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法制史 论文 原创 本科生 2000字作业
外国法制史结论论文-浅析罗马法为何如此发达

浅析罗马法为何如此发达学生姓名:胡斌班级:学号:版权声明:任何收存和保管本论文各种版本的单位和个人,未经本人同意,不得将本论文转借他人,亦不得进行原则性抄袭或以任何方式传播。
否则,引起有碍本人著作权之问题,将可能承担法律责任。
Copyright statement:A n y u n i t s a n d i n d i v i d u a l collection and filing various versions of this paper, without consent, shall not be lent to others in this paper, nor were principled copied or transmitted in any way. Otherwise, cause problems hinder my copyright, will assume legal responsibility.摘要罗马法从其产生迄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为何在距今二千多年前的古罗马奴隶制社会会出现如此发达之法律,缘何其能跨越时空限制,具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十九世纪末叶以西方学者对古代地中海地区经济史研究的其中一个学派,“现代派”强调工商业奴隶主的领导作用,把罗马的“民主”和“共和”政治归结为工商业奴隶主领导平民同贵族进行斗争的结果,这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方向是正确的,但是这一派不合时宜地将自由市场经济合理性的近代观念运用到古代社会去研究政治,这是站不住脚的。
我认为形成这种较为先进完备的法律除了经济原因,还与古代罗马社会的政治模式,罗马的扩张需要对殖民地区的管理,古罗马社会结构、古罗马法律教育的兴起,充分吸收自然法的思想成果,罗马法律人的不懈努力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分不开。
接下来我将从上述六个方面论述古罗马法律文明高度发达原故。
关键词:罗马法; 商品经济; 关键词3一、罗马法(一)概念罗马法,一般泛指罗马奴隶制国家法律的总称,存在于罗马奴隶制国家的整个历史时期。
法律方面的英语论文

法律方面的英语论文法律方面的英语论文该如何写呢?本文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的法律方面的英语论文,希望能帮助到你!The theory of criminal law of shallow understanding errors1. irrtumslehreLegal irrtumslehre, namely, refers to the illegality mistake for own behavior in law, whether what crime constitutes a crime shall be punished by, or what is wrong, is to oneself the legal nature of the action of meaning or misunderstandings. Legal irrtumslehre usually includes three conditions: (1) the actor's behavior in law does t constitute a crime, the offender and constitutes a crime for which imaginary guilty, (2) the behavior in law constitutes a crime and does t constitute a crime, the offender mistaken assumptions that incent, (3) for act constitutes a crime shall be convicted and punishment in light of the existing errors, misunderstanding or punishment. Due to the legal irrtumslehre, only to the behavior of the offender is not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legal assessment, and for their actions in fact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situation is still there, so its act constitutes a crime shall be investigated for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is and how it is not usually occurs.(1)Imaginary innocent treatment principleThe principles for imaginary innocence, whether it involves a deliberately elements. Foreign criminal law theory basically has the following kinds:1)Should know that don't speak, just for criminal facts have understanding. Canada criminal code article 19 regulation: "the ignorance of the law excuses and crime can be ShuZui reason." Motto: "Roman law and legal disclaimer" somehow alsoexpressed a principle, namely: "in the crime as subjective FanYi established condition, not request to recognize behavior of richtswitrig".2)Should know the reason, according to two: moral responsibility theory, personality responsibility theory. Moral responsibility theory emphasizes on the rationality of free will blame illegal conduct, is considered to be objective stance.3)That said, the possible illegality of responsibility for deliberately, at least to the possibility of understanding illegality. While in China mainland,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oncept of crime has another concept -- social consciousness that harm to discuss richtswitrig already meaningless. Because the deliberate crime according to law condemn the illegality of the offender is not known, the law itself is not damaged, the law of the social consciousness is harm. Social harm consciousness is the essential contents of the crime, illegal consciousness is the legal form of social consciousness. Therefore, our country law more emphasis is on the rationality of essence, which is harmful to the society values.Just because of its social harmfulness, with a social moral evaluation colour, easier for people to grasp and observe. Therefore, the author thinks that, in general, the person need to recognize behavior may be the result of inevitable or harmful to the society, and has already know. With intentionally But in fact, the forbidden by law and mass that is harmful to the society in our country nowadays the behavior under the constitution should be consistent, in other words, know the social harmfulness also know the possibility of illegal, but know the possibility of illegal is inevitable should also realize social harmfulness, both are unified. Therefore, it is generally thoughtthat the law is no excuse, the reason of law does not exclude the misunderstanding in principle, but can be culpable for deliberately discretion.(2) Misunderstandings treatment principle. Punishment We might as well so the essence of blame for his due: the crime in the subjective should blame or blame, for the intent or negligence performance. If the offender because of misunderstanding that legal person very innocent, lack of this should blame or condemning sexual, from the fundamental measure, blame is absolutely not consider disclaimer. Especially in the modern society, the legal category SAN marino, legal entry in different fields and different levels of books, recognized, comprehend legal apparently endless and same, so the person of law and misunderstandings, not inexcusable. Now, both i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method not cling to forgive "seems to have in shake. Therefore, to a certain extent, can also think admits exceptions excusable is legal misunderstanding of criminal law is an important symbol of humanity. In addition, it was not in the act of which is prohibited by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especially after a circumstance, should have knowledge of richtswitrig actor, constitute the understanding of deliberate point of view, with the attitude of this understanding, of course, that is not the illegality or by the simple statement actor.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only when the legal establishment of may, FangKeZu but intentionally.2. The fact mistakeThat mistake, is to determine its subjective behavior nature and the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relevant facts wrong understanding. From the wrong reasons and phenomenon of angles, generally known that there are several mistakes: (1) Object irrtumslehreThe object is known for errors, whether there is objectively error object. It includes actor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xisting criminal behavior of the hazards for the object and actually does not exist, or for criminal object and actually does not exist, or infringe a criminal object and actually invaded another crime object. The object of objects is usually known errors caused by mistake, but the object of different social relationship reflects different. Evil doer of objects and actual expected in fact not only harm object does not agree, and in the nature of law is not consistent. Therefore, the object irrtumslehre may affect the form of sin, crime accomplishment, and may even attempted to influence the crime. For example, in view of the circumstances, not a thought before the enemy, and a party came to stick, afterwards just know the ox was wounded. A thought of damage is "people", and the actual wounded is "cow", do not belong to the same laws of the object. Similar situation and will generally be mistaken for drug trafficking items, Actor will stolen items in the theft of guns in stealing together. This object from the subjective errors, see, is a kind of mistake, From the objective, because the mistake crime to no avail, where the criminal attempted belongs.1)Object mistakeObjects can be generalized mistake, including object mistake to belong to the object know mistake is inevitable object irrtumslehre. These include, is known to be wrong object of legal property of the same object mistake and legal properties of different objects, namely the object irrtumslehre irrtumslehre. In order to distinguish with the object mistake here, the cognition to the same object only mean error between the different objects, namely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the evil doer expected objectsand actual harm to the object, but not in fact in the legal nature of the same situation. This object mistake again say things on purpose mistake not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As a reserve, killing b shall be killed as b and c, do not affect a rap. This is the need to consider that a kill b behavior "mistake" cause others (c), belong to an intentional crime (b) "death", for the excess result,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which determine the ordinary mail of death was deliberately recognized for deliberately, to the death of the fault is propylene, identified as negligence, according to the intention or negligence of the general mark recognized FanYi or state of mind, not applicable rules of the mistake.2) Behavior irrtumslehreBehavior mainly includes two kind of mistake: first, the behavior nature irrtumslehre. That actor has to its social harm nature, such as understanding not imaginary defense. Behavior nature mistake might affect the form of sin, and may also affect crime. Second, the behavior tools (methods) irrtumslehre. That person to use when the conduct of tool (methods), which affects not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harm results, behavior tools (methods) mistake can affect crime or attempted was founded, also can affect crime or belongs to the incident, a typical for murder on hazardous substances, because the drug failure and failed to kill people, can think method or tools for error doer of consciousness beyond reason not to succeed. And as actor see armour, second coming together, hence shot to play, but can't hit by the party and. Look, this is from the phenomenon of an object, or the final results for the mistake, but this error is based on the fact that the wrong doer identify offender is carefully identify to begin, can think recognize is accurate, errors in ChaWu itself. The solution to this situation, "said", its legal with qualitative andrecognize wrong object is consistent, namely directly recognized as an intentional homicide accomplishment. The death of a person is directly intentionally to b, death is the indirect intentional, just for a to b is attempted, accomplished. Additionally, if in daily life because misidentification object and damage of consequences, the crime itself is not just any criminal negligence because of problems.3)Causality irrtumslehreCausality mistake, is on his behavior and harmful results of actual connection between errors. Generally include: first, not some harm result, as has happened actor. This generally constitute a crime. Second, has certain harm result, but not for actor or for his behavior is caused, and does not affect crime accomplishment. Third, really happened, the offender is aware of its behavior, but with the actual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harm to the process or a mistake, general to punish crime accomplishment. In theory, the offender is not only a crime, but continuous movement, this several continuous action is not a few crime, but a crime. In this sense, doesn't exist on the results of the sack.3.Legal irrtumslehre and facts mistake and proceduresscholars in fact know mistakes and errors between the issue legal representative views mainly include:(1)For own behavior whether in law constitutes a crime, criminal or what kind of criminal punishment shall be under the incorrect understanding is legal irrtumslehre for his behavior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correct understanding is the fact that mistake,(2)The objectivity of crime is a false understanding of crime, that mistake of objective facts have clear understanding,only to act in the evaluation of existing laws on the concept of law is not correct mistakes。
外国法制史 论文

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发展沿革与特点一,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概况1,英美法系亦称为“普通法法系”或者“英吉利法系”,其以英国普通法为基础,以衡平法和制定法为主要渊源,融合了教会法和商人法,并吸收了罗马法的一些原则和基本制度,逐渐形成了世界性的法律体系。
由于美国法律在其中具有突出特点并占有重要地位,故称为“英美法系”。
除英国与美国外,属于英美法系的国家遍布世界各地,主要有:加拿大、爱尔兰、新西兰、澳大利亚、印度、新加坡、赞比亚、乌干达、尼日利亚、加纳等等。
2,大陆法系又称“罗马——日耳曼法系”或者“民法法系”。
以德国和法国为代表,从中世纪后期开始,在罗马法的基础上融合了日耳曼法、天主教会法以及其他来源于欧洲大陆的法律成分,逐渐形成了世界性的法律体系。
其范围以欧洲大陆为中心,遍及世界广大地区,包括近东、亚洲、非洲以及中南美洲等,主要成员有日本、巴西、埃及、突尼斯、南非、中国大陆等,另外,北欧各国的斯堪的维纳亚法律也接近于大陆法律。
二,英美法系的特点1,在英美法系的司法体系的方面:a关于法院组织在英国上议院是实际上的最高法院。
在美国有则双轨制的法院组织。
即是指有两套法院组织系统:联邦法院组织系统与州法院组织系统。
b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司法审查权“马布里诉麦迪逊”案件,确立了司法审查的宪法原则。
2,在思维方式和运作方式上:a在法律的思维方式和运作方式上,英美法系运用的是区别技术。
这一方法的模式可以归纳为:1、运用归纳方法对前例中的法律事实进行归纳;2、运用归纳方法对待判案例的法律事实进行归纳;3、将两个案例中的法律事实划分为实质性事实和非实质性事实;4、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两个案例中的实质性事实是否相同或相似。
5、找出前例中所包含的规则或原则。
6、如果两个案例中的实质性要件相同或相似,则根据遵循先例的原则,前例中包含的规则或原则可以适用于待判案例。
在对待先例的问题上有三种做法:1、遵循先例;一般来讲,下级法院应当遵循上级法院的判例,上诉法院还要遵循自己以前的判例。
外国法制史论文原创本科生2000字作业

外国法制史论文原创本科生2000字作业第一篇:外国法制史论文原创本科生 2000字作业在近代人权观念发展较早的欧盟各国,死刑更是被全部废止。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作为与西欧各国在文化上同宗同源的美国,却一直保留并不断适用死刑,这使得美国与中国一起成为其他西方各国抨击的对象。
然而,与我国相比较而言,美国死刑执行人数却少得多,尤其是近年来更是基本呈逐年减少趋势。
可以说,这都源于美国对死刑所采取的审慎的态度与多种限制措施。
死刑是否存在1991年派尼诉田纳西(Payne V.Tennesee)一案检察官首次获准使用证明“被告人的死亡对社会而言是重大损失”证据,并因此使得向法庭提交“被害人影响声明(victim-impact statement)”成为可能。
---反映了报应与威慑的考虑死刑执行Furman v.Georgia 案中,被告以判处死刑的方法系武断和反复无常从而违反美国宪法为由向联邦最高法院提起上诉。
法院在审理之后, 于1972 年7 月29 日发表一段简短的法庭意见(percuriam):“在几起案件中所适用之法律与判处死刑之方式构成残酷与不寻常之刑罚,违反了宪法修正案第八条和第14 条,原判死刑部分作废,发回重审”。
Furman 案围绕死刑是否属于美国宪法修正案第八条禁止“残酷与不寻常之刑罚”而展开。
案在几个方面改变了美国死刑制度的面貌:首先,作为Furman 案的直接后果,死刑案件的审理被分为两个独立的阶段———定罪阶段和量刑阶段,这就使得被告能够在定罪阶段无罪辩护的努力失败后再于量刑阶段寻求宽赦,而在此之前死刑案件之被告很难在寻求宽赦的同时还进行无罪辩护;其次,Furman 案使得死刑罪名仅限于包含有谋杀的犯罪,而之前对诸如抢劫、入室盗窃和强奸等犯罪判处死刑都是合宪的;最后, Furman 案使得美国死刑实际执行数量大为降低,如在19 世纪30 年代执行了1667 起死刑,而在90 年代仅执行了467 起死刑死刑审判摩根诉伊利诺伊州案(morgan v.illinois)中,如果陪审员不能或者不愿意考虑辩方在量刑阶段出示的减轻证据,那么他应该被适用有因回避。
《外国法制史》课程教学改革刍议的论文

《外国法制史》课程教学改革刍议的论文《外国法制史》课程教学改革刍议一、《外国法制史课》程性质内容及学科特征(一)《外国法制史》课程性质内容外国法制史是研究除中国以外的的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不同类型的、有影响的、有代表性的法律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规律的一门科学[1] 1,[2]1。
《外国法制史》是法学专业(含专升本)的专业基础课,其任务是研究外国法律制度的本质、表现形式、内容、特征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和规律。
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法律发展史和法律制度史,前者研究法律的历史发展,也可叫做立法史;后者研究法律原则和制度的历史发展。
(一)《外国法制史》课程的学科特征1.基础性。
法学由理论法学、应用法学和法律史学三大门类组成。
法律史学主要包括中国法制史、外国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史和西方法律思想史。
这些课程构成了其他各门课程的研究基础,因此外国法制史对法学专业及学生来说都是必不可缺的。
2.历史性。
法律史为法学和史学的交叉性学科。
历史从其本质上说是一个自然过程,历史现象同其他自然现象一样是有序的。
因此,应当注重对外国法制史发展线索和规律的把握。
学习外国法制史不但要法学基础好,而且要有扎实的史学功底。
3.综合性。
外国法制史研究对象涉及外国尤其是欧美国家法律发展史和法律制度史两方面的内容,是对外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总结,涵盖了宪法、行政法、民商法、刑法、经济法等部门法体系,是对部门法体系的综合[2]。
4.借鉴性。
自从清末变法修律以来,传统中华法系解体,我国被迫卷入法律西化,以至于我国近现代的法律制度、法学研究等均是建立在西方(含日本)的基础之上。
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无法摆脱西方的影响,怎样使我们的法治更胜一筹,只有大胆学习借鉴西方的法律制度、法律思想等,系统掌握他们的发展脉络及基本趋势。
而若要完成这一系统掌握任务,唯一途径就是认真学习外国法律史,就学科而言,主要包括外国法制史和西方法律思想史,做到洋为中用。
二、《外国法制史》教学中存在的不利局面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尤其是在本科阶段。
外国法制史结课论文

燕京理工学院YANCH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外国法制史》结课论文题目:前苏联法对我国法制化的影响专业:法学授课教师:##### 姓名:##### 学号:13###### 班级:法学# #班学生学院:文法学院学年:2014——2015 学期:第二学期2014年6月11日前苏联法对我国法制化的影响#####文法学院法学####班学号#####授课教师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法制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方面,我国全盘学习苏联,接受了苏联的以苏维埃法概念为核心的法学理论,用以指导本国的法制实践;在宪法制度、国家机构组成、立法和司法体制及一系列立法等方面也都吸收借鉴了苏联的经验,并且按照苏联法学教育的模式培养了大批法学教育和司法实务人才。
这一法律移植过程对我国的法制建设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中国面向全球开放的历史条件下,回顾总结这一历史对我国的法制现代化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法制化前苏联中国法制度一、苏联法对我国影响概述当我们回顾反思新中国法制建设史,总结法制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的时候,我们切不可忽视前苏联法学和法制对中国法学和法制建设产生的巨大影响。
中国与前苏联有着从情同手足的感情。
今天的中国与前苏联的继承者在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上虽已分道扬镳。
但是,苏联法律思想的种子还植入在中国的土地上,并且生根结了果。
当我们要迈向法治社会,建设现代法制的时候,清理一下法制的根基是十分必要的。
中国革命是在前苏联革命直接、广泛、深入的影响下发生的。
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人学习理解马克思主义更多、更直接不是从马克思恩格斯著作本身,而是从苏联的理论和实践中得来。
前苏联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第一个实践者,它的成功给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产生极大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在法制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几乎是全面照搬前苏联的经验。
这种影响是从土地革命时期建立苏维埃政权时就开始了。
西方法律思想史论文1

论洛克法治思想1.人无法与自由分离,法律是自由的保障他论述到要摆脱绝对的和专断的权力,并把它与维护人类自身密切联系在一起。
他说,人的自由是以他的理性为基础的。
在自然状态下,人们只有遵守来源于理性的自然法才能获得自由。
在进入社会状态,形成国家后,人们按理性的指导以及实在法的规定,随意处置自己的人身、行动和财产,不受其他人的随意支配,这样才能得到自由。
他认为自由与生命共存,它是人的一种道德责任,任何人都不能使自己受制于绝对权力或奴役自己。
进而他对自由与法律的关系进行了辩证论述。
没有法律就没有自由,个人享有的自由是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在法律未加规定的事情上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做的自由。
他说:“在有政府的情况下,人的自由就是遵守由立法机关制定的,全社会都承认的,长期有效的法律。
”还说明了自由以法律存在为前提,法律是自由的保障。
“就法律的真实意图来说,与其说它是一种限制,倒不如说它是指导一个自由和聪明的人追求自己的合法权益。
……因此,不论人们如何误解,法律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和扩大自由,而不是取消和限制自由。
在有能力使用法律的一切状态里,哪里没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因为自由是免受他人的限制和暴力,在没有法律的地方,这是不可能的。
”这里就突出强调了法律是自由的保障和前提条件。
2.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思想他从政治社会和政府的宗旨开始论述,指出:人们之所以联合成国家,接受政府的统治,其重要和主要的目的是保护他们的财产。
”他还说,所有这一切都不是为了别的,只是为了人民的安全、稳定和公共利益。
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必须对政府进行合理的权力配置,实行依法治国。
他说:“安稳地享用自己的财产是人们进入社会的重要目的,社会中制定法律是实现这一目的的主要工具和途径。
”由此可见,运用法律,依靠法律实现社会目的的重要性,这包含了依法行政的思想颗粒。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论证到绝对专制权力及没有明确的、长期有效的法律的统治都不符合社会和政府的目的。
外国法制史论文:从《摩奴法典》看古代印度妇女地位

从《摩奴法典》看古代印度妇女地位《摩奴法典》是古印度最重要的法典,它以宗教的名义及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古代印度各种姓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中,更是确定了古代印度妇女屈从、低下的地位。
一、起源古代印度是一个宗教国度,印度教及其前身婆罗门教作为印度历史最悠久、人数最多、分布最广泛的宗教,对印度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印度教所崇拜的三大主神,分别是梵天、湿婆和毗湿奴。
其中梵天掌管创造,湿婆主司毁灭,而毗湿奴负责守护。
如此宇宙则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
印度教认为,“林伽”(男根,湿婆大神的形象之一)代表着生命,是宇宙只源和最高力量的象征,而在印度教神话中,女人则是湿婆采取“半女化”的方式产生的,即女人是通过男性自身的分化才出现的。
这是古印度妇女地位低下的根源之一。
二、《摩奴法典》中的表现《摩奴法典》是一部宗教化的法典,因而它理所当然地继承了印度教对于妇女态度。
首先,《摩奴法典》认为妇女在道德上低于男人,她们生来是邪恶的,她们是引诱者、不洁之人。
如:“摩奴把嗜睡、偷懒、爱打扮、好色、易怒、说谎、心狠毒和行为可恶赋予女子”,“在这个世界上,使男人变坏是女人的本性。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女人能把愚人甚至智者引出正道而成为爱欲和愤怒的仆人。
”并且,“她们不计较相貌,不考虑年龄,不管是俊还是丑,只要是个男的,她们就去亲近。
”“即使得到精心保护,她们还是会对夫主变心,因为她们贪恋男人,朝三暮四,天生无情。
”由此,法律和宗教规定了一系列排除妇女权益的规定。
比如说,只有受过适当训练的祭司才能举行祭祀,若由不熟练的人或不洁净的人如妇女和首陀罗来举行,就会引起危险,甚至会带来灾难。
《摩奴法典》中也规定,“女子无权接受伴诵祷告词的圣礼,这是固定的法;女子没有气力,不识吠陀,妄语成性,这是常情。
”而对男子接触妇女所设的禁忌也特别多,如“一个人不可单独跟母亲、姐妹、或女儿坐在一起,诸根甚至有力量把智者拖走。
”“他不得同妻子共食,也不得看她进食、打喷嚏、打哈欠或者随意歇着。
外国法制史

外国法制史日本是近代继受西方,特别是大陆法系比较成功的一个国家。
日本在它的法律形成历史上,和中国有着更多的渊源。
人们都说,中日两国有着非常悠久的、相似的传统文化。
如日本从隋唐时期起,就大量引入当时中国的政治法律制度,日本最早的法律条文都是按照当时中国古代唐律拟定的。
法|律教育网原创但是中日两国也有一个特别值得我们关注的地方,也就是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点——文化传统。
有人说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真的有很大的差别吗?实际上我们强调的是两个东西。
一个是说曾经在历史上出现的各种具体的文化现象,中日两国有很多类似的地方,但是对这样的一种文化现象的取舍,各自形成了一道不同的判断标准和做法,这就是对待文化的传统。
日本有他自己的特点,后人归纳日本这个民族非常善于吸收外来文明,在历史上当中国在政治经济上走在世界前例的时候,日本这个民族就善于吸收中国政治文化中的长处。
如,在中国的唐代和宋代,日本会广泛的派遣人员到中国来学习,像遣唐使等等。
到了近代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更为有优势的时候,日本这个民族转而学习西方,所以在亚洲继受西方法律问题上,日本应该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
在司法诉讼制度上,也体现着这样的特点。
日本从明治维新后,开始比较全面的接受西方这套法律制度。
日本这个民族有许多的优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在对待西方文化上,日本人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我们对于这些外来的文化,就像随着四季换衣服一样。
”然后也对中国人比喻:“说中国人则不同,你们像脱皮一样,你们的过程要来得非常缓慢,而且非常痛苦。
法律教育网原创更重要的是在变化过程中,你们会很冒风险。
”这个比喻是很形象的。
在近代的司法诉讼制度上,日本也是广泛的采用欧洲大陆法的一套结构,如在法院制度的设计上,日本往往被称为叫做“裁判所”,这样一套制度,后来又直接的影响到中国清末民初的司法诉讼制度。
当然,日本作为一个大陆法传统的国家,二战之后,由于受美国占领,受到了越来越多普能法因素影响。
外国法制史毕业论文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专升本)2012-2013年度秋季学期期末(2013.3) 《外国法制史》主讲教师:岳纯之一、请同学们在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汉谟拉比法典》的主要特点2.论雅典民主制3.罗马法对后世立法的影响4.论城市法和商法在西方法律发展史上的地位5.论伊斯兰法的特点和历史地位6.论英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和特点7.论普通法系的形成与特点8.论美国法与英国法的联系与区别9.论1804年《法国民法典》的特点与影响10.论德国法的历史地位及与法国法的关系二、论文写作要求论文写作要经过资料收集,编写提纲,撰写论文等几个步骤,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占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三、最终提交论文应包括以下内容:1、论文题目: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2、正文:正文是论文主体,应占主要篇幅。
论文字数一般在2500-3000字。
论文要文字流畅,语言准确,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有独立见解。
要理论联系实际。
引用他人观点要注明出处,论文正文数字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1、(1)①。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3、参考文献,论文后要标注清楚参考文献附录(不少于3个),参考文献要注明书名作者、(文章题目及报刊名称)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序号使用〔1〕〔2〕〔3〕……。
参考文献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
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
论文保存为word 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2、论文一律采用线上提交方式,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教学教务平台,逾期平台关闭,将不接受补交。
3、不接受纸质论文。
4、如有抄袭雷同现象,将按学院规定严肃处理。
论普通法系的形成与特点一、普通法的形成(一)普通法产生的环境:英国的地理环境英格兰位于欧洲西北角,与法国隔海相望,除了北通苏格兰、西接威尔士的两片陆地外,其余边界全是海岸线。
西方法律思想史论文

西方法律思想史论文
鉴于西方法律思想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其进行论文分析是一项非常有挑战性的任务。
本文将以哥伦布时期至今的时间跨度为基础,探讨西方法律思想的历史演变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关键事件。
哥伦布时代和早期殖民地时期
在哥伦布时代和早期殖民地时期,西方法律思想是由欧洲和美洲原住民文化的结合所形成的。
在这个时期,西欧的法律思想受到了宗教,哲学和自然法理学的深刻影响。
同时,美洲土著部族的法律体系又是基于部族的习俗和传统,与欧洲法律有着显著的区别。
这些法律的差异性导致了早期殖民地的法律混乱和复杂性。
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初期
在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初期,西方法律思想受到了启蒙主义,自由主义和进化论的影响,这些思想强调个人权利,社会契约和进步思想。
这些法律思想的影响使得西方国家在这个时期内出现了重大的法律改革,例如发展起来的宪法法律制度和普遍的选举权。
二十世纪中期到现代
在二十世纪中期到现代,西方法律思想又经历了一次显著的演变。
这个时期的西
方国家开始了一个以社会正义为重点的法律革命。
这个过程中,民权运动,女权运动和其他社会运动呼吁在法律制度内推行平等和反歧视,这些运动最终促进了一系列法律改革。
此外,法律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也引发了法律制度的大规模重新设计和加强。
总结
西方法律思想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体系,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不断改变或适应社会文化的变化。
因此,对西方法律思想的认识应该是一个不断迭代和更新的过程。
国际法学论文(优选8篇)

国际法学论文(优选8篇)经过40多年漫长诉讼的光华寮案,不仅是一起民事诉讼案件,更是涉及中日关系的国际法问题。
作为在处理国际事务中所发挥作用的特殊法律部门,国际法学也随着国家间交往的日益密切而备受重视。
下面是搜素整理的国际法学论文8篇,供大家借鉴参考。
国际法学论文第一篇:国际法学中"不可简约的复杂性";论述摘要:本文针对对国际法学中的"不可简约的复杂性";进行论述, 对"不可简约的复杂性";的相关内容进行一般性论述, 以此展开国际关系以及国际法学等相关内容的讨论。
关键词:国际法学; "不可简约的复杂性";; 国际关系;一、国际关系学中的"不可简约的复杂性";雷蒙-阿隆( Raymond Aron) 是法国的大师级学者和思想家, 或许因为作为社会学家和政治学家、历史学家的阿隆过于闪耀, 又或许是因为整个国际关系研究的主流属于美国学者( 甚至是被其占据) , 阿隆对国际关系的研究及思想相对地没那么受到人们关注, 但是没有人可以丝毫不去理会雷蒙-阿隆关于国际关系的研究, 不论是阿隆的支持者还是批判者都如此。
雷蒙-阿隆对于国际关系学的研究被视为是众多的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古典现实主义学派, 阿隆本人也被视为是这一派别的的代表人物之一, (1) 但是却也清晰地区别于其他的现实主义国际政治学者。
将雷蒙-阿隆划归于古典现实主义国际关系学派是有道理的, 原因显而易见, 阿隆的理论的核心部分与古典现实主义是一脉相承的, 但是阿隆的国家关系学的独特之处正是其伟大之处。
他建立了类似古典现实主义的理论基础的内容, 但是同时试图在立体性的整体层面上构建出一个理论体系大厦, 他纳入了社会学、历史分析以及其他领域的理论和影响因素因素( 人类行为等领域) 的考虑、分析和计算, 将之一并有机地构建于整个体系中。
这些都是雷蒙-阿隆对国际关系、国际事务、人类社会和文明进程的审视、分析和研究的"不可简约的复杂性";的认识和体现, 同时也有研究的实践, "复杂性"可以说是阿隆对政治、尤其是国家间政治( 外交-战略、或战争与和平问题) 的思考中最重要、最深刻的认识, 作为经济、社会、历史、哲学、军事、科技和文化诸领域因素的综合, 复杂性是国家间政治的内在属性。
外国法制史--古希腊法-论文

外国法制史--古希腊法- 论文关键字:民主雅典法律希腊大会立法公民贵族克利公元前第五章古希腊法一、古希腊的产生和演变古希腊是欧洲最早进入文明社会的地区。
古希腊离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两个最早的文明中心很近,无疑深受其影响;而且古希腊城邦国家很早出现并持久存在,这为希腊文明的繁荣提供了制度保证。
古希腊的法律制度及其法学思想对后世国家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雅典公法对西方近代公法的影响更为深刻。
(一)古希腊法的初创阶段古代希腊位于巴尔干半岛南部,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爱奥尼亚群岛以及小亚细亚的西部沿岸。
所以,古希腊法不是一个国家法的概念,而是泛指古代希腊世界所有法律规范的总称,是存在于古希腊各奴隶制城邦和希腊化时代所有法律的总称。
希腊文明发祥于克里特岛。
约在公元前20世纪,爱琴海区域的克里特岛就已经产生了由农村公社结合而成的早期奴隶制城邦,并有了相关的立法。
约公元前15世纪,克里特文明衰落,古希腊历史进入迈锡尼文明时期,考古发现有刻在泥版上的迈锡尼法。
公元前12世纪左右,迈锡尼文明趋于毁灭。
(二)城邦国家法律的形成与发展1.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的希腊历史,因遗留下来的“荷马史诗”而得名为“荷马时代”或“英雄时代”。
荷马时代末期,随着希腊各地经济的迅速发展,氏族制度解体和阶级分化的进程加速,出现了许多有主权性质的独立的城邦国家,各城邦国家的法律也随之形成。
这些城邦国家的政体不一,所使用的法律也不尽相同。
其中,比较有特点的是斯巴达和雅典:前者以其军事化管理而著名;后者则以民主制而著名,并成为西方文明的摇篮,对此,雅典执政官伯里克利曾自豪地说:“我们的城市向全世界开放,雅典是希腊的学校”。
由于古希腊始终没有建立起统一的帝国,所以也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法律体系。
2.古希腊各城邦国家早期的法律均为习惯法,带有神权法的特征。
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各城邦普遍进入成文法阶段。
这一时期的立法主要有公元前621年的《德拉古法》、公元前594年的《梭伦立法》、公元前560年的《庇西特拉图立法》、公元前440年的《伯里克利立法》以及阿提卡地区的《阿提卡法典》、《哥尔琴法典》和《罗得岛海商法》。
外国法制史作业(2)

外国法制史论文:德国法的发展与特点德国法的发展及特点班级:2011级民6学号:2011104400姓名:张海威摘要: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建立了君主立宪的近代德国宪政制度。
同年又颁布《德意志帝国刑法典》,确立起一系列资产阶级的刑法原则和制度。
1877年,又相继颁布了刑事诉讼法典和民事诉讼法典。
经20多年的制定,1896年德国终于通过了《德国民法典》,1897年通过了《德国商法典》,都于1900年实施。
1990年10月3日两德正式合并,东德地区的法律全部被废止,而西德的法律则继续延用。
同时由于欧盟地位的进一步巩固,欧盟的法律也被引入了德国,成为德国地位最高的法律渊源。
关键词:德国法律;德国法典;民主;法治引言:德国法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开始了封建德国的历史,德国分裂为许多独立的封建领地,德国在1871年统一前,中世纪德国法的发展可分三个阶段,德国主要沿用由法兰克时代的日耳曼法演变而来的地方习惯法(邦法),德国法对罗马法的继受早在13世纪即已开始,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的兴起、罗马法的复兴和注释法学派的影响,1495年帝国法院正式确认罗马法为德国民法的有效渊源,从而导致德国法对罗马法的全盘继受。
1.德国法的背景。
第1页从德国部落社会延续下来的,个人对“荣誉”、“自由”和“正义”的捍卫开始,到部落中民主气氛极其浓烈的“人民法”,经民众大会通过的法兰克王国时期的《撒利克法典》,经帝国议会中封建主同意而公布的“制定法”,到建立资本主义后对民主的实施有着进步意义的《魏玛宪法》。
[1]早在公元前1世纪日耳曼人的部族生活的时代,部族习惯约束着人们的行为。
到公元1世纪以后,日尔曼人的氏族社会有迹象将要解体,将逐渐形成国家,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成文法律也将随着国家的形成而形成。
开始走上了形成国家的道路。
而真正的法律也伴随着国家的形成而形成。
随着日尔曼人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加速了阶级分化,各部落也开始形成阶级联盟。
同时适用于不同部族的部族法也逐步形成,但由于部族法是习惯法,是不成文的,口耳相传,所以大都失传。
外国法制史论文

外国法制史论文古罗马法学家及法典的经济思想浅析论文摘要:古罗马法学家及法典的经济思想影响深远。
自然法观点及关于私有财产及自由秩序的观点对近代经济学的产生有一定影响。
关于利率、货币及价格的见解反映了前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
私有财产自由秩序关键词:自然法古罗马国家建立在意大利半岛上,原是半岛西部台伯河东岸的一个小城邦。
古罗马奴隶主阶级在发展奴隶制经济和向外扩张征服异民族的过程中,为了巩固其统治而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
它继承和发展了古代亚非国家和希腊国家的法律,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变,最终成了奴隶制国家最发达最完备的法律体系,对后世各国剥削阶级的法律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公元前541年,罗马元老院设立了一个由贵族和平民各5人组成的法典编订委员会,并派赴希腊考察法制,从而制定了著名的《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的起点。
随着罗马奴隶制经济的大规模发展,罗马法不断得到充实。
公元2世纪中叶确立了皇帝的立法权。
在皇帝立法活动不断加强的过程中,一个新的法学家派别随之崛起。
他们为加强皇权作辩护,皇帝也格外重视他们,皇帝独揽立法权,法学家则享有公开解释法律的权力。
在司法实践过程中罗马法日臻完备。
公元529年到535年,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亲自主持编订了罗马法全书。
它包括《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学说汇编》和《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即《法学阶梯》)等60册,中世纪称之为《国法大全》,其卷帙浩繁,内容丰富,是历史上一部最完备的成文奴隶制法典,标志着罗马法本身发展到达最发达、最完备阶段,是研究罗马法的基本依据和极为宝贵的文献立法资料。
恩格斯称罗马法为“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
?罗马法学家及法典的思想后来和古希腊文化一起成了欧洲近代文艺复兴的重要思想资源。
这是和罗马法本身的内容和性质分不开的。
下面对古罗马法学家及法典的经济思想的主要观点作下简单分析:(一)关于自然法的观点。
古罗马法学家的自然法观点来源于古希腊哲学家的自然法观点。
外国法制史论文

大陆法系的形成和特点大陆法系,又称罗马-日耳曼法系、民法法系或成文法系。
指包括欧洲大陆大部分国家从19世纪初以罗马法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以1804年《法国民法典》和1896年《德国民法典》为代表的法律制度以及其他国家或地区仿效这种制度而建立的法律制度。
它是资本主义国家中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影响深远的法系与英美法系并列的影响较大的法系。
想要更好的理解认识大陆法系,就必须对大陆法系的形成过程以及其特点有一定的认识。
因此,接下来,我将结合大陆法系的形成及其基本特点两个方面作为线索来浅谈一下我大陆法系浅显的认识。
一、大陆法系的形成:1大陆法系的历史渊源大陆法系的历史渊源是罗马法和日耳曼法。
罗马法即罗马奴隶制国家法律的总称,包括从罗马国家产生至西罗马帝国灭亡时期的法以及东罗马帝国7世纪以前的法律。
罗马法以习惯法、民众大会与平民会议制定的法律、元老院决议、长官的告示、皇帝敕令、法学家的解答与著述为渊源。
公元前8世纪,塞尔维乌斯改革标志着罗马奴隶制国家的形成,罗马法随之产生。
罗马法最初的法律形式是习惯法,在社会逐步进步中,罗马法逐渐由习惯法向成文法发展。
罗马法的历史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大约公元前5世纪,由于罗马版图的扩大、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平民的斗争贵族的要求,罗马法经历了由习惯法向成文法发展的过程。
公元前450年颁布的《十二表法》是这一发展过程的重要里程碑,其法律内容体现了诸法合体、私法为主、程序法先于实体法的特点。
它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为罗马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其颁布之日起到优士丁尼一千年间没有被明确废除,是古代奴隶制法中具有世界性意义的法律文献之一。
前367年设立了最高裁判官(内事最高裁判官、最高法官)。
古罗马的裁判官并不完全是现代意义上的法官。
他一开始是作为执政官的助手,后来才逐渐开始侧重行使司法权。
他在适用以前法律的同时,通过发布告示,制定了许多新的法律规范,汇集而成“最高裁判官法”。
最高裁判官法彰显了,衡平的观念,裁判官从其正义观念出发,弥补改变以前法律中的形式主义,注重法律的实质正义。
西方法律制度的阐述历史小作文

西方法律制度的阐述历史小作文英文回答:The history of Western legal systems can be traced back to ancient Greece and Rome. In ancient Greece, the concept of democracy emerged, and with it came the need for a system of laws to govern the behavior of citizen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legal systems in ancient Greece was that of Athens, where laws were made by a group of citizens known as the Assembly. These laws were enforced by a group of officials known as the magistrates.Similarly, in ancient Rome, a complex legal system was developed to govern the vast Roman Empire. The Romans believed in the rule of law and established various legal principles that are still influential today. For example, the concept of "innocent until proven guilty" originated in Roman law. The Roman legal system also introduced the idea of legal representation, where individuals could hire lawyers to argue their case in court.Over time, the legal systems of Western countries evolved and adapted to the changing needs of society. In medieval Europe, the influence of the Catholic Church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shaping legal principles. Canon law, which was based on religious teachings,coexisted with secular laws in many European countries.During the Enlightenment period in the 18th century, Western legal systems underwent significant reforms. The ideas of philosophers such as John Locke and Montesquieu influence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egal principles, including the separation of powers and the protection of individual rights.In the 19th and 20th centuries, Western legal systems continued to evolve, with the emergence of new legaltheorie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international legal norms. For example, the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 adopted by the United Nations in 1948, set out a common standard of human rights that all Western countries striveto uphold.In conclusion, the history of Western legal systems isa complex and fascinating subject. From the ancient Greeks and Romans to the modern era, these legal systems have evolved and adapted to the changing needs of society. They have shaped the way we live and interact with one another, and continue to play a vital role in ensuring justice and fairness.中文回答:西方法律制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外国法制史毕业论文

外国法制史毕业论文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专升本)2012-2013年度秋季学期期末(2013.3) 《外国法制史》主讲教师:岳纯之一、请同学们在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汉谟拉比法典》的主要特点2.论雅典民主制3.罗马法对后世立法的影响4.论城市法和商法在西方法律发展史上的地位5.论伊斯兰法的特点和历史地位6.论英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和特点7.论普通法系的形成与特点8.论美国法与英国法的联系与区别9.论1804年《法国民法典》的特点与影响10.论德国法的历史地位及与法国法的关系二、论文写作要求论文写作要经过资料收集,编写提纲,撰写论文等几个步骤,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占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三、最终提交论文应包括以下内容:1、论文题目: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2、正文:正文是论文主体,应占主要篇幅。
论文字数一般在2500-3000字。
论文要文字流畅,语言准确,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有独立见解。
要理论联系实际。
引用他人观点要注明出处,论文正文数字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1、(1)①。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3、参考文献,论文后要标注清楚参考文献附录(不少于3个),参考文献要注明书名作者、(文章题目及报刊名称)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序号使用〔1〕〔2〕〔3〕……。
参考文献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
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
论文保存为word 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2、论文一律采用线上提交方式,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教学教务平台,逾期平台关闭,将不接受补交。
3、不接受纸质论文。
4、如有抄袭雷同现象,将按学院规定严肃处理。
论普通法系的形成与特点一、普通法的形成(一)普通法产生的环境:英国的地理环境英格兰位于欧洲西北角,与法国隔海相望,除了北通苏格兰、西接威尔士的两片陆地外,其余边界全是海岸线。
【论文】外国法制史小论文罗马法的法律渊源浅谈

【关键字】论文外国法制史小论文罗马法的法律渊源浅谈外国法制史小论文:罗马法的法律渊源浅谈2010-12-25 19:59内容提要:罗马法是世界法律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古代西方法律和当代西方及东方法律均极深受到其影响,本文从法律渊源角度浅淡罗马法。
关键词:罗马法法律渊源罗马法是古代社会最发达完备的法律体系,其内容包含之广、立法水平之深对现今法律社会仍有重要影响,当今大陆法系即是自文艺复兴前后"罗马法复兴"而来,另外普通法系的始创英国自十二世纪以来也深受罗马法的影响,其契约关系等也来自罗马法原则,因此探究罗马法渊源对于研究当今社会法律制度有着重要的必要。
一.罗马法产生的历史背景及特点任何一个社会的法律制度都与其所在的历史经济生产力水平密切相关,罗马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由此,罗马法主要涉及的法律关系也在人、物、诉讼等私法方面,其公法的发达程度较其私法逊色。
同时,由于对外武力和海外贸易的发展,为了对其征服地的管理和对外的贸易,相应产生了万国法,这也就是后来国际法的雏形。
总之,罗马法与同时期的其他地区法律相比具有如下特点:(一)神意性微弱人意性强;(二)实践性强;(三)私法为核心。
本文主要探究私法角度的法律渊源。
二.罗马法的法律渊源法律渊源也即法的制定形式,罗马法从广义上来说法律渊源可以分为四大部分:自然法(习惯法)、制定法、执政官告示和法学家解释。
习惯法(自然法)罗马法的产生是由罗马部落的产生而开始的,最初罗马是由七个王相继执政也即王政时期(公元前8-前6世纪),该时期主要的矛盾是阶级分化和财产不平等产生的平民和贵族之间的斗争,法律关系也即是为了调节原始氏族向阶级社会过度的矛盾,同时涉及宗教仪式和氏族习惯如祭祀家长权等。
罗马第六代王对原有的根据血缘关系而调节的财产和户口关系进行了改革,同时确立的新的权力和义务。
相传他还颁布过契约和侵权行为的法律,但没有真实文献可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近代人权观念发展较早的欧盟各国,死刑更是被全部废止。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作为与西欧各国在文化上同宗同源的美国,却一直保留并不断适用死刑,这使得美国与中国一起成为其他西方各国抨击的对象。
然而,与我国相比较而言,美国死刑执行人数却少得多,尤其是近年来更是基本呈逐年减少趋势。
可以说,这都源于美国对死刑所采取的审慎的态度与多种限制措施。
死刑是否存在1991年派尼诉田纳西(Payne V.Tennesee)一案检察官首次获准使用证明“被告人的死亡对社会而言是重大损失”证据,并因此使得向法庭提交“被害人影响声明(victim-impact statement)”成为可能。
---反映了报应与威慑的考虑死刑执行Furman v. Georgia 案中,被告以判处死刑的方法系武断和反复无常从而违反美国宪法为由向联邦最高法院提起上诉。
法院在审理之后, 于1972 年7 月29 日发表一段简短的法庭意见(percuriam) :“在几起案件中所适用之法律与判处死刑之方式构成残酷与不寻常之刑罚,违反了宪法修正案第八条和第14 条,原判死刑部分作废,发回重审”。
Furman 案围绕死刑是否属于美国宪法修正案第八条禁止“残酷与不寻常之刑罚”而展开。
案在几个方面改变了美国死刑制度的面貌:首先,作为Furman 案的直接后果,死刑案件的审理被分为两个独立的阶段———定罪阶段和量刑阶段,这就使得被告能够在定罪阶段无罪辩护的努力失败后再于量刑阶段寻求宽赦,而在此之前死刑案件之被告很难在寻求宽赦的同时还进行无罪辩护;其次,Furman 案使得死刑罪名仅限于包含有谋杀的犯罪,而之前对诸如抢劫、入室盗窃和强奸等犯罪判处死刑都是合宪的;最后, Furman 案使得美国死刑实际执行数量大为降低,如在19 世纪30 年代执行了1667 起死刑,而在90 年代仅执行了467 起死刑死刑审判摩根诉伊利诺伊州案(morgan v. illinois)中,如果陪审员不能或者不愿意考虑辩方在量刑阶段出示的减轻证据,那么他应该被适用有因回避。
格雷诉密西西比州(gray V. mississippi)联邦最高法院认为,即使是错误地排除了一个陪审员,也要自动驳回,理由是,一旦审判法官不可原谅地排除了一个合格的陪审员从而缩小了合格陪审员的范围,既违反了宪法。
尤科特诉布朗案(utteckt v. brown)对那些陪审员适用有因回避,那些不适用,予以重申,主审法官肯尼迪称,评判陪审员行为和品格的初审法官必须要了解他们的各种表现。
四项原则:被告有权拥有一个公正的陪审团,不是通过一个经由有因回避选出的支持死刑的陪审团各州需要确保陪审团有能力根据该州的死刑法适用死刑一个陪审员会实质性妨碍死刑适用的可以被适用有因回避保证各州的利益同时不能侵犯被告人的权利巴特森诉肯塔基州案(Batson v kentucky)允许被告人通过证明在审判中无因回避是针对特定的种族族裔或性别适用。
1976 年, 美国最高法院在Woodson v. North Carolina 等案中判定:“尽管在宪法第八修正案通过时,所有的州都对某些罪名规定了强制性的死刑条款,但是陪审团和立法者都对此条款的严厉性持否定态度,并以自由裁量替代了强制性死刑规定;对每一种犯罪不考虑犯罪人的个人情况而统一进行量刑的观念已经过时了;对于死刑这样一种不可挽回的独特刑罚来讲,北卡罗来那州的强制性死刑规定背离了当代宪法的标准。
”据此,强制性死刑规定被废止,陪审团有权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在死刑和终身监禁之间进行选择。
死刑适用种类的限制1977 年Coker v. Georgia案中,美国最高法院判定:“强奸罪毫无疑问应当受到严惩;但是从对被害人和大众造成的羞辱和伤害来看,强奸罪并不能与谋杀罪相提并论,因为不涉及人命⋯⋯鉴于死刑的严酷性和不可恢复性,我们有理由确信其对于强奸犯来说构成“过度的刑罚”。
这样,Coker 案就形成了一条原则,即死刑_不适用于强奸妇女的犯罪,而绝大多数州也不约而同地认为Coker 案之判决禁止了对所有不造成被害人死亡的犯罪适用死刑。
如今,除了有少数州规定对叛国罪适用死刑外,所有死刑罪名都要求包含有杀人行为。
蒂森诉伊利桑那州(tison v arizona)死刑对非杀人共犯的适用问题如果要判处重罪谋杀罪共犯死刑,法院必须证明被告人有杀人意图或者在犯罪中是主犯并证明被告人具备无视法人生命的轻率,若证明不了,就不能判处共犯死刑。
罗伯诉希曼斯案(roper v simmons)对未成年人适用死刑违宪加重证据朱利克诉德克萨斯州(jurek v texas)谋杀罪处死刑的加重情节谋杀警察或消防员在绑架侵入住宅抢劫暴力强奸纵火过程中谋杀为获取报酬而实施谋杀行为当从或企图从刑罚执行机关逃跑时实施谋杀行为监狱的犯人对监狱雇员实施谋杀行为林诉亚利桑那州案(ring v arizona)死刑法中家中清洁的作用相当于犯罪要件,须由陪审团裁定布斯诉马里兰州案(booth v maryland)对被害人有重要影响的证据凶手的个人品行被害人家属因杀人行为所带来的感情伤害被害人家属对被告人以及合理判决的看法减轻证据罗基特诉俄亥俄州(lockett v ohio)减轻情节被害人教唆或帮助实施罪行若非受到要挟强烈刺激不可能实施罪行由于行为人呢的心里或精神缺陷所致但还不足以构成精神病抗辩斯基博诉南卡罗来纳州(skipper v south carolina)被告人在监狱中的良好表现应得到考察加利福尼亚州诉布朗案(california v brown)向陪审团做出“不得有任何怜悯之心”的知道没有错约翰逊诉德克萨斯州案(johnson v texas)潜在危险问题允许量刑者充分采用被告人年少这一减轻情节2005 年,美国最高法院又在Roper v. Simmons 案中宣布,根据演进中的正当行为标准,对18 岁以下未成年人适用死刑违背美国宪法。
Kennedy 大法官执笔撰写多数意见,他认为:当未成年人触犯重罪之后,国家可以剥夺他一些基本自由,但不能剥夺其生命,应当使其继续成长以充分了解自身的人性,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能力要低于成年罪犯。
美国最高法院对Roper v. Simmons 案的裁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使美国彻底摆脱了“唯一一个对未成年适用死刑的西方国家”的恶名。
At kins v. Virginia 案。
被告At kins 于1996 年犯有谋杀罪,被弗吉尼亚州判处死刑,但根据审理时的测量,其智商只有59 ,属于“智力迟钝型”。
联邦最高法院审理后指出:“自Penry 案以来,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量的州开始禁止对弱智者执行死刑,更为重要的是,这是一个连续不变的趋势,情况充分说明社会已经认为弱智者比一般罪犯的责任能力低⋯⋯考虑到弱智者的这种缺陷,死刑所具有的报复功能和预防功能都不能很好地在他们身上得到体现”。
该案最终确立了对弱智者不适用死刑的原则。
律师的无效辩护鲍威尔诉阿拉巴马州(powell v alabama)律师要对与定罪和量刑有关的问题进行庭前准备阐述被告人的律师帮助权吉迪恩诉文莱特案(gideon v wainwright)受到犯罪指控的获得的律师辩护的权利是国家的基本权利斯特里克兰诉华盛顿案(strickland v washington )制定律师无效帮助的检验标准被告人必须证明辩护律师的表现"不足" 在运用这一标准时法院要假定律师的表现非常充分,高度符合律师的判断。
被告人必须证明“损害”即使律师的表现不足被告人还必须证明律师的失误如此严重以至于死刑判决不可信死囚问题华盛顿州诉哈勃案(washington v harper)根据正当程序条款,被告人有免于强制精神病治疗的自由同时如果囚犯患有“严重的精神病”且“对自己和他人构成威胁,而且为了他的医疗利益而治疗”那么强制治疗不构成对囚犯自由权益的侵犯。
总结美国死刑的发展轨迹:随着文明的进步与人权观念的更新,联邦最高法院根据发展变化的时代精神,通过对联邦宪法修正案第八条“禁止残酷与不寻常之刑罚”与第十四条正当程序条款进行解释与再解释,不断赋予“残酷与不寻常”和“正当程序”符合时代特质的新意,使得死刑从罪名到适用对象一步步缩小,适用条件愈发苛刻,而执行方式却变得文明与人道。
看法:很多国家借美国个别州依旧适用死刑为由,对美国“人权”大加鞭挞,以本国废除死刑而自喜。
对此,我有两个疑问:适用死刑就是对人权的不尊重么?废除死刑就是对人权的尊重么?美国的一些州一直保留死刑,但我们可以通过上述判例发现,美国死刑适用范围在不断缩小,执行方式呈人道趋势。
美国一般直面死刑问题。
比如说,对“毒气致死”方式是否违宪,这一在国人眼中不甚重要的问题,可以展开全国性的大讨论,最终判定违宪;即将被执行死刑的犯人仍然可以在临行前接受新闻媒体采访;监狱外被层层反对死刑的示威者包围。
可见,保留死刑还是废除死刑不应该是争论的焦点,而是被判处死刑的罪犯还是否拥有人权,对死刑抱有各种看法的社会人士能否受到重视及公正对待,才是人权的真正体现。
废除死刑也并非是完全尊重人权的表现。
废除死刑后,这些罪大恶极的社会败类往往被判终身监禁,但这种结果,对那些受害者的人权的尊重程度是否大打折扣?有时,看着媒体报道的那些令人发指、骇人听闻、惨不忍睹的连环杀人案、强奸案,都觉得毛骨悚然、后背发凉,发出“这种人就应该被判数个死刑”的感叹。
作为普通公众,愤怒如此,更何况是直接受害者。
那些罪已至死的罪犯在监狱里接收着人道待遇的情况常见于主流媒体,其目的显然是在于以此显示人权保障之进步,同时也必然弱化了那些罪行对受害者及其家属的影响:有时是一生的生理缺陷;是一生的精神重压;有时是一条鲜活生命的逝去;有时是整个家庭的伤心欲绝……保留死刑还是废除死刑是价值判断的问题,对社会而言,各有利弊。
重要的是如果保留死刑,能否在各个方面保障罪犯在被执行死刑前的人权和公众对于死刑的知情权和言论自由的权利。
反观中国,死刑问题一直讳莫如深。
每年中国有多少罪犯被判死刑立即执行,又有多少人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公众无处知晓,在无形中,公众就已经被剥夺了知情权。
这个问题自然也就成了社会不透明的死角。
即便中美两国都保留死刑,但也可一窥两国人权保障的程度和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