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及诊断标准

合集下载

颈部血管B超 - 颈动脉超声检查技术

颈部血管B超 - 颈动脉超声检查技术

颈动脉超声检查技术一、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原理和成像超声是指振动频率每秒在20000次(Hz ,赫兹)以上,超过人耳听阈值上限的声波。

超声检查是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和人体器官组织声学特性相互作用后产生的信息,并将其接收、放大和信息处理后形成的图像和数据。

借此进行疾病诊断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超声成像基本原理和过程主要是依据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物理特性,其中,主要包括一下三方面:①声阻抗特性②声衰减特性③多普勒特性。

1、多普勒效应(Doppler effect )是指声源与接收体发生相对运动时,所接收的声波频率会发生改变的现象,这种差别称之为多普勒频移或差频(f d )。

1842年首先由奥地利物理学家克约斯琴•约翰•多普勒提出的。

利用多普勒效应原理检测物体的运动。

多普勒频移(fd )与发射超声波的频率(fo )、反射物体运动的速度(V )、超声束与血流之间夹角(θ)的余弦成正比,与声速(C )成反比,多普勒频移f d 公式为:f d =f r -fo =θcos c fo 2v ∙∙θcos 2foC fd ∙∙=V 公式中fd 、cos θ仪器均可显示,fo 及C 为已知,可以计算出V 。

fo 发射超声波的频率;f r 接收到的超声波频率;f d 多普勒频移;V 反射物体运动的速度;C 超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θ超声波与反射体运动方向间的夹角。

由此而知,f o 和v 均为零时,声源与接收器之间不产生多普勒频移。

多普勒频移与血流速度成正比。

2、多普勒超声成像类型:(1)连续超声波多普勒技术(continuous ultrasonic wave Doppler technique ):以频谱显示。

应用连续超声波接收运动物体的多普勒频移信号,简称CW 。

其优点为可以测定高速血流,常用于测定心脏瓣口狭窄或返流的高速血流。

缺点为没有距离分辨能力,不能区分信号来源深度。

(2)脉冲超声波多普勒技术(pulse ultrasonic wave Doppler technique ):亦以频谱显示,与二维超声相结合。

颈动脉的超声诊断

颈动脉的超声诊断

颈动脉狭窄的超声诊断
01
02
03
狭窄程度判断
超声可以判断颈动脉狭窄 的程度,包括轻度狭窄、 中度狭窄和重度狭窄。
狭窄部位
超声可以确定颈动脉狭窄 的部位,如起始段、中段 或远端。
侧支循环情况
超声可以评估侧支循环的 情况,了解血流动力学变 化。
颈动脉斑块的超声诊断
斑块性质
超声可以判断斑块性质, 如软斑块、硬斑块或混合 性斑块。
多普勒效应
当声源与接收器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接收到的声波频率会发生变化,这种现 象称为多普勒效应。在颈动脉超声中,探头与颈动脉的相对运动导致接收到的 声波频率发生变化,从而可以计算血流速度。
颈动脉超声诊断的适应症
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和位置
颈动脉狭窄会导致脑供血不足,增加中风的风险。颈动脉 超声可以评估狭窄程度和位置,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04
颈动脉疾病的干预与治疗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
用于预防血栓形成,常用的有阿 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等。
降脂药物
用于降低血脂,如他汀类药物。
控制血压和血糖
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需 要积极控制血压和血糖。
手术治疗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
通过手术切开颈动脉,去除内膜,预防血栓形成。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
提供血管疾病的信息
颈动脉超声可以提供有关血管疾病的 重要信息,如狭窄程度、粥样硬化病 变等,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血管疾 病。
对中风风险的评估
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颈动脉超声的结果,医生可以制 定或调整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手 术或介入治疗等。
颈动脉狭窄或粥样硬化病变可能导致 中风风险增加。颈动脉超声可以评估 这些病变,为预防中风提供指导。

《血管超声检查指南》

《血管超声检查指南》

血管超声检查指南简介《血管超声检查指南》由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起草,目的在于指导中国超声医师、超声检查技师或相关人员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头颈部、腹部和四肢血管的检查。

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将根据学科发展适时进行修改,以保障其先进性.欢迎对此指南提出任何修改建议并请与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联系。

目录第一部分头颈部血管第一章经颅多普勒超声常规检查指南第二章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第三章颈动脉、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第二部分腹部血管第一章腹主动脉瘤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第二章肠系膜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第三章下腔静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第四章门静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第五章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第六章肾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第七章移植肾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第三部分四肢血管第一章上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第二章上肢静脉血栓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第三章髂动脉及下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第四章髂静脉及下肢静脉血栓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第五章下肢静脉反流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第六章下肢浅静脉超声评价与标记指南第七章动静脉造瘘术前上肢血管多普勒超声评价指南第八章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附录外周动脉脉冲多普勒频谱采集编者分组头颈部血管组:组长:华扬编者(按章节为序):华扬、何文、段云友腹部血管组:组长:王金锐编者(按章节为序):邓学东、王金锐、罗燕、李建初、唐杰四肢血管组:组长:唐杰编者(按章节为序):唐杰、温朝阳、段云友、童一砂、秦卫《血管超声检查指南》编写委员会(按章节为序)华扬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宣武医院何文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天坛医院段云友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邓学东苏州市立医院王金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罗燕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李建初北京协和医院唐杰解放军总医院温朝阳解放军总医院童一砂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Austin医院秦卫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第一部分头颈部血管第一章经颅多普勒超声常规检查指南一、目的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检查是利用人类颅骨自然薄弱的部位作为检测声窗(如颞骨嶙部、枕骨大孔、眼眶),采用低频率(1。

颈动脉超声报告单解读

颈动脉超声报告单解读

颈动脉超声报告单解读颈动脉超声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式,通过超声波探头对颈部进行扫描,可以获得颈动脉的形态、血流速度、血管壁厚度等信息,对于颈动脉狭窄、粥样硬化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下面我们来解读一下颈动脉超声报告单。

1. 检查时间和部位颈动脉超声报告单的首要信息是检查时间和部位。

检查时间通常包括日期和时间,而部位则是指颈部的哪一侧进行了超声检查。

这些信息对于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同时也可以帮助患者了解检查的具体情况。

2.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是颈动脉超声检查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

正常情况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应该小于0.9mm,如果超过了这个值,则说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加,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3. 颈动脉血流速度颈动脉血流速度也是颈动脉超声检查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反映颈动脉狭窄的程度。

正常情况下,颈动脉血流速度应该在50cm/s至100cm/s之间,如果低于50cm/s,则说明颈动脉可能存在狭窄的情况,如果高于100cm/s,则说明颈动脉可能存在扩张的情况。

4. 颈动脉血流方向和流量颈动脉血流方向和流量也是颈动脉超声检查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反映颈动脉血流的情况。

正常情况下,颈动脉血流应该是单向的,从头向颈部流动,流量应该均匀。

如果颈动脉血流方向和流量异常,则说明可能存在颈动脉狭窄、血栓等问题。

5. 颈动脉管径和血管壁情况颈动脉管径和血管壁情况也是颈动脉超声检查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反映颈动脉的形态和结构。

正常情况下,颈动脉管径应该均匀,血管壁应该光滑、均匀,如果存在管径不均、血管壁增厚等情况,则说明可能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瘤等问题。

总之,颈动脉超声报告单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检查报告,可以为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信息,同时也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如果您接受了颈动脉超声检查,请务必认真阅读报告单,并及时咨询医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做好预防和治疗工作。

颈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

颈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

颈动脉、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一、目的颈动脉、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超声检查可对颈部血管病变的部位、范围、严重程度以及颅外脑循环异常作客观评估。

1、评估颈部血管正常解剖结构和血流动力学信息,血管走行是否正常,管腔有无扩张、狭窄、扭曲和受压。

2、评估各种原因引起的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导致血管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如有无内-中膜增厚或斑块形成、斑块稳定性评估及动脉狭窄程度的分级。

3、评估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后支架的位置、扩张程度、残余狭窄及治疗后相关解剖结构、血流动力学改变等信息。

4、超声引导下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及术后动脉解剖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的随访评估。

5、评价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6、评价颈部血管的先天性发育不良。

7、检测动脉瘤、动静脉瘘等血管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

8、利用超声造影检查进一步评估斑块的稳定性及血管狭窄的程度。

二、适应证1、正常人群或脑血管病高危人群(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的筛查。

2、对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可逆性神经功能缺陷(RIND)、黑朦等神经系统症状的病人进行评价。

3、对无症状性颈部血管杂音、伴有心脏杂音或拟行心血管手术患者进行评价。

4、对实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的评价及随访。

5、对实施颈部动脉、脑血管病变手术或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评价及随访。

6、对不能接受脑血管造影(DSA)的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是首选方法。

7、对颈部搏动性肿块、怀疑或确定颈部血管疾病,如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评价及随访。

三、禁忌证和局限性颈动脉超声检查通常无禁忌证。

但出现以下情况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重症脑血管病、不合作患者及不能耐受检查者。

2、颈部术后伤口敷料等影响超声检测。

四、仪器设备彩色多普勒超声仪。

常规采用5~10MHz线阵探头。

部分患者颈动脉分叉位置高、血管位置较深、体型肥胖或颈部短粗,必要时可用2~5MHz凸阵探头或5~8MHz小凸阵探头或2~3.5MHz扇形(相控阵)探头。

颈部血管频谱异常超声诊断标准

颈部血管频谱异常超声诊断标准

颈部血管频谱异常超声诊断标准
首先,医生会观察颈部血管超声图像,包括颈动脉和颈内静脉
的血流情况。

他们会注意血管内血流的速度和方向,以及是否存在
异常的回声或形态。

根据超声图像的表现,医生会结合患者的临床
症状和病史来判断是否存在颈部血管频谱异常。

其次,医生会进行血流频谱分析,包括血流速度的测量和分析。

他们会比较患者的血流频谱与正常范围的对照值,以确定是否存在
异常。

例如,颈动脉血流速度异常可能表现为狭窄、堵塞或血流受阻,而颈内静脉血流异常可能表现为逆行性血流等。

另外,医生还会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如CT血管造影或磁
共振血管成像等,来进一步确认颈部血管频谱异常的诊断。

除此之外,医生还会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以及实验室检
查结果,进行全面评估和诊断。

在诊断完颈部血管频谱异常后,医
生会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可能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或手术治
疗等,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总的来说,颈部血管频谱异常超声诊断标准是通过观察超声图
像、血流频谱分析和综合临床资料来判断颈部血管是否存在异常,从而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这些标准是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决策的重要依据,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有效性。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
颈动脉假性动脉瘤
诊断要点: 1 颈动脉旁有一血肿 2 动脉壁上有一破口,并向血肿内射血。
颈动脉创伤
诊断要点
1 血管壁连续中断,局部呈液性暗区,或管壁完 整但内膜部分剥离在管腔内漂动。
2 彩色血流完全中断或破口处喷射杂色血流。
颈内静脉瘤
诊断要点
1 颈内静脉局限性扩张呈梭状囊状或葫芦状,可 见浮动的附壁血栓。
锁骨下动脉盗血起始部斑块图。右侧锁骨 下动脉起始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导 致其管腔狭窄。
锁骨下动脉盗血起始部彩色图。彩色多普 勒显示锁骨下动脉起始部血流明显加速
锁骨下动脉盗血起始部频谱图。右侧锁骨下动 脉起始部狭窄,频谱多普勒显示血流速度明显 的升高
锁骨下动脉盗血患侧椎动脉彩色多普勒图。图 中显示右侧颈总动脉和椎动脉血流方向相反
正常颈总动脉(内中膜)。图中箭头所指 为正常的内中膜,光滑平整。CCA为颈总脉。
正常颈总动脉彩色图。图中所示为正常颈总动脉 的彩色多普勒图像。其内中膜光滑平整,整个血 管腔彩色血流信号充盈良好,分布单一均匀。
正常颈动脉窦分叉以上彩色横切图。图中左侧红色 血流信号充填的血管为颈内动脉,右侧为颈外动脉; 左侧兰色血流信号充填的血管为颈内静脉,右侧为 颈外静脉;
4 内径减少91%~99% (极严重狭窄) ⑴ PSV > 200cm/s ⑵ EDV >100cm/s ⑶ 频窗消失 ⑷ ICA/CCA峰速之比>4
5 内径减少100% (闭塞)⑴闭塞段可见血栓回声⑵ 闭塞段无 血流信号⑶ 同侧颈总动脉舒张期无血流信号,甚至返向波。
颈动脉瘤
诊断要点: 1 血管壁局限性膨大呈梭状或囊状 2 血流束通过瘤体并与两端血管相连,瘤体内为 杂色血流或旋涡状。
颈内静脉癌栓形成彩色多谱勒短轴图。图中示颈内 静脉扩张,管腔内充填以稍强回声的实质肿物,其 内可见丰富的异常血管。CCA为颈总动脉;IJV:颈 内静脉;CA:癌灶;TH:血栓

颈动脉的多普勒超声检查

颈动脉的多普勒超声检查

认可脉冲多普勒分析法是是广泛认可、准确方法
2、评估狭窄程度的重要性 :可以作为预测脑卒中的
指标。
颈动脉狭窄多普勒表现
狭窄前段 当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时,颈总动脉可出现颈 外动脉频谱形态。对侧颈总及颈内动脉血流速度可 增大。
狭窄处
血流速度增大是狭窄处最主要频谱特点 。
狭窄即后段 血流为五彩镶嵌色。频谱为紊乱特征的毛刺状频谱
颈动脉的多普勒 超声检查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芦桂林
1.为什么做颈动脉超声检查
2.哪些患者适合做颈动脉超声检查 3.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哪些内容
4.颈动脉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 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建立健全全 国统一、规范的脑卒中筛查与防控网络体系,提 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更好地维护患者的 健康权益,卫生部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缺血性 脑卒中筛查和防控指导规范(试行)》。
6) 对实施颈部动脉、脑血管病变手术或介入 治疗患者进行评价及随访; 7) 对不能接受脑血管造影( DSA )的患者, 颈动脉超声检查是首选方法;
禁忌证和局限性
颈动脉超声检查通常无禁忌证,但出现以下情况 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 重症脑血管病;
2) 不合作患者及不能耐受检查者;
3) 颈部术后伤口敷料等影响超声检测。
颈动脉斑块分类及其危险性
分类
回声特点
危险性 高 高
1 整个斑块为无回声 2 斑块大部分为无回声(>50%)
3 斑块大部分为有回声(>50%)
4 整个斑块呈均质性有回声 5 由于钙化或显示不清未分类者

最低 不清楚
颈动脉狭窄的超声诊断

颈动脉疾病超声诊断 (1)

颈动脉疾病超声诊断 (1)
至颈内、外动脉起始段2cm内 、椎动脉起始段 4、颈动脉窦侧壁是最好发部位,很少单独发生于ICA远段。
整理版ppt
27
整理版ppt
28
整理版ppt
29
斑块测量
1、斑块测量主要测斑块的厚度和长度,同时描述斑块形态 。 2、斑块厚度选横断面测量 (推荐)。 3、斑块长度(累及范围)选纵切面测量 。 4、斑块严重程度:测量斑块最大厚度,计算管腔狭窄程度。 5、多数欧美血管超声实验室,应用多普勒频谱评价颈动脉
色彩鲜亮;假腔流速慢,色彩暗淡。 3、脉冲多普勒检测真腔血流速度高,假腔血流速度低。
整理版ppt
59
整理版ppt
60
第八节 椎动脉狭窄和闭塞
病理
常见原因有动脉弱样硬化、多发大动脉炎、颈椎病等,其中 动脉粥样硬化是主要原因。 椎动脉起始部是狭窄或闭塞的好发部位。 可引起不同程度脑供血不足的症状。
整理版ppt
整理版ppt
46
整理版ppt
47
整理版ppt
48
整理版ppt
49
第五节 颈动脉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超声诊断
病理
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多发性、慢性进行性、非 特异性的动脉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分支、肺动 脉,导致节段性动脉狭窄甚至闭塞,亦可有血栓形成,好发 于女性。
整理版ppt
50
整理版ppt
39
狭窄即后段 血流为五彩镶嵌色。频谱为紊乱特征的毛刺状频谱。
整理版ppt
40
狭窄远段 表现波形低钝、流速减低、收缩期上升缓慢的特点。
整理版ppt
41
注意事项
1、狭窄处最高PSV是诊断颈内动脉狭窄的主要指标。 2、EDV是评价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的指标。 3、下列情况PSVICA/PSVCCA是评价颈内动脉狭窄程度

颈动脉、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颈动脉、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三章颈动脉.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多普勒超声检讨指南一.目标颈动脉.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超声检讨可对颈部血管病变的部位.规模.轻微程度以及颅外脑轮回平常作客不雅评估.1.评估颈部血管正常剖解构造和血流淌力学信息,血管走行是否正常,管腔有无扩大.狭小.扭曲和受压.2.评估各类原因引起的颈动脉狭小或闭塞性病变导致血管构造及血流淌力学的变更.若有无内-中膜增厚或斑块形成.斑块稳固性评估及动脉狭小程度的分级.3.评估颈动脉狭小介入治疗后支架的地位.扩大程度.残存狭小及治疗后相干剖解构造.血流淌力学转变等信息.4.超声引诱下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及术后动脉剖解构造及血流淌力学转变的随访评估.5.评价锁骨下动脉窃血分解征.6.评价颈部血管的先本性发育不良.7.检测动脉瘤.动静脉瘘等血管构造及血流淌力学变更.8.应用超声造影检讨进一步评估斑块的稳固性及血管狭小的程度.二.顺应证1.正常人群或脑血管病高危人群(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的筛查.2.对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生发火(TIA).可逆性神经功效缺点(RIND).黑朦等神经体系症状的病人进行评价.3.对无症状性颈部血管杂音.伴随心脏杂音或拟行血汗管手术患者进行评价.4.对实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的评价及随访.5.对实行颈部动脉.脑血管病变手术或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评价及随访.6.对不克不及接收脑血管造影(DSA)的患者,颈动脉超声检讨是首选办法.7.对颈部搏动性肿块.疑惑或肯定颈部血管疾病,如颈动脉狭小患者进行评价及随访.三.禁忌证和局限性颈动脉超声检讨平日无禁忌证.但消失以下情形时消失必定的局限性.1. 重症脑血管病.不合作患者及不克不及耐受检讨者.2. 颈部术后伤口敷料等影响超声检测.四.仪器装备黑色多普勒超声仪.通例采取5~10MHz线阵探头.部分患者颈动脉分叉地位高.血管地位较深.体型肥胖或颈部短粗,须要时可用2~5MHz凸阵探头或5~8MHz小凸阵探头或2~3.5MHz扇形(相控阵)探头.术中超声采取5~10MHz或更高频率的线阵探头.五.检讨前预备颈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超声检讨前一般无需特别预备.检讨前应讯问病史,如患者有无神经体系症状.脑缺血及颈动脉疾病的相干临床症状.颈动脉支架或内膜剥脱术病史以及既往相干的影像学检讨材料.六.检讨技巧及诊断尺度1.正常颈动脉超声检讨步调:(1)正常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的超声检讨①采取灰阶显像方法先以横切面再以纵切面,右侧自无名动脉分叉处.左侧从自动脉弓肇端处开端,持续不雅察颈总动脉(近.中.远段).颈表里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近.中.远段).颈外动脉骨干及分支.②不雅察颈总动脉.颈动脉球部.颈内动脉近段血管壁的三层构造,包含内膜.中膜.外膜,测量内-中膜厚度(IMT).③纵切面分离在颈内.外动脉程度高低方1~1.5cm规模内测量颈总动脉远段(分叉下方).颈总动脉球部(分叉部).颈内动脉近段(分叉上方)直径.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不雅察有无动脉硬化斑块.④采取黑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不雅察上述动脉的血流充盈状况.⑤采取脉冲多普勒超声测量颈总动脉(近段.远段).颈总动脉球部.颈内动脉(近段.远段).颈外动脉的峰值.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并盘算颈内动脉与颈总动脉(或狭小远端颈内动脉)流速比值,剖析血流频谱特点并辨别颈表里动脉(表1)表1 颈内.外动脉的辨别(2)正常椎动脉的超声检讨步调①椎动脉的检测应包含颈段(V1段).椎间段(V2段).枕段(V3段),不雅察椎动脉的灰阶图像,测量V1段(特别是启齿处).V2段(C2~C6)血管直径.②以CDFI或能量多普勒显像不雅察椎动脉从V1~V3全程血流充盈状况及走形.③以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测V1.V2.V3血流频谱及测量V1.V2的峰值及舒张末期流速.(3)正常锁骨下动脉的超声检讨步调①以灰阶显像从无名动脉上行或从颈总动脉下行不雅察左.右侧锁骨下动脉血管构造,测量相干血管内径.②以CDFI不雅察锁骨下动脉血流充盈情形.③以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测锁骨下动脉的血流频谱,测量压缩期峰值及舒张末期血流速度,血管狭小时要留意辨别狭小的地位与椎动脉启齿程度的关系.(4)存储动脉病变部位的灰阶.黑色多普勒.频谱多普勒图像. (5)通例颈动脉超声检讨陈述内容①双侧颈总动脉.球部.颈内动脉近段.椎动脉.锁骨下动脉管径.内膜.斑块地位.大小.形态.反响特点.②上述检测动脉各部位血流速度检测成果剖析.2.颈动脉狭小诊断尺度(1)IMT及斑块的界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1.0mm为内膜增厚,局限性内-中膜厚度≥1.5mm界说为斑块.(2)斑块的评价1)依据斑块声学特点:①均质反响斑块:分低反响.等反响及强反响斑块.②不均质反响斑块:斑块内部包含强.中.低反响.2)依据斑块形态学特点:①规矩型:如扁平斑块,基底较宽,概况纤维帽滑腻,反响平均,形态规矩.②不规矩型:如溃疡斑块,概况不但滑,局部组织缺损,形成“火山口”样缺损.3)依据斑块超声造影后加强特色:①易损斑块:斑块由周边向内部呈密度较高的点状及短线状加强.②稳固斑块:斑块无加强或周边及内部呈稀少点状加强.3.颈内动脉狭小诊断尺度今朝国际采取的尺度是2003美国放射年会超声会议颁布的尺度(表2).表2 颈动脉狭小超声评价尺度4.罕有颈动脉狭小和闭塞性病变(1)颈内动脉狭小.闭塞①检测肯定动脉硬化斑块病变的地位.形态.大小.反响特点.②采取灰阶超声测量病变血管残存及原始管径及面积.③测量狭小近段.狭小段.狭小远段(平日距狭小段3~4cm处最低血流速度为取值成果)的峰值.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盘算狭小段/狭小近段(或远段)比值.④同侧颈外动脉峰值.舒张末期血流速度与管径的测量.⑤辨别血栓或斑块造成的血管闭塞或狭小.(2)椎动脉狭小和闭塞①狭小程度分类椎动脉狭小今朝国表里尚无同一的评价尺度,表3为参考尺度:表3 椎动脉肇端段狭小评价尺度②闭塞分类A.全程闭塞B.节段闭塞C.颅内段闭塞(3)锁骨下动脉狭小和闭塞①狭小程度分类A.狭小小于50% 局部血流速度稍高于健侧,但频谱形态正常.当狭小率接近50%时,患侧椎动脉压缩期加快度时光延伸,压缩峰消失小切迹频谱特点.B.狭小50%~69% 狭小段血流速度高于健侧,频谱转变.同侧椎动脉表示为压缩期达峰时光延伸,伴切迹加深或低速逆转血流旌旗灯号.健侧椎动脉血流速度相对升高.C.狭小70%~99% 狭小段血流速度显著升高,频谱转变.患侧椎动脉消失典范的振荡型频谱.当狭小≥90%时,患侧椎动脉以逆转的负向血流旌旗灯号为主,舒张期正向血流旌旗灯号微弱.D.锁骨下动脉闭塞(启齿处)血管腔内充填均质或不均质反响,血流旌旗灯号消掉,启齿以远探及低速低阻力相似颅内动脉血流旌旗灯号.患侧椎动脉血流偏向完整逆转.②锁骨下动脉窃血分级Ⅰ级:隐匿型窃血Ⅱ级:部分型窃血Ⅲ级:完整型窃血七.操纵留意事项1.留意仪器的调节,包含聚焦.灰阶及黑色多普勒增益.脉冲反复频率.滤波等.多普勒超声检测血流速度时必定要留意声束与血流之间的角度≤60°.2.留意重度狭小与闭塞的辨别.3.对于重度狭小或可疑闭塞的血管病变可采取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测微弱血流旌旗灯号.八.陈述根本内容和请求应包含超声描写.超声诊断和可能的建议三部分,前两者为必须内容.以颈动脉粥样硬化为例具体阐述如下:1.超声描写:通例超声描写:应包含病变的地位.大小.规模.数目(如内-中膜厚度.斑块等).病变程度(有无狭小;狭小程度;有无闭塞及侧支轮回情形)及相干信息.2.超声诊断:包含定位.定性.定量(狭小程度).诊断结论.。

颈部血管超声诊断标准

颈部血管超声诊断标准

颈部血管超声诊断标准一、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1. 正常范围呢,一般来说,颈动脉IMT小于1.0毫米就是正常的啦。

就像咱们的血管壁有个健康的小范围,在这个厚度以内,就表示血管壁状态还不错哦。

这就好比家里的墙,厚度合适才牢固又安全呢。

如果IMT在1.0 - 1.2毫米之间呢,这时候就要稍微注意一下啦,可能是血管壁开始有点小变化了,就像是墙开始有点小磨损一样。

要是IMT大于1.2毫米,甚至更厚,那可能就有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了,就像墙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破损,得赶紧重视起来呀。

2. 测量IMT的时候也有讲究哦。

要在颈动脉的远段、中段和近段都测量一下,而且要测量血管的前壁和后壁,取平均值才更准确呢。

这就像是给血管做一个全面的小体检,每个部位都不能落下,这样才能准确知道血管壁的整体情况。

二、颈动脉斑块。

1. 斑块的判断标准。

如果在超声图像上看到血管壁上有突出于管腔的异常回声,那很可能就是斑块啦。

斑块的回声还不一样呢,有强回声、等回声、低回声和混合回声之分。

强回声斑块呢,就像石头一样比较硬,相对来说可能比较稳定,但是也不能掉以轻心哦。

低回声斑块就有点像软乎乎的东西,这种斑块往往不太稳定,就像一个小炸弹,更容易破裂,一旦破裂就可能导致血栓形成,引发严重的问题呢。

混合回声斑块就是既有硬的部分又有软的部分,也是要小心对待的。

2. 斑块的大小和狭窄程度也是很重要的指标。

如果斑块导致颈动脉狭窄小于50%,症状可能还不太明显,但是也需要定期观察。

要是狭窄在50% - 70%之间,就可能会出现一些头晕、视力模糊之类的症状了。

当狭窄大于70%的时候,那可就是比较危险的情况啦,很可能会影响脑部的血液供应,就像水管堵住了一大半,水流就不顺畅了,这时候可能就需要考虑一些特殊的治疗方法啦。

三、颈动脉血流动力学。

1. 正常的颈动脉血流速度是有一定范围的。

颈总动脉的血流速度一般在60 - 120厘米/秒之间,颈内动脉的血流速度要比颈总动脉稍微快一点,大概在70 - 140厘米/秒之间。

颈动脉疾病超声诊断课件

颈动脉疾病超声诊断课件

血管畸形诊断:超声检 查可以检测血管的形态、 结构和血流速度,诊断 血管畸形
超声检查前的准备
1
2避免剧
烈运动
设备准备:超声仪 器,探头,耦合剂,
记录纸
操作人员准备:熟悉 操作流程,掌握操作
技巧,注意安全
环境准备:安静, 无干扰,温度适宜
超声检查的操作步骤
探头放置:将超声 探头放置在颈部两 侧,避开颈部动脉
预后评估:根 据治疗效果和 患者恢复情况
评估预后
颈动脉夹层的超声诊断
患者基本信息: 年龄、性别、 病史等
01
超声检查方法: 彩色多普勒超 声、超声造影 等
02
超声检查结果: 颈动脉夹层位 置、范围、血 流情况等
03
诊断依据:超 声检查结果与 临床症状、体 征相结合
04
治疗方案:药 物治疗、手术 治疗等
颈动脉疾病超声诊断课件
目录
01. 颈动脉疾病超声诊断概述 02. 颈动脉超声诊断方法 03. 颈动脉疾病超声诊断案例分析
颈动脉疾病的定义和分类
01
颈动脉疾病:指发生在颈部动脉的疾病,
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瘤、动脉夹层等
02
动脉粥样硬化:指动脉内膜下脂质沉积形
成的斑块,导致动脉狭窄或闭塞
03
动脉瘤:指动脉壁的局部扩张,形成囊状
预后评估:根
6 据治疗效果和 患者情况评估 预后情况
颈动脉瘤的超声诊断
01
患者基本信息: 年龄、性别、
病史等
02
超声检查方法: 二维超声、彩 色多普勒超声

03
超声检查结果: 颈动脉瘤的大 小、位置、形
态等
04
诊断依据:超 声检查结果与 临床症状、体

《血管超声检查指南》

《血管超声检查指南》

血管超声检查指南简介《血管超声检查指南》由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起草,目的在于指导中国超声医师、超声检查技师或相关人员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头颈部、腹部和四肢血管的检查。

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将根据学科发展适时进行修改,以保障其先进性。

欢迎对此指南提出任何修改建议并请与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联系。

目录第一部分头颈部血管第一章经颅多普勒超声常规检查指南第二章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第三章颈动脉、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第二部分腹部血管第一章腹主动脉瘤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第二章肠系膜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第三章下腔静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第四章门静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第五章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第六章肾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第七章移植肾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第三部分四肢血管第一章上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第二章上肢静脉血栓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第三章髂动脉及下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第四章髂静脉及下肢静脉血栓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第五章下肢静脉反流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第六章下肢浅静脉超声评价与标记指南第七章动静脉造瘘术前上肢血管多普勒超声评价指南第八章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附录外周动脉脉冲多普勒频谱采集编者分组头颈部血管组:组长:华扬编者(按章节为序):华扬、何文、段云友腹部血管组:组长:王金锐编者(按章节为序):邓学东、王金锐、罗燕、李建初、唐杰四肢血管组:组长:唐杰编者(按章节为序):唐杰、温朝阳、段云友、童一砂、秦卫《血管超声检查指南》编写委员会(按章节为序)华扬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宣武医院何文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天坛医院段云友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邓学东苏州市立医院王金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罗燕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李建初北京协和医院唐杰解放军总医院温朝阳解放军总医院童一砂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Austin医院秦卫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第一部分头颈部血管第一章经颅多普勒超声常规检查指南一、目的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 TCD)检查是利用人类颅骨自然薄弱的部位作为检测声窗(如颞骨嶙部、枕骨大孔、眼眶),采用低频率(~)的脉冲波探头对颅内动脉病变所产生的颅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提供客观的评价信息。

颈部血管超声PPT课件

颈部血管超声PPT课件
2. 预测心脑血管急性事件发生,尤其是易损 斑块
3. 低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与不均质回声较强回声和均质回声 斑块发生神经系统症状的危险性高
30
颈动脉狭窄、闭塞
检测确定颈动脉硬化斑块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回 声特性 采用灰阶超声测量病变血管残余管径及原始管径
31
测量颈动脉狭窄、闭塞
狭窄近段 狭窄段 狭窄远段(通常距狭窄3-4cm处最低血流速度 为取值结果)的峰值、舒张末期血流速度、计 算狭窄段/狭窄近段(或远段)比值
34
目前国际采用的颈动脉狭窄标准是2003美国放射年 会超声会议公布的标准
狭窄程度
正常 <50%
主要参数
PSVICA(cm/s)
斑块评估 *
<125 <125
无 <50%
次要参数 PSVICA/PSVCCA EDVICA(cm/s)
<2.0 <2.0
<40 <40
50%~69% ≥ 70%,但 不到接近闭塞
38
39
40
41
42
“五彩相间” 的紊乱血流
43
狭窄不同部 位血流异常
44
美国放射学会超声专业专家共识
1、颈内动脉应用灰阶、彩色及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查 2、灰阶和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内动脉狭窄应分为以下几个等级:正常(无狭
窄);<50%的狭窄;50%~69%狭窄;≥70%的狭窄至接近闭塞;接近闭塞; 完全闭塞。 3、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二维和(或)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 发现斑块是诊断颈内动脉狭窄并分级的首要指标。颈内动脉与颈总动脉的 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比值、颈内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也是两个重要指标。 4、颈内动脉的超声诊断应包括:①正常: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 125cm/s,无斑块并无内膜增厚;② < 50%的狭窄: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 血流速度<125cm/s ,有斑块或者内膜增厚;③ 50%~69%狭窄:颈内动脉 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为125~230cm/s,有斑块;④ ≥70%的狭窄至接近闭塞: 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230cm/s,有明显斑块及管腔狭窄;⑤接近 闭塞: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颈内动脉管腔明显狭窄;⑥完全闭塞:二维显 示无明显残存的管腔,脉冲能量、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无明显血流信号。 5、最终的报告应包括流速测量、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如果存在局限 性也应该提到。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规范标准[详]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规范标准[详]

超声检查规一、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规受检者取仰卧位,双肩垫枕,头略向后仰。

检查时嘱患者颈部伸展,头略向另一侧倾斜。

常规检测从颈总动脉近心端开始向头侧端自下而上连续扫查至颈、颈外动脉分叉处,超声束与颈总动脉走向平行,可清晰显示血管壁结构。

完成纵向扫查后,声束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度,与血管长轴垂直,显示血管的横断面影像,同样自下而上连续扫查显示横断面结构。

测量颈总动脉膜厚度,分别测量颈总动脉干〔颈总动脉分叉处近端1.5cm 围的膜厚度〕与分叉部膜厚度,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

连续纵向与横向扫查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动脉和椎动脉血管壁,观察有无血管膜增厚与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假设有斑块形成,测量斑块大小,是否导致狭窄,假设狭窄测该处直径狭窄率、面狭窄率。

CDFI与PW于狭窄处与其远端检出高速血流。

PW将取样容积置于颈总动脉中段、颈动脉与椎动脉远端,通过频谱检测分析参数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末期血流速度〔EDV〕、PSV/EDV、血管阻力指数〔RI〕、血管搏动指数〔PI〕和血流量〔VOLUME〕、管腔径。

CDFI纵向与横向连续扫查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动脉和椎动脉观察有无血液动力学改变与血管变异。

二、腹部超声检查规肝脏【检查方法】〔一〕、检查前准备常规的肝脏超声检查不需要任何检查前准备,只在同时需要对胆道系统进展检查以与观察门静脉系统血流量进餐前后的变化时,病人才在空腹情况下进展检查。

〔二〕、检查体位1、仰卧位:为常规检查体位。

病人仰卧,平稳呼吸,两手上举置于枕后。

主要用于检查肝左叶,右前叶和局部右后叶。

2、左侧卧位病人向左侧450~900卧位,右臂上举置于头后,便于观察肝右叶,特别是对右后叶的观察。

3、半卧位、坐位和站立位:适用于肝脏位置较高的病人,用于了解肝脏的活动度以诊断肝脏下垂。

4、俯卧位:一般不用,仅在肝脏位置过高,肝右叶显著肿大或需与其他疾病如腹膜后肿块鉴别诊断时选用。

〔三〕、扫查方法肝脏超声扫查应做到系统、全面和正规,按一定步骤有序地进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从内膜表面至中膜的外表面的垂直距离。
注意管腔有无斑块、狭窄、闭塞等形态异常, 测量斑块大小、表面及内部特性 测量向心性狭窄的内径狭窄百分比
颈内、外动脉分叉水平上下方1-1.5cm范围内测量颈 总动脉远段(分叉下方)、颈动脉球部分叉部)、颈内动 脉近段(分叉上方)直径、IMT,观察有无动脉硬化斑块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 及诊断标准
董卫红
评估颈部血管解剖结构和血流动力学信息。
评估颈部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
检 对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前后进行评估
查 超声引导下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及术后动脉解
目 的
剖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的随访评价
评价颈部血管的先天性发育不良
检测动脉瘤、动静脉瘘等血管结构及血流动力 学变化
检查方法

• 颈总动脉闭塞
1. 颈总动脉管腔充填: 急性血栓—均匀低回声
动2.脉颈硬总化动-脉--不血均流回消声失斑块 3. 颈内、外动脉低搏动性逆向血
颈动脉狭窄超声评价标准
狭窄程度
PSV(cm/s) EDV(cm/s) PSVICA/PSVCCA
正常或﹤50%
<125
<40
<2.0
50%—69% ﹥125,<230 ﹥40,<100 ﹥2.0,<4.0
70%—99%
﹥230
﹥100

﹥4.0
闭塞
无血流信号 无血流信号 无血流信号
2003美国放射年会超声会议公布的标
二维结构
血管壁的三层结构: 内膜-- 内皮细胞组成 等回声 中膜— 平滑肌细胞 低回声 外膜-- 纤维组织 高回声 测量内-中膜厚度(IMT)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
脉冲多普勒检测
1 取样门放置: 要置于管腔中心,在层流情况下,以窄门取样,原则
上取样门宽-----被探测血管腔内径的1/4-1/3。
斑块的构成: 顶部(纤维帽) 体部(核心部) 基底部


均质回声斑块
低回声 等回声

强回声



特 征
不均质回声斑块
斑块内包含强、 中、低回声

如扁光平滑斑,块,回基声规均底则较匀宽,型形,表态面规则纤维帽







如溃疡斑块,表面不光滑,局部
征 不规则型
组织缺损,形成“火山口”样缺

• 综合分类:
颈动脉狭窄、闭塞
检测确定颈动脉硬化斑块病变的位置、形态、 大小、回声特性 采用灰阶超声测量病变血管残余管径及原始管 径
颈动脉狭窄、闭塞
测量 狭窄近段 狭窄段 狭窄远段(通常距狭窄3-4cm处最低血流速度 为取值结果)的峰值、舒张末期血流速度、计 算狭窄段/狭窄近段(或远段)比值
颈动脉狭窄、闭塞
➢ ICA:应<100cm/s 报道在54-88cm/s
➢ ECA:应<115cm/s 代偿性增高:双侧ICA高度狭窄
正常人颈总、颈内、颈外动脉血流速 度参数测值
PSV(cm/s) EDV(cm/s) RI
颈总动脉 91.3±20.7 颈内动脉 67.7±14.3 颈外动脉 70.4±16.1
27.1±6.4 27.3±6.4 18.1±5.1
体位:患者仰卧位。颈后垫枕后仰,头偏向对侧, 病人情况不允许时也可坐位、半坐位等
探头分别从前位、侧位、侧后位和超后侧位探查
(一)、探头从颈根部向头侧移动作横向扫查, 显示颈总动脉近心端、中部、远端、颈动脉分叉
处及颈内、颈外动脉
测量血管内径:测量从内膜内表面至外侧内膜 内表面的距离,以心脏收缩期为准
0.70±0.005 0.59±0.06 0.74±0.09
ICA/CCA比值
同侧颈内动脉与颈总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比值
比值是提示颅内颈内动脉系统远端阻塞性病变较有价值的 诊断标准之一。 正常值小于0.8
大于1.5—1.8提示狭窄程度达50% 大于1.8则狭窄程度>60%.
高于正常值2.0以上,再结合病人血流速度的改变(以 增高为主),可提示同侧颈内动脉远端阻塞性病变
同侧颈外动脉峰值、舒张末期血流速度与管径的 测量 鉴别血栓或斑块造成的血管闭塞或狭窄
• 颈动脉狭窄的测量方法: 直径测量法 (B-A)/B X100%
A:残余管径 B:狭窄远段正常颈动脉的管径
面积测量法 (A1-A2)/A1 X100%
A1:原始管径横截面积 A2:残余管径横截面积
颈动脉狭窄的诊断标准
二维灰阶显像
内径 解剖特征 检测位置 频谱形态 颞浅动脉叩击试验
颈内动脉 较粗 无分支 后外侧
低阻力型 无变化
颈外动脉 较细
多个分支 前内侧
高阻力型 传导震颤性血流波形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
脉冲多普勒
颈内动脉频谱
颈外动脉频谱
颈动脉斑块的诊断标准
IMT及斑块的界定 颈动脉内膜增厚:内-中膜厚度≥1.0mm 斑块:局限性内-中膜厚度≥1.5mm
2 声束与血流方向间夹角应小于等于60度。
3、检测血流参数的部位检测均在血管长轴进行,选择血 流平稳不受生理因素影响的部位定量测量。
正常颈总动脉(CCA)血流及频谱
箭头 所示 为Ⅱ
峰 舒张早期可见反
正常颈内动脉血流及频谱 正常颈外动脉血流及频谱
颈动脉正常血流速度:尚无统一标准
➢ CCA:应<100cm/s 自颈动脉分叉处,远心段→近心 段:每cm流速增高9cm/s
稳定斑块
不稳定斑块(易损斑块) 薄的纤维帽,大的脂质核心和纤维帽断裂
颈动脉斑块的临床意义
1. 反映整体的动脉粥样硬化负荷,比IMT增 厚更有优势
2. 预测心脑血管急性事件发生,尤其是易损 斑块
3. 低回声与不均质回声较强回声和均质回声 斑块发生神经系统症状的危险性高
阻力指数与搏动指数
RI:反映了血管的阻力状况的指标 PI:反映了血管的顺应性及弹性状态 RI、PI:脑循环外周阻力有关的指数,明显受到 年龄因素的影响,其特点表现为随增龄而降低。
颈总、颈内、颈外的血流阻力:颈外>颈总>颈内 正常颈动脉阻力指数为0.5-0.75,若RI>0.75,提
示外周阻力增加 ,<0.5则表示降低

位:颈总动脉中部
颈内动脉距其窦1cm处
颈外动脉距分叉1cm处
观察各血管壁四周有无斑块
(二)、探头从颈根部以颈总动脉血管长轴作 纵向扫查
越过分叉部显示颈内及颈外动脉长轴 探头侧向前内侧方--颈外动脉 探头侧向后外侧--颈内动脉
纵向探测内容: 观察血管内膜变化,测量内膜-中膜厚度(IMT),
部位:颈总动脉远端近分叉部1cm,分叉部及 颈内动脉起始部上方1cm处后壁进行测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