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歌曲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趣酣畅的恩施土家民歌
陈文燕20134062010
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名曲“下里巴人”就盛传于巴山楚水。“伐鼓以祭祀,叫啸以兴哀”的“踏啼之歌”后,巴人歌韵分别以唐宋“竹枝词”、现代“五句子”为载体,逐步凝聚成土家人的哭嫁歌、丧鼓歌、薅草歌、上梁歌、情歌、穿号子等。土家民歌是沸沸扬扬的生命大容器,是惊世骇俗的人性审美资源。清新凄艳、幽眇哀怨,乡土风俗、儿女情长,是土家民歌的主要特色。
土家族音乐是一种富有鲜明风格特点的民族音乐,它与歌词及演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旋律、节奏、调式、歌唱、歌词、衬词等是由地理环境、社会生产、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等因素所决定,并体现出土家族独特的音乐风格。
土家族音乐也是一种具象的观念乐思,它不以实验、形式逻辑与大型曲式结构为标志,而是以社会伦理、自然音响、直觉感受、整体辨证、乐种功能、传播方式与线的艺术为标志,不似西方传统音乐所体现的数理逻辑的平衡、对比、和谐、一律的乐音运动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在土家族音乐中主体活动方式及对象并非“乐理”所类比型归、条分缕析的认知对象,而是提倡天人合一、心物一体、情景交融以及掘井及泉的感受,体验土家音乐美的智慧结晶。
土家族音乐艺术从各个乐种的音乐旋律、节奏、演唱、表演中所体现的粗犷豪放、雄伟壮丽、肃穆凝重、慷慨悲歌、古朴严谨、欢快跳跃、风趣诙谐、抒情优美等的音乐个性,在内容与形式上的高度统
一中所表现出的具有共同性的、相对稳定性的艺术特色。它是土家族风土人情、礼仪习俗、民风、民族风格的展现,是土家族音乐艺术之生命。风格作为土家族音乐艺术中所体现的审美范畴,是从音乐艺术整体上所呈现出具有代表性的特点而被人们感知的,是土家人民在歌唱其民歌的主观心态特征和表现其音乐内容与形式的物质外壳的特
征相统一而形成的难以说明却又能感受的艺术特质。作为一个民族的音乐艺术,其特质是在历史的发展中,在土家族群居的社会群体中逐渐形成的。
在土家族山歌中,一定特点的音调的成音与该地的语音音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要真正体现审美意义上音乐风格的能力却是语言所不能及的。如土家族地区湘、鄂之比,鄂西利川的口音与四川相近,但和湘西的口音比较却有很大的区别,而在音乐上也有近似与差别之处,其共性是都采用五声性音阶,而不同点则是旋律进行中音程上的区别。
《龙船调》原名为《种瓜调》,最早是流传在湖北省恩施州利川柏杨镇一带的划采莲船的唱腔,共有12段,积累了当地劳动人民长期的生活经验和智慧,字里行间透露出浓浓的生活气息,经过反复推敲锤炼,词义更加精炼,旋律更是极其流畅、优美动人,集中而风情万种地表现了土家么妹儿的娇羞、妩媚,秀才的酸腐、挑逗以及驼背艄公的幽默、野性,从而完成了从形式到内容的重大飞跃。《龙船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1年10月公布的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
被广为传唱的龙船调>是湖北恩施州士家族民歌的典范,浸透了
浓郁的土家风情和山野气息。土家民歌是沸沸扬扬的生命大容器,是惊世骇俗的人性审美资源。清新凄艳、幽眇哀怨,乡土风俗、儿女情长,是土家民歌的主要特色。《柑子树》是代表性很强的优秀民歌。“柑子树来柑子叶,干姊干妹舍不得。柑子成树树成林,干姊干妹长成人。柑子结果姐出门,干姊干妹两离分。”《柑子树》歌词巧妙运用谐音来咏叹干姊干妹的情恋,表达了土家先民对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强烈追求。
《黄四姐》是流行于建始县境内的民间花鼓小调,是一首自娱性很强的群众娱乐歌曲,表演者为一男一女或二男二女,演唱时配以简单的舞蹈动作。歌曲以风趣诙谐的表演腔调和表演动作表现了土家人对恋爱与婚姻的开明态度。
《黄四姐》歌词歌曲质朴,演唱形式简单,为当地人喜闻乐见,很容易被广大群众所接受。只要通过简单的化妆,演唱双方就各拿蒲扇或扫把作道具,在堂屋中间以明快欢乐的节奏唱跳即可。这些花鼓调大多是他们自己创作,虽词句简单,但却反映了土家儿女们的情和爱。
恩施人唱出的《清江河》,表现出了对清江的热爱,对未来的向往,是人们由衷的心声,所以《清江河》是一首历史的歌、人民的歌。众多音乐院校将其作为声乐教材,凸现了《清江河》显赫的地位和60年在国内外传唱的历史。这首歌在如此宽泛的时空中流转,恩施民歌的传统音调赋予她音乐的灵魂等等,但其中很重要的还是她意境悠远的词和清新流畅的曲。
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经典情歌《六口茶》是男女对唱:形象地描写了一个年轻的士家小伙,为了找到向心爱的姑娘表达爱意的时机,借喝茶为由,逐一打探姑娘家人的去向。湖北恩施州素来是“歌舞之乡”,《盼红军》这首民歌是湖北恩施民歌,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人们为表达对红军的爱戴和盼望红军早日到来,为他们解脱苦难,推翻黑暗的统治,解放家乡的心情,他们在原曲调上重新填了词,并将原来的歌名《采花》改为《盼红军》。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北省西南地区,是汉族、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各民族的独特风格,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各民族都有着自己的民情风俗,而且,几乎每一个民情风俗中都孕育着音乐或舞蹈。土家族姑娘从十岁到出嫁以前,都喜挑花、刺绣,为出嫁作准备。她们心灵手巧,绣着各种自然物象和香花秀草,一幅幅都勾挑得栩栩如生《绣香袋》。
土家族流传着许多以《绣香袋》、《绣荷包》、《十绣》等反映土家姑娘刺绣、挑花、彩织方面的歌曲,曲调优美抒情,歌词唱出了土家姑娘对幸福生活、美满婚姻的憧憬。
恩施州不少地方素称山民歌之乡,其歌有高亢激越的咏叹调,有行云流水的宣泄曲,有迂徐舒缓的通俗唱法,也有狂吼疾呼的摇滚乐。“下里巴人”的遗风、“竹枝词”的流韵、“五句子”的格律、优美衬词的烘托,男女对唱的方式,唱白夹杂、歌舞并举的“路数”,洒脱泼辣的抒怀,爱情婚姻的主题等,构成了恩施民歌独特的地域民族
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