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叙事类

合集下载

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叙事类

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叙事类

1.(2019·四川成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万里桥记(宋)刘光祖自秦置守,李冰通二渠,为蜀万世利。

今万里桥之水,盖秦渠也。

其后诸葛孔明用蜀,以公信仁义怀而服之,法度修明,礼乐几于可复。

古今相传,孔明于此送吴使张温,曰:“此水下至扬州万里。

”后因以名。

或则曰,费祎聘①吴,明送之至此,曰:“万里之道,从此始也。

”孔明没.又千载,桥之遗迹亦粗具,非有所甚壮丽伟观也。

以千载之间,人事更几兴废,而桥独以孔明故,传之亡穷。

其说虽殊.,名桥之义则一。

厥今今天下,兼有吴蜀。

朝廷命帅,其远万里。

其于此桥,孰不怀古以图.今,追孔明之道德勋庸②而思仿佛③其行事?侍御赵公之镇蜀也,始至,谒古相祠,即命葺之。

每曰:“诸葛公,三代遗才也。

用法而人不怨,任政而主不疑,非天下之至公,其孰能与于此?”今其遗迹所存尚多,而万里桥者乃通吴之故事。

前帅沈公常修广之,犹陋,弗称,且易坏,久将莫支。

则命酾④水,为五道梁板悉易以木而屋之。

风烟渺然,岸木秀而川景丽。

公与客登此,盖未尝不徘徊而四顾也。

兹桥也,过而弗能玩,玩而弗能思者,众矣。

如公所怀,风景抑末⑤耳。

公命光祖为之记,记其大者而遗.其细。

若曰桥美名,公又与之为美观,非知公者。

知公莫如光祖。

(选自《全蜀艺文志》卷三十三,有删改)【注】①聘:访。

②勋庸:功绩③仿佛:相仿。

④酾:疏导。

⑤末:非根本的。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填出代表该选项的字母)(2分)A.孔明没.又千载没:去世B.其说虽殊.殊:奇特C.孰不怀古以图.今图:谋划D.记其大者而遗.其细遗:舍弃【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答此题方法有二:一是根据句意推测词义,二是调动课内文言积累,实现由课内向课外的有效迁移。

A项,“孔明没又千载,桥之遗迹亦粗具”的意思是“诸葛亮去世千年,桥的遗迹也大致具备”,由此判断正确。

B项,根据句意“这些说法虽然不同,但都是名桥的一种方式”可推知句中的“殊”是“不同”的意思;C项,句意是“谁不感怀古代而谋划当今”,由此推断“图,谋划”正确;D项,“记”与“遗”相对,解释为“舍弃”正确。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1.(2011年高考大纲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熊鼎,字伯颍,临川人。

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

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

陈友谅屡胁之,不应。

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

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军事。

母丧除,召至京师,授德清县丞。

松江民钱鹤皋反,邻郡大惊,鼎镇之以静。

迁起居注,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书新宫壁间。

舍人耿忠使广信还,奏郡县官违法状,帝遣御史廉之。

而时已颁赦书,丞相李善长再谏不纳,鼎偕给事中尹正进曰:“朝廷布大信于四方,复以细故烦御史,失信,且亵威。

”帝默然久之,乃不遣御史。

洪武改元,新设浙江按察司,以鼎为佥事,分部台、温。

台、温自方氏窃据,伪官悍将二百人,暴横甚。

鼎尽迁之江、淮间,民始安。

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己,民数百成诉知州无罪。

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

宁海民陈德仲支解黎异,异妻屡诉不得直。

鼎乃逮德仲,鞫实,立正其罪。

是秋,山东初定,设按察司,复以鼎为佥事。

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

鼎欲稽官吏利弊,乃令郡县各置二历,目书所治讼狱钱粟事,一留郡县,一上宪府,递更易,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

八年,西部朵儿只班率部落内附,改鼎岐宁卫经历。

既至,知寇伪降,密疏论之。

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

鼎既行,寇果叛,胁鼎北还。

鼎责以大义,骂之,遂与成及知事杜寅俱被杀。

(节选自《明史·熊鼎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长:执掌。

B.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结:聚合。

C.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延:招聘。

D.乃留愈幕府赞.军事赞:辅佐。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熊鼎处事精细求实的一组是()①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②复以细故烦御史③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④乃逮德仲,鞫实,立正其罪⑤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⑥知寇伪降,密疏论之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③⑤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熊鼎卓有才能,处变不惊。

泰安中考语文 专题十三 课外文言文阅读

泰安中考语文 专题十三 课外文言文阅读

第三部分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十三课外文言文阅读中考题组一、(2018陕西,17—2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12分)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①,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②,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 ①贾(gǔ):做买卖。

②召(shào)忽:齐人。

与管仲一起侍奉公子纠,公子纠被杀后召忽也自杀。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1)吾始困.时( )(2)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3)知时.有利不利也( )(4)吾尝三战三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分财利多自与.吾与.汝毕力平险B.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至于负者歌于.途C.召忽死之.辍耕之.垄上D.生我者.父母所识穷乏者.得我与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译文:4.选文中的鲍叔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答:二、(2016江苏镇江,9—12)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13分)苏州知府姚公善①,多才下士,在郡闻有才者,必躬诣之。

有王宾仲光②,博学能文,隐于医。

姚公过之,宾不为礼,姚公笑而退。

明日,又过,宾衣母氏布袄,持扇佯狂踞坐③,姚公止,与语,辄吐涎仆跌,姚公又笑而退。

洎④三过之,始款⑤论如平生。

又有俞贞木⑥者,姚公以米贶⑦之,而误送钱继忠⑧所。

继忠以太守所贶,勉为之受。

他日,贞木见姚公,姚公言贶米事,贞木曰:“吾不知,得无送吾邻友钱继忠所乎?”姚公曰:“继忠如何?可得见乎?”贞木曰:“可。

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叙事类

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叙事类

一、(2017·江苏南京)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12分)月食[明]顾炎武李鲈习西洋之学,述其言曰:“月本无光,借日之照以为光曜。

至望日,与地、日为.一线,月见地不见日,不得.借光,以是.以无光也。

或曰:不然。

曾有一年,月食之时,当在日没后,乃日尚未沉,而出地之月已食矣。

东月初升,西日未没,人两见之,则地固未尝遮日月也,何以云见地不见日乎?答曰:子所见者非月也,月之影也,月固未尝出地也。

何以验之?今试以一文钱置虚器①中,前之却之②,不见钱形矣,却贮水令满而钱见,则知所见者非钱也,乃钱之影也。

日将落时,东方苍苍凉凉,海气升腾,犹.夫水然,其映而升之亦月影也。

如必以东方之月为真月,则是以水面之钱为真钱也。

然乎?否乎?又如渔者见鱼浮水面而投叉刺之,必稍下于鱼乃能得鱼,其浮于水面者鱼之影也。

舟人刺篙,其半在水,视之若曲焉。

此皆水之能影物也。

然则月之受隔于地,又何疑哉?”(节选自《日知录校释》,岳麓书社2011年版)〔注释〕①虚器:空的器皿。

②前之却之:前前后后地(看)。

8.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4分)⑴与地、日为.一线(▲ )⑵不得.借光(▲ )⑶以是.以无光也(▲ )⑷犹.夫水然(▲ )【答案】⑴成为⑵能⑶这(此)⑷好像【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答本题,要调动积累,结合句意理解词义。

如,第⑴题的“为”有“是”“做”“成为”等意思,这里是“成为”的意思;第⑵题的“得”有“得到”“能够”、通“德”等意思,这里是“能”的意思;第⑶题的“是”在古汉语中有指示代词“这”及判断动词的用法,这里是“这”的意思;第⑷题“犹”有“还”“好像”等意思,这里是“好像”的意思。

根据语言环境,作出正确判断。

9.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3分)舟人刺篙,其半在水,视之若曲焉。

▲【答案】示例:船工撑船,篙一半在水里,看它像弯曲的一样。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

做此题一般用直译的方式,做到字字落实,尤其是一些关键字词是得分点。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精练(含答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精练(含答案)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一、(2019·陕西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①,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②,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释】①贾(ɡǔ):做买卖。

②召(shào)忽:齐人。

与管仲一起事奉公子纠,公子纠被杀后召忽也自杀。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着重号词的含义。

(1)吾始困.时困:____________(2)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谋:____________(3)知时.有利不利也时:____________(4)吾尝三战三走.走:____________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分财利多自与.吾与.汝毕力平险B.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至于负者歌于.途1C.召忽死之.辍耕之.垄上D.生我者.父母所识穷乏者.得我与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4.选文中的鲍叔是一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二、(2019·江西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专题13《三峡》(知识梳理)-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13《三峡》(知识梳理)-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白话译文: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隐天蔽日
基本释义:把天遮住,把太阳也挡住了。形容覆盖的面积广大。
出处:南北朝 郦道元《三峡》:“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白话译文: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无法看见。
作品简介
《三峡》是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是一篇明丽清新的山水散文,其记述了长江三峡的雄伟险峻,描绘出三峡各具特色的四季风光,展现出了长江万里图中一帧挺拔隽秀的水墨山水画。全文结构严谨,布局巧妙,浑然一体,其用语言简意赅,描写则情景交融,生动传神。
创作背景
郦道元生于官宦世家,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创作《水经注》四十卷。它名义:上是以《水经》为蓝本作的注释,实际上是在《水经》基础上的再创作。全书记述了一千二百五十二条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比原著增加了近千条,文字增加了二十多倍,内容比《水经》原著要丰富得多。此篇即节选自《水经注》三十四卷《江水》,文题为后人所加。是作者记录长江三峡的雄伟险峻和四季风光所作。
4.从猿的鸣叫中,能体现三峡的哪些特点?有什么作用?
答:猿的鸣叫体现了“三峡”的凄清冷寂。其作用是移情入景,以情感人。
5.今天的三峡已非作者笔下的三峡,大自然的鬼斧神功已被人类智慧取代,对于这样的改变有怎样的思考?
答:这是道开发性题目,言之有理,言之有情,即可。比如:三峡奇异景观的永久性消失了,我们只能在文学作品中感受它的魅力了。这是人类文明无奈地遗憾。
20.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__能力训练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__能力训练含解析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复习纲要【考情探究】课标解读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备考策略考点内容断句综合考查对实词、虚词、句意的理解句读、语法运用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知识,准确理解句意,正确断句平时多积累实词的含义,注意借助虚词来断句,同时要多关注句子的结构,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古代文化常识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官职科举、姓名称谓、天文地理、历法纪年、风俗礼仪、饮食器用、音乐文娱凭借积累、根据语境理解句中词语的传统文化内涵识记课本中的古代文化知识,按时间的先后等顺序梳理积累课外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文意概括和分析筛选并归纳信息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120个实词、18个虚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1.选择题,在审读题干和仔细比对选项与原文上下功夫。

注重总结规律,形成方法。

2.简答题要做到要点全,语言简。

翻译句子将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20个实词、18个虚词、词类活用及文言句式运用相关文言知识,理解文句,并能准确、通顺地翻译成现代汉语复习备考时要把三大得分点——关键实词、关键虚词、特殊句式作为重点,强化“得分点”意识。

【真题探秘】(2020新高考Ⅰ,10—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19分) 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

万历三十五年进士。

除中书舍人。

选授御史,巡视中城。

捕治吏部豪恶吏,获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辇下..震悚。

出理屯田,因条上三因十四议,诏悉允行。

水利大兴,北人始知艺稻。

邹元标尝曰:“三十年前,都人不知稻草何物,今所在皆稻,种水田利也。

”阉人刘朝称东宫..令旨,索戚畹废庄。

光斗不启封还之,曰:“尺土皆殿下..有,今日安敢私受。

”阉人愤而去。

杨涟劾魏忠贤,光斗与其谋,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忠贤暨其党咸怒。

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忠贤诇知,先二日假会推事与涟俱削籍。

群小恨不已,复构文言狱,入光斗名,遣使往逮。

浙江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第3篇古诗文阅读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230

浙江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第3篇古诗文阅读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230

梅花三麓专享文档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22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
比 较 人 物 形 象 异 同
常考 题型
应对 策略
1.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和××的性 格特点。 2.甲文表现了××的心境,还流露出作者 怎样的情绪?乙文记述了作者××的事迹, 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从正面描写入手:人物的具体事件;人物 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文段中简洁 的人物特征概括语句。 从侧面描写入手:第三者的语言(评价); 作者的评论等。
【注】 ①辇(niǎn):载运。②缗(mín):成串的铜钱。古代一 千文为一缗。③京毂(gǔ):通往京城的大道。④声华:声名。
梅花三麓专享文档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2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
【乙】 敬之①识才 敬之尝为《华山赋》示韩愈,愈称之,士林一时传布, 李德裕尤咨赏。敬之爱士类,得其文章,孜孜玩讽,人以为 癖。雅爱项斯②为诗,所至称之,繇③是擢④上第⑤。斯字 子迁江东人。敬之祖客灞上,见闽人濮阳愿⑥,阅其文,大 推挹⑦,遍语公卿间。会愿死,敬之为敛葬。 (选自《新唐书·卷一百六十·列传第八十五》)
梅花三麓专享文档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20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
常 比 考 较 题 文 型 章 内 应 容 对 异 策 同 略
1.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共同之 处有哪些? 2.甲、乙两文都谈到了×××,不同的是,乙 文还谈到了____________。 1.整体把握。在准确理解句、段、篇含义的基 础上,初步感知作者的情感及态度。 2.具体分析。在归纳内容要点时,首先要把握 文意,筛选、提炼信息。记叙类文章,要明确 “何时何地何人做了何事,结果如何”;写景 类文章,要指出写了什么景色,有什么特点。

中考语文 专题复习十三 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内容理解、比较阅读课件

中考语文 专题复习十三 文言文阅读(含比较阅读)内容理解、比较阅读课件

考向探究 第十八页,共二十六页。
应考策略
(3)读懂作者的情感态度 有的文言文,作者的情感和态度是借助抒情、议论的语句直 接表达出来的,带有明显的赞颂或批评、肯定或否定的倾向 ,这从文章的关键句中就能体现出来。有的文言文,作者的 观点和态度是通过对人、事、物、景的描述(说明、议论)显 现出来的,其观点和态度比较(bǐjiào)隐蔽地分散在各部分之中 ,这就需要我们在领悟、分析、比较(bǐjiào)的基础上去综合概 括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注意从选文的开头句、中心句、结尾 句入手,把作者对原文中的人、事、物的评价或对事理的分 析的句子找出来,并以此为突破口,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
考向探究 第十七页,共二十六页。
应考策略
(2)筛选文章的关键信息 首先,是检索性筛选,对一些相对显性的语言材料能够准确地提取 信息。如“在《曹刿论战》中‘忠之属也’具体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一题中,我们可以在“忠之属也”一句的 前后,用推断的方法去寻找,这样即可确定是“小大之狱,虽不能 察,必以情”。
考向探究 第十三页,共二十六页。
应考策略
【参考译文】
[甲] 陈子昂刚到京城时,人们都不认识他。一天,有个卖胡琴 的人喊价百万(要卖手中的胡琴),一些豪门富商传看(那胡琴),没人 看得出(这琴是不是真的价值百万)。陈子昂突然站出来,看着旁 边的人说:“我出一千缗钱买了!”大家惊异地问他,(陈子昂对 大家)说:“我擅长弹奏胡琴。”众人都说:“可以让我们听听你弹的 曲子吗?”(陈子昂)说:“请各位明天到宜阳里来。”第二天众人果 然依约一起前往。等酒菜都已准备好了,(陈子昂)将胡琴放在桌上 。用过酒菜后,陈子昂捧着琴说:“我是四川人陈子昂,写过 上百篇的文章,到京城来已有一段时日了,但是始终得不到任 何赏识!胡琴是低贱的乐工所弹奏的,哪值得花时间心力(xīnlì) 去钻研!”于是举起胡琴摔在地上,将自己所写的文章分赠给 在场的宾客。一天之内。陈子昂的名声就轰动整个长安城。

文言文阅读之叙事性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之叙事性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之叙事性文言文自古文化源远流长,文言文作为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文言文朴素而含蓄,运用巧妙的修辞技巧,传递着深刻的思想和感情。

下面,就由笔者为大家带来一篇叙事性文言文,希望能够带领读者领略文言文的魅力。

前言此篇叙事词文,记述此间城池所见的一则故事,故事讲述了一对兄弟因种种原因被迫离开故乡,在历经千辛万苦后终获团聚的感人经历。

本文旨在通过叙事手法,展现出儿女情长、兄弟情义等人文情感,讴歌中华儿女在面对险阻时所表现出来的顽强不屈的精神。

正文话说,此间城池外有两兄弟,长兄名为张威,短兄名曰张辉。

二人皆生于贫寒之家,然壮志不减,时刻奋斗不息,欲为慈母报答。

岁月如梭,玉宇澄清前,二人日渐成熟。

短兄手巧,能钻木取火,长兄则勤勉好学,受礼于当铺之主,以理财为生。

俩人相互扶持,稳步向前,终于积蓄了些许资财。

然,好景不长,不久之后,因大水泛滥,二人均失去生存的基础,只能持续流浪在外。

日复一日,岁月如梭,二人越来越是乏力,深感生活艰难。

但是,张威心系家乡,执着地想方设法回到故乡。

走过许多艰辛的路程后,张威最终成功地回到家乡。

他哭着告诉所有的亲朋好友:弟弟还活着。

听到这个好消息,张辉的内心顿感安慰,拼尽全力前往兄长的身边,也终于得以团聚。

俩人泪如雨下,这些年来经历了太多的磨难,而此时,终于可以相依为命,令人欣慰。

时间不等人,二兄弟在家乡重拾生活,逐渐从磨难中恢复过来。

张家原本因为这次的大水而陷入贫困,如今却得到了重生。

张威与张辉也在家乡获得了更好的生活。

二人心中永远铭刻着那份兄弟情谊,他们深深感激彼此的支持。

Epilogue时至今日,张威和张辉已是年高岁大。

尽管回想起曾经历经的艰辛和苦难,他们并未放弃希望和梦想,而是一直向前。

在此间城池故事广为传颂,人们尤其赞叹兄弟之间那份坚定不移的情谊,兄弟情义在此间城池历经千年,至今依然流传。

结尾以上即为笔者所编写的一篇叙事性文言文。

文中通过讲述一对兄弟的故事,展现了亲情和兄弟之间的情谊。

文言文阅读之叙事性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之叙事性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之叙事性文言文在咱们的语文学习之旅中,文言文就像一座神秘的城堡,而叙事性文言文则是城堡中充满趣味故事的房间。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推开这扇房间的门,瞧瞧里面的精彩。

记得我以前教过的一个学生,叫小明。

这孩子呀,一开始对文言文那是头疼得不行,觉得那些之乎者也的文字简直就是外星语言。

有一次,我们学习一篇叙事性文言文《司马光》。

文章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

课堂上,我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司马光聪明在哪里呀?”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可小明却一脸茫然。

下课后,我把小明叫到身边,问他是不是没听懂。

他低着头,小声说:“老师,我觉得这些文言文太难懂了,我读都读不顺。

”我笑了笑,拿起书给他讲:“你看啊,这篇文章其实就是在讲一个故事,司马光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有个小伙伴掉进缸里了,其他人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不慌不忙,拿起石头把缸砸破,救了小伙伴。

是不是很简单?”小明眨眨眼睛,好像有点明白了。

从那以后,我发现小明变了。

他不再对文言文那么抗拒,还会主动去读一些简单的文言文故事。

叙事性文言文,就是用古代的文字来讲故事。

它和咱们现在写的记叙文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比如说《桃花源记》,东晋的陶渊明给咱们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那里的人们过着平静而快乐的生活。

渔人偶然闯入,受到热情款待。

可当他离开后,想再去找这个地方,却怎么也找不到了。

这里面,时间是晋太元中,地点是桃花源,人物有渔人、桃花源里的居民,起因是渔人捕鱼迷路,经过是他发现桃花源、在桃花源的经历,结果是他再也找不到桃花源。

是不是像咱们平常写的记叙文一样,条理清晰?再比如《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起出行,朋友迟到了,陈太丘就先走了。

朋友到了之后,对着陈太丘的儿子元方大骂,元方有理有据地反驳了他。

这里面的人物形象是不是特别鲜明?陈太丘守时,朋友不讲信用,元方聪明机智。

咱们读叙事性文言文的时候,就像是穿越到了古代,去亲眼目睹那些故事的发生。

最新部编版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十三 记叙文阅读 类型1 叙事散文成长故事

最新部编版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十三  记叙文阅读 类型1  叙事散文成长故事

类型1:叙事散文成长故事一、【2021·北京】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共10分)①父亲是村里公认的棋王。

农闲时总有人找父亲对弈。

无论对方棋艺如何,父亲总是认真对待,经常让对方乘兴而来,又连输数盘败兴而去。

母亲有时会劝父亲:“你就不能让着人家一点?这么不给人家面子,以后谁还理你!”父亲扬起眉毛说:“不给面子,找我下棋的人也没少,还越来越多呐!”②我从小就被父亲带入讲智谋、拼勇气、权取舍的象棋世界。

起初我分不清“马别腿”,也不懂各兵种的配合,一味追求杀得痛快,往往为了吃一个棋子而损失惨重,于是悔棋成了家常便饭。

父亲尽管无奈,也只能苦笑着同意。

等我完全学会规则,父亲的态度就变了。

一次对弈前他严肃地跟我说:“从今天开始,我让子不让棋。

让几个子、让什么子,你说了算,一旦开始下棋,你必须落子无悔,我也决不手软。

”我嘴上应承,心里却不以为意。

一阵拼杀,我的“将”被逼得走投无路,我又习惯性地悔棋,父亲坚决不同意。

母亲没好气地说父亲:“跟个孩子较什么真,你让他一步不行吗?”父亲说:“那不行,棋有棋的道,下棋讲究个落子无悔,为啥?棋子落地,板上钉钉。

现在我让着他,以后谁让着他啊!”母亲摇了摇头,只得转而安慰我:“咱不跟他玩了,就知道欺负孩子。

”母亲的话像催泪弹,我的眼泪立刻涌了出来,我哽咽着对父亲说:“再也不跟你下棋了。

”③总角小儿撑不过两天,又求着父亲下棋。

父亲欣然同意,但声明仍要落子无悔。

父亲前两天说的那番话我听得懵懂,倒也隐约明白了,不敢再漫不经心。

④高三下学期,我开始变得焦虑。

脑中经常出现同学们不眠不休学习的画面,我愈加烦躁。

尽管强迫自己打起精神学习,最终我还是落榜了,感觉希望从此破灭了,整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

父亲若无其事地说:“大小伙子哪能整天在家里睡觉啊,起来跟爸杀几盘。

”我置若罔闻。

父亲不肯罢休,一边摆棋一边说:“你说这些棋子,‘车’能疾行千里,‘马’可蹄踩八方,而小‘卒’只能一步一步挪动,为什么还需要小‘卒’呢?”我从未想过这个问题,又不好意思问。

最新部编版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十三 记叙文阅读类型5 叙事散文 见闻感悟

最新部编版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十三  记叙文阅读类型5  叙事散文  见闻感悟

类型5 叙事散文见闻感悟一、【2021·重庆B】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13~17题。

(22分)樟树下,外婆家朝颜①一群老樟树,时常绵密地铺进梦境里。

顺着它们挥舞的长臂,童年、外婆、乡愁,时间的经纬,无数次重新映现在一座名叫樟树下的村庄深处。

②大巴车一路畅行,开进了村委会门前的宽阔停车场,车上走下来一群来自全省各地的文艺家,作为其中一员,你忍不住动情地向众人指认这个村庄在你生命中的特殊意义——外婆家。

③儿时钻进钻出的土房子、老洞水、泥巴路、猪栏牛舍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还有整洁的水泥路、青砖地。

原来供全村人洗衣服的泥堰池塘,如今已用片石砌得方方正正,成了荷花池。

一口用来汲取饮用水的简易水井不见了,你还记得,井面上垫着一块湿滑的木板,上面长满青苔。

④念书前,你是外婆家的常客。

父母忙得脚不沾地的年月,一个无人看顾的野孩子,多么需要一个随时可以倚靠的温暖怀抱,外婆给了你一张共卧的床铺,还有许多个在鼾声中入梦的夜晚。

只是,她和三舅三舅母共同生活的这个家很穷,给不了你像样的吃食。

有一年夏天,三舅母种了一大块地的胡萝卜,于是到了收获季节,餐桌上便每天都是这一样菜,荤腥就更别提了。

你瘦弱,敏感,胆小,食欲总是不佳,又从不敢像表弟妹那样无所顾忌地吐露愿望。

外婆担心你瘦得不成人形,便每天晚上在你饭碗底下悄悄埋一个煎荷包蛋,用眼神暗示你到门口屋坪趁黑吃掉。

那时候,鸡蛋是不舍得自己吃,要拿去卖钱的。

外婆甘冒婆媳不和之风险,给予你的特殊慈爱,何尝不是那个时代不可言说的心酸。

⑤外婆十几年前已长眠于村后的一座山冈。

⑥那群老樟树还在,它们还用宽大的枝叶覆盖一座村庄的日升月落,炊烟袅袅。

五十六棵这样的老樟树,围绕着一个村庄,已经活了一百年甚至几百年了,它们用自己的存在和气息,成就了一个村庄的符号.....,也丰满了几代人的记忆......。

⑦这是一座地道的红军村,村里人念念不忘的,有“一家五兄弟齐革命”的故事,也有“七子参军”的故事。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叙事类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叙事类

9. (2018·吉林)(乙)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5 题。

(5 分)龙卷风熙宁九年,恩州武城县有旋风自东南来,望之插天如羊角,大木尽拔。

俄顷旋风卷入云霄中。

既而渐近,所经县城官舍、居民略尽,悉卷入云中。

县令儿女奴婢卷去,复坠地,死伤者数人。

民间死伤亡失者不可胜计,县城悉为丘墟,遂移今县。

(选自《梦溪笔谈》)13. 下面“略”的义项摘录于《古代汉语词典》,其中符合“居民略.尽”的一项是()(2 分)A. 疆界B.C.谋略,智谋D.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实词积累与释义。

巡行,巡视大致“居民略尽”一句中的“居民”与前句的“官舍”相接,应该翻译成“民居”,即“民房”,与后一句相联系“悉卷入云中”是说这些官舍、民居都被卷入云中。

句中“略”修饰限制“尽” ,应该是程度副词,而“疆界”是名词“巡行、巡视” 是动词,“谋略、智谋”是名词,只有“大致”是程度副词,整句的意思是“这些官舍、居民大致都消失了” 。

14. 请用“ / ”为文中划线语句断句。

(1 分)俄顷旋风卷入云霄中。

答案:俄顷/ 旋风卷入云霄中。

解析:本题考查朗读与断句能力。

通读句子可以得知:“俄顷”是表示时间的副词。

表示时间的词语之后应该有停顿。

15. 请在文中找出一个能够表现龙卷风特点的词语,并说明理由。

(2 分)答案:卷。

写出一种巨大的力量把东西撮起来或裹住。

能写出大风把地面上的人和物品都裹挟带到了天上的状态。

解析:“旋风卷入云霄中” “官舍、居民略尽,悉卷入云中” “县令儿女奴婢卷去”写出龙卷风的状貌和被龙卷风卷走的房屋和众人,“县城悉为丘墟”写出龙卷风过后的结果。

这一切都围绕着“卷”展开,都是“卷”的结果。

【参考译文】宋熙宁九年,恩州武城县有旋风从东南方向刮来,望去,像一支羊角直插入天空。

大树全被拔起,一会儿旋风就将它们卷入云霄中。

不久旋风渐渐地移近,经过县城的官舍、百姓大多被卷入云中。

县令的儿女和奴婢被卷走,又摔在地上,死伤了好几个人。

课外文言文分类阅读训练(1)(写人叙事类)课件(共35张ppt)++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课外文言文分类阅读训练(1)(写人叙事类)课件(共35张ppt)++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不得举。乾隆元年举博学鸿词③,乾隆十五年举经学,皆不录用。朝官相知、提督学政者,率邀之幕
中阅文。因历天下佳山水,为歌诗自发其意。年逾六十,乃得黟县教谕④。又数年,去官归枞阳,不
复出。卒,年八十三。
先生少时,与鼐伯父姜坞先生最厚。鼐于乾隆四十年自京师归,屡见之于枞阳。先生伟躯,巨髯,
能以拳入口,嗜酒,谐谑,与人易良无不尽。尝谓鼐:“吾与汝再世交矣!”
方法指引 【借助工具书】效:①模仿,仿效;②献 ,呈现;③效果,功效。
【课内迁移】“如苞何足言耶?”中的“ 足”,根据《桃花源记》中“不足为外人 道也”的“足”,可理解为“值得”。
文中语句
字词解释
即知其意而善效之 效:(1)
年逾六十
逾:(2)
【成语推断】“与鼐伯父姜坞先生最厚” 中的“厚”,可以根据成语“深情厚谊” 中的“厚”推断为“交情深厚”。
【借助工具书】《古代汉语词典》弭:①末端用骨 做装饰的弓;②消除,停止;③安抚,安定。
文中语句
字词解释
即劝京决策 南归
南:(1)
甚备 备:(2)
讲求弭盗之 术
弭:(3)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
答案:2.(1)向南 (2)完备,详尽 (3)消除,停止 3.希望陛下深入思考产生盗贼的缘由,讲求消除盗贼的方法,不要只是依靠平定盗贼的军队。
(节选自《李愬雪夜入蔡州》) 【注释】①愬(sù):李愬,带领部队夜袭的首领。②(jué):头,一种掘土农具,这里是挖的意思。 ③元济:吴元济,叛军头领。④刍:草。
1.给画波浪线句子断句,请你用“/”标出来。(限三处)(3分) 愬遣李进诚攻牙城毁其外门得甲库取器械

高考文言文阅读——叙事

高考文言文阅读——叙事

D、叙事类文言文阅读。

一、(09江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书沈通明事汪琬淮安沈通明,尝为前明总兵官。

任侠轻财,士大夫皆称之。

顺治二年,先是有巡抚田仰者,素习通明之为人,加礼遇焉;至是见明将亡,遂属其家通明,而身自浮海去。

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会清军渡淮,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是时通明杜门久矣。

捕者围其居,通明走入寝门,饮酒数斗,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牵骑手弓矢以出,大呼曰:“若辈亦知沈将军耶!”遂注矢拟捕者,皆逡巡引却。

通明疾驰,与爱妾俱得脱。

赁居苏州,变姓名,卖卜以自活。

未几爱妾死,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

已,复弃浮屠服,北访故人于邓州。

通明故魁垒丈夫也,美须髯,以饮酒自豪。

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一市皆以为狂。

彭公子篯,其州人也,素有声望于江淮间,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

侦得通明所在,徒步往与之语,通明默不应。

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

公捉其手曰:“君状貌稍畀,必将有物色之者,非我其孰为鲁朱家耶?”引与俱归,日夜与通明纵酒甚欢。

居久之,遇赦始得出。

通明少以勇力闻,尝与贼战,贼射之洞胸,通明即拔矢裂甲裳裹其创,往逐射者,竞杀其人而还,一军皆壮之。

今且年八十余,膂力稍衰矣,饮酒犹不减少时,任侠自喜,亦如故也。

夫明季战争之际,四方奇才辈出,如通明之属,率倜傥非常之人,此皆予之所习闻也。

其他流落湮没,为余所不及闻而不得载笔以纪者,又不知几何人。

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当此之时,或有其人而不用,或用之而不尽。

至于庙堂秉事之臣,非淫邪朋比即怀禄耽宠之流。

当其有事,不独掣若人之肘也,必从而加媒孽焉。

及一旦偾决溃裂,束手无策,则概诬天下以乏才。

呜呼!其真乏才也耶?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遂属其家通明属:托付B.皆逡巡引却引却:后退C.通明故魁垒丈夫也魁垒:高大D.率倜傥非常之人率:率领【参考答案】D【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2018·吉林)(乙)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5题。

(5分)龙卷风熙宁九年,恩州武城县有旋风自东南来,望之插天如羊角,大木尽拔。

俄顷旋风卷入云霄中。

既而渐近,所经县城官舍、居民略尽,悉卷入云中。

县令儿女奴婢卷去,复坠地,死伤者数人。

民间死伤亡失者不可胜计,县城悉为丘墟,遂移今县。

(选自《梦溪笔谈》)13.下面“略”的义项摘录于《古代汉语词典》,其中符合“居民略.尽”的一项是( )(2分)A.疆界B.巡行,巡视C.谋略,智谋D.大致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实词积累与释义。

“居民略尽”一句中的“居民”与前句的“官舍”相接,应该翻译成“民居”,即“民房”,与后一句相联系“悉卷入云中”是说这些官舍、民居都被卷入云中。

句中“略”修饰限制“尽”,应该是程度副词,而“疆界”是名词“巡行、巡视”是动词,“谋略、智谋”是名词,只有“大致”是程度副词,整句的意思是“这些官舍、居民大致都消失了”。

14.请用“/”为文中划线语句断句。

(1分)俄顷旋风卷入云霄中。

答案:俄顷/旋风卷入云霄中。

解析:本题考查朗读与断句能力。

通读句子可以得知:“俄顷”是表示时间的副词。

表示时间的词语之后应该有停顿。

15. 请在文中找出一个能够表现龙卷风特点的词语,并说明理由。

(2分)答案:卷。

写出一种巨大的力量把东西撮起来或裹住。

能写出大风把地面上的人和物品都裹挟带到了天上的状态。

解析:“旋风卷入云霄中”“官舍、居民略尽,悉卷入云中”“县令儿女奴婢卷去”写出龙卷风的状貌和被龙卷风卷走的房屋和众人,“县城悉为丘墟”写出龙卷风过后的结果。

这一切都围绕着“卷”展开,都是“卷”的结果。

【参考译文】宋熙宁九年,恩州武城县有旋风从东南方向刮来,望去,像一支羊角直插入天空。

大树全被拔起,一会儿旋风就将它们卷入云霄中。

不久旋风渐渐地移近,经过县城的官舍、百姓大多被卷入云中。

县令的儿女和奴婢被卷走,又摔在地上,死伤了好几个人。

老百姓中死伤和失踪的人不计其数。

县城全部成为废墟,于是就移到了现在县城。

10.(2018·山东威海)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0-12题。

(6分)至于启卷,必先几案洁净,藉以茵褥①,然后端坐看之,或欲行看,即承以方版,未尝敢空手捧之,非惟手汗渍及,亦虑触动其脑②。

每至看竟一版,即侧右手大指面衬其沿,而覆以次指面,捻而夹过,故得不至揉熟③其纸。

每见汝辈多以指爪撮起,甚非吾意。

今浮图、老氏④尤知尊敬其书,岂以吾儒反不如乎?汝当谨志之。

【注】①[茵褥]被褥。

②[脑]书脑,即书的订处。

③[揉熟]揉坏。

④[浮图、老氏]指佛教徒、道教徒。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①忘路之.远近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B.①既.出,得其船②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C.①乃.不知有汉②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D.①藉以.茵褥②今于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答案】D(2分)【解析】本题考查古汉语一词多义。

A,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音节助词,不译。

B,已经/就。

C,竟然/于是,就。

D,都是“用”的意思。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2分)非惟手汗渍及,亦虑触动其脑。

【答案】这不只是担心手上的汗水浸到书页上去,也担心碰到书的装订处。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

字字落实,语句通顺。

注意惟:不只,“渍”翻译成浸到,“脑”翻译成装订处,其代词,指书。

12.选文是司马光训诚儿子的一段话,能体现出司马光对书有着怎样的态度呢?(2分) 【答案】--是担心书籍受到污损,体现出马光对书的爱惜;二是司马光的语言和动作体现出他对书的敬重。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全文主要写了司马光是对待书籍的态度,“非惟手汗渍及,亦虑触动其脑”,既有对书的珍惜又有敬意,表达了作者对书的喜爱之情。

【参考译文】至于看书卷的时候,必然先到洁净的桌案上,用被褥覆盖着,然后端正地坐着看它。

有时想走着看书,就手托着一块方版,不曾敢用手捧着它,不只是怕它沾上汗水,也是担心碰到书的装订处。

每次看完了最后一页,就侧着右手大拇指指甲托着书沿把这页抬起去,和食指指甲捻起来这页夹过去,用这种方法来使手不至于揉坏了这张纸。

每当见到你们晚辈用手指像爪子一页撮起纸的时候,实在不和我的心意。

当今修佛、道者还知道尊敬他们自己的书,难道我的孩子反倒不如他么?应当立志改正它。

11.(2018·山西)严沧浪①《诗话》谓:“盛唐诸公唯在兴趣,羚羊挂角②,无迹可求。

故其妙处,透澈玲珑,不可凑拍③,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余谓:北宋以前之词亦复如是。

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④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选自《人间词话》王国维)注释:①严沧浪,南宋诗论家,所著《沧浪诗话》主张以妙悟论诗,产生了较大的历史影响。

②羚羊挂角,出自《埤雅·释兽》:“羚羊夜眠以角悬树,足不着地,不留痕迹,以防敌患。

”比喻意境超脱,不着形迹。

③凑拍,凝合、聚合、拼附的意思。

④阮亭,清初杰出诗人王士桢的号,论是提倡“神韵”。

12.下列选项与文中“言有尽而意无穷”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 (3分)A.言不由衷 B.言简意赅C.余韵悠长 D.理屈词穷【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含义。

原句“言有尽而意无穷”指诗文含义深刻,令人品味不尽。

A项,“言不由衷”指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指心口不一致;B项,“言简意赅”指话不多,但意思都有了。

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C项,“余韵悠长”形容一样事物令人久久回味,难以忘却,一般用来形容艺术表演(比如歌曲、戏剧)或者酒、茶等饮料;D项,“理屈词穷”形容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

据此可知答案是C。

13.揣摩文中线句的写法及作者的心理,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

作者将严沧浪的“兴趣说”,阮亭的“神韵说”与自己的“境界”说进行,突出强调了“境界”说触及到诗词评论的根本。

通过文中“然”“犹不过”“不若”“拈”等词语,可以看出作者发表以上言论时,之情溢于言表。

【答案】对比得意(自豪、喜悦等)【解析】本题考查对比手法和对文本的理解。

根据题干可知第一空填写法,并且在题干的后面有“突出、强调”的词语,可知作者是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对比手法的运用是为了突出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

根据“然”“犹不过”“不若”“拈”等词语可见作者列举了严沧浪的“兴趣说”,阮亭的“神韵说”目的是突出自己的得意、自豪之情。

【参考译文】严沧浪《诗话》里写道:“盛唐诸公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故其妙处,透澈玲珑,不可凑拍,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我认为北宋以前的词也是这样。

但是严沧浪所说的“兴趣”,阮亭所说的“神韵”,只不过是说出了诗词的表面而已,不如我提出的“境界”二字来得深探诗词的本质。

12.(2018·浙江杭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

姚长子墓志铭[明]张岱姚长子者,山阴王氏佣.也。

嘉靖间,倭寇.绍兴,由诸暨掩至鉴湖铺。

长子方踞稻床打稻,见倭至,持稻叉与斗。

被擒,以藤贯其肩,嘱长子曰:“引至舟山放侬。

”长子误以为吴氏之州山也。

道柯山,逾柯岭,至化人坛。

自计曰:“化人坛四面皆水断前后两桥则死地矣盍诱倭入?”乃私语乡人曰:“吾诱贼入化人坛矣,若辈亟往断前桥,俟倭过,即断后桥,则倭可擒矣。

”及抵化人坛,前后桥断,倭不得去,乃寸脔①姚长子,筑土城自卫。

困之数日,饥甚。

我兵穴舟窒袽②以诱之。

倭夜窃舟为走计,至中流,掣所窒舟沉,四合蹙③之,百三十人尽歼焉。

乡人义.姚长子,葬于钟堰之寿家岸。

无主后④者,纵.为牛羊践踏之墟,邻农且日去一锸⑤,其不为田塍道路者几希⑥矣。

余为立石清界,因作铭曰:醢⑦一人,醢百三十人,功不足以齿;醢一人,活几千万人,功那得不思。

仓卒之际,救死不暇,乃欲全桑梓之乡;旌义⑧之后,公道大著,乃不欲存盈尺之土。

悲夫!【注】①脔(luán):切割成小块。

②穴舟窒袽(rú):在船上凿洞用败絮塞住。

袽:败絮。

③蹙(cù)逼近。

④主后:此处指继承人。

⑤去一锸(chā):挖走一锹土。

⑥几希:很少。

⑦醢(hǎi):将人剁成肉酱的酷刑。

⑧旌义:表彰(姚公的)义举。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山阴王氏佣.也(被雇用的人) B.嘉靖间,倭寇.绍兴(盗贼)C.乡人义.姚长子(以……为义) D.纵.为牛羊践踏之墟(听任)1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答本题,要调动积累,结合句意理解词义。

B项整句话的意思是“倭寇侵犯绍兴”,其中“寇”为动词,译为侵犯。

A项“佣”,有“yōng”和“yòng”两种读音。

作“yōng”时,多指雇用、受雇用,如佣耕;作“yòng”时,多指买卖时给中间人的报酬,如佣金。

18.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3分)化人坛四面皆水断前后两桥则死地矣盍诱倭入18.【答案】化人坛四面皆水/断前后两桥/则死地矣/盍诱倭入?【解析】本题考查朗读节奏,也是考查对句子意思的理解情况。

准确理解句义就能正确朗读。

要求是“限断三处”,这句话的意思是“化人坛四面都是水,断前后的两桥,那么(它)就是死地了,何不诱倭寇进入?”再从结构上看,“化人坛四面”偏正结构作主语,“皆”为谓语,“水”为宾语,因此“化人坛四面皆水”是一句;“断”是“截断、阻断”的意思,阻断前后两座桥,“则”的意思是“就”,“盍”的意思是“何”或“为什么”,“诱”的意思是“引诱”,“入”的意思是“进入”,则断句为“断前后两桥”“则死地矣”“盍诱倭入”。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5分)①若辈亟往断前桥,俟倭过,即断后桥,则倭可擒矣。

(3分)19.【答案】①你们急速前往(化人坛)截断前桥,等到倭寇一过,就截断后桥,那么倭寇就可以抓住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时,要注意最好直译,句中省略部分也要补充出来。

特别注意一词多义现象,如“若辈”——你们;“亟”——急;“则”——那么;“倭”——倭寇;“擒”——抓住。

然后连成一句通顺的句子,注意语言要连贯。

②仓卒之际,救死不暇,乃欲全桑梓之乡。

(2分)19.【答案】②仓促之间,(姚长子)无暇顾及自身安危,却想着保全家乡父老。

【解析】翻译时注意句子的省略成分,如“救死不暇”省略主语“姚长子”;重点词语意思,如“仓卒”——仓促;“救死”——从死地救出来;“不暇”——来不及;“欲”——想;“全”——保全;“桑梓”——家乡。

译成汉语时适当调整词语顺序,注意语言通顺连贯。

20.基志铭是刻在墓碑上,叙述死者生平事迹并表达追思的铭文。

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写这篇基志铭的用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