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平亚院士)探讨:大幅度提高我国煤层气井单井产量
罗平亚_提高探井钻井成功率的几点看法
![罗平亚_提高探井钻井成功率的几点看法](https://img.taocdn.com/s3/m/7b5ed4fc04a1b0717fd5ddb0.png)
提高探井钻井成功率的几点看法罗平亚(西南石油学院,四川南充 637001)提高探井成功率是加快勘探速度,提高投资效益,降低投资风险的关键,是当前世界油气勘探重点研究和攻关的重要技术内容。
它包括地质方面和钻井、完井、测试工程方面两部份内容。
这里重点谈谈有关提高探井钻井成功率的几点看法。
提高探井钻井成功率是提高探井成功率的关键和必要的条件,也是现在国内外油气勘探和钻井工程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1 探井钻井成功率的两点基本要求(1) 按探井设计要求按时、保质的打成探井需做到:① 钻穿和钻达设计要求的所有目的层,钻达到设计井深和层位。
② 按时完成钻井完井任务。
③ 井身质量好,满足各种测试要求。
④ 钻井成本合理。
(2) 取全、取准所要求的各种资料,特别是防止油层损害,以利于发现和评价油气层。
2 提高探井钻井成功率的主要技术难题提高探井,特别是深探井和复杂地质条件(例如,山前构造)探井的钻井成功率,是目前我国以至于世界都没能很好解决又急待解决的问题。
它的技术难题很多,虽然与钻井,探井和生产井所遇到的问题相同,但探井远比生产井、开发井困难得多,但究其根源,主要与以下两点有直接关系:(1)井下地层情况掌握不准确,钻井工程的工艺技术各项措施的实施和控制,只能建立在预测和实际施工的现场判断上,而且以判断为主。
由于目前地层预测技术还未完全过关,而现场判断主要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从而使探井本身也带有强烈的现场探索、试验性质,使一般钻井中常见的技术难题,尤其是钻遇高压盐水层、井壁不稳定、压差卡钻…等,变得更为困难和复杂,以至捉摸不定,难以解决,从而大大妨碍了探井钻井成功率的提高。
实践已经证明,如果预测准确,或现场施工中井下情况判断准确,凭国内外现有的钻井、泥浆技术水平,探井钻井的各种技术难题,绝大多数是能够解决的。
因此,问题主要还出在预测和判断不够准确上,这种不准确不仅是我国目前判断和预测技术采用的手段、方法和技术还有待发展和进一步提高,而且当前更重要的是我们判断和预测所依据和应用的一些概念和观点也应该修正、更新、发展和完善,这对于应用现场经验准确判断井下情况,更为重要。
我国“十四五”煤层气勘探开发新进展与前景展望
![我国“十四五”煤层气勘探开发新进展与前景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d54f7e7f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94.png)
我国“十四五”煤层气勘探开发新进展与前景展望吴裕根;门相勇;娄钰【期刊名称】《中国石油勘探》【年(卷),期】2024(29)1【摘要】煤层气开发有助于推动我国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我国煤层气开发已基本实现产业化,但受理论技术等因素制约,发展规模与丰富的资源条件不匹配。
“十四五”以来,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取得5个方面的新进展:一是我国开始进入深层煤层气规模开发新阶段,煤层气产量增速明显加快;二是深层煤层气勘探开发取得重大突破,极大拓展了产业发展空间;三是老气田低效区、薄煤层等难采资源增产改造效果显著;四是与“十三五”期间相比,攻关领域由中—浅层煤层气为主转为以深层煤层气为主,以水平井大规模分段压裂技术为代表的煤层气理论技术在地质认识、钻完井、压裂、排采四大关键环节均取得重大创新,产气效果明显提升;五是煤层气产业发展政策环境持续优化。
初步研判,我国深层煤层气资源丰富,埋深大于1500m的煤层气资源量约是1500m以浅的资源量2倍以上;我国已探明煤层气储量以中—浅层为主,但采出程度仅为7%,剩余资源规模可观,而老气田还发育丰富的薄煤层气,已证实是现实接替资源。
因此,深层煤层气的重大突破和老气田增产改造的成功成为引领我国煤层气产业加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发展前景良好。
在综合多家机构和专家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研究认为我国煤层气产量2025年有望达到100×10^(8)m^(3),2035年达到300×10^(8)m^(3)。
但我国煤层气快速发展面临着深煤层、薄煤层等新领域煤层气地质理论认识有待深入系统研究,深层煤层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仍处于攻关阶段,产业发展政策支持力度仍有待完善等挑战。
因此,建议加强新领域煤层气风险勘探和选区评价、加强高效勘探开发理论技术攻关以及加强煤层气产业政策支持和发展引导。
【总页数】13页(P1-13)【作者】吴裕根;门相勇;娄钰【作者单位】自然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相关文献】1.东北地区煤层气勘探开发现状与前景展望2.我国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现状及前景展望3.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研究现状及六盘水地区煤层气开发利用前景初探4.中国深层煤层气勘探开发进展、关键评价参数与前景展望5.鄂尔多斯盆地长7 页岩油勘探开发新进展及前景展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院士为我市科技成果把脉
![院士为我市科技成果把脉](https://img.taocdn.com/s3/m/7421b7f1aef8941ea76e052a.png)
院士为我市科技成果“把脉”
——石油钻井研究所5项科技创新成果通过院士专家鉴定
近日,包括中国工程院罗平亚、顾心怿院士在内的2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北京,对我市石油钻井研究所自主研发的“SSX-C型超大尺寸尾管悬挂器的研发”等5项科技创新成果进行了省级鉴定。
院士专家们认为,5项成果均有多项创新,共拥有6项国家专利和2项国际发明专利,成果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指标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德州石油钻井研究所隶属于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成立于1965年,是集科学研究、产品研发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科研机构。
近十年来,该研究所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76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其产品在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系统的20多个油田推广应用,并且出口美国、加拿大、中东、中亚、非洲等国家。
此次成果鉴定会聘请的两位石油工程技术专家均于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其中罗平亚院士任西南石油大学校长,顾心怿院士担任胜利油田首席专家,都长期从事石油勘探工程技术及研究设计工作。
两位院士对我市石油钻井研究所通过产学研相结合,自主创新,快速掌握世界先进的勘探开发技术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并认为
此次鉴定成果的广泛应用及大规模推广,不但有利于提升我国的能源科技水平和企业实力,而且将对石油行业勘探开发的科技进步产生深远的影响。
鄂尔多斯盆地韩城区块煤层气老井挖潜技术及应用
![鄂尔多斯盆地韩城区块煤层气老井挖潜技术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22fc43a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e9.png)
鄂尔多斯盆地韩城区块煤层气老井挖潜技术及应用王成旺;冯延青;杨海星;王伟;熊先钺;车延前【摘要】综合运用地质、压裂及排采动态等资料研究了韩城区块部分煤层气井低产原因,认为储层物性差、断层影响含气量和含气饱和度、多层开采临近水层被压裂沟通、开发井网不完善、越流补给导致储层不能有效降压、局部构造煤发育使煤层压裂造缝难度大并且排采煤粉堵塞渗流通道是造成煤层气井低产的主要因素.通过技术攻关,形成了跨层压裂、封层堵水、酸化解堵、修井工艺优化、加大排采强度等针对性的老井挖潜技术.通过现场试验表明,系列挖潜技术在韩城区块现场应用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了单井产气量,对该区块及其他类似地质条件区块的煤层气开发具有一定指导作用.【期刊名称】《煤田地质与勘探》【年(卷),期】2018(046)005【总页数】7页(P212-218)【关键词】低产井;不同因素;跨层压裂;封层堵水;酸化解堵;排采强度【作者】王成旺;冯延青;杨海星;王伟;熊先钺;车延前【作者单位】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102;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102;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102;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102;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102;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1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1中国煤层气产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初具规模。
沁水盆地及鄂尔多斯盆地东缘逐步成为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的主战场。
韩城煤层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是中国西部第一个规模开发的区块,目前已有排采井600余口,整体开发效果较好,但仍然有部分井投产时间长,单井产气量偏低甚至不产气。
因此,如何提高单井产气量,已经成为当前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有众多学者提出提高煤层气井单井产气量方法,罗亚平等[1]提出打鱼骨刺分支井,体积压裂等提高单井产气量;任付平等[2]、郭红光等[3]提出利用微生物提高煤层气井产气量;刘贻军等[4]提出利用改善钻井液、采用欠平衡钻井和羽状水平井钻井技术来提高单井产气量;陈振宏等[5]提出变排量压裂施工及科学的排采管控提高单井产气量。
影响煤层气单井产量的关键因素分析
![影响煤层气单井产量的关键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6265a8b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df.png)
煤层气单井产量是衡量煤层气开 发效果的重要指标,也是制定煤 层气开发计划和调整开发方案的 重要依据。
煤层气单井产量的影响因素
煤层厚度和煤质
煤层厚度和煤质是影响煤层气单井产量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煤 层厚度越大,煤质越好,煤层气单井产量越高。
煤层含气量和渗透率
煤层含气量和渗透率也是影响煤层气单井产量的关键因素。煤层含 气量越高,渗透率越好,煤层气单井产量越高。
在煤层气开采的不同阶段,由于地质条件、开采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单井产量存在明显 的差异。
采出阶段对煤层气单井产量的影响具有阶段性特征
在煤层气开采的不同阶段,产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不同。
采出阶段与采出程度的关系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采出阶段与采出程度相互 关联
采出阶段和采出程度是相互关联的,不同采 出阶段对应不同的采出程度,从而影响煤层 气单井产量。
优化工程设计与施工
总结词
合理的工程设计与施工是提高煤层气单井产 量的关键。
详细描述
根据地质勘探与评估结果,优化煤层气开发 工程的钻井、压裂、排采等工艺设计。采用 先进的钻井技术和设备,提高钻井效率和煤 层气开发效果。优化压裂方案,提高煤层气 在压裂过程中的解吸和扩散效果。加强排采 管理,合理控制排采速度和压力,提高煤层 气的采收率。
04 采出程度与采出阶段对煤 层气单井产量的影响
采出程度对煤层气单井产量的影响
采出程度越高,煤层气单井产量越低
随着煤层气的不断开采,煤层中的压力逐渐降低,导 致产量下降。
采出程度对煤层气单井产量有直接影 响
采出程度越高,煤层气单井产量受到的影响越大。
采出阶段对煤层气单井产量的影响
不同采出阶段煤层气单井产量差异明显
采出阶段与采出程度对产 量的综合影响
页岩气开发短期内难见盈利回报
![页岩气开发短期内难见盈利回报](https://img.taocdn.com/s3/m/d1621d74b307e87101f69670.png)
页岩气开发短期内难见盈利回报
页岩气公开招标的公告一出,各家企业纷纷开始为进入页岩气开发市场做准备。
然而,就我国目前的技术条件及经验来看,页岩气开发短期内难以看到盈利回报。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工程专家组召集人罗平亚院士称,假如政府不进行补贴,目前进行页岩气开发只能亏损,我国页岩气开发与政府的相关政策有很大关系,需要符合国家的整体战略考虑与布局。
罗亚平认为,目前市场热捧页岩气的现象与20 年前国内开发煤层气的情况类似,有实力的企业积极参与页岩气招标主要是为了抢占资源先机。
最先开采出煤层气的也是美国,当时的产量达到了几百亿立方,比天然气产量高。
过去20 年,我国在煤层气开发上的资金投入已超过千亿,但开采效果并不理想。
截至目前,我国为开采煤层气已打井上万口,但产量仍然十分有限。
以2011 年为例,国家计划是开采达到50 亿立方,去年的实际开采量仅为22.8 亿立方。
从美国页岩气开发改善能源格局的角度来说,页岩气开发对我国的能源格局改善将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但美国建立的相关开采方法和理论,并不可以完全适用与我国的页岩气开发。
从技术层面看,美国目前采用的水平井压力技术,对水资源的依赖过大。
一个页岩气项目需要2 万方水,得挖一个能蓄2 万方水的蓄水池,再加上相关的设备和机器,项目占地至少有4 个足球场那么大。
而我国页岩气主要分布在丘陵及山区,土地和水资源紧张都限制了我国照搬美国的开采方式。
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590415ac284ac850ad0242d5.png)
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作者:朱海斌来源:《科技与企业》2013年第16期【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我国煤层气产业的发展现状,结合我国最近实行的国家政策和我国国情,分析了我国煤层气产业的发展规划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煤层气;发展规划;发展前景;勘探开发目前,世界已经步入了能源短缺年代,煤层气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能源,已经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就像石油天然气一样,慢慢的被人们开发利用,并且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
我国的煤层气资源非常丰富,开发利用的前景广阔。
煤层气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是我国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其开发利用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未来的发展潜力非常大[1]。
我国的“十一五”规划提出,要重视开发利用我国的煤层气资源,这说明了政府对煤层气资源非常重视,所以政府对煤层气的规划,确保了煤层产业的快速发展[2]。
1、煤层气产业发展前景分析1.1资源分布和市场需求从煤层气的资源分布来看,我国的煤层气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该地区经济发达,对资源的需求量大,中东部地区的煤层气占到了全国煤层气储量的75%左右,这很利于建成煤层气能源基地。
中东部地区的石油、煤炭资源匮乏,天然气资源也很短缺,那么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势必改变这种能源供应方式。
由于我国煤层气通常埋藏较浅,大部分分布在1500m以上,这种深度有利于开发利用。
从储存的地层来看,接近9%的资源储存在石炭纪和侏罗纪地层中。
该地层的煤层分布通常稳定,煤层厚度较大,煤质和渗透率相对也很好,这都利于煤层气的开发和利用,地质条件非常优越[3]。
二十一世纪,我国提出了开发西部的战略方针,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改变东部资源匮乏的现状,我国先后建造了多条西气东输管道。
管道从西部通往东部,先后途径八个省份,也穿过部分煤层气地区,管道的建设有利于煤层气的大规模开发利用。
1.2政策扶持国家部门召开过多次会议,探讨我国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并且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都促进了我国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同时也加快了开发利用的步伐。
我国煤层气产业技术现状与发展方向
![我国煤层气产业技术现状与发展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d1218a2c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de.png)
我国煤层气产业技术现状与发展方向煤层气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清洁能源的大力推广和应用,煤层气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煤层气产业在技术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本文将从我国煤层气产业技术现状和发展方向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我国煤层气产业技术现状目前,我国煤层气产业在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在勘探方面,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适合我国煤层气地质特点的勘探技术体系。
在开采方面,我国已经成功研发了多种煤层气开采技术,如水平井、定向井、多分支井等,有效提高了煤层气的开采效率。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煤层气产业在技术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技术研发水平不够高,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二是技术装备水平相对较低,部分关键设备仍需进口;三是技术人员素质和技术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二、我国煤层气产业技术发展方向针对以上问题,我国煤层气产业技术发展方向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
加大科研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煤层气产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提高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
提升技术装备水平。
加强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合作,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装备,提高我国煤层气产业技术装备水平。
加强人才培养和管理。
加强煤层气产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管理,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和技术管理水平,为煤层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煤层气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高端、高效、环保的煤层气产业,提高我国煤层气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综上所述,我国煤层气产业在技术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加强人才培养和管理,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煤层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提高煤层气产量技术研究与试验的开题报告
![提高煤层气产量技术研究与试验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581af36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9e.png)
提高煤层气产量技术研究与试验的开题报告
题目:提高煤层气产量技术研究与试验
一、研究背景
煤层气是指在煤层中储存的天然气,其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是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战略性选择。
然而,由于煤层中天然气的赋存形式复杂,煤层气产量一直被限制。
因此,需要采用新的技术手段,提高煤层气产量,以满足能源需求。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提高煤层气产量的新技术,通过试验验证其可行性,为煤层气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综述:对目前国内外煤层气产量提高技术的发展现状和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和分析,明确煤层气产量提高的技术路线。
2.试验设计:根据研究目的和综述结果,设计煤层气产量提高的试验方案。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煤层气水平井的布置方式、煤层气提取方式、局部增压技术等。
3.试验实施:按照试验方案,对实验对象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四、预期成果
通过文献综述和试验实施,预期可以得到以下成果:
1.明确煤层气产量提高的技术路线
2.提出局部增压技术在煤层气开采中的应用
3.验证试验方案可行性,为实际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五、研究意义
本研究旨在提高煤层气产量,满足国内能源需求。
通过试验验证新技术的可行性,推动煤层气开采的技术进步,在国家能源结构调整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煤层气行业年度总结
![煤层气行业年度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8bfba8f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89.png)
煤层气行业年度总结概述煤层气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今年,煤层气行业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和成就。
本文将对煤层气行业在过去一年的发展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
行业发展情况产量和储量增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投资的增加,煤层气产量稳步增长。
今年,我国煤层气产量超过了500亿立方米,为历史最高水平。
煤层气储量也在不断增加,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技术创新今年,煤层气行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通过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我国煤层气开采效率大幅提升。
水平井、压裂技术等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单井产能和采收率。
市场推广随着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的需求增加,煤层气作为清洁能源得到了更多关注。
今年,煤层气行业在市场推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许多城市和企事业单位纷纷采用煤层气作为替代能源,推动了可持续发展。
优化管理为了加强煤层气行业的管理,各级政府加大了对该行业的监管力度。
规范的市场准入和监管体系的建立,有力地防范了行业风险和乱象。
同时,政府在煤层气政策方面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合作交流本年度,我国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煤层气行业进行广泛的合作交流。
通过技术交流、人员培训和资源合作,促进了煤层气行业的共同发展。
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也为我国煤层气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了机会。
问题与挑战尽管煤层气行业在本年度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仍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
环境影响煤层气开采过程中释放的甲烷等温室气体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加强环保监管和技术改进,降低煤层气开采的环境负担,仍然是一个重要任务。
低效率问题虽然技术不断进步,但煤层气开采的效率仍然相对较低。
提高煤层气开采效率,提高井网系统的整体运营水平,是下一步发展的重要方向。
资源保护煤层气作为一种非可再生能源,其开采会对煤炭资源造成一定影响。
在煤层气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必须注重兼顾煤炭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展望未来展望未来,煤层气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基于激光火工系统的烟火泵浦激光技术
![基于激光火工系统的烟火泵浦激光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33fedac6f5335a8103d22077.png)
经验总结的过程中得到优化。
煤层气开采技术的应用人员还需要强化对煤气储层应力的关注,尤其对于井下抽采技术的应用特征缺乏必要的分析,导致抽采技术的应用无法成熟的适应压裂工艺的实际应用需要,无法为煤层气开发综合质量的优化提供保障。
抽采技术的应用还需要对煤气资源所在地的地面情况进行完整的分析,并对煤气资源增产的需求进行全面的分析考察,以便联合抽采技术可以实现创新整合,更好的提升煤气资源的综合性开采质量。
在进行煤层气抽采的过程中,技术人员要对地面储层的状态进行细化分析,尤其要从增渗和增产的角度制定抽采技术的具体应用方案,使煤层气开发抽采方案的设计可以的明确煤气开采需要的情况下,保证成孔技术等配套性资源的有效供给。
2.3 提升煤层气开发技术装备配置水平在制定煤层气开发技术具体应用方案的过程中,一定要强化对技术装备应用情况的关注,尤其要对不同状况的地质条件对煤气资源开发的影响进行全面的研究,使硬件资源的保障性作用得到更大程度的显现。
在制定煤层气开发技术方案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煤层气开采设备自主创新水平的关注,尤其要对煤矿采动的影响进行完整的分析,使装备的配置可以与煤气资源开采的客观环境保持一致。
技术人员需要对煤层气开采地面井的分布情况加以研究,并结合钻井的进度,对煤层气开发装备的配置方案予以构建,使相关设备的应用可以在防护性措施得到合理设置的情况下加以处置。
煤层气开发技术设备的应用还需要强化对排采技术的关注,尤其要对煤层气开发过程中,各个阶段的装备配置工作进行精准的研究分析,使设备的具体使用可以与煤层气开发的实际需求相适应,更好的提升煤层气开发综合质量。
3 结语煤层气开发技术的创新是保证煤炭资源综合性开发质量得到完整显现的关键。
强化对煤层气开发工作的现状研究,并结合具体问题进行煤层气开发技术的优化策略制定,对提升我国煤层气开发工作的综合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1]窦新钊,张文永,朱文伟,等. 两淮煤田煤层气与煤炭勘查开发时空配置关系[J]. 煤炭学报,2016, 41(S2): 468-474.[2]孔令峰,栾向阳,杜敏,等. 典型区块煤层气地面开发项目经济性分析及国内煤层气可持续发展政策探讨[J]. 天然气工业,2017, 37(03): 116-126.[3]罗平亚. 关于大幅度提高我国煤层气井单井产量的探讨[J]. 天然气工业,2013, 33(06): 1-6.[4]邹才能,杨智,朱如凯,等. 中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与理论技术进展[J]. 地质学报,2015, 89(06): 979-1007.[5]李辛子,王运海,姜昭琛,等. 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进展与研究[J]. 煤炭学报,2016, 41(01): 24-31.[6]潘继平,胡建武,安海忠. 促进中国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开发的政策思考[J]. 天然气工业,2011, 31(09): 1-6,131.基于激光火工系统的烟火泵浦激光技术黄俊华任占凤(广东华晟安全职业评价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650)摘要:文章通过烟火泵浦激光器中泵浦源和激光晶体棒的匹配实验、烟火泵浦激光器出光实验以及烟火泵浦激光器光纤耦合输出实验等项目对烟火泵普激光输出性能进行了探讨。
加大煤层气开采规模 推进能源供给革命
![加大煤层气开采规模 推进能源供给革命](https://img.taocdn.com/s3/m/399f5d02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25.png)
收稿日期:2021-01-08作者简介:武鑫(1985—),男,山西河津人,毕业于山西财经大学经济法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实习员。
DOI:10.16525/ki.14-1362/n.2021.03.01总第201期2021年第3期Total of201 No.3,2021理论研究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Modern Industrial Economy and Informationization加大煤层气开采规模推进能源供给革命武鑫(山西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00)摘要:阐述山西省煤层气开发利用的基本情况,分析煤层气开采利用中的不足,并就加大煤层气开采在技术创新、产权归属和区块退出机制、补贴政策等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煤层气;开发利用;建议中图分类号:TD1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748(2021)03-0001-021山西省煤层气开发利用情况及存在问题煤层气作为清洁能源,近年来产量逐年增大,在迎峰度冬保暖保供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国计民生领域能源需求的重要保障。
山西煤层气储量丰富,境内煤层气储量约为8.31万亿m3,约占全国的28%,其产能占全国的96%。
作为国土资源部确定的首个煤层气矿业权审批制度试点的省份,山西将煤层气产业视为资源型经济转型的重要行业,大力推进勘查开采利用变革,促进煤层气增储上产。
2017年,首批公开出让10个煤层气勘探区块,率先实现煤层气矿权的市场化交易。
加大技术创新力度,设立了全国唯一的“国家能源煤与煤层气共采技术重点实验室”,成立了山西省煤层气工程研发中心,为煤层气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2019年,山西省煤层气地面抽采量达到71.4亿m3,约占全国的80%。
近年来,山西在煤层气开采与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实际发展中煤层气开采规模小,制约了山西煤层气发展的步伐。
2018年,山西煤层气地面抽采量为56.6亿m3。
根据《山西省煤层气资源勘查开发规划(2016—2020年)》,到2020年煤层气地面抽采量135~150亿m3。
关于大幅度提高我国煤层气单井产量的探讨
![关于大幅度提高我国煤层气单井产量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2eaa817d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e6.png)
关于大幅度提高我国煤层气单井产量的探讨
薛冰
【期刊名称】《煤炭科技》
【年(卷),期】2018(000)001
【摘要】我国煤层气资源十分丰富,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探索,形成了开采煤层气的一系列技术,如水平井、羽状井钻完井技术、排采智能调控技术、煤储层压裂改造技术等,基本上已经具备了完备的系列开发技术,处于世界的先进行列.但是,从煤层气单井产量来看,我国的发展远不如美国,单井产量低、产能衰减快、成本高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煤层气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寻找到能够以较低成本、高效率开采出高产量的单井煤层气成为我国煤层气产业的重要目标.主要针对我国当前煤层气产量低现象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建议.
【总页数】3页(P19-21)
【作者】薛冰
【作者单位】河南省煤炭地质勘察研究总院,河南郑州 4500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752
【相关文献】
1.微生物提高煤层气井单井产量技术研究与实践 [J], 任付平;韩长胜;王玲欣;郑雅;郭素贞;刘斌
2.关于大幅度提高我国煤层气井单井产量的探讨 [J], 罗平亚
3.低渗油田提高单井产量技术对策探讨 [J], 何潇;刘雅静;韩茹;马菠
4.冷家油田提高单井产量技术方法研究与探讨 [J], 朱磊
5.前置酸压裂提高煤层气单井产量机理与适用性研究 [J], 范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陕西省西安市户县电厂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地理期末试题含解析
![陕西省西安市户县电厂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地理期末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ef10158960590c69fc376c7.png)
陕西省西安市户县电厂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地理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读某摄影爱好者采用连续曝光的方式拍摄的南极星空(局部)图,完成1-2题。
1.图中信息说明A.照片拍到的天体多是行星 B.拍摄照片时,天气晴朗C.照片拍摄地点在赤道附近 D.图中天体都绕南极点转动2.若M为同一颗星的运行轨迹,a角为15,则该照片连续拍摄的时间为A.15分钟 B.30分钟 C.1小时 D.2小时参考答案:1、B2、C2. 读图“某时刻世界部分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 3—5 题。
3.甲地此时盛行A.东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4.图中最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地点是A.甲 B.乙 C.丙 D.丁5.此季节能在我国欣赏到的景观是A.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B.长白山前绣江水,展放荷花三十里C.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D.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参考答案:A C D3. 亚马孙河南岸支流洪水期在11月至次年5月,北岸支流洪水期在3~8月。
亚马孙河的涌潮(大西洋海潮)可沿河上溯1000多千米,若海潮和强风叠加,并与洪水相遇,水位将大幅度上涨,致使两岸低地洪水泛滥。
读图,完成18-19题。
18.亚马孙河的涌潮最远可达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19.干流两岸低地被洪水淹没面积最大的时期多出现在A.3~6月B.4~5月C.7~8月D.8~9月参考答案:D B4. 图为某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27-28题。
27.此时,①地的风向是A.东南风 B.西南风C.东北风 D.西北风28.有关图中区域的天气及天气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a为冷锋B.②地气压低于③地C.②地气温低于③地D.③地为阴雨天参考答案:A D5. 读图,回答图示海区渔业资源丰富,属于世界渔场中的A. 东北大西洋渔场B. 北太平洋渔场C. 西北大西洋渔场D. 东南太平洋渔场参考答案:C6. 下图为中国台湾区域图及其东北部沿海“女王头”景观图,“女王头”由砂岩构成。
我国煤层气储量有望大幅增加
![我国煤层气储量有望大幅增加](https://img.taocdn.com/s3/m/01b64c21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d4.png)
我国煤层气储量有望大幅增加天工【期刊名称】《天然气工业》【年(卷),期】2015(35)3【摘要】2015年2月国家能源局发布了《煤层气勘探开发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其中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新增煤层气探明地质储量1×10^(12)m^3;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量力争达到400×10~8 m^3。
相对于2014年的170×10~8 m^3,未来5年,我国煤层气抽采量将增长1倍多。
《计划》提出,400×10~8 m^3的抽采目标中,地面开发200×10~8 m^3,基本全部利用;煤矿瓦斯抽采200×10~8 m^3,利用率60%以上。
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3~4个煤层气产业化基地,重点煤矿区基本形成煤层气与煤矿瓦斯共采格局。
《计划》提出,将出台完善扶持政策,严格落实煤层气市场定价机制,研究提高煤层气开发财政补贴标准,制定低浓度瓦斯利用鼓励政策,督促天然气基础设施公平开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勘探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
【总页数】1页(P85-85)【关键词】煤层气勘探;地质储量;基础设施建设;煤层气开发;瓦斯抽采;煤矿瓦斯;市场定价机制;瓦斯利用【作者】天工【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1【相关文献】1.2011年我国石油和天然气探明储量大幅增加 [J],2.煤层气开发利用”十二五”规划即将发布——煤层气探采及利用有望大幅提升[J], 林西3.技术创新大幅度增加大庆油田可采储量确保油田长期高产 [J], 王德民4.未来4年我国铁矿石产能有望大幅增加 [J],5.2012年我国油气探明储量大幅增加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大幅度提高我国煤层气井单井产量罗平亚院士作者:中国页岩气网新闻中心 来源:天然气工业 发布时间:2013-7-25 15:28:40 中国页岩气网讯:我国的煤层气资源非常丰富,经过20 多年的攻关,形成了煤层气排水降压开采技术、定向羽状水平井等MRC 特殊结构井(包括“穿针”技术等)钻完井技术及开采技术、煤层气开采裸眼洞穴完井技术、煤层气的煤储层压裂改造技术及压后排液配套技术、全过程储层保护技术、排采智能调控技术、煤层气藏井网井距优化等煤层气开采的全部主导技术,基本建立起适合中国煤层地质条件的中高煤阶煤层气开发系列配套技术,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但是,从产业的角度来看待,煤层气在我国的发展却并不尽如人意。
2012 年全国煤层气年产量仅(国家要求2015 年达到) 。
截至2012 年底,全国已钻煤层气生产井共计11 000 多口,其中具有工业产量的气井只有6 000 多口(仅占全部生产井的55% 左右) ,且平均单井产气量仅1 090 ~1 700 m³ /d(美国平均单井产气量为3 000 ~ 6 000m³ /d) 。
单井产量过低以及由此而带来的综合成本难以降低已成为制约我国煤层气发展的严重障碍,而更为严重的是虽经多年努力仍没能改变这一局面,至今仍未找到成倍增加煤层气单井产量的办法和技术。
我国煤层气产业的发展已经到了关键时期。
众所周知,有效的煤层气开发技术要保证:①提高单井产量和采收率,使煤层气井具有工业价值;②降低开发综合成本,使低单井产量仍具有经济效益。
据测算,若要达到国家的要求,至少要将现有单井产量提高2 倍以上。
因此,成倍提高我国煤层气单井产量是破解当前困局、保证我国煤层气产业持续发展的第一要务和必由之路。
一、我国煤层气单井产量普遍偏低的原因1、地质条件差异人们大多认为,目前我国煤层气单井产量普遍偏低主要是由于我国煤层地质条件与美国相比有很大差距,远不如美国煤层气储层条件好,即使全盘采用美国成熟技术仍然不能有效开采。
2、开发技术适用性从美国煤层气开发实践看,其国内丰富的煤层气资源至今也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够被现有技术成功开发,这说明现有技术本身就存在适用范围的问题———从理论到技术只能适用于储层条件好的煤藏(埋深不大、含气量高、对甲烷吸附能力较弱使游离甲烷含量高、地层压力高、渗透率高、适当产水等) ,而对大多数煤层也同样不完全适用。
3、低产原因剖析原因一:我国所采用的煤层气开采技术大多基于美国成功的开采方法和技术,所建立的钻井、钻水平井、钻特殊结构井并与压裂技术相配合,实行全过程储层保护的系列配套技术是典型的低渗透、超低渗透气藏有效开发技术,它适用于储层流体以渗流方式运移为基础的储层开发,可以通过扩大泄气面积有效提高其单井产量。
但煤层气在煤层中的储存和运移方式十分复杂,在多数煤层中80% ~90% 的甲烷含于煤的致密基质微孔隙中,以吸附状态存在,而地层水主要分布在煤层的割理和裂缝中(一般不进入微孔隙) 。
吸附状态的甲烷要运动到井筒形成产量必须经历:从煤的表面解吸成为游离气,在基质中从煤的表面向细微裂缝扩散,在细微裂缝中渗流到大裂缝再渗流运移到井筒等过程。
解吸→ 扩散→ 渗流是一个串联发生的过程。
其单井产量(每天从煤层内部运移到井筒内的煤层气的多少)取决于这3 个步骤中最慢的一步。
而对大多数煤层而言,由于对甲烷吸附能力强解吸能力弱、游离甲烷含量低(10% ) 、地层压力低、渗透率很低使煤层气的解吸速度和扩散速度都比渗流速度慢。
因此,对于这类煤层而言,游离态甲烷气的渗流在其运移中不占主导地位,而解吸和扩散常常成为其运移的主控因素,致使煤层气单井产量低;现在所采用的系列开采技术不能直接调控上述主控因素来提高单井产量,因而并不完全适用于这种煤层的煤层气开发。
原因二:目前的煤层气开采技术也对煤层中煤层气以吸附态为主的特性进行了必要的考虑,其具体做法是实验测出储层煤在煤层温度条件下的等温吸附曲线(图1)。
图1 某井5# 煤等温吸附曲线图使用时测定煤层流体压力pA ,再测定煤层含气量,然后依据其等温吸附曲线确定吸附平衡压力pB ,只有当煤层流体压力低于pB ,其甲烷才开始解吸,故pB 被称为临界解吸压力。
由于煤层中常常pA 大于pB ,故在煤层条件下煤层气不解吸就无法形成产量,当煤层流体压力不断下降(常采用排水降压)到小于等于pB 时,煤层气开始解吸→ 扩散→ 渗流→ 进入井筒形成产量。
所以煤层气井一般都必须长期排水降压以后才能投产。
但是在此生产过程中解吸和扩散还是主控因素,因此我们现在所用的开采方法和技术虽然考虑了煤层气的吸附特性,但仍然不能完全适用于它。
同时,虽然煤的吸附等温曲线对其开采十分重要,但是目前所有实验测得的等温吸附曲线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目前常用的测定方法是将储层煤处理后,放入高压釜中在一定压力下通入甲烷,待达到地层温度下的吸附平衡后测定单位质量煤中甲烷含气量与煤层气压力的关系,从而得到该种煤的等温吸附曲线。
这种测定方法本身并无原则性问题,而问题在于此等温吸附曲线受煤中含水状况影响较大,理论研究和实验结果均表明:煤中含水会大幅度降低甲烷的吸附量(图2)。
(1 ft = 0 .3048 m)图2 含水量不同对甲烷吸附量的影响图由于地层中煤的实际含水量没有测得(也很难测得)。
所以这种影响无法确定,而且煤层中水的存在不仅作为混入煤中一种成分影响其吸附量,而且还作为地层流体中的一种相态而影响煤层流体压力,从而更大程度地影响其吸附状态和吸附量。
所以用现有方法测定的等温吸附曲线难以准确指导煤层气的有效开采。
原因三:另外,利用等温吸附曲线的临界解吸压力来表征煤层气开始解吸的做法也值得商榷。
煤层中含有甲烷和水,其地层流体压力是由气、水两相共同产生的,由于气、水互不相溶各成一相,其中气体压力和液体压力都同为地层流体压力,在煤层中水一般处在裂缝、割理中,并不进入煤基质孔隙,基质孔隙则全为气相所占据,在基质孔隙中游离的甲烷与吸附的甲烷处于吸附平衡状态。
因此,对被吸附的甲烷而言,其平衡气相压力就是地层压力pA ,而不是通常所说的脱附临界压力pB 。
因此在排水降压时,位于裂缝割理中的水一抽出则煤层流体压力下降,基质孔隙中气体压力也随之下降,其中吸附态甲烷开始解吸(而不是压力降至pB 才开始) 。
排水1 ~ 2 年则解吸也随之进行了1 ~ 2 年,到排水后期已有大量煤层气完成了解吸和扩散过程,但受裂缝中水的封堵不能顺利进入井筒形成产量(地层水的水锁作用) 。
因此对于埋深不大、含气量高、对甲烷吸附能力较弱(解吸能力强) 、地层压力高、渗透率高的煤层,抽排1 ~ 2 年排出上万立方米水之后,这部分煤层的流体压力已经大幅度下降而且已经有不少吸附气解吸并扩散到割理和裂缝中,同时由于煤层气解吸可能使其煤层基质渗透率不断增加,又会反过来促进解吸和扩散能力的不断提高,其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可能获得较高的单井产量。
而这对大多数甲烷吸附能力强(解吸能力弱) 、地层压力低、渗透率低的煤层而言并不适用。
原因四:由于煤层气开采必须经历解吸→ 扩散→ 渗流→入井形成产量的全过程,因此只有测定出煤层条件下不同开采方式、不同开采阶段气体的解吸速度、扩散速度、渗流速度等,并对比确定速度最慢的环节,才能确定在此条件下单井产量的主控因素,才能明确这种条件下能否形成工业产量,也才能有针对性的找寻加快其最慢一步的方式和途径,从而形成提高煤层气单井产量的有效技术和方法,方能建立或选择适合的开采方式和有效技术。
但是在大多数的情况下,目前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原则上只能加速渗流作用对产量的贡献,而不能直接加速解吸和扩散作用,因而很难适用于大多数煤层中煤层气的有效开采。
而且迄今为止,对煤层条件下各种开采方式对甲烷解吸速度和扩散速度的影响研究并不多,对其变化规律和定量评价研究则更少,因而不能有效指导煤层气的工业化开采。
目前的技术只能对含水的煤层气藏进行有效开采,因为按现在的开采原理,只有煤层水的大量抽排,才能使煤层流体压力下降到其临界解吸压力以下,煤层气开始解吸形成产能。
若煤层中不含水,无法通过排水来降低地层压力,则煤层流体压力很难下降到其临界解吸压力以下,所以很难开采,故而无水煤层的煤层气工业化开采便成为尚无法解决的难题,加之中国富含瓦斯的煤层很多并不含水。
因此,目前的开采技术对这部分丰富的煤层气资源常常无能为力。
二、大幅度提高我国煤层气井单井产量的建议1、坚定信念、毫不动摇、加强基础、创新思维,坚持对煤层气开采理论及应用技术的深入研究经过20 多年的攻关研究,按目前国际煤层气开发技术标准,我国煤层气开采技术水平总体上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单井产量仍然过低而效果不佳,而且按现有理论和技术,该做的都已经做了,而且做得很好。
因此,如何打破这个瓶颈,缺乏明确的方向和清晰的思路,人们已经开始失去耐心和信心,加上页岩气开发热的冲击和影响,煤层气开发有被边缘化、被忽视甚至事实上被放弃的趋势。
但是煤层气开发研究决不能停止,更不能放弃。
因为这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急切需要,也决不能让如此巨大的资源在国家发展急需的时候被闲置。
煤层气和页岩气相比,国内总资源量虽大致相同,但从其资源富集程度,埋藏深度,钻井、压裂工程难度以及钻完井综合成本等方面比较,前者多优于后者,加上20 多年工作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为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因此只要其开采理论和技术过关,煤层气工业化开发比页岩气相对更容易、更现实、希望也更大,没有理由对此失去信心和希望,更不能因发展页岩气而忽视对煤层气的坚持和重视。
当然,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再完全沿用现在的理论方法和思路进行煤层气研究很难有所突破。
必须重新从基础研究开始,深入研究煤层中煤层气形成单井产量的机理及影响因素和作用规律等动力学问题,从而凝练其基础科学问题,综合应用其他学科新的进展和成果,研究解决上述基础科学问题,从而得到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并与现有技术优化集成形成以大幅度提高煤层气单井产量为核心的适用于我国大多数煤层地质条件和储层条件的煤层气有效开发系列配套技术。
2、深入煤层气单井产量形成机理、主控因素及影响规律的动力学研究核心是“煤层条件下决定煤层气单井产量的主控因素及其调控原理和方法” ,它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1)煤层中煤层气含量的测定、煤层气压力的测定、煤层流体压力的测定。
2)煤层条件下,煤层气在煤层中的等温吸附曲线的测定。
3)煤层条件下,不同开采方式、不同开采过程煤层气解吸速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4)煤层条件下,不同开采方式、不同开采过程煤层气在煤层基质中扩散速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5)煤层条件下,不同开采方式、不同开采过程煤层气在裂缝、割理中渗流的研究。
6)决定单井产量的主控因素及其调控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