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考察探讨:中国音乐史论文2000字
中国音乐史多元化分析论文
中国音乐史多元化分析论文《中国音乐史》是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对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拓宽学生音乐视野,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音乐专业学生的文化品位与格调,树立辩证唯物史观,适应新时期基础音乐教育需要的人才具有独特的价值。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中国音乐史多元化分析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中国音乐史多元化分析全文如下:摘要: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令这片土地上孕育了悠久的文明以及深厚的文化,在这段古老的历史中,中华民族无论是社会发展、民族建设还是经济文化都有了飞速的发展,通过自身的领悟以及与世界各个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将多元化的发展带入到了每一个领域之中,形成了有着中国特色的经济文化基础。
对于中国音乐史来说,早期的中国民族音乐,用它们独有的地方特色在音乐史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而之后,随着与西方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使西洋音乐在中国开始扎根生长,这样多元化的发展历史,从各个角度推动了中国音乐领域的发展。
纵观中国几千年来音乐的发展历史,从有着文字记载的时代开始,音乐就一直存在于民族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对于当时时代文化起到了丰富的作用。
对于我国来说,对于音乐的发展不仅仅是鼓励本民族音乐的进步,另一个方面也在通过与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来引进外来音乐文化丰富我国的音乐发展历史,这样多元化的发展,充分的展现了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和谐社会发展氛围,不仅令音乐文化的发展格局得以扩大,还从根本上面将音乐的发展形式进行融合,令其多元化的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一、民族音乐与西洋音乐分析中国音乐历史中的多元化,那么就一定不能忽略中国的民族音乐以及西洋音乐对于多元化的推进。
对于中国来说,无数年的发展历史孕育了各个民族之间令人惊叹的音乐形式以及传统乐器,这样不同的艺术形态,不仅令国人对于他们进行了解和学习,在世界范围内也有着一定的知名度。
而从西洋音乐上面来说,自从我国与国外进行友好交流之后,该音乐形式就在我国开始了传播,无论是钢琴、小提琴等西洋乐器,还是西方的音乐意识形态,都与我国本民族的音乐发展进行了融合。
中国音乐史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中国音乐史教学的分析与思考中国音乐史作为音乐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中国古代和现代音乐发展变迁的历史学科。
随着中国音乐的发展和变迁,中国音乐史教学也逐渐成为音乐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对中国音乐史教学进行分析与思考,探讨中国音乐史的特点、教学方法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中国音乐史的特点中国音乐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中国音乐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时期,中国音乐史可以分为古代音乐、中世纪音乐、近现代音乐等不同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体现了中国音乐的丰富多彩和多样性。
古代音乐以雅乐为代表,雅乐是中国古代宫廷音乐,它具有严谨的旋律、节奏和音韵规律,体现了当时的社会制度和审美观念。
中世纪音乐以广陵散为代表,广陵散是中国古代民间音乐,它融合了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近现代音乐则是在西方音乐的影响下,中国音乐出现了许多新的流派和形式,如京剧、民族歌舞等。
中国音乐史的特点还体现在其丰富的音乐文化和多样的表现形式。
中国古代音乐具有丰富的乐器和曲谱,如琵琶、箜篌、笛子等乐器,以及《乐府诗集》、《琵琶行》等著名的音乐作品。
中世纪音乐则有大量的民间音乐,如《梅花三弄》、《广陵散》等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
近现代音乐则是在中国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音乐流派和曲种,如二胡、京剧、评弹等。
中国音乐史教学应当充分结合实际,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学生的实际需求。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讲授、讨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全面掌握中国音乐史的知识和技能。
在讲授环节,可以通过教师讲解、资料阅读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中国音乐史的发展历程、重要人物和作品,让学生对中国音乐史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在讨论环节,可以开展小组讨论、学生展示等活动,让学生对中国音乐史的具体内容和相关问题展开深入研讨。
在实践环节,可以组织学生观摩音乐表演、参与音乐创作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中国音乐史的魅力。
中国音乐史论文
中国音乐史论文引言中国音乐历史悠久丰富,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本文将从古代音乐的起源、发展到现代音乐的多样性进行探讨。
通过对中国音乐历史的回顾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音乐的独特之处。
古代音乐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古代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的新石器时代。
早期的音乐活动主要与宗教和祭祀活动相关,人们通过歌唱和舞蹈来表达对神灵的敬意,并通过音乐来祈求好运和丰收。
在古代音乐的早期阶段,音乐的形式和风格还比较简单,主要以单音节的吟唱和鼓击为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古代音乐逐渐走向了成熟和多样化。
在商代和西周时期,音乐已成为贵族社会的文化象征,被广泛用于宴会、祭祀和礼仪活动中。
这个时期的音乐被认为是一种神秘的力量,能够影响人们的情绪和情感。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音乐的发展达到了巅峰。
在此期间,许多伟大的音乐家和作曲家出现,如太公望、羿和伶仃等。
他们的音乐作品经过不断的创作和演变,形成了不少优美动人的古乐曲目,例如《广陵散》和《魏武挥短》等。
中古时期的音乐发展在中古时期,中国音乐逐渐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在唐朝,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来自西域的音乐和乐器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音乐的曲调和乐器体系。
这一时期的音乐表演形式更为丰富多样,不仅有宫廷乐舞,还有民间歌谣和戏曲等。
唐朝时期,著名的音乐家韩愈和白居易等人积极推动音乐的创新与发展。
他们提倡以文采取胜音乐,注重歌词的工艺性和情感表达。
这一时期的音乐作品以丰富的内容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而闻名,如《长恨歌》和《乐府杂录》等。
宋朝时期,诗、画、乐三艺融合发展,音乐和诗歌的关系更加紧密。
在北宋时期,《琵琶行》等琴曲成为流行,而南宋时期的《华胥引》则成为古代音乐中的经典之作。
现代音乐的多样性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中国音乐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
20世纪初,中国音乐界掀起了一股新文化运动的浪潮。
音乐家们开始研究西方音乐理论和技巧,将之融入到中国音乐中,创作出了一批具有现代化特色的音乐作品。
中国音乐简史与欣赏论文(非复制)
《中国音乐简史与欣赏》论文谈起中国音乐,总觉得这是一个很大范围的话题以致无从说起。
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尽管我平时喜欢听流行音乐,但我对音乐并不了解。
然而,学完这门课程后,我想对自己说一句——选修这门课程我就选对了!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对中国音乐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
在学习中国音乐起源的时候,我惊讶于它悠久的历史。
在学习秦汉魏晋南北朝音乐的时候,我震撼于一首曲子。
我记得当时老师讲到乐府的时候,给我们看了一段《佳人曲》的视频。
这首曲子我只听过那一遍,但对它的印象却极其深刻。
记得它的词也是美得让人回味无穷,“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在学习乐器与器乐的时候,我迷惑于箜篌的美妙与神奇。
还陆续学习了隋唐五代的宫廷雅乐,宋元的说唱与戏曲音乐,明清的歌、舞、说唱音乐,近现代的中国音乐。
学完这门课程,我感受颇多。
下面我想具体举两个例子来说明我的感受。
第一,我要说的是《渔舟唱晚》。
从它的旋律中,我感受到那夕阳西下,晚霞斑斓,渔歌四起,渔夫满载丰收的喜悦欢乐情景,体会到作者对祖国美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乐曲的前半部分给人结构规整之感;乐曲的后半部分向人展示了百舟竞归的热烈。
全曲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乘风波浪前进的欢乐情绪,展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景象。
第二,我想说的是李叔同的《送别》。
《送别》歌词为: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有人说会唱歌的中国人,多数都会唱李叔同这首《送别》。
不错,它的知名度我自小就有体会。
记得那时还是上小学的时候,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是在电视剧里听到的,那时年纪小小的我就奇迹般地被它感染到了。
时隔十多年后,当我再次在音乐课上听到这首让年幼的我震撼的歌曲时,我,依然沉浸在那浓浓的送别时的不舍之情之中。
当老师告诉我,这首曲子其实是一首外国的曲子。
中国音乐史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中国音乐史教学的分析与思考我们要了解中国音乐史的发展脉络。
中国音乐的历史可以大致分为古代音乐、中世纪音乐和现代音乐三个阶段。
古代音乐时期包括先秦时期、汉代音乐、隋唐音乐等,这一时期形成了中国古典音乐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中世纪音乐时期是中国音乐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的音乐在曲调、编曲、表演形式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发展,形成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繁荣时期。
而现代音乐则是20世纪以来的中国音乐,包括了中国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两个方面,这一时期的音乐融合了西方音乐的元素,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音乐风格。
我们需要探讨中国音乐史对当代音乐教育的影响。
中国音乐史是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音乐教育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对中国音乐史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中国音乐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认识到中国音乐在世界音乐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音乐史对当代音乐教育还有着一定的借鉴价值,可以为当代音乐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丰富学生对音乐的知识体系,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我们应该深入分析中国音乐史对音乐教学的启示。
中国音乐史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为我们的音乐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一方面,中国古典音乐丰富多彩,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音乐教育。
中国音乐史让我们看到了中国音乐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风貌和特色,这为我们设计音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中国音乐史还启示我们要注重中国音乐的传承和创新,既要传承中国古典音乐的优秀传统,又要注重对现代音乐的创新和发展,从而推动中国音乐的繁荣和发展。
我们还需要思考如何创新音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中国音乐史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我们也要注重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中国音乐。
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通过音乐视频、音乐欣赏等形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中国音乐的魅力;还可以通过课堂讨论、音乐鉴赏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中国音乐史对当代音乐的影响。
音乐方面教研论文(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改革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与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从音乐教育现状、改革方向、创新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音乐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一、引言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我国音乐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如:音乐教育观念滞后、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等。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我国音乐教育亟待改革与创新。
二、音乐教育现状分析1. 音乐教育观念滞后在我国,音乐教育观念主要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分强调音乐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音乐素养、审美情趣的培养。
这种观念导致音乐教育目标单一,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2. 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我国音乐课程设置存在以下问题: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课程体系不完善、课程评价方式单一等。
这些问题使得音乐课程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音乐教育的效果。
3. 教学方法单一传统音乐教育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互动和体验。
这种教学方法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音乐教育改革方向1. 转变音乐教育观念音乐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转变教育观念。
要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将音乐教育视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 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需求,优化音乐课程设置,构建涵盖音乐基础知识、音乐技能、音乐欣赏、音乐创作等方面的课程体系。
同时,加强课程评价改革,关注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3. 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体验教学、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加强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四、音乐教育创新措施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音乐教师。
中国古代音乐史大学生论文(2)
中国古代音乐史大学生论文(2)中国古代音乐史大学生论文篇二浅论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史中雅乐与俗乐的关系从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史看,雅乐与俗乐是相互交融共同发展的,只是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出现了雅与俗的争奇斗艳的音乐现象。
原始氏族社会没有雅乐与俗乐之分,两者共同存在于原始音乐活动中。
一、雅乐、俗乐的涵义雅乐一词最早初出于《论语阳货第十七》: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雅乐的出现是以俗乐郑卫之音相排斥而出现的。
雅乐一般泛指宫廷祭祀活动和朝会仪礼所用的音乐,在五礼中用于吉礼,也包括宫廷中不带或少带礼仪性质的燕乐,主要有房中乐、诗乐及四夷之乐。
狭义的雅乐具体指的是“六代乐舞”包括:黄帝的《云门》、尧帝的《咸池》、舜的《大韶》、夏的《大夏》、商的《大�》、周的《大武》。
也包括宫廷中不带或少带礼仪性质的燕乐,主要有房中乐、诗乐及四夷之乐。
据《周礼》记载,周代用为宗庙之乐的乐舞称为六代乐舞。
最早见于《地官大司徒》:“以六乐防万民之情,而教之以和”。
“六乐”是古代雅乐的最高典范,目的是为了服务于巩固宗法社会的政治。
传统的乐舞有“文舞”和”武舞”之分。
雅乐具体的演奏形态为堂上登歌、堂下乐悬、文武佾舞。
俗乐就是古代各种民间音乐的总称,它用于宫廷宴享时称为燕乐。
俗乐是一种由粗糙到精细,有低级到高级发展的民间音乐。
由于它反映了广大人们的真切情感,深深扎根于文化土壤之中,所以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它在古代音乐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俗乐的典型代表为郑卫之音,从音乐史料可以看出人们对郑卫之音的描述总是带有偏见的、片面的、贬意的意味。
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需求的提高,俗乐对社会的影响日益扩大,逐渐有取代雅乐的趋势。
二、雅乐与俗乐的区别西周时期雅俗之争开始确立,伴随而来的是两者之间的差异性。
首先,从音乐风格方面看,雅乐具有贵族化的特性。
如《周礼・春官・大司乐》记载:“以乐德教国子……;以乐语教国子……;以乐舞教国子……”。
《中国音乐史》课程的教学探索与思考
《中国音乐史》课程的教学探索与思考第一篇:《中国音乐史》课程的教学探索与思考《中国音乐史》课程的教学探索与思考摘要:《中国音乐史》是高校音乐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必修课,是学生了解中国几千年音乐发展史、感知中国音乐的时代风格,并初步把握中国音乐历史的发展规律。
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素质,为以后从事音乐教学工作奠定基础的主要基础课之一。
在大多数的院校中,学生普遍厌学情绪严重,只为应付考试,根本达不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学探索课程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授课教师教学方法陈旧,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国音乐史》中因为涉及古代史内容,在20世纪末的教学中,因缺乏丰富的音像资料,被教师们称为“哑巴音乐史”。
现在随着网络资源的日益丰富,课堂所需的音像资料早已不再是难题。
据笔者多年教学经验,就以上问题提出下面几种解决方式。
一、改变教学模式,引发学生兴趣在教学中,我们都知道不管在什么年龄,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让学生如何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是授课教师首要的任务。
(一)课堂引入中,要有一定的技巧,少讲大道理,更不要生搬硬套,应该寻找一些历史中的小故事引入会很好地引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春秋战国中的音乐家韩娥的故事,就可以用“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故事。
(二)课堂内容的安排也没有必要照教本顺序讲述,可以找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先来讲,再根据前内容一一引出后续的内容。
例如在讲唐代音乐的时候,可以先讲皇帝唐玄宗,根据唐玄宗的成就再引出唐代音乐为什么会有这样发展的原因。
教师对每节课讲授的内容要进行精心设计,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自然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作为音乐专业课程,不能忽略音像资料的使用。
教学中,不能让学生抽象的想象音乐的形态,应该尽可能的寻找音乐、视频、图片等资料丰富课堂内容,尤其是一些谱例,教师应该安排课堂互动,通过真实音响的体验,感受中国音乐风格之美。
在讲到中国文字谱和减字谱的章节,更应该对照简谱和五线谱,让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和印象。
史学论文:中国音乐教育史理论研究
中国音乐教育史理论研究众所周知,在学科领域建设中总是离不开前人的经验导论,正是因为前人的教育研究的理论基础,才推动现代教育领域的发展研究,进一步构建音乐教育史的知识理论体系。
在中国的音乐历史道路上,音乐教育史研究的知识体系是在诸多的成果和文献基础上进行多次系统的梳理,掌握真实的历史信息,继而创造、更新、编制而成的。
一、中国古代音乐教育史发展研究中国音乐教育史的研究对我们国家音乐教学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国家在古代就已经埋下了音乐的种子,这属于音乐的萌芽阶段。
(一)夏、商、西周。
我们国家音乐的发展起源于这个阶段,并且音乐在这个时期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完善。
夏代是中国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型的时期,人们的生活有所改善,教育在这个时代开始兴起。
到了商代、西周,教育制度得到了深层次的发展,音乐开始萌发,人们意识到了音乐为他们带来的乐趣。
西周时期,已经有专业的教师从事音乐教学,并且学习音乐的学生也有很多。
如“成均为学乐之所,由大司乐主之东序为学干戈羽禽舞之所,由乐师主之警宗为演礼习乐之所,由礼官主之”。
这段记载了人们在音乐的学习上还是较为重视且正式的。
经过研究史料我们可以发现,在当时音乐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并不作为当时入仕考试的标准。
音乐运用在官宴、娱乐以及祭典礼仪等,音乐在当时是达官权贵才能享受的东西,这种教育在当时不是学习知识而存在的,学习歌舞技艺为的是满足统治阶级的娱乐,而不是满足国家对于人才的需要。
(二)秦、汉。
秦朝在当时已经统一了中国,统一了货币、度量衡等。
由于政治上的稳定,经济在当时得到了快速发展,音乐在当时更是以娱乐形式存在于整个封建社会。
由于秦朝在当时较为奢靡,音乐教育在当时并没有明显的进步。
但是在汉代时期,乐府开展了大规模的音乐教学活动,这是西汉当时最为重要的音乐研究机构,汉乐府主要负责音乐表演、创作、搜集民歌和训练乐工。
音乐教育思想方面,董仲舒承袭了儒家观点,重视礼乐教育,他认为“仁义礼乐皆其具也。
传统音乐论文总结范文
摘要:中国传统音乐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旨在总结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传承,探讨其发展现状,并展望其未来前景。
一、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传承1. 宫廷音乐:宫廷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古代帝王祭祀、宴享等活动。
宫廷音乐分为典制性音乐和娱乐性音乐,代表作品有《广陵散》、《胡笳十八拍》等。
2. 文人音乐:文人音乐以古琴、诗词、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为载体,代表作品有《平沙落雁》、《梅花三弄》等。
文人音乐追求意境、韵味,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和之美。
3. 民间音乐:民间音乐源于民间生活,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代表作品有《茉莉花》、《赛马》等。
民间音乐种类繁多,包括民歌、民间器乐、戏曲、曲艺等。
4. 宗教音乐:宗教音乐以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宗教活动为背景,代表作品有《大悲咒》、《六字大明咒》等。
宗教音乐具有神秘、庄严的特点。
二、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现状1. 传统音乐教育:近年来,中国传统音乐教育逐渐受到重视,许多高校开设了民族音乐专业,培养了一大批民族音乐人才。
2. 传统音乐演出:国内外各类民族音乐演出活动频繁,如北京国际民乐节、上海国际音乐节等,为传统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3. 传统音乐创新:在传统音乐的基础上,许多音乐家进行了创新,如将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流行音乐相结合,创造出新的音乐形式。
4. 传统音乐传承:民间音乐家、非遗传承人等积极传承传统音乐,使传统音乐得以延续。
三、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前景1. 深化传统音乐教育:加强传统音乐教育,培养更多民族音乐人才,为传统音乐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 丰富传统音乐演出形式:创新传统音乐演出形式,吸引更多年轻观众,提高传统音乐的社会影响力。
3. 加强传统音乐保护与传承:对濒临灭绝的传统音乐进行抢救性保护,传承非遗文化。
4. 拓展传统音乐国际交流:加强与国际间的文化交流,让世界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对中国音乐史教学的分析探讨
在 开展中 国音乐史 时 ,教师应该 丰富教学 内容 , 有 助 于开展针 对性 的教学 活动 ,也 能取得 更好 的教学 成
发 现 问题之 后 , 教师重 视 问题讲 解 , 以期加 深学 生 的学
习印象[ ” 。 二、 中国音 乐史教学 中存 在的 问题
果。 首先, 在开展 中国音乐史课 程之前 , 教 师对学生 的喜 好程度有 了解 , 并尝试 调动兴趣较低 的学生群 体 的学 习
关键词 : 中 国音 乐 史 教 学 分 析
中图分 类号 : J 6 0 — 0 5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8 — 3 3 5 9 ( 2 0 1 7 ) 0 9 — 0 0 8 4 - 0 2
就 中国音乐史教 学 内容看 ,以讲解古代 音乐史 、 近 代 音乐 史 、 现代音 乐史 为脉络 , 使 学生 从 中了解 更多音 乐 流派及 内容 , 以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 近年 来, 尽管 中 国音乐 史教学受 到重视 , 但在 教学实践 中 , 仍
安排 。 第四, 就 中国音乐史 的考核方式看 , 以传统期末 试
卷 考试 的方式 为主 , 缺乏新 意 。不仅如此 , 在 考试之 前 , 教师为 学生划 重难 点知识 . 即使 平常 不学 习 , 只要死 记
主要 有三种 , 分别 是 : 课 堂讲述法 、 提问法 、 试卷 考察法 。
然存在许 多问题 , 可能阻碍中国音乐史教学的发展进程 。 因此 , 作者针对 中 国音乐史教学的分析研究 中, 从其教学
就 中 国音 乐史教 学 的现状看 , 仍然 存 在 问题 , 不利 于音 乐教学 活动的开展 。 首先 , 从教学 内容方 面看 , 许多 教师在课 堂教学 中多 表现为照本宣科 , 其 教学知识 内容
中国音乐史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中国音乐史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中国音乐史是中国音乐发展的历史记录和沿革,是研究中国音乐的重要学科。
在音乐教学中,了解中国音乐史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拟就中国音乐史教学的分析与思考进行探讨。
在中国音乐史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了解和欣赏能力。
中国音乐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中国音乐史,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中国古代的音乐风格、演奏乐器、曲调变化等方面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在中国音乐史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音乐的对比分析能力。
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音乐有着不同的创作理念、演奏技巧和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音乐的独特之处,也能帮助他们扩展音乐的辨析能力,培养其对不同类型音乐的鉴赏能力。
在中国音乐史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作能力。
中国音乐历史上有很多杰出的音乐家和作曲家,他们创作的音乐作品不仅具有独创性,还具有浓厚的人文精神和创新思维。
通过学习他们的音乐创作过程和作品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作灵感,帮助他们培养自己的音乐创作能力。
在中国音乐史教学中,应强调音乐的社会功能和教育意义。
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精神图腾。
通过学习中国音乐史,可以使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到音乐对社会和人类的影响力,加深他们对音乐教育的理解和认识。
中国古代音乐史大学生论文
中国古代音乐史大学生论文中国古代音乐史学近年来快速发展,音乐考古新发现和国内外史学新观念的出现,打破了依赖文献治史的传统史学研究方式。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关于中国古代音乐史大学生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中国古代音乐史大学生论文篇一关于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研究现状的若干思考摘要:中国古代音乐史学近年来快速发展,音乐考古新发现和国内外史学新观念的出现,打破了依赖文献治史的传统史学研究方式。
对音乐史不同于政治史的独立性有了越来越深入的见解,学科观念逐渐增强。
重写音乐史的热潮兴起,令学者们重新审度中国音乐的发展历程。
文章对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的研究现状进行探讨,通过对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现状的粗略梳理,在史学史发展、当前的研究特点、学科展望等方面提出一些思考。
关键词:中国古代音乐史;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学;音乐考古学;史学史我国深受儒术思想的影响,汉代甚至独尊儒术,而儒家思想的音乐观又以“声音之道与政通矣”为追求,这种将音乐与政治高度结合的音乐观成为了中国历朝的音乐思想传统,史家治史往往将“乐”作为“政”的一部分记录在正史之中。
同时,在历代野史、笔记杂谈、传奇小说中,也有汗牛充栋的音乐史料。
但我国近代具有科学意义的音乐史学研究却出现较晚,从20世纪20年代起才出现了中国音乐史学的萌芽,代表作是叶伯和、朱谦之、郑觐文、王光祈等人的专著。
及至20世纪40年代末,以杨荫浏的《中国音乐史纲》为代表,古代音乐史的研究已成为音乐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
当代学界,古代音乐史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景象。
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现状的粗略梳理,在史学史发展、当前的研究特点、学科展望等方面提出自己的一点思考。
一、中国古代音乐史学史发展历程管窥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音乐史学的发源期,出现的论著主要有:叶伯和《中国音乐史》(1922年)、朱谦之《音乐的文学小史》(1925年)、童斐《中乐寻源》(1926年)、孔德《外族音乐流传中国史》(1926年)、郑觐文《中国音乐史》(1929年)等。
中国音乐史论文
音乐,到底是什么,每个人有不同的定义。
音乐,广义而言,是指以任何声音组成的艺术。
中文的音乐二字,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音,声也。
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
」认为音乐和声音的区别,在于音乐需要透过人心去想像和创造。
音乐可分为创作、演奏、聆听三个过程,在不同文化和社会,对于音乐的过程及其重要性都有不同的理解。
音乐是人类共有的精神食粮。
音乐中的“五音”可以把握人的性格与行为。
当我们在非常愉快的时候,会一面唱着歌,一面手舞足蹈地跳着舞。
当我们在非常郁闷时,忽然一支优美动听的旋律飘至耳畔。
烦恼、不快立刻烟消云散,无有踪迹。
当男女之间欲表达爱慕之情的时候,会发自内心的歌唱。
例如我国家喻户晓的著名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以“相爱”为内容的第一乐章,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独奏的长笛在轻柔的弦乐背景上奏出明亮、秀美的曲调,双簧管奏出优美迷人旋律。
显示出一派风和日丽、鸟语花香、春光明媚的江南景色。
这是一个爱情的主题,它美丽动人,表现了梁山伯、祝英台真挚、纯朴的爱情,大提琴与小提琴的真诚对答,描述了草桥结拜的情景。
之后,乐队和小提琴相互补充,使爱情主题更加热烈、愉快。
这是热情的、真挚的、诚恳的发自内心的爱情之歌。
当自己的亲人朋友远离身边的时刻,出于诚挚的想念,以及期望重逢的心情,于是寄情于歌,这又是大多数抒情歌曲产生的由来。
例如,我国著名词曲家王立平先生《驼铃》运用音乐的素材把压抑、深情、欲说又止的送战友踏征途的依依惜别之情描写的淋漓尽致,同时又表达出“当时夜半北风寒,一路多保重”的战友深情和革命友谊。
在人们集体生活中,常有集会活动,如示威游行、列队行进、集体操等等。
这时,大家唱着节奏鲜明、音调雄健有力的歌曲,以壮声势,并寄于感情。
这又是军歌,进行曲以及队列歌曲产生的由来。
人们为了调剂精神,在吃饭、饮茶、休息之时,同时听听轻松愉快的音乐,使人精神格外爽健及增加愉快情绪,这又是古代宴乐和今日餐吧、酒吧、咖啡吧产生的原因之一。
浅析中国音乐发展史论文
浅析中国音乐发展史论文浅析中国音乐发展史论文中国音乐史是中国音乐长达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对中国音乐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今天店铺带大家学习一下中国的音乐发展史。
浅析中国音乐发展史论文篇1【一】远古时期中华民族音乐的蒙昧时期早于华夏族的始祖神轩辕黄帝两千余年。
据今六千七百年至七千余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可能已经可以烧制陶埙,挖制骨哨。
这些原始的乐器无可置疑地告诉人们,当时的人类已经具备对乐音的审美能力。
远古的音乐文化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具有歌、舞、乐互相结合的特点。
葛天氏氏族中的所谓“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的乐舞就是最好的说明。
当时,人们所歌咏的内容,诸如“敬天常”、“奋五谷”、“总禽兽之极”反映了先民们对农业、畜牧业以及天地自然规律的认识。
这些歌、舞、乐互为一体的原始乐舞还与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想联系。
例如黄帝氏族曾以云为图腾,他的乐舞就叫做《云门》。
关于原始的歌曲形式,可见《吕氏春秋》所记涂山氏之女所作的“候人歌”。
这首歌的歌词仅只“候人兮猗”一句,而只有“候人”二字有实意。
这便是音乐的萌芽,是一种孕而未化的语言。
【二】夏、商时期中国音乐史图册夏商两代是奴隶制社会时期。
从古典文献记载来看,这时的乐舞已经渐渐脱离原始氏族乐舞为氏族共有的特点,它们更多地为奴隶主所占有。
从内容上看,它们渐渐离开了原始的图腾崇拜,转而为对征服自然的人的颂歌。
例如夏禹治水,造福人民,于是便出现了歌颂夏禹的乐舞《大夏》。
夏桀无道,商汤伐之,于是便有了歌颂商汤伐桀的乐舞《大蠖》。
商代巫风盛行,于是出现了专司祭祀的巫(女巫)和觋(男巫)。
他们为奴隶主所豢养,在行祭时舞蹈、歌唱,是最早以音乐为职业的人。
奴隶主以乐舞来祭祀天帝、祖先,同时又以乐舞来放纵自身的享受。
他们死后还要以乐人殉葬,这种残酷的殉杀制度一方面暴露了奴隶主的残酷统治,而在客观上也反映出生产力较原始时代的进步,从而使音乐文化具备了迅速发展的条件。
据史料记载,在夏代已经有用鳄鱼皮蒙制的鼍鼓。
中国音乐史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中国音乐史教学的分析与思考中国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音乐历史悠久,自古至今,不断地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音乐体系与风格。
作为学术研究和传承的重要方面,中国音乐史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中国音乐史的分析和思考,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音乐的特点和演变过程,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音乐文化。
中国音乐史教学应该重视古代音乐的传承与研究。
中国古代音乐在乐曲、演奏技法、音乐理论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和传统。
比如《雅乐》是中国古代宫廷音乐的代表作品,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
古代音乐还包括了民间音乐、戏曲音乐等多种形式,这些音乐对中国音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音乐史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古代音乐的教学和研究,挖掘古代音乐的魅力,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理解中国音乐的深厚底蕴。
中国音乐史教学要注重与社会现实的结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发展,中国音乐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音乐史不仅仅是对过去的总结和回顾,更是对当下和未来的启示和引导。
近年来中国流行音乐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这与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开放有着密切的关系。
音乐史教学应该结合当前音乐的发展动态,引导学生关注当下音乐的创作与表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音乐的当代价值和意义。
中国音乐史教学还要注重对音乐人物和音乐作品的研究。
中国音乐史上留下了许多伟大的音乐人物和杰出的音乐作品,他们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著名的音乐家冼星海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研究和推广有着重要的影响,他的音乐作品和音乐理论对中国音乐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在音乐史教学中,应该对这些音乐人物和音乐作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解读,让学生了解和学习这些优秀的音乐文化遗产,汲取他们的智慧和灵感,为中国音乐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中国音乐史教学要注重实践与创新。
音乐史教学不仅仅是对历史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音乐史的毕业论文
音乐史的毕业论文音乐史的毕业论文音乐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语言和表现形式,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情感和思维。
音乐史作为一门研究音乐发展和演变的学科,为我们揭示了音乐的起源、发展和变革。
本文将探讨音乐史的重要性以及其对现代音乐的影响。
首先,音乐史对于理解音乐的本质和意义至关重要。
通过研究音乐的起源和历史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从古代的原始音乐到现代的各种音乐流派,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音乐特点和表现形式。
通过学习音乐史,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风格和创作技巧,从而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
其次,音乐史对于培养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音乐史,我们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的音乐作品和演奏风格。
这些作品和风格代表了不同的时代和文化,每一个都有其独特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通过欣赏和分析这些音乐作品,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和鉴赏水平。
此外,音乐史对于音乐创作和演奏的启发和借鉴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研究历史上的音乐作品和创作技巧,我们可以汲取灵感和经验,为自己的音乐创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众多音乐大师如贝多芬、莫扎特等都受到了历史上其他作曲家的影响,并在其基础上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音乐风格。
因此,学习音乐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音乐创作的规律和技巧,为我们的音乐道路提供指引和启迪。
然而,音乐史的研究并非仅仅是对过去的追溯和研究,它也对现代音乐的发展和创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学习历史上的音乐作品和风格,现代音乐家可以汲取灵感和启发,创造出新的音乐形式和风格。
例如,爵士乐就是在传统音乐和非洲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音乐风格,它融合了各种不同的音乐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音乐语言。
因此,音乐史的研究对于现代音乐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总之,音乐史作为一门研究音乐发展和演变的学科,对于我们理解音乐的本质和意义、培养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以及启发和借鉴音乐创作和演奏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音乐史》课程的教学探索与思考
《中国音乐史》课程的教学探索与思考【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中国音乐史》课程的教学方式及内容。
首先介绍了中国音乐史课程设置的必要性,以及教学内容涵盖的范围和方法。
同时探讨了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以及评估与改进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结尾总结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并对《中国音乐史》课程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希望能够为该课程的教学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讨论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音乐史》课程的教学特点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中国音乐史、教学探索、思考、必要性、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评估、改进、案例分析、总结、展望、未来发展建议。
1. 引言1.1 引言本文将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探讨《中国音乐史》课程的设置必要性、教学内容及方法探讨、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评估与改进以及案例分析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剖析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如何有效地开展《中国音乐史》课程的教学工作,提高学生对中国音乐历史的认识和理解水平。
在我们将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并展望《中国音乐史》课程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相关建议,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中国音乐史教育的发展和繁荣。
2. 正文2.1 绪论中国音乐史是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丰富学生音乐知识和视野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中国音乐史,学生可以拓展音乐学科知识面,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培养音乐情操和审美能力。
中国音乐史也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音乐教育事业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积极的作用。
本课程的设置旨在通过系统学习中国音乐史的内容,使学生深刻理解中国音乐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增强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探索,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中国音乐史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目标。
2.2 中国音乐史课程设置的必要性中国音乐史课程的设置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音乐史论文五篇
音乐史论文五篇第一篇:音乐史论文中国古代的音乐发展史具有七千多年历史的中国音乐,就像滴滴清泉和涓涓细流汇成的滚滚长河,随着日月星辰和人类社会的变化,呈现出令人赞叹不已的千姿百态:柔顺时,平如明镜,折射出太阳的七色光彩;忧愤时,汹涌澎湃,迸发出人间的万种怒吼。
这里有欢乐的浪花,也有悲哀的呜咽。
但是,这里只有源源不断的流动,却没有死水一潭的静止……根据神话传说及典籍,在距今五千年前至五六千年前地新石器时代左右,我们的祖先就创造的最早的也是最简单的乐器与舞蹈,当时的音乐并非是用于娱乐而是用来祈福,如打击乐器,管乐器及用以招来雨水,驱除干旱之舞。
具有悠久历史而又丰富多彩的中国音乐是当今世界上渊源最久远而又长流不绝的东方古老文化的代表-华夏文化的组成部分。
数千年来,音乐伴随着中国人民的劳动、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无所不包而又无所不在。
同时,中国音乐又如百川还似地融入了世界艺术的大还之中,为整个人类的文化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中国的音乐发展按时代划分,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古代部分和近代部分。
而古代部分则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时期:一、先秦时期(公元前207年以前)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时期。
在音乐上,以音乐的萌生雅乐的兴盛为标志。
具体表现为:以打击乐器为主的多种乐曲陆续产生;大型宫廷乐队初步形成;诗歌同楚辞问世;音乐美学和律制理论初步确立。
从石器时代逐渐过渡到夏、商时期,根据古典文献记载,此时的音乐舞蹈已经渐渐脱离原始氏族乐舞为氏族共有的特点,它们更多地为奴隶主所占有。
从内容上看,它们渐渐离开了原始的图腾崇拜,转而为对征服自然的人的颂歌。
例如对大禹治水的赞颂、对武王伐纣的称赞等等也因此出现了《大夏》、《大蠖》等音乐及舞蹈。
而在商代,巫风盛行,于是出现了专司祭祀的巫和觋。
他们为奴隶主所豢养,在行祭时舞蹈、歌唱,是最早以音乐为职业的人。
奴隶主以乐舞来祭祀天帝、祖先,同时又以乐舞来放纵自身的享受。
他们死后还要以乐人殉葬,这种残酷的殉杀制度一方面暴露了奴隶主的残酷统治,但在客观上也反映出生产力较原始时代的进步,从而使音乐文化具备了迅速发展的条件。
中国音乐史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中国音乐史教学的分析与思考中国音乐史是中国音乐发展的历史记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音乐史教学中,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
我们可以从时间和空间维度来分析中国音乐史。
中国音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时期,从殷商的商鼎和钟到周代的雅乐,再到汉代的乐府和唐代的诗经等,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音乐表达方式和风格特点。
不同地域的音乐也有其独特之处,如北方的陕甘宁音乐和南方的粤闽音乐等。
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分析,可以了解不同时期和地域音乐的发展变迁,以及其背后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
我们还可以从流派和曲种的角度来分析中国音乐史。
中国音乐历史上出现了许多著名的音乐流派和曲种,如古乐、宫廷乐、戏曲音乐、民族音乐等。
每个流派和曲种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表演形式。
古乐注重礼乐之道和宗教信仰,宫廷乐则强调庄重和雍容华贵,而戏曲音乐则强调声腔的表达和角色的形象。
通过对流派和曲种的分析,可以了解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和特色,以及它们在音乐演变中的地位和作用。
接下来,我们还可以从表演方式和乐器的角度来分析中国音乐史。
中国音乐的演奏方式丰富多样,有独奏、合奏、合唱等形式,也有声乐、器乐、舞蹈等方式。
中国乐器种类繁多,包括弦乐、管乐、鼓乐、打击乐等。
每种表演方式和乐器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演奏技巧。
琵琶和古筝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弹拨乐器,它们在音色和演奏技巧上各有千秋。
通过对表演方式和乐器的分析,可以了解不同音乐形式的特点和技艺要求,以及它们对音乐表达的影响。
我们还可以从音乐教育的角度来思考中国音乐史。
中国音乐教育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对传统音乐的传承和教学。
通过对古代音乐文献的研究和乐器制作、演奏的技艺传承,中国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艺术修养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音乐史教学中,我们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去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提高他们对中国音乐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中国音乐史教学应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包括时间和空间维度、流派和曲种、表演方式和乐器,以及音乐教育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考查或考试。
但是,由于音乐学科一般不受重视,许多老师并不把考查环节作为促进音乐教学质量的手段。
考查不全面、不到位、不科学、不符合大纲要求,是当前音乐教学中的普遍现象。
比如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大纲》规定,音乐教学内容应该包括唱歌、唱游、器乐、欣赏、视唱和听音。
而事实上有些学校仅仅以考唱歌定分数,这样做的结果至少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平时音乐学习的真实情况。
而且明显不利于音乐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我们体会到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该十分重视音乐考查的意义,充分发挥出它的功能,努力寻求出正确科学的考查方法。
实践证明,这样对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有效地实施美育目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我们愿意把自己的实践和体会表达出来与大家探讨、交流。
一、科学细致的考查是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效果,有的方矢地实施教学的有效途径
考查可以知己知彼,使教师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了解学生学习效果。
从而不断地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考查前,我们将所教的音乐教材回顾一下,把音乐知识、视唱、节奏、欣赏、歌唱各归其类。
根据大纲要求,找出各类的主要内容作为考查范围,制定考查方法。
通过全面考查,我们发现,细致的考查结果反映出学生平时课堂学习中的许多不足。
比如,在唱谱方面,有的同学视唱谱为天书,怕苦、怕难,不愿意多练习,当将这些同学单独挑出考查时,他们对各调中的音掌握不熟练,往往要通过主音的位置很慢地才能找到其它各音,影响唱谱速度;有些同学对附点音符及切分音击拍不准确。
这些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都不易发现,
而是在大部分同学的集体练习和歌声掩盖下蒙混过去。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采取对症下药的方法进行。
(1)诱导法。
帮助学生克服心里障碍,启发他们“乐谱是记录音乐语言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工具,那么唱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是迈向音乐之宫的阶梯,是进一步学习、深刻理解、亲身体验音乐之美不可缺少的手段。
”让他们懂得唱谱是基础,只有通过认真练习,才能唱出准确美妙的歌曲。
(2)分解法。
告诉学生,音乐中的许多较复杂的节奏实际上是由各基本节奏组合而成。
用变化多端的练习,让他们在对比中去认识,在练习中去获得。
通过这些节奏的转换练习,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熟练掌握各类节奏。
经过这系列针对性的练习,我们感到,课堂教学质量明显得到提高,学生在识谱、节奏和音准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
二、把考查和系统复习结合起来,全面巩固深化所学过的音乐知识
考查可以巩固、积累、完善音乐知识,将每学期的音乐学习内容作一番归纳和总结。
一星期的两节音乐课让学生掌握诸多音乐知识,确实是比较困难的。
这样就给我们提出一个更高的要求,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去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怎样才能做到并让学生较牢固的掌握?书面考查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掌握音乐知识。
考查前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地将所考查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复习,一是给学生一点点压力,让他们不要放松音乐知识的学习;二是通过笔试考查所学过的音乐知识,用书写的方式再加以复习。
笔试考查主要包括听音填空,划小
节线,书写各种节奏和附点,创作旋律。
这类考查大多在小学高年级进行。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属中级阶段。
考查的难度较大,但效果非常好。
它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音的结构,节奏的组合,克服只会唱不会写的毛病。
五、六年级就有旋律创作考查。
这是集音、节奏为一体的综合练习。
所以一般情况下,如果学生平时不通过动笔学习音乐,对音乐中的很多知识都不易牢固掌握,很难写出象样的旋律。
三、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注意音乐考查不同于其他考查的艺术个性特征
随着音乐教学改革的深化,音乐课已逐渐从单一的唱歌型和知识能力型的模式中解脱出来向审美型发展。
如何通过考查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关键是看教师能否利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去分析,在分析中去认识和理解。
音乐教学是表现情感的教学,音乐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任何一部作品或歌曲都有着它特定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情绪。
因此在歌曲考查时,老师要求学生始将美贯穿在歌曲演唱之中,强调美的表现。
怎样才能做到这点,这时应着重在歌曲音乐背景上给学生加以介绍,引导他们理解歌曲的音乐内涵,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如歌曲《我们的田野》这是一首抒情的儿童歌曲,因旋律优美动听,易于上口,后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的抒情歌曲,流传较广。
在考查此歌时,我们要求学生从词和曲的角度反复体会,然后加以诱导歌词本身就是一首极其优美的抒情诗,犹如一幅清新的水彩画,把美丽的大自然描绘得引人入胜,仿佛在赞叹不已地倾诉着啊,祖国多么美,多么美。
整个旋律起伏度较大。
与所要表现的无边的田野,翻滚的稻浪,翱翔的雄鹰等形象十分吻合。
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很快投入了情绪,
然后在大家的鼓励下大胆地上台演唱。
师生同时评议。
①音色美能否按照正确发声方法来演唱歌曲。
②情绪美能否根据歌曲的思想内容用心声来歌唱。
③表情美能否用面部表情、动作,随着抑扬顿挫的旋律表现出来。
评议的结果落实在“美”处,用美的标准来衡量、打分。
这种考查很容易激发学生唱、听、议的积极性,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起到很大作用。
四、认真科学的考查,有助于音乐人才的培养和挖掘
由于学校的音乐知识学习大多是在集体练习中完成的,因此老师对每位同学的音乐学习情况不可能做到全面了解,这样就难免会忽视一些潜在的音乐人才。
而全面的音乐考查,使他们个个展示在我们眼前,从而可以对他们进行培养,让他们在可能的情况下去发挥自己的才能。
考查中,我们经常发现个别同学音色优美,音准及节奏感好,这些同学我们都及时记载下来,在以后的音乐教育中逐个加以培养。
①嗓音好的同学我们尽努力在声乐训练方面开小灶,用正确的发声方法加之表现能力的训练,创造条件让他们在课堂上或合唱队里领唱、独唱,在声乐合唱的海洋中锻炼、陶冶自己,随时作为优秀声乐人才,担当演出活动中的重要角色。
②手指条件及音高概念好的同学,我们努力和家长加强联系,鼓励孩子学习乐器,如电子琴、二胡、手风琴等。
一是通过练习,培养器乐演奏人才,开发学生思维及音乐反应。
二是壮大学生器乐队伍,使更多的同学能在集体的训练中脱颖而出。
考查是手段,目的是通过考查来全面了解学生,检查自己的平时教学情况,
从而不断地完善我们的教学技巧,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为祖国培养更多更好的音乐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