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传热学课件——第6章b
传热学第六章课件
ε R:弯管效应修正系数。(详见后述)
14
第一节 单相流体的强迫对流传热
(1)湍流强迫对流传热(P90-91)
① ε l 为考虑入口段对平均对流传热系数影响的入口效应修正系
数,又称管长修正系数。
εl≥1
15
第一节 单相流体的强迫对流传热
(1)湍流强迫对流传热(P90-91)
3 加热液体或冷却气体
18
第一节 单相流体的强迫对流传热
(1)湍流强迫对流传热(P90-91)
② ε t 为温差修正系数:
综上所述,不均匀物性场对对流传热的影响,视液体还是气体、
加热还是冷却以及温差大小而异,温差修正系数εt 一般可按下式
计算:
液体:
加热
冷却
气体:
加热
冷却
19
第一节 单相流体的强迫对流传热
气体:
εR≥1
式中,R为弯管的弯曲半径
液体:
※特别地,对于蛇形管,直管段较短时必须考虑弯曲段的影响;
而直管段较长时(如锅炉过热器、省煤器的管子以及化工厂蛇形
管换热器中的管子等),弯曲管段对整个管子平均对流传热系数
的影响不大,可近似取εR=1。
21
第一节 单相流体的强迫对流传热
(1)湍流强迫对流传热(P90-91)
长铜管,进、出口温度分别为20℃和60℃。设铜管内壁的平
均温度为90℃,试计算冷却水侧的对流传热系数及单位管长
的传热量。
解: 由题意,
① 选取特征温度,查取有关物性参数值。
27
第一节 单相流体的强迫对流传热
② 计算雷诺数Re,判定流动状态。
③ 选取公式,计算Nu数,进一步计算平均对流传热系数h。
传热学第六章对流换热
6个未知量::速度 u、v、w;温度 t;压力 p;对流 换热系数h
6个方程:换热微分方程式、能量微分方程、x、y、z 三个方向动量微分方程、连续性微分方程
1 能量微分方程 微元体的能量守恒: ——描述流体温度场 假设:(1)流体的热物性均为常量,流体不做功 (2)无化学反应等内热源 由导热进入微元体的热量Q1 +由对流进入微元 体的热量Q2 = 微元体中流体的焓增H
2t 2t 2t 微元体导热热量:Q1 x 2 y 2 z 2 dxdydzd
微元体对流换热收支情况:
在d时间内, 由 x处的截面热对流进入微元体的热量为
' Qx c tudydzd
在d时间内, 由 x dx处的截面热对流流出微元体的热量为
由连续性方程知此项为0
t t t Q2 c u v w dxdydzd x y z
在d时间内, 微元体中流体 温度改变了(t / ) d , 其焓增为
t H c dxdydzd
能量微分方程
t t t t 2t 2t 2t u v w 2+ 2 2 x y z c x y z
boundary layer)
由于粘性作用,流体流速在靠近壁面 处随离壁面的距离的减小而逐渐降低; 在贴壁处被滞止,处于无滑移状态。
流场可以划分为两个区:边界层区与主流区 边界层区:流体的粘性作用起主导作用
主流区:速度梯度为0,τ=0;可视为无粘性理想流体
u , 牛顿粘性定律 y
2)热边界层(Thermal boundary layer) 热边界层:当壁面与流体间有温差时,会产生温度梯度很大的 温度边界层 热边界层厚度t (温度边 界层):过余温度(t -tw ) 为来流过余温度(tf - tw ) 的99%处定义为t的外边 界
传热学:第六章 热辐射及辐射传热
本章总说明
❖ 物体的辐射特性包含发射特性和吸收特性 ❖ 课程中提到的温度包括两个: ❖ (1)工业高温,小于2000K——红外辐射 ❖ (2)太阳高温,近6000K——太阳辐射
6.1 热辐射的基本概念
6.1.1 热辐射
❖ 辐射——物体向外界以电磁波的方式发射携带 能量的粒子的过程
❖ 宏观-辐射是连续的电磁波传递能量的过程 ❖ 微观-辐射是不连续的光子传递能量的过程 ❖ 电磁波的本质是具有一定能量的光子(粒子),
❖ 引入立体角的目的是衡量表面辐射的方向特性 ❖ 表面在半球空间辐射的能量按不同方向分布的规
律只有对不同方位中相同的立体角来比较才有意 义
❖空间方位不同,可 以见到的辐射面积是 不同的
❖——表面的法线方 向最大
❖——切线方向最小,为零
❖ 表面在半球空间辐射的能量按不同方向分布的规 律只有在相同的辐射面积下来比较才有意义
❖ 几何上,“角”反映了在空间某一方向所占区域 的大小
❖ 平面几何中,用平面角表示在平面上所占区域的 大小
❖ 单位“弧度”
❖ 类似地,为了表示物体在三维空间中某一方向所 占空间的大小,引入“立体角”的概念
❖ 立体角(solid angle):球面面积As与球面半径 r2之比
❖ 单位:sr
As r2
❖ 波长不同,特性不同:
❖ ——短波的γ射线、X射线等,高能物理学家和
核工程师更感兴趣 ❖ ——波长在1mm-1m的电磁波称为微波,能穿
透塑料、陶瓷和玻璃等,但会被水等极性分子 吸收而产生内热源——微波炉的原理 ❖ ——波长大于1米的电磁波主要用于无线电技术 中 ❖ 热辐射中发出的电磁波通常称为热射线,本质 上也是电磁波
❖ 用“E”表示,W/m2 ❖ 辐射力表述了物体在一定温度下发射辐射能本
传热学第六章凝结与沸腾换热
珠状凝结:凝结液体不能很好地润湿壁面,凝结 液体在壁面上形成一个个小液珠。珠状凝结时, 所形成的液珠不断长大,在非水平的壁面上,因 受重力作用,液珠长大到一定尺寸后就沿壁面滚 下。在滚下的过程中,一方面会合相遇的液珠, 合并成更大的液滴,另一方面也扫清了沿途的液 珠,更利于蒸汽的凝结。凝结液只是局部隔断了 蒸汽与壁面间的换热,因此其热阻要远小于膜状 凝结。
层的导热热阻是主要热阻这一特点,忽略次要因 素,是分析求解换热问题的一个典范。 Nusselt膜状理论:凝结换热系数h只决定于膜的 厚度。
合理简化假设: 1)常物性; 2)蒸汽静止,汽液界面上无对液膜的粘滞应力; 3)液膜的惯性力可以忽略;
4)汽液界面无温差,界面上液膜温度等于饱和温度,tδ=ts;
7.凝结表面的几何形状
纯净水蒸气凝结表面传热系数很大,凝结侧热阻不是主要部 分。若实际运行中有空气漏入,则表面传热系数明显下降。
对制冷剂凝结,主要热阻在凝结一侧,必须对凝结换热进行 强化。方法:
(1)用各种带有尖锋的表面,使在其上凝结的液膜减薄; (2)使已凝结的液体尽快从换热表面排泄掉。 (3)对水平管外凝结,可采用各种类型锯齿管或低肋管冷凝
亦适用。实验表明:当膜层Re<1600时为层流。
2.湍流膜状凝结换热实验关联式
Nu = Ga1/(
Prw Prs
)
1 4
(Re
3 4
−
253)
+
9200
式中:Ga — 伽里略数,Ga = gl 3 .
ν2
Prw — 以tw为定性温度的 Pr Ga、Re 、Prs — 以ts为定性温度
4.液膜过冷度及温度分布的非线性
传热学第六章凝结与沸腾换热
第六章 凝结与沸腾换热
17
7. 凝结表面的几何形状
❖ 强化凝结换热的原则是 尽量减薄粘滞在换热表 面上的液膜的厚度。
❖ 可用各种带有尖峰 的表面使在其上冷 凝的液膜拉薄,或 者使已凝结的液体 尽快从换热表面上 排泄掉。
第六章 凝结与沸腾换热
18
§6-4 沸腾换热现象
1 生活中的例子 • 蒸汽锅炉
l g
l
2u y 2
0
al
2t y 2
0
第六章 凝结与沸腾换热
7
边界条件:
y 0 时, u 0, t tw
y 时, du 0,
dy
t ts
求解上面方程可得:
(1) 液膜厚度
4l
l (
g
ts
l2 r
tw
)x 1/ 4
定性温度:
tm
ts
tw 2
注意:r 按 ts 确定
第六章 凝结与沸腾换热
10
横管与竖管的对流换热系数之比:
hHg hVg
0.77
l d
1
4
3 边界层内的流态
凝结液体流动也分层流和湍流,并 且其判断依据仍然时Re,
Re de ul
式中:
ul 为 x = l 处液膜层的平均流速;
de 为该截面处液膜层的当量直径。
第六章 凝结与沸腾换热
无波动层流
6
考虑(3)液膜的惯性力忽略
l
(u
u x
v
u y
)
0
考虑(7)忽 略蒸汽密度
dp dx
0
u
x
v y
0
l
(u
u x
v
传热学第六章
第六章 单相对流传热的实验关联式
第六章 单相对流传热的实验关联式
外掠平板流动
内部流动
6-3 内部强制对流换热实验关联式
6.3.1. 管槽内强制对流流动与换热的特点 1.两种流态
6.3.1.管槽内强制对流流动与换热的特点 2. 入口段与充分发展段
流动进口段与充分发展段
管内等温层流流动充分发展段具有以下特征: (a) 沿轴向的速度不变,其它方向的速度为零; (b) 圆管横截面上的速度分布为抛物线形分布;
6-2
可见,对于圆形管道,边界条件不同,对流换热强度也不同:
qw = 常数,Nu = 4.36,tw = 常数,Nu = 3.66。
6.3.3 管内层流强制对流换热关联式
对于长管,可以利用表中的数值进行计算。对于 短管,进口段的影响不能忽略,可用齐德-泰特关系式 计算等壁温管内层流换热的平均努塞尔数:
在计算弯管内的对流换热时, 应在直管基础上加乘弯管修正因
子c R 。
6.3.2 管内湍流强制对流换热关联式
6.3.2 管内湍流强制对流换热关联式
对上述公式的几点说明:
1)上述公式都属于经验公式,当采用公式进行对流换热计算 时,要注意每个公式的使用条件;
2)在对流换热的研究中,曾经提出过数以十计的关联式,以 上几个公式只是有代表性的几个;
相似原理指导下的实验研究仍然是解决复杂对 流换热问题的可靠方法。 相似原理回答三个问题: (1)如何安排实验? (2)如何整理实验数据? (3)如何推广应用实验研究结果?
6-1 相似原理与量纲分析
6-1 相似原理与量纲分析
6.1.1物理现象相似的定义
传热学-第6章-单相对流传热的实验关联式
0.25
0.14
10 Ref 1.75 10 ; 0.6 Prf 700; 适用参数范围:
定性温度:进出口截面流体平均温度的算术平均值 tf
L d
50
特征长度:管内径d
说明: (1) 非圆形截面的槽道,采用当量直径de 作为特征尺度; (2) 入口段效应则采用修正系数乘以各关联式; (3) 螺旋管中的二次环流的影响,也采用修正系数乘以 各关联式。 (4)短管修正
入口段长度
层流 紊流
l 0.05 RePr d
l 60 平均表面传热系数不需考虑入口效应 d
(3)热边界条件——均匀壁温和均匀热流两种 湍流:除液态金属外,两种条件的差别可不计 层流:两种边界条件下的换热系数差别明显。
(4)特征速度——取截面的平均流速,并通过流量获得
二、 影响管内对流换热的几个因素
二、管内强迫对流传热特征数关联式
换热计算时,先计算Re判断流态,再选用公式 1. 紊流——迪图斯-贝尔特(Dittus-Boelter)关联式:
Nuf 0.023Re Pr
0.8 f
n f
0.4 n 0.3
(tw tf ) (tw tf )
适用的参数范围: 104 Ref 1.2 105 ; 0.7 Prf 120;
y 0
t h t y tw
y 0
根据物理量场相似的定义
t h t y y0 tw
Ch Cl t h t y C tw
ChCl 1 C
二、 相似原理
相似原理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物理现象相似的定义; 物理现象相似的性质; 相似特征数之间的关系; 物理现象相似的条件 。 (1)物理现象相似的定义 物理现象的相似以几何相似为前提。两个同类图形对应 尺度成同一比例,则这两个同类图形几何相似。几何相似的两 个图形中对应的空间点之间的距离必然成同一比例。 物理现象相似——同类物理现象之间所有同名物理量场都相 似,即同名的物理量在所有对应时间、对应地点的数值成比例。
传热学第六章
流动全部为紊流
局部传热系数关联式 Nuxm 0.0296Rex4m/5Prm1/3
平均传热系数关联式 Num 0.037Rem4/5Prm1/3
Rex=0≥108 0.6 Prm 60
混合边界层
h
1 l
xc
0
hcx
dx
1
l
xc
hcx
2 dx
Rem
u d o
层流 Rem 1.4 105
层流、紊流的转变
特征速度 来流速度 u∞ 特征尺寸 管外径 d0
Rem>1.4 105
定性温度 热边界层的平均温度 tm=1/2(t∞+tw)
1.流动的特征
圆柱前半部,沿流动方向流体处于加速减压状态,沿流向压 力逐渐减小。圆柱后半部,沿流向压力逐渐增加。最大粘滞 摩擦力处于圆柱表面处,因而圆柱表面附近的流体受到的阻 力最大。
小结:利用关联式获取表面换热系数的关键步骤
1,熟悉对象:如流过平板、圆柱、球或管束; 2,确定特征温度,查表获取特征温度下流体的热物理参数; 3,确定特征长度,计算Re数; 4,确定要获取局部、还是平均表面换热系数; 5,选择合适的关联式计算无量纲表面换热系数,即Nu数; 6,计算换热系数。
2017/10/23
第六章 单相对流换热的实验关联式
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6-1 管内强制对流传热
6.1.1管内强制对流流动和换热的特征
入口段 充分发展段
1. 层流和湍流判别
层流: Re 2300 过渡区: 2300 Re 10000 旺盛湍流: Re 10000
Nu f
传热学课件第六章辐射换热计算
X 1,3
A1 A3 A2 2 A1
X 2,1
A2
A1 A3 2 A2
X 2,3
A2
A3 A1 2 A2
X 3,1
A3 A1 A2 2 A3
X 3,2
A3
A2 2 A3
A1
3.查曲线图法
利用已知几何关系的角系数,确定
其它几何关系的角系数。 例:如图,确定X1,2 由相互垂直且具有公共边的长方形表面
• 若A2和A3的温度相等,则有
J2A2X2,1+J2A3X3,1 =J2 A2+3X(2+3),1 角系数的可加性
即 A2+3X(2+3),1=A2X2,1+A3X3,1
利用角系数的可加性,应注意只有对角系数
符号中第二个角码是可加的。
• 三、角系数的确定方法
角系数的确定方法很多,从角系数的定义直 接求解法、查曲线图法、代数分析法和几何图形 法,这里主要介绍定义直求法和代数分析法。
一、表面辐射热阻
对于任一表面A,其本身辐射为E=ε Eb, 投射辐射为G,吸收的辐射能为α G。向外 界发出的辐射能为
J E G Eb 1 G (a)
因此,表面A的净热流密度为
q = J-G
(b)
对于灰体表面α =ε ,联解(a)和(b),
消去G得
q
Eb J
1
第六章 辐射换热计算
例内 重 基 题容 点 本 赏精 难 要 析粹 点 求
基本要求
1.掌握角系数的意义、性质及确定方法。 2.掌握有效辐射的确定方法。 3.熟练掌握简单几何条件下透热介质漫灰
面间辐射换热的计算方法。 4.掌握遮热板的原理及其应用
【传热学006传热学B第六讲(2)
ul
Re
2020/2/29
4
二、分析方法
h f (u,, ,c,,l)
a. 解析法 b. 近似积分法 c. 实验法 d. 比拟法
e. 数值法
三、研究内容
1.强制对流
2.自然对流
(1)流体外掠平板 (2)管内流体流动 (3)管外流体流动
a、b c
3.相变对流
2020/2/29
3. 一维非稳态导热— , Fo)
0
4. 一维非稳态导热——诺谟图法
m 0 0 m
m f Bi, Fo
0
f Bi, x m
第五章 对流换热
§1 概述
一、影响因素
(1)流体的物性(导热系数、粘度、密度、比热容等); (2)流体流动的形态(层流、紊流); (3)流动的成因(自然对流或强制对流); (4)物体表面的几何因素; (5)换热时流体有无相变(沸腾或凝结)。
5
两种边界层,
§2 边界层 (二维) 边界层外界叫主流区
一、速度边界层 壁面
无滑移条件
Not平板
令 u 0.99时 厚 度 为
u
层流边界层:惯性力<粘性力
※ 分类
Rex
ux
5.0 105
局部雷诺数
紊流边界层:惯性力> 粘性力
2020/2/29
Rex
ux
5.0 105
6
2020/2/29
7
※ 层流底层
tw和t无穷的温差
二、热边界层 无滑移条件
近壁面的温度与壁面温度相同
令
t tw t tw
传热学课件-清华大学 (6)
§6-1 管内受迫对流换热第六章单相流体对流换热及准则关联式学习对流换热的目的:学会解决实际问题;会计算表面传热系数h大多数是由大量的实验研究确定的本章给出的具体函数形式Pr)(Re,Nu f =工程上、日常生活中有大量应用:暖气管道、各类热水及蒸汽管道、换热器流动进口段:10[ : Re;05.0 ∈≈dLd L 紊流层流:∂u流动进口段: : Re;05.0 ∈≈dLd L 紊流层流:∂u热充分发展段:常物性流体在热充分发展段:h = const(1)管内流体平均速度3、管内流体平均速度及平均温度∫∫=⋅==RRm urdrrdru f u G 0022πρπρρrdr u df u dG πρρ2⋅=⋅=G —质量流量[kg/s];V —体积流量[m 3/s];G=ρV∫∫===Rm R m urdrRu urdr R u G 02022 ;2πρπρt∆(管内对流换热进口段的局部Nusselt数2、流体热物性变化对换热的影响对于液体:主要是粘性随温度而变化流体平均温度相同的条件下,液体被加热时的表面传热系数高于液体被冷却加热时的值↓⇒↑η t 对于气体:除了粘性,还有密度和热导率等↑↓↑⇒↑λρη,,t液体:1=C R+—R螺旋管曲率半径4、管壁粗糙度的影响粗糙管:铸造管、冷拔管等湍流:粗糙度∆>层流底层厚度δ时: 换热增强层流:影响不大粗糙度∆<层流底层厚度δ时: 影响不大If water at 300K flowsthrough a 3cm -diameterpipe at 5m/s, the thicknessof the viscous sublayer isonly about 20mµ有时利用粗糙表面强化换热—强化表面(1)迪图斯-玻尔特(Dittus-Boelter )关联式:⎩⎨⎧<>==)( 3.0)( 4.0 ;Pr Re 023.08.0f w f w m f f f t t t t m Nu 由于没有考虑变物性,只适用于壁面和流体的温差不很大的情况:Petukhov 等人的研究表明:上式只在有限的范围内适用。
传热学讲义对流换热——第六章
第六章 单相流体对流换热及准则关联式第一节 管内受迫对流换热本章重点:准确掌握准则方程式的适用条件和定性温度、定型尺寸的确定。
1-1 一般分析),,,,,,,,(l c t t u f h p f w μαρλ=流体受迫在管内对流换热时,还应考虑以下因素的影响:① 进口段与充分发展段,② 平均流速与平均温度,③ 物性场的不均匀性,④ 管子的几何特征。
一、进口段与充分发展段1.流体在管内流动的主要特征是,流动存在着两个明显的流动区段,即流动进口(或发展)段和流动充分发展段,如图所示。
(1)从管子进口到边界层汇合处的这段管长内的流动称为管内流动进口段。
(2)进入定型流动的区域称为流动充分发展段。
在流动充分发展段,流体的径向速度分量v 为零,且轴向速度u 不再沿轴向变化,即:0=∂∂xu, 0=v 2.管内的流态(1)如果边界层在管中心处汇合时流体流动仍然保持层流,那么进入充分发展区后也就继续保持层流流动状态,从而构成流体管内层流流动过程。
2300Re <用νdu m =Re 判断流态, 式中 m u 为管内流体的截面平均流速, d 为管子的内直径,ν为流体的运动黏度。
(2)如果边界层在管中心处汇合时流体已经从层流流动完全转变为紊流流动,那么进入充分发展区后就会维持紊流流动状态,从而构成流体管内紊流流动过程。
410Re >(3)如果边界层汇合时正处于流动从层流向紊流过渡的区域,那么其后的流动就会是过渡性的不稳定的流动,称为流体管内过渡流动过程。
410Re 2300<<3.热进口段和热充分发展段当流体温度和管壁温度不同时,在管子的进口区域同时也有热边界层在发展,随着流体向管内深入,热边界层最后也会在管中心汇合,从而进入热充分发展的流动换热区域,在热边界层汇合之前也就必然存在热进口区段。
随着流动从层流变为紊流, 热边界层亦有层流和紊流热边界层之分。
热充分发展段的特征对常物性流体,在常热流和常壁温边界条件下,热充分发展段的特征是:)(1x f t f =及)(2x f t w =与管内任意点的温度),(r x f t =组成的无量纲温度⎪⎪⎭⎫⎝⎛--x f x w w t t t t ,,x ,随管长保持不变,即: 0,,x ,=⎪⎪⎭⎫ ⎝⎛--∂∂x f x w w t t t t x 式中,t —管内任意点的温度,),(r x f t = ⇒xf x w w t t tt ,,x ,--仅是r 的函数。
传热学第六章剖析课件
无量纲时间坐标分别相等。
对应地点:指空间坐标对应成比例的地点,也称为相似地点。 两个圆管内稳态等温层流速度场相似:
相似地点: r1 r2 r3 r1 r2 r3
R R
d d l lFra bibliotekCl式中C为l 空间坐标比例常数,或称为几何相似倍数。
如果分别采用无量纲空间坐标 r / R,, r则 /相R似地点的
3 导出相似特征数的两种方法:相似分析法和量纲分析法
(1)相似分析法:在已知物理现象数学描述的基础上,建 立两现象之间的一些比例系数,尺寸相似倍数,并导 出这些相似系数之间的关系,从而获得无量纲量。
以左图的对流换热为例,
数学描述:
现象1: h t
0
t y y0
现象2: h t 0
t y y0
建立相似倍数:
h h
Ch
t t Ct
C
y y
Cy
代入现象1,整理得
相似倍数间的关系:
ChC y h t
0
C
t y y0
ChCy 1
C
——表示了换热现象相似时,相似倍数间的制约关系。
获得无量纲量及其关系:
ChCy 1 C
hy hy
Nu1 Nu2
上式证明了“同名特征数对应相等”的物理现象相似的特
课堂讨论:为什么按相似原理安排试验能这样大幅度地减少实验次数, 又能得到具有一定通用性的实验结果呢? 答:按相似原理安排试验时,个别实验所得结果已上升到代表整个相 似组的地位。
(2)实验数据的整理—特征数方程常用的形式
相似原理告诉我们,实验结果应该整理成关联式,特征关联式的具 体函数形式、定性温度、特征长度等的确定具有一定的经验性。
物理条件。
传热学课件第六章--单相流体对流换热
第一节 管内受迫对流换热
一、定性分析(基本概念)
1.进口段与充分发展段 2>.对于换热状态 将上述无因次温度对r求导后且令r=R时有: t t t r r R w t t t t r w f w f
由于无因次温度不随x发生变化,仅是r的函数,故对无因次 温度求导后再令r=R,则上式显然应等于一常数。又据傅里叶 定律:q=-(t/r)r=R及牛顿冷却公式:q=h(tw-tf),上 t 式变为: t t r r R h Const w tw t f r tw t f
另外,不同断面具有不同的tf值,即tf随x变化,变化规律 与边界条件有关。
第一节 管内受迫对流换热
一、定性分析(基本概念)
2.定性参数 2>.管内流体平均温度 ①常热流通量边界条件: t tw// tw/
tf /
进口段 充分发展段
tf// x
如图,此时:tw>tf 经分析:充分发展段后: tf呈线性规律变化 tw也呈线性规律变化 此时,管内流体的平均温度为: t f t f tf 2
第三节
自 然 对 流 换 热
一、无限空间自由流动换热(大空间自然对流)
指热(冷)表面的四周没有其它阻得自由对流的物体存在。 一般准则方程式可整理成: Nu=f(Gr· Pr) 一般Gr· Pr>109时为紊流,否则为层流。 对于常壁温的自由流动换热,其准则方程式常可整理成: Num=C(Gr· Pr)mn C、n可参见表6=5,注意使用范围、定型尺寸、定性温度。 令:Ra=Gr· Pr Ra为瑞利准则数。 既适用常壁温也适用常热流边界的实验准则方程式,常见的 为邱吉尔(Churchill)和朱(Chu)总结的式6-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