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歌曲论文

合集下载

浅析湖北土家族民歌《黄四姐》

浅析湖北土家族民歌《黄四姐》

浅析湖北土家族民歌《黄四姐》[摘要]土家族情歌是当今土家族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大部分是以老百姓的社会生活为主要的内容形式。

土家族的人们在没有其他媒介的情况下,通过音乐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并通过歌词来体现土家族人们对现实生活悲欢离合的情感表达,因为彼此相爱而激发出悲欢离合的思想感情。

《黄四姐》这首情歌作为土家族民歌的重要代表,有着许多土家族音乐的特点。

本文以产生于土家族的《黄四姐》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赞美情歌《黄四姐》的内容进一步地分析“黄四姐”的起源和它的相关历史背景,最后再全面地分析它所具有的音乐特点,以此来传达这首歌曲所带有的抒情性以及赞美性。

[关键词]黄四姐创作背景音乐特点目录引言 (1)一、《黄四姐》的历史渊源与创作背景 (2)(一)土家族民歌介绍 (2)(二)歌曲《黄四姐》的创作背景 (2)二、歌曲《黄四姐》的音乐特点分析 (3)(一)歌曲《黄四姐》音乐结构分析 (3)(二)歌曲《黄四姐》旋律分析 (4)(三) 歌曲《黄四姐》的歌词特点 (5)三、歌曲《黄四姐》演唱的方法 (6)结语 (8)致谢语 (9)参考文献 (10)引言《黄四姐》是出自土家族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经典民歌,是土家族人民在长期劳动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物。

歌曲《黄四姐》将土家人民热情、积极、淳朴的感情表现了出来,交流的演唱方式是表现在男女自由对答的表演形式。

它所涵盖的的音乐形式以及内容对土家族人民的世代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勾勒出土家族人民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对爱情带有美好憧憬的朴实性格。

《黄四姐》这首音乐作品节奏欢快、活泼,曲式朗朗上口,多次被文艺者改编,它是一个让我们可以很好地去理解土家族民歌的重要媒介,此外,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它也是我们理解整个人类文化现象的一把钥匙。

本文的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意义主要在于通过深入研究和探析《黄四姐》这首音乐作品,综合了解与它相关的艺术表现手法,这对今后学习和解决相关的音乐理论以及音乐美学问题,传承土家族民歌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湖南省龙山县皇仓中学高中教学论文 土家族音乐

湖南省龙山县皇仓中学高中教学论文 土家族音乐

数千年的历史沉淀,五十六个民族的璀璨,共同铸就多元的中国民族音乐之光。

中国民族音乐是特色的,打上中华文化的烙印,在文明的传承中形成;中国民族音乐是多元的,扎根于各民族劳动与生活,是不同地域文化创造的共同的音乐财富;中国民族音乐是魅力的,文化与音符合并,底蕴与乐曲融汇,多姿多彩,隽永流长。

都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而如此多元特色的民族音乐着实足以震惊世界,在中国的各个角落,民族音乐都在闪耀着光芒。

辽阔高原上,音乐也辽阔也高亢嘹亮,旋律优美、婉转动听,喇嘛吟诵的无词的曲调更是增添一份神秘和魅力,这是藏族高原雪山上的民族音乐;浑浑响起的马头琴回荡在一无遮拦的空旷草原,聆听的时候你最好喝一碗烈酒,不能太醉也不能一点不醉,朦胧中竟可感动到落泪,还有那拉长的唱腔来回味,这是蒙古族碧绿草原上的民族音乐;仿佛又听见男女青年或话或唱,也许他们一生唱歌的时间真的比说话还长,对歌便是交流,音乐便是生活,这是壮族刘三姐故乡的民族音乐;你又听见葫芦丝和象脚鼓编织的旋律,独特的婉约柔美中一听便是孔雀之乡的印迹,甚至还有泼水节中撒下的音符点点滴滴,这是傣族悠扬韵味的民族音乐;弹起冬不拉,拍起手鼓,甚至还有可以在马背上弹奏的独特乐器,能歌善舞的民族打造韵味十足的音乐,只是听到一个节奏便是得到一种享受,这是维吾尔族风格显著的民族音乐……而在这里,你又会听到另一种声音,体会另一种魅力:和着泥土的气息,掺入山水的碧绿,一切旋律都天然而成、自然而生,一切曲调舞蹈都以最原始的面貌流传至今。

古老,历史的底蕴更赋予它魅力;新颖,卓然的独特又让它拥有无限生命力。

山路十八弯让这里的音乐越加质朴幽婉,水路九连环让这里的音乐也越加空灵悠扬。

暮色渲染,不落的是这里土家族音乐的光芒。

土家族历史久远,它的魅力不仅在于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尤其歌舞文化中的绚丽多彩、灿然可观更是独特的风景,其表现形式有摆手歌、哭嫁歌、薅草锣鼓歌、织锦歌、丧鼓歌、情歌、号子等民间歌曲,还有摆手舞、跳丧舞、穿花、毛古斯、撒尔嗬、花灯舞、摇八宝等民间舞蹈,以及由民间歌舞演化而成的傩戏、阳戏、秀山花灯戏、土戏等民间戏剧。

恩施土家族民歌研究

恩施土家族民歌研究

恩施土家族民歌研究恩施土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土家族的民歌是他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民歌可以深入了解土家族的传统、习俗和价值观。

本文将对恩施土家族民歌进行研究,以探讨其特点、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恩施土家族民歌是土家族人民创造的歌曲形式,流传于恩施地区的土家族村落。

恩施土家族民歌的特点之一是情感真挚,歌词中融入了土家族人民的真实感受和情感寄托。

这些歌曲反映了土家族人民对生活、爱情、自然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歌曲的旋律优美动听,歌词简洁明了,让人们能够很容易地理解和传唱。

恩施土家族民歌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古代。

土家族是居住在巴蜀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他们的民歌源远流长。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恩施土家族人民创造了许多优秀的民歌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土家族人民的生活和精神追求。

在贫苦的农田劳作中,土家族人民通过唱歌来宣泄情感、表达对自然界的感激以及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因此,恩施土家族民歌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土家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

土家族民歌不仅仅是表达情感的媒介,更体现了土家族人民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在土家族的传统中,民歌是一种传统的文化形式,通过歌曲的方式来教育后代,传承和传播土家族的传统价值观。

在土家族家庭中,通过唱歌的方式,父辈把自己的智慧和经验传递给下一代,使他们承受住艰苦的生活并养成坚韧的品质。

恩施土家族民歌中,融入了很多的教诲和传统智慧,使人们能够在歌曲中找到灵感和力量。

恩施土家族民歌的研究对于了解土家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恩施土家族民歌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土家族的传统生活方式、社会结构以及宗教信仰。

此外,恩施土家族民歌还可以作为一种文化资源,为他们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通过挖掘和保护土家族的民歌,可以促进土家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并吸引更多的人们关注和了解土家族的历史和文化。

总而言之,恩施土家族民歌是土家族人民世代流传的一种文化形式,通过歌曲的方式表达人们的情感、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论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论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论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湘西土家族民歌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与艺术价值。

它始于唐宋,盛于明清,是土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婚丧嫁娶等社会活动中产生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

可是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湘西土家族民歌这一传统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遭遇巨大挑战。

因此,本文探讨了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之路。

湘西土家族民歌是一种简单易于传唱、富有节奏感的音乐艺术形式,它通常描写人们的生产生活、情感生活、社会经历和历史传说等,因而具有深刻的生活感、时代感与文化底蕴。

这种民歌旋律婉转、优美,歌词朴实、质朴,表达出土家族人民的真情实感和生命力。

民歌的形式各异,有行板、连板、双板、三板等多种,歌唱时一般由一人带领其他人群唱或调唱。

歌曲讲究整体和个体的和谐配合,承载着土家族人民的历史和文化。

1、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传承方式主要是口耳相传、心灵相通的方式,孩子从儿时起就在家庭中听到歌声,成年后加入歌唱集体,习得歌曲。

而歌曲中的内容大多与土家族人的生产生活、社会习俗、文化传统等有直接联系,知识的传承也是贯穿其中的,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也都会在民歌中有所体现。

2、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湘西土家族民歌在1997年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以来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视与保护,同时也吸引了众多文化领域的学者、研究人员前来研究、保护和传承。

因此,各级政府和社会力量应共同参与,加强监管和保护,之后,合理地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通过互联网直播、影视展示、舞台演出等形式,传达湘西土家族民歌的精髓,让广大群众分享到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从传统的皆大欢喜的群唱形式,到现代的个唱和配乐创新,湘西土家族民歌在不断地发展与变化中保持着独特性和丰富性。

在目前社会的多元化、开放化和交流化中,民歌也在不断地转型升级,演唱内容也不限于枯燥无味的表演,而是更多地弘扬先进文化,借助新时代的新媒体,将民歌的魅力、文化价值以及音乐性质传递给更多人。

湖北土家族民歌《龙船调》衬词的文化性内涵

湖北土家族民歌《龙船调》衬词的文化性内涵

湖北土家族民歌《龙船调》衬词的文化性内涵湖北恩施土家族民歌《龙船调》不仅是湖北民歌中的靓丽名片,而且是中国民歌乃至世界民歌中的经典,曾被评为世界最流行的歌曲之一。

本文将从民族音乐学的角度出发,以田野调查法和历史研究法探讨《龙船调》衬词的文化性内涵,旨在为新时代民歌创作和民俗文化传承作出绵薄之力。

标签:龙船调;衬词;文化内涵《龙船调》是湖北恩施利川一带流传的《种瓜调》演化而来,歌词是以歌唱种瓜这一农事活动为主的,经改编成为《龙船调》后不断发展,最终走出了土家,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

《龙船调》的衬词较丰富,整个衬词部分占歌曲三分之一篇幅,十分有特色,几乎每句都有衬词的烘托,在我国各族民歌中,能这么大篇幅的使用衬词,并把衬词连用形成一种独特气势的确实少有。

1.地域语言文化在《龙船调》歌词中,我们可以发现,衬词运用十分广泛并具有独特的风格,如:“依哟喂”“哇”“儿”“嘛”等等,这些衬词作为语言成份表达实义是有限的,大多是作为语气助词使用,它们与曲调结合后有很强的表情作用,这是土家族民歌特有的风格。

在鄂西土家族聚居之地,不同的片区,方言有一定的出入,故衬词的用法,也不太一样,但大多数都是方言中日常惯用语和口头语,这些地方语言形成了土家族的特色风格。

土家族民歌更多注重曲调和民族语言相结合,有时仅凭民歌的衬词用法可以判断是属于哪一个片区的。

由于湖北利川市地域上靠近四川和重庆,《龙船调》在演唱“我”“金银”“娃”等字的时候,后面依据当地的语言习惯加上尾韵,如:“我嘛”“金儿银儿”“妹娃儿”,这样的尾韵明显受到以川渝为代表的西南片区语言环境的影响,尾韵让歌曲更具有乡土特色,也让歌曲正词韵律更加生动活泼。

土家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接近彝语支,本族没有文字,一直使用汉字。

清朝之前,土家族人以土家语为沟通媒介,清朝实施“改土归流”后,土家族和汉族的进行融合,这对土家族语言及习俗有很大的冲击,文化被严重同化。

谈焱焱在“论土家族民歌的衬词”一文说到“土家族是一个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历来使用汉字,因此,民歌中常有土汉混杂的现象,有的句子是土语汉字,有的句子是汉语汉字,或者纯粹把土语当衬词用”[1]。

论土家族民歌《峡江情歌》的特色与演唱分析

论土家族民歌《峡江情歌》的特色与演唱分析

论土家族民歌《峡江情歌》的特色与演唱分析
《峡江情歌》是一首土家族民歌,是土家族文化中的珍贵资产之一。

这首歌以描绘峡江美景和平民生活为主题,以独特的旋律、节奏和歌词表达了土家族人民的感情和生活态度,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特色方面,首先是旋律的感染力。

歌曲以独特的音调转调,以及深情的歌词,表现出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真挚的情感。

其次,歌曲富有地方特色。

歌中描述的峡江山水和土家族生活方式等元素,展现了其独特的文化景观,引人入胜。

最后,歌曲的语言文字也显得极为醇厚、亲切。

歌词表达了土家族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细腻的情感,在听歌时亦能深刻感受到。

演唱方面,一般来说,《峡江情歌》的演唱的大多数具有民族色彩,并在音乐中渗入了大量的土家族音乐特色。

其演唱形式丰富多样,无论是男女独唱或重唱,或是群唱,都能展现出这首歌的魅力。

而演唱时的手势舞蹈,也体现了土家族文化的独特风格。

综上所述,土家族民歌《峡江情歌》以其独特的旋律、节奏和歌词,以及深情浓郁的表现方式,成为了土家族文化的杰出代表,抒发了土家族人民的感情和生活态度,不仅成为了这一地区人民的家庭经久不衰的民俗文艺精品,也被传承至今,成为了中国民族文化瑰宝之一。

论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论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论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湘西土家族民歌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族人民创作演唱的民族音乐形式,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它以其独特的旋律、歌词和表演形式,展示了土家族人民丰富的生活情感和文化传统,被誉为中国民歌宝库。

在湘西土家族社会中,民歌一直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这些民歌经过世代传承,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曲调和唱腔。

每当有重要的节日、婚礼、葬礼等庆典之时,土家族人民都会以民歌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祝福。

湘西土家族民歌的创作和传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民歌的创作源于土家族人民的生活体验和情感表达。

土家族人民生活在湘西山区,劳作繁忙,生活艰辛。

他们的民歌多以劳动、生活、爱情等为主题,以真实、朴实的语言和旋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景。

民歌的传承依靠口传和师徒传授。

在土家族社区,老一辈的人们会通过口述的方式将民歌传给后人,同时会与年轻人进行有意识的音乐教育和训练,使他们能够准确地掌握民歌的旋律和歌词。

民歌的发展得益于各种演出和比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交流的增加,土家族民歌逐渐走出湘西山区,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和欣赏。

土家族人民会参加各种歌唱比赛和演出,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民族文化,同时也通过与其他地区的民歌交流,吸收各地的音乐元素,丰富和发展民歌的创作和表演形式。

民歌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文化政策和资金支持。

湘西土家族自治州通过制定相关的文化政策和投入资金,鼓励土家族人民保存和发展自己的民歌艺术。

他们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和培训班,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使更多的青年人能够接受民歌教育和培训,保护和发展土家族民歌的传统。

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过程,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和政策等方方面面。

只有通过不断加强保护和发展,才能使土家族民歌在未来得以持续传承和发展,为人们带来更多的音乐享受和文化体验。

浅析湖北土家族民歌《黄四姐》

浅析湖北土家族民歌《黄四姐》

浅析湖北土家族民歌《黄四姐》[摘要]土家族情歌是当今土家族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大部分是以老百姓的社会生活为主要的内容形式。

土家族的人们在没有其他媒介的情况下,通过音乐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并通过歌词来体现土家族人们对现实生活悲欢离合的情感表达,因为彼此相爱而激发出悲欢离合的思想感情。

《黄四姐》这首情歌作为土家族民歌的重要代表,有着许多土家族音乐的特点。

本文以产生于土家族的《黄四姐》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赞美情歌《黄四姐》的内容进一步地分析“黄四姐”的起源和它的相关历史背景,最后再全面地分析它所具有的音乐特点,以此来传达这首歌曲所带有的抒情性以及赞美性。

[关键词]黄四姐创作背景音乐特点目录引言 (1)一、《黄四姐》的历史渊源与创作背景 (2)(一)土家族民歌介绍 (2)(二)歌曲《黄四姐》的创作背景 (2)二、歌曲《黄四姐》的音乐特点分析 (3)(一)歌曲《黄四姐》音乐结构分析 (3)(二)歌曲《黄四姐》旋律分析 (4)(三) 歌曲《黄四姐》的歌词特点 (5)三、歌曲《黄四姐》演唱的方法 (6)结语 (8)致谢语 (9)参考文献 (10)引言《黄四姐》是出自土家族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经典民歌,是土家族人民在长期劳动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物。

歌曲《黄四姐》将土家人民热情、积极、淳朴的感情表现了出来,交流的演唱方式是表现在男女自由对答的表演形式。

它所涵盖的的音乐形式以及内容对土家族人民的世代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勾勒出土家族人民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对爱情带有美好憧憬的朴实性格。

《黄四姐》这首音乐作品节奏欢快、活泼,曲式朗朗上口,多次被文艺者改编,它是一个让我们可以很好地去理解土家族民歌的重要媒介,此外,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它也是我们理解整个人类文化现象的一把钥匙。

本文的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意义主要在于通过深入研究和探析《黄四姐》这首音乐作品,综合了解与它相关的艺术表现手法,这对今后学习和解决相关的音乐理论以及音乐美学问题,传承土家族民歌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论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论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论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1. 引言1.1 湘西土家族民歌的概述湘西土家族民歌是土家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俗内涵。

它是土家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借助歌唱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宣泄心情的一种独特艺术形式。

湘西土家族民歌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浓厚的乡土气息,深受土家族人民的喜爱和热爱。

民歌的传承和发展不仅是土家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中国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湘西土家族民歌的研究和保护,可以更好地了解土家族的历史、文化和精神风貌,促进湘西地区的文化繁荣和发展。

湘西土家族民歌的概述,是整个文章研究的出发点和基础,也是我们了解土家族文化的窗口和途径。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土家族民歌,是我们共同关注和努力的方向。

2. 正文2.1 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传承湘西土家族民歌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它是土家族人民世代相传的口头文学,通过歌词传达着土家族人民的生活、情感和价值观念。

这些民歌在传承过程中,不仅承载着土家族人民的记忆和情感,也反映了土家族文化的特点和精神风貌。

在传承方面,湘西土家族民歌主要通过口头传统的方式传承,由长辈教导年幼的后人,或者在节庆活动和聚会中进行传唱。

传承过程中,注重于语气、声调和节奏的准确性,以确保歌曲的传递不失真。

也注重对歌词的理解和解读,以保持民歌的原汁原味。

通过世代相传,湘西土家族民歌得以延续至今,成为土家族文化的宝贵遗产。

在当代社会中,面对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冲击,土家族民歌的传承面临着新的挑战。

重视对土家族民歌的保护和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积极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保留和弘扬湘西土家族民歌这一独特的文化符号,才能确保土家族文化的传统继承和发展。

2.2 湘西土家族民歌的特点一、独特的曲调和节奏湘西土家族民歌的曲调多为五、六、七音阶,节奏明快、轻快,具有一定的舞蹈性。

浅析土家族山歌的音乐特点及其演唱艺术

浅析土家族山歌的音乐特点及其演唱艺术

浅析土家族山歌的音乐特点及其演唱艺术【摘要】:土家族山歌,是辛勤劳动人民用来情感表达的关键方式。

在土家族地区,流传的山歌,具有独特的音律且歌曲形式短小,这是一种土家族人民所特有的情感表达,同时也能侧面反映出人民向往的田间自由生活,属于特定环境、特定人文环境所诞生的具有文化气息的产物。

【关键词】:土家族;山歌;音乐1土家族山歌的内容1.1劳动歌劳动歌,顾名思义,指的就是劳动人民在进行田间劳动时所唱的一种独特形式的歌曲。

对于劳动歌,其有着显著的特性,那就是易于上口、旋律简单,易于记忆,同时在进行演唱时能够使得演唱人心情愉悦。

其歌词也较为简单,就是表达土家族人在田间劳作时所出现的一些趣事。

对于劳动歌的表演形式,其具有多样性,主要是为了表达出劳作时的情感,如朴素勤劳、豪迈奔放等。

劳动歌在演唱时一般是采取七字,主要体现了人民在进行劳作时的风土人情,有着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

1.2生活歌生活歌,顾名思义,指的就是土家族人在日常生活所唱的歌曲,能够表达出当地的风俗习惯。

生活歌能够真实地描述土家族人辛勤劳动的生活,虽然韵律十分简洁,但是却有着十分浓厚的情感。

例如,比较有名的生活歌-《哭嫁歌》,这首歌就能够有效的表达出未出嫁姑娘的内心,在土家族的风俗习惯中,待出嫁姑娘在出嫁的前一天晚上,一般会进行整夜的歌唱,曲调并不复杂,但是却能表达出内心深处的留恋与不舍的情感。

1.3摆手歌对于摆手歌,顾名思义,就是在进行摆手活动过程中所演唱的歌曲,属于原生态的土家族文化。

相较于劳动歌与生活歌,摆手歌要更加正式,要在摆手堂内才能举行,同时还有不同的形式,主要分为行堂歌和坐堂歌。

对于行堂歌,其在进行演唱时,需要有人来领唱,而且在演唱时需要利用摆手舞。

而对于坐堂歌,则能够坐着唱歌,还可以分为独唱、细唱等。

摆手歌也能够由专人进行领唱,也能够即兴表演。

2土家族山歌的艺术特征2.1土家族山歌的语言特征在土家族山歌演唱时,利用方言进行演唱,有着特有的修辞艺术,主要有以下几点。

土族民歌特点文化特征研究论文.docx

土族民歌特点文化特征研究论文.docx

〔论文摘要〕民歌特点及其区域性特征的形成是多种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与其生存的生态环境关系密切,在土族民歌形成、发展,以及互助、民和两大土族民歌色彩区区域性特征的形成过程中,除土族传统文化及周边汉、藏民族民间音乐外,汉、藏民族的宗教信仰、民俗风情、民族语言等民族文化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引言音乐与社会生活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反映着人类的社会生活,而民间音乐所处的社会、文化等生态背景又影响着音乐形态特征的形成。

民歌特点及其区域性特征的形成是多种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由于各地区、各民族民间音乐的不断撞击与交融,民歌文化区往往又是相对的,在同一音乐文化区内,实际上也会存在各族民歌间的碰撞与交流。

笔者就土族民歌特点及其区域性特征的形成与其所处社会环境等生态背景因素之关系做初步探析。

土族作为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世代繁衍生息于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东北角,其所居住的河湟谷地是非常典型的民族杂居区,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地带,各历史时期不断有不同民族迁徙流动,是我国西北各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地。

土族在漫长且复杂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由于其周边汉族、藏族分布地域与人口数量的绝对优势,土族在长期与汉、藏民族杂居的过程中,除保持了本民族传统婚恋、仪礼等文化、习俗外,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来自汉族、藏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宗教、民俗、语言、艺术等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多元文化特征,形成独特的民族风格。

其民歌在形成的过程中,除受到本民族固有文化形态的影响外,自然也受到当地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

以下仅从土族及其周边民族的宗教信仰、民俗风情、使用语言、民间音乐四方面对土族民歌种类、音乐形态、唱词语言等方面的特点及区域性特征的成因加以尝试性探析。

一、宗教信仰的渗透音乐常常是宗教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仪式音乐形成于特定的社会及其文化传统,并依存、归属和受制于其社会和文化传统。

土族作为一个有着长期宗教信仰史,且宗教活动在其生活中和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民族,宗教文化对其民歌特别是宗教仪式曲的发展定会起到某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论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论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论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湘西土家族民歌是中国民间音乐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承载着土家族人民的文化传承与情感表达。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湘西地区历史上一直处于边陲和闭塞状态,这也导致了湘西土家族民歌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这篇论文将从传承与发展两个方面来探讨湘西土家族民歌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一、传承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传承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传说中的土家族歌女李香君就是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代表人物之一。

她以洪崖山峨眉山和武当山三大古刹为舞台,演唱民间歌曲,被誉为“歌中仙子”。

李香君的传说启示了民间歌曲的传唱方式,即口耳相承,从长辈到晚辈的传统习俗。

因此,湘西土家族民歌是一种以口头表达和口头传承为主要方式的民族音乐形式。

在传承方面,湘西土家族民歌有着对声音和节奏的高度要求。

湘西的山区环境和生活条件,经常让人们面临自然灾害和非常态的社会变革。

在这样的背景下,湘西土家族民歌发挥了它独特的作用。

民歌歌手通过歌唱来表达人们的感情和生命体验,来宣传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

其中,技巧的娴熟和感情的真切是民歌传承的重要因素之一。

南方民歌的唱腔多以拗音、化音、颤音、边唱边哭、呻吟交杂为特点,晨昏相伴,日日歌唱,口耳相传,这样的传唱方式使得湘西土家族民歌有了很高的稳定性和鲜活性。

二、发展湘西土家族民歌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进步,湘西土家族民歌也在不断拓展它的表现形式和音乐风格。

在音乐形式上,民歌经常与舞蹈、戏剧等文艺形式结合,形成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集体艺术形式。

在音乐风格上,民歌不仅保留了传统南方民歌的特点,也吸收了中原音乐的元素,产生了新的音乐风格。

例如,有些歌曲中加入了二胡、琵琶、竹笛等乐器,不仅丰富了民歌音乐的层次,也使得湘西土家族民歌更加具有民族特色。

湘西土家族民歌作为湘西地区独特文化的代表之一,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建立了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中心,对湘西土家族民歌进行了集中收录、编纂和宣传。

土家族民歌及其代表作《直尕思得》研究

土家族民歌及其代表作《直尕思得》研究

土家族民歌及其代表作《直尕思得》研究土家族民歌是中国民间文化中的一种瑰宝,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被广泛传唱。

其中,《直尕思得》作为代表作品之一,更是成为了土家族文化的象征,其深刻的内涵和出色的音乐艺术享誉全球。

本文将围绕土家族民歌及其代表作《直尕思得》展开深入研究,以探究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含义及艺术价值。

一、土家族民歌概述土家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四川、湖南、湖北等地。

土家族民歌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和独特的音乐特色,其中以叙事性、情感性、耐人寻味的歌词和适合群众传唱的旋律为特点。

由于土家族人口数量众多,每个集体都有自己的音乐文化传统,因此土家族民歌又具有多样化的风格,包括抒情、戏曲、祭奠、劳动等多个方面。

土家族民歌是该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传承民族历史、反映社会现象、提高文化素养。

从历史渊源上看,土家族民歌可以追溯到唐代,其发展历程经历了唐宋、明清和民国等多个历史阶段。

在成长和繁荣的过程中,土家族民歌吸收了汉族、藏族、满族等多种民族音乐形式,产生了许多独具特色的作品。

二、《直尕思得》的文化内涵《直尕思得》是土家族著名民歌作品,也是目前致力于推广土家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直尕思得》的文化内涵深厚、富有感染力,在土家族人民心中享有很高的美誉度。

该曲始于唐代,因其优美的旋律、深刻的内涵和高超的技艺,至今仍然受到广泛地传唱。

《直尕思得》是一个有关爱情故事的悲剧曲目,传说中男主角尕和女主角思得因为家族之间的仇恨而痴心自杀,以表示对自由与爱情的追求。

这首曲子的歌词包含了丰富的情感浸润和文化内涵。

其中,对于对自由和爱情的渴求是这样表达的:“鸟自高飞自由在,我愿结彩穿楼台,思想着芙蓉花,定要一生一世来相守阮”。

歌信传达了尕和思得的思想感情,以及对爱情、自由和生命的烙印。

它通过具象化的方式,使人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自由、爱情和忠诚的不可替代性,以及人性中最美好的品质。

另外,歌曲中的旋律和节奏也是其美妙的一部分。

土家族母语《迎客歌》研究

土家族母语《迎客歌》研究

土家族母语《迎客歌》研究土家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

土家族母语是土家语,是中国50多种少数民族语言之一,土家族的《迎客歌》是土家族文化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诗歌表现形式。

本文将对土家族母语《迎客歌》进行研究,探讨其音乐特点、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一、《迎客歌》的音乐特点土家族母语《迎客歌》是土家族的一种传统音乐形式,通常由一群土家族人合唱而成。

这首歌曲通常用土家语演唱,具有独特的音乐特点。

首先是旋律上,土家族《迎客歌》通常采用民歌的旋律风格,简单朴实,富有民间特色。

其次是节奏上,土家族《迎客歌》的节奏感强烈,富有跳跃性和韵律感,给人以欢快愉悦的感觉。

再次是演唱形式上,通常由一群土家族人集体合唱为主,男女老少齐声合唱,声音悠扬高亢,富有感染力。

二、《迎客歌》的文化内涵土家族母语《迎客歌》不仅具有独特的音乐特点,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迎客歌》反映了土家族对客人的热情好客和欢迎之情。

土家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他们用歌声来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表达了对客人的尊敬和关爱之情。

《迎客歌》传承了土家族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

土家族是一个以农耕文化为主导的民族,他们的生活和文化传统深受农耕文化的影响,迎客歌中也多以描绘农耕生活为主题,歌颂土家族的劳动和生活方式。

《迎客歌》记录了土家族的历史和传统,为后人传承土家族的文化遗产提供了珍贵的音乐资源。

三、《迎客歌》的历史意义土家族母语《迎客歌》作为土家族的传统音乐形式,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迎客歌》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家族的传统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它承载了土家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情感,是土家族历史和文化的见证者和传承者。

《迎客歌》反映了土家族的语言和音乐艺术特色,为研究土家族语言、音乐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音乐资料和文化资源。

《迎客歌》在传承中不断发展,不仅在音乐风格上得到创新和转化,还在歌词内容上丰富多样,为土家族的文化创造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试论土家族民歌之审美情趣

试论土家族民歌之审美情趣

在 中华大 地 湘 、鄂 、渝 、黔 交界 处 的武 陵 山区 ,聚居 着 一个 十 分古 老但 又非 常年 轻 的少数 民族 。说古 老 ,是 因为 它是 远古 巴 人 的后 裔 ;说年 轻是 因为 新 中 国成 立 后的 1 5 年 u月 它才 被确 认 96 为 一个 单一 民族 。它 就是 中华 民族之 林 中的土 家 族 。土家 族 ,土 语 自称 “ 毕兹 卡 ” ,就 是 本地 人 之 意 。这个 拥 有8 2 余人 口的 们汉族 血 赤 的心 声 。” 0万 民族 ,其 古老 历 史可 以追 溯到 远 古羌 部落 。土 家族 在 山高 林密 、 三、情 歌 :痴 情情 歌 的审美 情趣 河 水碧绿 、溪 涧 清澈 、气 候温 和 的环 境 中生活 。古老 的历 史 ,秀 情 歌 是 土 家 民歌 之 精 华 , 有探 情 歌 、初 恋 歌 、接 情 歌 、热 美 的 山水 孕育 了独具特 色 的土 家文 化 ,生 长 出一枝 散发 着 乡土 芬 恋歌 、相 思歌 、苦 情歌 、离 别歌 等类 别 。土 家情 歌 ,其情 意纯 而 芳 的奇葩— —土 家 民歌 。 痴 ,情 调 质朴 而优 美 。有些 情 歌在情 急 之 时表现 出俏 皮 与机趣 , 饶 有 兴 味 。重 庆黔 江 地 区著 名 的 土 家情 歌 —— 《 高 山上 一 树 高 简述土 家族 民歌 土家 族 人 民能 歌 善舞 ,有着 悠 久 的历 史 。据 《 阳 国志 ・ 华 巴 槐 》等 ,位 列最优 秀 的中 国民歌之 属 。 志》 载 , “ 王伐 纣 ,前 歌后舞 。 ”这 “ 歌后 舞 ”者 ,正 是助 武 前 土 家族 情歌 不仅 数 量繁 多 ,而且 在 思想 性和 艺术 性上 都达 到 周武 王 伐 纣 的 巴人 。 巴人 之 师 不 仅 勇锐 ,而 且 能 歌 善 舞 ,他 们 了相 当 的高度 ,是 土家 族歌谣 中一 枝分 外夺 目的奇 葩 。 “ 以歌舞 凌殷人 ”,使殷 人 纷 纷倒 戈降周 。土家 族人 是 古代 巴人 土 家族 地 区虽 临近 中原 ,但 封 闭于崇 山峻岭 之中 ,文化 信息 的后裔 ,能 歌善舞 的传 统保 留至今 。 传播 不 便 。直至 “ 改土 归流 ”之 前 ,土家 族地 区与 中原 的 隔绝都 土 家族 民间歌 曲简称 为 民歌 。它 是 土家 族人 民在 长期 的劳动 还甚 为 严重 ,少 有封 建 文 明之风 的吹 拂 ,社会 生活 中遗 留的许 多 生活与 社会 生活 中,集体 创 作 出来 的 ,并用 口传 心授 及动 作模 仿 原始 因 素 ,制约着 人 们社 会 生活 的各个 方 面 。在 “ 改土 归流 ”之 的方式 而传 承衍 展 下来 的一 种土 家族 音乐 艺 术形 态之 一 。它 最能 前漫 长 的历 史时 期 中, 由于汉 文 化的 影 响鞭长 莫及 , “ 男女 授受 直 接反 映土 家族 人 的现实 生 活 ,因此 被土 家族 人 民普 遍掌 握 ,在 不亲 ”, “ 父母 之命 ,媒 妁之 言 ”的封 建 思想 未成 为束 缚人 性和 土 家人 居住 地域 广泛 流传 。 自古 以来 ,土 家族 儿 女 “ 为生 活 而生 婚姻 的枷 锁 ,土 家族 地 区男 女的交 往 是 比较 自由 的,情 歌是 男女 活 ”地创 作 了数 不胜 数 的 民歌 ,这些 丰 富多彩 的 民歌 分别 从不 同 传 情 最方 便最 直接 的工 具 ,成 为 了男 女婚姻 的 “ 媒人 ”, “ 以歌 方面 表现 着土家 族 的文化 风情 与审 美特 征。 为媒 ” ,这 就是 自古 以来土 家族 原始性 自主婚姻 的显 著特征 。 土家 族 民歌 丰富 多彩 、形 式 多样 ,有 祭祀 民 歌、丧 葬 民歌 、 在 “ 以歌 为媒 ”是 社会 生 活土 壤 中,土 家族 青 年男 女婚恋 极 劳动 歌谣 、 哭嫁 歌谣 、吼 山歌 和情 歌等 。其 中, 豪野粗 犷 的吼 山 少受 到社会 、家庭 、财 势等 因素 的影响 ,凭 借情 歌这 一媒 介就 可 歌 和 痴情 而 充 满 机 趣 的情 歌 ,是 最 富 有 民族 审美 情 趣 的土 家 民 以 自由地交 往 择偶 和相 恋成 婚 。 “ 以歌 为媒 ”给 青年 男女 提供 了 歌 。这两 类 民歌 ,所表 达 的极 富感 染力 的情 调 ,所 具有 的特 别美 直 接沟 通心 灵和 感 情 的有利 条件 ,双 方 能够通 过 面对 面地 唱歌 真 妙 的趣 味 ,最能 表现 出土家 族 的 民族 文化特 征 。 实地坦 露 自我 ,真 切地 感受 对方 ,女性 也能够 自由地表 达 内心 的 真 实愿望 。 二、 吼山歌 :豪野粗 犷 的审 美情趣 吼 山歌 又称 高 山号 子 ,具有 非 常独 特 的审美 情趣 。土家 人世 所 以, 这 时 的情 歌 所 唱 出 的感 情 就特 别真 诚 ,态 度 特 别 坦 居武 陵 山区 ,其 山远 离闹市 ,故 谓深 山;其 山高 耸入 云 ,故 谓高 率 ,毫 不遮 遮掩 掩 ,透 明度 很高 。在 土家 人 的心 目中 ,没有 诗歌 山 。吼 山歌 就 是生 活在 深远 而 高峻 的大 山 中的土 家族 人 的生 命之 相 伴 的男女 关系 ,是无情 无 爱的 ,是 最没 有生 活乐 趣 的 。因而 , 歌。 因此 ,养成 了爱唱 山歌 的 习惯 , “ 山里 人爱 唱歌 ,不 唱心 里 土家 人最 倾 心于 情 歌的 创作和 吟 唱 ,情 歌便 由此而 成为 土家 民歌 不快活 。 ” 正是 土家人 民喜 爱唱 歌 的写照 。 的精 华 。 我 们 都 知 道 , 诗 歌总 是 对 人 吟 唱 的 。 吼 山歌 大 概 是 一 个 例 土 家人 以歌 为媒 的 自由婚 恋 ,是最 符合 人 性 ,最 有 情趣 的婚 外 。这 种 歌 ,是 面 山而 歌 唱 , 更确 切 的 说 是 对着 山吼 唱 。所 谓 恋方 式 。依顺 天性 而情 趣 盎然 的 自由情 爱 ,孕 育 了纯情 ,痴情 的 “ ”,是 说这 种 山歌 要竭 尽全 力 ,用最 大 的音 量唱 出 ,不避 声 土家情 歌 。 吼 嘶 力 竭 ;其 音 高 则 举 世 罕 见 , 高得 让 专 业 的 高音 歌 唱 家 无 法 演 先 来看 一 首姑 娘 的情歌 : “ 水一 弯又 一弯 , 阿哥坐 船下 河 绿

土家族母语《迎客歌》研究

土家族母语《迎客歌》研究

土家族母语《迎客歌》研究《迎客歌》是土家族的一首民歌,通常用土家族母语演唱。

本文将对《迎客歌》进行研究,探讨其歌词内容、歌曲特点以及文化意义。

一、歌词内容《迎客歌》的歌词内容主要描绘土家族人民热烈欢迎客人的场景和心情。

歌词中表达了土家族人民对客人的尊重和热情,以及欢迎客人来访的喜悦之情。

歌词内容简洁明快,词句简单而富有感情,充分展现了土家族人民的淳朴、热情和好客的特点。

二、歌曲特点《迎客歌》的歌曲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旋律悠扬动听:《迎客歌》的旋律流畅、悠扬,节奏明快,给人以愉悦、欢快的感觉。

歌曲采用了土家族独特的音乐元素,使得整首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

2.重视和声:《迎客歌》在和声的运用上比较丰富。

多采用两声部或多声部的合唱形式,使得歌曲的音韵更加丰满,音乐效果更加饱满。

3.简单明了的歌词:《迎客歌》的歌词简单明了,词句通俗易懂,没有过多的修饰和华丽的辞藻,具有口头文学的特点。

歌曲以简练而富有感情的语言,表达出了土家族人民真诚善良、勤劳朴实的精神风貌。

三、文化意义《迎客歌》作为土家族的一首民歌,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它反映了土家族人民热情好客、善良淳朴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征。

土家族人民向客人伸出友好之手的行为,体现了他们对待客人的尊重和热情,展示了土家族人民的人文精神和睦邻友好的传统习俗。

《迎客歌》也展示了土家族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和音乐传统。

歌曲采用土家族的母语演唱,旋律优美,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通过对土家族传统音乐的表达和传承,歌曲展示了土家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迎客歌》也具有传统乡村生活和社会交往的社会意义。

歌曲描绘了乡村人民迎客施礼的生活场景,展示了中国农村社会的亲情、友情和邻里关系。

歌词中的宴请客人、互相欢迎的情景,反映了土家族人民热爱生活、重视人际交往的精神。

毕业论文——浅谈声乐作品《阿妹出嫁》的演唱艺术

毕业论文——浅谈声乐作品《阿妹出嫁》的演唱艺术

目录1.声乐作品《阿妹出嫁》的基本介绍 (1)2.歌曲的处理 (1)2.1 歌曲的结构 (1)2.2 歌曲的演唱处理 (1)2.2.1 歌曲演唱的整体分析 (1)2.2.2 歌曲演唱的具体分析 (2)3.表演的设计 (5)3.1 表演设计的概述 (5)3.2 歌曲《阿妹出嫁》A段(首部)的表演设计 (6)3.3 歌曲《阿妹出嫁》B段(中部)的表演设计 (6)3.4 歌曲《阿妹出嫁》A段(再现部)的表演设计 (7)4.总结 (7)参考文献 (8)附录:歌谱《阿妹出嫁》 (10)浅谈声乐作品《阿妹出嫁》的演唱技巧摘要:《阿妹出嫁》是由金沙作词、孟勇作曲的一首非常受欢迎的声乐作品。

作品具有浓郁的土家族风格,其旋律优美、节奏明朗,描绘了土家的美丽景色和土家族人民幸福美满的生活。

本文拟从歌曲处理和表演设计等方面诠释作品。

关键词:《阿妹出嫁》土家族民歌歌曲演唱1.声乐作品《阿妹出嫁》的基本介绍民歌《阿妹出嫁》是土家族音乐中的艺术瑰宝。

作曲家在保护传统音乐遗产的同时,积极进行专业的音乐创作,既丰富了音乐作品的数量和种类,又适应了时代的发展。

《阿妹出嫁》在民歌中创作中的成功给了我们新的启示。

《阿妹出嫁》没有具体讲哪一个出嫁新娘的故事,而是借用“阿妹出嫁”来描述一种习俗,使歌曲有着新奇的韵味。

歌曲《阿妹出嫁》是A-B-A的复三部曲式,主要是写湘女的精神气质,表现了湘女的泼辣与多情、善良与可爱。

2.歌曲的处理2.1歌曲的结构作品《阿妹出嫁》是A-B-A的复三部曲式,A段(首部)为第1小节至8小节,是歌曲的第一段;B段(中部)为第9小节至48小节,是歌曲的第二段;A 段(再现部)为第49小节至54小节,是歌曲的第三段。

描写了阿妹的泼辣多情、体贴善良以及土家族山寨的美丽景色和土家族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

2.2歌曲的演唱处理2.2.1歌曲演唱的整体分析首先《阿妹出嫁》是一首土家族民歌,具有浓郁的土家族风格。

歌曲表达的是土家族姑娘出嫁时的一种与家人难舍难分的情景,其旋律优美、节奏明朗,描绘的是土家族人民幸福美满的生活。

《山里的女人喊太阳》的创作特点与演唱风格研究优秀科研论文报告论文6

《山里的女人喊太阳》的创作特点与演唱风格研究优秀科研论文报告论文6

《山里的女人喊太阳》的创作特点与演唱风格研究优秀科研论文报告摘要:《山里的女人喊太阳》是湖北恩施地区土家族的民歌,由于大多数演唱者在演唱这首作品时对作品二度创作不够生动,从而表现不出独特的土家族民歌韵味,因此对其进行了研究。

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观察法、调查法、总结法。

文章中详细对作品的歌词、节奏、旋律、调式调性及作品中的衬词进行了研究,重点是作品的演唱处理。

演唱者在演唱前要先了解土家族人在语言方面的特点、生活习俗及独具特色的民族音樂和历史悠久的文化。

这首作品内容中透露的是土家族人的生活习俗特点,在演唱时应声情并茂,加入适当的肢体动作。

关键词:土家族民歌;独具特色的民族音乐;创作特点;演唱风格一、作者简介王原平先生是一位优秀的一级作曲家,来自湖北省,他创作的作品中声乐作品占绝大部分,除此之外,还有少部分器乐作品。

他不仅写了一些土家族的民歌,而且还写了很多具有湖北特色的地域歌曲,这些作品不论是歌词、节奏、旋律、曲式结构还是调式调性等都具有着十分浓重的地方特色味道,他写的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有助于大家进一步了解土家族民歌特点以及该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作品的创作特点及曲式结构词作者甘茂华来自湖北恩施,是一位优秀的作家、散文家,他创作的这首作品透露出了土家族人的日常生活情景,歌词紧贴生活,旋律优美动听,民族特色感较强。

作品中的衬词和装饰音的修饰,进一步增强了土家族民歌的艺术色彩。

这首作品的曲式结构图为再现单三部曲式,由引子、中部、尾声组成。

详细曲式结构图如下:引子部分属于慢板,调式调性为A羽五声调式,这种调性使旋律更加优美动听且有强烈的民族味道。

整体来说这部分旋律比较自由且优美,里面出现自由延音和下滑音以及衬词等表现出了独特的民族音乐,同时也表现出了土家族人民高亢、嘹亮、动听的嗓音及土家族人们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部为单二部曲式,方整型结构,属于A羽调式,引子和尾声为非方整形结构,属于A宫调式。

土家儿歌的文学形式及艺术风格-儿童文学论文-文学论文

土家儿歌的文学形式及艺术风格-儿童文学论文-文学论文

土家儿歌的文学形式及艺术风格-儿童文学论文-文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儿歌论文写作阅读10篇之第三篇:土家儿歌的文学形式及艺术风格摘要:儿歌古时候又称童谣,是土家族民歌最原始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体裁之一,是以低龄幼儿为主要对象的一种简短诗歌,也是一种独具贵州土家族魅力的古老文学形式。

内容多以传播生活、生产知识,反映儿童生活情趣,归纳为有旋律及无旋律的贵州土家族儿歌,主要对其艺术风格进行探析。

关键词:贵州土家族;童谣;旋律儿歌;艺术特征;一、土家儿歌概述土家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有着异常丰富而又独具特色的文学艺术特产,如山歌、风俗歌、儿歌等;当地的劳动人民在平时的劳动中、生活中,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土家族儿歌,他们大多采用的是乡音和方言,口口相传,影响至今。

儿歌古称童谣,是土家族人民最原始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体裁之一,是以低龄幼儿为主要对象的一种简短诗歌,是一种独具贵州土家族魅力的古老文学形式。

内容多以传播生活、生产知识,反映儿童生活情趣。

可分为有旋律和无旋律的贵州土家族儿歌,无旋律的儿歌一般定义为童谣,取材于乡土,方言浓厚,朗朗上口,是一种原生态的民间文学宝库;有旋律的儿歌也取材于乡土,是研究者通过原生态歌唱旋律整理及改编而成,都储藏着丰富的民族地域文化信息。

二、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儿歌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有的专家将儿歌分为母歌与儿戏两大类,也有的专家分为实质与形式两方面分类;按照普通的观点,儿歌大致可分为启智儿歌和游戏儿歌两大类,而笔者在这里将儿歌分为有旋律和无旋律的贵州土家族儿歌,无论是童谣还是带旋律的儿歌,也可进一步细分为生活歌、扯谎歌、调、问答调、绕口令、游戏歌、数数歌、谜语,这些小类中,有的属于启智儿歌,有的属于游戏儿歌,有的兼而有之。

(一)无旋律儿歌(即童谣)1、生活方面:(1)《哪个脑壳有渣渣》哪个脑壳有渣渣,偷了人家黄瓜,黄瓜没偷到,遭人家狗咬.这首儿歌通过谁头上有渣渣(即垃圾),来故意说他是因为偷东西被狗咬时留下的,是属于调侃性的儿歌。

土家族母语《迎客歌》研究

土家族母语《迎客歌》研究

土家族母语《迎客歌》研究《迎客歌》是土家族民间歌曲之一,反映了土家族热情好客、归纳本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特点。

通过对该歌曲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刻了解土家族的语言文化,还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多民族文化的差异和共同点。

一、《迎客歌》的基本情况《迎客歌》是土家族民间歌曲中重要的一首,广泛流传于湖南、湖北、重庆等地区。

这首歌曲通常被演唱者用于欢迎客人的场合,既可独唱,亦可合唱。

在土家族的婚礼、庆典、盛大宴会等重要场合,该歌曲的演唱也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迎客歌》歌词简洁,押韵明显。

其中包括详细的意象描述和简单的句式变化,这使得这首歌曲既不失朴实的民间味道,又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同时,歌曲中的情感表达也十分丰富,能够引起演唱者和听众共同的情感共鸣。

二、《迎客歌》的语音特点土家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据官方数据,仅在湖南、湖北、重庆等地区有超过450万的土家族人口。

土家族的母语是土家语,属于藏缅语系中达维洛尼亚语族的壮侗语支。

与其它的少数民族语言相似,土家语的语音特点也较为显著。

在《迎客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土家语的某些常见特征。

例如,该歌曲中出现了数个常见的漏音现象,这些漏音表现为语音中的重音或者元音被省略或缩略。

通常情况下,土家族人会把重音放在第一个音节上,而尾音则经常被省略。

这种漏音现象在语音学上被称为“语音省略”。

同时,《迎客歌》中也可以看到土家语中常出现的连音现象。

在土家语中,如果两个相邻元音相同,演唱者往往会将这两个元音借助一个恰当的辅音或半元音连读起来,这就是所谓的连音。

这种连音现象在语音学上通常被称为“元音连读”。

三、《迎客歌》的文化内涵首先,这首歌曲展现了土家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和文化传统。

土家族人民一向以热情好客而著称,为了表示欢迎,他们通常会用歌曲表达自己关心和尊敬客人的心情。

这种特殊的热情接待文化在土家族人民之间被广泛遵循。

其次,这首歌曲还表达了土家族人民坚持自己文化传统的意志。

在中国,各民族之间都有着自己的语言和文化传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趣酣畅的恩施土家民歌
陈文燕20134062010
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名曲“下里巴人”就盛传于巴山楚水。

“伐鼓以祭祀,叫啸以兴哀”的“踏啼之歌”后,巴人歌韵分别以唐宋“竹枝词”、现代“五句子”为载体,逐步凝聚成土家人的哭嫁歌、丧鼓歌、薅草歌、上梁歌、情歌、穿号子等。

土家民歌是沸沸扬扬的生命大容器,是惊世骇俗的人性审美资源。

清新凄艳、幽眇哀怨,乡土风俗、儿女情长,是土家民歌的主要特色。

土家族音乐是一种富有鲜明风格特点的民族音乐,它与歌词及演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其旋律、节奏、调式、歌唱、歌词、衬词等是由地理环境、社会生产、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等因素所决定,并体现出土家族独特的音乐风格。

土家族音乐也是一种具象的观念乐思,它不以实验、形式逻辑与大型曲式结构为标志,而是以社会伦理、自然音响、直觉感受、整体辨证、乐种功能、传播方式与线的艺术为标志,不似西方传统音乐所体现的数理逻辑的平衡、对比、和谐、一律的乐音运动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

在土家族音乐中主体活动方式及对象并非“乐理”所类比型归、条分缕析的认知对象,而是提倡天人合一、心物一体、情景交融以及掘井及泉的感受,体验土家音乐美的智慧结晶。

土家族音乐艺术从各个乐种的音乐旋律、节奏、演唱、表演中所体现的粗犷豪放、雄伟壮丽、肃穆凝重、慷慨悲歌、古朴严谨、欢快跳跃、风趣诙谐、抒情优美等的音乐个性,在内容与形式上的高度统
一中所表现出的具有共同性的、相对稳定性的艺术特色。

它是土家族风土人情、礼仪习俗、民风、民族风格的展现,是土家族音乐艺术之生命。

风格作为土家族音乐艺术中所体现的审美范畴,是从音乐艺术整体上所呈现出具有代表性的特点而被人们感知的,是土家人民在歌唱其民歌的主观心态特征和表现其音乐内容与形式的物质外壳的特
征相统一而形成的难以说明却又能感受的艺术特质。

作为一个民族的音乐艺术,其特质是在历史的发展中,在土家族群居的社会群体中逐渐形成的。

在土家族山歌中,一定特点的音调的成音与该地的语音音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要真正体现审美意义上音乐风格的能力却是语言所不能及的。

如土家族地区湘、鄂之比,鄂西利川的口音与四川相近,但和湘西的口音比较却有很大的区别,而在音乐上也有近似与差别之处,其共性是都采用五声性音阶,而不同点则是旋律进行中音程上的区别。

《龙船调》原名为《种瓜调》,最早是流传在湖北省恩施州利川柏杨镇一带的划采莲船的唱腔,共有12段,积累了当地劳动人民长期的生活经验和智慧,字里行间透露出浓浓的生活气息,经过反复推敲锤炼,词义更加精炼,旋律更是极其流畅、优美动人,集中而风情万种地表现了土家么妹儿的娇羞、妩媚,秀才的酸腐、挑逗以及驼背艄公的幽默、野性,从而完成了从形式到内容的重大飞跃。

《龙船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1年10月公布的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

被广为传唱的龙船调>是湖北恩施州士家族民歌的典范,浸透了
浓郁的土家风情和山野气息。

土家民歌是沸沸扬扬的生命大容器,是惊世骇俗的人性审美资源。

清新凄艳、幽眇哀怨,乡土风俗、儿女情长,是土家民歌的主要特色。

《柑子树》是代表性很强的优秀民歌。

“柑子树来柑子叶,干姊干妹舍不得。

柑子成树树成林,干姊干妹长成人。

柑子结果姐出门,干姊干妹两离分。

”《柑子树》歌词巧妙运用谐音来咏叹干姊干妹的情恋,表达了土家先民对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强烈追求。

《黄四姐》是流行于建始县境内的民间花鼓小调,是一首自娱性很强的群众娱乐歌曲,表演者为一男一女或二男二女,演唱时配以简单的舞蹈动作。

歌曲以风趣诙谐的表演腔调和表演动作表现了土家人对恋爱与婚姻的开明态度。

《黄四姐》歌词歌曲质朴,演唱形式简单,为当地人喜闻乐见,很容易被广大群众所接受。

只要通过简单的化妆,演唱双方就各拿蒲扇或扫把作道具,在堂屋中间以明快欢乐的节奏唱跳即可。

这些花鼓调大多是他们自己创作,虽词句简单,但却反映了土家儿女们的情和爱。

恩施人唱出的《清江河》,表现出了对清江的热爱,对未来的向往,是人们由衷的心声,所以《清江河》是一首历史的歌、人民的歌。

众多音乐院校将其作为声乐教材,凸现了《清江河》显赫的地位和60年在国内外传唱的历史。

这首歌在如此宽泛的时空中流转,恩施民歌的传统音调赋予她音乐的灵魂等等,但其中很重要的还是她意境悠远的词和清新流畅的曲。

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经典情歌《六口茶》是男女对唱:形象地描写了一个年轻的士家小伙,为了找到向心爱的姑娘表达爱意的时机,借喝茶为由,逐一打探姑娘家人的去向。

湖北恩施州素来是“歌舞之乡”,《盼红军》这首民歌是湖北恩施民歌,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人们为表达对红军的爱戴和盼望红军早日到来,为他们解脱苦难,推翻黑暗的统治,解放家乡的心情,他们在原曲调上重新填了词,并将原来的歌名《采花》改为《盼红军》。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北省西南地区,是汉族、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多民族聚居的地区。

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各民族的独特风格,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

各民族都有着自己的民情风俗,而且,几乎每一个民情风俗中都孕育着音乐或舞蹈。

土家族姑娘从十岁到出嫁以前,都喜挑花、刺绣,为出嫁作准备。

她们心灵手巧,绣着各种自然物象和香花秀草,一幅幅都勾挑得栩栩如生《绣香袋》。

土家族流传着许多以《绣香袋》、《绣荷包》、《十绣》等反映土家姑娘刺绣、挑花、彩织方面的歌曲,曲调优美抒情,歌词唱出了土家姑娘对幸福生活、美满婚姻的憧憬。

恩施州不少地方素称山民歌之乡,其歌有高亢激越的咏叹调,有行云流水的宣泄曲,有迂徐舒缓的通俗唱法,也有狂吼疾呼的摇滚乐。

“下里巴人”的遗风、“竹枝词”的流韵、“五句子”的格律、优美衬词的烘托,男女对唱的方式,唱白夹杂、歌舞并举的“路数”,洒脱泼辣的抒怀,爱情婚姻的主题等,构成了恩施民歌独特的地域民族
特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