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2 岩石的破坏准则
第3讲-岩石力学-岩石的变形、破坏特征
微结构面:指存在于矿物颗粒内部或矿物颗粒间的软弱面或 缺陷,包括矿物解理、晶格缺陷、粒间空隙、微裂隙、微层 理及片理面、片麻理面等。
① 降低岩石强度
② 导致岩石力学性质各向异性
1、岩石的组构特征
岩石的主要胶结类型:
基底型:彼此不发生接触的矿物颗粒埋在玻璃体中,这种情况下 胶结程度很高,岩石强度与胶结物有关。
岩石的饱和吸水率(Wp):是指岩石试件在高压(一般压力为15MPa)或真空条
件下吸入水的质量(mw2)与岩样干质量(ms)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岩石的吸水率(Wa)与饱和吸水率(Wp)之比,称为饱水系数。它反映了岩石中
大、小开空隙的相对比例关系。
Wp
m w2 100 % ms
mw1 Wa 100% ms
2.岩石变形特征
变形参数的一般确定方法: 实验数据分析
2
2 1 Et 2 1
弹性模量:弹性段的斜率
50
割线模量:极限强度50%所 对应点的斜率
Ei
1 i o
50 50
Ei i i
1 50 2 i L
初始模量:初始段 应力-应变曲线的切 线的斜率
2、岩石的物理性质
岩石的水理性质
岩石在水溶液作用下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水理性质。主要包括: 吸 水性、软化性、 抗冻性、 膨胀性、 崩解性。
吸水性:岩石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吸收水分的能力,称为岩石的吸水性。
吸水率(Wa):岩石试件在大气压力和室温条件下自由吸入水的质量(mw1)与 岩样干质量(ms)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不能恢复的 当物体既有弹性变形又有塑性变形,且具有明显的弹性后效时,弹性变形 和塑性变形就难以区别了。
岩石的破坏准则汇总
岩石的破坏准则岩石的破坏准则对岩石试样的室内及现场试验,可获得岩石试样的强度指标,但对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天然岩体,又是如何判断其破坏呢?因此,就必须建立判断岩石破坏的准则(或称强度理论)。
岩石的应力、应变增长到一定程度,岩石将发生破坏。
用来表征岩石破坏条件的函数称为岩石的破坏准则。
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常常处于复杂的应力状态,许多试验指出,岩石的强度及其在荷载作用下的性状与岩石的应力状态有着很大的关系。
在单向应力状态下表现出脆性的岩石,在三向应力状态下具有延1岩石的破坏准则2性性质,同时它的强度极限也大大提高了。
岩石的破坏准则许多部门和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的破坏准则,目前岩石破坏准则主要有:最大正应力理论最大正应变理论最大剪应力理论(H.Tresca)八面体应力理论莫尔理论及库伦准则格里菲思理论(Griffith)伦特堡理论(Lundborg)经验破坏准则3岩石的破坏准则41、最大正应力理论这是较早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认为岩石的破坏只取决于绝对值最大的正应力。
即岩石内的三个主应力中只要有一个达到单轴抗压或抗拉强度时,材料就破坏。
适用条件: 单向应力状态。
对复杂应力状态不适用。
写成解析式:破坏岩石的破坏准则52、最大正应变理论该理论认为岩石的破坏取决于最大正应变,即岩石内任一方向的正应变达到单向压缩或拉伸时的破坏数值时,岩石就发生破坏。
则破坏准则为式中 m ax ε——岩石内发生的最大应变值;u ε——单向拉、压时极限应变值;这一破坏准则的解析式为(由广义虎克定律)岩石的破坏准则6R — R t 或R c推出:实验指出,该理论与脆性材料实验值大致符合,对塑性材料不适用。
岩石的破坏准则73、最大剪应力理论(H.Tresca )该理论认为岩石材料的破坏取决于最大剪应力,即当最大剪应力达到单向压缩或拉伸时的危险值时,材料达到破坏极限状态。
其破坏准则为:在复杂应力状态下,最大剪应力231max σστ-=岩石的破坏准则8单位拉伸或压缩时,最大剪应力的危险值则有 R ≥-31σσ或写成 {}{}{}0)][)][)][221222232231=------R R R σσσσσσ这个理论适用于塑性岩石,不适用于脆性岩石。
岩石力学第三章:岩石的力学特性及强度准则
常 见 岩 石 的 软 化 系 数
岩 石 名 称
花 岗 岩 闪 长 岩 辉 绿 岩 流 纹 岩
软化系数
0.72~0.97 0.60~0.80 0.33~0.90 0.75~0.95
岩石名称
泥 岩
软化系数
0.40~0.60 0.44~0.54 0.70~0.94 0.75~0.97
泥 灰 岩 石 灰 岩 片 麻岩
岩石名称
抗压强度 (MPa)
100~250
抗拉强 度 (MPa)
7~25
岩石名称
抗压强度 (MPa)
5~100
抗拉强度 (MPa)
2~10
常 见 岩 石 的 抗 压 及 抗 拉 强 度
花岗岩
页 岩
流纹岩
160~300
12~30
粘土岩
2~15
0.3~1
闪长岩
120~280
12~30
石灰岩
40~250
7~20
安山岩
140~300
10~20
白云岩
80~250
15~25
辉长岩
160~300
12~35
板 岩
60~200
7~20
辉绿岩
150~350
15~35
片 岩
10~100
1~10
玄武岩 砾岩 砂 岩
150~300 10~150 20~250
10~30 2~15 4~25
片麻岩 石英岩 大理岩
50~200 150~350 100~250
(二)岩石的水理性质
5.可溶性:是指岩石被水溶解的性能。它与岩石 的矿物成分、水中CO2 含量及水的温度等因素有 关。 6.膨胀性:岩石吸水后体积增大引起岩石结构破 坏的性能称膨胀性。
岩石破坏准则
目前岩石力学领域中,对岩石在单独承受静荷载作用时破坏准则的研究已经比较深透(详情见资料p170-175),对单独承受动载作用时的岩石破坏也取得一定进展(1,19,182-192).上述实验和理论表明,岩石在承受动静和在动、静载荷时,其力学特性和破坏规律有较大差异,岩石破坏准则也有较大差异。
少数学者利用动力三轴试验机进行过加围压的岩石三向抗压试验(19),得到了以三向静压缩不同的结论。
对于同方向的动静组合加载强度的专门研究,目前善无文献记载。
目前就岩石材料低应变率(ɛ*<10−4/s)的破坏准则和高应变率(ɛ*<10−2/s)破坏准则的试验较多且理论分析较为深入,介于这两者中间的中等应变率的破坏准则研究,受到实验条件和技术的限制,显得相对较少。
此前材料破坏准则分为四大类:⑴应力或应变类破坏准则;⑵能量类破坏准则;⑶损伤类破坏准则;⑷经验类破坏准则;
有代表性的能量类破坏准则即形状改变比能理论(第四强度理论),实践证明,对于塑性材料,该理论主要适用于拉压性质相同的情况,对三向等值拉伸无能为力;对于脆性材料,该理论主要适用于三向压应力相近的情况。
由于破坏准则中一般忽略了反映静水压力的体积形变能,故2002年广西大学学报刊登了余熙莹《关于第四强度理论的修正》,提出了用体积变形比能和形状改变比能之和即应变能密度作为材料破坏准则。
分工:XXX。
岩石破坏应变准则
岩石破坏应变准则岩石破坏应变准则是指在岩石受到外力作用下,岩石内部发生应变,当应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岩石就会发生破坏。
这个准则是岩石力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对于岩石工程和地质灾害防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岩石破坏应变准则是基于岩石的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建立的。
岩石的本构关系是指岩石在受到外力作用下的应力和应变之间的关系。
而破坏准则则是指岩石在受到一定应力作用下,达到一定应变时,就会发生破坏。
岩石的本构关系是非线性的,即岩石的应力和应变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比例关系。
在岩石受到外力作用下,岩石内部会发生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弹性变形是指岩石在受到外力作用下,会发生短暂的变形,当外力消失时,岩石会恢复原状。
而塑性变形则是指岩石在受到外力作用下,会发生永久性的变形,当外力消失时,岩石无法恢复原状。
当岩石受到外力作用时,岩石内部会发生应变。
应变是指岩石内部的变形程度。
当应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岩石就会发生破坏。
岩石的破坏准则有很多种,常见的有莫尔-库伦破坏准则、德拉克-普鲁克破坏准则、霍克斯-普鲁克破坏准则等。
莫尔-库伦破坏准则是指当岩石内部的剪应力达到一定值时,岩石就会发生破坏。
德拉克-普鲁克破坏准则是指当岩石内部的应力状态达到一定条件时,岩石就会发生破坏。
霍克斯-普鲁克破坏准则是指当岩石内部的应力状态达到一定条件时,岩石就会发生破坏。
在岩石工程和地质灾害防治中,岩石破坏应变准则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岩石的破坏应变准则的研究,可以预测岩石的破坏形式和破坏时间,为岩石工程和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对于岩石的破坏应变准则的研究,也可以为岩石力学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
岩石破坏准则
2.1岩石破坏强度准则岩石的破坏主要与外荷载的作用方式、温度及湿度有关。
一般在低温、低围压及高应变率的条件下,岩石表现为脆性破坏,而在高温、高围压、低应变率作用下,岩石则表现为塑性或者塑性流动。
对于较完整的岩石来说,其破坏形式可以分为:1)脆性破坏;3)延性破坏。
图2-1给出了不同应力状态下岩石破裂前应变值、破坏形态示意图和典型的应力-应变曲线示意图。
图2-1岩石破坏形态示意图从图2-1中可以看出岩石破裂种类繁多、岩石破坏过程中的应力、变形、裂纹产生和扩展极为复杂,很难用一种模型进行描述,很多学者针对不同岩石破坏特征提出多种不同岩石的强度破坏准则。
本节主要对已有的岩石强度破坏准则进行总结,找出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2.1.1最大正应力强度理论最大正应力强度理论也称朗肯理论,该理论是1857年提出的。
它假定挡土墙背垂直、光滑,其后土体表面水平并无限延伸,这时土体内的任意水平面和墙的背面均为主平面(在这两个平面上的剪应力为零),作用在该平面上的法向应力即为主应力。
朗肯根据墙后主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应用极限平衡条件,推导出了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计算公式。
考察挡土墙后主体表面下深度z 处的微小单元体的应力状态变化过程。
当挡土墙在土压力的作用下向远离土体的方向位移时,作用在微分土体上的竖向应力sz 保持不变,而水平向应力sx 逐渐减小,直至达到土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
土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时的最大主应力为s1=gz ,而最小主应力s3即为主动土压力强度pa 。
根据,当主体中某点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时,大主应力1σ和小主应力3σ之间应满足以下关系式:粘性土:213...2tan tan 454522c ϕϕσσ⎛⎫⎛⎫︒︒=-++ ⎪ ⎪⎝⎭⎝⎭(1)无粘性土231.tan 452ϕσσ⎛⎫︒=- ⎪⎝⎭(2)该理论认为材料破坏取决于绝对值最大的正应力。
因此,作用于岩石的三个正应力中,只要有一个主应力达到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或岩石的单轴抗拉强度,岩石便被破坏。
岩石强度及破坏准则优缺点
岩石力学中常用的几种强度准则
Mohr-Coulomb准则
τ
当压力不大(小于10MPa) 时,包络线可采用直线型 近似
f Ctan
破坏角(剪裂面与最大主
应力 σ1的夹角)满足: = +
42
C
1 2
(
1
3
)
φ
2θ
O σ3
σ1
σ
Hale Waihona Puke C·ctgφ1 2
(
1
3
)
库仑—莫尔强度条件
岩石力学中常用的几种强度准则
对Mohr-Coulomb强度准则评价:
优点: ➢ 公式简单实用,各参数一般都可以利用常规试验器材和方法 来确定; ➢ 不仅能反映岩体的碎性破坏,而且能反映其塑性破坏特征。
缺点:
该准则为线性破坏准则,在高围压压缩条件下,该准则 评估的岩石三轴强度与试验实测强度数据偏差较大;
该准则没有考虑中间主应力对岩石真三轴强度的影响; 该强度准则还指出,岩体的破坏角θ,但在拉伸条件下,
O
σ
岩石力学中常用的几种强度准则
对Mohr强度理论的评价:
优点: ➢ 适用于塑性岩石,也适用于脆性岩石的剪切破坏; ➢ 较好解释了岩石抗拉强度远远低于抗压强度特征; ➢ 解释了三向等拉时破坏,三向等压时不破坏现象; ➢ 简单、方便:同时考虑拉、压、剪,可判断破坏方向。
缺点:
忽视了σ2 的作用,误差:±15% 没有考虑结构面的影响 不适用于拉断破坏,破裂面趋于分离 不适用于膨胀、蠕变破坏
理上的困难; 1952 年 Drucker 和 Prager 构造了一个内切于 M-C 准则的六棱锥的圆锥屈服面;
函数形式
式中 I1xyz123, 为应力张量第一不变量
屈服与破坏准则
A
C
D
E B
o
图中A点之后的曲线均称屈服曲线。 称 S 为初始屈服应力,A点之后曲线上任一点均称为相 继屈服点。
§3.1 概述
一、基本概念 1. 屈服、相继屈服与破坏 物体屈服后曲线如AB线的材料 称为理想塑性材料;如ACD线的材 料称为应变硬化(强化)材料;如 ACE线的材料称为应变软化材料。
内切圆
内接圆时: 外接圆时:
2sin 9 3sin 2 2sin 9 3sin 2
, k
6c cos 9 3sin 2 6c cos 9 3sin 2
' 2
1'
, k
见左图。 实际应用时选择要慎重,因为 极限荷载相差很大。
' 3
莫尔-库仑屈服准则的优点:它能反映岩土类材料的抗 压抗拉强度的不对称性;材料对静水压力的敏感性;而且模 型简单实用,材料参数少,c、 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常规 试验测定。因此,它在岩土力学和塑性理论中得到广泛应用, 并且积累了丰富的试验资料与应用经验。 但是,莫尔-库仑屈服准则不能反映中间主应力对屈服 和破坏的影响,不能反映单纯的静水压力可以引起岩土屈服 的特性,而且,屈服面有棱角,不便于数值计算。
§3.2 C-M准则
一、C-M准则
即 Coulomb-Mohe 准则,我们已经很熟悉了。当知道主 应力的大小,即 1 2 3 时,表示为:
f tan c 0
f (1 3 ) (1 3 )sin 2c cos 0
屈服与破坏准则
任务:如何来理解屈服与破坏准则?
何为屈服?何为破坏?何为准则?如何得 到屈服和破坏的准则? 屈服:由弹性进入塑性! 破坏:变形过大丧失对外力的抵抗! 准则:寻找一种数学上的联系! 那么,如何得到这种联系呢?
岩石力学下
极限应力圆与抗剪强度(shear strength )直线相切的两 点 D 、 ' 表示岩石内将出现一组共轭剪切破坏裂面的临界状态。 D
1
1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一组剪切破裂面上的剪应力并非是 最大剪应力(maximum shear stress )。 送女孩什么礼物最好
f
0 f n P
上式表示在 、 座标系中,应力图(stress plot )仅仅 向左平移一段距离,这段距离的大小等于孔隙压力的大小,但 孔隙压并不改变应力园半径。
因此,在应力园中,原处于稳定状态的应力园,在孔隙压影响下, 向左平移了距离 P,则可能与抗剪强度直线相切,使其处于极限状态,
f
0 f n
上式中: | f |:岩石剪切面的抗剪强度(shear strength );
0 :岩石固有剪切强度(inherent shear strength ),
它与粘聚力C相当; f n :剪切面上的摩擦阻力;
n:剪切面上的正应力;
f :岩石内摩擦系数 f = tg 。
取 、 为直角坐标系的横轴、纵轴,则上式为一直线方程。如
下图所示。
图6-1 库伦一纳维尔破坏准则示意图
当用岩石内某点应力状态(stress state )所绘制的应力圆 (stress circle )与该直线相切时,表示剪切破裂处于临界状 态。剪切面的方向可由应力圆与抗剪强度直线相切的 确定。生日礼物送什么最好
确定原地应力的方法
由于确定原地应力状态是评价地下工程稳定与否的前提 条件,所以,人们花费了大量精力研制应力测量设备并探讨 应力测量的方法。
地应力测量技术,分岩心测试和矿场测试两种。
岩石力学第3章 岩石的强度与屈服
7)Kim-Lade准则 1984年,Kim和Lade提出了用应力张量的第一、第 三不变量表示的三参数经验强度准则:
8)Johnston准则 1985年,Johnston提出了下述强度准则,用以描述 由粘土到坚硬岩石等不同岩石材料的破坏特征。即
13
9)变形准则 一般来说,岩石的宏观破坏现象可分为两类:即拉 断(拉破)和剪断。但有时岩石的塑性变形也能够破坏 其正常的工作条件,所以广义强度的概念还应该包括对 塑性变形的抗力。
38
39
40
图3.13 弱面的莫尔-库仑破坏准则
41
42
图3.14 以一般应力分量表示的弱面破坏准则
43
44
图3.15 多组弱面时的强度极限曲线
45
(2)弱面最不利的位置
46
图3.16 岩体及弱面强度曲线
47
48
49
图3.17
50
3.4.3 各向异性体的屈服准则 Hill提出了金属材料各向异性的屈服准则。他所提出 的各向异性屈服条件,除了应符合试验资料外,略去各 向异性,应该还原成各向同性的屈服函数。Hill建议的 正交异性体的屈服函数以应力分量表示(正交异性主轴 与坐标轴重合),其屈服函数的形式如下:
11
5)Hoek-Brown准则 1980年,Hoek和Brown为了能够预测岩体特征,而 提出岩体强度经验准则:
6)Yudhbir准则 1983年Yudhbir用灰岩、砂岩、花岗岩及由石膏和 松香混合制成的模拟材料等含有裂隙的122个样品进行 了三轴实验,试图通过试验数据,对不同的经验准则进 行比较,结果发现尽管Hoek和Brown准则对易碎岩石十 分有效,但对塑性岩石却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 Yudhbir提出了一个修正准则:
岩石破坏德鲁克_普拉格准则的探讨
准则能较好的反映实际;
3.3 修 正 的 德 鲁 克 —普 拉 格 (Drucker-Prager)强 度 理 论 表 明 岩 石
强度随围压增加而增大,但增大的幅度越来越小,能较好的反映岩石
强度莫尔包络线的曲线特点。 科
● 【参考文献】
[1]Lemaitre J.How to use damage mechanics [M].Nuclear Engineering and Design,
乙 乙 ; 姨 姨; F*
D= P(x)dx= 1
∞
S0 姨2π
F*
exp - 1
∞
2
2
F-F0 dx (3) S0
*
12
其中,F =(I1 α+J2 )Eε1
; σ1 -μ(σ2 +σ3 ) ; ;I1 =σ1 +σ2 +σ3 ;
; ; J2 =
2
2
2
姨 σ1 -σ2 姨+ 姨 σ2 -σ3 姨+ 姨 σ3 -σ1 姨
学与工程的数值计算分析中获得广泛的应用。
2.修 正 的 德 鲁 克 — 普 拉 格 (Drucker-Prager)准 则
对 Drucker-2Prager 强度准则进行修正的基本思 路 就 是 通 过 寻 找
最大主应力或最大剪应力的极值(即岩石抗压或抗剪强度) 点,从而找
到此时对应的岩石或材料内部应力分量之间的关系。 利用 Lemaitre J
应 变 等 价 性 假 说 [1], 可 以 建 立 岩 石 损 伤 本 构 关 系 :
*σ* ;= ; σ ;(1-D)= ; C ; ; ε ;(1-D) (2)
; ; 式中: ; C ; 为岩石材料弹性矩阵;
*
σ
为有效应力矩阵; ; σ ; 为名
3.3.2 Mohr理论及Mohr-Coulomb准则
材料发生破坏是由于材料的某一面上剪应力达到一定的限度,而这个剪应力与材料本身性质和正应力在破坏面上所造成的摩擦阻力有关。
定义σ1σ1α=45°+φ/2σ3σ3τσMohr 理论破坏准则的普遍形式:τσ纯剪试验抗压试验三轴试验莫尔包络线抗拉试验τσ1—未破坏应力圆;2—临界破坏应力圆;3—破坏应力圆;4—莫尔包络线123 4ϕσστtg c f c f +=+=MC 准则基本观点岩石的强度ϕσστtg c f c f +=+=στtg f c τσϕ=+3σ1σ2αcϕ推导过程如下:cos sin 131********σσσσσατσσα=++-=-⎧⎨⎪⎪⎩⎪⎪上式代入:得到:对于破坏面,sin2α=cos φ,cos2α=-sin φ,因此上式可以写成:131121=+-+-sin sin c cos sin σϕϕσϕϕ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Mohr —Coulomb 准则主应力表达式:03=σ01=σ单轴抗压强度:表观抗拉强度:优点同时考虑了拉剪和压剪应力状态;可判断破坏面的方向。
强度曲线倾斜向上说明抗剪强度与压应力成正比。
剪切面上的压应力越大,剪切破坏时所能承受的剪切力越大。
受拉区闭合,说明受三向等拉应力时岩石破坏;受压区开放,说明三向等压应力不破坏。
缺点忽略了中间主应力的影响(中主应力对强度影响在15%左右)。
未考虑结构面影响。
不适用于拉断破坏和膨胀、蠕变破坏。
第三章 2 岩石的破坏准则
五、岩石的破坏准则对岩石试样的室内及现场试验,可获得岩石试样的强度指标,但对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天然岩体,又是如何判断其破坏呢?因此,就必须建立判断岩石破坏的准则(或称强度理论)。
岩石的应力、应变增长到一定程度,岩石将发生破坏。
用来表征岩石破坏条件的函数称为岩石的破坏准则。
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常常处于复杂的应力状态,许多试验指出,岩石的强度及其在荷载作用下的性状与岩石的应力状态有着很大的关系。
在单向应力状态下表现出脆性的岩石,在三向应力状态下具有延性性质,同时它的强度极限也大大提高了。
许多部门和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的破坏准则,目前岩石破坏准则主要有:最大正应力理论最大正应变理论最大剪应力理论(H.Tresca)八面体应力理论莫尔理论及库伦准则格里菲思理论(Griffith)伦特堡理论(Lundborg)经验破坏准则1、最大正应力理论这是较早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认为岩石的破坏只取决于绝对值最大的正应力。
即岩石内的三个主应力中只要有一个达到单轴抗压或抗拉强度时,材料就破坏。
适用条件:单向应力状态。
对复杂应力状态不适用。
写成解析式:破坏2、最大正应变理论该理论认为岩石的破坏取决于最大正应变,即岩石内任一方向的正应变达到单向压缩或拉伸时的破坏数值时,岩石就发生破坏。
则破坏准则为式中ε——岩石内发生的最大应变值;m axε——单向拉、压时极限应变值;u这一破坏准则的解析式为(由广义虎克定律)R —R t或R c推出:实验指出,该理论与脆性材料实验值大致符合,对塑性材料不适用。
3、最大剪应力理论(H.Tresca)该理论认为岩石材料的破坏取决于最大剪应力,即当最大剪应力达到单向压缩或拉伸时的危险值时,材料达到破坏极限状态。
其破坏准则为:在复杂应力状态下,最大剪应力231 max σστ-=单位拉伸或压缩时,最大剪应力的危险值则有 R ≥-31σσ或写成 {}{}{}0)][)][)][221222232231=------R R R σσσσσσ这个理论适用于塑性岩石,不适用于脆性岩石。
第三章 岩体的变形与破坏
第三章岩体的变形与破坏变形:不发生宏观连续性的变化,只发生形、体变化。
破坏:既发生形、体变化、也发生宏观连续性的变化。
1.岩体变形破坏的一般过程和特点(1)岩体变形破坏的基本过程及发展阶段①压密阶段(OA段):非线性压缩变形—变形对应力的变化反应明显;裂隙闭合、充填物压密。
应力-应变曲线呈减速型(下凹型)。
②弹性变形阶段(AB段):经压缩变形后,岩体由不连续介质转变为连续介质;应力-应变呈线性关系;弹性极限B点。
③稳定破裂发展阶段(BC段):超过弹性极限(屈服点)后,进入塑性变形阶段。
a.出现微破裂,随应力增长而发展,应力保持不变、破裂则停止发展;b.应变:侧向应变加速发展,轴向应变有所增高,体积压缩速率减缓(由于微破裂的出现);④不稳定破裂发展阶段(CD段):微破裂发展出现质的变化:a.破裂过程中的应力集中效应显著,即使是荷载应力保持不变,破裂仍会不断地累进性发展;b. 最薄弱部位首先破坏,应力重分布导致次薄弱部位破坏,直至整体破坏。
“累进性破坏”。
c. 应变:体积应变转为膨胀,轴向及侧向应变速率加速增大;※结构不均匀;起始点为“长期强度”;⑤强度丧失、完全破坏阶段(DE段):破裂面发展为宏观贯通性破坏面,强度迅速降低,岩体被分割成相互分离的块体—完全破坏。
应重视的问题:①各发展阶段的界限点,尤其是“长期强度”;②空隙压力曲线:a.空隙水压力~体积应变、变形发展阶段;b.工程意义:滑坡、地震等。
(2)岩体破坏的基本形式①张性破坏(图示);②剪切破坏(图示):剪断,剪切。
③塑性破坏(图示)。
破坏形式取决于:荷载条件、岩体的岩性及结构特征;二者的相互关系。
①破坏形式与受力状态的关系:a.与围压σ3有关:低围压或负围压—拉张破坏(图示);中等围压—剪切破坏(图示);高围压(150MN/m2=1500kg/cm2)—塑性破坏。
b.与σ2的关系:σ2/σ 3 <4(包括σ 2 =σ3),岩体剪断破坏,破坏角约θ=25°;σ2/σ 3 >8(包括σ 2 =σ1):拉断破坏,破坏面∥σ1,破坏角0°;4≤σ2/σ3≤8:张、剪性破坏,破坏角θ=15°。
高围压条件下岩石破坏特征及强度准则研究
高围压条件下岩石破坏特征及强度准则研究随着地下开采和工程建设的不断深入,研究岩石高围压条件下的破坏特征和强度准则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对此进行探讨。
一、背景在高围压条件下,岩石的变形和破坏行为与常压条件下有很大的不同。
这不仅影响到开采和地下工程的安全性,也对地下水、矿物等的开发利用产生了影响。
因此,研究高围压条件下岩石的破坏特征和强度准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高围压条件下岩石破坏特征在高围压条件下,岩石的变形和破坏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
1. 前期变形阶段在高围压条件下,岩石在承受载荷后,表现出的是体积不变的显著挤压变形。
这是由于岩石的弹性变形引起的,而弹性模量与应力有关系,所以在高应力状态下,岩石的弹性模量变小,岩石表现出的弹性变形要小于在常压状态下表现出的弹性变形。
2. 稳定变形阶段随着承受载荷的增加,岩石开始发生不可逆的变形,即塑性变形。
在这个阶段,稳定的集中性裂隙会产生,并在岩石内扩展和连接起来,岩石开始失去强度,产生剪切破坏。
岩石的初始破断可以发生在这个阶段。
3. 加速失稳阶段这个阶段是岩石破坏的最终阶段,称为剪切破断阶段。
在这个阶段,裂隙网络不断扩展,岩石的剪切破坏加速,直到完全破坏为止。
三、高围压条件下岩石强度准则在常压条件下,岩石的强度主要是由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组成。
但在高围压条件下,岩石的强度和破坏特征则更加复杂。
因为高围压下,岩石的力学行为是非线性的、多因素的、动态的。
因此,在高围压条件下,研究岩石的强度变化和破坏特征,需要采用更加严谨规范和细致的方法。
1. Mohr-Coulomb准则Mohr-Coulomb准则是最常用的岩石强度准则之一。
该准则认为,岩石的强度主要是由摩擦角和内聚力两个参数确定的。
当岩石受到剪切应力时,只有当应力状态超越摩擦角和内聚力所描述的应力半圆区域,岩石才会发生破坏。
2. Hoek-Brown准则Hoek-Brown准则是一种完整的岩石强度准则,比Mohr-Coulomb 准则更加普遍有效。
《岩石力学》考研.问答题
《岩⽯⼒学》考研.问答题1、什么是全应⼒应变曲线?为什么普通材料试验机得不出全应⼒应变曲线?答:在单轴压缩下,记录岩⽯试件被压破坏前后变形过程的应⼒应变曲线。
普通材料实验机整体刚度相对较⼩,对试件施加载荷产⽣的反作⽤⼒将使实验机构件产⽣较⼤变形(弹性能储存),当岩⽯试件被压坏时,试件抗压能⼒急剧下降,致使实验机弹性变形迅速恢复(弹性能释放)摧毁岩⽯试件,⽽得不到岩⽯破坏后的应⼒应变曲线。
刚性实验机在施加载荷时,⾃⾝变形极⼩,储存的弹性能不⾜以摧毁岩⽯试件,因此可以得到岩⽯破坏后的应⼒应变曲线。
2、简述岩⽯在三轴压缩下的变形特征。
答:E、µ与单轴压缩基本相同;随围压增加——三向抗压强度增加;峰值变形增加;弹性极限增加;岩⽯由弹脆性向弹塑性、应变硬化转变。
3、按结构⾯成因,结构⾯通常分为⼏种类型?答:按成因分类有三种类型:①原⽣结构⾯——成岩阶段形成的结构⾯;②构造结构⾯——在构造运动作⽤下形成的结构⾯;③次⽣结构⾯——由于风化、⼈为因素影响形成的结构⾯。
4、在巷道围岩控制中,可采取哪些措施以改善围岩应⼒条件?答:选择合理的巷道断⾯参数(形状、尺⼨),避免拉应⼒区产⽣(⽆拉⼒轴⽐);巷道轴线⽅向与最⼤主应⼒⽅向⼀致;将巷道布置在减压区(沿空、跨采、卸压)。
5、地应⼒测量⽅法分哪两类?两类的主要区别在哪⾥?每类包括哪些主要测量技术?答:分为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
直接测量法是⽤测量仪器直接测量和记录各种应⼒量。
间接测量法,不直接测量应⼒量,⽽是借助某些传感元件或某些介质,测量和记录岩体中某些与应⼒有关的物理量的变化,通过其与应⼒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求解应⼒。
直接测量法包括:扁千⽄顶法、⽔压致裂法、刚性包体应⼒计法和声发射法等。
间接测量法包括:套孔应⼒解除法、局部应⼒解除法、松弛应变测量法、孔壁崩落测量法、地球物理探测法。
1.岩⽯的塑性和流变性有什么不同?答:塑性指岩⽯在⾼应⼒(超过屈服极限)作⽤时,产⽣不可恢复变形的性质。
试证明岩石力学mc准则
试证明岩石力学mc准则
岩石力学中的Mohr-Coulomb准则(简称MC准则)是用来描述岩石在破坏时的应力状态的理论模型。
MC准则假设岩石的破坏是由于剪切应力超过了岩石材料的内聚力而发生的。
具体来说,MC准则假定岩石材料的内聚力是一个与正应力状态相关的函数。
这个函数在应力空间中可以用一条线段来表示,称为正应力线段,其斜率为内摩擦角。
MC准则定义了岩石破坏的极限条件,即剪切应力与正应力之间的关系。
根据MC准则,当岩石体内部的剪切应力超过正应力与摩擦力乘积时,岩石会发生破坏。
这个关系可以用下面的不等式来表示:
τ = σ * tan(φ)
其中,τ是岩石的剪切应力,σ是岩石的正应力,φ是岩石的内摩擦角。
第三章 岩体的变形与破坏
(3)变形过程中还包含恒定应力的长期作用下的蠕 变(或流变)。即变形到破坏有时经历一个相当长的 时期,过程中蠕变效应意义重大。岩体的不稳定发展 阶段相当于加速蠕变阶段,进入此阶段的岩体达到最 终破坏已势在必然,仅仅是个时间的问题。判断进入 加速蠕变阶段的变形标志和临界应力状态是一个重要 的课题。
3.1.2 岩体破坏的基本形式
根据岩体破坏机制可将岩体破坏划分为剪性破坏和 张性破坏两类。
岩
剪性破坏
体
破
坏 张性破坏
剪切滑动破坏 剪断破坏
塑性破坏
(a) 拉断破坏;(b)剪断破坏; (c) 塑性破坏
破坏方式影响因素: 荷载条件、岩性、结构及所处的环境特征及配合情况
3.1.2.1 岩体变形破坏形式与受力状态的关系 岩石的三轴实验表明,岩石破坏形式与围压的大小有
(ncr为应力系数)结构面的动摩擦角φk低于其静摩 擦角φs,两者相差的程度与岩石性质、接触面的光滑程 度、温度,充填物的性质,滑移速度,湿度以及振动 状况都有关。某些材料试验表明动、静摩擦角的差别 可以十分悬殊(如铸铁的φs,为48,而其φk值仅为 830′).因而剪切位移一旦起动,由于静、动摩擦相差 悬殊,可出现突跃的剪切位移,即所谓粘滑stick— slip)现象。
第三章 岩体的变形与破坏
3.1 基本概念及研究意义
变形:岩体承受应力,就会在体积、形状或宏观 连续性上发生某种变化(解释)。宏观连续性无明 显变化者称为变形(deformation )。
破坏:如果宏观连续性发生了显著变化的称为破 坏(failure)。
岩体变形破坏的方式与过程既取决于岩体的岩性、 结构,也与所承受的应力状态及其变化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岩石的破坏准则对岩石试样的室内及现场试验,可获得岩石试样的强度指标,但对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天然岩体,又是如何判断其破坏呢?因此,就必须建立判断岩石破坏的准则(或称强度理论)。
岩石的应力、应变增长到一定程度,岩石将发生破坏。
用来表征岩石破坏条件的函数称为岩石的破坏准则。
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常常处于复杂的应力状态,许多试验指出,岩石的强度及其在荷载作用下的性状与岩石的应力状态有着很大的关系。
在单向应力状态下表现出脆性的岩石,在三向应力状态下具有延性性质,同时它的强度极限也大大提高了。
许多部门和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的破坏准则,目前岩石破坏准则主要有:最大正应力理论最大正应变理论最大剪应力理论(H.Tresca)八面体应力理论莫尔理论及库伦准则格里菲思理论(Griffith)伦特堡理论(Lundborg)经验破坏准则1、最大正应力理论这是较早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认为岩石的破坏只取决于绝对值最大的正应力。
即岩石内的三个主应力中只要有一个达到单轴抗压或抗拉强度时,材料就破坏。
c R ≥1σ或t R -≥3σ适用条件: 单向应力状态。
对复杂应力状态不适用。
写成解析式:0))()((223222221=---R R R σσσ 0))()((223222221≥---R R R σσσ 破坏2、最大正应变理论该理论认为岩石的破坏取决于最大正应变,即岩石内任一方向的正应变达到单向压缩或拉伸时的破坏数值时,岩石就发生破坏。
则破坏准则为u εε≥max 式中 m ax ε——岩石内发生的最大应变值;u ε——单向拉、压时极限应变值;这一破坏准则的解析式为(由广义虎克定律)⎪⎭⎪⎬⎫⎪⎩⎪⎨⎧+-+-+-=⎪⎭⎪⎬⎫⎪⎩⎪⎨⎧)()()(1213312321321σσμσσσμσσσμσεεεE E R u =εR — R t 或R c0))()((223222221≥---u u u εεεεεε推出:{}{}{}0)]([)]([)]([222132231222321=-+--+--+-R R Rσσμσσσμσσσμσ {}{}{}0)]([)]([)]([222132231222321≥-+--+--+-R R Rσσμσσσμσσσμσ破坏实验指出,该理论与脆性材料实验值大致符合,对塑性材料不适用。
3、最大剪应力理论(H.Tresca )该理论认为岩石材料的破坏取决于最大剪应力,即当最大剪应力达到单向压缩或拉伸时的危险值时,材料达到破坏极限状态。
其破坏准则为:u ττ≥max在复杂应力状态下,最大剪应力231max σστ-=单位拉伸或压缩时,最大剪应力的危险值2R u =τ 则有 R ≥-31σσ或写成 {}{}{}0)][)][)][221222232231=------R R R σσσσσσ {}{}{}0)][)][)][221222232231≥------R R R σσσσσσ破坏 {}{}{}0)][)][)][221222232231<------R R R σσσσσσ稳定这个理论适用于塑性岩石,不适用于脆性岩石。
该理论未考虑中间主应力的影响。
4、八面体剪应力理论(Von.Mises )该理论认为岩石达到危险状态取决于八面体剪应力。
其破坏准则为s oct ττ≥已知单元体三个主应力1σ,2σ,3σ ,取坐标系平行于主应力。
作一等倾面(其法线N 与三个坐标轴夹角相同)。
八个象限的等倾面构成一个封闭的正八面体,此八面体上剪应力和法向应力即为八面体应力。
yzxABCN为研究等倾面上的应力,取一由等倾面与三个主应力面围成的四面体来研究。
N 与x 、y 、z 的夹角分别为γβα、、,且 γβα==。
设:l =αcos ,m =βcos ,n =γcos 则有31===n m l设等倾面ABC 面积为S ,则三个主应力面(1σ,2σ,3σ面)的面积分别为3cos cos cos S S S S =⋅=⋅=⋅γβα根据力的平衡条件∑=0X , ∑=0Y , ∑=0Z推出:⎪⎩⎪⎨⎧⋅⋅=⋅=⋅⋅=⋅=⋅⋅=⋅=∑∑∑γσβσασcos 0cos 0cos 0321S S p Z S S p Y S S p X z y x , 而 等倾面S 上合力:222z y x p p p p ++=所以:23222131σσσ++=p另,等倾面S 上的法向应力为各分力p x 、p y 、p z 在N 上的投影之和,即)(31cos cos cos 321σσσγβασ++=++=z y x oct p p pS oct ττ≥,推出:R 2)()()(212232221≥-+-+-σσσσσσ适用条件:塑性,5、莫尔理论及莫尔库伦准则该理论是目前应用最多的一种强度理论。
该理论假设,岩石内某一点的破坏主要取决于它的大主应力和小主应力,即σ1和σ3,而与中间主应力无关。
也就是说,当岩石中某一平面上的剪应力超过该面上的极限剪应力值时,岩石破坏。
而这一极限剪应力值,又是作用在该面上法向压应力的函数,即)(στf = 。
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不同的σ1、σ3绘制莫尔应力图。
每个莫尔圆都表示达到破坏极限时应力状态。
一系列莫尔圆的包线即为强度曲线)(στf =由此可知,一方面与材料内的剪应力有关,同时也与正应力有关关于包络线: 抛物线:软弱岩石 双曲线或摆线:坚硬岩石στ直线:当σ<10MPa 时为简化计算,岩石力学中大多采用直线形式:ϕστtg c f ⋅+=c ——凝聚力(MPa ) ϕ——内摩擦角。
该方程称为库伦定律,所以上述方法合称为:莫尔库伦准则。
当岩石中任一平面上f ττ≥ 时,即发生破坏。
即: ϕσττtg c f ⋅+=≥下面介绍用主应力来表示莫尔库仑准则。
任一平面上的应力状态可按下式计算ασσσσσ2cos 223131-++=① ασστ2sin 231-=②α—最大主应力面(σ1)与滑动面夹角。
根据莫尔应力圆,可建立任一滑动面的抗剪强度指标与主应力之间关系。
στφαφφαα2σ1τf σ1σ3σMTcc ·ctgφσ13+σ()/2-σσ132/)(1)c和ϕ值与σ1、σ3和α角关系在σ1~σ3的应力圆上,找出2α的应力点T(TM为半径为231σσ-)则,与直径TM垂直且与圆相切的直线即为ϕστtgc⋅+=根据几何关系,οοο902)2180(90-=--=ααϕ,得出 245ϕα+=ο代入ϕστtg c ⋅+=中,得到 )902(ο-⋅-=⋅-=αστϕστtg tg c 另由公式推导:将σ1、σ3表示的 σ 和 τ 代入ϕστtg c ⋅+=中,导出)2cos 1(2sin )]2cos 1(2[sin 231αϕααϕασσ+--++=tg tg c 或ααϕϕσσσ2sin )1(22331ctg tg tg c ⋅-+=-对α求导,01=ασd d 推出:245ϕα+=ο 破坏面与最大主应力面的夹角 245ϕα+=ο而与最大主应力方向的夹角 245ϕα-='ο2).用主应力σ1、σ3表达的强度准则 将 σ 和 τ 的表达式代入 ϕστtg c ⋅+=中,ϕασσσσασσtg c ⎥⎦⎤⎢⎣⎡-+++=-2cos 222sin 2313131利用关系:ααϕ2sin )902cos(cos =-=ο ααϕ2cos )902sin(sin -=-=ο 化简得: ϕϕσϕϕσsin 1sin 1sin 1cos 231-++-=c当σ3=0时(单轴压缩):ϕϕσsin 1cos 21-==c R c ,令ϕϕϕsin 1sin 1-+=N ,则,c R N +=ϕσσ31当σ1=0时(单轴抗拉):ϕϕσsin 1cos 23+⋅='=c R t该值为 )(στf =直线在σ轴上的截距,但与实测的R t 有差别,需对σ<0时的直线段进行修正。
στR t /R t2岩石破坏的判断条件:ϕsin >, 破坏ϕϕσσσσsin 23131=⋅++-ctg c , 极限ϕsin < ,稳定6、格里菲思(Griffith)理论以上各理论都是把材料看作为连续的均匀介质,格里菲思则认为:当岩石中存在许多细微裂隙,在力的作用下,在缝端产生应力集中,岩石的破坏往往从缝端开始,裂缝扩展,最后导致破坏。
σ1方向成β角。
边壁就开始破裂。
1).任一裂隙的应力。
假定:①椭圆可作为半元限弹性介质中的单个孔洞处理, ②二维问题处理,取0z σ椭圆参数方程:αcos a x =,αsin b y = 椭圆的轴比为:ab m =椭圆裂隙周壁上偏心角的α的任意点的切向应力 可用弹性力学中英格里斯(Inglis )公式表示:xyxσxyτy στxyy σyxτyxτxσαba{}{}{}ααααταασαασσ222222222sin cos cos sin )1(2cos sin )21(sin cos )2(+++-++-+=m m m m m m xy x y b 由于裂缝很窄,轴比很小,形状扁平,所以最大应力显然发生在靠近椭圆裂隙的端部,即α很小的部位,当0→α时,αα→sin ,1cos →α{}{}{}222222)1(2)21()2(αατασασσ+++-++-+=m m m m m m xy x y b又由于m ,α很小,略去高次项,则有 2222αατσσ++=m m xyy bm 为定值,当1σ,2σ,3σ确定时,y σ、xy τ也为定值,则b σ仅随α而变。
这是任一条裂隙沿其周边的切向应力。
显然在椭圆周边上,随α不同b σ有不同的值,对α求导。
0)()2(2)()2)((2)(22222222222=+--=++-+=ατασατααατσατασm m m m m m d d xy y xy xy y xy b0222=--xy y xy m m τασατ 推出:xyxyy y m ττσσα22+±-=则,最大切向应力)(122max ,xy y y b m τσσσ+±=bxyστα=σxy σx σ3σ3σ11σy σxyτxyτyβ2).岩块中的最大切向应力所在的裂隙上面导出了某一条裂隙上的最大切向应力,但在多条裂隙中,哪一条裂隙的b σ 最大?y σ,xy τ与1σ,3σ的关系为:βσσσσσ2cos 223131--+=y , βσστ2sin 231--=xy代入 m ax ,b σ中,2/1232123213131max ,2cos )(21)(212cos )(21)(21⎥⎦⎤⎢⎣⎡--+±--+=βσσσσβσσσσσb m 显然m ax ,b σ与β有关,对其求导,便可求得b σ为最大的那条裂隙,即确定出β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