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学案:第一单元 1 李白诗二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代诗歌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又一个辉煌。
唐王朝统治开明,民族心态健康自信,社会稳定繁荣,文化多元并蓄。
凡此种种,都是唐代诗歌艺术兴盛的背景。
国富、民殷,人们对文学艺术等的追求尤为强烈,对现实中缺失的美好格外地向往,这恰恰应当是盛唐文化大气蓬勃的根源。
唐诗既是唐代诗人生活的外在时空的再现,又是唐代诗人内心世界的外现;诗人的内心世界与他们生活的外在时空不断出现共振与落差,使唐诗呈现恢弘中回荡着悲壮,激扬中潜藏着隐忧的内涵。
本单元选取唐代8位诗人的18首诗歌,基本体现了唐代诗坛的精神风貌与写作特点。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太白对天发问,将胸中的无限感慨表现得淋漓尽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忧国忧民,将百姓的无尽悲苦化为歌吟;“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孤篇盖全唐,创造了盛唐的传奇……
品读这些诗歌,感悟优美的意境,如同欣赏一首首美妙的音乐,如同观赏一幅幅优美的图画,又如同聆听一位位长者的教诲……我们如痴如醉,我们的审美情趣得到了提高,我们的心灵人格得到了熏陶,我们的思想觉悟得到了提升……
亲近唐诗,就如同拥有了一位导师和朋友,她能够帮助我们健康成长!
1李白诗二首
赋诗得名
据说李白周岁抓周时,抓了一本诗经。
他父亲认为儿子长大后能成为诗人,就想为儿子取一个好名字;但直到儿子七岁,还没想好。
那年春天,李白的父亲对妻儿说:“我想写一首诗,只想了两句:‘春风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
’你母子一人给我添一句。
”李白的母亲想了好一阵说:“火烧杏林红霞落。
”
李白向院中盛开的李树一指,脱口说道:“李花怒放一树白。
”父亲一听,拍手叫好。
心想:这句诗中的“李”字是自家的姓,最后一个白字正说出一树李花圣洁如雪。
于是,他就给儿子起名叫李白。
◎作者卡片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
其先祖在隋代末移居中亚碎叶城,李白即出生在那里。
他5岁时随父迁居绵州
彰明县(今四川江油县)。
25岁前在家读书。
25~42岁时为实现自己大济苍生的
理想和抱负离蜀漫游,几乎游遍了半个中国,写了许多优秀的诗篇,显示了高
度的艺术才能;42~45岁得到吴筠推荐,被唐玄宗征召入京供奉翰林,因不向
权贵低头而被赐金放还。
他在长安三年时期的创作比前期具有更强的思想性和
更深刻的政治内容;45~57岁漫游了12年,离长安不久他结识了杜甫,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这个时期政治的腐败在他的诗中得到曲折的反映,使他的诗歌带有更加深广的忧愤之情。
他生命中最后的5年正是安史之乱时期,李白先隐居庐山,后参加永王璘军报国平乱,但永王璘被肃宗灭后入狱,次年长流夜郎途中遇赦。
有《李太白全集》。
李白的诗歌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的新高峰,代表着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最高峰。
◎背景呈现
1.《将进酒》是一支劝酒歌。
诗中记饮酒之事。
岑勋,李白称他为“相门子”。
元丹丘是当时著名的隐士,主要隐居地在嵩阳。
作者于约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与友人岑勋在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而有此诗。
古代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饮酒赋诗,自称“酒中仙”的李白一生写下了许多咏酒的诗篇。
李白喝酒时尽管也有愁,但所咏的诗是极其豪放的。
《将进酒》就是其中的一首。
《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但跳出了前人的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吟咏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
2.《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作于李白出翰林之后。
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
离开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
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
可是李白没有这么做,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
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
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但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所以在诗的最后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
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
梦游是借“惜别”表明自己的态度与意向。
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属于“歌行体”。
◎知识链接
1.古体诗。
亦称“古风”,是与“近体”相对而言的诗体。
古体诗格律比较自由,不拘对仗、平仄。
押韵宽,除七言的柏梁体句句押韵外,一般都是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亦可换韵,篇幅长短不限。
句子可以整齐划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也可杂用长短句,随意变化,为杂言体。
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
杂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归入“七古”一类。
2.歌行体。
为南朝鲍照所创,鲍照模拟和学习乐府,经过充分地消化吸收和熔铸创造,自创格调,创造了以七言体为主的“歌行体”。
“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的。
一、字音
将.进酒(qi ān ɡ) 金樽.(zūn) 岑.
夫子(cén) 馔.玉(zhu àn) 欢谑.(xuè) 沽.
取(ɡū) 千金裘.(qiú) 天姥.(mǔ) 瀛.
洲(yín ɡ) 剡.溪(Sh àn) 渌.水(lù) 谢公屐.
(jī) 暝.(mín ɡ) 訇.然(hōnɡ) 魂悸.
(jì) 二、通假字
列.
缺霹雳 “列”通“裂”,分裂 三、词类活用
①朝.如青丝暮.成雪 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②訇然中.
开 名词作状语,在中间 ③对此欲倒东南..
倾 名词作状语,向东南 ④古来万事东.
流水 名词作状语,向东 ⑤云青青兮欲雨.
名词作动词,下雨 ⑥虎鼓.
瑟兮鸾回车 名词作动词,弹奏 ⑦安能摧眉折腰事.
权贵 名词作动词,侍奉 ⑧钟鼓馔玉不足贵.
形容词用作动词,看重 ⑨栗.深林兮惊.
层巅 使动用法,栗,使……颤栗;惊,使……惊 ⑩君不见高堂明镜悲.
白发 为使动用法,为……悲伤 四、一词多义
(1)莫⎩⎪⎨⎪⎧①莫.
使金樽空对月 副词,不要②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名词,没有人,没有谁③人知其一,莫.
知其他 副词,不
(2)将⎩⎪⎨⎪⎧①将.进酒 副词,请②呼儿将.出换美酒
动词,拿
③季氏将.伐颛臾 副词,将要④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名词,将军⑤率疲弊之卒,将.
数百之众 动词,带领,率领 (3)信⎩⎪⎨⎪⎧①烟涛微茫信.难求 副词,确实,实在②夫轻诺必寡信. 名词,信用③信.
手把笔,随意乱书 副词,任凭,随意 五、古今异义
古来圣贤皆寂寞..
古义:默默无闻。
今义:孤单冷清。
六、名句默写
①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②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③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④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将进酒》)
⑤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⑥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⑦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作者在《将进酒》中的情感有着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名师指津] 具体指出前后诗句分别表现了哪种情感,说明为何抒发这类情感。
我的理解:这首诗的基调是激愤,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悲→ 欢→愤→狂。
(1)开头四句写黄河之水去而不返,青丝朝暮成雪,夸张、比喻并用,突出时光流逝、人生易老之悲。
(2)“人生”以下六句写欢。
诗人深知“白发如丝悲何益”,因而极写朋友相聚痛饮之欢。
(3)“钟鼓”以下六句写激愤之情。
这是因为诗人要借宴饮抒发积郁胸中的不平之气。
(4)“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诗人悲之重、欢之浓、愤之深集中表现,达到极点,因此“狂放”。
2.《将进酒》感情热烈奔放,风格豪放飘逸,这种浪漫主义风格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名师指津] 结合诗句,举例分析运用“夸张”达到的表达效果与体现出的艺术特点。
我的理解:《将进酒》运用大胆的夸张,借以表达平常语言不足以表达的激情,造成喷薄欲出、一泻千里的震撼人心的效果。
诗歌的开头,借助想象写黄河从天而降,东入大海,又将人生由青春
至衰老的过程说成是朝暮间的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浪漫主义色彩极浓。
诗中屡用极言其多的数量词“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表现出豪迈的诗情。
全篇大起大落,节奏疾徐尽变,语言参差,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跌宕起伏,充分体现了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
3.如何评价李白在失意的暮年还唱出“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一高度自信的豪迈诗句?该诗句对后世有何影响?
[名师指津] 分析诗句反映的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与这种精神对中华民族的影响。
我的理解:由“天生我材必有用”可以看出李白即使在失意的暮年仍具有坚定的信念,仍渴望着被重用于世,建功立业。
“有用”且“必”,何等自信,何等乐观,肯定人生,肯定自我,这既是李白愈挫愈勇性格的真实写照,更是其人生价值观的宣言与呐喊。
精彩的诗句,传诵千古,影响深远,已化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有志之士不惧险阻,奋勇前行。
4.李白为什么说“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名师指津] 联系当时现实分析诗人“愤激”的情感。
我的理解:做济世有为的“圣贤”还不如当颓唐堕落的“酒徒”更能“留名”,多么荒唐不可思议的社会现实,这是李白由自身的境遇,联想古今,对荒唐社会的愤怒嘲讽和深刻总结。
诗人情感激愤,表面看似宣扬及时行乐的人生观,但实质借此宣泄胸中长期郁积的不平之气,是对个人郁郁不得志的感慨,更是对荒唐现实的控诉与批判。
5.《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名师指津] 从衬托突出“天姥山”的角度去谈。
我的理解:“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
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却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
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6.“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名师指津] 分析诗人独立人格和反抗精神即可。
我的理解:这铿锵有力的十六个字,是诗人思想和个性的体现,是对权贵的憎恶和蔑视,是保持自己人格独立的舒畅。
表达了诗人宁愿寄情山水,也决不向权贵屈服,决不取悦于世以苟且偷生的情操,充分显示了诗人的反抗精神和豪迈气概。
这正是本诗的主旨所在。
将进酒
君不见①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你没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
君不见高堂②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
你没见在那高大的厅堂的明镜中为鬓发斑白而伤感,看到早上还是黑发,
暮成雪!人生得意③须尽欢,莫使金樽
到晚上却变成白雪般!人生得意之时应当纵情欢乐,莫要让这金杯无酒。
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
空对明月。
既然老天赐予我才能就必有用处,黄金千两一挥而尽
还 复 来。
烹 羊 宰 牛 且 为 乐, 会 须④
一 饮 三 百 杯。
还能再挣回来。
我们宰杀牛羊烹饪姑且作乐, 一次痛饮三百杯也不多。
⎣⎢⎡①君不见:是乐府中常用的一种夸语。
天上来:黄河发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势极高,故称。
②高堂:高大的厅堂。
③得意:
⎦
⎥⎤指心情愉快有兴致。
④会须:应该。
岑夫子⑤,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岑夫子和丹丘生啊! 快喝吧!别停下杯子。
与 君 歌 一 曲⑥
, 请 君 为 我 侧 耳 听。
我为你们高歌一曲, 请你们都侧耳来倾听。
钟鼓馔玉⑦不 足 贵, 但愿长醉不复醒。
鸣钟鼓伴奏,吃精美饭菜的豪华生活并不稀罕,只希望长驻醉乡不再清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自古以来的圣贤都默默无闻,只有那善于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 酒 十 千 恣 欢 谑⑧。
陈王曹植当年设宴平乐观你可知道,斗酒万钱也豪饮,宾主尽情欢乐。
主人何为言少钱, 径须沽 取对君酌⑨。
主人呀,你为何说我的钱不多?你只管端出酒来让我喝。
五 花 马, 千 金 裘, 呼 儿 将 出 换 美 酒,(我有)五花马,千金狐皮裘,快叫那侍儿拿去换来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⑩。
我和你们共同消解这绵绵不尽的愁!⎣⎢⎡⑤岑夫子:岑勋。
丹丘生:元丹丘。
二人均为李白的好友。
⑥与君:给你们,为你们。
君,指岑、元二人。
⑦钟鼓:古时豪贵之家宴饮以钟鼓伴奏。
馔(zhuàn )玉:形容食物珍美如玉。
⑧陈王:指三国时魏诗人曹植。
平乐:观名。
在洛阳西门外,为汉代富豪显贵的娱乐场所。
恣:纵情任意。
谑(xuè):喜乐。
⎦
⎥⎤⑨径须:只管。
沽:买。
⑩五花马:指名贵的马。
尔:你。
销:同“消”。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 客 谈 瀛 洲, 烟 涛 微 茫 信① 难 求; 越 人经常出海的人谈起瀛洲这个地方,都说大海烟波浩渺确实不易找到;吴越
语 天 姥, 云 霞 明 灭②
或 可 睹。
天 姥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云霞忽明忽暗(天姥山)有时可以看到。
天姥
连 天 向 天 横, 势 拔③ 五 岳 掩 赤 城。
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它)山势高过五岳,遮蔽了赤城山。
天 台 一 万 八 千 丈, 对 此 欲 倒天台山虽高一万八千丈,对着这天姥山,(却矮小得)像要
东 南 倾。
向东南方倾倒一样。
⎣⎢⎡⎦⎥⎤①信:确实、实在。
②明灭:忽明忽暗。
③拔:超出。
我欲 因 之 梦 吴 越,我想依据这个传说, 梦 游 一 趟吴越 之 地,
一 夜 飞 度 镜 湖 月。
湖 月 照 我在月光映照下一夜飞到了镜湖边。
月光将我的身影映在湖
影, 送 我 至 剡 溪。
谢 公 宿 处 今 尚 在,中,送我到剡溪。
当年谢灵运的住处至 今 仍 然 存 在,
渌 水④
荡 漾 清 猿 啼。
脚 著 谢清澈的溪流水波荡漾,山中的猿猴叫声极为凄清。
(我)脚穿谢
公 屐, 身 登 青 云 梯⑤。
公游山时穿的那种木屐,亲自攀登直入云霄的天梯(高峻陡峭的山
半 壁 见 海 日, 空 中 闻 天路)。
在半山腰就看见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高空中可以听到天
鸡。
千 岩 万 转 路 不 定,鸡啼鸣。
无数山岩重叠,道路曲折回旋,没有一定(的方向)。
迷花倚石忽已暝⑥。
熊 咆 龙 吟 殷⑦(由于)迷恋奇花,倚着山石,不觉天色已经很晚了。
熊在怒吼,龙在长鸣,
岩 泉, 栗⑧ 深 林 兮 惊 层 巅。
岩中的泉水在震响。
使幽静的树林战栗,使层层山岩震惊,
云 青 青⑨ 兮 欲 雨,水 澹 澹⑩ 兮 生 烟。
列 缺⑪霹 雳,乌云黑沉沉啊要下雨了,水波荡漾升起阵阵烟雾。
电光从云中决裂而出,使
丘 峦 崩 摧。
洞 天 石 扉, 訇 然⑫ 中 开。
青 冥⑬山峦崩裂。
仙府的石门,轰隆一声从中间打开了,洞中蔚蓝的天
浩 荡 不 见 底, 日 月 照 耀 金 银 台。
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的光辉照耀着金银筑成的宫殿。
霓 为 衣 兮 风 为 马,云 之 君 兮 纷 纷 而 来 下。
用彩虹做衣裳,把清风当作马,云中的神仙一个接一个地下来了。
虎 鼓⑭ 瑟 兮 鸾 回 车, 仙 之 人 兮 列 如 麻。
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仙人成群结队多得像麻一样。
忽 魂 悸⑮ 以 魄 动, 恍 惊 起 而 长 嗟。
惟猛然间(我)心惊胆颤,神志恍惚,一惊而起,不禁长声叹息,醒
觉⑯ 时 之 枕 席, 失 向 来⑰之 烟 霞。
来时见到的只有枕头床席还在,刚才梦中的烟雾云霞消失了。
⎣⎢⎡④渌水:清澄的水。
⑤青云梯:指直上云霄的山路。
⑥暝:日落,天黑。
⑦殷:这里用作动词,震响。
⑧栗:使动用法,
使……战栗。
⑨青青:黑沉沉的。
⑩澹澹:波浪起伏的样子。
⑪列缺:闪电。
⑫訇然:巨大的响声。
⑬青冥:天空。
⑭鼓:
⎦⎥⎤演奏。
⑮悸:心动,惊惧。
⑯觉时:醒时。
⑰向来:原来。
世 间 行 乐 亦 如 此, 古 来 万 事 东人世间行乐也是像梦中的幻境这样,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
流水。
别君去兮何
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告别诸位朋友离开(东鲁)啊,什么时候
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
才能再回来?暂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间,等到要行走的时候就骑上
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
它去探访名山。
怎么能低头弯腰侍奉权贵,使我不能舒心畅意,
开心颜!
高高兴兴地过日子呢!
李白诗歌艺术的主要特征,是善于运用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生动的比喻、自由解放的体裁和朴素优美的语言来表现他热烈奔放的思想感情。
他的诗主观色彩十分浓烈,感情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
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惊人的幻想,让人感觉到的却是极度的真实。
他的这一艺术手法在《将进酒》和《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得十分突出。
《将进酒》中“千金”“斗酒十千”“千金裘”等用一系列数字的夸张,表达了诗人狂放不羁的情感,同时又不给人以空洞浮夸之感。
《梦游天姥吟留别》则是用奇特的想象,为我们描绘出一个异彩纷呈、亦真亦幻的梦中境界。
夸张
夸张是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事物的某个特征,或揭示事物的本质,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情,用以讽刺或歌颂社会现实,起到感染读者的作用。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
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答:
【答案】①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
②这两句诗想象奇特,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姥.(mǔ)渌.水(lù)猿猱.(náo)金樽.(zūn)
B.欢谑.(xuè) 馔.玉(zhuàn) 剡.溪(yǎn) 万壑.(hè)
C.木屐.(jī) 石栈.(zhàn) 华.山(huà) 吮.血(shǔn)
D.将.进酒(qiānɡ) 千金裘.(qiú) 扪参
..(mén shēn) 訇.然(hōnɡ)
解析:选B。
“剡”读“Shàn”。
2.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姥连天向天横.横:直插
B.我欲因.之梦吴越因:因为
C.忽魂悸以.魄动以:而
D.须.行即骑访名山须:等待
解析:选B。
因:依据。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句是()
A.云青青兮欲雨B.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C.湖月照我影D.栗深林兮惊层巅
解析:选C。
A项,“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B项,“中”,名词作状语,从中间;D 项,“栗”和“惊”都是使动用法,使……栗,使……惊。
4.下列各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朝如青丝暮成雪B.会须一饮三百杯
C.钟鼓馔玉不足贵D.与尔同销万古愁
解析:选C。
A、B、D三项是夸张;C项是借代。
5.名句名篇默写。
(1)《将进酒》一诗中表现李白自信豁达、藐视金钱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进酒》一诗中表现李白藐视富贵利禄,但同时也有些消极避世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进酒》一诗中抒发李白怀才不遇之情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李白傲视权贵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2)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3)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二、阅读鉴赏
(一)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6~7题。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6.本诗前四句综合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试加以分析,并说明其作用。
答:
答案:作者用“天上来”的夸张手法,写出了黄河水的壮阔永恒,又用“朝如青丝暮成雪”写出了人生的短暂,同时又用前者反衬后者,进一步突出人生的纤弱渺小。
这样开头就营造了一个气势浩大的悲伤氛围。
两个“君不见”是呼告的手法,同时形成反复。
以“黄河之水”开头,引出对人生的感慨,是起兴手法。
7.有人认为文中“人生得意须尽欢”一句含有享乐主义的思想,因此应加以否定,你是怎样认为的?试谈一下你自己的看法。
答:
答案:这是作者的激愤之词,因为正直的他一生中基本上未曾“得意”过,因此他想用酒来解脱自己,这虽有消极成分,但是情有可原。
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作者思想中“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与乐观,不能因这一点就否定李白的思想。
(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8.诗人提到谢灵运的用意是什么?
答:
答案:诗中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过,
李白有意效仿之。
9.“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答案:这两句运用夸张手法反衬了天姥山的高大雄伟。
好处是能使读者通过形象化的对比,感受更加深刻。
(二)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注]。
【注】谢玄晖:名谢朓,南齐著名诗人。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两句中“金陵”点明了地点,“凉风发”暗示了季节,“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
B.“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的“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眼中”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暗示后面将要写的内容。
C.“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话中有“话”,意思是谢朓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
D.作者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看似信笔挥洒,未加经营,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愁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
解析:选B。
B项,“相接”是精神相通、心心相印的意思。
11.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二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答:
答案:诗眼分别是“摇”“滴”。
凉风吹来,江水摇动,影子跟着摇动,让人感到城也摇动起来;秋月皎洁,露珠坠落,仿佛是从月亮上滴落下来似的。
此二字化静为动,赋予画面动感,使静止的画面生动起来,情态逼真;又使本属平常的水、城、露、月等景物,呈现出不同寻常的情态,异趣横生。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
古风(其三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