的过程,使考核真正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措施,真正成为检验学生知识与技术水平的手段。
鼓励学生勤于动手、勤于动脑,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和培养。
实践证明,学生社会的适应性和高技能层次就业的竞争力得到明显增强;毕业时学生获得中级化学检验工证书率达100%。
四、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1、教材内容的选择应体现当代仪器分析的重要内容2、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3、能体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索4、课后习题要多样化,应增加自主实验和创新实验内容综上,本课程教学建议采用的教材是由高职高专化学教材编写组主编的《分析化学(第三版)》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2009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五、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1、硬件环境我院设立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负责校园网络教学环境建设,校园网的软、硬件条件及规模均良好。
2、网络教学资源《分析化学》课程2006年被评为学院精品课程,在近三年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注重数字化建设,在校园网上己开通《分析化学》精品课程网站,实现网络教学资料的有效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