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组成教学案例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水的组成课例分析
理化生组;赵英贤
一、教学背景
教学起点分析:在上节中学生已经了解到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变,本节继续采用学生熟悉的水做知识载体,通过对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微观过程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从而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教学的起点定位于引导学生从观察宏观现象到用微观观点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教学主要方式:实验探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二、教学实录:
(一)提出问题导入:我们已经知道,水在加热时变成水蒸气。水的三态变化,只是水分子间隔改变。而“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这一事实始终没变。那么,如果在水中插入电极,通以直流电,情形是否有所不同呢?
(二)解决方法:
用实验验证(生)猜想同或不同(师)那么用什么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生)实验
(三)演示实验:展示多媒体指导实验(师)同学们在实验中要学会运用观察法,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1 )两个电极,两支玻璃内液面有什么变化:(生)两个电极产生气泡,并且与正极连接产生的气泡慢,负极连接产生的气泡快。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玻璃上部汇集的气体体积比大约是V 正极:V 负极=1 :2 。(每次学生回答实验现象后,点击多媒体出示答案。)(师)水通电产生气体是什么呢?是不是水蒸汽呢?我们来检验一下。( 2 )用燃着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快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所发生的现象。(生)管中的气体被点燃(师)这种气体是不是水蒸汽呢?为什么?(生)不是,因为水蒸汽不能被点燃。(师)对,这种能被点燃的气体就是氢气。也就是在氢气球里所装的气体。( 3 )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慢的玻璃
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所发生的现象。(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师)这种气体是不是水蒸汽呢?(生)不是 2 (师)这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就是氧气,也就是我们呼入的气体。(板书)水通电文字表达式:水→氢气+ 氧气(师)分析此反应特点,反应物一种,生成物二种,像这种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其他物质的反应,我们叫它是分解反应。分解反应首先必须是化学反应,而且要符合“一变多”的特点。(练习)判断是否为分解反应。
(四)发散思维多角度分析实验(师)看待一个问题,我们不能仅限于表面,而应从多角度分析,深入思考。下面老师提醒几个角度,你们分析一下。( 1 )从能量角度( 2 )从元素组成的角度( 3 )从微粒的角度(此时将很多问题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无所适从)教师一一点拨,生逐一回答( 1 )水吸收了电能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师)化学变化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过化学反应,我们不紧得到了所需要的千千万万的新物质,而且也可以吸收或释放能量,从而实现能量的转换或储存。( 3 )水由水分子构成,氢气由氢分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五)建立模型得出化学变化实质结合课本中的模型(师)想象一下,刚才看到的水通电形成氢气和氧气在微观世界里,他们的微粒经过了怎样的变化?小组讨论(生)小结:水在通过时,水分子里的氢原子跑到了一起,形成氢气。氧原子跑到了一起,形成了氧气。(评价)这位同学说得比较好,有没有同学补充一下。(生)水通电时,水分子里面的氧原子和氢原子分开,每两个氢原子形成一个氢分子,氢分子聚集在一起形成氢气,每两个氧原子形成一个氧分子,氧分子聚集在一起形成氧气。(师)完美的描述,道出了化学变化的实质,请同学们给点掌声。(展示多媒体)水电解示意图(师)刚才所说的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与加热水变成水蒸汽,他们的微粒变化有什么不同呢?(生)水通电时分子变成了原子,原子重组成新分子水加热时,分子没变,变的只是分子的间隔(师)这就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六)介绍分子原子构成的常见物质(师)我们知道水,氢气,氧气都是有分
子构成的,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实际上,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有很多物质就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比如(抬手)看手上的这枚戒指,就是由金原子构成的,而中间的钻石,也就是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4 的,还有惰性气体氦气也是有氦原子构成的。因为原子也是一种微观粒子,当然也就具有微观粒子的的一般性质(看书)P39 看图结合
(七)反馈练习及作业(八)小结通过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生畅言)三、教学效果与课后反思评价
本节教学,从课堂气氛来看很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师生的互动及小组生生互动进行的很好。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都很成功。采用多媒体,纸片模拟微观世界中水的分解与合成有效突破了本节教学的重难点。本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实验探究,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等得到了培养提高。不足之处是本节教学内容涉及面广,教师在处理教材时把握的尺度不够好,尤其是从多角度分析电解水实验,教师对学生的情况分析不到位,设计问题缺乏一定的艺术性,造成学生回答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