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风险管理 (修改)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范本(5篇)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范本1.确定输血后,有资质的两名护士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至患者处,当面核对床号、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血型,无误后方可采集血样,配血要求:一人一次一管。
2.采集血标本时,不能从正在补液肢体的静脉中抽取,以防影响血型交叉试验结果。
3.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患者血标本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4.取血时护士携带病历到血库,与血库人员双方交接核对:(1)受血者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包括rh因子)、血液成分、血量、有无凝集反应;(2)核对血袋标签。
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包括rh因子)、血液有效期;(3)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
双方核对无误后,在发血单上签字。
5.血液领回病房后,由两名护士持“输血(检测)记录单”、病历与血袋标签逐项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包括rh 因子)、血液成分、有无凝集反应及献血者编码、血型(包括rh因子)、储血号及血液有效期;检查血袋有无破损及渗漏、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
确认1无误后方可输血。
6.输血时(1)输血时必须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至床旁,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包括rh因子)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严格执行“三查九对”,“三查”即查血的有效期、质量、输血装臵是否完好;“九对”即查对受血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供血者血袋条形码编号、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采血日期、种类、血量。
(2)让患者自述姓名,经核对无误后,开始进行输注。
(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使用标准输血器进行输血。
(4)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
血液内不得加入药物。
输血前、后静脉滴注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连续输注不同供血者血液时,两袋血之间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5)输血时应先慢后快,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反应,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①减慢或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
加强输血风险管理严格临床输血规范
加强输血风险管理严格临床输血规范王琼【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6(7)1【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输血风险及加强输血风险管理措施。
方法选取我院接受输血治疗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办法,观察组患者实施输血风险管理制度,观察输血风险管理前后患者产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输血并发症情况,分析输血风险管理制度的效果。
结果实施输血风险管理后,观察组输血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实施输血风险管理制度能有效降低患者医疗事故发生率。
%Objective Discussion on clinical blood transfusion risk and strengthening blood transfusion risk management measures.Methods 80 patients receiving transfusion therapy in our hospital,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and observation group in 40 cases. Measures for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group risk management system for blood transfusion in patients with,observed the risk of blood transfusion management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blood transfusion adverse reaction,complications of blood transfusion,analyzed the efect of blood transfusion risk-management systems.Results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blood transfusion risk management,adverse transfusion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was statisticaly significant.ConclusionImplementingblood transfusion patients with risk management systems can reduce medical accidents.【总页数】2页(P182-183)【作者】王琼【作者单位】024200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中心医院输血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1【相关文献】1.加强临床用血规范化管理与安全输血浅析 [J], 公维国2.加强医院血库规范化管理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J], 王美兰;徐建华;林琳;张秀明3.浅议加强和规范临床输血及成分输血 [J], 李志军4.加强临床护士输血规范化管理确保输血安全 [J], 倪利蓉;陈红宇5.加强医院血库规范化管理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分析 [J], 晁艳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输血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输血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引言输血疗法作为现代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拯救患者生命、促进疾病康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输血安全管理涉及多个环节,包括血液采集、储存、运输、检验、使用以及废弃物处理等,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近年来,我国输血安全问题屡次引发关注,暴露出输血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提高输血安全,降低输血风险,本文将对输血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二、输血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1. 血液采集与筛查不规范(1)献血者筛选标准不够严格,部分献血者未能充分了解其健康状况,导致不安全献血行为。
(2)献血前健康教育不足,献血者对输血风险的认识不够充分。
(3)献血者资料管理不完善,部分献血者重复献血现象时有发生。
2. 血液储存与运输不达标(1)部分血站设施设备不完善,血液储存条件不达标,影响血液质量。
(2)血液运输过程中,温度控制不严格,可能导致血液质量下降。
(3)血液运送时间不稳定,部分血液在运送过程中存在延误现象。
3. 血液使用不当(1)医生对输血指征把握不准确,导致不必要的输血。
(2)输血前核对流程不严谨,可能导致输血事故。
(3)输血后跟踪监测不足,难以及时发现并处理输血并发症。
4. 废弃物处理不当(1)部分医疗机构对输血废弃物处理不规范,可能导致环境污染。
(2)输血废弃物处理设施不完善,增加了工作人员的暴露风险。
三、整改措施1. 完善血液采集与筛查规范(1)加强献血者筛选,严格把关献血者健康状况,确保献血安全。
(2)加大献血前健康教育力度,提高献血者对输血风险的认识。
(3)建立健全献血者资料管理系统,杜绝重复献血现象。
2. 提高血液储存与运输质量(1)加大对血站设施设备的投入,确保血液储存条件达到标准。
(2)加强血液运输过程的管理,严格执行温度控制规定。
(3)优化血液运送流程,确保血液及时送达医疗机构。
3. 加强血液使用管理(1)提高医生对输血指征的掌握,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临床输血管理规定范本(三篇)
临床输血管理规定范本抱歉,但我无法提供____字的内容。
我可以为您提供一个简短的临床输血管理规定范本的示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临床输血管理规定范本(二)一、目的本规定旨在确保临床输血过程的安全和质量,减少输血相关风险,规范临床输血操作流程,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医疗机构进行临床输血的全过程,包括输血准备、输血操作、输血监测、输血记录等。
三、责任分工1. 临床部门负责临床输血的申请和审批。
2. 输血科负责输血的准备、操作和监测。
3. 护理部门负责输血的监护和记录。
四、输血准备1. 临床医生在确定需要输血时,应向临床科室提出输血申请,并填写完整的输血申请单。
2. 临床科室应核实患者的输血指征、输血类型和血液制品的配血结果,并进行审批。
3. 输血科应准备好所需的输血器材和血液制品,确保血液制品的质量和完整性。
4. 输血科应对输血器材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确保无菌。
五、输血操作1. 输血前,医护人员应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输血指征和输血单的一致性。
2. 输血科应使用一次性无菌针头和输血管,保证输血过程的安全性。
3. 输血科应按照规定的输血速度进行输血,避免快速输血引起过敏反应或负荷过重。
4. 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输血的无菌和安全。
5. 输血结束后,医护人员应仔细检查输血管的封闭和无泄漏,并记录输血的总量和输血时间。
六、输血监测1. 输血科应在输血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必要的监测,包括血压、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的观察。
2. 输血科应监测患者的输血反应情况,如出现过敏反应、血型不合等,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并报告相关部门。
七、输血记录1. 输血科应按照规定将输血相关信息记录在患者的病历中,包括输血指征、输血类型、输血量、输血时间、输血速度和患者的输血反应情况等。
2. 输血科应定期进行输血记录的汇总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八、质量管理1. 输血科应建立临床输血管理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制定相关的操作规程和工作指引。
郑州地区门诊输血患者输血反应分析及风险管理
【 Ab s t r a c t 】Ob j e c t i v e T o a n a l y z e t r a n s f u s i o n r e a c t i o n s o f o u t p a t i e n t s i n Z h e n g z h o u a r e a b a s e d o n 4 3 0 o u t p a t i e n t s . E s —
的质量 控制 , 才能 保证 门诊输 血 安全 。 【 关键 词】门诊 输血 ; 输血 反 应分析 ; 输血 风 险 管理
【 中图分 类号】R 1 9 7 . 3
【 文 献标 识 码】 c
【 文章编 号】1 6 7 3 — 9 7 0 1 ( 2 0 1 4 ) 0 5 — 0 1 0 9 - 0 2
中 国 现 代 医 生2 0 1 4 年 2 月 第5 2 卷 第 5 期
・卫生政策 与管理 ・
郑 州地 区 门诊 输血患者 输血反应分析及 风险管理 十 字血 液 中心 门诊 部 , 河南 郑 州
4 5 0 0 1 2
【 摘 要】目的 通 过整 理郑 州 地 区门诊 输血 患 者 的输血 资料 , 分 析 门诊 输血 患者 输血 反应 情 况 , 处理 方 法及 疗效 , 旨 在 探讨 如何 有 效避 免 和处 理输 血反 应 ,确保 门诊输 血患 者 的输 血安 全 。 方 法 统计 分 析本 门诊 部 2 0 1 0 - 2 0 1 2年
输血管理质量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输血管理质量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输血管理是医疗工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输血管理质量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将详细分析输血管理质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输血管理质量存在的问题1. 输血前准备工作不充分(1)血型鉴定不准确:血型鉴定是输血前的重要准备工作,如果血型鉴定不准确,可能导致严重的输血反应。
(2)交叉配血试验不规范:交叉配血试验是确保输血安全的关键步骤,但部分医疗机构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现象,如试验方法不统一、试验结果判断不准确等。
(3)输血前告知不充分:在输血前,医疗机构应向患者及家属充分告知输血的风险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但部分医疗机构对此环节重视不够,导致患者及家属对输血风险认识不足。
2. 输血过程操作不规范(1)输血速度过快:部分医护人员在输血过程中,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将输血速度调得过快,可能导致循环负荷过重,引发心衰等严重并发症。
(2)输血导管污染:输血导管污染是输血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可能导致细菌感染,严重时可引发败血症。
(3)输血记录不完整:输血记录是输血管理的重要环节,部分医疗机构在输血过程中,对输血记录的填写不够重视,导致记录不完整、不准确。
3. 输血后监测不到位(1)输血后并发症监测不足:输血后并发症是影响输血质量的重要因素,部分医疗机构对输血后并发症的监测不到位,导致并发症发现不及时,影响治疗效果。
(2)输血后用血效果评估不全面:输血后用血效果评估是评价输血质量的重要指标,但部分医疗机构对此环节重视不够,导致输血效果无法得到有效评估。
二、整改措施1. 加强输血前准备工作(1)提高血型鉴定准确性:医疗机构应采用先进的血型鉴定方法,提高血型鉴定的准确性,确保输血安全。
(2)规范交叉配血试验:医疗机构应统一交叉配血试验方法,加强试验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试验结果准确可靠。
(3)加强输血前告知: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输血前告知,提高他们对输血风险的认识,确保患者知情同意。
输血安全管理制度范文(3篇)
输血安全管理制度范文1、输血治疗前,经管医生必须与病人或家属谈话,并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
2、护士接到输血医嘱后,从电脑上打印标本采集单,正确准备试管,并将条码粘贴在经管医生填写好的《临床输血申请单》及试管上。
3、护士根据医嘱,完善输血全套、血型、交叉配血等各项化验检查。
4、凡申请输注红细胞、全血者,护士必须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条码的试管,医护____人至床旁核对患者的腕带,清醒患者请患者陈述自己的姓名,确认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无误后方可采血。
5、同时有二名以上患者需进行血型检查或交叉配血时,必须一人一次分别采集血标本,严禁一次采集两名或以上患者的血标本。
6、护士采集标本并经____人核对签名确认后,由支助中心工作人员将血标本与《临床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双方进行核对并签名。
7、输液科血液准备好后,支助中心工作人员凭《领血证》到输血科领取血液,采用冷链密闭式转运。
8、输血前、输血时、输血后,均应严格执行输血“三查十对”制度,并做好签字交接工作。
9、输血时应挂上具有醒目的血型标识牌,并告知患者血型。
10、输血时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血速度,注意听取病人主诉,严密观察有无输血不良反应。
若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执行输血反应应急预案与流程,并按照输血反应报告制度上报输血科、护理部等相关部门。
11、输血完毕,将血型及交叉配血报告单存入病历,将血袋放入专用的单独存放的黄色垃圾袋中,及时送输血科保存。
12、做好输血相关的护理记录,包括输血时间、种类、量、血型以及有无输血反应等,认真填写《输血护理记录单》。
13、定期进行输血安全知识培训,组织输血护理质量检查,确保输血安全。
输血安全管理制度范文(2)1. 引言输血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可以有效救治众多疾病。
然而,由于输血涉及到人体之间血液的直接接触,因此必须严格遵守一系列的规范和标准,以确保输血安全。
为此,制定输血安全管理制度,对于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输血不良事件管理制度(6篇)
输血不良事件管理制度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的不良反应。
在输血当时和输血____小时内发生的为即发反应;在输血后几天甚至几月发生的为迟发反应。
一般包括:4.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一、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按如下要求处理: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受血者,并积极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二、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
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 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
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____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三、临床输血出现不良反应和发生输血相关疾病时,相关科室医师应详细记录输血不良反应反馈卡后送血库,并及时调查处理。
血库每月统计上报医务科,并向负责供血的血站反馈。
四、医院输血委员会应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定期分析,制定对策,不断提高临床用血安全水平。
输血不良事件医院报告内一科输血时发生的不良事件后,我科立即____家对采血、送血、取血、输血查对制度及流程进行学习,大家清醒的认识到在采血、输血各个环节中查对的重要性,现制定以下几条防范措施以防止在采血、输血过程中出现错误:1、严格按照采血、送血、输血的操作流程执行各个环节,必须双人查对。
2024年安全输血管理制度(二篇)
2024年安全输血管理制度1医生填写患者输血申请单及患者输血同意签字单后,护士核对原始血型、rh正反定性实验结果及患者姓名、病历号、家属同意书、采血样,并在配血单的指定处签名送血库备血。
2护士到血库取血时需与血库工作人员共同核对:2.1受血者姓名、床号、病历号、血型、交叉相溶实验结果。
2.2供血者姓名、编号、血型及交叉相溶实验结果。
2.3血液库存日期,库存血在4℃冰箱中可冷藏保存2-3w,超过3w不能使用。
2.4检查血液是否有溶血现象。
血浆颜色变红或混有泡沫,红细胞呈紫玫瑰色,红细胞与血浆界限不清等。
2.5核对完毕在指定处签名。
3血液自血库取出后勿震荡,以免红细胞破坏引起溶血,库存血不能加温,以免血浆蛋白凝固变性,应在室温下放置____分钟,放置时间不能过长,以免引起污染。
4输血前由两名护士再次核对供血者血型、血液种类、编号、血袋号及受血者姓名、病历号、原始血型、交叉相溶实验结果和医嘱。
____至患者床前输血时,严格执行查对及无菌操作制度。
6输血应为独立静脉通道,使用专用静脉输血器,不能同时混输其它药物。
输血前按医嘱应用抗过敏药物,用____%盐水冲管后再行输血,如同时输两位不同供血者的血时,两袋血之间应用盐水冲净输血器后再输另一供血者的血,输血完成后要用____%盐水冲管。
7若发生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遵医嘱进行对症处理,保留输血器及血袋,并封存保管。
8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根据病情、年龄调整输血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8.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8.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9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好以下工作:9.1核对输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化验记录,与输血科联系,采取相关检验措施。
9.2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和血清胆红素含量。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范文(3篇)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范文一、护理人员根据医嘱确定输血后,持输血申请单和经扫描后的合血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标本。
二、值班护士将受血者血标本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双方进行核对无误。
三、输血者从输血科取血时要认真核对受血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血量、血袋号和采血日期等有关内容,并签字。
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拒绝领取,通知相关人员。
四、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
五、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单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两名核对的护士在电子医嘱单上签字,将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
六、取回的库存血不能加温,需要在室温下放置15-20后再输入。
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份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
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
七、输血前后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中间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
八、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记录输血过程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处理。
九、输血完毕后,将输血过程记录,将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到血库保存。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范文(2)一、概述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输血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保护输血受血者的生命和健康。
所有涉及输血工作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确保输血工作的规范进行。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进行输血工作的医务人员,包括输血科、临床科室和实验室等相关人员。
三、术语定义1. 输血:将血液或血液制品注入受血者体内的过程。
2. 输血受血者: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
3. 供血者:提供血液或血液制品的个人或机构。
4. 输血医嘱:医生为患者开具的需要输血的书面指示。
5. 输血记录:记录输血全过程的文件。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三篇)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在进行输血操作时所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其目的是确保输血过程中患者的安全,防止输血相关的风险和事故发生。
以下是一份可能包含的安全输血管理制度的要点:1. 输血血液源管理:明确血液来源,确保供血单位有资质和合格的血液,并建立血液储存和维护及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置机制。
2. 输血适应症评估:合理评估患者的输血需求,确保仅在有明确的输血指征时才进行输血。
3. 输血血液筛查:对供血单位提供的血液进行严格的感染筛查,包括HIV、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和梅毒等,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4. 输血血型鉴定:对患者和供血单位的血型进行准确鉴定,确保输血的血型匹配准确。
5. 输血血液保存:在输血前,保证血液储存条件符合规定,包括温度、湿度等。
6. 输血设备和器材管理:确保输血设备和器材的完好性,包括输血管、输血袋和输血泵等,防止感染或污染。
7. 输血操作规范:制定标准的输血操作流程,确保输血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8. 输血监测和记录:输血过程中应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并记录输血相关的数据,如输血速度、输血量等。
9. 输血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建立血液输血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处理机制,及时对输血意外事件进行事故调查、分析和处理。
10. 输血人员培训和评估:对执行输血操作的医务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评估,确保他们掌握安全输血操作的知识和技能。
以上是一份可能包含的安全输血管理制度的要点,具体制度内容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制定和实施。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二)1.输血治疗前,经管医生必须与病人或家属谈话并签订输血治疗同意书。
2.严格执行输血查对制度。
3.血液取回后在室温下放置____分钟,不宜放置过久。
4.对于第一次输血的患者,应告知其血型。
5.输血时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注意有无输血反应。
如发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报告医生及时配合处理,并做好抢救准备,同时查明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将原血袋余血妥善保管____小时以便备查。
2023修正版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定稿)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定稿)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定稿)1. 引言临床用血是指在医疗过程中使用输注血液及其衍生制品的一种治疗方法。
为了提高临床用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减少输血相关风险,现制定本临床用血管理制度,用于规范临床用血的操作流程和要求。
2. 适用范围本临床用血管理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临床科室的输血操作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
3. 定义和缩写- 临床用血:指医疗机构在治疗过程中使用输注血液及其衍生制品的一种治疗方法。
- 输血操作人员:指医疗机构从事临床用血操作的医务人员。
4. 临床用血管理流程4.1 输血申请和审核4.1.1 输血指征在临床应用血液和血液制品之前,必须明确患者确实存在输血的指征。
4.1.2 输血申请单在进行输血之前,医生必须填写完整、准确的输血申请单,包括患者信息、输血指征、输血目的、输血血型等内容。
4.1.3 输血审核输血审核由医院输血科或血库专业人员进行,审核内容包括患者病情、输血指征、申请单准确性等。
4.2 供血和采血4.2.1 供血系统建设医院必须建立健全的供血系统,包括血库设施、设备、仪器和相关管理制度等。
4.2.2 供血人员培训血库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具备相关供血知识和技能。
4.2.3 采血和标本采血必须遵循无菌技术操作,确保血液样本的无菌与完整性。
4.3 输血操作4.3.1 输血操作准备医务人员在进行输血操作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包括核对病人身份、检查输血器具的完整性和清洁度等。
4.3.2 输血器具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输血指征,选择合适的输血器具。
4.3.3 输血操作流程- 输血验收:确认输血器具和血液信息的准确性。
- 输血准备:准备输血所需的血袋和输血器具。
- 输血核对:进行包括患者血型、血袋编号、输血指征核对等步骤。
- 输血开始:将患者血管穿刺,并开始输注血液。
- 输血观察:监测患者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处理输血不良反应。
4.4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任何输血不良反应都必须立即停止输血,并按照相应的处理流程进行处理和记录。
(完整版)医疗机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修订稿)
医疗机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修订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指导医疗机构科学、安全、有效用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输血具有急性、迟发性并发症和输血传播传染病的潜在风险。
医疗机构应在保证临床救治患者生命的前提下,权衡输血利弊,在恰当的时机、以适宜的剂量将正确的血液成分用给最适合的患者。
第三条血液是人类稀缺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合理应用,避免浪费。
异体输血只应用于可导致病人死亡或引起病人处于严重状况而不能通过其他方法有效预防或治疗的疾病。
第四条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做好用血前评估和输血后的评价。
第五条医疗机构完善临床输血管理的组织机构建设,明确管理职责,建立输血管理的持续改进机制。
第二章用血管理第六条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依据医疗实际确定临床用血的原则和要求。
至少包括:血液储备计划,应急用血。
非同型输注、输血不良事件和用血评价等影响输血安全及效果的关键环节。
第七条医疗机构按照行政管理要求完善血液预警响应机制、应急用血保障机制和用血调剂机制,以维护正常医疗用血秩序和医疗安全。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建立特殊情况下的血液配合性输注管理程序,包括RhD 阴性的输血及0 型红细胞成分的使用、AB 型血浆成分的使用,在不输血可能导致患者死亡或患者处于严重状态而又无其他方法有效治疗时,可启动同型配合输注和非同型配合性输注程序。
第九条医疗机构按照用血管理委员会制定的临床用血原则要求,制定具有院级管理有效力的覆盖临床用血过程的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
第十条开展输血治疗的医疗机构依据《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要求,根据功能、任务、规模设置输血科或血库,配备和提供与输血工作任务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设备和设施。
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设置独立建制的输血科,其他医疗机构设置独立血库。
输血科和血库按照《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办法(试行)》规定进行诊疗科目注册校验。
输血质量管理整改措施
输血质量管理整改措施一、引言输血是临床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输血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全。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输血质量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输血质量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为了确保患者输血安全,提高输血质量,本文针对输血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整改措施。
二、问题分析1. 输血申请不规范:部分临床科室在申请输血时,未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导致输血指征掌握不严格,输血风险增加。
2. 输血前检查不完善:部分患者在进行输血前,未进行严格的交叉配血试验,导致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3. 输血过程管理不到位:输血过程中,部分医护人员对输血操作规程不熟悉,导致输血事故的发生。
4. 输血记录不完整:部分临床科室对输血记录的填写不规范、不完整,导致输血质量追溯困难。
5. 输血器材管理不善:部分医院对输血器材的管理不严格,导致输血器材过期、变质,影响输血安全。
三、整改措施(一)加强输血申请管理1. 完善输血申请制度:制定严格的输血申请流程,明确输血指征,确保临床科室在申请输血时,能够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
2. 提高临床科室输血知识:加强临床科室医护人员输血知识培训,提高其对输血指征的掌握,降低不必要的输血风险。
3. 强化输血申请审核:建立输血申请审核制度,对不符合输血指征的申请进行筛选,确保输血安全。
(二)完善输血前检查1. 严格执行交叉配血试验:对所有需要进行输血的患者,严格执行交叉配血试验,确保输血安全。
2. 提高输血前检查质量:加强输血前检查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3. 加强输血前检查人员培训:提高输血前检查人员的业务水平,确保检查质量。
(三)加强输血过程管理1. 规范输血操作规程:制定详细的输血操作规程,确保医护人员在输血过程中能够严格按照规程操作。
2. 加强输血过程监控:对输血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输血不良反应。
3. 提高输血过程沟通:加强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确保输血过程顺利进行。
关于输血安全管理制度
关于输血安全管理制度一、输血安全的重要性输血是一项常见的治疗手段,可以用于各种情况下的急救、手术、肿瘤治疗等。
在输血过程中,血液从供血者体内提取后经过筛查、保存、输注等环节,最终输给需要的患者。
然而,输血过程存在一定的风险,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1.1 输血反应输血不合适或不安全可能会导致输血反应,常见的反应包括过敏反应、发热、休克等。
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因此,确保输血安全至关重要。
1.2 传染病传播输血过程中,如果在血液筛查环节出现疏漏,可能会使一些传染病(如艾滋病、乙型肝炎等)通过输血传播给患者。
这会对患者及社会造成严重的健康危害。
1.3 供血细胞质污染在输血过程中如果发生供血细胞质污染,则可能导致供血细胞功能受损,从而影响患者的疗效。
输血质量的保障需要从源头严格把关。
综上所述,输血安全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必须高度重视。
二、输血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为了保障输血安全,各国都建立了相应的输血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管理机构等。
这些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是确保输血安全的前提。
2.1 政策法规各国政府在法律层面对输血安全做出了具体规定,明确了输血的目的、程序、要求等。
例如,美国FDA对于输血的监管非常严格,确保供血质量符合标准,减少输血风险。
2.2 标准规范国际卫生组织、红十字会等机构发布了一系列的输血管理标准,对输血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出了详细规定。
各个医疗机构在开展输血服务时必须遵守这些标准规范,保证输血质量。
2.3 管理机构建立专门的输血管理机构,负责输血供血者的登记筛查、血液检测、供血质量评估等工作。
这些机构通过不间断的监督和评估,确保输血过程符合规范。
实施输血安全管理制度,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建立健全的法规体系、标准规范和管理机构,才能有效保障输血安全。
三、常见的输血管理措施为了降低输血风险,医疗机构在输血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管理措施。
3.1 供血者筛查对供血者进行严格的筛查,包括疾病史、既往输血史、吸毒史等,确保供血者身体健康,避免传染病感染。
输血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输血风险评估管理制度1.概述输血是一种重要的医疗治疗手段,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为了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文档旨在制定输血风险评估管理制度,以规范输血操作,并减少潜在的风险和不良事件。
2.输血风险评估的目的输血风险评估的目的是评估患者接受输血可能存在的风险,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通过对患者的临床情况和输血所涉及的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可以有效地降低输血相关风险的发生。
3.输血风险评估的内容输血风险评估应包括以下内容:3.1 患者的临床情况评估对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详细评估,包括病史、病情稳定性、过敏史、免疫功能状态等因素。
通过全面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可以确定是否适合接受输血,并评估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3.2 输血血液制品的合理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临床需要,选择合适的输血血液制品。
通过合理选择血液制品,可以降低输血相关的不良反应和风险。
3.3 输血操作的规范流程制定输血操作的规范流程,包括输血前的准备工作、输血过程的监测和控制,以及输血后的观察和处理。
规范的输血操作流程可以减少操作失误和输血相关风险的发生。
3.4 输血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处理建立输血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处理机制,及时报告和处理输血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
对于已发生的不良事件,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进行风险评估,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4.风险评估的实施和监督输血风险评估的实施和监督应由专业的医疗团队负责。
医院管理部门应建立相应的制度,并定期进行评估和监督,确保风险评估工作的有效性和规范性。
5.总结输血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是确保输血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综合评估患者的临床情况、合理选择血液制品、规范输血操作流程,并及时报告和处理不良事件,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输血相关风险的发生。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输血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实施和监督,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临床输血工作的主要风险与应对措施
临床输血工作的主要风险与应对措施作者:李小阳来源:《健康之路(医药研究)》2014年第12期【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2-0075-01血液是一种宝贵资源,输血是一种高危的静脉输注行为,不仅要求准确无误,且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及多个政策法规的要求,因为输血的整个过程中任何一个小小的疏忽都有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
二甲以上的医院都按规定配备了输血科,小的医院是检验科兼顾输血科得职责,但绝大部分医院对输血科的要求就是能及时供血,人、财、物的投入相当有限。
随着人民法治意识的日益提高,近年来因输血引发的医患纠纷呈上身趋势。
本人认为目前医院临床输血除了可能经输血传播疾病外,尚存在以下不安全因素,并提出防范措施。
以供商榷一、来自医院管理层的风险1、风险意识不够强,在大多数临床医务工作者的潜意识中,把输血风险简单的认为是输血疾病的传播,对输血过程中的操作规程及相关法规的要求不甚了解。
有统计表明输血工作操作规程的失误率非常高。
且这些失误绝大部分来自于输血科以外的人或科室(如临床科室交叉配血标本的采集、交接、床旁核对等方面的错误)。
2、不少地方都按《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设立了输血科(血库)。
但普遍普遍存在专职人员少、兼职人员多、护士或检验科的人员兼职输血科的工作。
大多数工作人员没有经过输血专业理论和技能培训,除了勉强能完成交叉配血、发血等职责外,根本无法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用血,存在严重隐患。
3、设备配置不达标,国家卫生部曾经在专项检查中明确列出了输血工作的一些必需设备,如贮血专用冰箱、血型血清学离心机、专用血浆融化设备和血小板震荡保存箱等,但目前不少医疗机构(特别是二级以下或民营医院)没有配备相关设备或配置的设备不符合要求,也影响了输血的质量,阻碍着输血工作的发展。
4 、虽然大多数医院都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的规定,成立了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和培训。
临床输血风险及风险管理分析
临床输血风险及风险管理分析
蔡文灿;李瑞青;张志珍;黄科庭;廖福林;钟秀莲
【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工程》
【年(卷),期】2011(019)012
【摘要】目的总结临床常见输血风险及相关管理措施.方法我院自2009年9月制定《医院临床输血指南》并开始实行风险管理制度.对实行前后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输血并发症进行汇总和分析,观察风险管理制度是否发挥应有的作用.结果自实行风险管理制度之后,我院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输血并发症等事件数量均有所下降.结论输血常见不良反应及输血并发症具有进展迅速,危害严重的特点,因此输血安全是保障医院整体医疗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实行输血风险管理制度可显著提升输血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页数】2页(P157,159)
【作者】蔡文灿;李瑞青;张志珍;黄科庭;廖福林;钟秀莲
【作者单位】广东省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输血科,广东韶关512026;广东省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输血科,广东韶关512026;广东省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输血科,广东韶关512026;广东省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输血科,广东韶关512026;广东省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输血科,广东韶关512026;广东省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输血科,广东韶关51202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57.1
【相关文献】
1.加强输血风险管理严格临床输血规范 [J], 王琼
2.郑州地区门诊输血患者输血反应分析及风险管理 [J], 蒋慧;王芳
3.临床输血风险及风险管理 [J], 张新平;霍金荣;徐海锋
4.护理风险管理在临床输血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J], 李光;李娜;
5.护理风险管理在临床输血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J], 王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血风险管理
• 血液管理 包括:血液运输、血液入库、血液储存、血液出库等管理 • 输血相容性检测 包括:检测前管理、检测中管理、检测后管理等 • 人员管理 包括:人员的培训、考核、岗位等
血液运输
• WS/T 400-2012 血液运输要求 • 运血箱
4.2.2 血液运输箱 4.2.2.1 外观和内壁要求如下: a) 箱体在盖合后应整体密闭,能防尘、防雨、防滑; b) 箱体外观和内壁的表面光洁平整无裂痕,能防止液体渗漏; c) 箱体在装入血液之前应保持清洁状态,应易于消毒和清洗。 4.2.2.2 箱体材料:应保证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箱体不变形,内部材料不自发产生有害 气体。 4.2.2.3 保温性能如下: a) 装载4℃~20℃物件时运输箱外表面不应出现明显的凝露现象; b) 血液运输箱的保温性能应在血液冷藏运输箱投入使用前进行确认,以确保符合要 求(验证方法参见附录A)。
的情形(见TACO部分) 〕 ; 4) 具有输血适应证,但实验室或临床原因而未给予输血,
或输血剂量不足或输血 明显延误
输血不良事件分类、定义与报告范围 (shot)
分类
血液处理和保存 失误 ( Handling and Storage Errors,
定义
患者输注了正确的血液 成分,但是所输注的血 液 成分在处理和保存环 节存在失误,可能已经 导致 血液成分输注的安 全性降低
与受血者血型侥幸相 容; 3) 患者输注了不是医师处方或不需输注的血液成分,如输注
4) 输注了不是医师处方的 血小板而不是红细 胞;
血液成分,如输注血小 4) 患者输注了血型不正确的血液成分,: 血液检测标本选择错误; ABO/RhD 定型错误;从库存血
液选择血液错误; 导致 不正确血型血液的选择和发放的其他
检测和程序性失
输血不良事件分类、定义与报告范围 (shot)
分类
定义
输注不正确血液 患者输注了不符 成分 ———输注 合特定输血要求 血液不符合特定 的血液成分
输血要求 IBCT-S RNM ( Specific Requirements
Not Met)
报告范围
1)19960101 以后出生的患者需要输注病原体灭活血浆; 2) CMV 血清学阴性的血液成分; 3) 辐照血液成分; 4) HLA 配合血小板; 5) 存在已知抗体患者需要输注对应抗原阴性 RBC; 6) 特定病情( 如血红蛋白病) 需要输注扩展表型 RBC; 7) 新生儿输血特殊要求 此类别还包括: 8) 血液需要加温时没有使用血液加温仪; 9) 不适用电子发血的情形 ( 注意:急诊时决定输注不符合特定输血 要求血液的事件不在报告范围)
在输血开始之前发现的失 误或不符合标准程序或 政
策的偏差。这些失误或偏 差若未被及时发现, 则可
能已经导致错误输血事件 发生或者受血者出 现不良 反应
报告范围
包括输血尚未开始前的所有意外事件和在开始输血 前发现的失误 ( 注意:与具体患者的输血需求没有直 接关联的实验室质量体系失效不在报告范 围)
输血不良事件的统计
此类目前包括标识和患者身份辨识相关的失
误:
1) 输注血液标签信息不正确、不完整或缺 项;
2) 供同一患者输注的血液单位之间的标识 发生错位;
3) 没有患者身份标识带; 4) 输注了为患者准备的血液成分,但未经
正式处方或授权
输血不良事件分类、定义与报告范围 (shot)
分类
定义
幸免事件 ( Near Miss)
or
误;
undertransfusi 3) 已经有特定血型或配
on, ADU)
合血液可用时,仍然
继续 使用 O 型 RhD
阴性血液成分
报告范围
1) 因实验室检测结果错误、笔误/录入错误或临床判断失误 而处方不需要或不合 理的血液成分;
2) 处方输血没有适应证; 3) 处方输血剂量和速率不符合患者需求〔不包括导致TACO
患者输注了下列血液成分: 1)患者输注了为另一患者准备的血液,其原因是:实验室检
1) 血型不正确;
测失误( 见下文) ; 取血和输注失误;
2) 为另一患者准备的血液,2) 患者输注了血型不正确的血液成分,其原因包括输血前检
与受血者血型不相容;
测标本采集错误和 骨髓/造血干细胞或实体器官移植后配血
3) 为另一患者准备的血液,要求的改变;
输血风险的管理
四川省人民医院 输血科 何屹
输血不良事件
概念:临床用血工作中发生的影响用血安全的事件以及可能影响用 血安全的事件。
患者安全: 严重不良事件:导致患者死亡或机体与功能损害。 未造成后果的不良事件:已经发生错误事实,未给患者机体与功能
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即可完全康复。 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苗头,未形成事 实。 血液安全:血液报废、血液质量下降
报告范围
1)冷链失误,如输注离开温度受控保存环境时间过长或 未适当保存( 含保存设备 故障) 的血液单位; 2) 输注已经过期的血液单位; 3) 血液从保存箱取出后未及时输注完毕( >5 h) 4) 输血技术操作失误,如使用不合适的输血器或输注泵设 置不正确
5) 输注红细胞单位时,其配血标本采集时间和血液输注时 间的间隔长于 BCSH 指南( >72 h) 或经过风险评估的本地规 定; 6) 输注添加药物的血液,或血液成分与药物同时通过相同 的静脉路输注
输血不良事件分类、定义与报告范围 (shot)
分类
定义
可避免的输血、1) 输血已执行,血液成
输血延误 或输 分适合输注,与患者
血量不足
血型相 容,但输血决
( Avoidable
定有问题;
transfusion, 2) 具有血液成分输注适
delayed
应证,但是未给予输
transfusion,
血,或 者输血明显延
管理要求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 第九条: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 (四)分析临床用血不良事件,提出处理和改进措施; • 第二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建立临
床用血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制度。
输血不良事件分类、定义与报告范围 (6类shot)
分类
定义
报告范围
输注不正确 血液成分 — ——输错血液 ( Incorrect Blood Component Transfused, IBCT) ( IBCTWrong Blood Transfused)
7) 输注肉眼可见破损的血液成分
输血不良事件分类、定义与报告范围 (shot)
分类
正确血液正确患 者 ( Right Blood Right Patient, RBRP)
定义
报告范围
存在患者身份辨识或输血处方的1 项或 多项严重 错误,所幸患者输血正确无 误,但如果在其他情形 下,这样的错 误很可能已经导致 IB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