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一般顺序
遥感导论。简答

1. 遥感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
2. 遥感的特点:①大面积的同步观测;②时效性;③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④经济性,投入少、收益高;⑤局限性,遥感所利用的电磁波有限。
3. 电磁波的性质:①横波;②在真空中以光速传播;③满足f*入=c, E=h*f。
E为能量,单位J; h为普朗克常数,h=6.626X 10 (-34) J/s;f为频率;入为波长;c为光速,c=3X 10(8) m/s。
④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即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
5. 朝霞和夕阳呈现橘红色的原因:日出和日落时,太阳高度角小,阳光斜射地面,通过的大气层比阳光直射时要厚得多,在过长的传播中,波长最短的蓝光几乎被散射掉,波长次短的绿光也大部分被散射掉,只剩下波长最长的红光,散射最弱,透过大气最多,加上剩余的极少量绿光,最后合成呈现橘红色。
6. 云层呈白色的原因:云、雾粒子中水滴的直径比波长大得多,对可见光中各个波长的光散射强度相同,所以人们看到云雾呈白色。
7. 大气散射的三种类型:①瑞利散射,是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即波长越长,散射越弱。
瑞利散射对红外辐射影响较小,对可见光影响很大。
②米氏散射,是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由大气中的微粒,如烟、尘埃、小水滴及气溶胶等引起。
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散射在光线向前方向比向后方向更强,方向性比较明显。
③无选择性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大得多时发生的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即在符合无选择性散射条件下的波段中,任何波长的散射强度相同。
8. 微波为什么具有穿云透雾的能力:微波波长比粒子的直径大得多,属于瑞利散射的类型,散射强度与波长四次方成反比,波长越长散射强度越小,所以微波透射能力强,因而称其具有穿云透雾的能力。
9. 电磁波穿过大气层时,会发生吸收、散射和折射等现象。
遥感概论复习题

遥感概论复习题遥感概论复习题第⼀章⼀、填空:1、遥感的分类⽅法很多,按遥感平台分:地⾯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航宇遥感。
2、遥感的分类⽅法很多,按⼯作⽅式分: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
成像遥感与⾮成像遥感。
⼆、简答及综合题1、何谓遥感?遥感技术系统主要包括哪⼏部分?遥感:⼴义上指⼀切⽆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
狭义上指是应⽤探测器,不与探测⽬标相接触,从远处把⽬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遥感技术系统主要包括:被测⽬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五⼤部分。
2、遥感的主要特点表现在哪⼏⽅⾯?并举例说明。
遥感的主要特点:(1)观测范围⼤、具有综合、宏观的特点(2)信息量⼤,具有⼿段多,技术先进的特点(3)获取信息快,更新周期短,具有动态监测的特点(4)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性:反映了地球上许多⾃然⼈⽂信息,红外遥感昼夜探测、微波遥感全球探测⼈们可以从中选择需要的信息(5)经济性:与传统⽅法相⽐⼤⼤节省⼈⼒、物⼒、财⼒和时间,具有很⾼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6)局限性:遥感技术所利⽤的电磁波还是很有限,仅是其中的⼏个波段。
3、遥感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哪⼏个阶段?(1)⽆记录的地⾯遥感阶段(2)有记录的地⾯遥感阶段(3)空中摄影遥感阶段(4)航天遥感阶段4、当前遥感发展趋势?(1)新⼀代传感器的研制,以获得分辨率更⾼,质量更好遥感图像和数据(2)遥感应⽤不断深化(3)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与⽀持是遥感发展的⼜⼀进展和⽅向5、根据你所学的知识,例举遥感在你所学专业领域中的应⽤。
(1)遥感在资源调查⽅⾯的应⽤ a:在农业、林业⽅⾯的应⽤ b:在地质矿产⽅⾯的应⽤ c:在⽔⽂⽔资源⽅⾯的应⽤(2)遥感在环境监测评价及对抗⾃然灾害⽅⾯的应⽤ a:在环境监测⽅⾯b:在对抗⾃然灾害⽅⾯的应⽤(3)遥感在区域分析及建设规划⽅⾯的应⽤(4)遥感在全球宏观研究中的应⽤(5)遥感在其他⽅⾯的应⽤a:在测绘地图⽅⾯的应⽤b:在历史遗迹、考古调查⽅⾯的应⽤c:军事上的应⽤第⼆章⼀、填空:1、电磁波谱按波长由低到⾼排列主要由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线电波等组成。
遥感导论第五章 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与制图

41
遥感原理
热红外图像解译—城区昼夜变化
白天
黎明前
42
遥感原理
热红外像片解译
反映工业热流的热红外图像1 1:排污口 2:江叉口 3:热流扩散异常 4:江水流向 5:船舶 在潮汐息流期间,热流受潮汐的影响很小, 在江中自由扩散,影响范围较大
43Βιβλιοθήκη 遥感原理热红外像片解译
反映工业热流的热红外图像2 1:排污口 2:江叉口 3:热流扩散异常 4:江水流向 5:船舶 热流在江中的扩散方向反映涨潮方向
25
遥感原理
直接判读标志
形状:人造地物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和清晰的边界,自然地物具有 不规则的外形和规则的边界。 大小:不知道比例尺时,可以比较两个物体的相对大小;已知比例 尺,可直接算出地物的实际大小和分布规模。 阴影:本影:是地物未被太阳照射到的部分在像片上的构像。有 助于获得地物的立体感。落影:是阳光直接照射物体时,物体投 在地面上的影子在像片上的构像。 色调与颜色:是地物波谱在像片上的表现。在黑白像片上,据地 物间色调的相对差异区分地物。 在彩色像片上据地物不同颜色的 差异或色彩深浅的差异来识别地物。 纹理:通过色调或颜色变化表现的细纹或细小的图案。这种细纹或 细小的图案在某一确定的图像区域中以一定的规律重复出现。可揭 示地物的细部结构或内部细小的物体。 图型:是目标地物以一定规律排列而成的图型结构。揭示了不同地 物间的内在联系。 位置:指目标地物在空间分布的地点。 26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一般顺序
从已知到未知、先易后难、先山区后平 原、先地表后深部、先整体后局部、先 宏观后微观、先图形后线形
22
遥感原理
一.
二. 三. 四.
遥感摄影像片的判读 遥感扫描影象的判读 微波影象的判读 目视解译方法与基本步骤
5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

3
5.2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标志
• 遥感图像目标地物识别特征——解译标志
– 分为直接判读标志和间接判读标志。直接判读 标志主要包括:
• • • • • • • • • 色调(Tone) 颜色(Color) 阴影(Shadow) 形状(Shape) 大小(Size) 图型(样式)(Pattern) 纹理(Texture) 布局(Association) 位置(Site)
阴影(Shadow) :遥感图像上光束被地物遮挡而产生的
地物的影子
11
阴影
热红外像片阴影
形状(Shape) :地物的轮廓在影象平面的投影。需要根据影象
比例尺和分辨率具体分析,注意畸变(雷达、航片边缘)
青海湖
15
立体像对
不同角度获取 影像,对地物 形状产生影响
北京西郊机场
什么形状?
大小(Size) :地物的尺寸、面积、体积等按比例 缩小的相似记录。根据比例尺在影像上量算.
地理相关分析法
进行地质构造分析,可以把水系形态、地貌类型作 为间接标志;
辐射型水系(火 山附近)
向心型水系
(盆地)
长方格子状水 系(断层)
46
5.3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步骤
•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一般顺序
– 从已知到未知是遥感图像解译必须遵循的原则。 “已 知”主要指解译者自己最熟悉的环境地物, 或是别人最 熟悉的环境地物, 如地形图及有关资料等。所谓的未知 就是图像上的影像显示 , 根据己印证的影像在相邻图像 上举一反三 , 然后根据影像再在相应地面 上找到新的 地物, 这就是从己知到未知的含义。 – 先易后难是指易识别的地物先确认, 然后根据客观规律 和影像特征不断地进行解译实践, 逐渐积累解译经验, 取得解译标志,克服各种解译困难的过程。(先山区 后平原、先地表后深部、先整体后局部、先宏观后微 观、先图形后线形)
《遥感概论》作业参考答案

《遥感概论》作业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地面平台航空平台航天平台2.CCD3.直接标志间接标志。
4.1999中巴地球资源卫星5.传感器仪器本身产生的误差大气对辐射的影响6.暖阴影冷阴影7.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8.精确的定位能力准确定时及测速能力9.图像处理与特征提取子系统遥感图像解译知识获取系统狭义的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10.直方图最小值去除法回归分析法11.比值植被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差值植被指数正交植被指数12.瑞利散射米氏散射无选择性散射二.名词解释1.黑体: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是绝对黑体。
2.遥感平台:是搭载传感器的工具。
3.监督分类:包括利用训练样本建立判别函数的“学习”过程和把待分像元代入判别函数进行判别的过程。
4.遥感:遥远地感知。
5.解译标志:又称判读标志,指能够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影像各种特征,这些特征能帮助判读者识别遥感图像上目标地物或现象。
6.归一化植被指数(NVl):遥感影像中近红外波段的反射值减去红光波段的反射值的差与二者之和的比值7.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则构成了电磁波谱。
8.大气窗口: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射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9.空间分辨率:像元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
10.主动遥感:由探测器主动发射一定电磁波能量并接收目标的后向散射信号。
11.反射波谱:指地物反射率随波长的变化规律。
通常用平面坐标曲线表示,横坐标表示波长,纵坐标表示反射率。
12.波谱分辨率:是传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13.高光谱遥感:是高光谱分辨率遥感的简称。
就是在电磁辐射的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获取许多非常窄的光谱连续的影像数据技术。
三.简答题1.根据传感器所接受到的电磁波光谱特征的差异来识别地物。
(1)不同地物在不同波段反射率存在差异(2)同类地物的光谱是相似的,但随着该地物的内在差异而有所变化。
遥感目视解译

遥感目视解译遥感目视解译是一种基于遥感影像与地理信息的技术,通过对遥感图像进行目视解读和分析,从中提取和判断地物、地貌和地理特征等信息,进而为地质勘探、农业、环境管理和城市规划等领域提供支持和参考。
本文将介绍遥感目视解译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
遥感目视解译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观察遥感图像上的不同颜色、亮度和形状等特征,将图像中的地物进行分类和判读。
首先,遥感图像通常采用多光谱或高光谱技术获取,其中不同波段的数据代表不同的物理信息,如植被、水体、建筑物等。
经过预处理和增强处理后,图像中的各类地物能够以不同的形式和特征显现出来。
其次,目视解译者根据自己经验和领域知识,通过观察图像上的细节、纹理、形状和分布等信息,进行地物的分类和识别。
在具体的解译方法上,遥感目视解译主要包括图像解译、特征提取和判读三个步骤。
图像解译是对原始遥感图像进行初步观察和分类,将图像中的地物按照类别和特征进行初步标注。
特征提取是根据解译需求和目标,从图像中进一步提取出关键地物的特征信息,如面积、形状、纹理、变化等。
判读则是对提取的特征进行分析和判断,得出地物的具体类别和属性。
遥感目视解译在许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地质勘探中,可以通过解译地形、岩性和构造等特征,推断出矿物和矿产的存在和分布,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线索。
在农业领域,可以通过解译植被、土壤和水体等特征,评估作物的生长状况、土壤的肥力和水资源的分布,为农田管理和农作物生产提供决策支持。
在环境管理和城市规划中,可以解译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和城市建设等特征,监测自然资源的变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为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提供参考。
总之,遥感目视解译是一种有效的遥感解译方法,利用遥感图像和地理信息,通过目视观察和分析,提取和判读地物和地理特征。
它在地质勘探、农业、环境管理和城市规划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和参考。
遥感目视解译是一种基于遥感影像与地理信息的技术,通过对遥感图像进行目视解读和分析,从中提取和判断地物、地貌和地理特征等信息,进而为地质勘探、农业、环境管理和城市规划等领域提供支持和参考。
第五章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

过高的〝毒害〞影响、识别空中伪装等。
彩红之以感近红外层 ,称为假黑
色像片。
地物颜色在真实黑色像片和彩红外像
片上的区别请见下表:
目标物
彩色像片的色彩
彩红外像片的色彩
健康植物(阔叶、针叶)
绿色
红色(洋红、红褐色、紫
色)
的深浅。
植物的叶子在近红外有强反射,为浅灰色;在黑色全色像片上植被的
颜色为暗灰色。
■由于大气散射、吸收对红外波段摄影影响小,应用红外摄影停止土地资
源调查、洪水患祸评价,军事侦查是十分有效的。
黑色像片与彩红外像片解译
■由于大气的散射与吸收的影响,随着高度增
加,黑色摄影的信息损失远大于彩红外摄影。
因此航空遥感中普遍运用黑色红外摄影。
interpretation):判读者经过直接观察或借助判
读仪器〔缩小镜、平面镜、密度联系仪和黑色分解
仪等〕研讨地物在遥感图像上反映的各种影像特征
〔如外形、大小、颜色、阴影、图型结构等〕,并
经过地物间的相互关系推理剖析,到达识别所需地
物信息的进程。
二 目视解译的重要性
➢ 目视判读是信息社会中地学研讨和遥感运用的一项基本
色 2.
颜色:是黑色图像中目的地物识别的基本标志。
3.
阴影:是图像上光束被地物遮挡而发生的地物的影子。据此可判
读物体性质或高度。
4.
外形:目的地物在遥感图像上出现的外部轮廓。
5.
纹理:也叫外部结构,指遥感图像中目的地物外部颜色有规那么
变化形成的影像结构。
6.
大小:指遥感图像上目的物的外形、面积与体积的度量。
志。
直接判读标志
遥感导论课后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1)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排列,则构成了电磁波谱。
(2)遥感平台:装载传感器的平台称为遥感平台。
(3)黑体: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是绝对黑体。
(4)大气窗口: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5)传感器:接收、记录目标地物电磁波特征的仪器,称为传感器或遥感器。
(6)空间分辨率: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即扫描仪的瞬时视场,或地面物体能分辨的最小单元。
(7)数字图像:数字图像是指能够被计算机存储、处理和使用的图像。
(8)遥感数字图像:是以数字形式表示的遥感图像。
1.遥感: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2.遥感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五大部分3雷达:由发射机通过天线在很短时间内,向目标地物发射一束很窄的大功率电磁波脉冲,然后用同一天线接收目标地物反射的回波信号而进行显示的一种传感器。
二、填空题(1)遥感按工作方式分为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成像遥感和非成像遥感。
(2)颜色的性质由明度,色调,饱和度组成。
(3)微波的波长为1mm~1m。
(4) 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
(5)微波遥感的工作方式属于遥感(6)侧视雷达的分辨力分为距离分辨力和方位分辨力,前者与脉冲宽度有关;后者与发射波长,天线孔径,距离目标地物。
(7)遥感探测系统包括信息源、信息获取、信息记录和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应用。
(8)与常规手段相比,RS的特点为大面积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经济性、局限性。
(9)大气散射包括瑞利散射、米氏散射、无选择性散射。
(10)数字图像增强的方法包括对比度变换、空间滤波、彩色变换、图像运算、多光谱变换。
09遥感技术导论第九章遥感图像分析解译

一、 遥感图像的解译原理 二、 遥感资料概述 三、 遥感影像的解译标志 四、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方法
第九章 遥感图像的分析解译
遥感图像解译目的:从遥感图像中获取所需 的专题信息
遥感图像 辐射校正 几何校正 目视解译
第九章 遥感图像的分析解译
遥感图像解译的过程:就是指从图像获取信息 的过程。
1)BSQ数据格式; 2)BIP数据格式; 3)BIL数据格式。
遥感数字图像 地表示方法
第九章 遥感图像的分析解译--遥感影像的解译标志
一、 遥感图像的解译原理 二、 遥感资料概述 三、 遥感影像的解译标志 四、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方法
第九章 遥感图像的分析解译--遥感影像的解译标志
遥感影像的解译标志:是指那些能够用来区 分目标物的影像特征,它又可分为直接解译 标志和间接解译标志两类。
解译标志的可变性还与成像条件、成像方式、响应波 段、传感器类型、洗印条件和感光材料等相关。
第九章 遥感图像的分析解译--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方法
一、 遥感图像的解译原理 二、 遥感资料概述 三、 遥感影像的解译标志 四、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方法
第九章 遥感图像的分析解译--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方法
遥感资料的选择及影像 处理 目视介意的原则和方法
1)模拟磁带:模拟磁带与录音磁带、录像磁带的原理一样。 内容可以包括:探测系统中输出的光像、热像、微波像、 超声波像等电压信号。 2)数字磁带:探测系统输出的电压信号,经过一个模数转 换器(A/D),对电压曲线分段读数,然后把这些数据记 录在磁带上,即成数字磁带。有:(1)高密度数字磁带 (HDDT),(2)计算机兼容磁带(CCT)。
锯木场
木头堆 一个锯木场和它周围堆积的木头
简述遥感目视解译的过程

简述遥感目视解译的过程遥感目视解译是指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的卫星、飞机等平台采集的影像数据,通过人眼对影像进行解译、分析和判断,提取有用信息的过程。
遥感目视解译是遥感技术的一种重要应用,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城市规划、环境监测、农业生产等。
遥感目视解译的过程主要包括数据获取、数据预处理、影像解译和结果分析四个环节。
一、数据获取遥感数据获取是遥感目视解译的第一步。
目前,遥感数据主要包括卫星遥感数据和航空遥感数据两种。
卫星遥感数据主要包括高分辨率遥感数据、中分辨率遥感数据和低分辨率遥感数据。
高分辨率遥感数据是指分辨率在1米以下的遥感数据,主要由商业卫星提供,具有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低、成本高等特点。
中分辨率遥感数据是指分辨率在1-30米之间的遥感数据,主要由陆地观测卫星、环境卫星等提供,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和较低的成本。
低分辨率遥感数据是指分辨率在30米以上的遥感数据,主要由气象卫星等提供,具有较低的空间分辨率和较高的时间分辨率。
航空遥感数据主要包括航空摄影和激光雷达数据。
航空摄影是指利用飞机或直升机等平台采集的影像数据,主要用于地形测量、地图制图、城市规划等领域。
激光雷达数据是指利用激光雷达扫描地面,获取地面高程和三维信息的数据,主要用于数字地形模型(DTM)的制作和地形分析。
二、数据预处理遥感数据预处理是指对遥感数据进行预处理和校正,以保证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遥感数据预处理主要包括辐射校正、大气校正、几何校正等。
辐射校正是指将遥感数据中的数字值转换为辐射亮度值,以消除光谱响应和传感器响应的影响。
大气校正是指消除大气对遥感数据的影响,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几何校正是指消除地面形变和传感器姿态变化对遥感数据的影响,保证数据的几何精度。
三、影像解译影像解译是指对遥感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译,提取有用的信息。
影像解译主要包括图像解译、特征提取和分类识别等。
图像解译是指对遥感影像进行目视解译,根据地物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判断地物的类型和分布。
遥感技术与应用原理-第5章 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与制图

成像过程
成像方式、探测波段 投影方式、时空因素
目视解译
增强处理、信息提取 逻辑推理、对比分析
遥感图象
大小形状、色调灰阶 畸变失真、成图比例
地表景观
空间结构、时间特点 化学组分、物理属性
遥感图像目标地物识别特征——解译标志
遥感图像上那些能够作为识别、分 析、判断景观地物的影象识别特征
直接解译标志 间接解译标志
• 色调/颜色:灰阶(黑白)或色别与色 阶(彩色),最重要、最直观的解译标志。
• 阴影:遥感图像上光束被地物遮挡而产生的地物的影子; 有时需去除地形起伏引起的部分阴影
• 形状:地物的轮廓在影象平面的投影。需要根据 影象比例尺和分辨率具体分析,注意畸变(雷达、
航片边缘)
大小:地物的尺寸、面积、体积等按比例缩小的相 似记录。根据比例尺在影象上量算.指地物形状,面 积或体积在影像上的尺寸。对于形状相似而难于判 别的两种物体,可以根据大小标志加以区别,如在 航片上判别单轨与双轨铁路。
先易后难是指易识别的地物先确认, 然后根据客观规 律和影像特征不断地进行解译实践, 逐渐积累解译经 验, 取得解译标志,克服各种解译困难的过程。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一般顺序
“先山区后平原 , 先地表后深部、先整体后局部 , 先宏观后微观, 先图形后线形”等步骤亦属先易后 难的组成部分。
例如, 由于山区基岩裸露, 影像清晰 , 而平原地区平 坦, 影像较为模糊 , 所以前者容易辨识, 后者就比较 困难,况且山区与平原在构造上总有这样那样的牵 连,因此,一方面在解译上可以借鉴, 另一方面又可 用“延续性分析”不断扩展。至于圆形构造、线形 构造 , 在一般情况下, 两者都易于发现。
直接解译标志
• 色调(Tone) • 颜色(Color) • 阴影(Shadow) • 纹理(Texture) • 形状(Shape) • 大小(Size) • 位置(Site) • 图型(样式)(Pattern) • 布局(Association)
遥感导论第五章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及方法

5、水系类型 是指水系平面分布的形状。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图形,水
系类型的划分主要是依据这些图形的形状来命名的。每种 水系类型都反映了一定的地质构造环境,它们与岩性、构 造、岩层产状和地形有着密切的关系。
① 树枝状水系 在一个比较平坦面上自由发展,因此无一定方向性,支流之间均
是锐角相交。一般发育在岩性均一、构造简单、地形坡度小的地区。 ② 钳状沟头树枝状水系 一般发育在块状岩石地区,原生裂隙发育、球形风化和剥蚀强烈。 ③ 羽毛状水系 一般发育在黄土地区。 ④ 似树枝状水系 一般发育在平缓倾斜的平原地区。 ⑤ 平行树枝状水系 受地形控制多出现在稳定倾斜的地区,如滨海斜坡、冲积锥、单
第三节 目视解译的方法与原则
一、解译方法 目视解译方法就是研究如何利用遥感图像上的各种
影像特征与成像规律,来达到解译地物的目的。
1、直判法 指直接运用解译标志就能确定地物存在和属性的方法。一般
针对形状独特、色调特征明显的地物和自然现象。如道路、建筑 物、河流、树木、岩体、火山锥、褶皱、断层等均可用直判法辨 认。
二、可变性
即同一种地质体,即使是在同一个地区,当其出露面积、 厚度、所处构造部位、岩层产状以及覆盖程度不同时,也能 表现出不同的色调、水系或地貌形态。
由于解译标志具有可变性和局限性,不能生搬硬套外地
的解译标志,也不能只使用一两项解译标志,而必须尽可能 运用一切直接、间接的解译标志,进行综合分析。同时还要进 行必要的实地验证。
一、局限性
在遥感图像上,不同的物体具有不同的影像特征,人们 根据这些特征,总结出识别判断物体性质的解译标志。因此 各种解译标志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是,有的解译标志往 往带有地区性,即局部性,主要表现为同一种地质体在不同 的地区有着截然不同的影像特征,例如:灰岩,由于南北方 气候条件不同,在南方多形成岩溶地貌,而在北方却形成桌 状山地貌,同样是花岗岩,在广东是低缓丘陵,在安徽黄山 却是高大峰林。因此,有些解译标志,只局限于某种自然地 理条件或某个地区才适用。
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流程

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是遥感技术中的一项基本工作,它通过对遥感图像的观察、分析和理解,提取出图像中的有用信息。
遥感图像处理_第6讲(目视解译制图)

另可根据有代表性的植物类型推断当地的生态环境,存在寒温 带针叶林说明该地区属于寒温带气候。
遥感图像目标地物的识别特征
总之地面各种目标地物在遥感图像中 存在着不同的色、形、位的差异,构成了 可供识别的目标地物特征。 目视解译人员依据目标地物的特征, 作为分析、解译、理解和识别遥感图像的 基础。
目视解译的认知过程
– 色调(tone):全色遥感图像中从白到黑的密度比
物体颜色与黑白影像色调的一般关系表:
色调 白 白 灰白 浅黄 淡灰 黄 褐黄 物 体 颜 色 浅灰 深黄 橙 灰 红 蓝 暗灰 深红 紫红 深灰 绿 紫 淡黑 深绿 浅黑 黑绿 黑 黑
浅红
淡绿
浅蓝
深蓝
遥感图像目标地物的识别特征
北京故宫 博物院与 护城河之 间的色调 差异。
遥感图像的认知过程
遥感图像解译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对一个目标 的识别,往往需要经历几次反复判读才能得到正确 结果。概括来说,遥感图像的认知过程包括2个过程
自下向上: 信息获取 自上向下: 特征匹配
特征提取
识别证据积累过程
提出假设
目标辨识过程。
遥感图像的认知过程
自上向下过程
例如,一幅山地TM假彩色图像,一般都是西 北坡是阴坡(暗色调),东南坡是阳玻(明亮 色调),从不同方向观察,地表起伏状况是不 同的,因此,没有经验的解译者会把山脊线作 为河谷。在目视解译过程中,观察者必须了解 影像中太阳光源的照射方向,并把它同视觉表 象空间坐标基轴配准,逆着太阳光源的照射方 向观察,才能把一幅山地TM假彩色图像上的 地貌类型准确辨识。
目视解译与制图
目视解译与制图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原理 遥感图像目视判读 遥感影像制图简介
遥感图像解译
遥感目视解译实习教程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实习教程一、遥感目视解译原理(一)目视解译原理遥感图像解译分为目视解译和计算机解译两种。
目视解译:指专业人员通过直接观察或借助判读仪器在遥感图像上获取特定目标地物信息的过程。
计算机解译:以计算机系统为支撑环境,根据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的各种影像特征,进行分析、推理和理解,完成对遥感图像的解译。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主要根据目标地物的色、形、位三方面的特征,通过色调、颜色、阴影、形状、纹理、大小、图形、空间位置、相关布局等9个识别特征,建立判读标志,从而完成遥感图像的解译。
(二)目视解译前后对比图二、遥感目视解译步骤MAPGIS目视解译是指在电脑前,用人眼来判读遥感影像,遥感专业分类软件如Envi、Erdas等不参与遥感分类。
本实验数据用“江西农大遥感图.jpg”或“江西农大遥感图.tif”。
MAPGIS目视解译操作是利用MAPGIS软件的点、线、面编辑功能,首先对遥感图像中各地类之间的边界进行勾绘,并添加地类注记;然后根据绘好闭合的地类界线进行拓朴重建(拓朴造区),生成地类图斑的区文件;最后对各地类图斑赋属性,并根据地类名称和图例版“江西二调Slib_2008”,来填充各地类颜色。
要打开顺利打开MAPGIS图件,先要激活虚拟狗,然后设置好系统库目录,其路径设为“江西二调Slib_2008”的路径。
(一)遥感图像矢量化1、将TIF或JPG文件转换成MAPGIS可以直接读取的光栅文件(如*.msi格式)(1)MAPGIS主菜单——图像处理——图像分析,进入msiproc60操作界面;(2)在msiproc60操作界面中,文件——数据输入——添加文件“江西农大遥感图.jpg”或“江西农大遥感图.tif”——选择被转换的文件类型——转换(转换成*.msi 或*.tif,另存在硬盘上):(3)打开转换后刚保存的*.msi。
2、图框制作和影像配准(这步不做,校正由生产单位统一做,用户不做)3、MAPGIS工作台添加“江西农大遥感图.msi”MAPGIS主菜单——图形处理——输入编辑——新建工程——确定,然后右击左边的工作台——添加项目——选择“江西农大遥感图.msi”。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方法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在土地资源调查中应用广泛,可提高调查效率和精度。
详细描述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通过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能够清晰地识别地块边界、土地 利用类型、土壤质量等信息,为土地资源调查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
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总结词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在森林资源调查中具有重要价值,可实现森林面积和树种的精准识别。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方法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概述 •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的流程 •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的方法 •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的技巧 •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的应用案例
01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概述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的定义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是指利用遥感影像技术,通过目视观察和分析地物特征,推断 出地物的性质、类型、分布和变化等信息的过程。
分析地物空间关系
研究地物之间的空间关系和分布规律,如排列、组合、分布范围 等,有助于推断地物的属性。
利用地形地貌特征
结合地形地貌特征,如山川、河流、湖泊等,判断地物的分布和走 向。
掌握地物空间分布规律
掌握典型地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如森林、沙漠、城市等,有助于快 速像目视解译的实施阶段
影像预处理
对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 如辐射定标、大气校正、 图像增强等,以提高图像 的质量和可读性。
建立解译标志
根据遥感影像的特征和目 标,建立解译标志,如地 物类型的颜色、形状、大 小等。
目视解译
通过观察和分析遥感影像 ,根据解译标志进行地物 类型的识别和标注。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的总结阶段
整理解译结果
对解译结果进行整理,统计各类 地物类型的分布、面积等信息。
分析解译结果
第五章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原理

北京故 宫博物 院与护 城河之 间的色 调差异
(5)颜色:指彩色图像上色别和色阶,如同 黑白影像上的色调,它也是地物电磁辐射能 量大小的综合反映,用彩色摄影方法获得真 彩色影像,地物颜色与天然彩色一致;用光 学合成方法获得的假彩色影像;根据需要可 以突出某些地物,更便于识别特定目标。
真彩色图像上地物颜色能够真实反映实际地物颜色 特征,这符合人的认知习惯。同一景多光谱扫描图 像的相同地物,不同波段组合可以有不同的颜色, 目视判读前需要了解图像采用哪些波段合成,每个 波段分别被赋予何种颜色。
从图上可以看出,呈深蓝色或蓝黑色的为 水文要素(河流、湖泊);呈红色的为植被; 呈灰白色或浅蓝色的为人工建筑(城市、道路、 村庄)
1998年遥感图像上宽度一致,色泽浅蓝的顺 直的直线状物为道路
左上角深蓝色区面积(河流、湖泊水面) , 1991年明显大于1998年。1991年发生洪水使得 河水上涨,河道变宽。1998年的岛屿在1991年 图上则不可见
标志
• 形状(Shape)
• 大小(Size() 1)直接标志
• 色调(Tone)
• 颜色(Color)
• 阴影(Shadow)
• 图型(样式)(Pattern)
• 布局(Association)
• 纹理(Texture)
• 位置(Site)
(1)形状:指目标物在影像上所呈现的特 殊形状,在遥感影像上能看到的是目标物的 顶部或平面形状。例如飞机场、盐田、工厂 等都可以通过其形状判读出其功能。地物在 影像上的形状受空间分辨率、比例尺、投影 性质等的影响。
遥感图像计算机解译:又称遥感图像理解(Remote Sensing
Imagery Understanding),它以计算机系统为支撑环境,利用 模式识别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根据遥感图像中目标地 物的各种影像特征(颜色、形状、纹理与空间位置),结合专 家知识库中目标地物的解译经验和成像规律等知识进行分析和 推理,实现对遥感图像的理解,完成对遥感图像的解译。
遥感练习题

复习思考题一、填空:1.遥感系统的组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
2.遥感技术发展的历史可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四个阶段,其中第四阶段是从_____年算起的。
3.NASA的全称是(中文)_____________,英文全称是_____。
它是美国联邦政府机构,成立于1958年。
负责美国所有各种_____、_____以及_____和_____的研究及装备建造工作。
4.___年___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发射成功。
5.遥感分类中按遥感平台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
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
按工作方式可分为:_____和_____。
按RS的应用领域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6.遥感技术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等。
7.当前遥感技术发展的趋势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
8.遥感机理是通过利用_____主动或被动地接受地面目标_____或_____的_____,通过_____所传递的信息来识别目标,从而达到_____的目的。
9.电磁波是电磁振动的传播,当电磁振荡进入空间时,变化的_____激发了变化的_____,使电磁振荡在空间传播,形成电磁波,也称电磁辐射。
10.电磁波是_____波,质点的震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_____。
11.电磁波遇到介质(气体、液体、固体)时,会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现象。
12.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_____到_____。
13.黑体的性质是吸收率为___,反射率为___。
14.按照维恩位移定律的描述,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的波长λmax与黑体绝对温度T成___。
15.实际地物的发射分_____和_____情况16.按发射率变化情况,将地物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四种类型。
遥感概论复习题

遥感概论复习题第一章一、填空:1、遥感的分类方法很多,按遥感平台分: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航宇遥感。
2、遥感的分类方法很多,按工作方式分: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
成像遥感与非成像遥感。
二、简答及综合题1、何谓遥感?遥感技术系统主要包括哪几部分?遥感:广义上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
狭义上指是应用探测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遥感技术系统主要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五大部分。
2、遥感的主要特点表现在哪几方面?并举例说明。
遥感的主要特点:(1)观测范围大、具有综合、宏观的特点(2)信息量大,具有手段多,技术先进的特点(3)获取信息快,更新周期短,具有动态监测的特点(4)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反映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人文信息,红外遥感昼夜探测、微波遥感全球探测人们可以从中选择需要的信息(5)经济性:与传统方法相比大大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6)局限性:遥感技术所利用的电磁波还是很有限,仅是其中的几个波段。
3、遥感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1)无记录的地面遥感阶段(2)有记录的地面遥感阶段(3)空中摄影遥感阶段(4)航天遥感阶段4、当前遥感发展趋势?(1)新一代传感器的研制,以获得分辨率更高,质量更好遥感图像和数据(2)遥感应用不断深化(3)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与支持是遥感发展的又一进展和方向5、根据你所学的知识,例举遥感在你所学专业领域中的应用。
(1)遥感在资源调查方面的应用 a:在农业、林业方面的应用 b:在地质矿产方面的应用 c:在水文水资源方面的应用(2)遥感在环境监测评价及对抗自然灾害方面的应用 a:在环境监测方面b:在对抗自然灾害方面的应用(3)遥感在区域分析及建设规划方面的应用(4)遥感在全球宏观研究中的应用(5)遥感在其他方面的应用a:在测绘地图方面的应用b:在历史遗迹、考古调查方面的应用c:军事上的应用第二章一、填空:1、电磁波谱按波长由低到高排列主要由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等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1)直接解译标志
• 形状:地物的轮廓在影象平面的投影。需要根据 影象比例尺和分辨率具体分析,注意畸变(雷达、 航片边缘)
9
10
(1)直接解译标志
大小:地物的尺寸、面积、体积等按比例缩小的相 似记录。根据比例尺在影象上量算.
11
(1)直接解译标志
色调/颜色:灰阶(黑白)或色别与色阶(彩色), 最重要、最直观的解译标志。
3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
遥感图像解译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举例:著名的“太空看长城”
4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原理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基础
遥感制图
5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原理
目视解译是遥感成像的逆过程 地表景观
空间结构、时间特点
成像过程
成像方式、探测波段
遥感图象
大小形状、色调灰阶
化学组分、物理属性
由于遥感技术的局限性,许多问题不能直接从目视判读直接获得答 案,都需从其它相关事物间之间的联系,通过逻辑推理获得判断,这一 过程叫间接解译,所采用的依据称间接解译标志。 例如石油天然气、环境质量评价、城市人口等的遥感分析等 间接标志灵活、变化、难有规律可循。建立间接标志需要丰富的知识 背景和严密的逻辑推理,有时需要建立模型,是一种综合分析、相关分 析的方法。 不同专业判读有不同的间接标志 进行地质构造分析,可以把水系形态、地貌类型作为间接标志;
注意同物异谱、同谱异物
12
(1)直接解译标志
• 阴影:遥感图像上光束被地物遮挡而产生的地物的影子; 有时需去除地形起伏引起的部分阴影
13
14
(1)直接解译标志
• 图型:目标地物有规律的排列而成的图形结构。
15
16
(1)直接解译标志
• 布局:物体间的空间配置。物体间一定的位置关系 和排列方式,形成了很多天然和人工目标特点。
投影方式、时空因素
畸变失真、成图比例
遥感图象
大小形状、色调灰阶 畸变失真、成图比例
目视解译
增强处理、信息提取 逻辑推理、对比分析
地表景观
空间结构、时间特点 化学组分、物理属性
6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原理
1、遥感图像目标地物识别特征——解译标志 遥感图像上那些能够作为识别、分析、判断景观地 物的影象特征 • 直接标志:是判读目标自身特点在影象上的直接 表现形式
25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原理
3、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一般原则 总体观察:从整体到局部对遥感图像进行观察;
综合分析:应用航空和卫星图像、地形图及数理统 计等综合手段,参考前人调查资料, 结合地面实况调 查和地学相关分析法进行图像解译标志的综合 , 达 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目的; 对比分析:采用不同平台、不同比例尺、不同时相、 不同太阳高度角以及不同波段或不同方式组合的图 像进行对比研究; 观察方法正确:需要进行宏观观察的地方尽量采用 卫星图像, 需要细部观察的地方尽量采用具有细部 影像的航空像片 , 以解决图像上“见而不识”的问 26 题;
23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原理
2、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认知过程 (1)自下向上过程 识别证据选取 (2)自上向下过程 特征匹配
特征提取
提出假设
图像信息获取
图像辨识
24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原理
3、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一般原则
总体观察 综合分析 对比分析 观察方法正确 尊重影象客观实际 解译图象耐心认真 有价值的地方重点分析
城市人口判读,将建筑物密度、楼层数、商业网点作为间接标志;
20
21
水系可作为地质地貌解译的间接标志
辐射型水系 (火山附近)
向心型水系
(盆地)
长方格子状 水系(断层)
22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原理
2、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认知过程 遥感图像知觉形成的条件
存在颜色或色调的差异,并且这种差异能为叛读者 视觉所感受,才有可能将目标地物与背景区别开。 通常采用前面所介绍的图像增强技术来扩大地物之 间的对比度差异。
第五章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 遥感系统 1)目标物的电磁波特性
2)信息的获取(传感器和遥感平台)
3)信息的接收
4)信息的处理
5)信息的应用
1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
遥感图像解译:
从遥感图像上获取目标地物信息的过程。分为目 视解译和计算机解译。
目视解译:
指专业人员通过直接观察或借助判读仪器在遥感图像上获 取特定目标地物信息的过程。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原理
3、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一般原则 尊重图像的客观实际:图像解详标志虽然具有地 域性和可变性, 但图像解译标志间的相关性却是存 在的 , 因此,应依据影像特征作解译;
解译耐心认真:不能单纯依据图像上几种解译标 志草率下结论, 而应该耐心认真地观察图像上各种 微小变异; 重点分析:有重要意义的地段 , 要抽取若干典型区 进行详细的测量调查 , 达到“从点到面”及印证解 译结果的目的。 27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原理
4区 后平原、先地表后深部、先整体后 局部、先宏观后微观、先图形后线 形
运用专业背景知识,通过肉眼观察,经过综合分析、逻辑 推理、验证检查把遥感图象中所包含的地物信息提取和解 析出来的过程。 2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制图
计算机解译:
以计算机系统为支撑,利用模式识别技术与人工智 能技术,根据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的各种影像特征 (颜色、形状、纹理与空间位置),结合专家知识 库中目标地物的解译经验和成像规律等知识进行分 析和推理,实现对遥感图像的理解,完成信息提取 的过程。
•根据直接标志,可直接判断地物
• 间接标志:图象上能看出的和直接标志密切联系 的地物
二者的区别不是截然的
7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原理
1、遥感图像目标地物识别特征——解译标志 (1)直接标志 • • • • • • • • • 形状(Shape) 大小(Size) 色调(Tone) 颜色(Color) 阴影(Shadow) 图型(样式)(Pattern) 布局(Association) 纹理(Texture) 位置(Site)
• 位置:地物分布的地点。地理位置和相对位置。
17
(1)直接解译标志
纹理: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内部色调有规则变化造成 的影像结构。即地物影像轮廓内的色调变化的空间布 局和频率。 如点状、粒状、线状、斑状等 粗糙、平滑
18
19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原理
1、遥感图像目标地物识别特征——解译标志 (2)间接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