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复习小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省朔州市应县四中高二数学学案(十一)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编写人:朱强基
考纲要求
1理解数列的有关概念,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2掌握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前n 项和的公式,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重点、难点归纳
1数列的有关概念
数列: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的一列数。
通项公式:数列的第n 项a n 与n 之间的函数关系如果能够用一个解析式来表示,则这个解析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2数列的表示法
列举法:如a 1,a 2,a 3,…,a n ,… 图象法:用孤立的点(n ,a n )来表示 解析法:即用通项公式来表示
递推法:一个数列的各项可由它的前m 项的值以及与它相邻的m 项之间的关系来表示 3数列的分类 有穷数列与无穷数列 有界数列与无界数列
常数列、递增数列、递减数列、摆动数列 4a n 与S n 的关系
S n =a 1+a 2+a 3+…+a n ;a n =S 1(n =1时),a n =S n -S n -1(n ≥2时)。 5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概念比较
前n 项和公式
等差数列{a n }前n 项的和为2111()(1)()2222
n n a a n n n d d
S na d n a n +-=
=+=+-。
Ⅰ.设数列
{}n a 是等差数列,其奇数项之和为奇S 、偶数项之和为偶S ,那么,当项数为偶数
2n 时,
1,
+=n n
a a S S nd S S =
-偶
奇奇偶;当项数为奇数2n +1时,
11,n S n S S a S n
++-==
奇奇偶偶 Ⅱ.在等差数列{n a }中,有关S n 的最值问题:(1)当1a >0,d<0时,满足⎩⎨⎧≤≥+00
1
m m a a 的项数m 使得m s 取最大值. (2)
当1a <0,d>0时,满足⎩⎨⎧≥≤+0
1m m a a 的项数m 使得m s 取最小值。在解含绝对值的数列最值问题时,注意转化思想的应
用。
Ⅲ.121(21),{}2
n n n s a d
s n a n n -=-是以为首项,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a n }前n 项的和为S n =na 1,(q =1时);S n =q
q
a a q q a n n --=--11)1(11,(q ≠1时)。
6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常用性质比较
(1)正数等比数列各项的(同底)对数值,依次组成等差数列.即{ }为等比数列且 (i=1,2……,n,……) { }( 且 )为等差数列;若定义 = ,则{ }亦为等差数列.
(2)取一个不等于1的正数为底数,则以等差数列各项为指数的方幂依次组成等比数列.即设a>0且a≠1,则{ }为等差数列 { }为等比数列.
(3){ }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 { }是非零常数列.
学法探秘
1对数列的理解 用函数的观点理解数列
数列是定义在自然数集或其有限子集上的函数。数列问题本质上就是函数问题,所以要学会用函数观点看数列问题。
a.对于等差数列,∵a n =a 1+(n -1)d =dn +(a 1-d ),当d ≠0时,a n 是n 的一次函数,对应的点(n ,a n )是位于
直线上的若干个点.当d >0时,函数是增函数,对应的数列是递增数列;同理,d =0时,函数是常数函数,对应的数列是常数列;d <0时,函数是减函数,对应的数列是递减函数.
若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为S n ,则S n =pn 2
+qn (p 、q ∈R ).当p =0时,{a n }为常数列;当p ≠0时,可用二次函数的方法解决等差数列问题.
b.对于等比数列:a n =a 1q n -1
.可用指数函数的性质来理解. 当a 1>0,q >1或a 1<0,0<q <1时,等比数列是递增数列; 当a 1>0,0<q <1或a 1<0,q >1时,等比数列{a n }是递减数列. 当q =1时,是一个常数列.
当q <0时,无法判断数列的单调性,它是一个摆动数列. 注意数列与集合的区别与联系
数列与集合都是具有某种属性的数的全体,只不过数列中的数有次序而且可以重复出现。 数列的通项公式
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代表数列中的任何一项,但并不是每一个数列均有通项公式。反之,当一个数列有通项公式时,其通项公式并不唯一。
2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判定方法
{}a n 为等差数列
a n +1-a n =d(d 为常数)2a n +1=a n +a n +2(n N)a n =kn +b(k 、
b 为常数)S n =An 2
+Bn(A 、B 为常
数)
{a}为等比数列n
n a a 1+=q(q 为非零常数)a n +12=a n a n +2(n N)a n =pq n (p 、q 为非零常数)S n =mq n
-m(m 、q 为非零常数)
3灵活运用定义、注意对称设元、尽量设而不求、并记住一些有用的结论,这样有助于提高解题速度。 如等差数列中有a n =a m +(n -m)d ,等比数列中有a n =a m q n -m
;
又如已知三数成等差数列时,可设这三个数为a -d 、a 、a +d ,若已知四个数成等比数列时,可设这四个数为
3
q a 、q
a 、aq 、aq 3
;(四个数同号)。 再比如在等差数列中,若a p =q ,a q =p ,则a p +q =0;若S m =n ,S n =m ,则S m +n =-(m +n)等等。 4重点掌握方程思想
在求解“知三求二”的问题时,要恰当选用公式、积极减少运算量,在解题时要有目标意识:需要什么,就求什么,以便达到快速准确的求解目的。在分析和解决有关数列的综合题时要注意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对等比数列的求和应注意对公比是否等于1进行分类讨论。
典型例析
例1完成下列各题
(1)已知四个数-9、a 1、a 2、-1成等差数列;五个数-9、b 1、b 2、b 3、-1成等比数列。则b 2(a 2-a 1)等于 A.-8 B.8 C.-89 D.
8
9 (2)在等比数列{a n }中,已知对于任意的自然数n ,都有a 1+a 2+a 3+…+a n =2n
-1,则a 12
+a 22
+a 32
+…+a n 2
等于 A.4n
-1 B.3
1(4n
-1) C.3
1(2n -1)2
D.(2n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