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非线性studio建筑作品介绍(设计原理)

合集下载

过程逻辑——“非线性建筑设计”的技术路线探索 xwg

过程逻辑——“非线性建筑设计”的技术路线探索 xwg

过程逻辑—“非线性建筑设计”的技术路线探索■ 徐卫国 黄蔚欣 靳铭宇 ■ Xu Weiguo Huang Weixin Jin Mingyu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 · 100084)收稿日期:2010-05-01Process Logic: Technical Route of Non-Linear Architectural Design[摘 要] 本文通过对清华大学建筑学院5位学生“非线性建筑设计”技术路线的解析,试图说明过程设计是设计结果产生的关键。

[关键词] 过程 生成 非线性建筑设计[Abstract] In the recent twenty years, architectural design method has changed from emphasis on result to emphasis on process, and this change is resulted from two philosophical thoughts: process and generation. The application of process concept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method considers architectural design as an organic evolving process of life, and generation, on the other hand, is an exploration of dynamics, which display the emerging and changing of things along time. This paper introduces 5 student works of non-linear architectural design studio of Tsinghua University in order to show that process design is the key of generation of design results.[Key words] Process, Generation, Non-linear architectural design对于建筑设计方法的研究,几十年来似乎处于停滞状态,但是,建筑设计方法本身却有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一变化最显著的特点在于“由重视结果的设计转变为重视过程的设计”。

非线性建筑设计-徐卫国

非线性建筑设计-徐卫国
有人认为,现代建筑是工业社会的标 志,统治了20世纪建筑世界,而非线性建 筑将作为信息社会的标志,引领21世纪世 界建筑新潮流。
二、现象学的建筑设计思想 非线性建筑的设计建立在现象学的建 筑设计思想及过程之上。现代主义建筑思 想的均质化及普适性导致建筑象工业产品 一样成为批量生产的“房屋产品”,因而虽 然房屋被坚固地树立在地段上,但它无视 所在场所的种种现象而自我孤立地飘浮在
非线性建筑不仅在理论上遵循非线性 复杂科学理论,并且在思想上以非线性哲 学思想为基础。伟大的后现代哲学家吉尔· 德勒兹(Gilles Deleuze)的去中心学说、非 整体化思想、推崇即刻性与偶然性的观念 为非线性建筑找到思想依据,特别是德勒
万方数据
兹对“褶子”、“平滑”、“图解”、“生成”等 概念的哲学解释,更是直接给非线性建筑 提供了形体创造的途径。正如荷兰建筑师 Ben van Berkel(UN Studio)所说:“建筑 学与科学有了令人惊喜的结合点,这完全 归功于德勒兹及他的注释在我们职业内部 转换所产生的巨大吸引力”。甚至可以说, 德勒兹理论是当今非线性建筑的“圣经”。
^RcMrEc丁uR^L J0uR ̄^L 20晒T2建筑学报
————1建筑敦青ARcHlTEcTuRAL EDuc卢ITIoN
学生活动吧设非线性建筑设计过程
序号
设计内容

生活调研

场地选择

设计目标确定(设计任务书)

环境现象因素分析及内部性能研究

生成逻辑图形的确定
“早餐亭”由一位同学独立完成,该同 学通过调查发现每天早餐时段学生食堂内 总是拥挤不堪,因而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只 好不吃早餐;为让更多同学吃上早餐,通过 问卷调查确认,在上课途经的路边设置不 用下自行车便可买早点的早餐亭,可以有 效解决吃早餐的问题。因而早餐亭成为该 学生的设计对象。早餐亭选址于清华校园 14号楼东侧一块三角形地段上,位于校园 主干道西侧,建筑体积约130.2m3。

非线性建筑设计中的_找形_

非线性建筑设计中的_找形_

1.2 参数化设计(Parametric d esign) 建筑的外部影响及内部要求可以看作 一个复杂系统,众多外部及内在因素的综 合作用决定设计结果。我们可以把各种影 响因素看成参变量(Parameter),并在对场 地及建筑性能(Performance)研究的基础上, 找到联结各个参变量的规则,进而建立参 数模型(Parametric Model),运用计算机技 术生成建筑体量、 空间或结构, 且可以通过 改变参变量的数值,获得多解性及动态性 的设计方案[3][4]。 1.3 非线性体(Non -lin ear Volume) 设计过程中各个参数按某种规则的集 合是一个动态稳定结构,设计结果只不过 是过程某阶段的动态结构形态的定格记录。 这一动态稳定结构的形态是建筑的外部影 响及内部要求共同作用这一复杂系统的写 照,必然反映出各个参变量之间游牧状 (Nomadic)的相互关联,因而其形态也会呈 现出一种非线性的存在状态[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578087)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100084) 收稿日期:2009 -06 -28
性, 从而保持三者之间的积极互动, 产生建 筑活力 。
[2]
建筑学报
等的客观规律, 寻找适当的数理方法, 在计 算机内建构描述各因素相互关系的数字图 解,并根据不同的设计条件生成形体。在 “找形”过程中,设计者的空间构思能力处 于辅助地位,而更为强调数字图解与建筑 设计需求在科学上和哲学上的联系,以及 整个设计过程的逻辑性;另一方面, 设计者 需要自行探索各因素关系的本质和特征, 并建立数字图解,生成多解结果。 3 建筑设计中的“找形” 在非线性建筑设计教学中, “找形”是 关键一步,也是教学的重点。2008 年清华 大学建筑学院三年级非线性设计 Studio 的 设计题目为 2008 北京奥运会信息亭,该信 息亭将被设置在奥运公园等场所,可四周 环行该信息亭,内部体积 200m3,信息提供 的方式包括人工咨询、电脑咨询、大屏幕 等。要求学生使用计算机软件或编写程序 “找形” 生成建筑雏形。 , 下面以此次非线性 设计 Studio 部分学生作品为例对 “找形” 过 程进行说明。 3.1 多代理生成 奥运赛场周围人员密集,处于过饱和 的状态,设计的目的便是如何在这种状态 下更高效的提供服务。整个找形过程是一 系列模拟和分析,通过 M E L 语言编程在 Maya 中实现。 找形过程由以下步骤组成: 1) 以拟建信息亭中心为圆心,设定半 径为20m的圆形场地作为建筑的影响范围, 并在此范围内使用随机函数生成点阵,以 代表在不同场地条件下人群的各种可能分 布 ; 2) 确定 3 个入口的方位,以使通过每 个入口的进入的人数相同,并由此确定大 屏幕位置; 3 ) 使用多代理系统( M u l t i - A g e n t System, M A S ) 的智能方法,以代理 ( Ag en t) 代表人和信息源,模拟人群的运 动。这里的多代理系统中借用了静电场中 电荷相互作用的模型来描述场地上的各种 力:广场上的人们如同正电荷, 互相排斥以 保持适当距离,与此同时他们又受到如负 电荷的信息源的吸引而向其运动。用 MEL 脚本语言编写的多代理系统程序模拟了人 们从四面走近信息亭,并进入其中获取信 息的过程; 4) 过程中发现单纯静电荷模型与人的

非线性建筑设计

非线性建筑设计
新的建筑设计方法以现象学思想为基础即重视人的意识活动以及意识活动所指向的外部事物也就是重视日常生活世界建筑设计的起点关注场所及场所精神建筑设计成为对建筑自身内在性能的研究以及对影响人们生活的周边的地形风景气候文化传统经济条件建造手段等各种环境现象的分析过程建筑的形体是这一分析研究过程的结果建筑的躯壳成为把人们的活动与周边结合的物质媒介这样便把建筑锚固在场所中人建筑及场所形成协调的生命体
3) 色的进一步延续。 ■
tecture theory and phenomenology architectural design, this paper expatiates on the method for non-linear architectural design by example of students’ work. KEY WORDS/ Non-liner architecture, Phenomenology design thought, Method for non-liner architecture design
注释 1)Necdet Teymur,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is- sues in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policy,1992. 38 2)常青.同济建筑教育的新动向. 时代建筑,2004(6) 3)吴志强. 同济建筑规划设计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时 代建筑,2004(6)
一、非线性建筑 人们往往忽视最普通的自然现象,比 如自然界中的万物都是非规则的形状便是 一例。 无论植物、 生物还是动物, 包括人本 身在内,其形状没有一个是规则状的。但 是, 在人类世界中, 人造物大部分却都是规 则规范的几何形体, 建筑更是如此。 原因之 一可能与人类坚信欧几里德几何理论有关, 原因之二也许因为人类生产能力有限,技 术条件不够, 因而, 依靠仅有的生产技术能 力只能制造出简单标准的人造物体。 20 世纪中叶开始, 非线性科学理论的 不断发明, 突破了线性科学对人类的束缚, 人们对欧几里德几何体系产生了怀疑,影 响到人类产品制造业,则表现为产品形态 的非标准化。 模糊理论、 混沌学、 耗散结构 理论、 涌现理论、 非标准数学分析等理论的 建立,给人们展现了远离平衡态下的动态 的稳定化有序结构;揭示了自然界丰富的 复杂性潜力;清除了时间与空间的二元对 立, 表现了时空统一共呈的状态 ; 歌颂了高 度的连续性与流动性。建筑物也象其它人 造物一样受这些新的科学理论的影响,开 始摆脱规则标准几何形体的枷锁,走向非 线性的发展道路, 可以推测, 其目标将是向 着接近自然万物的方向。 非线性建筑已经诞生,并在世界各地 蔓延, 它预示着一个新的时代, 展现了人类 更自由和睦的未来。正象建筑评论家查尔 斯・詹克斯上世纪末所预言的那样, “非线 性建筑将在复杂科学的引导下,成为下一 个千年一场重要的建筑运动。 ” 非线性建筑是一种连续流动状的形体, 这种形体作为结果来自于对建筑性能及周 边环境因素的分析,建筑的设计过程即是 对各种影响建筑因素的研究,并通过提练 和综合,将各种影响因子从概念发展到形 象, 作为建筑的最终形体, 由于影响的因素 是复杂的, 建筑的形体也必然是不规则的。

清华建筑课程小结

清华建筑课程小结

清华建筑课程小结清华建筑课程小结清华大学建筑系大三第一个设计作业任务书,同胞们知道差在哪里了吧--。

来源:林多多的日志非线性建筑设计-春季Studio奥运信息亭设计指导教师:徐卫国周榕黄蔚欣一.形态发生学(Phylogenesis)一颗植物或一个动物之所以长成某种形状,有两种力量控制着它成型,第一种力量来自于自身的遗传基因(DNA)作用,它作为内在法则构成形态代码,制约了生物形态的生成;第二种力量来自于外部动力的限制,各种外部条件作用于某种生物,它们只能调节自身形态迂回或融入各种外力和关系结构之中,才能长期存活生长。

因而外部的条件及内在的基因促使生物进行自组织及自调节,从而自适应于各种条件而得以生存。

如果我们承认建筑是一有生命行为的动态场所,那么,按照生物形态发生规则,建筑的形体应该与其外部环境以及内部活动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

因而,建筑设计的使命也就是让建筑形体产生于建筑所处特定地段的外部影响以及特定建筑的内部要求,这样,建成的建筑可与所处场地的条件及在建筑中活动的人之间具有连续性及协调性,从而保持三者之间的积极互动,产生建筑活力。

二.参数化设计(Parametricdesign)建筑的外部影响及内部要求可以看作一个复杂系统,众多外部及内在因素的综合作用决定设计结果。

我们可以把各种影响因素看成参变量(Parameter),并在对场地及建筑性能(Performance)研究的基础上,找到联结各个参变量的规则,进而建立参数模型(Parametricmodel),运用计算机技术生成建筑体量、空间、或结构,且可以通过改变参变量的数值,获得多解性及动态性的设计方案。

三.非线性体(Non-linearVolume)设计过程中各个参数按某种规则的集合是一个动态稳定结构,设计结果只不过是过程某阶段的动态结构形态的定格记录。

这一动态稳定结构的形态是建筑的外部影响及内部要求共同作用这一复杂系统的写照,必然反映各个参变量之间游牧状(Nomadic)的相互关联,因而其形态也会呈现出一种非线性的存在状态。

非线性建筑设计

非线性建筑设计

非线性建筑设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传统线性建筑设计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多元化需求。

非线性建筑设计作为一种新兴的设计理念,打破了传统建筑的束缚,为建筑行业带来了一场革命。

本文将从非线性建筑设计的定义和特点、设计原则及实际应用案例等方面,探讨非线性建筑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一、非线性建筑设计的定义和特点非线性建筑是指形态复杂、不具备线性构成关系的建筑。

这类建筑通常具有自由形态、空间多变、结构混沌等特点,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理感受。

非线性建筑设计注重形态与结构的有机融合,追求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二、非线性建筑的设计原则1、材料选择:非线性建筑设计在材料选择上,注重材料本身的特性,如自重、强度、耐久性等。

同时,还材料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通过不同材料的组合,实现最佳的结构效果。

2、结构设计:非线性建筑强调结构的有机性和复杂性,注重各个结构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

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结构的受力、传力路径和稳定性等因素,以实现建筑与结构的完美融合。

3、空间设计:非线性建筑设计中,空间设计是核心要素之一。

设计师需空间的变化、流动和视觉效果,通过不同空间元素的组合与穿插,创造出丰富多变、流动开放的空间体验。

三、非线性建筑的应用案例1、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该博物馆运用非线性建筑设计的经典之作,通过悬臂式结构、金属钛板外墙等设计手法,将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展现出动态、流畅的视觉效果。

2、法国诺曼底住房:这栋建筑采用非线性设计理念,将曲线形态融入住宅设计中,使建筑呈现出独特的美感。

同时,合理的结构设计使其具有出色的抗震性能。

3、中国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该机场航站楼运用非线性建筑设计,将自然景观与现代建筑相结合,突出空间感和层次感。

非线性形态的航站楼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为乘客提供了舒适的乘机体验。

四、总结归纳非线性建筑设计作为一种创新的设计理念,已在国内外众多优秀建筑作品中得到应用与展现。

非线性建筑的理论基础

非线性建筑的理论基础
智能化发展
非线性建筑将更加注重与智能技术的结合,如智能材料、传感器和自 动化控制系统等,实现建筑的自适应、自调节功能。
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技术挑战
非线性建筑的设计和施工需要更高的技术水平和更复杂的计算分析,对建筑师和工程师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
经济挑战
非线性建筑往往需要更高的投资成本和更长的建设周期,需要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取得平 衡。
特殊部位和节点设计,提高建筑的适应性和耐久性。
生物仿生技术
03
借鉴自然界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设计具有优异性能的
非线性建筑,推动建筑设计的创新和发展。
Part
06
非线性建筑的未来发展
发展趋势预测
形态多样化
非线性建筑将打破传统建筑的规则形态,呈现出更加多样化、自由 化的建筑造型。
结构创新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材料科学的进步,非线性建筑的结构设计将实现 更大胆的创新,如复杂的曲面结构、自支撑结构等。
形态多样性:非线性建 筑在形态上追求多样性 和变化性,通过曲线、 曲面、不规则形体等手 法打破传统建筑的呆板 形象。
动态性:非线性建筑强 调建筑的动态性,通过 灵活的空间组织和可变 的结构体系,使建筑能 够适应不同的使用需求 和外部环境变化。
复杂性:非线性建筑在 设计和建造过程中涉及 大量的复杂因素,如复 杂的几何形态、复杂的 结构分析、复杂的施工 技术等。
培养专业人才
加强对非线性建筑设计、施工和 管理等方面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打造高素质的专业团队。
加强政策引导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 支持非线性建筑的创新和发展, 同时加强监管和规范市场秩序。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流动空间
拓扑学中的流动空间概念为非线性建筑设计提供了新的视角。流动空间强调空间的连续性和动态性,非线性建筑通过 创造流动空间,打破传统建筑的静态和封闭性,实现建筑与环境的互动和交融。

第六章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非线性studio建筑作品介绍(设计原理)

第六章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非线性studio建筑作品介绍(设计原理)

MOCENTRE
王茜、郑凯竞 汽车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但汽车带来的问题也是显 而易见的。是时候考虑如何让汽车更生动的融入我们的生活,而不是与它们对 立。 Mocentre一词,出自Motel,意即属于汽车的购物中心。方案设想了一 种新的购物方式,按照看样品-下定单-付费-送货上门的顺序,顾客可以坐在车 上完成这一过程,对于汽车用户来说高效而便捷。建筑的拓扑原型和空间排布 也正是基于这一种模式的。 Mocentre建筑形体的生成,则基于对基地车流的调研以及据此进行的粒 子模拟实验,经过多方案的比较,最终确定的,能尽量满足这一区域及周边道 路的交通需要,为进入这一区域的汽车提供更快捷和丰富的流线。同时建筑将 以其特殊的形体和表皮成为这一区域标志,吸引更多的顾客。
基于运动心理磁场的非线性建筑生成方法研究
刘哲 何帆
奥运赛场周围人员密集,处于过饱和的状态。设计的目的便是如何在这种状态下更高 效的提供服务。整个找形过程是一系列模拟和分析,通过MEL语言编程在Maya中实现。 找形过程由以下步骤组成: 1. 以拟建信息亭中心为圆心,设定半径为20米的圆形场 地作为建筑的影响范围,并在此范围内使用随机函数生成点阵,以代表在不同场地条件下 人群各种可能分布。2. 确定三个入口的方位,以使通过每个入口的进入的人数相同,并由 此确定大屏幕位置。3. 使用多代理系统(Multi-Agent System, MAS)的智能方法,以 代理(Agent)代表人和信息源,模拟人群的运动。这里的多代理系统中借用了静电场中 电荷相互作用的模型来描述场地上的各种力:广场上的人们如同正电荷,互相排斥以保持 适当距离,与此同时他们又受到如负电荷的信息源的吸引而向其运动。用MEL脚本语言编 写的多代理系统程序模拟了人们从四面走近信息亭,并进入其中获取信息的过程。4. 过程 中发现单纯静电荷模型与人的行为仍有较大差别,因此对其作了改进,考虑了不同层次的 信息对人流的过滤,人的决策行为,以及正常的行走速度范围等。5. 最终的信息亭形体由 室外和室内人体气泡的轨迹挤压而成,它是对人的行动和心理空间的合理包裹,是场地和 人群活动的共同产物。 这一设计中多代理系统描述了场地上各种力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也即找形过程中的 数字图解。整个生成过程的起点是场地上人群的分布,因此改变其分布,即可通过数字图 解得到与场地相适应的空间形体。

非线性建筑设计2009

非线性建筑设计2009

URBAN FLUX 105建筑教育EducationX: 徐卫国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R: Raymond Lau 扎哈·哈迪德事务所北京主持建筑师F: 徐丰 XWG 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曾工作于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H: 黄蔚欣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后N: Nikolaus Wabnitz(德) XWG 建筑工作室建筑师,毕业于英国AA 学院S: 学生R: 我认为这次数字化设计对大家都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我们不仅通过软件将我们的想法可视化,而且数字化设计还影响到我们的思维过程。

我想更重要的还是思维本身。

比如,在设计中从一点推进到另一——清华建筑学院实验性教学作品及学生与职业建筑师的对话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Works of Architecture School of Tsinghua University and the Dialogue of Students Talking with Professional Architects非线性建筑设计2009Non-linear Architectural Design, 2009点,你如何收集到需要的资料?如何运用计算机将你的概念生成出来?而且我认为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是你如何做决定,如何使某些形式在计算机中“涌现”出来,而不是通过设计或者是画草图得到。

我想遗憾的是时间的限制,只有8周;如果你们能够得到更多设计中的反馈,并且将最初的设计结果进行检验,这对设计的发展过程和“进化”过程是很有好处的。

同时,这也是思维过程的一个方面,是我们如何落实想法的一个方法,而不只是针对一个建筑。

S: 但是我觉得光靠思考是不够作品名称:Evolution Forest 张立恒、郑传生地段近邻五道口地铁站,是五道口地铁站庞大人流疏散向周边的枢纽。

本方案以解决好交通枢纽功能需求为首要目标,通过fluent 流体软件,研究人流的行为特征,从而得出地段内动与静的功能分区。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课教案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课教案

附表 1:作业安排及其训练重点:
学期
第 一 学 期
训练板块
造型设计 基础训练 空间设计 基础训练
线描练习
周数 分析内容
8 周 实物形态结构 6.5
空间结构实例 周 课外
设计内容 选题 1 选题 2 选题 3
线材/ 面材/ 体材/



双人 宿舍
导师 办公
建筑 沙龙
技法内容
工作模型 工具铅笔 画面构图 工作模型 工具铅笔 画面构图
建筑设计(6) ......................................................... 58 ——类型北京....................................................... 58 ——文化商业综合体设计............................................. 59 ——激活都市“负”空间............................................. 61 ——“室内设计”Studio............................................. 62
二、基本内容
本课程以小设计作为主线,采用自主选题+混编辅导的方式进行系统而循序的综合训练,旨在使 学生逐步掌握以下内容: 1.基础知识:
1. 形态构成的基本方法、视觉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一般形式美法则; 2. 建筑空间的基本知识:包括空间的构成要素、限定方法、空间的属性、空间的组合、流线
组织以及空间尺度等内容; 3. 人体活动的基本尺度和常用家具的基本尺寸,特定场所中人的行为活动规律和对环境要求
四年级设计课教案 ............................................. 87

建筑作品分析PPT课件

建筑作品分析PPT课件

一方面是在建设艺术造型上,净化建造形式, 使之成为不具有任何多余东西,只是由直线, 直角,长方形与长方体组成的几何构型图,
.
18
加上精确与严谨的施工,选材与对材料颜色, 质感与纹路的精心暴露,使造型显得更加明 晰精致纯净与高贵,具有百看不厌的形式美。
“赋予建筑以形式,只能是今天的形
式而不应是昨天的,也不应是明天
建筑作品分析
.
1
Le Corbusier 勒·柯布西耶





建 .筑
大 师2
Le Corbusier 勒·柯布西耶
生平简介:
※原名Charles Edouard
Jeannert-Gris,被称为“现
代建筑的旗手”。
※生于1887年10月6日,卒于1965年8月 27日
※ 1907年先后到布达佩斯和巴黎学习建筑,
一战后,密斯完全背离了辛克尔的新古典学 派,开始探索现代建筑方向。他的这种 急剧 变化,在某种程度上是受到外界影响的缘故。
1919~1924年,他提出了五个建筑方案,其 中有现代建筑的尝试——玻璃摩天楼; 有受
.
14
赖特影响的乡村别墅;还有采用立体主义构图 的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的纪念碑。此时的密斯 认为创新时代的建筑不能一味的模仿过去,而 是要与时代紧密相连。他甚至说:“我们不考 虑形式问题。形式不是我们工作的目的,他只 是结果。”
.
28
赖特影响的乡村别墅;还有采用立体主义构 图的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的纪念碑。此时的 密斯认为创新时代的建筑不能一味的模仿过 去,而是要与时代紧密相连。他甚至说:“我 们不考虑形式问题。形式不是我们工作的目 的,他只是结果。”
.
29

非线性有机建筑设计

非线性有机建筑设计

两次世界性大战造成的世界性房荒以及世界性经济危机,客观上加速 了这种“理性”思想在世界范围的流行。
在机械决定论与“理性”价值观的影响下,“人类中心说”、“理性” 原则、“简单性”原则是线性建筑系统内在因子。
而这种内在性的思维与准则一旦与社会条件、技术因素以及经济需求 相得益彰时所产生的后果是可怕的且不计后果的。
建筑的非线性研究
研究源起
有机建筑的演化规律
建筑的非线性思维观建构
关于场所、空间、形式与建构的思考 建筑设计未来路径
研究源起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美国学习期间,彼得 . 埃森曼的授课种下了非线性 思考的种子,使得曾经根深蒂固的建筑认知产生动摇 。 1992年的圣诞节期间,驱车至费城的熊跑溪,对赖特的流水别墅进行 现场考察,这次深刻的体验在心中打下深深的关于有机建筑思考的烙印。 1999年赴云南丽江的考察,古城留下终生难忘的记忆。进一步促进对 现代建筑与当代城市的反思 。 2001年,因慕名阿尔托而去芬兰赫尔辛基理工大学进行高访,这次造 访对建筑的认知产生质的变迁。期间偶然发现的戴维· 皮尔逊(David— Pearson)撰写的《新有机建筑》,通过阅读逐渐形成了有机建筑思考 的主线 。 2008年,参观伊东丰雄仙台媒体中心,促使非线性科学与有机建筑关 连性思考。
有机建筑的演化规律
Edgar J. Kaufmann House
有机建筑的演化规律
Johnson Tower
有机建筑的演化规律
德国建筑师汉克•贺林 受赖特“有机建筑”思想的启发,贺林主张有机的本质是从观察自然 开始,认为自然界中存在自身的结构,秩序隐藏于事物之内,应排除 人为几何及数学的规则,主张以自然科学的知识观察生物体的机能与 形态。
建筑的非线性思维观建构

《非线性建筑》PPT课件

《非线性建筑》PPT课件

2021/7/23
21
2 PART 介绍非线性建筑的期刊文章
上大美院 城市规划
学生活动吧选址
学生活动吧形态生成过程
学生活动吧生成的逻辑过程
2学02生1/7活/23动吧成果2
学生活动吧成果1
2
2 PART 介绍非线性建筑的期刊文章
5 当代非线性建筑风格解析
上大美院 城市规划
2021/7/23
陈志毅
1 PART 介绍非线性建筑的书籍
上大美院 城市规划
2 非线性空间艺术设计
2021/7/23
作者:朱力
建筑作为人类精神的化石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代社会提出的新问题, 《非线性空间艺术设计》以建筑及其空间中的曲形现象为切入点,以当 前建筑所面临的“错位”为研究对象,试图在中西方建筑曲形意象的流 变中,追寻其背后相关的文化现象,以一种历史观剥离其意义,再把这 种意义转换到当代的大背景下,重新定义其在当下提倡多元化和生态化 建筑中的非线性。从建筑性的态度审视“人与自然”、“本土与全球”、 “保护与发展”等当代课题,尝试为新世纪建筑如何发掘自然的多样性 来颠覆全球都市趋同化提供更多新的选择。
2021/7/23
13
2 PART 介绍非线性建筑的期刊文章
上大美院 城市规划
2021/7/23
柯恩—南京表演艺术中心
其位于南京大学新校区的中心位置,定位为一个大 学生活动中心。该建筑由还羽毛的对华关系生成。
1
2 PART 介绍非线性建筑的期刊文章
上大美院 城市规划
2021/7/23
扎哈·哈迪德——广州歌剧院
2021/7/23
28
17
2 PART 介绍非线性建筑的期刊文章
上大美院 城市规划

清华课程参考书目

清华课程参考书目

清华课程参考书目第一篇:清华课程参考书目1.教材使用与建设建筑设计专题(1),(2)主要教材:[1]《建筑初步》田学哲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2]《形态构成解析》田学哲、俞靖芝、郭逊、卢向东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3]《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设计系列课教案与学生作业选*一年级建筑设计》清华大学出版2006建筑设计专题(3),(4)主要教材:1.《高等学校建筑、规划与环境设计》2.《餐饮建筑设计》建工出版社邓雪娴等著3.《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设计系列课教案与学生作业选*二年级建筑设计》清华大学出版2006建筑设计专题(5),(6)主要教材:l 生态建筑设计1.《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及应用》薛志峰等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2.《设计结合自然》(美)麦克哈格著芮经纬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23.Green architecture/James Wines;edited by Philip Jodidio.New York:Taschen, c2000.4.Green architecture/guest-edited by Brian Edwards.Chichester: Wiley-Academy, c2001.l 博物馆建筑设计《博览建筑设计》邹瑚莹改编。

l 非线性建筑设计Neil Leach, Xu Wei-guo.Fast Forward/Hot Spot/Brain cells.Hongkong: Map Book Publishers, 2004l 景观——场地规划1.[美]诺曼K·布斯著,曹礼昆等译.风景园林设计要素[M].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2.[英]西蒙·贝尔著,王文彤译.景观的视觉设计要素[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3.[美]查尔斯·摩尔等著,李斯译.风景-诗化般的园艺[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l 校园开放空间设计1.[美]克莱尔·库珀·马库斯编著,俞孔坚等译.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2.刘丽和编著.校园园林绿地设计[M].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l 历史—古典园林设计1.刘滨谊主译:《图解人类景观:环境塑造史论,上海 : 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empo Shuffle
胡爽 倪小漪 设计将人的生活方式定义为播放、暂停、停止、快进、倒退、录音六 种播放模式,借此定义与之相配合的空间属性。为了补偿清华及清华科技 园人群的生活缺失,对这一类人做了全方位调查。并利用蚁群模型进行空
间组成方式的模拟,得到最佳的空间功能位置以及满意度最大的若干条路
Pingball Concept
朱力、范东阳、Mattias Helmreich 设计地段位于五道口城铁西侧、东源大厦以北。城铁是地段中最主要的人 流和交通影响因素。设计中建立了一个弹球的数学模型,用半径0.5米的小球代 表一个人,然后通过场地中大量小球的运动和聚集模拟人群行为。计算机程序 以地段红线和24米限高作为人流和车流活动范围的界限,并在城铁和东源大厦 两处设置入口,让人流从入口处以一定速度和方向随机地进入地段。程序对不 同的小球数量的情况进行了测试(5万到40万)以模拟人流的真实情况。最后, 通过脚本生成晶体形态将人群的分布范围包裹起来,形成可以使用的空间和结 构,在地面层则根据分析结果留出供人穿越的开放空间。
最终获得反映了行为的流动特性的建筑形体。
城市节奏的闪示体
张愉 李岑 根据设计目标,将地段所表达的生活节奏特性三维地展现在空间的大小、密 度、节奏上,并使之符合展示型商业建筑的观看要求。设计思想及过程可表述为 以下三个方面: 1.根据具体空间数量,在进行场地视线切削后形成的建筑轮廓中,随机生成 空间基础点,并根据节奏特性选取合适的点集,然后进行三维Voronoi运算,以 所得空间分隔为基础,进行进一步的空间设计。 2.将整套建筑的承重完全加载在Voronoi骨骼上,并使用结构设计软件对生 成的骨骼进行结构应力计算,根据结果加强结构、节点设计。 3.对建筑表皮,将之分为可相互转化的三个部分——墙体、橱窗、展示LED 屏,对表皮细致分化,最后将结构、表皮结合,形成完整的建筑空间体系。
径,以求当大量不同需求人群在进入建筑之后,可以通过随机选择路径更 高效经历自己所缺失的生活状态对应的补偿空间。在每个独立空间的形态 上模仿蚂蚁真实洞穴的条形模式。建筑形体的边界条件则通过考虑场地外 因内因共同的作用而生成。
Soundscape
吕晨晨 李香姬 本商业文化综合体位于五道口商业地带的西入口,故方案试图将五道口 独特的多国文化注入建筑之中。为了表达五道口文化混合的活力,研究了一种 独特的单元空间聚合方式:准晶体。利用准晶体单胞的无周期性但有序排列的 特点,组织代表四种文化(中,韩,日,英)的单元。 利用在五道口采集的四种语言样本经过数据处理,设计了四种单元的表 皮。同时,利用在四种语言中总结出四种文化在认识事物时的特点“阴阳相生 (中),多元组合(韩),特殊关系(日),正反对立(英)”将四种单元体 的内部空间进行变形。 最后,利用每种文化单元聚合形式以及室内声环境的设计,在建筑中形 成文化混合区、文化半开放区、文化核心区,分别服务于不同的人群。
Fluent It
陈寅 项曦
Latent-Space & Mood-Scape
李煜 沈雪 在设计之初 我们试图从两个角度来考虑: 非标准建筑设计本身的抽象方法探索 和具体的科技园地段的特殊性 内部生成是在非标准设计中较少涉及的角度 我们试图用拓扑原型来
穷尽空间的基础属性 来生成更多可能 尽可能的穷尽“复杂性”
数关系来使6类球在三维空间里发生运动和大小变化,经过多次修正和加入新条 件,最后得出具有明确功能分区和虚实的建筑原型。因为是自己编程,所以能在 设计进行的过程当中不断地结合原有理念增改新的控制因素。之后结合生物构研
究成果,对VORONOI方法进行改进,并编写辅助程序,生成建筑形体。
速度空间
王申皓 赵静远 这个设计使用速度参量对人们行为进行了研究,希望把空间的速度属性 与人的速度属性相协调,从而创造出一种连续变化的多种速度行为交织的全 新的空间体系。 设计中研究了人们的积极行为,并采用速度参量对其进行描述,然后基 于场地条件使用计算机方法进行模拟分析,从而得到了边界、加速度、分离 与融合这样一系列与速度有关的关键点,这一设计在空间体系中有效地控制 了速度的分离与融合,再根据加速度的特点对边界进行了离散随机的变形,
触手
赵齐 张雨辰 马尔可夫链(Markov chains)描述了一种离散时间随机过程。该过程中, 在给定当前知识或信息的情况下,过去(即当期以前的历史状态)对于预测将 来(即当期以后的未来状态)是无关的。这类过程与人们在信息亭中的行为相 似,也就是说如果不能从某种信息源获得其想要的信息,人们就会选择另一种 信息源,而其选择与此前的咨询行为无关。 在奥运信息亭的设计中,从神经元和细胞器的微观结构中获得启示,将信 息按类布置在 “触手”上并向外探出,主动为人们提供服务。调查得出人们对 人工咨询、电脑查询、大屏幕发布信息等各类信息的需求比例被作为原始数据, 输入Matlab中,经过基于马尔可夫链(Markov chains)理论的多次迭代以后,模 拟出稳定的人群分布图,并得出了不同空间适宜的面积和高度,以此为基础在 Maya中生成花瓣状的形体。各种咨询和大屏幕沿墙面布置,因此墙面被尽可能 弯曲,以增加信息交流的强度。
HY BRIDGE 清华科技园信息中心设计
孟凡理 李晔国
Enjoy 5 Minutes 五道口综合服务中心设计
孙黎 彭琳 该设计利用五道口城铁站西北角的一块狭长、不规则的城市规划废地修 建一个小型的综合服务中心。新建筑承担了双重身份: 对所有活动于五道口的人而言为一个服务中心;对地段上间歇不断、快 速通过地段的出入站人群而言,新建筑承担着城铁站新出入口 的身份,面向节奏不同的人群,我们提出了5 MINUTES VS HOURS享 受的设计理念。在对地段的人流、视线、绿化等主要因素进行 详细的调研分析之后,生成平面控制线;然后,考虑不同人群聚集的空 间需要,纵向的视线交流,树形等因素生成剖面,放样生成雏 形。再附以体现人流特征的线状结构、提供五分钟享受的内部空间,与 五道口商业文化相呼应,但实为安静的浅彩色条状的建筑立面,进 行进一步的修正。得到最后的建筑。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非线性建筑studio作品介绍
适配
吴一凡 李倩怡
受德勒兹“游牧”哲学思想的启发,尝试在设计过程中摆脱形式与功能的非相 互制约关系,认为功能、形式自成体系,处于多态、游牧的状态。建筑的诞生是适配 的结果,即在计算机内找到形式与功能的最优组合。 如海洋生物般的形式并非来自生物界,而是由数学公式描述的高维空间流形向 三维投影得出。这一抽象机器使得建筑师能够通过选择数学模型和参数化控制,获得 具有复杂空间形态的无限多样的原型,大大丰富了建筑设计语汇。另一方面,预先设 定的建筑功能独立于原型而存在,其空间布局也存在多种可能性。在形式和功能在计 算机内的适配过程中,原型被筛选和变形,得出符合需求的建筑形体。 设计中用于生成原型的高维流形向三维空间的投影,以及生成建筑功能气泡图 的计算机程序都具有数字图解的性质,它们分别针对设计问题的不同方面,因而获得 了更大的自由度。最终的适配过程则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运算能力使二者获得统一。
MOCENTRE
王茜、郑凯竞 汽车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但汽车带来的问题也是显 而易见的。是时候考虑如何让汽车更生动的融入我们的生活,而不是与它们对 立。 Mocentre一词,出自Motel,意即属于汽车的购物中心。方案设想了一 种新的购物方式,按照看样品-下定单-付费-送货上门的顺序,顾客可以坐在车 上完成这一过程,对于汽车用户来说高效而便捷。建筑的拓扑原型和空间排布 也正是基于这一种模式的。 Mocentre建筑形体的生成,则基于对基地车流的调研以及据此进行的粒 子模拟实验,经过多方案的比较,最终确定的,能尽量满足这一区域及周边道 路的交通需要,为进入这一区域的汽车提供更快捷和丰富的流线。同时建筑将 以其特殊的形体和表皮成为这一区域标志,吸引更多的顾客。
UPGROWTH
刘瓅珣 贾雪子 这是一个从基地自然生长出的建筑,各方面都参考和模拟了自然植物生 长的过程,我们希望由此创造人与空间平等的对话。 地段西边、北边和东边的主要分布人群分别是白领、学生和居民,不同 类型具有较清晰的差异,通过发放大量问卷和数据统计的方式得到人群的基本 属性。用编程的方式将代表人群的大量粒子投入场地空间,并根据粒子互相之 间及其与场地的作用力使粒子自由聚集。通过统计粒子携带属性便可定义每个 粒子簇所对应空间的功能。编程通过不同类型人需要的个人空间大小调整形体。 加入建筑学和结构设计语义生成地板、骨架、墙体和屋顶,根据人不同时间对 阳光和通风的需求控制表皮和开窗,并通过人在不同功能空间内的群聚性、合 作度和专注度设计了室内空间。
GRASSCAPE
易灵洁 黄铮
SUNLIGHT LIFE BUILDING
周益 许伯文 将整个非线性形体的生成过程看成是细胞体在培养皿中的生长过程, 整个建筑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似乎在呼吸的活的异形的生命体,这个建 筑生命体在地段这个群落里遵循着和生物界类似的规律和关联。 在细胞的生长过程中,将日照、人流、视线、生态环境等因素看作 是实验中影响细胞生长的光照、培养液、激光、种群内的竞争等,以此来 实现非线性形体的生成。其中,对非线性建筑形体的生成其主要影响的蛇 年均太阳辐射,细胞的生长速度与年均太阳辐射成正相关。这样,使建筑 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辐射进行自身的热量调节,获得更好的热舒适环境。
外部限制虽然被较多采用 但一般用某一模型的一个瞬时状态来生成 因此我们试图穷尽“准确性”即反映“场”与“密度” 在特殊的地段上 我们找到了特殊的对应 即人的潜意识生成的空间 和建筑队人情绪影响生成的“场” 在客观地反映这一切的同时 我们更希望对现状有所改变 当建筑与 景观插入城市时 生活已经悄然改变。
城市起居室设计
尹金涛 程瑜 经过前期的场地交通人流分析,及对周围建筑功能的定位的研究,决定为 人们提供一个室外的休闲、集会、活动的开放空间,作为地段周围建筑的连接体, 即城市的起居室。 在技术实现阶段,我们依据调研的结果,选择了6种活动类型作为程序的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