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与政府干预
当代第三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与政治
(二)不断调整所有制形式,提高资本的社会 化程度。
根据生产力的要求(多层次性、规模大),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 第一、所有制类型多样化。 从资本的规模可以分为: 1) 小私有制 2)中私有制 3)大私有制。 4)私人垄断资本私有制 5)国家垄断资本私有制 6)国际垄断资本私有制 第二、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多样化。 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等。
第二节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
பைடு நூலகம்
一、政治体制的特点和实质 (一 )政治体制 1、政治体制。 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和管理形式以及有关国家政治活动的制度。 包括: 1)国家政权的形式。 ①政体形式——君主立宪制、议会共和制、总统共和制、 委员会制等等。 ②结构形式——单一制、联邦制、邦联制。 ③国家政权的组织与活动原则——三权分立等等。 2)与国家政权相联系的其它组织和政治行为的制度。 政党制度、选举制度等等。 2、类型。 1) 资产阶级民主制。典型、普遍形式。 2) 法西斯体制。(曾经)。
二、经济体制与经济社会政策的调整
(一 )普遍建立与发展宏观经济调控机制 1、战前:“看不见的手”---市场机制。 2、战后:“两只手的作用”。 “看不见的手”---市场机制。 主导、基础作用。 “看得见的手”---宏观调控。 辅助、重要作用。 (新增) 寻找:市场机制与国家干预的最佳结合。 动态平衡-很困难。
(二)较快增长的原因
第一,新科技革命的推动。 第三次科技革命。科技进步的贡献率70%。 第二,经济体制与经济社会政策的调整。 国内: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等等;国外:建立稳定 的国际金融和贸易体制。 第三,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条件。 ①长期和平的国际环境。 ②对第三世界低廉的能源和原材料的掠夺。 ③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挑战与压力。
第四章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美国两大经济利益集团
经营传统工业中的钢铁、汽车、造船业
的大西洋集团(东部利益集团) 经营新兴工业中的航天、航空、电子产 业的太平洋集团(西部利益集团)
美国主要新闻刊物:
The Los Angeles Times《洛杉矶时报》 The New York Times《纽约时报》 Washington Post《华盛顿邮报》 The Wall Street Journal《华尔街日报》 The New York Daily News 《纽约每日新闻》 Chicago Daily Tribune《芝加哥论坛报》 USA Today 《今日美国》 New York Post《纽约邮报》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国际先驱论坛报》 American Express 《美国快报》 Journal of Commerce 《商业日报》 Tribune 《论坛报》 American News 《美国新闻》 News Weekly 《新闻周刊》 The World Report 《世界报道》
调
第三,经济关系调整的力度加大,竞争中有协
第四,在分配制度上,以社会福利的形式对国 民收入进行再分配 第五,国家垄断资本同盟的发展
第一次调整:20世纪30年代初,强
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控(凯恩 斯主义) 第二次调整:20世纪70年代末80年 代初,是减少国家的干预,让市场 机制更多地发挥作用。(新自由主 义和新保守主义) 第三次调整:90年代中期 (第三条 道路)
(3)国家结构形式
1776-1787年的美国为邦联制国家。 1787年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改国家结构形式为联邦制, 在建立统一的联邦政权的基础上,各州仍保有相当广泛的自主权。 联邦设有最高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但有统一的宪法和法 律,是国际交往的主体。 各州有自己的宪法、法律和政府机构;若各州的宪法和法律与 联邦宪法和法律发生冲突,联邦宪法和法律优于州的宪法和法律。 美国宪法列举了联邦政府享有的权力,如征税,举债,铸币, 维持军队,主持外交,管理州际和国际贸易等。不经宪法列举的其 他权力,除非宪法明文禁止各州行使者外,一概为州政府保留。州 的权力主要是处理本州范围内的事务。
论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原因本质
论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原因本质论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原因本质摘要:第⼆次世界⼤战后,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命浪潮的推动下,当代资本主义发⽣了⼀系列新的变化,使得传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临严峻的挑战。
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在⽣产⼒、⽣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等多⽅⾯出现了⼀系列引⼈瞩⽬的新变化。
这些新变化不仅改变了东西⽅政治⼒量的对⽐和世界格局的⾛向,⽽且对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产⽣了深刻影响。
在新科技⾰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资本主义通过⾃我调整,赢得了较长时期的稳定和繁荣,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与此同时,资本主义的基本⽭盾也在发展和深化,世界经济中⼼地带和边缘地带之间的⽭盾不断激化,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推进导致了世界性的⽣态危机、社会危机和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弊病、危机的积聚和发展,与当前资本主义科技、经济的迅猛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为此,我们必须开拓视野,以发展的观念,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的理论。
本⽂通过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分析,揭⽰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及其实质,深化了对资本主义的认识。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世界格局;原因世界在不断变化,资本主义也在发展和变化。
特别是第⼆次世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渡过了⼤动乱的时代,进⼊了相对稳定和逐步发展的新时期。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经济政策、经济结构、经济关系以及社会⽣活等各⽅⾯都出现了不少新现象、新特点和新问题。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主要表现1.发⽣了新的科学技术⾰命。
战后以原⼦能和电⼦技术为主要标志的新科技⾰命,推动了核能、半导体、合成化学、航空航天等⾏业的诞⽣和发展,促使西⽅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发⽣了重⼤变化。
第⼀产业即农业在经济中所占⽐重⼤⼤下降,已不到3%;第⼆产业即制造业所占⽐重有升有降,但⼤多保持在 30%~40%之间;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重则迅速提⾼,达到60%以上,美国更是⾼达 72%。
政治经济学15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精)
6
二、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
(一)国有化:国家举办国有企业或公私合营企业 的目的主要有: 1、增强国家科技实力。高科技产业是投资大风 险大的产业,因而是私人投资不愿进入的领域。由国 家建立国有企业,承担投资风险可以使高科技产业得 以建立和发展。 2、加强基础设施投资,为社会资本提供良好的 经营环境 基础设施产业包括道路、桥樑、公共交通、能 源、公用事业等行业。这些行业是社会资本经营必不 可少的部分,但是又是投资大、盈利低的行业。国家 投资经营,为社会提供应有的发展条件。
2
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获取大量垄断利润,使社 会总产品中很大比重掌握在垄断资本手中,劳动人民 购买力被限制在狭小范围。因而,垄断资本的发展加 剧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使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进 一步激化,使经济危机呈现加重的趋势。 三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严重的危机迫使国家放弃 “守夜人”的地位,大规模介入经济活动。 二次战后以下原因促使国家对经济大举参与: 生产力的发展与科技革命的发生;战后资本主义 国家经济的恢复;对付周期发生的经济危机;国际 竞争的加剧。
3பைடு நூலகம்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与实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在于通过种种手段 缓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矛盾,使社会再生 产顺利进行。 因此,国家的经济职能的加强是现代资本主 义经济的重要特征。 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表现为三个方面: 第一、直接从事经济活动; 第二、运用国家权力直接调节经济活动; 第三、运用国家权力间接调节经济活动。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概论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概论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夏克传邮码:528100一、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1、概况(1)阶段性在战后几十年里,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虽有起伏,但总的看来,无论速度、规模,还是质量,都大大超过历史上的最好记录。
它们大致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战后经济的恢复与转轨时期(1945-1950年前后)。
二战造成的破坏极其严重,但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却得到迅速恢复,到1950年前后,整个西欧和日本经济已达到或超过战前最高水平。
美国等国家也完成从战时经济向和平时期经济的转轨。
其间美国的援助和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为中心的相对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和国际经济秩序起了积极作用。
第二阶段,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时期(1950-1973年)。
突出表现在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广泛应用,产业结构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各国经济的不平衡现象有了很大改观,主要经济力量相对均衡化的局面开始形成。
第三阶段,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普遍陷入“滞胀”的时期(1973-1982年)。
其原因是:“石油危机”的打击,长期推行凯恩斯主义政策的负面效应,科技革命转入低潮,等等。
第四阶段,经济低速增长和全面调整时期(1982-1992年)。
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欧美主要国家开始调整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改而推行货币主义政策,大刀阔斧地调整产业结构,改革福利制度,从多方面刺激市场经济活力,各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略有回升,通货膨胀也得到一定抑制。
第五阶段,冷战结束之后,发达国家经济进入一个新的转变时期。
世界经济格局和经济发展发生一系列变化,主要是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加速发展,引起经济增长方式、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发生新的变化,企业制度、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发生新的变革。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职能进一步国际化,区域性和跨区域性的经济合作不断加强,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目前在世界经济中仍占明显的优势,并决定着世界经济的发展。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203宿舍摘要:国家干预经济是世界各国克服市场失灵的一种基本手段。
但是,国家通常不会直接以自己的名义干预经济,国家干预经济的职能往往由比国家更为具体的主体代表国家承担。
其中,政府(含负有经济管理职权和职责的政府职能部门)是最重要的国家干预主体。
政府角色定位事关政府干预经济的范围、程度和方式,并进而决定着政府干预克服市场失灵的效果以及市场配置资源绩效的发挥。
绪论:本文主要研究探讨在经济生活中政府对经济干预的方式、程度、范围和效果,以及政府在对经济进行干预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弊端,并针对在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予以剖析和解答。
本文采取历史研究方法和比较研究方法,结合我国的历史及现状,同时比照历史上有过成功经验的国家,对我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于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早起资产阶级经济学说中的重商主义,重商主义者崇尚国家干预的强权政治,认为国家的强大是发展经济、积累货币的重要条件。
在亚当斯密时代,詹姆斯斯图亚特强调有效需求和政府干预;19世纪初,法国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创始人西斯蒙第也认为,政府必须全面地、积极地干预经济,以恢复经济比例关系,保持经济平衡,实现财产均衡分配;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李斯特学说无疑具有更为深远的影响,它长期被美英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奉为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直至今天在经济学说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20世纪30年代初,严重的市场失灵导致世界范围内出现经济大萧条,由此暴露出古典自由主义的重大缺陷。
在此背景下,凯恩斯在批判“经典学派”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与自由主义截然不同的政策主张,即在放弃自由放任原则的前提下扩大政府功能,实行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凯恩斯指出:“政府机能不能不扩大,这从19世纪政治家来看,或从当代美国理财家看来,恐怕要认为是对个人主义之极大侵犯。
然而我为之辩护,认为这是一个现实办法,可以避免现行经济形态之全部毁灭;又是必要条件,可以让私人策动力有适当运用。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比较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比较随着世界的发展,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作为不同的经济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探讨。
两种经济制度的差异影响了国家的发展路径、人民的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的稳定性。
本文将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进行比较,并探讨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一、资源配置方式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资源的配置主要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
市场的供需关系决定了产品价格和资源分配。
资源的所有权归属于个人或企业,他们通过市场买卖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市场竞争的结果将决定资源的流动以及经济的发展方向。
而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资源的配置由中央计划机构来管理和决策。
这些中央计划机构会依据国家的发展需求和人民的利益来进行资源的分配,以达到最优化的资源利用。
资源的所有权通常属于国家,国家通过计划经济来调控和管理资源的使用。
二、生产要素的归属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中,生产要素的归属主要以个人或企业为基础。
个体或企业在私有产权的基础上,拥有自由决策权和支配权。
这种自由使得个人能够追求他们自己的利益,并通过经营活动追求利润最大化。
人们的努力和创新将通过市场机制来获得回报。
而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生产要素的归属主要以国家为基础。
国家拥有并控制着重要的生产资料,如土地、企业等。
这种公有制度使得国家能够根据整体利益来调控各个领域的发展方向,以实现人民的福利和社会的公平。
三、分配的模式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分配主要基于市场交换和价值创造。
劳动者通过向企业提供劳动力,以获取工资报酬。
企业通过市场交易产品和服务,获取营业收入和利润。
这种市场交换方式使得个人或企业能够根据市场的供需关系获得相应的回报。
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分配主要基于公有制度和按劳分配。
国家通过中央计划来调控各个领域的发展,确保资源和财富的公平分配。
社会主义追求的是平等和公正,劳动者根据自己的努力和贡献来获取相应的报酬。
四、市场竞争与政府干预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中,市场竞争被视为推动经济增长和创新的动力。
浅析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新变化
浅析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新变化作者:李向前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5年第01期摘要: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上产生的,它反映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反映了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的要求。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主要表现在政治制度的法制化、行政集权民主化、政党格局的两极化以及公民权利的扩大。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本质上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方式和手段,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因此它不可避免地有其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
关键词: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变化;原因;实质中图分类号:D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1-0296-02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发生了许多新变化,这些新情况和新变化涉及到各个领域,主要表现在政治制度的法制化、行政集权民主化、政党格局的两极化以及公民权利的扩大等方面。
一、政治制度的法制化二战后初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积极恢复战争破坏的经济,同时把加强法制放在政治生活的首位。
在此后的数十年中,西方各国普遍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国家法律体系。
国家权力的运行和各权力主体的活动均纳入法制轨道。
美英等国家在战后保持了原有的宪法传统,不断进行修正并制定一系列法律,适应了当代政治发展的需要和形势变化;法国、加拿大等国家在战后重新制定了宪法,例如,法国于1946年颁布了法兰西第四共和国宪法,后来于1958年颁布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其目的是为了重新安排国内变化了的政治力量的对比状况;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家作为二战期间的法西斯国家,在战后制定了新宪法,开始了实现政治民主化的进程,联邦德国于1949年、日本和意大利于1947年分别通过了新宪法。
战后西方国家之所以要加强法制化,原因主要有:(1)战争给世界人民和各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遭到了大多数人的厌恶和反对,为了从在制度上杜绝法西斯势力的复活,西方国家普遍加强了法制建设。
第十一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对经济的干预
2023/1/22
20
4、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目 标
主要是: (1)谋求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2)实现充分就业。 (3)谋求稳定的国民经济增长率。 (4)平抑经济波动,防止经济萧条或衰退。 (5)稳定物价,防止和抑制通货膨胀。 (6)谋求公平与效率,改善国民福利。
2023/1/22
21
2023/1/22
28
2、德国市场经济模式
德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是 “社会市场经济”,即 有社会指导的市场经济。
国家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主要是建立和维护正常 秩序,以保证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国家是一个立场坚定的裁判。
3、日本市场经济模式
日本的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政府主导 型市场体制,该模式的最大特点是政府对 经济生活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干预,政府与 企业之间保持非常紧密的联系。
凯恩斯认为,单纯由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不 能达到充分就业,不能保证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 而必须有国家的经济干预和调节。
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未能达到充分 就业,是因为有效需求不足,包括投资 需求不足和消费需求不足。
2023/1/22
18
投资需求不足,一是因为资本边际效 率即投资的预期利润率有递减的趋势;二 是因为利息率的变化又有个最低限度。
1、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集中的两条途径 一是通过竞争中的弱肉强食,即大资本吞并
小资本; 二是通过和平方式,即把原来分散的小资本
联合起来,以股份公司等形式组成新的 更大规模的资本。竞争促使生产和资本 的集中。
2023/1/22
3
2、金融资本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高形式
随着生产领域垄断的发展,产生了银行垄断。银行 垄断的出现具有了过去所没有的新作用:
而国有企业不足以适应这种形势发展的需要。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203宿舍摘要:国家干预经济是世界各国克服市场失灵的一种基本手段。
但是,国家通常不会直接以自己的名义干预经济,国家干预经济的职能往往由比国家更为具体的主体代表国家承担。
其中,政府(含负有经济管理职权和职责的政府职能部门)是最重要的国家干预主体。
政府角色定位事关政府干预经济的范围、程度和方式,并进而决定着政府干预克服市场失灵的效果以及市场配置资源绩效的发挥。
绪论:本文主要研究探讨在经济生活中政府对经济干预的方式、程度、范围和效果,以及政府在对经济进行干预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弊端,并针对在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予以剖析和解答。
本文采取历史研究方法和比较研究方法,结合我国的历史及现状,同时比照历史上有过成功经验的国家,对我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于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早起资产阶级经济学说中的重商主义,重商主义者崇尚国家干预的强权政治,认为国家的强大是发展经济、积累货币的重要条件。
在亚当斯密时代,詹姆斯斯图亚特强调有效需求和政府干预;19世纪初,法国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创始人西斯蒙第也认为,政府必须全面地、积极地干预经济,以恢复经济比例关系,保持经济平衡,实现财产均衡分配;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李斯特学说无疑具有更为深远的影响,它长期被美英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奉为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直至今天在经济学说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20世纪30年代初,严重的市场失灵导致世界范围内出现经济大萧条,由此暴露出古典自由主义的重大缺陷。
在此背景下,凯恩斯在批判“经典学派”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与自由主义截然不同的政策主张,即在放弃自由放任原则的前提下扩大政府功能,实行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凯恩斯指出:“政府机能不能不扩大,这从19世纪政治家来看,或从当代美国理财家看来,恐怕要认为是对个人主义之极大侵犯。
然而我为之辩护,认为这是一个现实办法,可以避免现行经济形态之全部毁灭;又是必要条件,可以让私人策动力有适当运用。
第九章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控总结
第一节 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 形式的变化与国家调控
主要私有化方式: 1、出售公共部门的部分资产 2、自由化 3、特许招标
第一节 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 形式的变化与国家调控
私有化对于资本主义没有任何实质性改变 首先,私有化以后公司的主导权掌握在金 融资本和大的产业资本手里 其次,私有化并没有解决资本主义的根本 矛盾,只是在一定程度内起到有限的作用 最后,国有化和私有化都是资本主义进行 经济调整的手段
第一节 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 形式的变化与国家调控
2、资本主义国家所有制形式调整的实质
首先,就资本主义国有企业而言,仍然是垄断资 本主义所有制 其次,国私共有合营企业使私人垄断资本攫取高 额垄断利润。 再次,国家为私人垄断资本过剩的生产能力提供 了稳定的市场 最后,宏观调控和微观规制为私人垄断资本提供 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与制度环境
二、国家对经济干预调节的必要性 1、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市场 失灵问题 2、市场调节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 3、再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各种矛盾需要依赖 于政府的力量加以协调和解决
第二节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宏观 经济调控
(1)市场解决不了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矛盾 (2)市场调节不能解决产业结构与经济协 调发展的矛盾 (3)单纯地市场调节不仅不能解决社会矛 盾,反而使阶级矛盾激化 (4)市场调节无法解决商品生产者的狭隘 经济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矛盾
2、国私共有的垄断资本 国私共有的垄断资本是由国家和私人垄断 组织联合投资形成的,是国家通过参与生 产和经营,直接干预经济活动的一种形式。 由于这种结合形式的企业往往在国家贷款、 补贴、订货、税收等方面得到优惠的条件, 从而使私人垄断资本可以获得有国家保障 的高额利润。
对资本主义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对资本主义发展的认识和理解一、资本主义靠掠夺起家资本主义的基础是资本原始积累。
欧洲开始暴力圈地,迫使农民与土地分离,造就大批自由劳动者,土地集中少数人手中。
接着进行海外殖民掠夺,西班牙从中南美洲攫取黄金250万公斤,白银l亿公斤。
同时贩卖黑奴400年,赚取5000%巨额利润。
接着在世界各地殖民贸易一个多世纪,掠取数以亿计财富,给其他国家造成大灾难,从头到脚滴着肮脏东西。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发端于文艺复兴,其人本主义反对神权,主张思想智慧从神学中解放。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运动动摇了神权,启蒙运动又直指封建制度。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比封建意识形态进步,但看看原始积累就明白,只要有利于自己就可绝对损害他人,甚至大规模剥夺他人生命。
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资本主义按资分配,人本主义实质是绝对利己主义。
欧洲资产阶级把原始积累形成的资本和雇佣劳动与近代技术结合,导致工业革命,普及商品货币关系,市场经济成熟,造成城乡对立和阶级对抗,促成国际分工和殖民浪潮。
自由竞争是资本主义初级阶段,政府推行一切由市场调节的自由经济政策,促进生产力发展,导致两极分化,引发阶级斗争。
1870年到1910年5次经济危机造成严重损害,于是自由竞争进入垄断,少数大企业联合独占生产和市场,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形成金融寡头,只在经济运转方式途径及利益关系上作改变,没消除竞争,基本矛盾依存,表现为1929到1933年经济危机,英国生产下降32%,德国下降52%,法国下降36%,美国下降56%,资本主义工业退回1908到1909年水平。
二、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及原因二战后资本主义变化:一是生产力高度发展。
资本主义国家占世界经济总量4/5,世界贸易总额3/4和几乎全部资本输出。
工业智能化,微机广泛应用,劳动对象扩大,生产空间拓宽,原子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利用减少对非再生能源依赖,劳动力结构向高素质高技术转化。
经济危机间隔长,破坏力下降,通胀率、失业率和赤字都在较低水平。
政府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
政府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政府为什么要干预经济?——浅析版一、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是劳动者之间彼此交换劳动产品即交换劳动的关系,它是随着商品交换的需要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封建社会中市场已经相当繁荣,而且分布广泛。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真实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社会生活与繁华景象, 以图像形式展现了繁华街道、店铺、广告招牌、运输船只、骆驼队和收税站等北宋的城市经济管理状况。
随着封建制的瓦解,资本主义制度纷纷建立,商品交易的种类和数量提升、生产分工细化市、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各地区开始形成统一的民族市场。
“市场”成为联系经济双方的纽带,并以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发展出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的根本特征是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来调节和分配生产要素,通过市场机制配置各种社会资源,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作为主要的经济形式。
在施行市场经济的市场中,人们通过市场信号的变化来决定生产要素的调整。
市场经济要求市场主体地位平等, 竟争机会平等, 均享有广泛的权利, 以契约为纽带,构筑彼此之间的社会关系,利用价值规律自发调控经济运行, 激发市场主体之间的有效竞争。
二、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关系虽然从空想社会主义开始,人们就对社会主义和市场之间的相容性存在矛盾,但是我们要认清楚一个事实: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提出的“反市场”理论论述是基于一定的前提和历史条件的。
他们反对的是资本主义条件下没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为的是让人们摆脱市场拜物教的狂热。
市场经济本身不具备社会基本制度的属性,其内在要求在于自由选择、平等交换和互利合作,这与社会主义的精神内涵是相统一的。
尽管西方鼓吹自由市场经济的经济学派极力反对政府干预,认为社会主义国家无法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并且实行中央控制最终会造就一个独裁政府。
如哈耶克所言:社会主义者肯定会证实,至少在其开始时,不是通往自由的道路,而是通往独裁和反独裁、通往最惨烈的内战的道路。
以民主手段实现并维持的社会主义,看来确实属于乌托邦世界。
10.26二战后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解析版)
第26讲 二战后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考纲要求】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表现。
2.赫鲁晓夫改革、勃列考点一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基础落实】一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2.20世纪70年代初: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
3.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适当减小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逐渐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二 建立“福利国家”1.目的:为了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2.实质: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
3.历程: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渐完备;70年代后受挫,但是继续发展;80年代以后,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
4.评价(1)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的利益,对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助长了部分人的惰性,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三 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 1.第三产业的兴起(1)原因: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
(2)表现: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部门。
(3)作用⎩⎪⎨⎪⎧①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
②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变化。
2.“新经济”的出现(1)背景:二战后,美国发展新兴产业;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
(2)形成: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经济出现了10年的持续增长,“新经济”问世。
(3)特点: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形态。
【考点深化】1.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调整的表现(1)二战后~70年代: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效仿罗斯福政府而实施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主要措施有:加大国有化程度;尽量扩大就业;普遍建立福利制度;政府直接参与并主导国民收入再分配等。
现代史_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
现代史_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现代史?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知识体系】一、抓住一条发展线索: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以罗斯福新政为中心,分成三个阶段:新政前的自由放任;新政时期的国家干预;新政后的资本主义新变化。
二、紧扣两个关键词:“政府”和“市场”。
从罗斯福新政开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的手段一是市场的调节,二是政府的干预。
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差异仅仅是程度上的不同。
【重点解析】一、经济大危机迅速波及到世界的原因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各国经济联系密切,成为有机整体,一国经济领域的变化会迅速波及世界。
2.美国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其经济对他国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经济大危机给我们提供的教训和启示(1)注意内部机制和政策的调整(2)注意协调国际关系(各国政府以邻为壑的贸易保护主义损人不利已)(3)经济危机具有双重性(一方面表现为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危机;另一方面,迫使政府在进行反危机调整机制的过程中,有可能形成新的运行机制,成为一种难得的发展机遇)二、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和作用1.整顿财政金融:(1)措施:成立联邦储备银行,由政府为储户提供担保;禁止交换黄金和出口黄金,增发货币,实行美元贬值。
(2)作用:有利于恢复银行信用,促使金融业正常运行,为经济恢复创造了条件;美元贬值有利于扩大出口。
2.调整农业:(1)措施:实行减耕减产,国家提供补贴。
(2)作用:有利于稳定农产品价格,促进农业的恢复与发展,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3.复兴工业:(1)措施:建立公平竞争和关于产量、价格、销售等规定,保障了工人的基本权利。
(2)作用:把工业生产置于国家监管之下,以减少盲目生产,为企业复兴创造条件,也有利于缓和劳资矛盾,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秩序。
4.举办救济和“以工代赈”:(1)措施:通过政府拨款进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大力兴办公共工程等。
(2)作用: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发展;改善基础设施,保护环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五章习题及参考答案.pdf
13.垄断价格 ( )
A.完全是人为定价
B.受替代品竞争的制约
C.受市场需求量的制约
D.违背了价值规律
14.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并不否定价值规律,因为
()
A.垄断价格的形成只是使价值规律改变了表现形式 B.从整个社会看,商品的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是一致的
C.垄断高价是把其他商品生产者的一部分利润转移到垄断高价的商品上
()
2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 A.以跨国公司为主体 B.以国家资本输出为主 C.生产资本输出为主要形式 D.发达国家互相输出为主要流向
()
22.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重大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包括 A.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B.实行部分国有化 C.实行职工持股 D.推行企业民主,实现劳资合作
26.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是 (
)
A.寄生的资本主义
B.腐朽的资本主义
C.不断发展的资本主义
D.过渡的资本主义
2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是指
(
A.全面的社会化
B.全面的商品化
C.全面的市场化
D.市场的计划化
28.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要
(
)
A.否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切改良 B.对资本主义采取全面肯定的态度
D.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促进和完善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29.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表现在
()
A.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B.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
()
6.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是 (
)
A.垄断不能消除商品经济的竞争基础
B.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激发新的竞争
各国经济体系的比较
各国经济体系的比较不同国家的经济体系在发展方向、政策制定、市场化程度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以美国、日本和中国为例,比较它们的经济体系特点。
一、美国美国是一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其经济体系以市场化为核心,政府干预相对较少。
美国的资本市场发达,企业事业单位的融资主要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商业信贷等方式实现,融资门槛低,流动性高,资本市场的繁荣也带动了货币市场的发展。
美国的税收制度相对简单,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是主要税种。
另外,社会保障金和政府补贴也是美国政府支出的重要部分。
美国政府在研发、教育、卫生等领域投入较多,其中以军事研发和医疗保健支出最高。
二、日本日本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经济体系以政府干预为主,市场化程度不如美国。
日本政府在市场过度竞争、产业结构不合理时会采取积极干预措施,对一些优势产业实行重点支持,鼓励外向型经济发展。
此外,日本的银行业相对较重,日本政府举行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自主性较低。
日本的税收制度相对复杂,税种多样,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是主要税种之一,全国人民缴纳的“健康保险费”也是日本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近年来,日本政府针对老龄化等问题,开始逐步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增加对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支持。
三、中国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其经济体系处于市场化、计划经济和政府干预共存的状态。
中国政府通过制定各种政策,促进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
在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领域,中国政府还实行一些社会福利和金融扶持政策。
中国的税收制度相对简单,主要税种有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
中国政府通过减税、优惠等措施,吸引国内外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总之,各国经济体系的特点不同,需要根据自身国情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发展战略。
尤其是在全球化趋势下,各国经济体系的比较更加重要,能有效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一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其原因
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积极探索宏观干预和市场机 制的最佳结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 美国模式强调个人主义和市场竞争,同时加强政府对 社会经济的宏观干预,日本模式既把市场作为基本的 经济调节机制,同时更突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干预, 德国模式有意识地对市场经济从社会政策的角度加以 控制,集市场竞争、政府调节、社会保障为一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发达国家宏观干预和调控机制的运用,在相当程度上 解决了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所造成的许多困扰,但也 有其固有的局限性,其中也蕴含着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美国模式驱使企业急功近利,投机风盛,贫富悬殊。 日本模式导致市场活力不足,劳动力市场缺乏弹性。 德国模式引发失业严重,公共开支膨胀,企业竞争力 下降。
一、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其 原因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五个时期: – 恢复时潮、快速增长时朗、滞胀时朗、调整时朗、 新发展时期。 总的来说,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保持了相对平稳和 较为快速的发展,进一步保持了在生产和科技方面的 领先水平,在世界经济中的优势地位。
由于科学技术对经济巨大的推动和促进,政府对社会 经济的干预和调控的加强,经济多边合作的进一步发 展,利益协调机制不断完善的积极影响,发达国家的 经济增长和进步十分显著。主要表现为生产力高度发 达,产业结构先进,经济垄断和国际化程度高。目前, 发达国家一直统领世界经济潮流,在世界经济的舞台 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寻找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存时的经济政策,西方经
济学家借助菲利普斯曲线说明失业与通胀的交替关系。 这一理论是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于1958年提出的。 他根据英国1861-1957年的统计资料,描绘出一条表 示失业率与工资变动率之间反向关系的曲线。由于西 方学者认为,物价上涨与货币工资的增长率有关,所 以该曲线又代表物价上涨或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的 反向关系,即二者可以并存,但是有替代关系,社会 经济必须采取一定政策,使二者均处于可接受的范围 内,否则社会将不安定。
通
胀
率
菲利普斯曲线
自然失业率 r 0
失业率
g= −ε( u − u’)
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
⑴ 政府无法在同时解决通货膨胀和失业问 题,微观经济主体不应有过高的奢望; ⑵ 如果政府愿意在一方面(如失业率)付 出代价的话,那么,另一方(如通货膨胀) 肯定会获得改善。 ⑶ 政府可以在二者之间选择较为合适的组 合(萨缪尔森、索罗)
1、全球三次石油危机
❖ 第一次危机(1973年):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 爆发,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阿 拉伯成员国当年12月宣布收回石油标价权,并将其积陈 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使油价 猛然上涨了两倍多,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 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持续三年的石油危机对发达国家 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工业 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 有的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明显放慢。
一、经济恢复期
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恢复较快的原因:
1、拥有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和人力资源 ①战前工业发达,虽经战争破坏,但工业基础尚存 ②战前就拥有丰富的高素质劳动人口,战后又出现了人
口回流及移民等,补充了战争造成的劳动力损失
2、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混合 经济”体制
①国家干预宏观经济日常运转过程 ②推行国有化政策 ③推行经济计划化 ④推行“福利国家”等社会经济政策
3、美国的扶持
①对战败国推行“不赔偿主义”,减轻其经 济负担
②对欧洲国家推行“马歇尔”计划,提供大 量援助
③主导建立国际经济组织,为西欧日本的经 济恢复提供国外资金和市场
二、经济高速增长时期
1、这一时期的特征: ❖ 经济高速增长 ❖ 充分就业 ❖ 物价稳定 被称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
2、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 ①科技进步 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运用的成功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特征: ❖ 生产力高度发展 ❖ 生产关系进入垄断阶段 ❖ 社会经济结构十分稳定成熟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
❖ 20世纪50年代初——经济恢复期 ❖ 50年代中期~70年代初期——经济高速增长
期 ❖ 70年代中期~90年代初期——经济滞胀及调
整期 ❖ 90年代以来——新经济的增长与发展时期
石油危机(石油资源也是世界经济研究的重 要内容)
❖ 石油危机为世界经济或各国经济受到石油价 格的变化,所产生的经济危机。1960年12月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立,主要成员包括 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南美 洲的委内瑞拉等国,而石油输出国组织也成 为世界上控制石油价格的关键组织。迄今被 公认的三次石油危机,分别发生在1973年、 1979年和1990年。
美洲(3国):加拿大(0.966);美国 (0.956);巴巴多斯(0.903)
亚洲(3国):日本(0.960);新加坡 (0.944);韩国(0.937)
中东(5国):以色列(0.935);科威特 (0.916);塞浦路斯(0.914);卡塔尔 (0.910);阿联酋(0.903
大洋洲(2国):澳大利亚(0.970);新西兰 (0.950)
❖ 第二次危机(1978年):1978年底,世界第
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的政局发生剧烈变化,
伊朗亲美的温和派国王巴列维下台,引发第
二次石油危机。此时又爆发了两伊战争,全 球石油产量受到影响,从每天580万桶骤降到 100万桶以下。随着产量的剧减,油价在 1979年开始暴涨,从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 年的34美元。这种状态持续了半年多,此次 危机成为上世纪70年代末西方经济全面衰退 的一个主要原因。
❖ 第三次危机(1990年):1990年8月初伊拉克攻占科威特以后,伊拉
第一节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划分标准:人类发 展指数。“ 人类发展指数”超过0.9为发 达国家,超过0.85为准发达国家(发达国 家的预备队)
欧洲(23国):
挪威(0.971);冰岛(0.969);爱尔兰(0.965);荷 兰(0.964);瑞典(0.963); 法国(0.961);瑞士 (0.960);卢森堡(0.960);芬兰(0.959);奥地 利(0.955);西班牙(0.955);丹麦(0.955);比 利时(0.953);意大利(0.951);列支敦士登 (0.951);英国(0.947);德国(0.947);希腊 (0.942);安道尔(0.934);斯洛文尼亚(0.929); 葡萄牙(0.909);捷克(0.903);马耳他(0.902)
②“滞胀”产生的原因
❖ 凯恩斯主义:来源于供给方面 石油危机导致物价上涨 工资提高过快,拉动物价上涨和失业增多
❖ 货币主义学派:各国政府不断采取扩张性的财政货币 政策带来的通货膨胀预期所致;
❖ 供给学派:凯恩斯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一方面导致政府 支出从而总需求增加,另一。
三、“滞胀”与调整时期
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滞胀
①“滞胀”(stagflation):经济发展停滞、 失业增加和通货膨胀三种现象并存
资料:两缺口模型和菲利普斯曲线
根据凯恩斯理论,国民经济存在通货膨胀 或通货紧缩两个缺口:在有效需求不足, 即存在通货紧缩缺口时,会出现失业和资 源的闲置;反之,在需求过度,即存在通 货膨胀缺口时,会达到劳动力和其他要素 充分就业。通货膨胀与失业不并存。所以 凯恩斯主义因此无法解释“滞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