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庄哲学 演讲
老庄人生哲学及当代价值[毕业论文]
老庄人生哲学及当代价值关键词:老庄;人生哲学;生存智慧;达观态度先秦时代的老子与庄子同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和重要代表人物,二人的哲学主张既一脉相承,又有所区别。
老子以道为体,以德为用,阐发道法自然,重视人性的自由与解放,其目的一为解放人的认知能力,二为解放人的生活心境,在人生哲学方面主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1]226的弱者生存智慧,带有强烈的朴素辩证法色彩。
庄子在继承老子思想的基础上,主张清静无为,致力于人生哲学的建设,追求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2]72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以达观的处世态度来面对生活。
虽历时弥久,但是老庄的人生哲学主张在当下依然可以启发世人的处世之道,为精神家园的重建提供某种借鉴。
一老庄人生哲学产生的原因1.老庄人生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众所周知,哲学是每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家们所处的背景往往决定了这种思想的内容与所指。
原因与目的的合一性,为解决精神困惑提供直接的渠道。
从外部研究来讲,老庄的人生哲学的产生是当时社会环境的产物。
据史料考证,老子所处的春秋时期是一个动荡不息,战乱不止的时代,自东周开始,王权逐渐衰落,分封制井田制逐渐遭到破坏。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3]23随着制度的瓦解,诸侯王臣人心不稳,政治动荡不安,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对这种“天下无道”的现象,每个人都有着共同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但在如何应对现实时,有的人选择积极入世,有的人却选择洁身自好,独善其身,成为那个时代的隐者。
老子作为其中的一员,主张返璞归真,顺应人的本性,处处隐含了弱者的生存智慧。
庄子晚老子几十年,生活在战国时代,其社会环境与春秋末期大都相似。
社会动荡不安,生活不稳定,处处充满危险。
但庄子与老子有一点略有不同,庄子的人生哲学思想更像是一个没落贵族对人生的思考。
有史料考证庄子出生在一个没落贵族家庭,是贵族的后代。
庄子生活在战国时代社会动荡,生活不稳定,充满危险的大环境下。
老庄人生哲学的现实意义
老庄人生哲学的现实意义12中本6班胡怡静2012014626 读老庄,就是读人生,就是读人生哲学。
如果说有什么不同,也不过是一个偏于人生智慧(老子),一个偏于人生态度(庄子),老庄的思想就像永不枯竭的清泉,只要我们把桶放进去,一定可以满载而归。
儒家给我们热情,引我们奋发有为;道家却给了我们境界,教我超然。
这种淡泊与超逸使人胸襟宏大。
庄子提倡“无为”,他揭示:世上没有无用之物,一切都有用处,关键在于你能不能顺着他自然的天性来运用它。
《圣经》里的魔鬼撒旦是个大坏蛋,但它也有用处,因为他可以测试出一个人可信任的程度和爱的真伪。
所以,尽管他作恶很多,上帝依然让他存在着。
用“无为”定位人的品性,就是质朴。
质朴是人的一种禀赋,是一种由内及外的美好品性。
衣着修饰的质朴,往往别有一种美韵。
但是,衣饰之类的朴素,并非是判定一个人禀赋质朴的可靠标志。
违反人的爱美的天性,拂逆自己的性情,只是出于某种意念和精明的打算,而蓄意地艰苦朴素,这种人的内心其实并不质朴。
灰姑娘穿上华丽的公主裙装,并没有消泯她内心的质朴;她的质朴和丽服相辉映,前者使后者更彰显清纯的高雅。
服饰新奇不如天生丽质;才华横溢,不如品德出众;常保富贵不如常保真心。
只要保持仁爱的天性,即使没能建功立业,写不出千古文章,也可以堂堂正正做人。
所以我们要保持一颗真心,做我们应该做的事,不做不应该做的事,追求“无为之境”。
庄子追求“逍遥”,“逍遥”二字,犹如庄子人生哲学的题解,古往今来,凡是痴迷于庄子思想的人,无不醉心于“逍遥游”。
然而,逍遥游只是一种境界,境由心造,要想达到“逍遥游”的境界,就得摆脱名缰利索,超越现实的局限,有一个淡泊的心态。
对于我们这个追求中庸、适度的民族来说,“逍遥游”具有无法言说的精神魅力,那种悠游自在、徜徉自得的心境,让生活在压力与责任中的人们,不断有想过和大鹏鸟一样展翅高飞的渴望。
人这一生,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
复杂与简单,只是对人生理解的角度不同而已。
《老庄的哲学》
老庄的哲学--观自然的箫声有悟
庄子的哲学是自由的,是把生命放入无限的时间,空间去体会的哲学。
人世的生活,在庄子看来是无生命的秩序,庄子所要求的却是有生命的无秩序。
1有用和无用是相对的,一种想法不通之后,再变通另一种便显出了妙用,叫做无用之用。
2声音本身是没有喜怒哀乐的,用人的立场去听箫声,便有了喜怒哀乐,所以喜怒哀乐是人为的分别而不是自然。
3只有自然的音律才是最美的.
4人用人的立场去创造知识,人就会被人们所创造的知识之环套住了。
5人都怕死,但谁知道死了之后会不会后悔为什么要生呢?
6世人都知道有用的用处,但很少有人知道无用的用处。
7道德有时也会被坏人拿去做护身符,坏人如果不将借用圣人的道德,可能还成不了大坏蛋呢。
8道理不在大小,但要恰如其分就好,大而不合理,便一无是处了。
9智慧不要外露,否则人家不是怕你就是嫉妒你。
10真我才是最重要的,外物的存在变化,哪能时时去计较呢。
孔孟老庄智慧给的启示作文
孔孟老庄智慧给的启示作文哎呀,说起孔孟老庄,这些大哲学家们的智慧可真是让人豁然开朗,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不就是说我们身边每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嘛!孟子也说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这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正道直行,才能得到大家的支持和帮助。
老子更是厉害,他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这不就是告诉我们要像水一样,以柔克刚,但又能滋润万物吗?咱们说回现实生活,孔孟老庄的智慧其实就在咱们的日常生活中。
比如说,孔子提倡“仁爱”,咱们是不是也应该对别人多一些关心和帮助呢?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咱们是不是也应该坚守自己的原则和立场呢?老子说“无为而治”,咱们是不是也可以少一些功利心,活得更自在一些呢?再说老庄的智慧,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咱们知道吧,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知识和学问是无穷无尽的。
所以咱们在学习的时候,就得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断探索、不断学习。
庄子还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咱们是不是也能像大自然那样,与万物和谐共生,而不是把自己看得那么重要呢?孔孟老庄的智慧不仅让我们在思想上得到了提升,还让我们在行动上变得更加成熟稳重。
比如孔子说的“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咱们是不是就应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不做那种斤斤计较、患得患失的小人呢?孟子说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咱们是不是就应该多做好事、多积德,这样才能得到更多人的帮助和支持呢?总的来说,孔孟老庄的智慧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我们要好好学习他们的教诲,用这些智慧来指导我们的言行举止,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老子庄子与道家思想讲稿
老子、庄子与道家思想一、道家思想的主要概念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是先秦诸子中与儒学并驾齐驱的一大流派。
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概念去讲解、理解道家思想。
1、“道”“道”在中国文化典籍或话语中的意思多样。
如《论语》中的“朝闻道,夕死可矣”的“道”,朱熹注为“事物当然之理”,与现在所说的“真理”相近。
唐代韩愈提出文以载道的“道”,则指儒家正统的政治伦理观念。
道家的“道”则另有别意或内涵丰富的多。
它由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在《老子》一书中提出。
书中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演变:“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认为“道”是“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命”在这里作动词“命令”解)的,所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法”亦作动词解,取法,遵循之意)。
简而言之,“道”就是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有着“独立不变,周行而不殆”的永恒绝对的本体意义。
《老子》进而提出“反者道之动”的命题,猜测到事物都有正反两面的对立,并意识到对立面的转化。
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是无限的、“自本自根”、“无所不在”的,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神的主宰;认为一切都处在“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之中。
但他又认为“道”是“先天地生”的,这又同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又相像之处。
另外,在《老子》中,还有这样言语:“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前面的“道”,有合理的规则的意思,后面的含义相反。
因此,可以说,作为道家思想的核心概念,“道”的内涵复杂,既包含着朴素的唯物主义元素和辩证观念,又有唯心的特征;既是一个哲学范畴,有时又是一个社会性用语。
2、“无”《老子》认为一切事物的生成变化都是有和无的统一,即所谓“有无相生”,但又强调“无”是更根本的,即所谓“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它被引申到社会人生当中,就是著名的“无为”思想。
所谓“无为无不为”,以至“贵柔”、“守雌”、“不为天下先”等等,体现的就是以“无”为根本的“有无相生”。
时代需要老庄思想作文
时代需要老庄思想作文
《时代需要老庄思想》
咱今儿就来说道说道这时代和老庄思想。
你说这时代啊,发展得那叫一个快,每天都有新东西冒出来,有时让人觉得都快跟不上趟儿了。
就说前段时间我遇到的一件事儿吧。
那天我去逛商场,那商场里人多得哟,乌泱泱的一片。
我在人群里挤来挤去,就想买件合心意的衣服。
结果逛了半天,眼花缭乱的,反而不知道选啥好了。
这时候我就想起了老庄思想里说的顺应自然。
咱何必这么纠结呢,跟着自己的感觉走不就行了嘛。
在这个喧嚣忙乱的时代,大家都像上了发条似的拼命往前赶。
为名,为利,为各种各样的东西。
可是有多少人真正停下来想想,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呀。
老庄说要无为而治,不是啥都不做,而是不要刻意去追求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就像我在商场选衣服,别管那些外在的因素,就问问自己心里到底喜欢啥。
咱们这个时代太需要老庄思想啦,可以让我们在忙碌中找到一点点的宁静和淡然。
别总是那么着急忙慌地往前冲,偶尔也可以慢下来,感受一下生
活本来的样子。
就像那天空中悠悠飘着的云朵,自有它的自在和惬意。
以后啊,咱遇到事儿就多想想老庄的智慧,说不定就能少很多烦恼呢。
咋样,我说得在理吧!咱可不能让自己被这时代的洪流冲得晕头转向,得用老庄思想给自己定定神儿呀!。
世说新语中的老庄哲学
老庄哲学在《世说新语》中的体现《世说新语》是一部汇集了东晋时期社会风貌和人物志事的文化随笔集,其中涉及了众多哲学思想。
而老庄哲学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在《世说新语》中也有着深入的体现。
本文将从老庄哲学的核心思想、在《世说新语》中的具体表现以及对当代生活的启示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老庄哲学概述老庄哲学是中国古代思想宝库中的瑰宝,主要由道家和荀子所创立。
其核心思想包括道、无为、自然、无欲等。
老庄哲学强调追求自然本真,推崇无为而治,主张顺应自然法则,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二、《世说新语》中的老庄哲学1.追求自然本真在《世说新语》中,有不少记载展现了人们对追求自然本真的向往。
比如“吕后问李广急行军事”,李广回答:“吾常欲速行,奈何不可得也。
今日得之,吾无以加矣。
”李广这番话表达了他对自然的追求,坚持顺应自然的节奏,不做违背本心的事情。
2.推崇无为而治老庄哲学中最著名的理念就是“无为而治”。
在《世说新语》中,有多个故事展现了这一思想。
比如“孔子过齐宣王见齐景公”,孔子对宣王说:“臣闻君有不善者,则使之无能为也。
”这句话表明了孔子主张依靠道德教化,通过无为而治来达到社会稳定和个人修养。
3.顺应自然法则《世说新语》中还有一些记载展现了顺应自然法则的思想。
比如“刘备瞒周瑜斩孙权书”,刘备在面对周瑜斩杀孙权的书信时,并没有选择隐瞒真相,而是大度地表示:“我若与人结盟,则当全力相助;若与人结怨,则当共图除之。
”刘备以诚待人,顺应了道义和自然法则。
三、老庄哲学在当代的启示老庄哲学虽然诞生于古代,但其思想仍然对当代社会和个人有着重要的启示。
1.追求内心平静与安宁当代社会快节奏、竞争激烈,人们常常陷入焦虑和压力之中。
而老庄哲学主张追求内心平静与安宁,提醒我们要及时停下来,倾听内心的声音,保持身心的平衡。
2.尊重自然与生态环境老庄哲学强调顺应自然法则,提醒人们要尊重自然和生态环境。
在当代环境保护日益重要的背景下,我们可以借鉴老庄哲学的思想,在生活中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论述老庄人生哲学的现实意义word精品
论述老庄人生哲学的现实意义12中本6 班林天黎11 号一、道家思想起源的特性道家哲人老子不仅是中国古代第一位哲学家,而且,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哲人也是中国古代最早对社会文明演进进行系统性反思、批判的思想家。
“批判性反思”的理论品格是道家哲学所具有的“思想起源的特性”集中体现。
在中国哲学史上,老子首次把“道”作为哲学范畴而给予系统化的论证,从而建立起以“道”为核心的哲学体系。
老子的“道”的思想对现在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道家学的现实意义(一)按照自然规律行事“天之道,利而不害;从之道,为而不争。
”(第八十一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第七十三章)提出人类应按照道的规律来行动,反对妄为。
人的行为应该合乎天道,这些思想对现今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需要顺应自然之道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具体表现在人与资源和环境的问题上,人与自然的关系紧张,导致人类的生存环境恶化,人类无节制与不合理的对待资源,产生由资源导致的人与人关系紧张,甚至产生资源大战。
老子“道”的思想就要求人们应该按照自然规律行事,不凌驾于自然之上。
(二)反对社会文明异化,守护人本然价值。
老子十分强调“道”的自然性与无为性,他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以为天地人当效法“道”的自然性。
可见,在道家哲学中,“道”既是世界的本原和万物存在的根据,也是天地万物之本性和君王治国安邦之根本方略,也是人安身立命之根据和社会发展的终极境界。
“自然”则是对“道”存在状态与本性的客观描述,意指万事万物非人为的、不受外力干涉的存在方式,即“自然而然”、“自主而然”。
传统的宗教信仰认为世界是上帝的创造物,“‘道'法自然”的观念否定了超自然意志的支配,具有无神论的性质。
他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第三十七章),也就是说“道”顺任自然,各物在不受干涉的自然状态下反倒有更好的发展。
老庄万物归一思想汇报
老庄万物归一思想汇报老庄哲学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其核心思想是“道法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主张“无为而治”,提倡“归一”思想。
其中,老庄的“万物归一”思想是其核心思想之一,本文将对老庄的“万物归一”思想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老庄哲学的基本概念老庄哲学的基本概念包括“道”、“德”、“无为”、“自然”等。
其中,“道”是老庄哲学的核心概念,它是宇宙的本原,是一切存在的根源。
老庄认为,“道”是一种无形无相的存在,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永恒不变的。
而“德”则是指人的道德品质,是人类应该追求的目标。
老庄认为,只有通过修炼,才能达到“德”的境界。
“无为”是老庄哲学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是指不做无用之事,不为无益之事。
老庄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不要过度干预自然的运行,而是要顺应自然的规律,以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而“自然”则是老庄哲学的另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宇宙的自然规律和自然界的万物。
老庄认为,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共生,不要破坏自然的平衡。
二、老庄的“万物归一”思想老庄的“万物归一”思想是其核心思想之一,它是指万物都是由同一种本原构成的。
老庄认为,“道”是宇宙的本原,是一切存在的根源,而万物则是由“道”分化而来的。
因此,万物虽然各有不同,但它们都是由同一种本原构成的,都是“道”的表现形式。
老庄的“万物归一”思想是一种宇宙观,它认为宇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万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因此,人类应该顺应自然,不要过度干预自然的运行,而是要顺应自然的规律,以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三、老庄的“万物归一”思想的意义老庄的“万物归一”思想对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提醒人们要顺应自然,不要过度干预自然的运行,以免破坏自然的平衡。
其次,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提倡“无为而治”,以达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最后,它提醒人们要追求“德”的境界,以达到人类的精神升华。
管理成功案例之:老庄的“无为而治”
管理成功案例之:老庄的“无为而治”在管理上虽说要变革,或者讲权变。
管理者制订的政策与方针,如果是积极的,或者是组织成员所公共认同的,这个变革就要有一段时间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变革并不是要你今天这样,明天那样,花样耍尽,名堂玩尽。
如果这样,会让全体成员无法适从,让成员们产生反感或者其它负面情绪。
变革的初衷也就变了样,达不到预期效果与目的。
今天讲的无为而治。
并不是讲管理者,什么都不做,而是要管理者与员工们共同参与,共同协商,共同制度大家都认可的规章制度,然后,一丝不苟地执行这样规章制度。
管理者授权或者采用放任式管理的风格,保持政策的持续性与稳定性。
这样就是无为而治的精妙之处。
所以,中国的历史上著名的法学家韩非子,就认为,他所提倡与主张的法治理念与哲学体系是源自于老子、庄子的无为而治的思想。
如果打个比方说,“无为而治”是母亲的话,那么“法治”就是儿子。
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
真实姓名叫李耳,名聃。
是周王朝守藏室的高级图书管理员。
由于接触的都是各类图书知识,而且他很爱钻研,所以,知识渊博。
所以说,伟人的职业与出身,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那种精神是最值得后世尊敬的。
世界上的伟人们有很多出身与职业并不显贵。
但是通过他们的追求,坚持到底。
最后,被世人与后世所崇敬、崇敬。
比如,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以前是个教师。
基督教的耶稣,以前是个木匠。
法国皇帝拿破仑,以前是个士兵。
美国前期总统林肯,以前是个律师。
这样的例子,如果要举的话,多不胜数,就像天上的繁星一样。
孔子给周朝打工时,听说老子李耳学问很多,于是虚心向老子请教。
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於子之身。
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孔子后来跟自己的学生说:“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
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老庄哲学与人生智慧 英文
老庄哲学与人生智慧英文In the vast expanse of philosophical thought, few traditions have delved as deeply into the nature of existence and the art of living as the ancient Chinese schools of Laozi and Zhuangzi, collectively known as Daoism or Taoism. At the heart of their teachings lies a profound appreciation for the flow of life, an understanding that wisdom comes not from external conquests but from internal harmony with the Dao,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 that underlies and unifies all things.Laozi, the legendary author of the "Dao De Jing," teaches that the Dao is ineffable, beyond words and comprehension. It is the origin of everything, yet it is nothing; it is the void that is full. To liv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ao is to embrace 'wu wei,' or non-action, which is not to be mistaken for inaction but rather an action that is in perfect harmony with the natural order. It is to act effortlessly, like water flowing along the path of least resistance, nurturing and adapting without force.Zhuangzi, with his eponymous text, expands on these ideas with a blend of allegory, humor, and paradox. He challenges our conventional notions of reality, suggesting that what we perceive is limited by our own subjective experiences. The famous parable of the butterfly dream encapsulates this: Zhuangzi dreams he is a butterfly, and upon waking, he wonders if he is a man who dreamt of being a butterfly or a butterfly dreaming of being a man. This anecdote invites us to consider the fluidity of identity and the illusion of fixed boundaries.The wisdom of Laozi and Zhuangzi is not a set of doctrines to be followed but a perspective to be experienced. It is about finding balance in life, recognizing the impermanence of things, and understanding that true knowledge comes from embracing the unknown. In a world that is constantly changing, they teach us to value simplicity, to reduce desires, and to find contentment in the ordinary, for it is in the ordinary that the extraordinary is often hidden.Their philosophy also touches upon leadership and governance, advocating for rulers to govern with a light touch and to lead by example rather than force. The ideal leader,according to Daoist thought, is like the Dao itself—present but unseen, influencing without imposing, allowing the people to flourish in their own natural ways.In personal life, the teachings of Laozi and Zhuangzi encourage introspection and self-cultivation. They remind us that true strength comes from flexibility, that wisdom comes from letting go of certainties, and that freedom comes from the acceptance of life's ebb and flow. They counsel us to observe the world with a sense of wonder, to laugh at life's absurdities, and to live with a heart unburdened by the weight of artificial constructs.In essence, the philosophy of Laozi and Zhuangzi is a celebration of life's mysteries and a guide to living with grace and ease amidst the chaos of existence. It is a call to return to a state of naturalness, where the artificial distinctions of society fall away, and we live in harmony with the world around us. Their wisdom is timeless, offering insights that resonate with the modern quest for meaning and balance in an ever-accelerating world.As we navigate the complexities of the 21st century, the ancient wisdom of Laozi and Zhuangzi remains a beacon, illuminating a path to inner peace and outer harmony. It teaches us to embrace change, to live authentically, and to appreciate the profound simplicity that lies at the heart of complexity. In their philosophy, we find a deep well of wisdom—a source of inspiration and guidance for anyone seeking to live a life of depth, purpose, and joy. 。
老庄论道演讲稿
老庄论道演讲稿各位尊敬的领导,各位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老庄哲学的一些思考和理解。
老庄哲学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其思想深邃而丰富,对中国哲学乃至世界哲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可以从老庄的思想中汲取到许多宝贵的智慧,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老庄哲学强调“道”,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是一切存在的本原。
在老庄看来,人应该顺应自然,顺势而为,不要过分干预和违背自然规律。
这与当今社会提倡的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也应该学会顺势而为,顺应时势,不要过分追求功利和物质,而是要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宁静,与自然和谐共处。
老庄还提倡“无为而治”,主张“无为而无不为”,认为宇宙万物自有其规律,人应该顺其自然,不要刻意去干预和操控。
这对我们的工作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在管理团队和处理事务时,我们不应该过分干预,而是要给予团队成员足够的自由和空间,让他们顺其自然地发挥才能,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老庄还强调“无为而无不为”,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其自然规律,我们不需要刻意去追求,而是要顺其自然,顺势而为。
这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思考,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是否经常追求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而忽略了自身的现实条件和局限性?我们是否应该更多地顺应自然,顺势而为,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功利和名利?总的来说,老庄哲学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启示。
我们应该顺应自然,顺势而为,不要过分追求功利和物质,而是要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宁静,与自然和谐共处。
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也应该学会顺势而为,顺应时势,不要过分追求功利和物质,而是要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宁静,与自然和谐共处。
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也应该学会顺势而为,顺应时势,不要过分追求功利和物质,而是要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宁静,与自然和谐共处。
老庄“道与技”思想及其当代文化意义
老庄“道与技”思想及其当代文化意义老庄是中国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其“道”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在老庄哲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做“道”,它被视为一种超越性的、无所不在的力量。
老庄认为,人类社会有两种基本的方式,一种是通过技术手段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另一种则是通过跟随道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自然状态。
这一思想在当代被重新发现,并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文化意义。
一、顺应自然的设计随着时代的变迁,人类对于科技和自然的关系越来越复杂。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发现,很多人常常歌颂技术发展所带来的便利,却忽视了技术的潜在风险。
比如,随着网络安全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开始关注技术的安全性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老庄“道”的思想是非常有价值的。
老庄哲学认为,“道”就是自然的智慧,如果我们能够顺应这种智慧,就能够设计出更加安全、可靠的技术体系。
比如,老庄哲学中所谓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是一种顺应自然的智慧,如果我们能够顺应这种智慧,就能够避免技术体系出现不可预见的问题。
二、关注人类生存和环境保护老庄哲学的“道”思想,还可以为人类生存和环境保护提供一些启示。
现代社会经常会出现环境恶化和人类健康状况恶化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与社会的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而老庄哲学中强调的“道”思想,可以提醒人们要注意经济发展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只有顺应自然规律,令人类的生产生活与大自然达到平衡,才能更好地保护环境、维护人类的健康状况。
例如,我们可以借鉴老庄哲学的“无为而治”、“柔弱胜刚强”等思想,来设计出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城市规划、农业制度和工业结构等。
三、引领人类生活价值的思考老庄哲学中的“道”思想,还可以引领人类对生活价值的思考。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过于追求物质上的财富,而忽视了人的精神需求。
而老庄哲学所强调的“道”,就是指人们应该追寻自己内心的真正价值,而非被外在的物质挑战所扰乱。
比如,人们可以通过“入世不请自来”,即被动的去感知生活的真正价值,来让自己的内心获得一种平静与自由。
庄子与他人生哲学主题演讲
庄子与他人生哲学主题演讲大家好,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庄子与他的人生哲学》。
很多人都会认为庄子的哲学其实就是道家的哲学。
但是,这里其实有个误区。
道家和庄子有着明显的区别。
那么庄子所提倡的人生哲学和道家的有什么不同呢?道家所提倡的是超越死亡的桎梏,达到永生的境界。
它以神仙方术的思想为核心,以采药炼丹为求仙途径。
可以说,一个仙字,是道家所追求的一个目标。
那么庄子呢?可以说,庄子他不同于道家的重要一点就是他认清了死亡是人类必然的归宿,正如春夏秋冬四季之轮回,日月星辰之交替转换,人类既无法左右其进程,更无法反抗其降临。
不悦生不恶死,“任其性命之情”。
庄子将这样的思想融入到了他的生活中去。
正是因为这样,当他的妻子因病去世的时候,他才能鼓盆而歌。
因为他知道,死亡和是生一样,是人所不可避免的,人来于自然,死亡只是一种自然地回归。
“人源于自然,归于自然。
”这样的理解让庄子能够看透生死,活的潇洒。
另一个关于庄子的著名的故事就是庄周梦蝶。
庄周做梦成了蝴蝶,醒来又成了庄周。
究竟是庄周梦为蝴蝶,还是蝴蝶梦为庄周,庄子认为这是搞不清楚的。
所以庄子主张不要固执于“我”。
其实以上两个故事也就能大致的看出庄子哲学的部分中心思想。
人要获得完全的精神自由和开放独立的人格逍遥自得,是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后的忘我境界。
摆脱名利外物的困扰,超越自我的存在。
才能做到“无累”,也才能实现精神的无限自由。
无论是对生死的超脱,还是对自由的向往。
庄子他说最终追求的,其实也就是。
天人合一精神自由正如庄子他自己说的:“人与天一也”,“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既然人是属于自然的,那么名利又算什么呢?超越了躯壳的限制,感受天人,精神也就飞翔了起来。
庄子的思想影响着无数的后人。
其中,最著名的一位可以说就是李白了。
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十五游神仙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最著名的三大特点就是:李白的醉酒,李白的赏月,和李白对水的赞美。
第2主题 老庄哲学与人生境界
庄子拒绝出仕的理由是充分的,态度是鲜明的,楚 国的使者只好空手而返。类似的记载,也见于《庄 子》书中。
一、老庄的生平和他们的人生追求
总之,庄子一生以学术研究为职业,也一生过着 贫困的生活,但他又十分蔑视名利富贵,表现出一种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典型性格。如他对曹商的讽刺:
宋国有一个出身贫寒、名叫曹商的人,他为宋王出使到秦国 去。他去的时候,只有几辆车子。秦王见了他十分赏识,就又赏 赐给他一百辆车。曹商回到宋国以后,便带着浩浩荡荡的一百辆 车队去见庄子,不无炫耀地说:“ 住在偏僻狭窄的小巷子里,穷 困得靠织草鞋糊口,饿得脖细脸黄,那是我曹商的短处;一旦说 服了大国君主,出门时身后就能跟随着浩浩荡荡的百辆车队,这 是我曹商的长处。” 庄子听了以后说:“我听说秦王有病请医生治疗,能够为他 排除痈疮痛苦的人,可以得到一辆车的赏赐;能够为他用舌头舔 一舔痔疮的人,可以得到五辆车的赏赐;用来治疗的方法越低贱, 得到的车辆就越多。你莫不是为他舔了痔疮吧!不然你怎么能够 得到这么多的车辆呢?你还是走开吧!”(后来形成了“舐痔” 一词)
二、老庄思想及其人生观
4、“权”思想 关于“权”的思想,可以说是源远流长。《老 子》一书虽然没有提到“权”的思想,但据《文 子·道德》记载,老子已经谈论过“权”的问题:
老子曰:“上言者,下用也。下言者,上用也。上言者,常 用也,下言者,权用也。唯圣人为能知权。言而必信,期而必当, 天下之高行。直而证父,信而死女,孰能贵之?故圣人论事之曲 直,与之曲伸,无常仪表,祝则名君,溺则捽父,势使然也。夫 权者,圣人所以独见。夫先迕而后合者之谓权,先合而后迕者不 知权。不知权者,善反丑矣。”
二、老庄思想及其人生观
3、仁义礼制观 老庄都反对儒家的仁义,但他们反对的不是真正的仁 义,而是假仁假义和带功利目的的仁义。庄子反对礼,主 要是因为他认为讲“礼”正好是人与人关系疏远的标志。 (踩脚、夫妻相敬如宾) 影响禅宗: 王远凑从念禅师:“上等人来,禅床上接;中等人来, 下禅床接;末等人来,三门外接。”
老庄的哲学是美学
老庄的哲学是美学老庄的哲学是美学!美学家们常这么说。
这是对的。
将它与儒家对立起来,从其对道德伦理否定的超功利以及与之相连的对个人自由无限的追求而言,也是对的。
但仅说到此还是不够的,重要的在于了解它哲学美学的气化基础,和出世间气功的特点。
因为不仅凭借气化使中国古典哲学美学不同于西方,也主要通过与世间气功的差异,使道儒美学得到进一步的区分。
正是由于出世间的养生之道,使道家不是在重德、节欲、有为下的政闲中进行养生,而是在根本上去掉德、欲、为的避开人世走向山林中,通过吐纳导引在以天合天中实现生命之“自由无限”。
也正是宇宙本体的把握相结合。
从而给人们带来的不单是抽象的概念,逻辑上的把握,而是美的体验、品尝、无穷的玩味!也正由于老庄认识与养生气化的结合,沿着去欲去知去为的道路去把握生命之本、人生之本和宇宙之本,就使它在同儒家的重德重和之对立的同时,不曾将个人的独立引向大自然的对立面,对大自然进行研究;而是在与天合一中找到了至德、至乐、至美。
它走的仍然是中国的思维之路,并未滑向重分重外的西方思维之路。
它与儒家的对立,不过是重内重合之内的矛盾罢了。
从老庄的美和美感认识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了解了养生气化,才会感到老庄之道并不像一些哲学家美学家说得那么绝对虚幻和神秘。
而是玄不离实,高不远人,既者见诞,识者见真。
秘也明,既幻也确,了解了养生气化,就了解了老庄的思路,不致以一般正常的认识解释特殊的认识,以外通剖析内通,用外见、外闻、他见、他闻阐明内见、内闻、自见、自闻,以致终不得其解。
了解了养生气化,既不仅了解了世间气功,也了解了出世间气功,才会进一步真切深刻地感到中西思维之不同,及知其所以然,避免以西概中、以西代中,而不致将老庄的审美认识简单化。
了解了养生气化,就能在观点上保持一致,不致只见其表,不识其里,以幻为真,以寓言为正言,以不矛盾为矛盾。
了解了养生气化,就自然将宇宙,人生和审美之道以一气化之,而不致在理论上将人格独立的无限自由的追求,去欲去德去知的实践,同宇宙本体的把握割裂开来。
庄子的哲学思想对当代青年的启迪意义
老子的《道德经》像一盏智慧的明灯照亮了中国乃至世界的上空。
而《庄子》一书,则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绝对自由的境界,这一至高境界与老子的“道”是一脉相通的。
庄子哲学蕴含的极其丰富的德育内涵,无疑成为当代青年成长之必备,亦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从教之必需。
老庄道德逍遥之境老子的《道德经》像一盏智慧的明灯照亮了古代中国乃至世界的上空。
这一属于人类的文化瑰宝,向世人揭示了“道”的本质和体用,从而表达了老子深邃的宇宙观、认识论和方法论。
《庄子》一书则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绝对自由的境界,这一至高境界与老子的“道”是一脉相通的。
老庄哲学蕴含的极其丰富的德育内涵无疑成为当代青年成长必备的精神食粮,亦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传道授业解惑”必需的良师益友。
庄子的学说是对老子学说的继承和发扬,故后世人将其合称为“老庄”。
老庄学说包含了足以供给人类品味的极为完备的信心体系以及使心灵通过自我反省、自我激励、自我净化最终达到自我完善的极为高明的实践方法。
如果你真的读懂了“老庄”,你一定会被他们博大的胸襟和大慈大爱所震憾,为之产生深深的敬畏感和由衷的赞叹之心,不再妄自尊大,不再自私狭獈,懂得了人类自身的渺小和有限,了解了未知世界的博大无垠,能够自觉以老庄哲学思想指导社会实践,规范自身行为,从而超越自我局限,开发自我潜能,完善自我,提升自我。
可见,老庄哲学对启迪人心,开发本智,和谐社会,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的价值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那么,博大精深的老庄思想会随着社会的变迁,历史不断前进的脚步而过时吗?换句话说,它对当代的你我他还有指导意义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老子所谓的“道”与庄子所说的逍遥之境,揭示的是宇宙的本体、天地的本原、生命的本质,具有亘古不变的永恒性、客观性,它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失去意义。
走进《老子》,其“道可道,非常道”“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致虚极守静笃”……翻开《庄子》其“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德充符”……至今对我们都有强烈的心灵冲击和启迪意义,是当代青年成长必备的精神财富,亦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从教的精神导师。
八句话了解“孔孟老庄”的人生哲学
八句话了解“孔孟老庄”的人生哲学我在研究孔孟思想时,最具体的收获就是把它归结为四句话,各有四个重要的字,研究老庄的时候也是如此。
我们从儒家里面学到什么?一、对自己要约;二、对别人要恕;三、对物质要俭;四、对神明要敬。
先说第一点,「约」是教人怎么对待自己。
像孔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不语「怪、力、乱、神」,所慎「齊、战、疾」,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由此可见他是如何的自我约束。
孔子也说过「以约失之者鲜矣」,因为自我约束而有什么过失的很少。
所以讲儒家的修养,首先要掌握的,就是对自己一定要约束,否则人欲泛滥,其祸无穷。
这也是能配合人性向善论一起说的。
第二个,对别人要恕。
「恕」不是指宽恕,而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如心为恕,将心比心。
以前我们说「有理走遍天下」,这不见得,有很多地方不讲理的,但是能恕就可以走遍天下。
因为替别人设想,把别人当自己来看,尊重、关心别人。
第三是对物质要俭,孔子一再强调「与其奢也,宁俭」。
资源有限,俭约可以代表你惜物,珍惜大自然的资源。
第四个,对神明要敬。
要尊敬神明,包括祖先在内。
这四个字,人类世界就包括在对自己、对别人这里。
对物质包括对整个自然界,都要爱惜、珍重。
第四个代表超越界,包括天神、地祇、人鬼在内。
这一来这四个字就把人生的各方面都包括在内了。
这是我学习儒家所获得的提示。
对老庄我也用四个字来说。
第一个,与自己要安。
特别用「与」,不再用「对」,是因为儒家是有针对性的,而道家是整合性的。
「与自己要安」是说,跟自己在一起要像庄子说的「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别人说孔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那一种来自天命的要求;道家不一样,全部都在道里面,没有什么天命不天命的问题,只有智慧觉悟的问题。
「安」就是安于当下,安于自己生命的所有状况。
第二个,与别人要化。
「化」就是庄子〈知北游〉所说的「外化而内不化」。
「外化」就是外表跟别人同化,别人怎么样我也怎么样,尽量不要标新立异,制造别人的困扰;「内不化」是自己内心再怎么样都不受干扰,譬如说在外面不论功成名就或倒霉落寞,内心都保持平常状态。
读老庄有感
读老庄有感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读老庄有感老庄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其著作《道德经》和《庄子》被誉为中国哲学的经典之作。
读老庄,领略其中的思想,让人受益匪浅。
老庄所强调的“道”与“德”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深刻的意义。
他们认为,宇宙中存在着一个无所不能的“道”,这个“道”是无形的,却在万物之中。
而“德”则是通过顺应这个“道”而得到的。
老庄认为,人应该尽可能地顺应“道”来达到真正的自我实现。
这种思想在当代看来,也是非常有启发性的。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被功利主义所笼罩,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和利益。
而老庄却提倡“无为而治”,他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顺应“道”的原则,不要刻意追求功利,不要刻意去改变周围的环境。
只有在无为中,人才能够真正地达到心灵的宁静和自我实现。
读老庄,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真我”与“假我”的区别。
老庄认为,人们应该去探求自己内心深处的“真我”,而不是被外在的诱惑所迷惑,被名利所累。
只有在真正懂得自己的本性,认清自己的内心渴望后,才能够真正地获得幸福和满足。
这种思想对于当代社会来说,也是非常有启发意义的。
读老庄,让我领略到了“自由”与“束缚”的矛盾。
老庄认为,人应该尽可能地摆脱外在的束缚,真正地活出自己的本性。
他认为,只有在摆脱了功利和名利的诱惑后,人才能够真正地自由自在地生活。
现代社会却越来越强调外在的束缚和规范,人们往往被社会的压力所左右,失去了真正的自由。
我们有必要从老庄的思想中汲取力量,尽可能地摆脱外在的束缚,真正地活出自己的本性。
读老庄,让我认识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老庄认为,人与自然应该是和谐相处的。
人们应该顺应天地之道,尽可能地遵循自然的规律,而不是刻意地去改变自然。
只有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中,人才能够真正地得到幸福和满足。
现代社会却往往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割裂开来,人类对自然的破坏越来越严重。
我们有必要从老庄的思想中汲取力量,促使人与自然之间更加和谐相处。
读老庄,让我深刻地领悟到了很多道德和哲学上的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与人生之——老庄之道---------读《哲学与人生》有感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谈到哲学,大家一定觉得不陌生。
因为经常赵老师会告诉我们这是什么哲学,那是什么哲学。
以他画龙点金似的阐释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哲学的重要。
我们有时也许会疑惑于哲学的范畴。
因为不仅文学中有着最纯的哲学,我们也经常在别的领域找到它的影子。
在数学,物理,化学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说某某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比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超越了物理本身进入了哲学。
而有人困惑了,说化学中也有哲学?当然!你忘了门捷列夫发现的元素周期表?鲍林的共价半径,金属半经,电负性等概念的提出?其实他们都具有一定的哲学意义,哲学似乎无处不在,而听了刚才所谈到的,大家脑中似乎会有一个认识:“哲学驾驭一切学科之上,是最终的境界”,确实是如此。
举例来说,英文中“博士学位”的英文是Ph.D(doctor of philosophy),,即------哲学博士。
表示任何一门专业的学科,学到最后所抵达的境界都是哲学的层次。
图书馆把哲学类书编号为1,正是暗示了它基础性和整合性的特点。
哲学的英文叫做Philosophy,这个字源于希腊文,是由希腊文中Philia和Sophia这两个字所合成的,意思是“爱智”,爱好智慧。
就是要保持好奇的天性,探寻一切事物的真相。
古希腊的苏格拉底说过:“没有经过检查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
”很多人就此觉醒了,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这也就是哲学的由来。
下边说说《哲学与人生》这本书。
这是一本内容十分丰富的书,大家听书名应该就可以感觉到,的确,它包含了有关基础哲学的方方面面,从起源和本质谈起一直讲到哲学的各个分支和影响以及其发展,一共有十五章分别是:1哲学的意义,2思想方法,3人性的真相,4神话与悲剧,5苏格拉底,6存在主义,7荒缪之超越,8中国哲学的起源于特质,9儒,10道,11艺术与审美,12宗教与永恒,13教育与自我,14文化的视野,15拓展生命的深度与宽度。
显然讲不了那么多,我就从中选取了其中最重要的,也是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联的两部分:1哲学的意义,2道家。
关于哲学的定义,傅先生在书中是这样阐述的一是关于其意义。
真正的智慧来自生命的试炼在希腊人的想法中,智慧是“属灵的”(spiritual) 属神明的。
人因为是身心合一的,而身体是一个物质,有重量、有惰性。
例如,有时候我们希望自己能够早起,却怎么也爬不起来,这时候会觉得身体实在是自己最大的敌人。
身体如此沉重,就是因为它是物质,所以有惰性。
又有时我们很愿意帮助别人,这代表心灵上的美好,却可能因为需要花时间、花力气,所以懒得行动。
由此可知,人类的身体是软弱的,会妨碍人拥有智慧。
那么如何才能拥有智慧呢?柏拉图曾说:“哲学就是练习死亡。
”当然,这不是要我们去自杀。
所谓的“练习死亡”,是要练习减少身体的控制程度,亦即要让身体的惰性无法对个人产生影响力,就好像死亡一样。
如此,才能让心灵自由地追求智慧。
西方强调“爱好智慧”是灵性上的追求,的确有道理。
人到了最后要离开世界时,应该检视自我,是不是全面降低了身体的影响程度,而让心灵完全自由地翱翔于永恒真实的领域。
如果达到这种境界,就代表这个人的生命已经度过了各种试炼,取得最后的成全。
每个人都需要哲学有人说,人生就像在求学,要努力修行,最后可以得到解脱,否则人生的辛苦有什么必要性呢?举例来说,人为什么要念书?念书的目的难道是为了念更多的书吗?当然不是。
念书的目的是要让我们的人生减少各种不必要的困扰。
在《吕氏春秋》的记载中,有一个人叫作宁越,他十几岁时开始替别人做工,每天从早做到晚非常辛苦,工资却仅足温饱。
他眼看着一生这样下去毫无希望,于是请教一位朋友,怎么做才能摆脱这种痛苦的人生。
这位朋友告诉他,如果愿意念书,三十年后可以免除这种痛苦。
宁越听了,从此每天夜以继日地念书,十五年后变得很有学问,有个贵族请他当家教,生活就此改观。
这个故事当然是一个特例,因为大多数人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早就忘了自己曾经立过什么志向。
然而,这也说明了,一个人如果有高度的自制能力,就可以摆脱身体的惰性和软弱,让心灵更为自由。
人的本质在于心灵,因为身体会老化,无论如何都无法避免。
如果要依靠身体,只会一步步走向坟墓,一点希望都没有。
相反的如果了解人的本质在于心灵世界,那么不管身体如何变化,心灵都有另外一个可以翱翔的天空。
如此说来,哲学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必需的,因为人类天性之中就有一种哲学的倾向——每个人的内心都希望自由,能够做自己,摆脱各种限制与压力,越来越感受到作为一个人的喜悦。
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种境界?要爱好智慧。
爱好智慧就是运用哲学思维,它像人生的指明灯,让我们明确方向。
二是关于其基本描述(概念)分为三方面(一)哲学就是培养智慧,(二)哲学就是发现真理。
(三)哲学就是印证价值。
这些概念学术性比较浓,但作者为了让我们更好理解不至于睡着,用了大量引喻,语言十分幽默。
下面我以印证价值为例。
印证价值自然界是有规律的,凡是有规律之物就是必然的,它不可能离开固定的轨道。
所谓自然就是必然。
举例来说,手上拿了一张纸,放开手,纸“自然”会往下掉。
我也可以说,放开这张纸,它“必然”就会往下掉,这其实是一个意思。
如果自然界“脱轨”会如何?西方有一篇所谓的“最短的科幻小说”,这篇小说只有十一个字,即“那天早晨太阳从西边升起”。
为什么这叫科幻小说?因为它充满了无穷的想象空间。
如果太阳真的从西边升起,那代表地球的整个生态要颠倒过来:北极变成赤道,赤道变成南极。
日夜颠倒还算小事,这很快就可以调适过来,然而气候完全失常,整个地球的生态全部倒置过来,这才是最让人无法接受的。
这篇科幻小说的震撼力怎可谓不大?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但生命的特色却和其他动物不同,亦即人有自由。
有自由代表需要选择,而通过选择,就能够使某些价值显现出来。
有一位女同学问我:“老师,我今年大四了,认识五个男朋友,我应该选择那一个?”这种问题我怎么可能回答?挑选男朋友和到菜市场卖猪肉是不一样的。
人生的问题往往要靠自己去印证。
举例来说,有些人说:“能够关怀别人,稍微牺牲一下自己的享受,那是一种高尚的行为。
”如果有一天你在载满人的公交车上遇见一个老太太上车,这时候你正好有一个位子,坐的很舒服,你的心里开始挣扎:“到底要不要让座呢?”你有两个选择:如果选择不让座,那就无从印证那句话的真假;如果选择让座,那就是选择“印证价值”———也许当你站起来把座位让给老太太的时候,忽然觉得心情豁然开朗,觉得自己展现了人格的尊严。
从此以后你就相信,原来帮助别人真的是快乐的,然后这个道理就变成了你的真理,因为它的价值已经得到了证明。
人生是需要体验的。
如果光是叙述各种道理与格言,而没有自己去体验的话,到了最后还是只能在知识的迷雾中打转。
相反的,如果一个人真的能够借由体验去印证价值,那么随着生命的成长,他的经验将越来越丰富,并且对人生的体验及对价值的掌握,也会越来越深刻而准确。
由此可见傅佩荣先生为了我们体会到哲学就在我们身边,花了大气力。
终于,我们走进了本次演讲的高潮,“道家的处事之道”。
记得上一次在孔孟交流会上,我说的是孔孟哲学。
其实,相比孔孟,本人对老庄哲学更为感兴趣。
我了解到在我之后的张羽同学要讲“哲学与死亡的关系”,在他之前我就先谈谈“人还没死的时候”如何哲学处世。
我们先来看看当时时代背景:在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矛盾尖锐,民不聊生的春秋战国时期,活跃着许多思想流派,号称‘百家争鸣’。
其中有一些哲人,精通事理,练达人生,博通古今,见识卓越,洞察祸福玄机,深明成败之道,对国家、社会、历史,人事有着深刻地理解和分析,他们认识到生命的珍贵和人生的价值,认为只有远离现实社会不受外物诱惑才能维护和保全自己的清白品德高洁人格和淳朴天性。
于是,他们或主动或被迫地逃避尘世生活,有的躬耕垄亩自食其力;有的寄情山水,友风子雨,有的甚至出入庙堂,却大隐于市......他们虽避世,但能冷静认识和批判社会弊端,揭示矛盾根源并以无道自然为法式。
提出疗治社会的主张,挑战传统,否定君权。
思想上开拓以“贵生存身”为核心的道家思想,理论体系。
我们看看“道”家中两个核心人物老子和庄子在庄子之前,老子提出了“道”的概念,老子《道德经》(或《德道经》)第一章就有所阐释;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为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无,有二者,同出于道而名称不同,都可谓玄妙幽深。
玄妙而玄妙,正是天地万物变化的总源头)。
然而,老子对道只是给了名字,缺少具体阐释,似乎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高举无道,扑朔迷离,玄妙空灵。
《老子》第四章:道中,而用之或不盈。
渊合,似万物之宗。
湛兮,似或存。
(道是空虚的,然而使用它或许不会穷尽。
深邃啊!好像万物的宗主;隐秘啊!又好似实有而存在)。
老子尽力地去解释“道”这样一种接近虚无的存在,他的思想代表他个人悟道的心得,许多篇章显得精微奥妙,难以捉摸。
幸好,他在人生的具体作为方面提出了“三宝”之说供我们参考。
《老子》六十七章:“慈、俭,不敢为天下先”。
慈,慈爱;俭约,俭朴这两个概念好理解。
而为何“不敢为天下先”呢?大家都知道武汉精神——“敢为人先”。
其实这是很矛盾的事,我们到底要不要走在他人,走在天下之前呢?道家是反对的,因为为天下先不仅代表着责任与荣誉。
期望与勇气,这些看似很伟大的词语,其中也代表着误解,耻辱甚至死亡。
为天下先即要当领袖,而领和袖通常也是最脏的部分,也象征了作为领袖往往要面临更多历练,经受更多打击。
关于“不敢为天下先”老子这种思想又称为“正言若反”。
正话说得像反面的话,用意不在乎劝人,而是希望我们全身保身,活尽天年。
而关于其“小国寡民”的观点,其实也体现了其局限性。
与老子独善其身自厥式的保身哲学不同,庄子则更乎对道的进一步禅悟和自己精神的逍遥。
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
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感慨万端。
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
-------胡文英这是庄子自己的哲学困境,此时的庄子徘徊两间,在内心得矛盾中作困兽之斗。
他自己管不住自己,自己被自己纠缠而无计脱身,自己对自己无所适从,无可奈何。
他有蛇的冷酷犀利,更有鸽子的温柔宽仁。
对人世间的种种荒唐与罪恶,他自知不能用书生的秃委来与之叫阵,只好冷眼相看,但终于耿耿而不能释怀。
于是,随着诸侯们剑锋的残忍到极致,他的毛峰也就荒唐到极致。
由此可见庄子的哲学十分特别,也比较矛盾,他必须用最无懈可击的语言来阐释心中激进的观点。
最终页促成了他《庄子》一书中经典的段落。
下面从“辩证手法”和“哲学思想”上对庄子进行一个具体说明:辩证手法上面讲到庄子的言论要无懈可击,举一个《齐物论》中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