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期末复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1879年德国的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所心里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2.心理学各流派的主要研究对象

①.构造主义: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意识,即对人直接经验的觉知。(冯特、铁钦纳)

②.机能主义:研究对象是具有适应性的心理活动。(詹姆斯)

③.格式塔心理学:研究知觉和组织的意识过程。(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

④.行为主义:研究可观察的外显的行为。(华生、斯金纳、托尔曼、赫尔)

⑤.精神分析学派:前来佛洛伊德诊所就诊的精神病患者,他从变态心理的角度研究正

常人的心理。

⑥.认知心理学:感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或认知过程,

以及儿童的认知发展和人工智能。(奈瑟、皮亚杰、西蒙)

⑦.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应以正常人为对象,主张从人的需要去研究人性。(马斯洛、

罗杰斯)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高级和低级的区别)

人类所有的需要可以按层次组织起来分为七个层次:⑴生理需要⑵安全需要⑶归属与爱的需要⑷尊重需要⑸求知的需要i⑹审美的需要⑺自我实现的需要

各层次出现的顺序是由低到高;各层次需要在全人口中所占比例由大到小;可分为两种水平:前四种属于基本需要,后三种属于成长需要。

评价:积极方面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注重社会正常人的需要,具有普遍性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是一个有严格组织的层次系统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比较客观、准确地揭示了人类需要产生的客观规律

缺陷方面

1)马斯洛脱离现实社会生活实践和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去看待人性,降低了社会

生活环境在人的需要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他强调低级需要向高级发展,但没有充分认识到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

作用

3)他是一个人本主义者,他的许多概念是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而没有估计这

些概念的现实社会内容。

4.韦纳的归因理论

在吸收海德和罗特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探讨,并将归因分为

三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归因和非稳定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六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体状态、外界环境

归因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⑴了解心理和行为的因果关系

⑵根据行为者当前的归因倾向预测他以后的动机

⑶归因训练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

5.知觉、记忆、思维、语言、感觉记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的概念

知觉:可以被看作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件的整体属性反映。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是三个基本环节。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地、概括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

言语:是个体借助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也就是理解语言和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过程。感觉记忆(瞬时记忆):外界信息首先经过感觉器官进入感觉记忆,信息按照感觉输入的原样在这里登记下来,所以又叫感觉登记。

短时记忆:是指记忆信息保持的时间在一分钟以内,一般约为15—30秒,甚至更短时间的记忆。

长时记忆:储存时间一分钟以上的记忆。

6.理解知觉的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等四个特征。(P119)

7.斯皮尔曼的智力二因素论的内容

个体在不同智力作业的成绩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因此将智力分为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

一般因素:不同智力活动所公共有的因素,体现一个人的基本能力,是智力的关键和基础。

特殊因素:是完成某种特殊的智力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因素。

8.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

1905年,比纳—西蒙量表

9.发散思维的几个特性(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10.奥尔波特区分的三个各人特质是哪三个

首要特质:处于主导地位,影响人行为的各个方面。

中心特质:能代表一个人的性格的核心成分。

次要特质:是指一个人的某种具体偏好或反应倾向。

11.四种气质类型的特征

多血质——活泼好动、反应快、善交往

胆汁质——急躁、莽撞、情绪变化快

黏液质——反应迟缓、沉默寡言、沉静、忍耐

抑郁质——敏感、孤僻、忧郁

投射测验——罗夏墨迹、主题统觉

12.区别:教学效能感、教学监控感、课堂心理气氛、教师威信的概念

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主观判断。

教学监控感——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课堂心理气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相互作用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的群体心理状态,包括教师和学生的注意状态、知觉状态、思维状态、情绪、情感状态、一直状态和稳定状态等。

教师威信——就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和信誉,是一种可以使教师对学生施加的影响产生积极效果的感召力和震撼力。

13.教学中提供教学支架的做法源于哪个教学理论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

14.短时记忆的记忆容量7±2个组块

15.高智商意味着个体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错)

16.奥苏伯尔的认知接受学习观

认为学习是一个认知过程,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他认为接受学习才是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

学校是否有意义取决于:学校内容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学习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他还认为学生的意义学习才是有价值的学习。

17.思维的特征

概括性——把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本质特征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间接性——以其他事物为媒介来认识客观事物。

18.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他认为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

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动觉智力、人际智力、自治智力。1999年又提出了认识自然的智力。

19.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效应和成因

成因: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

效应:系列材料的开始和末尾部分记忆效果较好,中间位置的内容则容易遗忘。

20.如何帮助学生培养健全人格

⑴教师要加强自身人格修养,以人格魅力影响感染学生

⑵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认识他人。

21.如何树立教师威信

⑴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⑵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⑶注重良好仪表、风度、行为习惯的养成。

⑷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⑸做学生的朋友和知己。

22.利用注意的有关知识去组织学习(特征:稳定性、广度、分配、转移)

23.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⑴设置合理的目标

⑵有效利用反馈和评价

⑶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

⑷合理利用奖励和惩罚

⑸科学利用竞争和合作

⑹向学生表达明确可行的期待

⑺增强自我效能感

⑻进行归因训练

24.认知的活动范围包括哪些(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25.将思维分为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依据是:思维的方向

26.什么叫视觉(感觉)后像

当视觉作用于感受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而是逐渐减弱,这种感觉残留的现象叫做感觉的后效,也就是感觉后像。(痛感后效和视觉后效都很显著)

27.什么叫感觉适应

感觉器在刺激的连续作用下,感觉会随刺激时间的延续而发生变化,这就叫做感觉适应。

28.吉尔福特提出的智力结构

智力结构从三个维度来考虑:操作、内容、产物

第一维度——操作:认知、记忆、发散思维、聚合思维、评价。

第二维度——内容:视觉、听觉、符号、语义、行为。

第三维度——产物:单元、类别、关系、系统、转换、蕴含。

29.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

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