挠性电路板的FR-4增强板分层改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挠性电路板的FR-4增强板分层改善
崔红兵 许 灿
(东莞康源电子有限公司,广东 东莞 523932)
摘 要 文章针对贴有FR-4增强的挠性电路板在经过回流焊后出现分层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可能影响的原因,设计相应的试验,并规避流胶过大的风险等,找到最终的问题解决方案。
关键词 增强;挠性板;回流焊;分层
中图分类号:TN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096(2019)07-0037-05 Improving delamination between the stiffener FR-4 and FPCB
Cui Hongbing Xu Can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delamination issue between the stiffener FR-4 and flexible circuit board, finds out the root cause, designs of experiment, including the factor of excessive glue flow and gets the final solution.
Key words Stiffener; Flexible Circuit Board; Reflow; Delamination
0 前言
随着电子产品朝着小、轻、薄、高可靠等性能发展,挠性电路板(FPCB)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数量也越来越多。作为电信号传输的连接线,板边插头(手指)位通常需要贴合增强材料,以增强连接的可靠性,还有部分位置需要贴装元件,这些贴装元件的位置有些也需要贴合增强材料,以支撑元件,常用增(补)强材料有PI、FR-4、金属片等。
补强与挠性电路板的结合力受到胶膜厚度、压合条件的影响,需要找到合适条件才能承受焊接时的高温,否则容易出现分层起泡的质量问题。1 问题现象描述和不良原因的分析1.1 问题的描述
FPCB产品经过特定回流焊参数后,在贴有FR4补强的位置出现高达33%比例的起泡,做剖切磨片观察(如图1),确认是挠性层与FR-4增强之间出现了分层。
图1 不良分层现象
1.2 原因的分析
(1)电镀孔的表面不平整带来受压不均。从分层位置的结构图(如图2)可以看出。由于电镀采用的是电镀孔工艺,孔壁的铜厚要求最小12 µm,孔口表面的镀铜厚度在18 µm以上,存在较明显的凸起。从孔位图(图3)可看到补强的位置对应的孔的数量较多(4×20),在压合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敷形不足,受压不均,流胶不充分。产品因弯
折位置不能有电镀铜,最好采用电镀孔工艺实现孔的连接。
(2)回流焊高温段时间长。从回流焊参数看,要求在220 ℃以上的温区的时间保持在53 s以上,最高温度(242±2)℃,40 ℃到220 ℃升温时间(200±2)s,高温段比一般回流焊的时间长。补强支撑位置是两排较密的焊盘,用于较大型连接器的焊接,在回流焊时连接器需要吸收较多的热量,为达到较好的焊接效果,通过加长高温段的时间来达成。
图2 产品叠层结构
图3 产品孔位图形
(3)压合参数不合适。压合采用的是真空快压的方式,压合参数是压合时间120 s,温度165 ℃,压力1.76 MPa,这组参数是用于大批量的补强压合的生产参数。通过不同产品的对比,此参数主要是用于表面没有电镀孔位置的补强压合。对于较多电镀孔的产品,表面的不平整程度加剧,可能无法满足。
(4)胶膜厚度不足。胶膜是丙烯酸类型胶,厚度是25 µm,从产品表面的落差来看,胶膜的厚度不足也可能是原因之一。2 试验及分析
2.1 实验设计
基于上面的分析,电镀孔工艺和回流焊参数受产品特点的限制,不能作变更,故从压合参数和胶膜厚度两个方面进行试验,选择不同厚度的胶膜、压合时间和压合的温度进行实验设计。由于真空快压机的压力可调性差,故将其设定在1.76 MPa 不变。
2.2 试验样品的测试结果
共进行了18组的试验,每组数量为60片,回流焊试验的分层累结果(见表1)。
为更清楚分析分层现象,将上表中数据按不同压合温度条件分成2张表,形成散点图(见表2和表3、如图4和图5)。
由以上试验结果,可看出:
(1)快压机温度在试验范围内设置越高,其不良分层数越少;
(2)快压时间在试验范围内设置越长,其不良分层数越少;
(3)胶膜在试验范围内越厚,其不良分层数越少。
当采用25 μm胶膜时,无论采用试验中何种压板参数,三次回流焊后总是会出现一定的分层现象。
为了使该板的生产工艺稳定有效,25 μm胶膜显然已经不适用于当前的试验条件进行生产。由于采用50 μm厚的胶膜时,装配孔(直径1.6 mm)会出现较严重的孔口流胶现象,超出孔径的公差要求(如图6)。以上试验结果中,使用35 μm 胶膜时,当压板参数适当时,没有不良的分层现象,故选用35 μm胶膜进行验证(如图6
)。
2.3 流胶量的影响因素
孔口流胶量的大小与所用产品的材料类型,胶膜厚度,孔径大小以及压合条件有关,对于以上分层试验,在分层试验的基础上选用不同的胶厚、孔径及压合的条件(温度、时间),压合的
1 25 165 ℃ 120 s 19 2
2 232 25 165 ℃ 150 s 4 6 6
3 25 165 ℃ 180 s 2 6 6
4 2
5 180 ℃ 120 s 10 17 175 25 180 ℃ 150 s 1 2 2
6 25 180 ℃ 180 s 0 1 1
7 35 165 ℃ 120 s 15 1
8 198 35 165 ℃ 150 s 2 4 4
9 35 165 ℃ 180 s 0 0 010 35 180 ℃ 120 s 8 13 1511 35 180 ℃ 150 s 0 0 012 35 180 ℃ 180 s 0 0 013 50 165 ℃ 120 s 8 11 1114 50 165 ℃ 150 s 0 0 015 50 165 ℃ 180 s 0 0 016 50 180 ℃ 120 s 2 3 3
1 25 120 s 19 2
2 232 25 150 s 4 6 6
3 25 180 s 2 6 67 35 120 s 15 18 198 35 150 s 2
4 49 3
5 180 s 0 0 013 50 120 s 8 11 1114 50 150 s 0 0 015 50 180 s 0 0 0
表3 180 ℃压合温度试验结果
4 2
5 120 s 10 17 175 25 150 s 1 2 2
6 25 180 s 0 1 110 35 120 s 8 13 1511 35 150 s 0 0 012 35 180 s 0 0 016 50 120 s 2 3 31
7 50 150 s 0 0 01
8 50 180 s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