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理论试题2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2_真题-无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2_真题-无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2(总分52,考试时间90分钟)A型题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虚损病变表现为闭塞不通征象,用补益方药来治疗,此概括为下列哪一项( )A.虚则补之B.补其不足C.功补兼施D.塞因塞用E.补虚泻实2.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是指( )A.以阳中求阴之法调整阴阳偏衰B.以阴中求阳之法调整阴阳偏衰C.泻热之法,调整阳的偏盛D.以补阴之法,治疗阴虚阳亢之证E.以补阳之法,治疗阴虚阳亢之证3. 下列哪项不属于病理性产物( )A.瘀血B.痰饮C.结石D.积食E.血瘀4. 劳力过度,易损伤的脏腑是( )A.心肺B.心脾C.脾胃D.脾肾E.肝肾5. 合病是指( )A.多部位同时受邪B.表证未罢又见里证C.寒湿合邪而侵人D.经脉间病证传变E.湿热合邪而致病6. 寒性病变表现出寒象,用温热药来治疗,应概括为下列哪一项( )A.用寒远寒B.用热远热C.逆者正治D.热者寒之E.寒者热之7. 湿邪、寒邪共同的致病特征是( )A.损伤阳气B.阻遏气机C.黏腻重浊D.凝滞吸引E.易袭阳位8. 药邪与医过相同的致病特点是( )A.导致中毒B.情志波动C.加重病情D.阻滞气机E.蒙蔽心神9. 与痰饮形成密切相关的脏腑是( )A.心脾肝肾B.心肺脾肾C.肝胆脾肾D.肺脾肝肾E.心肝肺肾10. 下列属于药邪致病特点的是( )A.情志波动B.阻滞气机C.变生他疾D.蒙蔽心神E.炮制失度11. 其性干涩,易伤津液的病邪是( )A.风邪B.燥邪C.火邪D.暑邪E.疬气12. 阳盛格阴的病理特点是( )A.阳盛则阴病B.阳损及阴C.真热假寒D.重阳必阴E.真实假虚13. 结石多发于( )A.六腑B.心肺肝肾C.脾胃肾膀胱D.肝胆肾膀胱E.肝肾脾胆14. 悲忧过度主要损伤的脏腑是( )A.肝B.心C.脾D.肺E.肾15. 下列哪项不属于导致津液不足的原因( )A.热盛B.大汗C.多尿D.脏腑气化功能减退E.气滞16. 证候虚实的“实”是指( )A.体质壮实B.正气旺盛C.邪气亢胜D.病邪内生E.外邪侵袭17. 寒邪的性质是( )A.其性开泄B.其性重浊C.其性凝滞D.其性黏腻E.其性干涩18. 既有季节性特点又不受季节限制,常为外感治病之先导的邪气是( )A.热邪B.风邪C.疬气D.寒邪E.湿邪19. 邪气侵犯人体后能否引起发病取决于( )A.邪气性质B.正气盛衰C.禀赋强弱D.感邪轻重E.邪正胜负20.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说:“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二)第三章(典型试题)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二)第三章(典型试题)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及答案(二)第三章(典型试题)一、选择题(一)A型题1.积于胸中、上走息道、下注气街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肺气2.激发整个脏腑经络生理活动的功能是气的:A.温煦作用B.推动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中介作用3.脏腑之气和经络之气的物质基础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中气4.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及脏腑机能活动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动气5.具有温煦脏腑、润泽皮毛、控制汗孔开合等功能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肺气6.易于感冒,是气的什么功能减弱的表现: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中介作用7.生命最基本的特征是:A.推动功能B.温煦功能C.固摄作用D.气化E.营养作用8.机体内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过程实际上是指:A.气的推动作用B.气机C.气的防御作用D.气的固摄作用E.气化9.体内液态物质的运行、输布和排泄,主要依赖气的哪些功能的配合:A.推动与温煦 D.防御与固摄 C.推动与固摄 D.中介与推动 E.温煦与凉润10.临床上,常从“虚里”处的搏动状况可以察其盛衰的气是:A.中气B.营气C.卫气D.元气E.宗气11.与人的睡眠有密切关系的气是:A.卫气B.宗气C.中气D.元气E.营气12.构成脏腑经络的最基本物质是:A.中气B.营气C.卫气D.水谷精气E.脏腑经络之气13.与视、听、言、动的强弱关系最密切的气是:A.元气B.卫气C.宗气D.谷气E.营气14.元气运行的主要通道是:A.十二经脉B.奇经八脉C.血脉D.三焦E.肝15.气的运动受阻,运动不利时,称为:A.气机不畅B.气结C.气闭D.气逆E.气虚16.具有司腠理开合功能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中气17.与气的生成密切相关的脏是:A.心肝脾B.肺肝肾C.肺脾肾D.心肺肾E.肝脾肾18.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A.营气B.卫气C.元气D.宗气E.谷气19.与肺主一身之气密切相关的是:A.宗气B.谷气C.卫气D.元气E.营气20.一身气机的枢纽为:A.脾胃B.心肾C.肺肝D.脾肾E.以上均非21.出现恶寒喜暖,是气的哪一项功能失常:A.推动与调控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中介作用22.临床出现自汗、多尿、出血、遗精等症,是气的哪一项功能减退:A.推动与调控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中介作用23.“气有余便是火”是气的哪一项功能失常: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中介作用24.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或出现早衰,是气的哪一项功能失常:A.推动与调控作用B.温煦与凉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中介作用25.形成多种代谢异常的病变,是气的哪一项失常: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气机E.气化26.机体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是:A.精B.气C.血D.津E.液27.血的生成与哪个脏腑的关系最密切:A.肝B.心C.脾胃D.肺E.肾28.充养脑髓、滑利关节的主要是A.精B.气C.血D.津E.液29.津液输布的主要通道是:A.脉管B.经络C.腠理D.三焦E.分肉30.“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根据是: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气能摄津D.津能载气E.以上均不是31.治疗大出血时,用益气固脱之法,其机理在于: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血能生气32.与血的运行没有直接关系的脏是:A.心B.肺C.脾D.肝E.肾33.治疗血虚证时,常在补血药中配用益气之品的机理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血能生气34.治疗血瘀证时,常酌配补气、行气药物的依据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血能养气35.推动血液运行的基本动力是:A.心气 D.肺气 C.中气 D.肝气 E.脾气36.与血液运行关系最为密切的脏是:A.心B.肺C.脾D.肝E.肾37.与人体水液代谢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A.肺B.脾C.肾D.三焦E.膀胱38.治疗出血证时用补气药物的机理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血能养气39.下列不是津所布散的主要部位的是:A.皮肤B.孔窍C.肌肉D.关节E.血脉40.在机体内,除______外,其他所有正常的液体都属于津液的范畴:A.胃液B.肠液C.血液D.泪液E.唾液41.液的灌注部位,除下列哪一项外均是:A.脏腑B.骨节C.孔窍D.脑E.髓42.下列哪一脏或腑与津液的生成关系不密切:A.脾B.胃C.肺D.小肠E.大肠43.津液的输布主要依靠何脏腑的综合作用而完成:A.心肝脾肺三焦B.心肝脾肾三焦C.肺脾肾肝三焦D.心肝肺肾三焦E.肺脾肾心三焦44.与津液输布最不相关的脏是:A.肝B.心C.脾D.肺E.肾45.下列不属于津液的排泄途径是:A.汗B.尿C.粪D.呼气E.呕吐物46.气逆导致吐血的生理学基础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血能养气47.大出血时往往导致气脱,其生理学基础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血能养气48.临床上行气与利水法常常并用的理论依据是: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气能摄津D.津能载气E.以上均非49.临床上治疗多汗、漏汗时,可采用补气之法,其机理在于:A.气能行津B.气能摄津C.气能生津D.津能载气E.津能生气50.脏腑气机升降运动中,以哪一组脏腑最为重要:A.心肝肾B.肺脾肾C.脾肝肺D.肺肝胃E.心肝肺51.气的出入运动不及而结聚于内称为:A.气逆B.气陷C.气结D.气滞E.气脱52.喻昌所论的“内气”是指: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中气53.“上气海”是指:A.息道B.膻中C.丹田D.心E.肺54.营气通过何种途径循行于全身:A.十二经脉B.十二经别C.十四经脉D.十五别络E.任督二脉55.昼行于阳,夜行于阴的气是:A.元气B.真气C.营气D.卫气E.宗气56.五脏之真精是何气之分体:A.先天之精气B.水谷精微C.后天之精气D.营气E.元气57.下列哪一项不是血液正常运行所必须的条件:A.心气充沛B.血液充盈C.脉道通畅D.三焦通利E.肺肝脾功能正常58.《读医随笔》称为“动气”的是:A.肾气B.元气C.宗气D.营气E.卫气59.下列哪一项所论不妥:A.气虚则血少B.气旺则血充C.血虚则气少D.血足则气旺E.气不运则血不存6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气不摄津的范畴:A.多汗B.多尿C.漏汗D.遗尿E.遗精61.“夺血者无汗”的生理基础是:A.肝肾同源B.乙癸同源C.津血同源D.精血同源E.以上均非62.临床上气的异常导致血的失常时,下述哪一项不妥?A.血虚B.血脱C.血燥D.血瘀E.出血63.与气虚关系最密切的两脏是:A.心与肺B.心与脾C.肺与脾D.肺与肝E.肝与脾64.与气能摄血最相关的脏是:A.心B.肝C.脾D.肺E.肾65.津液排泄途径中,起关键作用的是:A.汗B.尿C.粪D.呼气E.以上均非66.血和津液的共同功能是:A.滋润和濡养作用B.作为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C.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D.排泄代谢产物E.以上均非67.“见痰休治痰而治气”的理论基础是: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气能摄津D.津能载气E.津能生气68.营气与卫气的共同特点:A.来源相同B.性质相同C.特点相同D.分布相同E.功能相同69.气与血的关系主要表现在:A.先天与后天方面B.性状与分布方面C.生化与运行方面D.功能与结构方面E.以上均非70.下列哪项属于气机失调:A.气逆B.气陷C.气滞D.气结E.以上均是71.禀受于父母的原始生命物质,称为:A.生殖之精B.先天之精C.后天之精D.脏腑之精E.肾精72.一身之气的生成,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为:A.心脾肾B.心肺肾C.心肝肾D.脾肺肾E.肝脾肾73.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称为:A.气机B.气化C.气逆D.气脱E.气闭74.气感应传导信息以维系机体的整体联系称为气的:A.推运与调控作用B.温煦与凉润作用C.固摄作用D.防御作用E.中介作用75.化生血液的主要物质基础是:A.肾精B.元气C.脏腑之精D.水谷之精E.生殖之精76.了解脏腑精气充实与否的重要标志是:A.气B.血C.神D.津液E.形体77.津液与血液之间互相滋生、相互转化称为:A.津血同源B.精血同源C.气血同源D.血汗同源E.肝肾同源78.人体内何为物质新陈代谢的调控与主宰:A.心B.肾C.神D.血E.气79.下面哪一项指的是“神之宅”:A.形体B.脏腑C.肾精D.血脉E.宗气80.“形之主”指的是:A.脏腑B.神C.肾精D.气E.津液81.在血虚病变的治疗中,通常补气,理论依据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养气E.血能载气(二)B型题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气化1.人的生长发育靠气的:2.使津液变成汗、尿是气的:3.多尿是与气的哪项功能失常有关: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中气4.对脏腑的功能活动起激发、推动作用的是:5.主司腠理开合的是:6.能营养全身、化生血液的是:A.润泽肌肤B.化生血液C.温煦脏腑D.充养脑髓E.化生神志7.营气的作用是:8.津的生理功能是:9.液的生理功能是:A.肝B.心C.脾D.肺E.肾10.津液的生成不足,主要责之于:11.与尿液的生成和排泄关系最密切的是:12.与汗液的排泄关系最密切的是:A.肺脾肾B.心脾肝肾C.心肺肝脾D.脾肺肾肝E.心肺脾肾13.与气的生成关系最为密切的是:14.与血的运行关系最为密切的是:15.与津液的输布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脾胃B.肺C.心D.肝E.肾16.一身气机的枢纽是指:17.可以直接调节和影响全身气机的升降出入的是:18.可以疏通和调畅气机的是:A.气机不畅B.气滞C.气逆D.气陷E.气结19.气的运动受阻,运动不利时,称为:20.气的运动受阻较甚,在某些局部发生郁滞不通时,称为:21.气的出入运动不及而结聚于体内者,称为:A.气滞B.气逆C.气陷D.气闭E.气脱22.气的由下向上运动太过,称为:23.气的上升不及而下降太过,称为:24.气的由里向外运动太过,称为: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中气25.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指:26.积于胸中之气称为:27.水谷之悍气是指:A.心B.肝C.脾D.肺E.肾28.血液运行的动力主要在于:29.能助心行血的是:30.能固摄血液在脉中运行的是:A.心B.肝C.肺D.肾E.脾胃31.血液的生成与何项关系最为密切:32.津液的生成与何项关系最为密切:33.对津液的输布起主宰作用的是:A.气虚血少B.气虚血瘀C.气虚出血D.气随血脱E.血虚气亏34.气生血功能失常可见:35.气行血功能失常可见:36.气摄血功能失常可见:A.气虚B.气脱C.气滞D.气闭E.气逆37.血虚可导致:38.大失血时可导致:39.水液停滞可导致: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调控作用40.血液循行的动力是指气的:41.控制着津液排泄是指气的:42.津液输布和排泄的动力是指气的:(三)D型题1.气的生成过程中,尤其重要的脏腑是:A.心B.肺C.脾D.胃E.肾2.血液的正常运行,决定于气的何作用间的协调平衡: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中介作用3.宗气的主要组成成分是:A.肾中精气B.水谷精气C.自然界清气D.脏腑之精气E.先天之精气4.宗气的主要功能是:A.主管语言B.温煦肢体C.调节心脏的搏动D.走息道以行呼吸E.贯心脉以行气血5.血液的组成成分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精E.津液6.固摄血液的重要因素是:A.心主血脉B.肝主藏血C.脾主统血D.肺朝百脉E.肾主封藏7.气的主要来源是:A.先天之精气B.后天之精气C.阴阳之精气D.五行之精气E.天地之精气8.人体之气生成的主要条件是:A.脏腑功能正常B.物质来源充足C.精气充足D.血液充足E.津液充足9.气机升降的枢纽是:A.肝B.胆C.脾D.胃E.肾10.气的出入运动不及而结聚于内称为:A.气滞B.气逆C.气郁D.气结E.气脱11.元气充足必须依赖何脏腑之气正常:A.心气B.肝气C.脾气D.肺气E.胃气12.与宗气生成有关的脏是:A.心B.肝C.脾D.肺E.肾13.与宗气的分布密切相关的是:A.心B.肝C.脾D.肺E.肾14.营气分布全身,主要通过的途径是:A.十二经脉B.十二经别C.手足三阴经D.手足三阳经E.任督二脉15.各类气中,具有阴阳相随关系的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 D.中气16.血的生成主要依赖气的: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中介作用E.固摄作用17.在血的生成过程中,具有主要作用的脏腑是:A.心B.肺C.脾D.肾E.胃18.津液的生成主要关系到气的: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气化19.津液的排泄主要关系到气的: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营养作用20.治疗出血证时用补气之品是因为: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血能养气21.可以形成血行瘀阻的是:A.气逆B.气陷C.气滞D.气脱E.气虚22.气血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A.气为血之帅B.血为气之母C.气能生血D.血能养气E.气随血脱(四)X型题1.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A.精B.气C.血D.津E.液2.与气的来源和生成有关的是:A.先天禀赋B.后天饮食营养C.自然环境D.肺肾的功能E.脾胃的功能3.与气的生成密切相关的脏腑是:A.脾B.胃C.肺D.肾E.三焦4.气的固摄作用体现在:A.固摄血液B.固摄汗液C.固摄唾液D.固摄二便E.固摄精液5.人体气化失常,可影响到:A.气血津液的新陈代谢B.饮食物的消化吸收C.汗液的排泄D.体温的相对恒定E.大、小便的排泄6.气机失调可导致:A.血液上逆B.血液外溢C.血行迟缓D.津液停滞E.小便异常7.气的分类依据是:A.基本含义B.功能特点C.生成来源D.分布部位E.历代医家的共识8.与元气的生成密切相关的脏腑有:A.肺B.肾C.脾D.胃E.三焦9.宗气的盛衰关系到:A.呼吸的强弱B.血液的运行C.视听的正常D.腠理的开合E.津液的布散10.卫气的功能有:A.温分肉B.肥腠理C.司开合D.充皮肤E.生津液11.与血液的生成关系密切的是:A.心B.肝C.脾D.胃E.肾12.参与血液运行的脏腑组织有:A.心B.肺C.肝D.脾E.脉13.血液运行必备的条件是:A.营气充沛 D.津液滑利 C.血流充盈 D.脉道通畅 E.脏腑功能正常14.固摄血液的重要因素是:A.心的主血B.脾的统血C.肝的藏血D.肝的疏泄E.肺朝百脉15.与津液的生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脾B.胃C.小肠D.大肠E.三焦16.与津液的输布有密切关系的是:A.肺B.脾C.肾D.肝E.三焦17.与津液的排泄有密切关系的是:A.肺B.脾C.肾D.膀胱E.三焦18.在津液代谢过程中,以哪三脏作用最为重要:A.肺B.脾C.肾D.肝E.心19.津液的正常排泄途径是:A.汗B.呼气C.尿D.粪E.呕吐物20.津主要分布于:A.血脉B.肌肉C.皮肤D.脑髓E.孔窍21.液主要灌注于:A.骨节B.脏腑C.脑髓D.肌肤E.孔窍22.津液的功能是:A.润泽肌肤B.滑利关节C.充养脑髓D.充养血脉E.寓神养神23.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依赖于气的: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固摄作用E.气化24.血的营养滋润的作用体现在:A.面色红润B.肌肉丰满壮实C.皮肤润泽D.毛发乌黑光泽E.感觉和运动灵活自如25.生殖之精的化生与施泄有度,依赖于:A.天癸促发B.肾气封藏C.肝气疏泄D.脾气运化E.以上都对26.人体之精的功能有以下哪几个方面:A.繁衍生命B.濡养C.化血D.化气E.化神27.一身之气与邪气相对而言称为正气,具有哪些作用:A.防御B.抗邪C.调节D.康复E.出汗28.血液的化生是在哪几个脏腑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A.脾胃B.心C.肺D.肾E.肝29.化神之源是指:A.精B.气C.血D.津液E.以上都对30.气化的具体体现有:A.精血互化B.精化为气C.精化为髓D.津血互化E.津化为汗31.人体之精源于:A.肾精B.先天之精C.后天之精D.脏腑之精E.生殖之精32.神的具体体现有:A.眼神B.表情C.言语D.应答E.神志33.人身之三宝是指:A.精B.气C.血D.津液E.神34.“气随津脱”病理变化的形成原因包括:A.剧烈呕吐B.大量泄泻C.大量饮水D.过用发汗方法E.过用下法二、填空题1.精气血津液既是脏腑功能活动的______,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______。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二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二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二及答案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涵盖了中医对人体健康、疾病及其防治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以下是一份关于中医基础理论的试题及答案,旨在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医的基本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1.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单位是()A. 细胞B. 脏腑C. 经络D. 气血答案:B2. “治未病”是中医的一个重要原则,其核心思想是()A. 预防为主B. 治疗为主C. 康复为主D. 护理为主答案:A3. 在中医理论中,五行学说是用来解释()A. 人体结构B. 自然现象C. 疾病变化C. 治疗方法答案:C4. 脉象中的“滑脉”通常与哪种体质相关()A. 气虚B. 血虚C. 痰湿D. 湿热答案:C5. 中医认为,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A. 主疏泄B. 主运化C. 主受纳D. 主藏血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1. 以下哪些属于中医的“四诊”方法?()A. 望B. 闻C. 问D. 切答案:A, B, C, D2. 中医中的“八纲辨证”包括()A. 阴阳B. 表里C. 寒热D. 虚实答案:A, B, C, D3.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中医的“治未病”原则的实施?()A. 个人体质B. 环境因素C. 情绪状态D. 饮食习惯答案:A, B, C, D三、简答题1. 简述中医的“阴阳学说”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答:中医的“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基础之一,它认为宇宙万物都由阴阳两种基本属性组成,并且这两种属性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

在临床治疗中,医生会根据病人的阴阳失衡情况来调整治疗方案,如阴虚则滋阴,阳虚则补阳,以达到阴阳平衡,促进身体健康。

2. 解释“五行学说”中的“相生相克”原理,并举例说明。

答:“相生相克”是五行学说的核心内容,指的是五行(木、火、土、金、水)之间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关系。

相生指的是一种元素能够促进另一种元素的生成,如木生火、火生土等;相克则是指一种元素能够克制另一种元素,如木克土、土克水等。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2)【最新】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2)【最新】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模拟题库1、布散体表,渗入血脉,发挥滋润作用的是A.气B.水C.精D.津E.液【答案】D2、分布在巅顶的经脉有A.足太阳经B.足少阳经C.足阳明经D.督脉E.足厥阴经【答案】A D E3、“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治法的依据是A.小肠泌别清浊B.脾运化水液C.肺宣发肃降D.肾阳气化E.肾主水液【答案】A4、结石多发脏腑有A.大肠B.胃C.胆D.膀胱E.肾【答案】B C D E5、心与肝的关系包括A.消化吸收B.血液运行C.血液贮藏D.气的生成E.神志活动【答案】B E6、手足三阴经交接的部位是A.手部B.足部C.头部D.四肢末端E.胸部内脏【答案】E7、某男,37岁。

素体虚弱,半年前开始出现头晕眼花,面色萎黄,眼睑.口唇.指甲淡白,肌肉瘦削,皮肤干涩,肢体麻木,运动无力,其病机是A.气虚B.血瘀C.血虚D.津亏E.精虚【答案】C8、可用阴阳转化来解释的是A.阴胜则阳病B.阴损及阳C.阴胜则寒D.阳损及阴E.重阴必阳【答案】E9、手足三阳经交接的部位是A.手B.足C.头D.腹E.胸【答案】C10、治疗自汗时,常配合补气药的理论依据是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气能摄津D.津能载气E.津能养气【答案】C11、与胆通过经脉相互络属的脏是A.肺B.脾C.肝D.肾E.心【答案】C12、创立引经报使理论的医家是A.李杲B.朱震亨C.刘完素D.孙思邈E.张元素【答案】E13、不属于正治的是A.寒者热之B.热者寒之C.虚则补之D.寒因寒用E.实则泻之【答案】D14、不属于气虚形成原因的是A.禀赋不足B.后天失养C.肺脾肾功能失调D.形体劳倦E.情志抑郁【答案】E15、胆汁的分泌与排泄取决于A.胆贮藏胆汁的功能B.胆排泄胆汁的功能C.脾主运化的功能D.肝主疏泄的功能E.以上都不是【答案】D16、火热邪气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有A.阳邪B.干涩C.扰心神D.易生风动血E.升散【答案】A C D17、不属五行之“土”的是A.五脏之脾B.六腑之胃C.五志之悲D.五官之口E.五气之湿【答案】C18、脾与胃的生理关系包括A.精神情志活动B.水谷纳运协调C.气机升降相因D.阴阳燥湿相济E.血液运行调畅【答案】B C D19、六淫外邪中,易导致汗出的邪气有A.寒邪B.暑邪C.风邪D.燥邪E.湿邪【答案】B C20、与大肠通过经脉相互络属的脏是A.心B.肝C.脾D.肺E.肾【答案】D21、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的交接部位是A.目外眦B.鼻根部C.小指端D.目内眦E.胸中【答案】D22、与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关系密切的脏腑有A.心B.肝C.脾E.肾【答案】A B C E23、胆的别称表述错误的是A.中精之府B.中清之府C.精明之府D.清净之府E.中正之官【答案】C24、最早提出中医学“治未病”思想的著作是A.《内经》B.《难经》C.《伤寒论》D.《金匮要略》E.《备急千金要方》【答案】A25、某男,55岁。

中医基础理论综合测试卷二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综合测试卷二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综合测试卷二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阳中求阴?2.阴中求阳?3.壮水之主,以制阳光?4.益火之源,以消阴翳?5.阴病治阳?6.阳病治阴?7.阴阳互根?8.阴阳?9.气?10.气机?11.气机调畅?12.气化?13.宗气?14.营气?15.卫气?(二)填空题1.在五行归类中与心同类的五色、五气是________。

?2.在五行归类中与肝同类的五味、五气是________。

?3.金之所胜者为________,所不胜者为________。

?4.土之所胜者为________,所不胜者为________。

?5.以药物的四气分阴阳,则________属阳,________属阴。

?6.中药以五味分阴阳,其中味________者属阳,味________者属阴。

?7.阴阳失调的最基本类型是________和________。

?8.根据相克规律确定的基本治则是________和________。

?9.根据相生规律确定的基本治则是________和________。

?10.《难经》把相生关系比喻为________关系。

《内经》把相克关系称为____ ____。

?11.引起相侮的原因是________和________。

?12.引起相乘的原因是________和________。

?13.五行相生的次序是________。

?14.五行相克的次序是________。

?15.五行相侮的次序是________。

?16.五行相乘的次序是________。

?17.《尚书・洪范》中说:“水曰________”,“火曰________”。

?18.《尚书・洪范》中说:“金曰________”,“土爰________”。

?19.《尚书・洪范》中说:“木曰________”,“土爰________”。

?20.调整阴阳的根本原则是________和________。

(三)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道试题的多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并将答案的英文字母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附答案(2)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附答案(2)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模拟题库1、具有“生我”“我生”关系的是A.木和火B.火和土C.水和金D.金和木E.木和土【答案】A B C2、瘰疬痰核形成的原因是A.痰浊上犯于头B.痰迷心窍C.痰浊犯胃D.痰浊流窜肌肉筋骨E.痰犯咽喉【答案】D3、根据十二经脉流注次序,大肠经下交的经脉是A.足厥阴肝经B.足少阳胆经C.足阳明胃经D.手太阳小肠经E.足太阳膀胱经【答案】C4、不属于五行之“金”的是A.六腑之大肠B.五体之皮C.五志之思D.五化之收E.五色之白【答案】C5、中医学认为,构成人体有机整体的中心是A.五脏B.六腑C.脑D.命门E.经络【答案】A6、“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主要说明的是A.阴阳对立B.阴阳转化C.阴阳的普遍性D.阴阳的规定性E.阴阳之中复有阴阳【答案】E7、愈后防复主要针对的情况有A.劳复B.食复C.药复D.传变E.外感【答案】A B C E8、治疗血瘀证时,常用活血化瘀药配合补气或行气药的原因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养气E.血能载气【答案】B9、“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所指的治法是A.阴中求阳B.阴病治阳C.阳中求阴D.阳病治阴E.阴阳互济【答案】B10、火邪.暑邪共同致病特点有A.均为阳邪B.均易致疮痈C.均易伤津耗气D.均夹湿邪E.致病均见热象【答案】A C E11、“用温远温,用热远热”所体现的治则是A.正治反治B.治病求本C.因人制宜D.因地制宜E.因时制宜【答案】E12、人身“三宝”指的是A.精B.气C.神D.血E.津液【答案】A B C13、火热邪气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有A.阳邪B.干涩C.扰心神D.易生风动血E.升散【答案】A C D14、某男,35岁,某IT公司程序员。

因工作繁忙,压力过大,近半年逐渐出现食欲下降,面色萎黄,头晕乏力,失眠,心悸等表现,其病因和病位是A.情志抑郁伤及心肝B.劳神过度,心神虚损C.思虑太过伤及心脾D.劳力过度,肝肾受损E.饮食内伤,脾胃受损【答案】C15、区别于络脉,经脉循行规律有A.深而不见B.较细小C.纵行为主D.行分肉间E.较粗大【答案】A C E16、后天之精的来源有A.生殖之精B.水谷之精C.吸入清气D.脏腑之精E.血能化精【答案】B C17、29:人体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过程体现为A.恒动变化B.动静相召C.天人合一D.整体宏观E.法于阴阳【答案】A18、某女,40岁。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2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2

第二章藏象一、填空题1 .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 ) 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

2 .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 ) 。

3 .五脏共同的生理特点是( ) 。

4 .六腑共同的生理特点是( ) 。

5 .肾气调节机体的代谢和生理功能活动,这一过程是通过肾气的两种成分( ) 和( ) 来实现的。

6 .脾为( ) 之本,( ) 之源。

7 .藏象学说中常以( ) 和( ) 来概括整个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

8 .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必须以脉管通利、( ) 、( ) 为基本条件。

9 .心主血脉的功能是否正常,可以从四方面进行观察:面色、( ) 、( ) 和胸部的感觉。

10 .脏腑可分为脏、( ) 和( ) 三类。

11 .肺气的基本运动形式是( ) 和( ) 。

12 .肝的生理特性是( ) 和( ) 。

13 .脾的生理特性是( ) 和( ) 。

14 .心藏神,是指心有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 ) 和主司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 ) 的功能。

15 .五志归属五脏,思为( ) 之志,恐为( ) 之志。

16 .心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主( ) ,二是( ) 。

17 .肾藏先天之精,主生殖,为人体生命之本原,故称肾为( ) 之本。

肾藏精,主蛰,又称为( ) 之本。

18 .脾的运化功能包括( ) 和( ) 两个方面的生理作用。

19 .肾开窍于( ) 和( ) 。

20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 ) 和主( ) 。

21 .六腑以( ) 为用,以( ) 为顺。

22 .( ) 有“小精之腑”,“清净之腑”或”中清之腑”之称。

23 .既为六腑之一,又为奇恒之腑之一的是( ) 。

24 .( ) 有“太仓”,“水谷之海”之称。

25 .胃的生理特性是( ) 、( )26 .( ) 主液。

27 .( ) 主津。

28 .( ) 有- 传导之官”之称。

29 .( ) 称之为孤府。

30 .上焦如雾,中焦如( ) ,下焦如( ) 。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2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2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2(总分:4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1型题(总题数:30,分数:30.00)1.决定病情轻重的主要机制是( )∙A.气血的盛衰变化∙B.气机升降出入的失调∙C.阴精与阳气的偏盛偏衰∙D.正气与邪气的消长盛衰R.脏腑功能活动的盛衰变化(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决定病情轻重的主要机制是正气与邪气的消长盛衰。

2.与痰饮形成密切相关的脏腑是( )∙A.心、肝、肾、脾∙B.肺、脾、肾、三焦∙C.脾、胃、肝、肺∙D.心、脾、胃、肾∙E.肝、肾、脾、心(分数:1.00)A.B. √C.D.E.解析:[解析] 痰饮多由外感六淫,或饮食所伤,或七情内伤等,使肺、脾、肾及三焦等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津液代谢障碍,以致水液停滞而成。

3.扶正祛邪的基本原则是( )∙A.先扶正后祛邪∙B.先驱邪后扶正∙C.扶正不碍邪,祛邪不伤正∙D.扶正与祛邪并用∙E.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分数:1.00)A.B.C. √D.E.解析:4.下列关于“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外感邪盛∙B.肌肤经络闭塞∙C.气机升降失调∙D.脏腑功能亢进∙E.气血壅滞瘀结(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实,指邪气盛,即邪气致病力强盛,正气抗病力未衰,正邪斗争激烈,反应比较明显、有余的一种病理状态。

气机升降失调不属于此范畴。

5.下列与血虚的形成关系不密切的是( )∙A.思虑过度而暗耗∙B.久病慢性耗损∙C.脾胃虚弱∙D.劳倦内伤∙E.失血过多(分数:1.00)A.B.C.D. √E.解析:6.正气指( )∙A.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之气∙B.防御外邪侵袭之卫气∙C.根于下焦的元气∙D.脏腑化生的精气∙E.人体的功能活动及抗疾病康复的能力(分数:1.00)A.B.C.D.E. √解析:[解析] 正气是指人体的功能活动(包括脏腑、经络、气血等功能)和抗病修复能力。

7.奠定脏腑病机和六气病机基础的是( )∙A.阴阳病机∙B.五行病机∙C.虚实病机∙D.寒热病机∙E.病机十九条(分数:1.00)A.B.C.D.E. √解析:8.肥胖之人多湿多痰,与下列哪种因素密切相关( )∙A.居住环境∙B.气候特点∙C.饮食不节∙D.体质因素∙E.以上都不是(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肥胖之人多偏阳虚,感邪宜生湿生痰,与体质因素的影响密切相关。

中医基础理论2

中医基础理论2

所属章类型题干分值难度经络单选1.络脉中最细小的分支称为:2一般经络单选2.主司关节运动,联系四肢百骸的经脉是:2一般经络单选3.下列经脉名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2一般经络单选4.足少阳胆经接交的经脉为:2一般经络单选5.不分布于下肢的经络有:2一般经络单选6.奇经八脉中,带脉环腰一周,约束:2一般经络单选7.十二皮部系指:2一般经络单选8.机体发生病变时,经络能2一般经络单选9.下列说法何者为错:2一般经络单选10.足厥阴肝经起于:2一般经络单选11.足太阳膀胱经接交的经脉是:2一般经络单选12.足阳明胃经与它经相交,是在:2一般经络单选13.手阳明大肠经:2一般经络单选14.冲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之后,2一般经络单选15.奇经八脉中,“一源三歧”所指的经脉是:2一般经络单选16.十二经别的特行循点可概括为:2一般经络单选17.起于胞中,出于会阴的经脉有:2一般经络单选18.下列四肢经脉分布的一般规律中,何者为错:2一般经络单选19.下列有表里关系的是:2一般经络单选20.有分支达于食指末端的经脉是:2一般经络单选21.手厥阴心包经接交的经脉是:2一般经络单选22.足少阴肾经接交的经脉是:2一般经络单选23.连舌本,散舌下的经脉是:2一般经络单选24.手少阴心经:2一般经络单选25.具有濡润滋养眼目,主司眼睑开2一般经络单选26.足太阴脾经:2一般经络单选27.手足少阳经交接的部位是:2一般经络单选28.十二经脉的别络均自何处分出:2一般经络单选29.十二经脉流注,始于手太阴,依2一般经络单选30.有加强表里两经在体表联系和渗2一般经络单选31.能通过某些正经末循行到的部位而能补正经之不足的是:2一般经络单选32.行于腹面的经脉,自内向外的顺序是:2一般经络单选33.手足太阳经接交的部位在:2一般经络单选34.十二经脉中阳经与阳经交接的部位在:2一般经络单选35.相为表里的两条经脉交接于:2一般经络单选36.手太阴肺经与足厥阴肝经接交的部位在:2一般经络单选37.以下何脏经脉有两支别络:2一般经络单选38.内踝上八寸以下经脉分布正确者2一般经络单选39.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阴经交接的部2一般经络单选40.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作2一般经络多选41.十二经脉中,具有加强表里两经联2困难经络多选42.十二脉流注的“始”与“终”是2困难经络多选43.于内踝上八寸处交叉的两经是:2困难经络多选44.与督脉会于巅顶的正经是:2困难经络多选45.以下构成表里关系的是:2困难经络多选46.下列属于经脉的是:2困难经络多选47.分布于躯干部侧面的经络有:2困难经络多选48.经络学说的产生与哪些医疗实践2困难经络多选49.奇经八脉的作用是:2困难经络多选50.属于足厥阴经循行的部位有:2困难病因单选1.内风、内寒、内燥等属于:2一般病因单选2.“内燥”病变,多见于:2一般病因单选3.指出哪一项是火、暑邪共同的致病特点2一般病因单选4.燥邪最易伤:2一般病因单选5.为外感病先导的邪气是:2一般病因单选6.暑邪伤人可见口渴喜饮、气短乏力症状2一般病因单选7.湿邪致病,病程较长,缠绵难愈,这是由于:2一般病因单选8.火热内生的成因中,以下哪一项是不确2一般病因单选9.内寒主要与哪几脏有关:2一般病因单选10.寒邪中里,伤及内脏阳气者,称为:2一般病因单选11.中医学认识致病因素的主要方法是:2一般病因单选12.以下哪种说法欠妥:2一般病因单选13.不属于火邪致病的特点是:2一般病因单选14.最易伤肺的外邪是:2一般病因单选15.最易导致疼痛的病邪是:2一般病因单选16.湿邪为病,多见于:2一般病因单选17.温燥之邪多见于:2一般病因单选18.下列何气能全兼五气:2一般病因单选19.以下除哪一项外,均属于内生五邪:2一般病因单选20.易损阳气,易袭阴位的邪气是:2一般病因单选21.劳力过度最易伤的脏气是:2一般病因单选22.风邪伤人,病变部位不固定是由于:2一般病因单选23.六淫中可直中少阴为病者是:2一般病因单选24.致病具有变幻无常和发病迅速特点的2一般病因单选25.下列风邪的致病特点中,哪一项不够2一般病因单选26.只有外感而无内生的邪气是:2一般病因单选27.易阻气机,损伤阳气的邪是:2一般病因单选28.不属寒邪性质和致病特点的是:2一般病因单选29.燥邪致口舌干燥的机理是:2一般病因单选30.易致肿疡的外邪是:2一般病因单选31.易致出血的是:2一般病因单选32.凉燥发病多见于:2一般病因单选33.症见肌肤不仁,关节疼痛重着等,多2一般病因单选34.与内寒病理形成关系密切的是:2一般病因单选35.易致筋脉拘挛,屈伸不利的致病因素2一般病因单选36.情志为病影响脏腑气机,哪一项是错2一般病因单选37.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的是:2一般病因单选38.水饮停于肠间,属于:2一般病因单选39.七情致病,易伤:2一般病因单选40.支饮是指水饮停于:2一般病因单选41.七情之中,易伤肺的是:2一般病因单选42.七情之中易伤肾的是:2一般病因单选43.与痰饮形成密切相关的是:2一般病因单选44.下列哪项不是痰饮形成的主要因素:2一般病因单选45.七情皆从心发的生理基础是:2一般病因多选46.六淫之中既可伤阳,又能化火的是:2困难病因多选47.下列既属病理产物又是病因的是:2困难病因多选48.六淫之中最易伤及人体阳气的是:2困难病因多选49.易致外感病的邪气指下列哪两项:2困难病因多选50.六淫中易扰心神的是:2困难病机单选1.就发病而言,内环境主要是指:2一般病机单选2.“大实有羸状”的病理机制为:2一般病机单选3.中医临床病证的虚实,主要取决于:2一般病机单选4.外感热病,高热、咳喘,烦渴,少气懒言,其病理变化属于:2一般病机单选5.阳盛格阴系指何种病理:2一般病机单选6.在下列各种升降失常病变中,何者最为重要?2一般病机单选7.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取决于:2一般病机单选8.疾病的各种病理变化,均可概括为:2一般病机单选9.因热极深伏,阳热内结而出现寒象者,其病理变化属于:2一般病机单选10.“至虚有盛候”的病机是:2一般病机单选11.阴阳互损是指在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的前提下,影响到相对的一方,2一般病机单选12.阳气亏损,气化不利的水肿病,若出现日渐消瘦,烦躁不安等,其病2一般病机单选13.下列除哪项外均属气血运动关系失常病理:2一般病机单选14.真寒假热又称为:2一般病机单选15.疾病发生的内在原因是指:2一般病机单选16.阴寒内盛而出现热象者,其病变多为:2一般病机单选17.重阳必阴是指:2一般病机单选18.正气大虚,邪气不盛,疾病缠绵难愈的病理过程,谓之:2一般病机单选19.本为水不涵木之肝阳上亢,继而出现肢冷面白,脉沉弱者,是为:2一般病机单选20.“阴盛则阳病”主要是指:2一般病机单选21.下列不属于“风气内动”的是:2一般病机单选22.“实”的病机概念是:2一般病机单选23.病证的虚实变化,主要是取决于:2一般病机单选24.“至虚有盛候”是指:2一般病机单选25.脾气虚损,运化无力,导致水湿内停,其病理变化多属:2一般病机单选26.五脏之中,最易出现阳气亢逆的是:2一般病机单选27.亡阳迅速导致亡阴的主要病机是:2一般病机单选28.从虚实角度看,“阳胜则阴病”2一般病机单选29.下列除哪一项外,均属气机失调:2一般病机单选30.以下除哪一项外,均属阳偏胜的病理变化:2一般病机单选31.亡阴之后迅速亡阳的主要原因是:2一般病机单选32.“阳胜则阴病”是指:2一般病机单选33.以下除哪一项外均属阴偏胜的病理变化:2一般病机单选34.“吐下之余,定无完气”是指以下哪种病理变化:2一般病机单选35.“内寒”是指:2一般病机单选36.持续高热,面红目赤之实热病变,若突然出现肢厥面白,脉微欲2一般病机单选37.实性病理的特点是:2一般病机单选38.肺病最基本的病理变化是:2一般病机单选39.由于阴阳的制约消长,阳偏胜的同时必然导致:2一般病机单选40.以下除哪一项外,均属阴阳失调范畴:2一般病机单选41.导致津液输布障碍,水湿痰饮内生的最主要因素是:2一般病机单选42.气的升发太过或下降不及,称作:2一般病机单选43.阴阳互损最易发生于:2一般病机单选44.与“寒从中生”病理形成密切相关的脏是:2一般病机单选45.下列除哪一项外,均属内火范畴:2一般病机单选46.“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系指:2一般病机单选47.同一邪气感受于人群中不同的个体,有的人发病,有的人却不病,此2一般病机单选48.疾病复发的首要条件是:2一般病机单选49.下列哪项不是复发的诱因:2一般病机单选50.中医认识发病原理,主要是从哪个角度来认识:2一般防治单选1.逆证候性质而治的治法称为:2一般防治单选2.塞因塞用的治疗适用于:2一般防治单选3.先攻后补适用于正虚邪实病变中的哪种情况:2一般防治单选4.以下哪种不属于从治法:2一般防治单选5.用热远热,用寒远寒是指:2一般防治单选6.寒因寒用适用于:2一般防治单选7.水臌病人出现腹大如鼓,呼吸困难,不能平卧,二便不利,此时宜:2一般防治单选8.临床上治疗阴虚病变时,在滋阴剂中适当佐以补阳药,其理论依据是:2一般防治单选9.下列哪项不属于正治法:2一般防治单选10.使用损其有余的法则时,应特别注意阴阳的:2一般防治单选11.不属于实者泻之范围的是:2一般防治单选12.通因通用适用于:2一般防治单选13.阴盛格阳病变,治当:2一般防治单选14.阳盛格阴病变,治当:2一般防治单选15.“阳中求阴”之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2一般防治单选16.春夏季节,不宜过用辛温发散药物,属于:2一般防治单选17.热因热用法适用于:2一般防治单选18.正虚邪实,正气不耐攻伐时,治宜:2一般防治单选19.因人制宜的原则应考虑病人的以下情况,但应除外:2一般防治单选20.寒病出现寒象应用哪种治疗原则:2一般防治单选21.针对“大实有羸状”病变的治法2一般防治单选22.素体气虚,外邪入侵而感冒者,应:2一般防治单选23.《温热病篇》的作者是:2一般防治单选24.事物的阴阳属性是:2一般防治单选2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五行的相生关系:2一般防治单选26.下列五脏的共同特点中,何者为错:2一般防治单选27.与血液生成无关的是:2一般防治单选28.不分布于下肢的经脉有:2一般防治单选29.情志影响脏腑气机何者为错:2一般防治单选30.阴阳互损是指在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的前提下,影响到相对一方,导2一般防治单选31.治疗阴虚证时,在滋阴剂中佐以少量补阳药,是属于:2一般防治单选32.不属于瘀血病症特点的有是:2一般防治单选33.脏腑为病,阳气最易亢逆的是:2一般防治单选34.指出哪一项是火、暑邪共同的致病特点:2一般防治单选35.分布于上肢内侧后缘的经脉是:2一般防治单选36.最易伤肺的外邪是:2一般防治单选37.人体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气是:2一般防治单选38.“阳病治阴”适用于:2一般防治单选39.根据阴阳动态平衡的原则,阴或阳任何一方不足,必然导致另一方:2一般防治单选40.阴阳相互转化的内在根据是:2一般防治多选41.与阴阳格拒病变治疗密切相关的两个治法是:2困难防治多选42.与虚实真假病变治疗密切相关的两个治法是:2困难防治多选43.阴阳互制的补虚方法是:2困难防治多选44.阴阳互济的补虚方法是:2困难防治多选45.疾病本质与现象相不一致的病证所采用的治法有:2困难防治多选46.下列哪些治法属于反治:2困难防治多选47.塞因塞用适用于:2困难防治多选48.下列属于因时制宜范畴的是:2困难防治多选49.因人制宜应考虑哪些因素2困难防治多选50.脏腑经络之中,有“血海”之称的是:2困难关联知识点解析正确答案选项A选项BA A.孙络B.支络D A.十二正经B.十二皮部A A.手阳明小肠经B.足少阳胆经B A.接肺经交大肠经B.接三焦经交肝经B A.冲脉B.任脉D A.上行诸脉B.下行诸脉C A.十二经脉之浮络B.十二经脉在皮肤之别络D A.抗御外邪侵犯B.调节机能平衡E A.别络是络脉较大B.浮络是浮行于浅表的分支B A.大趾外侧爪甲端B.大趾爪甲后丛毛区A A.接小肠经交肾经B.接三焦经交肝经C A.食指端交手阳明B.目内眦交足太阳膀胱经A A.接肺经交胃经B.接肝经交胆经D A.足阳明经 B.足厥阴经C A.任冲带 B.督带冲D A.升降出入 B.出入往复C A.督任带 B.督冲带D A.上肢内侧:太阴B.上肢外侧:阳明在前B A.手太阴与手太阳B.足厥阴与足少阳E A.心经B.心包经C A.接心包经交小肠B.接三焦经交肾经E A.接三焦经交肝经B.接大肠经交脾经D A.肾经B.心包经B A.接小肠经交脾经B.接脾经交小肠经A A.跷脉 B.维脉A A.在心中交手少阴B.在肺中交手太阴肺经D A.食指端B.无名指端E A.胸背部 B.头面部D A.胆经B.膀胱经C A.奇经B.十二经别B A.奇经B.十二经别C A.足厥阴、足太阴、足少阴B.足少阴、足厥阴、足太阴、B A.食指端 B.目内眦B A.四肢末端 B.头面A A.四肢末端 B.头面C A.足大趾端B.中焦C A.心B.肝C A.肾经在前,膀胱B.肝经在前,肾经在中D A.上肢指端 B.下肢趾端B A.五脏、六腑 B.奇经八脉BD A.表里两经 B.十二经别AE A.始于肺经B.始于大肠经AD A.足厥阴 B.足阳有CE A.胃经 B.胆经AC A.足太阳 B.手太阳ADC A.十二经别B.十二经筋BE A.肺经B.脾之大络BCD A.熨法 B.针灸ACD A.加强十二经脉之B.加强五脏六腑之间的联系ABCDE A.阴器B.少腹A A.内在病理变化B.外感六淫所致C A.肺肾三焦B.肺脾肾B A.易致痈疡B.耗气伤津D A.心B.小肠B A.疫疠B.风邪A A.暑性升散,耗气伤B.暑为阳邪,其性炎热C A.湿为阴邪,阻滞气B.湿性重浊,留滞机全A A.火热内侵,实热内B.情志郁结,气随化火B A.心肺肾B.心脾肾B A.伤寒B.中寒B A.分析气候变化B.辨证求因B A.六淫亦称六邪,为B.六淫为病,只犯肌表E A.易于动血B.易于耗气E A.风邪 B.寒邪A A.寒邪B.湿邪D A.春夏之交 B.冬末春初C A.冬末春初 B.春末夏初E A.寒 B.暑B A.风气内动 B.寒邪直中E A.湿邪B.寒邪A A.损伤脾气B.损伤肝血D A.风与肝应,肝病易B.风为百病之长E A.燥邪B.暑邪B A.火邪B.风邪A A.风胜则动,易致震B.风性开泄,故风病多汗C A.风邪B.寒邪E A.风邪B.寒邪A A.寒为阴邪,易伤下B.其性收引,收敛气机B A.燥邪伤肺,肺气不B.燥性干涩,易伤浅表之津D A.风寒之邪 B.寒湿之邪E A.风邪B.暑邪E A.冬秋之季 B.夏末秋初D A.暑邪B.寒邪C A.脾B.肝BA.风邪B.寒邪C A.喜则气缓 B.怒则气上D A.六淫 B.七情A A.痰饮 B.悬饮C A.心肺肝 B.脾肺心B A.胃肠 B.胸膈B A.怒B.忧E A.怒B.忧C A.心肝脾 B.肺脾肝E A.外感六淫B.七情内伤B A.心主血脉 B.心主神志BD A.风邪B.寒邪AE A.痰饮B.六淫CE A.风邪B.暑邪CE A.外伤B.虫兽BC A.风邪B.暑邪E A.内在脏腑B.气血津液B A.邪气亢盛,正气不足B.实邪结滞,气血不达D A.气血盛衰B.气机失调B A.虚中夹实B.实中夹虚E A.邪热内盛、复感外寒,内热B.阳热内阻,气机不达,胃浊上逆E A.心肾不交B.肝气上逆D A.邪气性质B.禀赋厚薄C A.气血不和B.邪正盛衰A A.阳盛格阴B.阳盛则阴病B A.正气不足,邪气亢盛B.气血不足,运行无力C A.阴阳偏衰B.阴阳亡失E A.阳气亏损,水停血瘀,新血B.阳气亏损,阴盛逼阳,阳气浮越A A.气血两虚B.气滞血瘀C A.阴盛则阳病B.重阴必阳B A.致病邪气 B.正气虚弱C A.阴盛则阳病B.寒极生热E A.阳盛格阴B.阳损及阴A A.正虚邪恋B.邪正相持D A.阳盛格阴B.真寒假热C A.阴寒内盛而致阳脏受病B.阴寒内盛而致阳部受病C A.肝阳化风B.阴虚动风B A.脏腑功能紊乱 B.邪气亢盛,正气未衰E A.正气强弱 B.邪气盛衰D A.虚中夹实B.因虚致实A A.虚中夹实B.实中夹虚A A.肝 B.心C A.阳不生阴B.阳损及阴E A.由实转虚B.真实假虚A A.气虚 B.气陷B A.阳胜则阴病 B.阴虚则阳亢E A.阴不生阳B.阴损及阳B A.阳热亢盛,热极生寒B.阳热亢盛,损伤阴液B A.阴胜则阳病 B.阳虚则阴盛D A.气不摄津B.气不化津D A.寒邪入里B.寒中脾胃E A.阳盛则热B.阳损及阴D A.体质壮实,正气强盛B.外感六淫,实邪内盛E A.肺气虚损B.肺阴不足D A.重阳必阴B.热极生寒C A.阴阳格拒B.出入失常C A.肺气宣降失职B.肝气疏泄失常C A.气滞B.气闭A A.肾B.肝E A.心 B.肝D A.邪郁化火B.阳盛化火D A.邪气损正B.正气抗邪B A.邪气性质B.正气旺衰D A.新感病邪B.过于劳累B A.劳复B.正气A A.邪正斗争B.阴阳失调A A.正治法B.反治法D A.虚实夹杂B.真实假虚A A.正尚耐攻B.正不耐攻D A.热因热用B.以补开塞C A.因人制宜,慎用寒热药物 B.因地制宜,慎用寒热药物B A.真寒假热B.真热假寒A A.急则治标B.缓则治本B A.阴阳对立B.阴阳互根C A.寒者热之B.治热以寒C A.互根B.消长C A.消食导滞B.活血化瘀D A.脾虚泄泻B.五更泄泻B A.阳病治阴B.热因热用E A.阴中求阳B.阳中求阴B A.阴阳对立B.阴阳互根D A.治病求本B.因地制宜A A.阴证似阳B.因虚致实D A.扶正为主兼祛邪B.祛邪为主兼顾扶正B A.年龄B.居处A A.寒者热之B.以寒治寒B A.攻补兼施B.通因通用D A.虚则补之B.急治其标A A.叶天士 B.吴又可D A.必然的 B.确定的E A.肝木济心火 B.心火温脾土C A.实体性器官 B.藏精而不泄E A.营气 B.津液B A.冲脉 B.督脉B A.悲则气消 B.思则气缓C A.阴阳偏衰 B.阴阳亡失B A.阴中求阳 B.阳中求阴C A.夜间痛甚 B.肿块坚硬B A.心阳 B.肝阳D A.易出肿毒 B.易于夹湿E A.手太阴肺经 B.手太阳小肠经D A.寒 B.湿D A.宗气 B.营气E A.阴胜阳病B.阳胜阴病C A.相对不足B.绝对不足E A.阴阳互根互用 B.阴阳对立制约AB A.热因热用B.寒用寒用CD A.虚则补之B.实则泻之CD A.阴中求阳B.阳中求阴CD A.阴病治阳B.阳病治阴ABC A.以补开塞B.热因热用ABCD A.热因热用B.寒因寒用BCD A.阳明腑实证B.阳虚水肿AB A.夏季慎用温药B.冬季慎用寒药ABCE A.体质B.年龄BE A.心B.肝选项C 选项D 选项E 选项F 选项G 选项H 选项IC.浮络D.细络E.别络C.十二经别D.十二经筋E.奇经八脉C.手厥阴心包经D.足太阳膀胱经E.手少阳三焦经C.接胃经交脾经D.接肝经交肺经E.接肝经交三焦经C.阳跷脉D.阴维脉E.足阳明胃经C.任督二脉D.纵行诸脉E.足三阴经C.十二经脉及所属络脉在体表的D.十二经脉与经筋的体表集合E.十二经脉腧穴的总C.沟通内外,抗邪外出D.传递病邪,反映病变E.载药归经C.孙络是络脉最细小的分支D.皮部是经脉在体表一定部位E.经筋是十二经脉别出的正经C.大趾赤白肉际D.第二趾甲后E.足小趾端下C.接大肠经交脾经D.接胆经交心包经E.接心经交小肠经C.足大趾端交足太阴脾经D.足小趾端交足少阴肾经E.足大趾端交足厥阴肝经C.接心经交小肠经D.接三焦经交肾经 E.接胃经交脾经C.足太阴经D.足少阴经E.足少阳经C.任冲督D.冲,阴阳维脉E.带,阴阳跷脉C.出入注泄D.离入出合E.开合枢C.督任冲D.督任跷E.督任维C.下肢外侧:阳明在前D.内踝上八寸之上:E.内踝上八寸以下:C.阳维与阴维D.任脉与督脉E.阳跷与阴跷C.小肠经D.大肠经E.肺经C.接肾经交三焦经D.接胆经交三焦经E.接小肠经交肾经C.接心包经交胆经D.接小肠经交心经E.接膀胱经交心包经C.肝经D.脾经E.心经C.接肾经交小肠经D.接小肠经交肾经E.接肺经交胃经C.肝经D.脾经E.冲脉C.在小趾交足少阴肾经D.在足二趾交足阳明胃经E.在目内眦交足太阳膀胱经C.目内眦D.目外眦E.鼻翼旁C.四肢末端D.肘膝以上E.肘膝以下C.脾经D.肺经E.三焦经C.十五别络D.十二经筋E.孙络C.十五别络D.十二经筋E.孙络C.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D.冲脉、足少阴、足厥阴、足E.足太阴、足少阴、C.目外眦D.鼻翼旁E.小指端C.躯干D.胸腹E.大椎C.背部D.胸腹E.趾端C.肺中D.肝中E.胸中C.脾D.肺E.肾C.脾经在中,肝经在前D.胃经在前,胆经在中E.肝经在中,脾经在C.头面D.胸腹E.四末C.十二经别D.十五别络E.十二经筋C.十二经筋D.十五别络E.阴阳两经C.始于肝经D.终于肺经E.终于肝经C.足少阴D.足太阴E.足少阴C.肝经D.肾经E.膀胱经C.足少阴D.足太阴E.手厥阴C.十二皮部D.十二经脉E.奇经八脉C.胃 经D.肾 经E.胆 经C.气功D.推拿E.敷药C.加强与肝、肾、脑D.调节十二经脉气血E.统帅全身经络C.两胁D.两乳E.巅顶C.内外合邪所致D.外感内传所致E.外邪直中所致C.肺胃大肠D.肝胃大肠E.肺胃三焦C.生风D.动血E.易于挟湿C.肌腠D.肺E.胃C.火邪D.湿邪E.寒邪C.暑邪挟湿,湿困脾阳D.暑邪伤脾,食欲不振E.暑性炎热,心神被扰C.湿性粘滞,不易祛除D.湿为阴邪,易伤阳气E.湿性趋下,易袭阴位C.精血亏少,虚热内生D.外感寒湿,久郁化火E.饮食积滞,郁久化火C.心肝肺D.心肾肝E.心三焦肾C.内寒D.虚寒E.寒从中生C.了解地理特点D.掌握情志变化 E.认识体质特点C.六淫致病与居处环境有关D.六淫可单独或兼夹致病E.高温作业受热而病者,属六淫为病C.易于生风D.易伤阴津E.易于伤肺C.暑邪D.湿邪E.燥邪C.瘀血D.火邪E.疫疠C.夏至之前D.夏秋之交E.春末夏初C.夏末初秋D.秋末冬初E.夏季C.湿D.火E.风C.湿浊内生D.津伤化燥E.火热内生C.风邪D.凉燥E.暑邪C.损伤大小肠D.损伤心脾E.损伤脾胃C.风性易动,动摇不定D.风性善行E.风性数变C.湿邪D.火邪E.寒邪C.湿邪D.暑邪E.疫疠C.风性轻扬,多犯人体上部D.风为百病之长,易兼它邪E.风性善行导致病位游走不定C.暑邪D.湿邪E.火邪C.暑邪D.燥邪E.湿邪C.其性凝滞,易致疼痛D.寒邪伤阳,易致内寒E.寒性收引,筋脉拘急C.肾恶燥,燥伤肾,津D.燥邪化热,津液受损E.燥邪化热,热入营血、阴津不上承C.燥热之邪D.火热之邪E.暑湿之邪C.燥邪D.寒邪E.火邪C.春夏之交D.秋中夏末E.深秋近冬C.燥邪D.湿邪E.风邪C.肾D.心E.肺C.湿邪D.瘀血E.痰饮C.悲则气郁D.恐则气下E.思则气结C.劳倦D.痰饮E.疫疠C.溢饮D.支饮E.水湿C.心肝脾D.肝心肾E.心脾肾C.四肢D.胁肋E.皮肤C.思D.喜E.恐C.思D.喜E.恐C.肺脾肾D.心肾脾E.肝脾肺C.脾失健运D.肺失宣降E.肾不纳气C.心在志为喜D.心在体合脉E.心开窍于舌C.暑邪D.湿邪E.燥邪C.寄生虫D.七情E.瘀血C.寒邪D.燥邪E.湿邪C.六淫D.饮食E.疫疠C.火邪D.湿邪E.燥邪C.内存精神D.体质强弱E.体内正气C.气血不足,运化无力D.正气强盛,邪气有余E.邪实正虚,虚实错杂C.阴阳盛衰D.正邪消长E.脏腑功能C.由实转虚D.因虚致实E.实的病变C.热毒内盛,气随汗泄,阴气不守D.阳热内盛,乘袭阴位,逼阴于外E.热邪深入,阳气被C.肺失宣降D.肾失摄纳E.脾胃失调C.性别年龄D.正气强弱E.发病季节C.阴阳失调D.表里出入E.上下升降C.阴盛则寒D.阳虚生外寒E.热极生寒C.阴阳衰竭,外邪乘袭 D.正气不足,实邪积聚E.实邪内聚,耗伤正气C.阴阳两虚D.阴损及阳E.阳损及阴C.阳气亏损,水气凌心,心神不宁D.阳气亏损,失于温养,经脉不利E.阳气亏损,阴无以C.气虚血瘀D.气不摄血E.气随血脱C.阴盛格阳D.阳盛格阴E.阴证转阳C.生活环境D.精神状态E.邪正盛衰C.阴盛格阳D.阴虚则热E.阳盛则热C.阴盛格阳D.由阴转阳E.由阳转阴C.正虚邪盛D.正盛邪衰E.邪正相争C.阳气亏损D.阴损及阳E.阴胜则阳病C.阴寒内盛而至阳气受损D.阴寒内盛而致阳气不运E.阴寒内盛而致阳气不升C.风邪上扰D.血虚生风E.热极生风C.气滞血瘀,脉道不通D.水湿贮留,痰饮壅盛E.宿食内停,腑气不通C.感邪轻重D.体质强弱 E.邪正盛衰C.真实假虚D.真虚假实E.由实转虚C.由实转虚D.因虚致实E.真虚假实C.肺D.脾E.肾C.阳不摄阴D.由阳转阴E.重阳必阴C.大实有羸状D.至虚有盛候E.虚实错杂。

《中医基础理论》自测题2卷

《中医基础理论》自测题2卷
5、是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
六、
心的主要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主血脉,二是主神志。其它功能有;开窍于舌,
其华在面,在体合脉,在液为汗,在志为喜。
2、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经络是经脉
和络脉的总称,经脉是主干,络脉是分支。
7、胃的生理功能,哪几项是错的( )
A 主受纳 B 主化物 C 主通降 D 主腐熟水谷
E 以升为顺
8、肺与肾之间的关系主要有( )
A 水液代谢 B 主气与藏精 C 呼吸运动
D 阴液相互资生 E 皮毛与骨
A 中焦 B 脉外 C 胸中 D 下焦
18,气的生成与哪些脏腑密切相关( )
A 肺脾肾 B 肺脾肝 C 心肝肾 D 肝脾肾
19,手三阳经的走向是( )
A 从头走手 B 从手走胸 C 从手走头 D 从头走足
7、肺为……之本( )
A 罢极之本 B 封藏之本 C 生之本 D 气之本
8、肺在液为( )
A 汗 B 涎 C 涕 D 泪
9、肺在志为( )
A 思 B 喜 C 忧 D 怒
20、十二经脉中循行于上肢内侧正中线的是( )
A 心经 B 心包经 C 肺经 D 三焦经
21,具有发病迅速,传变也快性质的病邪是( )
A 火邪 B 暑邪 C 风邪 D 燥邪
22,惊则( )

1、D 2、B 3、C 4、B 5,D 6、B 7、D
8、C 9、C 10、A 11、B 12,B 13、B 14、A
15、B 16、C 17、B 18、A 19,C 20、B 21,C
22,D 23、C 24、A 25、C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2)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2)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模拟题库1、导致津液输布障碍,水湿痰饮内停的最主要因素是A.肾主水失调B.三焦水道不利C.脾主运化失健D.肺主行水失常E.肝主疏泄失职【答案】C2、脾与肾的关系包括A.先后天互资B.燥湿相济C.水液代谢D.上下相应E.精血互生【答案】A C3、称为“髓海”的是A.脑B.髓C.骨D.命门E.肾【答案】A4、某男,51岁。

近三年来反复出现眩晕耳鸣,头痛耳胀,面色潮红,急躁易怒,失眠多梦。

经治疗后基本证候消失,两天前自购人参调补,眩晕诸症复作,其发病类型是A.重感致复B.合病C.劳复D.食复E.药复【答案】E5、患者出现面色淡白.少气懒言和肢体麻木,其基本病机是A.气血两虚B.气随津脱C.津枯血燥D.津亏血瘀E.血瘀水停【答案】A6、奇经八脉中有“维系一身之阴阳”作用的是A.阴维脉.阳维脉B.冲脉C.督脉D.任脉E.阳跷脉.阴跷脉【答案】A7、具有“通行元气和运行津液”生理功能的为A.胆B.膀胱C.胃D.三焦E.小肠【答案】D8、胃的生理特性表现包括A.喜燥B.恶燥C.喜润D.恶湿E.喜升【答案】B C9、认为“精也者,气之精者也”的哲学家是A.老子B.庄子C.管子D.孟子E.王充【答案】C10、壮热,面赤,烦躁,大汗,舌红,脉数,兼见口渴,尿少,便秘等症状,其病机是A.阳盛化火B.邪郁化火C.五志化火D.脏腑热盛E.阴虚火旺【答案】A11、瘀血在形成过程无关的因素是A.寒凝B.气虚C.气滞E.气闭【答案】E12、与血液生成关系最密切的脏是A.肺B.脾C.肝D.肾E.心【答案】B13、胆汁排泄失常,影响胃的消化,其传变形式是A.脏与脏之间传变B.脏与腑之间传变C.腑与腑之间传变D.形脏内外传变E.表里传变【答案】C14、在滋阴剂中适当佐以补阳药是A.滋阴C.阴中求阳D.阳中求阴E.阳病治阴【答案】D15、不是复发诱因的是A.劳复B.药复C.食复D.阳气来复E.重感致复【答案】D16、过食肥甘厚腻之品,容易发生的病变有A.肥胖症B.眩晕C.消渴D.中风E.胸痹【答案】A B C D E17、精与血的关系表现为A.精能化血B.血能养精C.精能摄血D.精能行血E.精能载血【答案】A B18、与津液的排泄密切相关的脏有A.肝B.心C.脾D.肺E.肾【答案】C D E19、足厥阴肝经分布于内踝尖八寸以上的部位是A.内侧前缘B.外侧前缘C.内侧后缘D.外侧中线E.内侧中线【答案】E20、具有“实而不能满”生理特点的是A.五脏B.六腑C.奇恒之腑D.脏腑E.经络【答案】B21、与食物消化密切相关的两脏是A.心与肾B.肺与脾C.脾与肾D.肝与脾E.心与脾【答案】D22、属“七冲门”范畴的有A.吸门B.气门D.贲门E.魄门【答案】A C D E23、脑力过逸,临床常见症状包括A.健忘B.心悸C.精神萎靡D.反应迟钝E.易汗出【答案】A C D24、按五行生克规律,肝的“所胜”之脏是A.心B.肺C.肾D.胆E.脾【答案】E25、小儿虫积或食积,可致疳积,其发病类型是B.徐发C.复发D.伏而后发E.感邪即发【答案】A26、可用阴阳对立来解释的是A.阴胜则阳病B.阴损及阳C.阴胜则寒D.阳损及阴E.阳胜则热【答案】A27、按五行生克规律,肺的“所不胜”之脏是A.心B.肝C.脾D.肾E.大肠【答案】A28、津能够滋润的部位主要有A.皮毛B.肌肉C.汗孔D.血脉E.二阴【答案】A B C D29、泻南补北法,适用的两脏关系失调是A.心与脾B.肺与肝C.脾与肾D.肝与肾E.心与肾【答案】E30、与女子月经来潮密切相关的有A.天癸的至与竭B.肝气疏泄与藏血C.肾精肾气充盛D.肺气的宣发肃降E.脾的运化和统血【答案】A B C E31、六淫致病,最易出现动摇症状的是A.风邪B.暑邪C.火邪D.燥邪E.湿邪【答案】A32、奇恒之腑中,有表里配合关系的是A.脑B.髓C.骨D.脉E.胆【答案】E33、以先天精气为基础,根源于肾的气是A.元气B.中气C.宗气D.营气E.卫气【答案】A34、易出现精虚的两脏是A.脾.肺B.脾.肾C.心.肝D.心.肾E.脾.肝【答案】B35、嗜食寒凉易形成的体质是A.湿热质B.阳虚质C.气虚质D.阴虚质E.平和质【答案】B36、广义之精包扩A.气B.血C.津液D.气.血.津液等E.精【答案】D37、中医学的整体宏观思维的内涵包括A.人与自然B.人与社会C.人体内部D.形与神E.动与静【答案】A B C D38、诊断虽明确,但失治误治,或护理不当,则可损伤人体正气,助长邪气,以至变证迭起,甚至预后不良,其影响疾病传变的因素是A.环境因素B.生活因素C.体质因素D.病邪因素E.诊治因素【答案】E39、不属于水湿痰饮致病特点的是A.致病广泛B.变化多端C.扰乱神明D.局部刺痛E.多滑腻苔【答案】D40、在肾的闭藏功能中,最具有生理意义的是A.纳气归肾,促进元气之生成B.固摄二便,防止二便之失禁C.固摄水液,防止水液无故流失D.固摄精气,防止精气无故散失E.摄纳阳气,防止阳气浮越于上【答案】D41、生殖之精的主体是A.先天之精B.后天之精C.水谷之精D.脏腑之精E.营养之精【答案】A42、关于七情,说法错误的是A.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B.七情是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C.七情是致病因素D.七情致病属于内伤病因E.七情活动与五脏精气密切相关【答案】C43、体现出中医学动静相召思维特点有A.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B.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C.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D.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E.物之生,从乎化;物之极,由乎变【答案】A B C D44、奇经八脉总的功能包括A.加强十二经脉的联系B.调节十二经脉气血C.与肝.肾等脏关系密切D.与女子胞.脑等功能有关E.将十二经脉之气反映于体表【答案】A B C D45、诊察“虚里”主候气之盛衰的是A.心气B.中气C.宗气D.肺气E.卫气【答案】C46、经过气街的经脉是A.足少阴与足太阳B.手少阳与足少阳C.手阳明与足阳明D.足厥阴与足太阳E.足阳明与足少阳47、中医养生原则确立基础包括A.对病因及发病条件的研究B.对人体生长壮老已生命规律的研究C.对预防疾病的实践总结D.对衰老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化E.延缓衰老的养生实践【答案】A B C D E48、与津液的输布密切相关的脏有A.肝B.心C.脾D.肺E.肾【答案】A C D E49、具有调节女子行经及男子排精功能的两脏是A.心与肾B.肺与肾C.脾与肾E.肝与脾【答案】D50、属于血的功能是A.濡养化神B.繁衍生命C.固摄津液D.防御外邪E.维持体温【答案】A51、从邪正盛衰的层面判断,疾病的转归包括A.正胜邪退B.邪去正虚C.邪胜正衰D.邪正相持E.正虚邪恋【答案】A B C D E52、对三焦描述错误的是A.决渎之官B.原气之别使C.水谷之道路D.孤脏E.孤府【答案】D53、饮食失宜,首先损伤的是A.心脾B.肝脾C.肠胃D.脾胃E.脾肾【答案】D54、统藏失司所致出血反映的两脏病变是A.脾与肺B.心与肝C.脾与肾D.脾与肝E.心与脾【答案】D55、昼夜分阴阳,属于阴中之阳的是A.上午B.下午C.前半夜D.后半夜E.平旦【答案】D56、人体之气来源于A.先天之气B.水谷精气C.脏腑之气D.自然清气E.经络之气【答案】A B D57、较早运用体质一词的著作是A.《景岳全书》B.《金匮要略》C.《温病条辨》D.《养老奉亲书》E.《临证指南医案》【答案】A58、某女,40岁。

中医基础理论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2)

中医基础理论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2)

中医基础理论测试题(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55题,每题1分,共55分)1.舌质淡胖而嫩,苔白而润,见于( )A、气血两虚B、阳虚C、气阴两虚D、气虚E、血虚正确答案:B2.“热入血室”出自( )A、《内经》B、《诸病源候论》C、《金匮要略》D、《妇人大全良方》 B《脉经》正确答案:C3.支气管肺炎X线检查肺部典型的表现是( )A、肺纹理紊乱B、透光度增强C、哑铃状双极影D、肺门阴影增深E、点片状阴影正确答案:E4.积聚的病位主要在( )A、肺肾B、肝胆C、肝脾D、肝肾E、脾肾正确答案:C5.慢惊风适宜平肝息风的药物是( )A、蜈蚣B、天麻C、蒺藜D、羚羊角E、栀子正确答案:D6.脾胃实热胰瘅患者饮食正确的是( )A、西红柿B、海鲜C、红枣D、山药E、薏米正确答案:E7.扶正祛邪的基本原则为( )A、扶正不留邪,祛邪而不伤正B、先祛邪,后扶正C、先扶正,后祛邪D、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E、扶正与祛邪并用正确答案:A8.患者呕吐清水痰涎,伴胸闷苔腻考,多属( )A、食积B、热呕C、痰饮D、寒呕E、气滞正确答案:C9.周某,女,43岁,上腹胃脘疼痛绵绵,空腹痛甚,进食后疼痛减轻,喜食热饮,食欲缺乏,泛吐清水,遇冷或劳累后加重,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

该患者为胃痛什么证型()A、饮食停滞型B、脾胃虚寒型C、肝气犯胃型D、寒邪客胃型E、肝胃郁热型正确答案:B10.黄疸形成的关键是( )A、湿B、气滞C、寒湿D、疫毒E、湿热正确答案:A11.风热表证宜选用的方药是( )A、银翘散B、荆防败毒散C、五磨子饮D、葱豉汤E、白虎汤正确答案:A12.火毒炽盛型患者以下哪项护理错误( )A、室内温度宜偏温暖B、汤剂宜温凉服C、多安慰患者,解释疾病的发生、转归,使其能树立治疗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D、饮食宜清热解暑之品E、避免物理性、化学性物质和药物刺激,防止外伤和滥用药物正确答案:A13.胰瘅多发于( )A、青少年B、青壮年C、女性D、中年E、老年人正确答案:B14.具有“傈疾滑利”特性的气是 ( )A、胃气B、宗气C、卫气D、中气E、肝气正确答案:C15.日出东方,与木的生发特性相似,故东方归属于木,这种归类方法属于( )A、比较法B、推演络绎法C、以表知里法D、试探法E、取象比类法正确答案:E16.新起恶寒重,发热轻,最常见于( )A、表热证B、里寒证C、表寒证 E半表半里证D、伤风证正确答案:C17.血瘀气滞型腰痹的疼痛特点包括( )A、痛有定处,痛处拒按B、疼痛无特点C、筋腿痛,痛处伴宥热感D、遇寒痛增,得热则减E、卧则腰腿痛减轻正确答案:A18.以下不属于五行相生的是( )A、土生金B、水生木C、木生火D、金生水E、火生金正确答案:E19.与脑髓充盈关系最密切的脏是( )A、肾B、肝C、脾D、心E、肺正确答案:A20.急惊风惊恐惊风型的指纹为( )A、青紫B、紫C、浮紫D、紫滞E、青正确答案:D21.患者肢体冷痛,关节屈伸不利,时而或冷厥不仁,其主要机理是( )A、寒伤卫阳B、风性主动C、寒性收引D、寒性凝滞E、寒邪直中少阴正确答案:C22.“阴阳离决,精神乃绝”是指( )A、阴阳对立关系的破坏B、阴阳消长关系的破坏C、阴阳转换关系的破坏D、阴阳互根关系的破坏E、阴阳平衡关系的破坏正确答案:D23.筋伤各证型疼痛的特点正确的是( )A、气滞血瘀型疼痛酸软B、肝肾亏虚型疼痛如刺C、寒湿阻络型疼痛重着D、肝肾亏虚型痛处拒按E、寒湿阻络型痛处喜按正确答案:C24.气滞证中出现疼痛,其性质一般为( )A、胀痛B、空痛C、隐痛D、刺痛E、酸痛正确答案:A25.暑厥证代表方是( )A、紫雪散B、羚羊钩藤汤C、王氏清暑益气汤D、至宝丹E、清营汤正确答案:E26.喘证常用的中医护理技术不包括( )A、耳穴压豆B、穴位按摩C、穴位贴敷治疗D、中药湿敷E、艾灸正确答案:D27.易致使寒湿痹阻型腰痹的因素不包括( )A、长期水中作业B、身劳汗出,衣着湿冷C、涉水冒雨D、喜吃生冷瓜果E、坐卧冷湿地正确答案:D28.中医认识发病原理,主要从以下哪个角度来认识( )A、阴阳失调B、气血失常C、饮食失调D、正邪相搏E、脏腑功能失调正确答案:D29.疫毒痢的病位主要在( )A、脾胃B、肺脾C、肝脾D、心肺正确答案:A30.中医学认识致病因素的主要方法是( )A、认识体质特点B、掌握情志变化C、分析气候变化D、辨证求因E、了解地理特点正确答案:D31.毒邪内攻型丹毒患者以下哪项护理错误( )A、室内宜避风、稍偏凉爽B、汤剂宜凉服C、饮食宜清热解暑之品D、每日空气消毒,可用食醋熏蒸或紫外线灯照射E、多安慰患者,解释疾病的发生、转归,使其能树立治疗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正确答案:A32.患者精神不振,思维迟钝,少气懒言,肌肉松软,动作迟缓,属于( )A、少神B、假神C、失神D、得神E、神乱正确答案:A33.瘀血疼痛的特点( )A、胀痛B、钝痛C、刺痛D、灼痛E、绞痛正确答案:C34.风池穴主治除哪项外的各种病症( )A、腹痛便秘B、感冒、热病C、目赤肿痛、目眩D、中风偏瘫E、耳鸣、耳聋正确答案:A35.与津液生成关系密切的脏是 ( )A、脾B、肝D、肾E、心正确答案:A36.咳声如犬吠样者,称为( )A、百日咳B、热咳C、燥咳D、顿咳E、白喉正确答案:E37.患儿,1岁。

中医基础理论第二章习题2

中医基础理论第二章习题2

中医基础理论第二章习题21 .生理病理2 .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3 .化生和贮藏精气4 .受盛和传化水谷5 .肾阴肾阳6 .后天气血生化7 .脾升胃降8 .血液充盈心气充沛9 .舌色脉象10 .腑奇恒之腑11 .宜发肃降12 .肝为刚脏肝主升发13 .脾气主升喜燥恶湿14 .生理活动心理活动15 .脾肾16 .血脉藏神17 .先天封藏18 .运化食物运化水液19 .耳二阴20 .疏泄藏血21 .通降22 .胆23 .胆24 .胃25 .主通降喜润恶燥26 .小肠27 .大肠28 .大肠2Q .三焦30 .沤渎31 .脑32 .主持月经孕育胎儿33 .胆34 .血液生成血液运行35 .心火肾水36 .气机升降的调节37 .水液代谢呼吸运动38 .肾阳39 .肺脾肾40 .肺肾41 .呼纳42 .主根43 .脾肺44 .脾肺45 . D 答案分析:藏象学说是研究脏腑生理、病理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46 . D 答案分析:五脏的功能特点是化生贮藏精气,精气对人体起到重要作用,故宜藏不宜泻。

直脏所藏精气宜充满、不宜呆实,精气不断运作,才能维持五脏正常生理功能。

47 . C 答案分析: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区别可体现在形态上,也可体现在功能特点上。

中医学区分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主要依据了三者不同的功能特点。

48 . C 答案分析:化生贮藏精气是五脏的功能特点,受盛传化水谷是六腑的功能特点,故此项最能说明脏与腑的区别。

49 . D 答案分析:胆虽为六腑之一,又属于奇恒之腑的范畴。

50 . D 答案分析:藏象即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51 . A 答案分析:心藏神的功能建立在心主血脉的基础之上,因为血液是神志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52 . D 答案分析:心气通于夏。

53 . C 答案分析:面色、舌色、脉象、胸部的感觉是判断心主血脉功能是否正常的客观指征,相对而言,爪色与心主血脉关系最不密切。

54 . A 答案分析: ( 灵枢,邪客》提出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学基础理论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中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
1•称为血府”的是()
A.心
B.肝
C.冲脉
D.脉
2•下列不属于祛邪的方法是()
A.清热解表
B.利水通淋
C.消积导滞
D.健脾益气
3.气逆最常见于()
A.肺胃肝
B.肺心肾
C.肺胃大肠
D.肺肝胆
4.痰饮的形成与下列哪组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A.脾胃肝肾
B.脾肾肝三焦
C.肺脾肾三焦
D.脾胃肺三焦
5.十二经中唯一一条左右交叉的经脉是()
A.手太阴肺经
B.足太明脾经
C.手阳明大肠经
D.足阳明胃经
6.司眼睑开合的经脉是()
A.阴阳跷脉
B.阴阳维脉
C.带脉
D.任脉
7.津与液的区别,正确的是()
A.液清稀、津稠厚
B.津流动性大,液流动性小
C.液起滋润作用,律起儒养作用
D.阴津,阳液
8.汗孔又称为()
A.气门
B.责门
C.幽门
D.股理
9.与脑髓充盈与否密切相关的脏是()
A.肝
B.脾
C.肺
D.肾
10.脾开窍于()
A.舌
B.鼻
C.唇
D. 口
11.女子胞与下列哪组脏腑关系最密切()
A.心肝肾
B.心肝脾
C.心脾肾
D.肺脾肾来源:考试大-自学
12.阴阳之征兆”是指()
A.天与地
B.上与下
C.血与气
D.水与火
13.下列属五行相悔的是()
A.木侮土
B.土侮水
C.水侮火
D.金海火
14.中医学中成功地应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书是()
A.《伤寒论》
B.《金匮要略》
C.《难经》
D.《内经》
15.小便失禁二年余,伴有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舌谈苔白,最宜诊断为()
A.肾阳虚证
B.肾不纳气证
C.肾气不固证
D.脾肾阳虚证
16•院胀纳呆口腻,自重便据,波短赤,苔黄腻,脉儒数,属()
A.寒湿困脾
B.脾胃湿热C•肝脾不调D.肝胆湿热
17•目胞浮肿多属()
A.水肿病
B.肝胆火炽
C.肾精耗竭
D.气血不足
18.小儿囱门迟闭,多属()
A.温病火邪上攻,脑髓有病
B .吐泻伤脾,气血不足
C.肾气不足,发育不良
D.肾阴不足,虚火上炎
19.神在全身皆有表现,但最突出地表现于()
A.语言
B.动态
C. 目光
D.表情
20.下列各症中属于阴虚证的表现是()
A.面色萎黄
B.咽子盗汗
C.神疲乏力
D.大便溏薄来源
二、双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分虽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戈U选取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 分)
1•阴阳关系中含有量变、质变内容的是()
A.阴阳对立
B.阴阳制约
C.阴阳互根
D.阴阳消长
E.阴阳转化
2•呼吸运动的正常,必须是哪两个功能的密切配合()
A.肺司呼吸
B.心主血脉
C.肝主疏汇
D.脾主运化
E.肾主纳气
3•行于脉内外互为阴阳之气的是()
A.元气
B.营气
C.宗气
D.卫气
E.真气
4•在内踝上八寸处,前缘、中线位置相交换的经脉是()
A.足厥阴经
B.足少阴经
C.足太阴经
D.足阳明经
E.足太阳经
5•属于善行数变的特性是()
A.病位游移
B.动摇不定症状
C.易汗出
D.变幻无常,发病迅速
E.易伤人上部
6•虚实的病理主要取决于以下哪两方面的盛衰消长变化()
A.气
B.血
C.正气
D.邪气
E.阴阳
7.标与本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以下哪两项可组成一对标本关系()
A.病因为本
B.原发病为本
C.病人为本
D.症状为标
E.邪气为标
8.面色黑主虚证,常为()
A.心阳虚
B.心朋虚
C.肾阳虚
D.肾精耗
E.肺气虚
9.在脾阳虚衰,水湿内停时,以下哪两种舌象常常并见()
A.苍老舌
B.胖嫩舌
C.裂纹舌
D.齿痕舌
E.瘦薄舌
10.热邪塞肺可见()
A.咳嗽痰稠色黄
B.咳嗽痰少音哑
C.干咳无痰
D.气喘息粗
E.痰稀色白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________ 和__________ 同属肺志。

2.六腑以通为__________ ”,腑病以通为 ___________ ”。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 在实际应用上的原则性和灵活性。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寒与外寒的区别是,内寒的临床特点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有______________ ,而外寒则以实寒为主。

5. _____________________ 寒热是辨别疾病___________________ 的两个纲领;虚实辨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两个纲领。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21分)
1.经气
2.藏象
3.五行
4.整体观念
5.内生五邪
6.镜面舌
7•潮热
五、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气的生理功能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2•为什么说头为诸阳之会”?
3.试述迟脉的主病。

六、论述题(每小题9分,共27分)
1•试述脾主统血的含义,主要机理及脾不统血的临床表现。

2•试述邪正与发病的关系。

3•必脾两虚、心肾不交所致不寐有何异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