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木版年画的色彩
杨家埠木版年画的色彩运用艺术探究
杨家埠木版年画的色彩运用艺术探究【摘要】杨家埠木版年画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色彩运用而闻名。
色彩在艺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传达情感和表现力。
杨家埠木版年画的色彩特点主要体现在色调明快、对比强烈、层次丰富等方面。
艺术家们通过色彩的变化和组合,展现出不同的主题和意境。
色彩的使用直接影响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通过巧妙的色彩搭配和运用,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不同色彩在杨家埠木版年画中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丰富了作品的内涵。
杨家埠木版年画色彩运用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望未来,色彩在杨家埠木版年画中的运用将继续创新,为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关键词:杨家埠木版年画、色彩运用、艺术探究、特点、表现力、搭配、象征意义、艺术价值、重要性、未来发展。
1. 引言1.1 介绍杨家埠木版年画杨家埠木版年画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起源于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杨家埠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
杨家埠木版年画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版画之乡和中国年画之乡。
杨家埠木版年画的特点在于线条流畅、造型简洁、色彩艳丽。
画面主要以传统民俗题材和神话传说为主,充满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
杨家埠木版年画在色彩运用上也颇具特色,运用红、黄、绿、蓝等鲜明的色彩,使画面充满生机和活力。
杨家埠木版年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色彩运用吸引着无数艺术爱好者和收藏家。
这种独特的色彩运用不仅丰富了画面的表现力,更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魄力。
杨家埠木版年画以其色彩斑斓、意境深远的艺术特点,成为中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1.2 色彩在艺术中的重要性在艺术中,色彩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段,它可以直接影响观众的情绪和感受。
色彩不仅可以赋予作品生动的视觉效果,还可以传达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通过运用不同的色彩,艺术家可以创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情绪,引导观众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色彩风格在儿童绘本创作中的运用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色彩风格在儿童绘本创作中的运用作者:严琰来源:《艺术科技》2012年第04期摘要:本文将通过对中国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色彩的艺术价值和审美特征进行剖析,研究朱仙镇木版年画色彩最典型的特征:原生性、色彩主观性。
并探讨其在儿童插画中的运用,如何在文化传承的同时创作了优秀的充实儿童绘本作品。
关键词:朱仙镇木版年画;色彩;儿童绘本儿童绘本是艺术家们专门为儿童所创作的、适合儿童欣赏的一种绘画艺术表现形式。
它承担着儿童审美教育和情感培养的重要使命。
近年来,随着儿童绘本市场黄金时期的到来,市场上充斥着这大量种类繁多的国外儿童绘本和粗制滥造的国内儿童读物,这不仅让我们思考:作为一个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绘本创作者,如何向孩子们宣扬我们传统艺术,如何培养孩子们的民族气质?如何创作出具有市场号召力的中国儿童绘本?在儿童作品的画面构成要素中,色彩总是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
朱仙镇木版年画乡土及其浓郁,民间情趣强烈,具有独特的地方色彩和纯朴古老的民族风情。
其特殊的用色方式、审美情趣以及色彩的上古哲学内涵都体现了中国民间美术和民俗文化的鲜明特色。
其中以色彩的原生性和主观性最为典型。
以下将对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用色方式及如何创造性运用在儿童绘本创作中进行一些探讨。
1朱仙镇木版年画色彩的原生性在儿童绘本中的运用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原生性表现在五行相生的用色理念,这是一种与中国传统哲学、宗教相关联的一种神秘的色彩理论。
其中黑,铜绿、槐黄、大红、章丹、葵紫为主色辅以苏木红、金色、银色为辅色。
虽然朱仙镇木版年画色调比较单一,没有过渡色,但是艺人们大胆的运用鲜艳而对比强烈的暖色调、色彩大面积的对比与衔接,形成了独特的色彩风格。
民间色彩中的“大红大紫”所显示出的一种俗性也从另一方面体现中国传统“大雅”的审美趣味。
例如:朱仙镇木版年画中的“刘海戏金蝉”的儿童刘海的人物形象设计就采用了色彩艳丽的纯颜色,衣着主要是以绿色的上衣、黄色的围巾、红色的裤子、带紫边的黄布鞋,加之多重纯色的纹饰装饰,把这些高纯度的颜色搭配在一起使画面的色彩艳丽,充分的把刘海这一儿童形象表现的活泼生动。
浅谈梁平年画的色彩美
浅谈梁平木版年画的色彩美——三峡民间美术考试题目梁平木版年画起始于明代嘉靖年间,发达于清代康熙、雍正时期,鼎盛于清末民初,已有近300年历史。
独树一帜,饮誉各地,表现出一种粗犷野俗、浑厚凝重的原朴之美,具有重庆山区人民那种淳朴敦厚气质。
梁平木版年画属于木刻水印年画,是梁平县为庆贺年节而印制的一种民间艺术品。
内容大体分门神类、神话故事、戏曲故事三大类。
与四川的绵竹年画、夹江年画并称西南三大年画。
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梁平年画的色彩情感浓烈、内涵独特、象征丰富,是装饰性极强的一个画种。
艺人们在色彩运用上既胆大又讲究,既强烈艳丽、火红热烈,又组织有序、和谐统一。
褚红、佛青、槐黄、黑色、品绿、桃红、紫色等高纯度、强对比的配色方法,再加上平涂的表现形式,这就必然形成强烈的装饰效果。
颜色相互碰撞、扩张、欢叫,倾泻着一种原始激越的亢奋情绪,谱写出绚丽丰满的色彩乐章。
梁平年画,除了遵循民族传统的色彩习惯之外,还有它自己的色彩世界和独具特色的设色方式。
年画艺人不具备如实模拟客观对象和表现三维立体空间的能力,他们选择了向寓意和传神的方向发展,以“三平效应”作为他们的主要创作方法。
三平效应是指运用平面构图、平面造型和平面设色的一种表现手法。
在构图上,他们不追求对物体的纵深感的表现,只作上、下、左、右位置的经营;在造型上不追求对物体立体感的表现,而是通过强烈、夸张的平面造型,努力营造平面产生的形式美感和装饰效果;在色彩上,不模仿物体表面自然色彩的真实,不表现物体的条件色和光源色,而是运用平涂的装饰色彩,突出和强化色彩自身的性格,运用色彩语言去揭示观念意识上的象征内涵,展示视觉形式的装饰风韵。
三峡民间艺人运用三平效应的手法,构成了一整套强烈、和谐、完整、统一的装饰风格,它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如果创作一幅民间年画,构图和造型完全写实,解剖透视都画得十分准确,但在设色时却用夸张的手法,将梁平年画强烈的色彩平涂上去,结果画面就显得很不协调,视觉效果极不舒服。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装饰特点浅析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装饰特点浅析摘要:本文从朱仙镇木版年画得起源和进展入手,由浅入深,着重分析了年画得装饰特点以及形成这种装饰风格得缘故,最后对朱仙镇年画得爱护和传承进行了一翻展望.关键词:朱仙镇木版年画;装饰特点年画是中国民间喜闻乐见得一种文化形式,是我国传统绘画中得一个独立画种,旧时人们盛行在室内贴年画,户上贴门神,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又由于它多于岁时年节张贴且满一年即更换,故因此得名“年画”.一、朱仙镇木版年画得起源和进展朱仙镇年画是我国四大年画产地之一.其历史悠久,被誉为中国木版年画得发源地,并对我国其他地区年画风格产生了深远得妨碍.原称“门神”或“码子”,外地商人也称其为“花货”,最早是由“桃符”演变而来得.它是在宗法“阴阳”理论,继承汉唐壁画风格,汲取历代民间艺术精华得基础上孕育而成得.最早起源于北宋都城东京(今开封),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得历史,据沈括在《补笔谈》中记载:“熙宁五年(北宋年号),上令画榻(吴道子画钟馗)镌版,印赐两府辅臣各两本,是岁除夕,遣入内供奉官梁楷,就东西两府给赐.”恰讲明了宋神宗时,皇宫和官府中就差不多有了粘贴钟馗年画得习俗.朱仙镇木版年画真正盛行是在明清两代,明中叶至清初时,朱仙镇已进展至人口20万,商号3000户,其中年画作坊有300多家,年画产品畅销邻近各省.而到了清末,由于黄河多次泛滥,专门是贾鲁河得淤塞,使朱仙镇迅速衰落下来,直至解放前,年画作坊仅存23家.近年来,由于有关部门加大对朱仙镇年画得爱护和传承力度,又重新被人们重视起来.2005年底,朱仙镇木版年画正式进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二、朱仙镇木版年画得装饰特点朱仙镇木版年画得内容多反映中原传统民俗文化,北宋时期得艺术风格多体现了京都官雅文化与市井文化并存得较为细腻得主流风格.而今天,我们看到得没有了北宋时代较为精细得总管和市井文化艺术风格,大体是对明清时代重新确立得艺术传统和风格特色得传承.要紧归结为以下几种特点:1构图饱满匀称朱仙镇木版年画差不多上继承了汉唐传统得构图方法,整个画面饱满、对称、紧凑、严密、上虚下实,留白较少.人物造型主次分明,匀实,对称,装饰性强,安排巧妙,符合情理,画面给人感受简洁而不繁琐.2线条粗犷简练朱仙镇木版年画用线有阴(粗),有阳(细),且阴阳对比强烈.尤其是在神像画得衣纹上,此种对比表现更为突出,富有生动得立体感.这种不拘泥于细致得用线手法,具有中原民族得淳朴、厚实、健壮、整洁之风度.3造型古朴夸张朱仙镇木版年画得事物造型,多突出主体得特点,如人物突出头部,一般头得比例为全身得13,乘骑人大马小,要紧人物大,从人小.在人物面部刻画上,多采纳白色,细而遒劲得五官中,又夸大了眉眼得比例,眉角上翘眼睛皮,且上眼睑处必印一弯金银色,使之生动传神,容颜古秀,这便是洒上得那层金银粉映现出得效果,此形式为朱仙镇所独有.且人物造型描画上也是正邪分明,如细端人物面孔,便可知人物性格.4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在用色上,朱仙镇年画多以暖色调为主,喜用青、黄、红.其色相饱和,套版平涂,鲜艳而醒目,又以红和棕、黄和紫得对比用来烘托节庆之喜.其特色是以墨压色,而非以色压墨,因而作品显得粗犷有力、稳重端庄.由于在印刷时采纳透明水色,因此套版印刷后,色彩上微显木纹,质感力度隐见其间.此外,朱仙镇木版年画得用色材料亦十分考究,用松烟,章丹,槐米做要紧原材料,精炼配置而成,使用这些天然颜料印制出来得年画,色彩浓重,鲜艳,没有虫蛀,久不脱色,亦不跑色,久存如新.5门神神码多,严肃端庄朱仙镇木版年画造型取材丰富,有来自三教(佛、道、儒)九流(上九流,下九流)得神仙和圣贤;七十二行业供奉得祖师;历代英雄人物、戏曲人物等,也有民间流传得脍炙人口得故事人物和寓意吉祥得事物等.尽管神码众多,但朱仙镇木版年画中出现最多确实是门神,门神中又以秦琼、尉迟敬德两位武将为主.那些大大小小得门神画中,两位武将或衣着不同,或形态各异:步下鞭、立即鞭、回头马鞭、抱鞭、竖刀、披袍等,不下20种样式.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另外得文武门神.文门神有五子、九莲灯、福禄寿等;武门神常是戏曲中得忠臣义士和各类英雄好汉.不同人得房门常贴不同内容得门神:已婚子女辈房门贴"天仙送子"、"连生贵子"、"三娘教子";中年人房门贴"加官进禄"、"步步莲生";老年人房门贴"松鹤延年"和"寿星"之类;青年儿童居室房门贴"五子夺魁"、"刘海戏金蟾"等.此外,朱仙镇年画套版印刷工艺上尚有一种独特得镂版印刷洗法.其先用素纸数张裱厚,融黄蜡浸匀,干后将需套印之处镂空,用色漏于画纸上.此乃民间古法印画之秘,已不传,唯见之于朱仙镇.关于朱仙镇得木版年画,鲁迅先生曾赞其曰:“朱仙镇得木版年画非常好,雕刻得线条粗健有力,和其他地点得不同,不是细巧雕琢.这些木刻非常朴实,不涂脂粉,人物也没有媚态,颜色非常浓重,有乡土味,具有北方木版年画得独有特色.”这几句话恰到好处得概括了朱仙镇年画得艺术特色.三、形成朱仙镇木版年画独特装饰风格得缘故自公元11~12世纪,北宋定都汴京(今开封)后,封建文化和礼制都达到了空前繁荣,当时得都城不仅是政治文化中心,依然全国得经济中心,都市得规模也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得壮大.当时北宋时期得京城人士在意识形态上拥有非常强得优越感,使得在文化艺术得内容素材以及表现手法上,都体现了大量得京都官雅文化因子.此外,传统得儒家思想一直以来得渗透和深入使朱仙镇木版年画画师们在附庸风雅得同时也深切关注周遭民众得一切生活,故出现了大量得反映中原传统民俗文化得年画作品.在北宋时期,艺术作品得风格多为官雅文化与市井文化并存得较为精细得主流风格,且这两种风格并行不悖得体现在年画得内容和表现手法上,由此我们也能够看出当时京都人得生活态度和生活状态是较为愉悦和轻松得.而“靖康之难”之后,汴京沦落,金亡北宋,此后得二百多年中,中原大地经历战乱,以及黄河水患等天灾人祸,使得人流离失所.开封所处整个中原地区得经济、文化都被毁坏得满目疮痍,包括手工业在内得各个行业百废待兴.一直到明代才重新进展.然而,经历了外族文化入侵这段时期得同时也差不多渗入了女真、契丹和蒙古等北方地区得文化,如今得艺术风潮失去了北宋时期精细得官雅和市井文化风格,而形成一种粗犷甚至比较粗糙得带有乡土味得文化传统与风格.正是这种文化得演变,使朱仙镇木版年画重新确立了它得艺术传统和风格特色.也是我们今天看到得朱仙镇木版年画,北宋灭亡后得汉人,褪掉了光鲜亮丽得“华服”,在外来文化得冲击下,思想上由矛盾转化为平静,然后由平静衍生出踏实谦卑得作风.至此在年画得艺术手法上保留了地道得北方特有得乡土气息,体现了中原民间文化传统得风格和艺术风味.北方人得质朴和坚韧,最终让朱仙镇木版年画得以洗尽铅华,给人淳朴清新得感受.四、朱仙镇木版年画得爱护和传承关于朱仙镇年画珍品,我们应该尽量加以抢救修复,使这份宝贵得文化遗产得以保存,从而作为观赏和借鉴得经典,因为它是中华民族优秀民间文化财宝得一份珍宝.只是单是爱护朱仙镇年画是远远不够得,假如不想让这份文化宝藏消逝,还必须传承和进展它.而朱仙镇年画更新进展得关键在于创作适时得作品,美术工作者应在此方面做一番探究,然后进行有打算得研究,以推进它得进展.从传统年画得表现形式上,也能够做一些汲取兄弟年画得优长,融入自己得艺术手法之中,成为新得营养.同时在现代室内装饰艺术上也多有表现.五、结语千百年来,年画不仅是年节一种五彩缤纷得点缀,依然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审美传播、信仰传承得载体与工具;也是一种看图识字式得大众读物;关于那类时事题材得年画,依然一种百性喜闻乐见得媒体.这种内容够得上百科全书式得民间艺术,包蕴着一个完整得中国民间得精神.而朱仙镇作为木版年画得发源地,其历史更是源远流长,它不仅向后人展示了独特得北方年画特征同时当之无愧为中国民间艺术宝库中得一颗明珠.。
木版年画色彩的象征与应用研究
木版年画色彩的象征与应用研究木版年画是中国传统年画的一种,以其手工细腻、色彩鲜艳、寓意深刻等特点而备受青睐。
在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中,色彩的运用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而这些色彩,不仅仅是为了美化作品,更重要的是它们代表了不同的象征意义。
红色是木版年画最常用的颜色,因为它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着好运、吉祥、祝福和繁荣。
因此,木版年画中常常出现红色的花、鸟、鱼、虫等元素,来表达美好愿望和吉祥祝福。
比如红鸟象征着幸福美满,红鱼代表着富贵吉祥,红鸳鸯则寓意着恩爱情深,红梅花则表达着坚强勇敢之情等等。
黄色也是木版年画中常用的颜色之一,代表着光明、温暖、富足和成熟。
在春节贴春联时,常常可以看到黄色的春联,以示祝福和欢庆。
在木版年画中,黄色的元素也常常出现,比如黄蜂则代表着招财进宝,黄花则寓意着青春永驻。
除了红色和黄色,木版年画中还有许多其他的颜色也有其特殊的象征意义。
比如绿色代表着生命和希望,常用于描绘花草树木等自然景物;紫色则代表着尊贵和神秘,常用于描绘皇宫内部或神话传说中的场景;蓝色则代表着清新、纯洁和公正,常用于描绘江河湖海等水系自然景色。
在实际的色彩应用中,木版年画也常常采用对比鲜明、配色和谐的手法。
比如红色和绿色、红色和黄色、蓝色和白色等,都是常用的对比色组合;色彩的饱和度和亮度也是需要掌握的,不同的色调可以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体现不同的情感和氛围。
总的来说,木版年画色彩的象征与应用是一门学问,需要艺术家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通过运用不同的颜色和色彩组合,艺术家们可以表达出各种不同的情感、寓意和思想,为人们带来更多的美好和欢乐。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颜色隐喻及文化现象探析
感受文化内涵。
同时,还要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提供相应的补贴,实行津贴制度等,激发传承人的发展积极性,让传承人自发地传承与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乡村的振兴发展。
为了保证文化基因的有效传承,还要制订规范性、多层次的人才培养计划,积极利用群众组织、政府组织的优势与条件,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力度,鼓励并引导传承人的发展。
对于具有传承意愿的人才,可以组织其参与教育培训,加强研习专修,并鼓励各领域人才参与其中,调动社会资源,大力开发并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文化的创新,从而达到发展的要求。
完善传承机制,是乡村振兴视域下推动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必备举措。
首先,应当确定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数量,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及传承人数量,大力倡导当地青年群体拜师学艺,并适当地给予青年群体以物质奖励,创造良好的传承氛围,以此扩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规模,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发展、推广创造有利条件。
在确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数量时,应注重制定合理的标准,可放宽认定标准,通过加强教育辅导和资金扶持,培养新一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
在认定程序中,不仅要注重个人的推荐和申请,还要积极组织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部门,以此提升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其次,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可以充分地为农民传承提供保护条件,并增强农民维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和产权的意识。
在制定法律法规中,应当全面明确损坏、践踏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责任。
再次,应完善人员职责,创造合法的保障条件,保证人才有充足的动力弘扬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同时,还应当结合实际情况与需求,调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政策,利用动态化的法律保护,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弘扬与传承。
在实际工作中,相关部门应认识到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现状,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发传统文化和技艺,及时做好申报工作,以此完善传承机制,保障传承人的切身利益。
木版年画
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门神
榴 开 百 子
新笙初试 童子手
持一把新笙,与笛 子校音。新笙谐音
2
年 画
“新生”,初试谐
音“出世”,寓意 为喜得贵子。
3
福善吉庆:童子手持扇子、戟、罄,天上有
蝙蝠飞舞,扇子取“善”字的谐音,戟的音应 “吉”的谐音,罄取其谐音为“庆” 。象征
年 画
福善吉庆。
福寿三多
这幅画应起名为‘子孙福寿图’,大家看这小
童子的左手拿着一个蝙蝠表示的是‘福’,仙鹤、
6
年 画
仙桃表示的‘长寿’,拨开皮的石榴表示‘多子多
孙’,右手抱着大仙桃,脑下枕着仙佛手表示‘多
寿’。所以应当叫‘子孙福寿图’ 。
蟠桃祝寿
以民间“三月三 蟠桃会,为王母娘上
6
年 画
寿”之意的民俗之说,
喻意蟠桃祝寿者永之
结
束
语
中国民间木版年画,是农耕文化的产物。它土 生土长,是农民自发的创造活动。他保持着原 生态、本土文化的特色,是中国版画史上一颗 璀璨的明珠。 中国民间木版年画,是民间一种寓意吉祥的艺 术形式,是追求喜庆瑞祥的观念性艺术。 中国民间木版年画,它风格鲜明、韵味独特、 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 宝。
神类、金童子、山水花鸟、戏剧人物、神话传说等,但喜庆吉 祥是杨家埠年画的主题。 杨家埠年画主要内容包括6大类: 1、过新年、结婚、农忙等风俗类; 2、年年发财、金鱼满堂等大吉大利类; 3、门神、财神、寿星、灶王等招福辟邪类; 4、包公上任、三顾茅庐、八仙过海等传说典故类; 5、打拳卖艺、升官图等娱乐讽刺类; 6、三阳开泰、开市大鸡、四季花鸟等瑞兽祥禽花卉风景类。
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和鲜明的地方 特色; 绵竹年画构图讲求对称、完整、饱满,主次分明,多样统 一; 色彩上采用对比手法,设色单纯、艳丽,强烈明快,构成 红火、热烈的艺术效果; 线条讲求洗炼、流畅,刚柔结合,疏密有致,具有强烈的 节奏感;而夸张、变形、象征、寓意的造型,更具诙谐活 泼的效果; 绵竹年画分红货、黑货两大类。红货,指彩绘年画,包括 门画、斗方、画条 。黑货,指以烟墨或朱砂拓印的木版拓 片,多为山水、花鸟、神像及名人字画,此类以中堂、条 屏居多。艺术收藏价值, 而且极具观赏价值,许多名人都曾收藏过朱仙镇的木 版年画。 鲁迅先生曾给予其很高的评价:“朱仙镇的木版年画 很好,雕刻的线条粗健有力,和其他地方的不同,不 是细巧雕琢。这些木刻很朴实,不涂脂粉,人物也没 有媚态,颜色很浓重,有乡土味,具有北方木版年画 的独有特色。”这是对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特色的很 好概括。
杨家埠木版年画的色彩运用艺术探究
杨家埠木版年画的色彩运用艺术探究杨家埠木版年画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起源于清朝,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它以木刻为主要工艺技法,运用古朴的色彩和独特的构图手法,表现出独特的民俗风情和艺术魅力,被誉为“东方的油画”,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在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制作中,色彩运用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不仅让作品更加生动鲜明,同时也展现出艺术家对于色彩运用的独特见解和创造力。
本文将从色彩运用的角度来探究杨家埠木版年画的艺术魅力。
一、红色的运用在杨家埠木版年画中,红色是最为鲜明和常见的一种颜色。
它不仅代表了喜庆和祥和,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有象征意义的颜色之一。
在年画中,红色通常被用来渲染传统的中国节日和民俗场景,如春节、婚礼等。
在人物服饰和建筑的渲染中也大量运用了红色,增加了作品的喜庆气氛。
而在情感和情绪的表达中,红色更是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它往往被运用在人物的面部表情和装饰上,带出了人物内心深处的热情和喜悦。
在杨家埠木版年画中,黑色通常被用来勾勒和加强作品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在绘画中,黑色的使用往往是最为考验艺术家功力和技巧的部分。
在年画中,黑色的使用不仅限于人物轮廓和细节的勾勒,同时也用来渲染建筑的纹理和细节。
在一些暗调和阴影的处理中,黑色的使用也让作品更加生动和传神。
相对于鲜艳明亮的红色,黑色的运用往往使得整个作品更加稳重和大气。
相对于红色和黑色,绿色在杨家埠木版年画中的使用相对较少,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却是不可忽视的。
绿色通常被用来表现自然风光和各种植物,如树木、草地和花园等。
在年画中,绿色往往被用来描绘乡村和田园风光,使得作品更具生机和活力。
绿色的使用也往往代表了希望和生机,为作品增添了一份清新和明朗的气息。
在杨家埠木版年画中,金色通常被用来描绘宫殿和庙宇等建筑,同时也被用来勾勒一些贵族和官员的服饰和装饰。
在民间传统文化中,金色往往代表了财富和尊贵,所以在年画中的运用也更多地呈现了豪华和华丽。
木版年画色彩之美
原 材料 、 价格 的制 约 , 得 它不得 不尽 量 使
省 工省 料 , 高度提炼概括。 年画施色 , 印 套
以平涂 为主 , 求在 有限的色版内套印出 力
丰 富斑斓 的色彩效果。 以色块 的大小或 或 近似 色的排列 ,使之对 比鲜 明而又和谐 。
从上述这个界定 中 , 我们可 以感觉得 到, 年画蕴含 着丰富的文化 因子和历史信 息 。与华夏 民族的风 俗紧密 地融合 为一 体, 通过 一年一度 的新春佳 节 , 凝聚 民族 的心路情结。传 承华夏子孙 的生活 方式 、
文化认同和精神 密码 。
年画作 为民间文化的一种载体 , 传承
着 伦理道 德 ;年 画是 民间文化 的一种 形 式, 而文化却是年 画的内核和灵魂 。著名
画家、 文学家 、 美术 教育 家丰子恺 先生在
了新年就罢 , 这样贴着 , 一直要看到一年 ,
每逢休 日、 工毕 , 或饭余酒 后 , 几个 老者 会 对着某张花纸儿手指 口讲 , 把其 中的故事 讲给 少年们 听 , 述 中还 夹着议 论 , 此 叙 借
神及其活跃 的创造 本能 ,是 民族风俗 、 审
美观念和 文化 品位 的反映 , 是远 古文化的
容 易“ 不透气 ” 有软 色在 中间 “ 开 ”就 , 界 , 舒服多 了。但这只是一般 的规律特 点 , 许
枯草 、 茅檐 、 衣、 脸环境 中 , 褐 黄 这几张 五
彩鲜艳夺 目的花纸真可使蓬荜生辉 、 喜气
谓之玄 , 地谓 之黄。 “ 五色” 的深层含 义为
金、 水、 土“ 木、 火、 五行 ”象征生命 的延 续 , 而旺盛 , 家兴 旺而发达。这就是年 画的 举 宏观颜 色 , 如就 门神 而言 , 受传统 文化积
木版年画色彩的象征与应用研究
木版年画色彩的象征与应用研究木版年画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木版年画中,色彩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元素,它不仅能够丰富作品的视觉效果,更能够传达丰富的象征意义。
本文将就木版年画色彩的象征与应用进行研究,探讨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在艺术创作中的实际运用。
一、木版年画色彩的象征意义木版年画的色彩丰富多彩,明亮鲜艳,常常以红、黄、蓝、绿等鲜艳明快的颜色为主,充分展现了民间艺术的生动活泼和独特魅力。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颜色往往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代表着吉祥、祥和、美好的寓意,具有辟邪驱鬼、护身祈福的功能。
红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有象征意义的颜色之一,它象征着喜庆、祥和和幸福。
在木版年画中,红色常常被大量运用,作为主色调来渲染整幅画面,展现出节日的欢乐氛围。
比如在春节的木版年画中,红色常常出现在灯笼、福字以及各种喜庆图案中,象征着一年的好兆头,祈求福禄寿喜。
红色在木版年画中的应用不仅仅是为了美化作品,更是通过色彩的象征意义来传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黄色也是木版年画中常见的主色调之一,它象征着富贵和吉祥。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黄色被视为皇家的颜色,具有神圣崇高的象征意义。
在木版年画中,黄色常常被运用在吉祥物、金元宝等图案中,寓意着财富和好运的到来。
黄色还代表着收获和丰裕,是一种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色彩,能够为作品增添生气和活力。
蓝色在木版年画中的运用也不容忽视,它象征着清新、自由和宁静。
在木版年画中,蓝色常常被用来描绘水景、山川等自然风光,给人以清爽的感受。
蓝色还代表着远方和未来,给人以遐想和憧憬。
在古代绘画中,蓝色往往用来描绘天空和江河湖海,给人以广阔和深奥的感受。
在木版年画中运用蓝色,不仅能够丰富作品的层次和表现力,更能够传达出美好未来的愿景。
绿色在木版年画中的运用也是非常常见的,它象征着生机、健康和希望。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绿色被视为春天的颜色,给人以勃勃生机和欣欣向荣的感受。
杨家埠木版年画的色彩运用艺术探究
杨家埠木版年画的色彩运用艺术探究杨家埠木版年画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起源于河北省的杨家埠村。
它是中国木刻年画的一种,采用木刻技艺,再以各种色彩进行装饰。
在杨家埠木版年画中,色彩运用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不仅体现了艺术家的审美情趣和技艺水平,同时也增加了作品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
本文将就杨家埠木版年画的色彩运用进行艺术探究,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
一、色彩在杨家埠木版年画中的基本运用杨家埠木版年画的色彩运用在设计上注重明快、明亮、纯粹。
它们是以黄、赭、褐、黑、红为主色调,运用了水粉、水彩、墨色等丰富的颜色,通过对比和搭配,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效果,使画面更加生动、形象。
在色调上杨家埠木版年画的色调非常饱和,给人以强烈的色彩冲击感。
杨家埠木版年画的色彩运用在造型上具有鲜明的特点。
在画面的造型表现上,艺术家充分利用了色彩的对比和搭配,用明暗对照、鲜艳的红、黄、蓝、绿等颜色,来增强形象的立体感和空间感,使画面更加丰富多彩,具有强烈的观赏性。
杨家埠木版年画的色彩运用还注重在绘画中表现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笔触和气韵,通过色彩的运用在画面上表现出了一种风格独特、别具一格的艺术效果。
在杨家埠木版年画中,色彩运用是艺术家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画面的色彩搭配上,艺术家注重在颜色的选择和运用上表现出情感的细腻和丰富。
比如在年画中,红色往往被用来象征着喜庆和美好的意境,而在一些风俗年画中,浓烈的红色往往被用来突出节日的热闹和喜庆气氛。
而在一些人物题材的年画中,黄、蓝、绿等色彩被运用得非常巧妙,使得画面更加富有生气和活力,使观者能够感受到作品所蕴含的吉祥、美好和生机勃勃的情感。
四、结语通过对杨家埠木版年画的色彩运用进行艺术探究,我们可以发现,在这一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中,色彩运用不仅是图案和造型的表现手段,更是情感和意境的表达方式。
正因为如此,杨家埠木版年画才能在色彩的魔力下,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浓厚的文化底蕴。
民间木版年画造型和设色的审美特征
钩金红莲
(一):强烈对比的色彩关系
1:同类色对比。为了表达作品的主题和渲染气氛,用同类色 组成画面使之色调在统一中求变化。 2:明度对比。在一幅作品中将大部分色彩的明度提高,以增 强画面的明亮感。例如娃娃、鲜花、美人题材的年画需要 造成画面活泼、轻松亮丽的气氛,艺人们就要将画中部分 颜色的明度提高,一是采用加白粉办法,二是采用轻盈透 明的水色套印法,以此来减弱色彩的“刺目感”和“沉重 感”,进而增加画面的透明感。
3:门神佛像类。
门神是较早流行的一种年画,它的主 要功能是驱鬼。它的色彩不像吉庆类 年画在同种(同类)色中求变化,而 是采用纯度较高的两组对比色作画, 如红—绿;蓝—黄;紫—黄。这两组 纯度较高且面积又基本相等的两色对 比后便产生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4:风俗时事类。
描绘农家生息劳作,生活情趣之类的 题材都属于风俗时事类。民间艺人们 把这些优美的场面记录下来再创造出 优美的意境,利用写实的手法为后人 留下了许多具有参考价值和欣赏价值 的画面。此类题材的设色与上述几类 题材的设色手法大同小异。只不过根 据不同时令、节气、地点和场面气氛 设色手法更趋自由化,但在主体色彩 的运用上还是倾向于热烈的暖色调, 即使是冷色调的画面也多加白色、粉 脂、嫩黄等明度较高的颜色,使画面 显得鲜艳亮丽。
“满”是民间木版年画构成
(三)线条造型特征
民间木版年画以线作为造型基础、以色填形。因此线条在民间木版年画中 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民间木版年画的艺人非常善于采用不同的线条表现不 同题材和不同对象。具体而言,描绘娃娃、美女、花卉题材的画面大都采 用细腻流畅的线条,便于更好地表现娃娃稚嫩的肌肤和美女婀娜多姿的形 态。 与此相反,表现门神武将和劳动场面的一些题材多采用刚劲有力的粗线。 例如门神、钟馗等神像,为了表现门神威严可怖的神态,把身披铠甲、手 持立锤的武将形象的用线表现得坚硬而扎实、线条粗犷简练、造型粗壮朴 实。在某些符画题材的年画中,还有将粗壮的线条和大块黑色相配合的手 法,线面穿插运用,能使形象产生出一种凶猛和威严感来,便是利用的线 面结合的表现手法。
滑县木版年画艺术特点研究
滑县木版年画艺术特点研究
滑县木版年画是河南省滑县的传统年画,其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色彩鲜明
滑县木版年画以色彩鲜明、艳丽夺目为特点。
艺人们在年画上采用了鲜艳的红、绿、黄等颜色,使得年画在视觉上非常吸引人。
在选色上,他们注重色彩的平衡和搭配,使得年画色彩饱满、互相衬托,给人以愉悦的感觉。
二、形象生动
滑县木版年画的画面富有生气,具有强烈的表现力。
画面中的动物、人物形象非常真实,表情、动作和神态都非常生动,形象传神。
制作时,若是动物形象则要突出其特征,在表现人物方面则注重面部特征和身体动作,让形象更加传神。
三、构图丰富
滑县木版年画的构图较为复杂,既有单幅画,又有多幅画构成的。
它们在设计时,通常考虑到视觉效果和故事的连贯性,让观众有一种自然的阅读和观看的体验。
构图不仅透露出绘画技法上的丰富性,还为年画注入了生命之力,以故事情节形式表现出来,画面富有节奏感。
四、民俗风情浓厚
滑县木版年画深受当地庶民欢迎,表现出浓郁的民俗风情。
年画取材自农民生活和民间传说,画面中表现了许多民俗习惯和神话传说。
例如,表现农家生活中醉卧茅屋、烧炉做饭等情景;表现农民的劳动,如耕田、放牧、打磨等;还有表现大庙会、婚礼、祭祀等宗教活动。
这些画面充满了滑县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生命力。
总之,滑县木版年画自古以来就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它的艺术特点富有气息和生命力,不仅有观赏性和记录性,更重要的是,它生动地记录了滑县的民俗文化,是滑县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试论朱仙镇木版年画色彩与造型特征
引论朱仙镇木版年画,具有概括、粗犷的造型和高纯度的色彩,而它们又被协调的放在一个饱满、稳定的框架中,这似乎又符合现代构成的原理,它的审美思想以及造型方法完全可以丰富现代平面设计的语言。
我国农耕时代所留传下来的民间美术工艺是一个非常丰富的领域,其本质就是千年农耕文明下满足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设计造物技术和思想。
这种朴素的设计造物文明既可以对现代设计予以启示,也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设计资源再次创造和利用。
朱仙镇民间木版年画是中国年画的鼻祖,它兴于宋,鼎盛于明、清,对天津杨柳青、江苏桃花坞、山东潍县等地民间木版年画的产生与发展都有着重大影响。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内容丰富,其制作采用了独特的镂版雕刻技法,手工水色套印,所用颜料为天然植物中草药炮制,具有防虫蛀、久不褪色的特点,史称“世界绝活”。
朱仙镇木版年画继承了汉唐壁画的技法,具有构图饱满、线条粗犷、形象夸张生动、质朴大气、色彩艳丽等艺术特点,富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淳朴的古老的民族风格以及原始意味极强的审美趋向。
深入研究朱仙镇木版年画的造型、色彩艺术,可以更好的认识这一优秀的民间文化遗产,对于充分体现出其自身存在的社会和经济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朱仙镇木版年画简史和现状(一)朱仙镇木版年画由来年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汉《风俗通义》载:“上古之时,有神荼、郁垒者,性能执鬼。
……除夕,饰桃人,垂茭苇,画虎于门。
”门前立桃木,在汉代已普遍,汉代以后门旁由立桃木神像简化为桃木板,并在桃木板上画神像或在桃木板上书字,称之“桃符”又称“仙木”。
随着佛、道、儒的融合,祭祀神的仪式就多起来,为适应祭祀的需要,就有了神像画,唐代吴道子就以画神像画著称。
唐时,门神形象改为秦琼、敬德。
宋时随着造纸和木版印刷的问世,桃符被木版印刷的门神画代替。
就是现今的木版年画。
现在的朱仙镇门神画与宋代门神画图样基本相同,可以确认是从宋代流传下来的。
(二)朱仙镇木版年画三起三落1、首次兴起与跌落朱仙镇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城南45里,这里相传为战国名将朱亥故里,亥居仙人镇,故名;又因南宋绍兴十年(1140)岳飞在此大破金兵而闻名天下。
《中国民间美术》——木版年画
特点——多用来张贴以增加节日喜庆气氛 。 文化意向——画中大都表现合家欢乐、人丁兴旺、
生活富裕等内容。表现时事和谐趣内容,以民间寓 言、笑话、历史故事等讽喻社会时事的 ,表现了周 围的生活和风情 。
三状元拜寿
有历史传说、戏曲故事。 艺术特色——武强年画以红、黄、绿为主色、线条劲
健,风格质朴粗犷,简洁明快。 文化意向——反映世代兴衰,褒忠贬奸、扬善惩恶,
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培养道德情操;新闻时事、里 巷传闻也是武强年画的一大宗,表现社会事态、风土 人情,不仅可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资料,同时广见 闻、长知识;兰竹博古,翎毛花卉都有喜庆色彩,别 有情趣,陶冶性情,装饰性强。
文化意向——表达了民众驱邪禳灾、迎福纳祥的观 念,它们或以象征寓意的形式,或以皆音、隐喻的 手法来表示吉庆祥瑞的意义。
二、根据年画的地区分布来分
(一)陕西凤翔年画 (二)天津杨柳青年画 (三)河北武强年画 (四)山西晋南年画 (五)山东杨家埠年画(六)河南朱仙镇年画 (七)江苏桃花坞年画(八)湖南滩头年画 (九)福建泉州年画 (十)广东佛山年画 (十一)四川绵竹年画(十二)云南贵州年画 (十三)山东高密扑灰年画
下详述☺
民间年画的分布在全国较为普遍, 彼此之间又相互影响、融合。同时, 各地区年画又有着较为集中的产地、 较大的产量和各自的特色。不同的 区域,年画的风格及印制技艺也各 不相同,地域特色十分明显。
(一)陕西凤翔年画 分布地——以汉中、凤翔、神木、莆城、长
安为中心。以凤翔年画为例。 发展历程—— 艺术风格——它保留了青铜器,汉画像石的
三、印刷
1、裁纸 将纸裁成印画所需要的相应尺寸;
杨家埠木版年画的色彩运用艺术探究
杨家埠木版年画的色彩运用艺术探究
首先,要谈到色彩运用,就必须了解色彩的语言特点。
在杨家埠木版年画中,色彩运
用具有以下特点:鲜艳、色彩冷暖层次分明、对比强烈、用色大胆、深沉、整体感强烈等。
这些特点概括了杨家埠木版年画中色彩运用的主要特征,可以看出,其色彩丰富多彩,突
出了中国民间节庆的热烈氛围与喜庆气氛。
其次,构图设计与色彩搭配也是杨家埠木版年画中色彩运用的关键所在。
在构图设计
方面,杨家埠木版年画常采用对称式布局、中心式构图,每个元素与整体主题的关联紧密。
在色彩搭配方面,首先要看到的是暖色调和冷色调的组合,以及颜色垂直和横向拼接,构
成了丰富的色彩和谐效果。
而且,其色彩的搭配往往也与表现主题紧密关联,如春节年画
多以红色为基调,突出喜庆、祥和气氛;中秋年画则以黄色为主色调,表现出收获成果的
喜悦之情。
此外,区域色彩选择与层次感也是影响杨家埠木版年画色彩运用的重要因素。
区域色
彩分配要求在风格完整的基础上让画面变得更加立体。
在画面会被分成不同的局部区域,
每个区域之间爱该有明显的界限,且各个部位应有属于自己的颜色体系。
层次感则要求不
同区域之间的颜色有分层次感和渐变感。
同时,色彩的纯度和饱和度也应当遵从一定原则
来达到艺术效果,较强的纯度会使画面感觉颜色非常纯粹,饱和度较高则会让颜色过于突出,失去谐和效果。
总之,杨家埠木版年画的色彩运用是一门非常丰富的艺术。
凭借其鲜明的特点、精湛
的技法和独特的风格,它在中国传统年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是中国民间年画的珍贵遗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木版年画的色彩论文摘要:在中国民间美术中,色彩已成为一种民间百姓思想感情最强烈的表达符号,它和整个民间文化一样具有一定的历史积累性,在这里运用到木板年画上,又是另一番光彩。
关键词:年画色彩民间美术在充满喜庆氛围的新年期间,我们随处可见的便是写有对来年憧憬的祝福语,它们以春联的形式出现在大众的视线里,这是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寻到的。
而在城市的个别家庭以及乡村大多家庭,你可以隐约寻到“年画”的影子。
简单介绍一些年画,它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在过去,它的制作人员都是些民间艺匠、画工,他们没有受到过正式的文化教育,只是为了生计才拜师学艺,所以年画技艺乃是师徒世代传承的手艺。
想当然,艺人们所交往的亲友,也都是农夫、渔樵等劳动大众,所以年画的题材大多围绕人民大众的风俗与习惯而展开,如此,它的作用就是寄托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可能这也是农村仍保持将新年贴年画这一传统风气保留至今的一个纯朴动机。
随着人们需求的扩大以及欣赏品味的提升,年画的制作手法有了很大的突破,现在的传统年画几乎都是以木刻水印为主,主体也开始偏向追求拙朴的风格与热闹的气氛,因而画的线条单纯、色彩鲜明。
内容上也开始丰富起来,从原来的门神,发展到有花鸟、胖孩、金鸡、春牛、神话传说与历史故事等,这些事物同样都表达了人们祈望丰收的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
纵观年画的历史,它们最早是以门神形式出现的,经历了两千多年,时至今日门神仍未衰落褪色,所以可以说年画这一画种在我国绘画史上寿命最长。
翻看汉代文献,就已经有了门神之记载。
例如蔡邕的《独断》中便有记载:十二月岁竟,常以先腊之夜逐除之也,乃画荼、垒并悬苇索于门户,以御凶也。
到了隋唐时期,门神内容发生了变化,并融合儒、道、释等宗教色彩,显示出世俗化的端倪,例如门神中开始出现妇女、美人等世俗形象。
在对民间年画的原始称呼方面,各个朝代亦有其不同的叫法:宋朝叫“纸画”,明朝叫“画贴”,清朝叫“画片”。
直到清朝道光年间,在文人李光庭的一篇文章中寻到:“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
”于是年画便由此定名,并一直沿用到今日。
查证目前保存最早的年画要数宋朝出版的《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绿珠这四位宋朝的美女,因此这幅年画也叫做《四美图》。
细细体味这些保存完好的年画,我们不得不惊讶于古人在制作年画方面的高超技艺,从而也让我们想象它上色后是否会更加出色。
中国的民间美术色彩是一个庞大神秘、源远流长的色彩系统,而民间木版年画的色彩运用重在关注主观直觉以及色彩的象征意义。
独特的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合成为民间木版年画诞生的背景和土壤,这也是促成木板年画色彩理念不同于其他绘画种类的原因。
今天我们学习到的多是西方绘画和中国传统绘画,知道西方绘画利用的是条件色,中国传统绘画运用的是固有色,而木板年画却不一般,它多用原色,这正是由年画以木版套印着色的制作方法所要求的。
中国的民间美术源于本土,来自民间,对心灵世界的持久呵护,对生命的深层关怀和追问,使得民间美术色彩顽强的延续着本源的品味特征。
从原始的图腾崇拜、宗教神明的敬畏到祖先崇拜、生殖崇拜,无不体现出人们对生命和生存的渴求。
这种强烈的精神祁盼诉诸于民间美术的色彩中,这便促成了其永不枯竭的生命活力。
我们多看到民间木版年画中将红、黄、蓝、白、黑单纯的色块重复并置,很难想象年画制作者会将色度饱和的大红大绿直接对比,不过却能强烈的感受到年画中体现的激扬节奏,我想那也正昭示了生命的蓬勃,这种色彩几乎是对生命的激情演唱。
一、民间美术(木板年画)色彩特征中国传统色彩的应用虽然不像现代西方有其科学意义上完整的理论解释,但是它也有适合自身应用的色彩系统。
就木版年画来说,它充分体现着五行八卦观的色彩观。
传统的五行对无色,具有世代相传,约定俗成的象征意味。
李泽厚先生在他的《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一书中指出:“五行的起源看来很早,卜辞中有五方(东、南、西、北、中)观念和五臣字句;传说殷商之际的《洪范·九畴》中有五材(水、火、金、木、土)的规定。
到春秋时,五味(酸、甜、甘、辛、咸)、五声(宫、商、角、征、羽)、五色(红、黄、黑、白、青)以及五则(天、地、民、时、神)、五星、五神等等已经普遍流行。
”由此可见,贯穿于五行之中的五色结构已经具有了确定的自我运动和自我调节的内在功能。
五行色彩作为中国传统的“正色”、吉祥色,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完美、和谐、符合自然规律的综合体现,在民间广泛使用。
西方传统色彩体系的基础,是由大自然的光所决定,既对立又统一的冷暖色彩色调,以光的变化为条件,形成条件色的色彩观念。
中国画的色彩体系坚持以阴阳观,五行观与八卦观为基础的观念色彩体系。
而民间木版年画中的色彩以红、黄、蓝、黑、白五色为设色基础,不局限于随类敷彩,而是根据题材内容,以民族传统的色彩感情具体应用。
可以说,五色体系作为华夏民族色彩体系的“正果”,主宰民族色彩意识近三千年,成为华夏民族美学观的基础。
1、木版年画的色彩具有单纯明快,饱和强烈的特征,呈现出乐观向上、自信阳刚的豪气和质朴纯真的乡土气息。
民间美术是农耕文化的产物,民间艺人们在没有农务的时候自发自觉的创造一些艺术品,所以民间艺术统一于民间百姓乐于接受的形式中,符合大众的审美口味,可以说是农民画给农民看的,因而不受上层意识形态的左右,大胆布局、直抒胸臆、不为客观物象和条条框框所局限,主观而直觉,重理想、重感情、重心象,所以这种色彩表达便显得自信而天然。
但是有了物质条件的限制后,民间美术色彩反而显得质朴古拙、粗放大气、强烈生动而不失和谐。
尽管被“经史子集”视为“粗俗”、“鄙浅”,只能“悦妇孺”,但它依然热情,像田野里的葵花一样的灿烂美丽,饱含着对生命和生活的炽热。
在年复一年平淡艰辛的农耕生活中,那些贴在墙上、木门上红红火火的年画色彩点燃了世世代代人们对生活的希望和热情。
2、木版年画的色彩独立而自成体系,具有程式化,大众化的特点。
民间年画是中国民间美术中较大的一个艺术门类,它从早期的自然崇拜和神祗信仰逐渐发展为驱邪纳祥、祈福禳灾和欢乐喜庆、装饰美化环境的节日风俗活动,表达了民众的思想情感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民间年画历史源远流长,有着较多的产地,流行也十分广泛,通俗普及,而且拥有大量的读者,曾经有过颇为兴盛的发展。
无论是题材内容、刻印技术,还是艺术风格,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它不仅对民间美术的其他门类曾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与其他绘画形成相互融合成为一种成熟的画种,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
3 、木版年画的色彩是由单一到多样发展,并在色彩观方面一直保持着主观意向性。
年画的色彩在为了满足大众的欣赏水平而不断丰富的过程中,它仍然继承着传统绘画尤其是工笔重彩人物画、宗教壁画的绘色方法,同时还吸收了传统的其他民间艺术创作的崇尚原色,艳丽的色彩,争取做到色彩明快清新的特点,综合了上面的优点而形成年画色彩自身的独特风格。
一般来说,为了迎合新年的喜庆欢快气氛,年画往往会被涂绘得火红热烈,特别是注重装饰趣味,它不求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花草、动物等的本色符合,而是遵从“年画要新鲜,才能中人意”的原则。
原始的年画最注重的色彩是红色,因为红色象征着喜庆吉祥,后来的色彩才逐渐丰富,出现了五行色彩,但是各个地区的风俗、生活环境、审美观念等差异,而各自形成特色。
例如杨柳青年画多运用中间色,色调柔和、清丽;陕西,山东等地的年画色板少、色块整、色彩强烈、对比鲜明。
4、木版年画的色彩具有强烈的地域性,时代性的特点。
宋代的年画色彩的由来多是用植物和中药泡制,据史料记载,最多的一种颜色用二十余种植物和中药。
这种方法制作出来的色彩优点就是经久不褪、日照不衰,这便是古代民间颜料制作的秘诀之一。
还有的地方用苏木红、藤黄等植物颜料,石青、石绿等矿物颜料,这些皆来自地方生产习俗,为的也是取色方便。
根据一些年画不同的色系差异,我们也可以很容易分辨它们的产地,例如福建漳州盛产漳丹,所以那个地区的年画画面多以红色打底;广东盛产银珠,所以年画中多用“铜衬”、“纸写”等剪纸手法,有金裹银嵌的效果。
5、木版年画的成色过程有其一定的要求,切不可以将不协调或者犯冲的色块摆在一起,可见对年画的上色也算是一门大大的学问。
在搭配颜色方面,民间艺人有自己约定俗成的一首配色歌:“软靠硬,色不愣;黑靠紫,臭狗屎;红靠黄,亮晃晃;粉青绿,人品细;要想俏,带点孝;要想精,带点青……”民间画工把大红、深绿、深蓝、黑叫作“硬色”,把淡灰或加粉的天蓝、粉红、粉绿、淡黄等称作“软色”。
画文戏出或者姻缘奇遇或者问世典故,其中尤其是妇女和书生形象应该多运用软色,以显清丽,但是为了突显软色的特点,画工们往往会在人物的衣领,袖口,裙边等细微部位加上一点硬色,这样一来就可以衬托出粉面娇嫩之感,人物也显得精神。
在对不同年龄段的年画人物,着色也有一定的要求,例如画少女的时候,要使她们穿红戴绿;画少妇的时候,要给她们加上黄衣或黄巾,这样才能显示少妇的显贵;画孤寡者的时候,应该给他们配上青色的衣服,这样才显得肃穆;画老年人的时候,他们多被套上赭墨或褐色的衣裳。
二、民间美术(木板年画)色彩的意义“色彩是第一视觉形式”,如果缺失色彩,仅仅依靠中国传统的墨色浓淡来表现中国人的审美观念,那么中国艺术将是单调和苍白的。
而民间美术所呈现的多样色彩,正是当代中国艺术急需的色彩缺失处。
现代的中国艺术家多学取西方色彩的处理方式,将光影和冷暖的色彩运用的淋漓尽致,却忽视了我们的本土文化资源。
当代中国画只有嫁接上中国传统民间美术的色彩,才能做到更加纯正,更加具有生命力。
现代人看中国水墨画,难免会将其看成是正襟危坐,不苟言笑的“老人艺术”,而我们现在关注最多的民间美术具有本真、鲜活、蓬勃向上的色彩,要是将民间美术的色彩与现代中国画的色彩追求结合为一体,那么也许传统古老的中国画便会返老还童,重获新生。
“长久以来不过是一种偶然,只任由画家主观的主宰”,不少西方艺术家这样看待色彩,而中国的民间美术色彩恰好契合了这种感觉,一眼望去,给人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原色的强烈对比,鲜艳活泼,充满了时代感。
要是单单的以水墨与纸张的留白进行色彩对比,很快就会使观赏的人产生视觉疲劳,而中国民间的色彩就注意到了这一点,它利用红、绿、黄、紫为互补色,形成最触目的色相对比,这样一来,画面的色彩在冲突对比中显得单纯强有力。
目前中国画要想在色彩反面得到突破,就要学习传统色彩中对比色的和谐,这也是色彩时代不可缺少的品格特征。
在木版年画的发展方面,面临了很多变化,就色彩方面,以前的年画都是艺人们一幅一幅手工上色,到了木刻水印技术发展成熟以后,年画就很少全幅手工上色了。
年画过去作为一种家庭副业式的工作,生产出来是要卖给广大老百姓的,过去千家万户都在贴木板年画,每年都在生产年画,集市上也有几百家都是在做批发,但是现在手工印的木板年画被那些胶印的年画给慢慢取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