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的起源与特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的起源与特点》

主讲:黄冈中学教师黄晓燕

一周强化

一、一周知识概述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是配合燕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而词的产生最早起源于民间,繁衍于晚唐五代,到宋代进入全盛时期。词在宋代的发展,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历史阶段。柳永、苏轼和周邦彦是北宋词坛上最重要的三位词人。

文章的题目是“词的起源与特点”,整篇文章就是围绕这两点来展开的。词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其自身的特点正是在其产生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也可以说是受其产生过程中的诸多要素制约的。因此,从文体发生学的角度来探讨文体本身的特点,无疑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把词的起源说明白说透彻了,词的特点就水到渠成,不必花费太多言辞,就可以谈得清清楚楚。

学习本文,要了解词的起源及其基本特点,学习阅读学术文章的基本方法。感受中国文学的悠久传统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二、重难点概述

1、作者简介

(1)夏承焘(1900—1986),字瞿禅,别号瞿髯,浙江温州人,是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被誉为“一代词宗”。长期在之江大学、浙江大学等大学任教,毕生致力于词学研究和教学,著有《唐宋词人年谱》、《唐宋词论丛》、《月轮山词论集》、《姜白石词编年笺校》、《龙川词校笺》、《词学论札》等。

(2)吴熊和(1934~),上海人。长期师从一代词宗夏承焘先生,在唐宋词学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所著《唐宋词通论》是一部自成体系的词学专著,在理论、方法和具体考证上都有创新与突破。其他重要著作还有《词学全书笺校》、《张先集编年笺注》等17种,所撰学术论文汇辑为《吴熊和词学论集》出版。

2、词的体制风格

词是合乐的歌词,所配合的音乐是隋唐以来新兴的燕乐。对音乐的依附性,决定了词在体制风格上一系列的特点。

首先,词必须有词调。词调是填词时所依据的乐谱,词调的名称叫词牌。有的词牌原来和词的内容有关,如白居易的《忆江南》,内容是回忆江南的风物、生活。但后人依据《忆江南》这个词牌填词时,仅取其曲调,而内容不必与江南有关。这样一来,词牌仅仅表示一种曲调而已。于是有的词人就在词牌之下另注明题目。如苏轼的《念奴娇》注明《赤壁怀古》。

词牌所代表的词调即乐谱本来有各自的声情,有的慷慨激昂,有的低徊宛转,但是那些乐谱已经失传了,我们只能根据某一词牌多数作品所表达的感情及其押韵、平仄的情况推断其声情。如《念奴娇》、《满江红》大致是慷慨激昂的,《木兰花慢》、《满庭芳》大致是宛转愉悦的。但词人选择词牌时,往往并不注意其原来的声情如何,只是按照它的韵脚、平仄去填就是了。

同一词调可以有不同的格律,形成数体。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王奕清奉命所编《钦定词谱》,收词调八百二十六、二千三百零六体。由于敦煌曲子词的发现,以及《全宋词》等书的编定,又可以补充许多词调,估计总数可达千种,词体当然就更多了。

其次,由于乐调繁简不同,而形成长短不同的篇章,一般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类。宋翔风《乐府余论》曰:令者,乐家所谓小令也;曰引、曰近者,乐家所谓中调也;曰慢者,乐家所谓长调也。不曰令、曰引、曰近、曰慢,而曰小令、中调、长调者,取流俗易解,又能包括众题也。普通的说法是: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但实际上界限并不这样分明。小令大概起源于唐代宴席间所行的酒令。中调包括引和近,引本是大曲中的引子,近也是大曲中的一部分。长调又称慢曲子,简称慢,与急曲子相对而言。

词又可以根据分段的不同,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单调只有一段。双调分上下两段,叫上下阕、前后阕或上下片,词中最常见。三叠分三段,四叠分四段,都是长调。

词的体制与风格有一定的关系。小令篇幅短小,类似诗中之绝句,往往以清新秀逸、含蓄不尽见长。长调以宛转曲折、铺陈变化见长。中调介乎二者之间。

第三,句子长短不齐是词的一个显著特点。从一字句到十一字句都有。五七言句不一定取二三、四三的节奏,更富于变化。宋人填词大多根据宋代语音的实际用韵,比诗韵宽。

清人戈载《词林正韵》将诗的一百零六韵合并为十九部,成为通行的词韵。词的平仄比律诗更严,几乎每个字都有规定。有的词牌还要在仄声中分出上、去、入三声。词的对仗是根据不同词牌的要求,安排在不同的位置上,而且不一定平仄相对。

以上讲的是词本身的体制风格,我们还可以将诗和词作一番比较,通过比较说明词的艺术特征。

关于词的体制特征,宋人已讨论过了。《苕溪渔隐丛话》引王直方《诗话》云:

东坡尝以所作小词示无咎、文潜,曰:“何如少游?”二人皆对曰:“少游诗似小词,先生小词似诗。”

从这段材料可以看出,在晁补之和张宋心目中诗和词的风格是有差异的。关于秦观的诗似小词,元好问《论诗绝句》曾有论述: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

前两句引秦观的《春日》绝句,拈出韩愈的七古《山石》与之对比,就可以看出这是女郎的诗。女性美,也许正可概括词的风格特点。既然如此,苏轼那类豪放的词自然会被认为是诗了。关于晏殊的两句词的评论,也颇能说明问题。其《浣溪沙》词中有这样两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又被用到《示张寺丞王校勘》这首七律中。王士祯《花草蒙拾》论诗词分界就以这两句为例,认为它不像诗,大概也是因为太女性化了。

关于诗词风格的差别还有一些论述。张惠言《词选序》说词之为体“低徊要眇”。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缪钺先生在《论词》中举出“文小”、“质轻”、“径狭”、“境隐”四点,作为词体的特点。以上各家所论词体的特点,都与词的音乐性有关。词本是配合音乐以演唱娱人的,是十七八女孩儿在绮筵之上,浅斟低唱、佐欢侑酒的娱乐品。有关政治教化、出处穷达的大题目,自有诗文去表达。词不过是发泄正统诗文中不能也不便容纳的背面的感情。所以词从诞生之后流入秦楼楚馆得以发展之日开始,就注定了是一种女性化的文学,软性的文学,娱乐性的文学。然而,以上的概括只适合于五代和北宋前期的词。自苏轼开始,词体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成为一种可以与诗并列的文学体裁。它不一定是女性的了,不一定是柔媚的了,不一定是婉曲的了,不一定是细密的了。它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近似于诗的写法,容纳各种不同的近似于诗的内容。于是词获得了新的生命,得以历久不衰。

不过,词和诗由于体制不同,与音乐的关系疏密不同,以及功用的不同(例如诗用于取士,词则不能),所以词和诗在风格上总不免有所差异。这差异就是轻重之别,娱乐性与严肃性之别,犹如轻音乐与交响曲的区别。词是诗人留给自己的一块自由的园地,在这里,感情用不着伪装,正面的、背面的都可以宣泄,因而最易见到诗人的真性情。诗本也是唱的歌,可是经过长期的演化,已经带上了神圣的色彩。如同一个人穿上了制服,举止必定要严肃起来。但人不能总是穿制服,词就像家常的便服,人在穿便服的时候更能见出他的真实。

3、文章关键句

(1)词是一种抒情诗体,是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乐府诗体,是唐宋时代的文学形式之一。唐宋词是中国文学发展的新阶段,是唐宋文学的一个光辉成就。(2)词不是直接从前代的乐府诗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完全是当时新兴的歌诗在各方面保有自己的特点,并从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立的传统。(3)词在形式上和唐代的近体诗有着显著的不同,和古体诗当然亦有多不同,这是因为它是协乐文学,和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三句话的核心意思接近,但是在文章中起到的作用不尽相同。第一次写在文章的开头,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第二次写在第二自然段,是对观点的阐释,并且自然地引发出词与音乐的渊源,起到过渡作用。第三次写在文章的第二部分词的特点的开头,“协乐文学”点明了词这种文体的实质,是对前两次观点的照应,使文章的两个部分成为一个整体,又自然地引出了词的五个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